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年级化学(理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15 mol/(L·s) ②υ(B)=0.6 mol/(L·s), ③υ(C)=0.30mol/(L·s) ④υ(D)=0.2 mol/(L·s)。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都将转化为B的速率来比较大小 ①υ(B)=3υ(A)=0.45 mol/(L·s), ②υ(B)=0.6 mol/(L·s), ③υ(B)=1.5υ(C)=0.45mol/(L·s), ④υ(B)=1.5υ(D)=0.3 mol/(L·s),因此②的反应进行最快,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转化为同种物质求反应速率。 2.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 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吸热,但X的能量不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不一定低于N的,A错误; B、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B错误; C、反应吸热,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 D、反应吸热,因此反应物总能量高于产物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 的总能量,故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反应中,熵减小的是( ) A. (NH4)2CO3(s)=NH4HCO3(s)+NH3(g) B. 2N2O5(g)=4NO2(g)+O2(g) C. MgCO3(s)=MgO(s)+CO2(g) D. 2CO(g)=2C(s)+O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4)2CO3(s)=NH4HCO3(s)+NH3(g),反应生成气体,是熵增过程,A错误; B.2N2O5(g)=4NO2(g)+O2(g),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是熵增过程,B错误; C.MgCO3(s)=MgO(s)+CO2(g),反应生成气体,是熵增过程,C错误; D.2CO(g)=2C(s)+O2(g),反应后气体减少,是熵减过程,D正确; 答案为D。 【点晴】常见熵的判断方式为: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增大的过程、液态变为气态、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均是熵增的过程。 4.下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根据电流方向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故A错误; B选项,根据电流方向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故B错误; C选项,根据电流方向可知a为正极,b为负极,c为阳极,d为阴极,电解过程中,d电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铜单质,质量增加,故C正确; D选项,电解过程中,c极氯离子失去电子变为氯气,因此浓度减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实验要快速制取H2,最好的方法是( ) A. 纯锌和稀H2SO4反应 B. 纯锌和浓硫酸反应 C. 粗锌和浓H2SO4反应 D. 粗锌和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纯锌和稀H2SO4反应,反应速率较快,但速率比D反应速率慢,故A错误; B选项,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纯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非氢气,故B错误; C选项,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粗锌和浓H2SO4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非氢气,故C错误; D选项,粗锌和稀硫酸反应形成了原电池,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速率比A速率快,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6.在下,1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反应是放热反应,而A选项表示的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选项,1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2 mol即64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1452 kJ,故B正确; C选项,1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2 mol即64g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热1452 kJ,故C错误; D选项,反应是放热反应,而D选项表示的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在恒温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SO3(气) 2SO2(气)+O2(气),可用来确定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SO3的消耗速率与SO2的生成速率相等 C. 三种气体的分子数比为2:2:1 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即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就达到平衡,故A正确; B选项,SO3的消耗是正向,SO2的生成也是正向,同一个方向,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B错误; C选项,不能用三种气体的分子数比做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C错误; D选项,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用来判断达到平衡,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使分子能量增加,从而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B.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 C.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D.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以此解答。 【详解】A. 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如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不是有效碰撞,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则增大气体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A。 9.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消耗1mo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约的电量;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CH4-8e-+10OH—=CO32-+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甲烷在负极反应,在KOH溶液中变为了碳酸根离子,一个甲烷化合价升高8个价态,即每消耗1mol 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约 8 mol e-的电量;故①正确;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 CH4-8e-+10OH-= CO32-+7H2O,故②正确; ③正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故③错误; ④电池放电后,CH4 + 2O2 + 2OH-= CO32-+ 3H2O,因此溶液pH不断减小,故④错误;因此A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A。