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S-32,N-14,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 ‎1.当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在车站会看到这样的告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等上车。现有:①浓硫酸 ②纯碱 ③酒精 ④鞭炮 ⑤汽油 ⑥白磷等物质, 其中,旅客可带上车的有( )‎ A. ②③ B. ①②④⑤⑥ C. 只有②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酒精、鞭炮和汽油易燃易爆,白磷、易燃也有毒,都不能携带上车,纯碱是碳酸钠,不属于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可以携带上车。‎ ‎【详解】①浓硫酸为易腐蚀品,不能带上车,故①错误;‎ ‎②纯碱为碳酸钠,不属于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可以带上车,故②正确;‎ ‎③酒精属于易燃物,不允许带上车,故③错误;‎ ‎④鞭炮为易爆物,容易发生危险,不允许带上车,故④错误;‎ ‎⑤汽油属于易燃物,不允许带上车,故⑤错误;‎ ‎⑥白磷属于易燃物,容易发生燃烧,不允许带上车,故⑥错误。‎ 故选C。‎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3.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 配制0.10mol/LNaOH溶液 B. 除去CO中的CO2‎ C. 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容量瓶不能稀释后溶解药品,只能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应该将NaOH在小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将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 B.CO和NaOH不反应,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可以用NaOH除去CO中的二氧化碳,且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原则,故B正确;‎ 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苯密度小于水,所以分离苯层时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前后是否有变化 B. 溶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C.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化合物本身是否能导电 D. 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解质,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Fe(OH)3胶体 B. 雾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它的分散剂是水蒸气 C.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D. 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先生成红褐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到呈红褐色液体,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B错误;‎ B.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它的分散剂是空气,故B错误;‎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10-7~10-9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故C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滴入盐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氢氧化铁,继续滴入盐酸,氢氧化铁沉淀溶解,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HCO3溶液与盐酸:CO32-+ 2H+=H2O+CO2↑‎ B. 用醋酸溶液除水垢:2H++ CaCO3=Ca2++ H2O+CO2↑‎ C. 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 H2↑‎ D. 将少量的铜屑放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Cu2++ 2Ag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CO2,反应方程式为:NaHCO3+ HCl=NaCl+H2O+CO2↑,离子方程式为: HCO3-+ H+=H2O+CO2↑,A项错误;‎ B. 醋酸与水垢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CO2,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 CaCO3=Ca2++2CH3COO-+ H2O+CO2↑,B项错误;‎ C.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离子方程式为: Fe+2H+=Fe2++H2↑;‎ D. 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 2Ag,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 2Ag,D项正确;‎ 答案选D。‎ ‎7.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在无色溶液中:NH4+、Fe2+、SO42-、CO32-‎ B. 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NH4+、Na+、Cl﹣、OH﹣‎ C. 在强碱溶液中:Na+、K+、Cl﹣、SO32-‎ D. 在强酸溶液中:K+、Fe2+、Cl﹣、CH3CO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无色溶液中,Fe2+为浅绿色,A不合题意;‎ B.在含大量Ba2+溶液中:NH4+、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B不能大量共存;‎ C.在强碱溶液中:Na+、K+、Cl-、SO32-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因此C能大量共存;‎ D.在强酸性溶液中,CH3COO-与H+能生成弱酸,D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C。‎ ‎8.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mL1mol﹒L-1NaCl溶液 B. 75mL2 mol﹒L-1NH4Cl 溶液 C. 150mL3 mol﹒L-1KCl 溶液 D. 75mL3mol﹒L-1FeCl3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50mL 1mol/L的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3=3mol/L。