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重点班)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重点班)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满分: 100分 时间:90分钟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 ‎1.公元前498年,针对鲁国三位国相超越规格的城墙,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最终失败;公元前453年,晋被赵、韩、魏三家成功瓜分。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了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 B.战国时代的到来 C.当时社会转型带来的动荡 D.统一趋势的加强 ‎2.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A. 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 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 C. 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3.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 A. 限制了王国势力 B. 增加了选拔人数 C. 体现了差别平等 D. 削弱了世家特权 ‎4.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5.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规定,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解负令》的颁布 A.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B.冲击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C.推进奴隶制度走向瓦解 D.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6.罗马帝国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在上述状况影响下,罗马法律的发展 A.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B.产生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法律 C.开始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 D.形成了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 ‎7.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明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 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8.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 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 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 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D. 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9.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这说明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C.对华走私鸦片导致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 D.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 ‎10.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 B. 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C. 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 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11.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 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 B. 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 C. 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 D. 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12.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 抵御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 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材料反映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B.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 ‎13.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 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B. 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C.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 D. 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14.“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 A.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200多人 B. 1931年到1935年,我军在东北共伤亡169660人 C. 1933年到1937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 D. 中国迫使美英在1943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15.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决定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1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       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       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17.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18.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19.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20.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A. 强调天赋人权    B. 保留社会等级    C. 主张精英政治    D. 维护私有制 ‎21.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 A.不利于欧洲社会的进步       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22.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23.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50种 ‎1种 ‎5种 ‎11种 ‎2种 ‎12种 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 ‎5种 ‎1种 ‎6种 ‎3种 ‎2种 若干种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24.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 A.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C.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D.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 ‎25.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材料题。(共三小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又,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在深刻的社会危机面前,,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 的境况。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了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军入关后,王夫之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军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他的著作《船山遗书》中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他还是“西学中源”说的提出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 材料二 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戎马疆场,曾国藩进即令收集、整理、刊刻船山遗书。 1862 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曾国藩校阅了1/3以上的篇幅,“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的《船山遗书》于1865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王夫之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0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8 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美大陆没有国王,没有责族,独立战争又使得人们在财产方面也趋于平等。到联邦宪法通过之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均拥有了不同程度的基于人民主权之上的共和政体。独立战争时期的领导人华盛顿于1789年成为美国总统。在华盛顿看来,总统如果一直等到停止呼吸才由副总统继任,这无疑将蜕变为君主政体。‎ 材料二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建立了共和政体,但南京临时政府政令难出京门,独立各省各自为政。“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政治結构和社会结构依然掌控在封建势力手中”,“三个月无君,则性惶如也”的思想依然如旧。袁世凯实在是没有一点点民主的细胞,最终在宪法的掩饰下将专制独裁一步步推向极端,恢复了帝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共和制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民国初年的中国与建国之初的美国共和历程的差异。(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 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 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 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 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 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1883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并指出其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10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8分)‎ 月考历史答案 ‎1—5CACCA ‎6—10BDDCD ‎11—15CDBBB ‎16—20DABAC ‎21—25DBAAC ‎26 (1)特 征:强调经世致用;具有浓郁的大汉族主义思想。(4分)背景:明末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封建理学僵化;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深厚;清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6 分)(2) 原因:晚清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王夫之思想为近代士大夫处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提供借鉴;洋务运动兴起,“西学中源”学说为学习西方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8分) ‎ ‎27(1)背景:北美殖民地历来是一个不存在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北美有较长的共和体制发展历史;独立战争后确立的邦联体制存在弊端;华盛顿对共和体制的维护。(8分)‎ ‎ (2)差异:中国社会对共和制的认识相对较浅,美国社会对共和制的认识更深刻;民国政府的权威弱,美国确立联邦制后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加强;中国的共和实践遇到过复辟,美国没有经历过复辟。(6分)‎ ‎28(1)同:加强立法,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异:明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强调严刑峻法;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法治。(6分)根源:明代实行君主专制。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4分)‎ ‎(2)领域:选举、官员的财产申报。(2分)影响: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