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 ═CO(g) B. CH4(g)+2O2(g)=CO2(g)+2H2O(g) C. 2H2(g)+O2(g)=2H2O(1) D. CO(g)+O2(g)=CO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燃烧热是可燃物完全燃烧,应该为二氧化碳,而A生成的一氧化碳,故A错误; B选项,燃烧热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应该为液态水,故B错误; C选项,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而C可燃物是2 mol,故C错误; D选项,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应该为二氧化碳,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燃烧热规定可燃物为1 mol,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 11.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a++e-=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放电时,原电池“同性相吸”即ClO4-向负极移动,故A正确; B选项,3CO2+4Na2Na2CO3+C,钠化合价升高,二氧化碳化合价降低,放电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时释放CO2,故B正确; C选项,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32-+C,故C正确; D选项,充电时,阴极反应为:Na++e-= Na,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已知:(1)Zn(s)+1/2O2(g)==ZnO(s),ΔH= -348.3kJ/mol (2) 2Ag(s)+1/2 O2(g)== Ag2O(s),ΔH= -31.0kJ/mol 则ZnO(s)+ 2Ag(s)== Zn(s)+ Ag2O(s)的ΔH等于( ) A. -317.3kJ/mol B. -379.3kJ/mol C. -332.8 kJ/mol D. 317.3 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2)-(1)得ZnO(s)+ 2Ag(s)== Zn(s)+ Ag2O(s)ΔH=+ 317.3 kJ/mol。故选D。 13.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2NO2(g) N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 ( ) A. 0mol B. 1mol C. 2mol D. 3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得x = 1 因此平衡时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3Y(g) 2Z(g)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3 C. 2∶3 D. 3∶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起始X的物质的量为x,Y的物质的量为y,转化率X为m,则Y转化率为 2m,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根据X(g)+3Y(g)2Z(g),有mx:2my=1:3,解得x:y=2:3,故选C。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5.100mL2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 碳酸钠(固体) B. 水 C. 硝酸钾溶液 D. 硫酸铵(固体)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在一定温度下明确氢气生成的量取决于H+的量,因碳酸钠可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H+,而影响氢气的产量;水和硫酸钾都不消耗H+,即不影响产量,但都能稀释硫酸而降低H+的浓度,所以B、C均符合题意。硫酸铵固体既不改变氢气的产量,也不改变反应速率,因此正确的答案选B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16.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2Ag+Zn(OH)2 A g2O+Zn+H2O 在此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Ag B. Zn(OH)2 C. Zn D. Ag2O 【答案】D 【解析】 【详解】2Ag+Zn(OH)2Ag2O+Zn+H2O分析,Zn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Ag2O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因此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g2O,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分析化合价变化,升高的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降低的发生还原反应电极为正极。 17.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 NaOH B. .H2SO4 C. AgNO3 D. Na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电解Na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浓度增大,碱性增强,pH值增大,故A正确; B选项,电解H2SO4实质是电解水,浓度增大,酸性增强,pH值减小,故B错误; C选项,电解AgNO3反应生成银、氧气和硝酸,酸性增强,pH值减小,故C错误; D选项,电解Na2SO4实质是电解水,浓度增大,但依然呈中性,pH值不变,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电解类型分放氧生酸型,放氢生碱型,电解电解质型,电解水型。 18.t℃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Y、Z、W四种气体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增大压强,W质量分数增加 C. 增大X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升高温度,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衡常数得到反应方程式为:2Z(g) + 2W(g) X(g) + 2Y(g)。 【详解】A选项,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说明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选项,增大压强,向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W质量分数减小,故B错误; C选项,增大X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选项,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气体质量不变,说明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 CO2(g)ΔH1;C(s)+ O2(g)= CO(g)ΔH2 ②S(s)+O2(g)= SO2(g)ΔH3;S(g)+O2(g)=SO2(g)ΔH4 ③H2(g)+ O2(g)=H2O(l)ΔH5;2H2(g)+O2(g)= 2H2O(l)ΔH6 ④CaCO3(s)= CaO(s)+CO2(g)ΔH7;CaO(s)+H2O(l)= Ca(OH)2(s)ΔH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C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因ΔH<0,则前者小于后者,故①错误; ②固体变为气体要吸热,则后者放出的热量多,因ΔH<0,前者大于后者,故②正确; ③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大,反应的热量越多,因ΔH<0,前者大于后者,故③正确; ④碳酸钙分解为吸热反应,ΔH>0,氧化钙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则前者大于后者,故④正确; ②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对于放热反应,物质燃烧越完全、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大,反应的热量越多,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固体变为气体要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是解答关键,注意比较时带入ΔH符号是易错点。 