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min,将温度提高20℃,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9 min B.27 min C.13.5 min D.3 min ‎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碳或氢气燃耗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C(s)+O2(g)═CO(g)△H=110.5 kJ/mol B.C(s)+O2(g)═CO2(g)△H=﹣393.5 kJ/mol C.2H2(g)+O2(g)═2 H2O(l)△H=﹣571.6 kJ/mol D.H2(g)+O2(g)═H2O(g)△H=﹣241.8 kJ/mol ‎3.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方程式:‎ ‎4P(白磷,s)+5O2(g)=2P2O5(s);△H1‎ ‎4P(红磷,s)+5O2(g)=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H1=△H2 B.△H1<△H2 C.△H1>△H2 D.不能确定 ‎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1<p2,m+n>p,吸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5.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SO2(g)+O2(g)2SO3(g)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 A.v(SO2)=4 mol•L﹣1•min﹣1 B.v(O2)=3 mol•L﹣1•min﹣1‎ C.v(SO2)=0.1 mol•L﹣1•s﹣1 D.v(O2)=0.1 mol•L﹣1•s﹣1‎ ‎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混合气体的压强 D.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7.对于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8.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 D. 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 kJ/mol ‎9.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10.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mol•L﹣1)分别为0.2、0.1、0.2,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 A.SO2、O2分别为0.4mol•L﹣1、0.2mol•L﹣1‎ B.SO2为0.25mol•L﹣1‎ C.SO2、SO3均为0.15mol•L﹣1‎ D.SO3为0.4mol•L﹣1‎ ‎1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1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  )‎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O2中都存在 ‎13.某温度时,在一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A、B各1mol,反应进行到10s时,测得容器中含有A:0.8mol;B:0.4mol;C:0.4mol.据此回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A+3B═C B.2A+B═C C.A+3B═2C D.A+3B═3C ‎14.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 A.v(O2)=0.01 mol/(L•s) B.v(NO)=0.08 mol/(L•s)‎ C.v(H2O)=0.003 mol/(L•s) D.v(NH3)=0.001 mol/(L•s)‎ ‎15.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10℃20mL3 mol•L﹣1的X溶液 B.20℃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20℃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10℃10 mL 2 mol•L﹣1的X溶液 ‎ ‎ 二、填空题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O2(g)+C(s)⇌2CO(g)△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怎样变化?‎ ‎(1)增加C,平衡  ,c(CO)  .‎ ‎(2)减小密闭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  ,c(CO2)  .‎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  ,c(CO2)  .‎ ‎(4)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  ,c(CO)  .‎ ‎17.某温度时,在V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开始到t1 min末时,用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18.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H2(g)和y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H<0.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和平衡分别将如何改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速率  平衡向  移动;‎ ‎(2)加入催化剂,速率  平衡向  移动 ‎(3)充入更多的H2,速率  平衡向  移动 ‎(4)扩大容器的体积,速率   平衡向  移动 ‎(5)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19.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 ‎20.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  态.‎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 ‎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min,将温度提高20℃,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9 min B.27 min C.13.5 min D.3 min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10℃时,温度升高到30℃,温度变化为20℃,反应速率应是10℃的32=9倍,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化学反应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10℃时,温度升高到30℃,温度变化为20℃,反应速率应是10℃的32=9倍,‎ 在10℃时完成该反应的10%需要81min,‎ 则若将温度升高到30℃,完成该反应的10%需要时间为=9min,‎ 故选A.‎ ‎ ‎ ‎2.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碳或氢气燃耗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C(s)+O2(g)═CO(g)△H=110.5 kJ/mol B.C(s)+O2(g)═CO2(g)△H=﹣393.5 kJ/mol C.2H2(g)+O2(g)═2 H2O(l)△H=﹣571.6 kJ/mol D.H2(g)+O2(g)═H2O(g)△H=﹣241.8 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C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CO2不是CO,所以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故A错误;‎ B.1molC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CO2,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B正确;‎ C.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方程式中为2mol,不是燃烧热,故C错误;‎ D.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水应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B.‎ ‎ ‎ ‎3.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方程式:‎ ‎4P(白磷,s)+5O2(g)=2P2O5(s);△H1‎ ‎4P(红磷,s)+5O2(g)=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H1=△H2 B.△H1<△H2 C.△H1>△H2 D.不能确定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的实质应用判断,可以利用题干所给反应和热量变化,合并得到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量变化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4P(白)+5O2═2P2O5 △H1;‎ ‎②4P(红)+5O2=2P2O5 △H2,‎ ‎①﹣②得到4P(白)=4P(红)△H=△H1﹣△H2,‎ 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所以△H1﹣△H2<0;‎ ‎△H1<△H2,‎ 故选B.‎ ‎ ‎ ‎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1<p2,m+n>p,吸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再根据温度对B的含量影响判断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温度一定时,压强P2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1<P2,再根据压强对B的含量影响判断气体体积变化情况.