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 1 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 通风厨 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 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 验纯 ,尾气应燃 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 Na2CO3 (或 Na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 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再涂上 3%~5% 的NaHCO 3溶液 。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 稀 NaHCO 3溶液 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 稀醋酸(或硼酸) 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 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 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 湿抹布 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 硫粉 。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 用于 固液混合 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 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 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 热 分离 NaCl 和 KNO 3混合物 蒸馏 提纯或分离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 防止液体暴沸, 应在底部加一些 沸石或 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 下进上出 。 萃取 利用溶质在 互不相溶的溶剂 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 提取 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 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 水里的碘。 分液 分离 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 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 -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 +AgNO 3生成白色沉淀 +少量 稀 HNO 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 Cl - (2)SO 42-的检验: 待测溶液 +稀 HCl 无明显现象 +BaCl 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 SO 42- 四 .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 过量”; 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 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 →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 n)是表示含有 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的物理量 。 2.摩尔( mol ): 把含有 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 6.02 X10 23mol -1叫作 阿伏加德罗常数 。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 A 5.摩尔质量( 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 摩尔质量 . (2)单位: g/mol 或 g..mol -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 6.物质的量 =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 Vm )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 气体摩尔体积 . (2)单位: L/mol 2.物质的量 =气体的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 n=V/Vm 3.标准状况下 ,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 (1)定义:以 单位体积溶液 里所含 溶质B的物质的量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 量,叫做溶质 B的物质的量浓度。 (2)单位: 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 C(B) = n (B)/V 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 :根据欲配制溶液的 体积 和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有关物质 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 ,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 稀释为规定的体积 ,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 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 .3溶解.(冷却) 4转移.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贮存溶液 .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 B 使用前必须 检查是否漏水 .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 1―2cm 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 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 3. 溶液稀释: C(浓溶液 ) ×V(浓溶液 ) =C(稀溶液 ) ×V(稀溶液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叫 分 散系。被分散的物质 称作 分散质 (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 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 气体、液体、固体 )。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 /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 1 nm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 、蔗糖溶液 胶体 在 1nm —100nm 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 胶体 浊液 大于 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 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 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 (A+B=AB ) B、分解反应 (AB=A+B ) C、置换反应 (A+BC=AC+B ) D、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 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 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 能导电的 化合物 ,叫电解质。酸、 碱、盐都是电解质。在 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 的化合物 ,叫非电 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 化合物 ,不同之处是在 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 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 态下才能导电。③ 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 :如铜、铝、石墨等。④ 非金属氧化物( 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 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 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 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 能大量共存 ,就是指离子之间 不发生任何反应 ; 若离子之间能 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 A、结合生成 难溶物质 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Ba 2+和 SO4 2-、Ag +和 Cl -、 Ca 2+ 和 CO32-、Mg 2 +和 OH -等 B、结合生成 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 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 +和 C O 32-,HCO 3-,SO 32-,OH-和 NH4 +等 C、结合生成 难电离物质 (水,弱酸,弱碱)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 + 和 OH-、CH3COO -,OH -和 HCO 3-等。 