20.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是正极,Y是负极,CuSO4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 .X是正极,Y是负极,CuSO4溶液的pH保持不变 C. X是负极,Y是正极,CuSO4溶液的pH 逐渐减小 D. X是负极,Y是正极,CuSO4溶液的pH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b极变红,说明b处有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在b处发生反应。 【详解】A选项,b是氢离子反应说明b是阴极,则Y是负极,X是正极,电解CuSO4溶液生成铜、氧气和硫酸,因此溶液pH逐渐减小,故A正确; B选项,b是氢离子反应说明b是阴极,则Y是负极,X是正极,电解CuSO4溶液生成铜、氧气和硫酸,因此溶液pH逐渐减小,故B错误; C选项,b是氢离子反应说明b是阴极,则Y是负极,X是正极,故C错误; D选项,b是氢离子反应说明b是阴极,则Y是负极,X是正极,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Ⅱ卷 二、填空题 21.可逆反应A(气)+B(气)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____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2)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和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则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热反应。 (3)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________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答案】 (1). a (2). 吸 (3). b 【解析】 【详解】(1)相同时间内有催化剂参与反应,速率更快,所以a曲线表示有催化剂; (2)根据温度升高,C的含量增多,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压强越大速率越快,根据图中曲线b先达到平衡,判断b压强较大。 22.(1)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 ; ; 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C(s) + H2O(g) = CO(g) + H2(g) ΔH= + 131.28 kJ·mol-1 (2). 0.4Q1 + 0.05 molQ3 【解析】 【详解】⑴1 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则1 mol碳即12 g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31.28 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 + H2O(g) = CO(g) + H2(g) ΔH= + 131.28 kJ·mol-1 ⑵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即物质的量为0.5 mol,甲烷物质的量为0.4 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方程式①③,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0.4Q1 + 0.05 molQ3。 故答案为0.4Q1 + 0.05 molQ3。 23.将等物质的量的A、B两种气体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 + B(g) x C(g) + 2D(g)。经4min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且c(A):c(B) = 3:5,C的平均速率为0.125mol/L,则, (1)此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2)B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3)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5 mol/L (2). 0.0625 mol/(L∙min) (3). 2 【解析】 【详解】C的平均速率为0.125mol/(L∙min),则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0.125mol/(L∙min)×4 = 0.5 mol/L, (a-0.75):(a-0.25) = 3:5 a = 1.5 ⑴此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 故答案为1.5 mol/L; ⑵B的平均速率为, 故答案为0.0625 mol/(L∙min) ⑶根据该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因此x的值为2, 故答案为2。 24.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甲池若为用电解精炼铜的装置,请回答: (1)A极材料和B极材料分别是 ( ) a. 石墨、精铜 b. 石墨、粗铜 c.粗铜、精铜 d.精铜、粗铜 (2)若甲槽阴极增重12.8g,则乙槽阴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3)若乙槽剩余液体为400mL,则电解后得到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mol/L。 【答案】 (1). d (2). 4.48 L (3). 1 mol/L 【解析】 【详解】⑴甲池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因此A极材料为精铜,B极材料为粗铜,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⑵若甲槽阴极增重12.8g即物质的量为0.2 mol,则乙槽阴极放出氢气 4 mole- —— 2 Cu —— 2 H2 因此n(H2)=0.2 mol,V(H2)=0.2 mol×22.4L/mol=4.48 L, 故答案为4.48 L; ⑶根据4 mole- —— 2 Cu —— 4OH- n(NaOH)=2n(Cu) = 2×0.2 mol = 0.4 mol,则电解后得到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故答案为1 mol/L。 25.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 1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173 K 2.15 1.67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 。 (3)能判断反应③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 。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写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量 【答案】(1)吸热 (2) (3)B、C (4)K3=K1/K2 吸热 DF 【解析】 (1)对于化学反应①,升温,K值增大,即平衡右移,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2)K3= (3) )能判断反应③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C A 错误,此反应是压强不变的反应,未达平衡时,压强也不变。 BC 正确,这是符合平衡定义的。 D 错误,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相等。 (4) K3=K1/K2,①-②=③,①是吸热反应,②是放热反应,所以,③是吸热反应。 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设法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故选DF。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