‎ ‎【详解】A.150mL 1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1mol/L,故A不符合;‎ B.75mL2mol/L的NH4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2mol/L,故B不符合;‎ C.150mL 3mol/L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3mol/L,故C符合;‎ D.75mL 3mol/L的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3=9mol/L,故D不符合;‎ 故选C。‎ ‎9.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HCl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50 mL12 mol/L盐酸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C. 将0.2 mol 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0.2NA D. 常温常压下,5.6 g N2和C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常温常压下无法计算11.2 LHCl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A项错误;‎ B.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1mol铁参与反应,电子转移2mol,因此50 mL12 mol/L盐酸与足量Fe反应,电子转移0.6mol,转移电子数为0.6NA,B项错误;‎ C.氢氧化铁胶粒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因此所得的胶粒的个数不是0.2NA,C项错误;‎ D. 5.6 g N2和CO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2mol,N2和CO均为双原子分子,因此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D项正确;‎ 答案选D。‎ ‎10.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甲烷的摩尔质量最小,因此气体体积最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B. 某溶液中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 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D. 某溶液中加稀硫酸溶液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硫酸银等沉淀,未滴加稀硝酸酸化,不能排除Ag+、CO32-等离子的干扰,故A错误;‎ B项、加入氯化钡溶液,未先滴加稀盐酸酸化,不能排除Ag+、CO32-等离子的干扰,故B错误;‎ C项、氢氧化铜为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故C正确;‎ D项、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均能与稀硫酸溶液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排除碳酸氢根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表格中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A KCl(BaCl2)‎ 加过量K2CO3溶液后过滤,再蒸干滤液。‎ B NaNO3(AgNO3)‎ 加足量NaCl溶液后过滤,再蒸馏滤液。‎ C NaCl溶液(I2)‎ 加足量酒精后萃取分液 D KNO3溶液(CCl4)‎ 直接进行分液操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加入过量K2CO3溶液,引入新的杂质离子CO32-,故应再加过量的盐酸溶液除去CO32-,然后再蒸干溶液即可,故A错误;‎ B、加足量NaCl溶液后,引入新的杂质离子Cl-没有除去,故B错误;‎ C、酒精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故不能用酒精萃取氯化钠溶液中的单质碘,故C错误;‎ D、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故四氯化碳与硝酸钾溶液分层,可以直接分液,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②0.5molH2的体积为11.2L ‎③1 mol 水中含有 2 mol 氢和 1mol 氧 ‎④1mol 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⑤0.5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5NA ‎⑥只有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⑦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浓度大于20%‎ ‎⑧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 的硫酸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浓度小于2mol/L A. ①③④⑤⑦⑧ B. ②⑤⑦⑧ C. ⑤⑦⑧ D. ⑤⑦‎ ‎【答案】C ‎【解析】①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错误;②H2所处温度和压强未知,0.5molH2的体积不一定为11.2L,错误;③使用摩尔时必须标明微粒,1mol水中含有2molH和1molO,错误;④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H2O等,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晶体硅等,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NaCl等,错误;⑤1个H2SO4分子中含2个H、1个S和4个O,共7个原子,0.5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5NA,正确;⑥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不一定在标准状况下,错误;⑦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 ‎ ‎,由于ρ(浓H2SO4)ρ(H2O),所得溶液浓度大于20%,正确;⑧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 的硫酸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4mol/L)[(m+m)ρ(稀H2SO4)]=2ρ(稀H2SO4)/ρ(浓H2SO4),由于ρ(稀H2SO4)ρ(浓H2SO4),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小于2mol/L,正确;⑤⑦⑧正确;答案选C。‎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5.6L 氢气 B. 6.02×1022个H2SO4‎ C. 11gCO2 D. 4℃时9mL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5.6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 含原子数为0.25×2×NA=0.5NA;‎ B.6.02×1022个H2SO4中含原子个数为6.02×1022÷(6.02×1023)×7×NA=0.7 NA;‎ C.11gCO2含有原子数11÷44×NA×3=0.75 NA;‎ D.4℃时9mL水的质量为0.5×NA×3=1.5 NA,D最多。