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原子结构学案
原子结构 知识体系 中子 N(不带电荷) 同位素 (核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 Z(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基础过关 第 1 课时 原子结构 1. 三个基本关系 (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2. 对于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无论原子还是离子,该公式均适 应。 原子可用 XA Z 表示,质量数 A 写在原子的右上角,质子数 Z 写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 两数值的差值即为中子数。原子周围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现标注,注意不同 位置标注的含义,右上角为离子的电性和电荷数,写作 n ;右下角为微粒中所含 X 原子 决定 X)(A Z 的个数,上面标注的是化合价,写作 n 形式,注意与电荷的标注进行正确区分,如由氧 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的过氧根离子,可写作 16 8 -1O 2 2 。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 原子种类 微粒之间的关系 中性原子 A 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 阳离子 A n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n 阴离子 A m- Z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m 3.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①1803 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家建立了原子学说; ②1903 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建立了“葡萄干布丁”模型; ③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④1913 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20 世纪 20 年代建立了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2.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在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3.电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的区别 描述宏观物质的运动:计算某时刻的位置、画出运动轨迹等。 描述电子的运动:指出它在空间某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4.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像带负电的 “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实际上是对电子在原子 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多少的形象化描述,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的个数,而是表示电 子在该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参见上页“氢原子基态电子云图”。 5.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具体化描述 1s 2s 3s 4s 5s 6s 7s 2p 3p 4p 5p 6p 7p 3d 4d 5d 6d 7d 4f 5f 6f 7f 起点 ⑴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由能层、能级、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电子的自旋状态四个 方面来描述,换言之,用原子轨道(或轨道)和电子的自旋状态来描述。 ⑵能层(电子层、用主量子数 n 表示):按核外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平均距离的远近, 把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分为不同的能层(电子层)。目前 n 的取值为 1、2、3、4、5、6、7, 对应的符号是英文字母 K、L、M、N、O、P、Q。一般地说:n 值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 远、能量越高,即 E(n=1)<E(n=2)<E(n=3)<E(n=4)<……。 ⑶能级(电子亚层、用角量子数 l 表示):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层)的电子, 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为不同的能级或电子亚层(因为这些不同的能量状态的能 量是不连续的,像楼梯的台阶一样,因为称为能级)。用角量子数 l 来描述这些不同的能量状 态。对于确定的 n 值,角量子数 l 的取值有 n 个:0、1、2、3、(n-1),分别用 s、p、d、f…… 表示。E(ns)<E(np)<E(nd)<E(nf) <……。 ⑷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用磁量子数 m 表示):对于确定的能层和能级(n、l 已知), 能级的能量相同,但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不一定相同,每一个空间伸展方向称为一个轨 道,用磁量子数 m 来描述。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其空间伸展方向数相同,即轨道数相同。 S 能级(亚层)是球形,只有 1 个伸展方向;p 能级(亚层)是亚铃形,有 3 个伸展方向 (三维坐标的三个方向);d、f 能级(亚层)形状比较复杂,分别有 5、7 个伸展方向。 ⑸原子轨道(或轨道):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空间区域,称为原子轨道。在量子力学中, 由能层(电子层、主量子数 n)、能级(电子亚层、角量子数 l)和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磁 量子数 m)来共同描述。 由于原子轨道由 n、l、m 决定,由此可以推算出:s、p、d、f 能级(亚层)分别有 1、3、 5、7 个轨道;n=1、2、3、4、…时,其对应电子层包含的轨道数分别为 1、4、9、16…,即对于主量子数为 n 的电子层,其轨道数为 n2。 ⑹电子的自旋状态:电子只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自旋方向,用自 旋量子数 ms 表示。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轨道(轨道) 电子的自旋状态 能层(电子层) 能级(电子亚层) 空间伸展方向 主量子数 n 角量子数 l 磁量子数 m 自旋量子数 ms 典型例题 【例 1】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 的电子式为 .. .. H :O:H B.4℃时,纯水的 pH=7 C. 16 2D 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273K、101kPa,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d : d (气态)> d (液态)> d (固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水的化学基本用语。A 项,水是共价化合物,其分子的电子 式为 ;B 项,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 项,一个 分子 中,其质量数为 20,质子数为 10,D 项,在温度压强一定时,它只能呈一种状态。综上分析 可知,本题选 C 项 【例 2】(河南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叙述正确的 ( ) A. 14N 和 15N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B. 14N 和 15N 所含的电子数不同 C.N4 和 N2 是同素异形体 D. 14N 和 N4 互为同位素 答案 C 基础过关 第 2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构造原理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 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⑵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 4s 轨道,后进入 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 交错。 ⑶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 4s 能级比 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 4s 能级比 3d 能级能量高), 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 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 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⑴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 4 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 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 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⑵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 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 的轨道式为 ↑ ↑ ↑ 或 ↓ ↓ ↓ ,而不是 ↑↓ ↑ 。 ⑶洪特规则特例:当 p、d、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 较稳定的状态。即 p0、d0、f0、p3、d5、f7、p6、d10、f14 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 36 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 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 10Ne 2s22p6、18Ar 3s23p6、 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原子光谱 ⑴基态:电子按构造原理的顺序进入原子核外的轨道,此时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称之 为基态。 基态原子是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⑵激发态: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此时原子的能量较 基态高,叫激发态。 基态和激发态间、不同激发态间能量是不连续的,像楼梯的台阶一样。 ⑶电子的跃迁:电子由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可有多个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 基态时,会放出能量,发光是释放能量的主要形式之一。反之,电子由较低能量的基态或激 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或能量较高的激发态时,会吸收能量,吸收光是吸收能量的形式之一。 ⑷原子光谱: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波长的光,可以用光 谱仪来记录、鉴别,称之为原子光谱。 在现代化学中,利用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5.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 ⑴每个电子层(主量子数为 n)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 2n2 个(泡利原理)。 ⑵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2 个);能级交错。 ⑶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 18 个(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 2 个)。能级交错。 6.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⑴原子结构简(示意)图: 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能层(电 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能层(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如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简 图为(见右图): ⑵电子排布式:在能级符号的右上方用数字表示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目的式子。有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离子的电子排布式等不同的用法。 例如,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5;氯离子 Cl-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 氯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 3s23p5。 为避免电子结构过长,通常把内层已达到稀有气体的电子层写成“原子芯”(原子实),并 以稀有气体符号加方括号表示。例如: 氯 [Ne]3s23p5 钪 [Ar] 3d14s2 ⑶轨道表示式:表示电子所处轨道及自旋状态的式子。 如 7N 的轨道表示式为 1s 2s 2p ↑↓ ↑↓ 典型例题 【例 1】碳族元素包括:C、Si、 Ge、 Sn、Pb。 (1)碳纳米管有单层或多层石墨层卷曲而成,其结构类似于石墨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 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多层碳纳米管的层与层之间靠 结合在一起。 (2)CH4 中共用电子对偏向 C,SiH4 中共用电子对偏向 H,则 C、Si、H 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 SnBr2 分子中 Sn—Br 的键角 120°(填“>”“<”或“=”)。 (4)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 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每个 Ba2+与 个 O2-配位。 解析:(1)石墨的每个碳原子用 sp2 杂化轨道与邻近的三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无限的六 边形平面网状结构,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与碳环平面垂直的未参与杂化的 2P 轨道,并含有一 个未成对电子,这些平面网状结构再以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层状结构。因碳纳米管结构与石墨 ↑ ↑ ↑ 类似,可得答案。 (2)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故电负性:C>H >Si。 (3) SnBr2 分子中,Sn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是(4+2)/2=3,配位原子数为 2,故 Sn 原子含有 故对电子,SnBr2 空间构型为 V 型,键角小于 120°。 (4)每个晶胞含有 Pb4+:8× 8 1 =1 个,Ba2+:1 个,O2-:12× 4 1 =3 个,故化学式为:PbBaO3。Ba2+ 处于晶胞中心,只有 1 个,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共 12 个,故每个 Ba2+与 12 个 O2-配位 答案:(1) sp2 范德华力 (2) C>H >Si (3) < 【例 2】 X、Y、Z、W 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 的基态原子核外 3 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 Y 常温常压下,Y 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Z Z 和 Y 同周期,Z 的电负性大于 Y W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63,中子数为 34 (1)Y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表 族,Y 和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 性较强的是 (写化学式)。 (2)XY2 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 的分子中存在 个σ键。在 H―Y、H―Z 两种共价键中, 键的极性较强的是 ,键长较长的是 。 (3)W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W2Y 在空气中煅烧生成 W2O 的 化学方程式是 。 (4)处理含 XO、YO2 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 Y。 已知: XO(g)+ 1 2 O2(g)=XO2(g) H=-283.0 kJ·mol-2 Y(g)+ O2(g)=YO2(g) H=-296.0 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3 VIA HClO4 (2)2 H-Z H-Y (3)[Ar]3d104s1 2Cu2S+3O2=2Cu2O+2SO2 (4)2CO(g)+SO2(g)=S(s)+2CO2 (g) △H=-270kJ/mol 解析:由表中可知,X 为 C Y 为 S Z 为 Cl W 为 Cu 基础过关 第 3 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及相对原子质量 同 位 素 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特性 1.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2. 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 的原子含量一般是不变的. 判定 方法 它反映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的关系.故单质、化合物间不可能 是同位素。如 H2 和 D2 及 H2O 和 D2O 之间不存在同位素关系。只有质子 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才是同位素;如 16 8O 和 18 8O 是同位素,而 且 14 6C 和 14 7N 不是同位素。 注意 天然存在的元素中,许多都有同位素(但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 因而发现的原子种数多于元素的种数。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和 近 似 相 对 原 子 质 同位素的 相对原子 质量和近 似相对原 子质量 按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方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 12C 原子质量的 12 1 的比值。显然,所用原子质量是哪种同位素原子的 质量,其结果只能是该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定义严格说应 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比值的近似整值即为该同位素的近似 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值等于该同位素的质量数。 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 量和近似 相对原子 质量 因天然元素往往不只一种原子,因而用上述方法定义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就不合适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天然元素的各种同位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原子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数字表达式为 M =M1×a1%+M2×a2%+……。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替代其相对原子量 进行计算,其结果就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通常取 整数)。我们通常采用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量 典型例题 【例 1】(汕头二模)某元素一种同位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 m,中子数为 n,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 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解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所以 A 正确,B 不正确。 由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若设该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x,并且我们用该核素的质量数代替核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时,方有 nmw x 12 ,即 x= 12 )( wnm ,C 不正确。在原子核内,一个中 子的质量比一个质子的质量略大,但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无法确定,因此 D 不正确。 [答案]A [规律总结]分清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的有关概念,切不可用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代替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 2】元素周期表中ⅠA 族元素有 R′和 R″两种同位素, R′和 R″的原子量分别为 a 和 b, R 元素中 R′和 R″原子的百分组成分别为 x 和 y ,则 R 元素的碳酸盐的式量是 A.2(ax+by)+60 B. ax+by+60 C.(ax+by)/2+60 D. ay+bx+60 【 解析】本题考察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根据题给信息,R 元素有两种同 位素,其(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ax+by)。根据ⅠA 族元素 R 的碳酸盐的化学式为 R2CO3, 求得其相对分子质量。答案: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