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民乐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本题涂到机读卡上) 1.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对应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符合材料中“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的说法,故A正确;B是秦代,C是在西汉,D是唐代,与材料时间不符, 应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知识解答即可。 2.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 ) A.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 C. 当时的学派有这几家,号称“百家” 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可知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百家争鸣是指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他们之间相互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当时的学派众多,号称“百家”,C错误,符合设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繁荣培育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思想家,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图示 “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等信息,二是紧扣设问要求“与下图无关的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包括 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 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重视道德和知识的,而②④只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孔子没有涉及,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选A。 考点: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和苏格拉底·两人的共同点 【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4. 在有关惩治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 儒、道、墨、法 B. 道、法、儒、墨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丙主张用德治和仁政教育治理,属于儒家思想;丁主张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属于墨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5. 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 “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 “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 “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采纳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皇帝对国家的治理,天会有相应的天象作为反映。红月亮明显是异象,在汉武帝时会被认为是上天的警告,皇帝一般会发布罪己诏。故答案为C项。A项只是涉及到自然灾害;B项与分析不符;D项是对客观事物的唯物解释,不存在天人感应的唯心色彩。排除AB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为加强君主权威,维护大一统局面,董仲舒新儒学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使天感应;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天人感应”学说是属于唯心主义的无稽之谈,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违背了先秦儒学宣扬的民本思想。但董仲舒也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6.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政治统一,故①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天人感应、三纲五常,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故②正确;当时儒家思想宣扬君权神授,使皇权得以神化,故③正确,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故选D。 7. 儒家学说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家相比,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 ) A. 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内容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德政、三纲五常等,适用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故C项说法错误;儒学的发展,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 8. 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程朱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因此选C选项。A选项主张清静无为;B选项主张因果轮回;D选项是唯心思想,与材料主张不相符。 点睛:材料“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这一主流思想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9. 《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 费精神。”这说明作者主张 A.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王阳明认为“尔身各各自天真”,人的各方面都是天生的,是固有的。这反映了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主张,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10.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其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李贽 D. 王夫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是出现在魏晋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三教合流的的现象,而在宋明时期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B正确;A选项是汉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排除;C选项和D选项是明清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所以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11.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元曲大多通俗生动,小说的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清明上河图》、元曲和小说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答案为D项。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均与市民文化无关。排除含有②或⑤的ABC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 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2.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处于明朝灭亡时期,符合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故C正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都是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故A排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没有批判封建制度,故B排除。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时期,清朝没有灭亡,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特点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13.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答案】D 【解析】由题中的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一直领先,排除A;公元前后道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缓慢,有所下降,但并非停滞,排除B;公元前后中国科技并非最高峰,排除C;从表中可以看出,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故D项正确。 14. 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行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课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故选B。A错在纸质书,C错在楷书,D错在现实主义,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印刷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楚辞;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法 15.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 A.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卓文君、武则天等人的行为都是与他们时代不相符的。是封建的纲常不允许的,农民起义等出都是封建统治者所不容的,这些也都是违背了三纲五常的,所以 答案选择C项。A项是无关项,材料中并未体现。B项对材料理解不正确,不全面。“经世致用”是指关注社会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是无关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16.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对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都是四人思想的共同点。所以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答该题,需要依据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或依据历史阶段特征进行逻辑推理,如结论④在课本中虽直接针对李贽的思想,但却是此一时期所有进步思想家体现出来的共同历史阶段特征。结论①虽没直接出现在课本中,但却是对课本内容的正确概括和提炼。 17. 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宣纸材质的邮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A项邮票的字体方正,多为长方形,属于篆文;B项邮票的字体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属于楷书;C项邮票的字体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雅俗共赏,属于行书;D项邮票中的字体任情纵性、勾连不断,属于草书。故答案选C。 18.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汉赋、唐诗、楚辞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唐诗、宋词、元曲 D. 宋词、唐诗、楚辞 【答案】D 【解析】根据词句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进行回忆所反映的文学特色,进而判断其文学形式。第一句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是宋词的名句;第二句是李白的代表名句,代表了唐代诗歌的特色;第三句是战国诗人屈原的名句,句末带“兮”,显然是楚辞体文学形式,故答案为D。 19.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轻商思想淡化 C. 拜金主义盛行 D. 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 20. 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 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被称为“万世宝典”;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医药学著作,被称之为“东方药物巨典”; “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故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医学成就 2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A. 指南针和印刷术 B. 火药和指南针 C. 造纸术和火药 D. 印刷术和造纸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对社会改革、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印刷术和造纸术。故选D。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火药主要用于军事。因此ABC均错误。 考点:古代的科技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四大发明为主要的代表,还包括医药学、天文学和数学成就等,对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都需要掌握;另外也要回近代科技中西方发展速度差异的原因。 22. 苏州桃花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著名木刻年画产地,也是唐寅(唐 伯虎)的出生地。2010年10月10日,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论证。右图画的风格应属于 ( ) A. 木刻年画 B. 风俗画 C. 文人画 D. 宫廷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提供的画属于扇面画,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绘画种类基本以人文画为主要特色,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本题选C项。木刻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排除A;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排除B;宫廷绘画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名师点睛】文人画(山水、花鸟、人物) 时代背景 阶段特征 作品 特点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和汉末社会危机 文人画产生 顾恺之《女史箴图》 凸显个性、以形写神 隋唐 盛唐;统一;繁荣;开放;文化多元 创制法度,绘画高峰,表现了盛唐气象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带有立体效果、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 宋代 (1)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2)理学兴起,使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3)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南宋偏安 文人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1)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更加注重意境。 (2)北宋文人山水画气势宏伟,阳刚豪放。 (3)南宋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称为“残山剩水”。 明清 时代变化 社会动荡 文人画在实践和理论上均已发展成熟 朱耷《松鹰图》 风格奇特 不拘成法 揭露现实 23.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 梭伦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B 24. “特来美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A. 禁欲主义 B. 英雄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可知不体现禁欲主义,故A项排除;“英雄主义”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他”和中世纪的精神贵族僧侣阶层有着不一样的精神追求,是一个符合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者,提倡的是享乐主义,而人文主义的内涵即包括享乐主义,提倡人们追求自由、幸福,故C项正确;“理性主义”指的是在承认人的基础上要具备理性,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5. 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又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A. 人民群众 B. 上流社会 C. 骑士阶层 D. 知识阶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运动,旨在考查知识迁移,比较、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知识分子的范畴,对下层群众影响不大。在西欧,宗教渗透到整个社会的角角落落,宗教改革影响到了下层民众的思想。综上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宗教改革·概况及认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概况及认识 26. 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说:“你说的不对,老师这是负责任,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说法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 普罗泰格拉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本题题干体现了甲乙同学队同一制度得出不同的观点,他们的标准不一,更多体现了从个人的好恶去评判,与“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相似,故A正确。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和“知识即美德”。柏拉图著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提出逻辑学,故BCD项不符合题意。 27.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普罗泰戈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强调知识对道德的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故答案为C。A项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的观点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主张;D项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性主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AB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 28. “这是我的立场”是马丁·路德反对强权的传世名言。路德告诉人们,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而不必借助庞大的天主教会;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是不能被任何人剥夺的,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每一个人的。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 A.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 简化宗教仪式 C. 提倡信仰即可得救 D.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答案】C 【解析】所谓“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即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就是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2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文中的“他们”意在 A. 批判神权统治 B. 鼓吹人性解放 C. 倡导思想自由 D. 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已经把矛头指向了封建制度的高度,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理性王国,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启蒙 运动前期的宗教改革家已经提出了反对神权统治,主张人性解放的内容;C项不能体现出反对封建制度的高度,因而排除。 点睛:从材料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中可以分析这一事件是指启蒙运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0.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 A. 天赋人权思想 B. 自由平等思想 C. 人民主权思想 D. 人非工具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民主权思想,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31.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16世纪和18世纪的精神符号。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推崇思想自由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16世纪和18世纪的精神符号”分别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崇思想自由和人性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①③④正确;;②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答案选C。 点睛:首先明确材料“16世纪和18世纪的精神符号”分别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然后分析出②只符合启蒙运动,从而排除②,得出正确答案。 32. 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 自由的是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 ②庄子的思想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 ④李贽的离经叛道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家相关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摧残了人性,故,①错误,排除。②③④三项表述正确,均能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庄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李贽的思想主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绘画 33. 下列关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研究主题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B. 关注人于人之间的关系 C. 热衷于考察和认识社会问题 D. 提出“知识就是道德”的伦理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D “知识就是道德”的伦理思想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故选D。 考点:智者学派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34.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③说法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尽管提出反封建的主张,但矛头指向 的是教会不是封建君主,只有启蒙运动抨击的才是君主专制统治。故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所以应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名师点睛】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领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 时间 14-17世纪 16世纪 17-18世纪 进程 都影响到欧洲广大国家和地区 开始、高潮于意大利 开始于德国,高潮在瑞士 始于英国,高潮在法国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文学艺术) 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 公开的、更直接、更全面、更激进、更彻底地反封建思想 斗争矛头 反封建、反天主教 天主教及其神学 天主教及其神学 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 系 指导思想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宗教观 理性主义 内容 宣传了人文主义精神; 在文学、艺术、戏剧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提出因信称义学说;信仰得救学说;先定论等人文主义宗教观; 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宣扬理性主义;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天主教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的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 影响 都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向近代社会转型;都促进近代自然科学、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①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有政治革命性质。对未来社会提供了政治设想,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严格限制儒家以外的思想的传播,排除A。英国于1689年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度是 18世纪的,排除B。“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排除C。牛顿力学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故答案选D。 Ⅱ卷主观题 36. 春秋战国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则事异。”(1)概括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材料五: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对当世及后世影响极大。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及现实意义 【答案】(1)主张:(8分)兼爱 民贵君轻 矛盾对立(辩证法) 变法革新(根据时事变法革新) (2)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2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 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4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 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实意义: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儒家“大一统”思想对现在维持国家的统一的影响 孔子教育思想对建立现在公正、公平教育制度及素质教育的影响 儒家的诚信对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是中国的思想的发展。从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的过程等方面来分析考查的。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史料并依据所学运用知识答题能力。从材料“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可以看出材料一的观点是兼爱非攻;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了儒家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材料“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体现的是道家的辩证法的思想;材料“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则事异”反映了变法革新的主张。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先秦儒学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元时期的理学、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等方面来分析概括出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从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统一、教育和道德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出儒学的现实意义。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并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材料二: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的什么社会思潮?简析欧洲近代这一思潮出现的原因。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这种精神的发展历程。 【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兴起的直接原因;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2)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产生、萌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复苏、再次觉醒);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达到理性的高度)。 【解析】(1)从《神曲》《十日谈》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 (2)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材料二、三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材料三反映的是启蒙运动,人文精神达到成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