‎ 故选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B. 容量瓶不能作反应的容器,但可以储存配好的溶液 C. 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漏,方法是加入一定量水倒转过来不漏即可 D. 定容时,往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厘米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是溶剂的体积,A错误;‎ B. 容量瓶不能作反应的容器,也不能长时间储存配好的溶液,B错误;‎ C.‎ ‎ 容量瓶使用前应检验是否漏水,检验方法:注入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其倒立2min,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如仍不漏水,则可使用,C错误;‎ D. 定容时,往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厘米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D正确。‎ 答案选D。‎ ‎16.在Al2(SO4)3、K2SO4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2-)=0.2 mol/L,c(Al3+)=0.1 mol/L,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2 mol/L B. 0.25 mol/L C. 0.225 mol/L D. 0.1 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因此:c(Al3+)×3+ c(K+)×1= c(SO42-)×2; 带入数据,解之得c(K+)=0.1 mol/L,D正确;‎ ‎17.2019年10月2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运动会上的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5KClO3+6P=3P2O5+5KC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氯酸钾是氧化剂 B. KCl是还原产物 C. 反应中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D. 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5:3‎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可知:KClO3中Cl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P从0价升高到+5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5molKClO3发生反应,电子转移30mol,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反应中KClO3中Cl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KClO3是氧化剂,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KClO3中Cl从+5价降低到-1价,KCl是发生还原反应后的生成物,因此KCl是还原产物,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反应中5molKClO3与6molP发生反应时,电子转移30mol,那么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分析可知,反应中氧化剂是KClO3‎ ‎,还原剂是P,物质的量之比为5:6,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8.查找资料得知:溴水(Br2)显橙黄色,碘水(I2)显棕黄色; 还原性:Br-<Fe2+<I-<SO32-,SO32-在溶液中被氧化时一般生成SO42-。有一无色未知溶液可能含有K+、Fe2+、SO42-、I-、SO32-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溴水,振荡,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足量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 下列关于无色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肯定含有SO32-,肯定不含Fe2+、I-,可能含有K+、SO42-‎ B. 肯定含有SO42-,肯定不含Fe2+、I-,可能含有K+、SO32-‎ C. 肯定含有K+、SO32-,肯定不含Fe2+,可能含有SO42-、I-‎ D. 肯定含有SO42-、SO32-,肯定不含Fe2+、I-,可能含有K+‎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Fe2+;由于还原性:Br-<Fe2+<I-<SO3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溴水,还原性强的优先反应,振荡,溶液呈无色,说明含有还原性离子SO32-,但不能说明是否含有I-。‎ ‎【详解】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Fe2+;①由于还原性:Br-<Fe2+<I-<SO32-,加入少量溴水,Br2只和SO32-反应,不能判断是否含有I-;②向①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有BaSO4生成,但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有SO42-;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足量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由于在①中生成了溴离子、在②中加入了Cl-,因此,一定有沉淀生成,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K+,一定不含有Fe2+,可能含有SO42-和I-。.‎ 答案选C。‎ 二、填空题(46分)‎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Ba(OH)2:__________; ②NaHSO4__________‎ ‎③写出①②水溶液混合后恰好沉淀完全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质量比__________,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选项字母)‎ A 分液 B 过滤 C 萃取 D 蒸馏 E 蒸发结晶 F 高温分解 ‎①分离CCl4和H2O__________;‎ ‎②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__________;‎ ‎③除去CaO固体中少量的CaCO3固体__________;‎ ‎④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____;‎ ‎⑤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__________.‎ ‎【答案】(1). Ba(OH)2 = Ba2++2OH- (2). NaHSO4 =Na+ + H+ + SO42– (3). Ba2+ + SO42- + OH- + H+ = BaSO4↓ + H2O (4). 2:3 (5). 1:1 (6). 