‎ ‎【解答】解: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升高温度B的含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度一定时,压强P2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1<P2,增大压强B的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m+n<p,‎ 故选:D.‎ ‎ ‎ ‎5.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SO2(g)+O2(g)2SO3(g)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 A.v(SO2)=4 mol•L﹣1•min﹣1 B.v(O2)=3 mol•L﹣1•min﹣1‎ C.v(SO2)=0.1 mol•L﹣1•s﹣1 D.v(O2)=0.1 mol•L﹣1•s﹣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将不同物质转化为同一种物质,反应速率数值越大的该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将不同物质转化为同一种物质,反应速率数值越大的该反应速率越快,同一可逆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A.v(O2)=v(SO2)=×4 mol•L﹣1•min﹣1=2 mol•L﹣1•min﹣1;‎ B.v(O2)=3 mol•L﹣1•min﹣1;‎ C.v(O2)=v(SO2)=×0.1 mol•L﹣1•s﹣1=0.05mol•L﹣1•s﹣1=3mol•L﹣1•min﹣1;‎ D.v(O2)=0.1 mol•L﹣1•s﹣1=6mol•L﹣1•min﹣1;‎ 通过以上分析知,氧气反应速率最大的是D,则反应最快的是D,‎ 故选D.‎ ‎ ‎ ‎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混合气体的压强 D.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定容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变化,所以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同的化学反应,压强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定容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C.‎ ‎ ‎ ‎7.对于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产生,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注意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解答】解:对平衡体系CO2 (g)⇌CO2(aq)△H=﹣19.75kJ•mol﹣1,该反应放热,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产生,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降温增压,‎ 故选D.‎ ‎ ‎ ‎8.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s)+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 D. 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 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解答】解:A.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生成CO,反应热小于393.5kJ/mol,故A错误;‎ B.H2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为液态水,故B错误;‎ C.CH4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CO2和液态水,但焓变单位错误,故C错误;‎ D.1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燃烧热为2800kJ/mol,则mol葡萄糖完全燃烧放出1400kJ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 ‎ ‎9.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C、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 C、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 ‎ ‎10.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mol•L﹣1)分别为0.2、0.1、0.2,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 A.SO2、O2分别为0.4mol•L﹣1、0.2mol•L﹣1‎ B.SO2为0.25mol•L﹣1‎ C.SO2、SO3均为0.15mol•L﹣1‎ D.SO3为0.4mol•L﹣1‎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 ‎【解答】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分别为0.4mol/L、0.3mol/L,三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转化,则SO2的浓度小于0.4mol/L,故A错误;‎ B、SO2为0.25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为0.4mol/L,实际浓度为0.25mol/L小于0.4mol/L,故B正确;‎ C、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只能一个减小,另一个增大,故C错误;‎ D、SO3为0.4mol/L,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为0.4mol/L,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故D错误;‎ 故选B.‎ ‎ ‎ ‎1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但都不为零.‎ ‎【解答】解:A、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但未完全转化,速率不为零,故B错误;‎ C、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正、逆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故C正确;‎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 ‎ ‎1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  )‎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O2中都存在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分析】从化学键角度来说,化学反应本质是旧键断裂,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键;可逆反应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据此判断.‎ ‎【解答】解: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存在原子有S原子、16O原子、18O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物质,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 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 故选D.‎ ‎ ‎ ‎13.某温度时,在一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A、B各1mol,反应进行到10s时,测得容器中含有A:0.8mol;B:0.4mol;C:0.4mol.据此回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A+3B═C B.2A+B═C C.A+3B═2C D.A+3B═3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相同时间内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回答.‎ ‎【解答】解:相同时间内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1﹣0.8):(1﹣0.4):0.4=0.2:0.6:0.4=1:3:2.相同时间内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2C,‎ 故选C.‎ ‎ ‎ ‎14.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 A.v(O2)=0.01 mol/(L•s) B.v(NO)=0.08 mol/(L•s)‎ C.v(H2O)=0.003 mol/(L•s) D.v(NH3)=0.001 mol/(L•s)‎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先根据v=计算出半分钟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然后利用化学计量数与化学反应速率成正比确定用水、氧气、氨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该时间段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O)==0.002mol/(L•s),‎ A.v(O2)=v(NO)=0.0025mol/(L•s),故A错误;‎ B.v(NO)=0.002mol/(L•s),故B错误;‎ C.v(H2O)=v(NO)=0.003 mol/(L•s),故C正确;‎ D.v(NH3)=v(NO)=0.0025mol/(L•s),故D错误;‎ 故选C.