D、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 题干中的条件: 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 Fe 2+ 、Fe3 + 、Cu 2+ 、MnO 4- 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 H +(或 OH -)。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 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 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 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 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还原剂(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 应)——生成还原产物 4、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的 方向和数目。 ⑴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先准确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找出化 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再调整配比系数, 使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 ,然后 根据质量守恒,把其他物质配好。 ⑵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所表示的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1.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 高压钠灯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过氧化钠 (Na2O2) 是重要的供氧剂 ,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 氧气的来源;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 通常利用其碱性用于制化学品、 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制医药品,也是 食用碱 的成分 碳酸氢钠为弱碱,为吸收性 抗酸药 ,制成小苏打片,内服后,能 迅速中和胃酸,但维持短暂,并有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腹胀等缺点。 碳 酸氢钠还用于制发酵粉 。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 利用铝的还原性,通过铝热反应制高熔点的金属钒、铬、锰;通过 铝热反应焊接铁轨。 铝合金是用量仅次于铁合金的合金材料,其强度大、密度小、耐腐 蚀,常用于制飞机的外壳; 明矾能净水 。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 铁合金是用途最广的合金 ;氧化铁是一种 红棕色 粉末, 常用作红色 油漆或涂料; 铁盐也能净水 。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应用实例: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 2、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氧化钠:白色固体 过氧化钠: 淡黄色固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白色粉末 氧化铝: 熔点高,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氢氧化铝:白色絮状沉淀 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其中氧化亚铁( FeO)和四氧化 三铁 (Fe 3O4) 是黑色的, 氧化铁 (Fe 2O3) 是红棕色粉末 。 氢氧化铁〔 Fe(OH)3〕: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亚铁〔 Fe(OH)2〕:白色沉淀 Fe3+:棕黄色 Fe 2+:浅绿色 Cu 2+ 蓝色 3、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的反应情 况,了解其共性和个性。 ⑴金属与氧气反应 ①钠与氧气反应: 加热 2Na+O2==Na2O2 常温下: 4Na+O2 == 2Na 2O ②铝与氧气反应: 4Al+3O2==2Al 2O3 (常温下也能发生) ③铁与氧气反应: 3Fe+2O2 == Fe 3O4 ④铜与氧气反应: 2Cu+O2 == 2CuO ⑵金属与水的反应: ① 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 △ △ △ 2Na+2H2O==2Na++2OH- +H2 ②铁与水反应 :3Fe+4H2O(g) Fe3O4+4H2 ⑶金属与酸反应: ①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 Fe+2H+=Fe2++H2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 Cu+2H2SO4==CuSO4+SO2 +2H2O (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 酸性) ③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3Cu(NO3) 2+2NO +4H20 3Cu+8H ++2NO3 - ==3Cu2++2NO +4H20 ④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Cu(NO3) 2+2NO2 +2H2O ⑤钠与盐酸反应: 2Na+2HCl==2NaCl+H2 ⑷金属与碱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所以 铝是两性金属 2Al+2OH - +2H2O==2AlO2 - +3H2 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CuSO4==Cu(OH)2 +Na2SO4+H2 2Na+2H2O+Cu2+==Cu(OH)2 +2Na++H2 (金属钠不能在水溶液中置换不活泼的金属) 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Fe+Cu2+==Fe2++Cu 4、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 、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碱 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氧化钠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Na 2O+H2O==2Na++2OH- Al 2O3、Fe2O3、CuO均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⑵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①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Na2O+2H+==2Na++H2O ②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 2O3+6HCl==2AlCl 3+3H2O Al 2O3+6H+==2Al3++3H2O 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 △ ④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CuO+2H+==Cu2++H2O ⑶金属氧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 氧化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Al 2O3+2NaOH==2NaAlO2+H2O Al 2O3+2OH- ==2AlO2 - +H2O 所以 氧化铝是两性 氧化物 5、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的受热分解。 ⑴实验室氢氧化物的制备: ① Al(OH) 3 的制备:铝盐与氨水反应 Al 2(SO4) 3+6NH3·H2O==2Al(OH)3 +3(NH 4) 2SO4 Al 3++3NH3·H2O==Al(OH)3 +3NH4 + ②Fe(OH)3 的制备: FeCl3+3NaOH==Fe(OH)3 +3NaCl Fe3++3OH- ==Fe(OH)3 ( 红褐色沉淀 ) ③Fe(OH)2 的制备: FeCl2+2NaOH==Fe(OH)2 +2NaCl Fe2++2OH- ==Fe(OH)2 ( 白色沉淀 ) 注: Fe(OH)2 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4Fe(OH)2 + 2H 2O + O2 = 4Fe(OH) 3 ⑵Al(OH) 3 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OH) 3+3HCl== AlCl 3+3H2O Al(OH) 3+3H+== Al 3++3H2O Al(OH) 3+NaOH==NaAlO2+H2O Al(OH) 3+OH- ==AlO2 - +H2O ⑶受热分解: ①Al(OH) 3 受热分解: 2Al(OH) 3 == Al 2O3+3H2O ②Fe(OH)3 受热分解: 2Fe(OH)3 == Fe 2O3+3H2O 6.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 ⑴ 溶解性: Na2CO3>NaHCO3 ⑵ 热 稳 定 性 : Na2CO3>NaHCO3 2NaHCO3 错 误 ! 未 找 到 引 用 源 。 Na2CO3+CO2↑+H2O ⑶与酸反应的速率: Na2CO3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