‎ ‎ ‎ ‎15.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10℃20mL3 mol•L﹣1的X溶液 B.20℃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20℃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10℃10 mL 2 mol•L﹣1的X溶液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计算出稀释后X溶液的中X的物质的量,最后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则X的物质的量越大,X的浓度越大,而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答】解:A.20mL3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2L×3mol/L=0.06mol;‎ B.3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3L×2mol/L=0.06mol;‎ C.10mL4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4mol/L=0.04mol;‎ D.10mL2mol/L的X溶液,X的物质的量为0.01L×2mol/L=0.02mol,‎ 显然四种情况下,X浓度A=B>C>D,而温度B=C>A=D,故反应速率B的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B.‎ ‎ ‎ 二、填空题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O2(g)+C(s)⇌2CO(g)△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怎样变化?‎ ‎(1)增加C,平衡 不移动 ,c(CO) 不变 .‎ ‎(2)减小密闭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CO2) 增大 .‎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 不移动 ,c(CO2) 不变 .‎ ‎(4)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CO) 增大 .‎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反应式中碳是固体,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同时也是吸热反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可顺利作出判断;‎ ‎(1)增加C是固体不影响平衡;一氧化碳浓度不变;‎ ‎(2)减小密闭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3)氮气是惰气加入氮气,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体系总压增大,气体分压不变,平衡不动;‎ ‎(4)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解答】解:(1)加C是固体不影响平衡,化学平衡不动,一氧化碳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不移动;不变; ‎ ‎(2)减小密闭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 ‎ ‎(3)氮气是惰气加入氮气,保持密闭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体系总压增大,气体分压不变,平衡不动,物质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不移动;不变 ‎ ‎(4)CO2(g)+C(s)⇌2CO(g)△H>0,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碳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 ‎ ‎ ‎17.某温度时,在V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2B⇌3C .‎ ‎(2)从开始到t1 min末时,用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1)当反应进行到t1min时,△n(A)=1mol﹣4mol=8mol,△n(B)=8mol﹣4mol=4mol,△n(C)=6mol,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v=进行计算.‎ ‎【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 当反应进行到t1min时,△n(A)=1mol﹣4mol=8mol,△n(B)=8mol﹣4mol=4mol,△n(C)=6mol,‎ 则△n(A):△n(B):△n(C)=8:4:6=4: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反应的方程式为:4A+2B⇌3C,‎ 故答案为:4A+2B⇌3C;‎ ‎(2)从开始到t1 min末时,用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mol•L﹣1•min﹣1,故答案为: mol•L﹣1•min﹣1.‎ ‎ ‎ ‎18.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H2(g)和y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H<0.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和平衡分别将如何改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速率 增大 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 移动;‎ ‎(2)加入催化剂,速率 增大 平衡向 不 移动 ‎(3)充入更多的H2,速率 增大 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 移动 ‎(4)扩大容器的体积,速率 减小  平衡向 不 移动 ‎(5)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速率 不变 平衡向 不 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改变影响反应速率条件,增大浓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反应速率减慢,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反应中H2(g)+I2(g)⇌2HI(g)△H<0,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反应前后相等,则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解答该题.‎ ‎【解答】解:(1)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反应:H2(g)+I2(g)⇌2HI(g)△H<0,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增大;逆反应方向;‎ ‎(2)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平衡不移动,‎ 故答案为:增大;不;‎ ‎(3)再充入H2,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增大;正反应方向;‎ ‎(4)将容器容积扩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因该反应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反应前后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故答案为:减小;不;‎ ‎(5)容器容积不变,通入氖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故答案为:不变;不.‎ ‎ ‎ ‎19.50mL 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偏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不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8‎ ‎【解答】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 0.50mol•L﹣1盐酸跟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 ‎ ‎ ‎20.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 .‎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 固或液 态.‎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逆反应方向 .‎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 吸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定条件下的可能反应,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1)因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m+n<p,故答案为:<;‎ ‎(2)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说明B的浓度不变,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故答案为:固或液;‎ ‎(3)因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A、C是气体,而且m+n=p,所以B不是气体,则m<p,即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逆反应方向,故答案为:逆反应方向;‎ ‎(4)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C的质量增加,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