2: 3 (3) (7). A (8). B (9). F (10). C或CA (11). D ‎【解析】‎ ‎【分析】(1)①Ba(OH)2电离生成Ba2+和OH-;‎ ‎②NaHSO4电离生成Na+、H+和SO42-;‎ ‎③Ba(OH)2与NaHSO4反应恰好沉淀完全,反应方程式为:Ba(OH)2 + NaHSO4= BaSO4↓ + H2O+ NaOH;‎ ‎(2)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之比,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计算分子数之比,进一步计算氧原子个数比;‎ ‎(3)①分离不互溶的液体直接分液;‎ ‎②石灰水为澄清液体,CaCO3不溶,过滤即可分离;‎ ‎③CaCO3高温分解即可得到CaO;‎ ‎④碘在苯或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⑤分离互溶的、沸点有差异的混合液通常用蒸馏的方法;‎ ‎【详解】(1)①Ba(OH)2电离生成Ba2+和OH-,电离方程式为:Ba(OH)2= Ba2++OH-;‎ ‎②NaHSO4电离生成NaHSO4电离生成Na+、H+和SO42-,电离方程式为:NaHSO4= Na++H++SO42-;‎ ‎③Ba(OH)2与NaHSO4反应恰好沉淀完全,反应方程式为:Ba(OH)2 + NaHSO4= BaSO4↓ + H2O+ NaOH,离子方程式为:Ba2+ + SO42- + OH- + H+ = BaSO4↓ + H2O;‎ ‎(2)===;==;氧原子个数比=;‎ ‎(3)①CCl4和H2O不互溶,直接分液即可分离;‎ ‎②石灰水为澄清液体,CaCO3不溶,过滤即可分离;‎ ‎③CaCO3高温分解即可得到CaO,因此高温分解即可除去生石灰中的CaCO3;‎ ‎④碘在苯或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可利用萃取、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⑤CCl4和甲苯互溶,且沸点差异较大,因此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20.已知十种物质:①H2O ②空气 ③ Mg ④ CaO ⑤H2SO4 ⑥氢氧化钡⑦饱和FeCl3溶液 ⑧氨水 ⑨HNO3 ⑩胆矾,根据上述提供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 ‎(2)上述物质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3)实验室制备少量Fe(OH)3胶体所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 ‎(4)实验室配制900mL 0.1mol/L硫酸铜溶液,需要称取的溶质(从上述物质中选取)的质量为__________g,从配制好的溶液中取出300mL,其中含有SO42-的数目为__________(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1). ②⑦⑧ (2). ①④⑤⑥⑨⑩ (3). ⑥ (4). ⑨ (5). ①⑦ (6). Fe3++3H2O Fe(OH)3(胶体)+3H+ (7). 用激光笔照射,侧面若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证明有胶体生成 (8). 25.0 (9). 0.03NA ‎【解析】‎ ‎【分析】(1)①H2O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②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③ Mg属于单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 CaO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⑤H2SO4 属于纯净物,属于电解质;⑥氢氧化钡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⑦饱和FeCl3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⑧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⑨HNO3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⑩胆矾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 ‎(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3)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得到的即为Fe(OH)3胶体;反应的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胶体)+3H+;利用丁达尔效应检验胶体;‎ ‎(4)实验室制备硫酸铜溶液,可选择胆矾(⑩),实验室没有900ml的容量瓶,因此选择1000ml的容量瓶,根据公式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并进行SO42-的数目的计算。‎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②⑦⑧属于混合物;①④⑤⑥⑨⑩时电解质;‎ ‎(2)H++OH-=H2O表示的是酸碱发生中和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即氢氧化钡(⑥)和硝酸(⑨)反应;‎ ‎(3)由分析可知,实验室制备少量Fe(OH)3胶体所用的物质有饱和的FeCl3溶液(⑦)和水(①);反应的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胶体)+3H+;利用丁达尔效应检验胶体,即用激光笔照射,侧面若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证明有胶体生成;‎ ‎(4)需要称取胆矾的质量m=cVM= 0.1mol/L×1L×250g/mol=25.0g;从100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300ml,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0.3L×0.1mol/L=0.03mol,因此含有SO42-的数目为0.03NA。‎ ‎21.Ⅰ.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请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①和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在 3 mL 碘水中,加入 1 mL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下图中的________ (注:试管中深色区为紫红色溶液)。‎ ‎(3)最后一步蒸馏制得晶态碘时,发现冷凝到锥形瓶中的有机物呈淡紫色,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 Ⅱ.欲配制 480mL0.5mol·L-1 的 NaOH 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________。‎ ‎(5)某学生实际配制的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0.51mol·L-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 使用滤纸称量 NaOH 固体 B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 C 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 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 E 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F 转移溶液之前未经冷却 ‎【答案】(1). 过滤 (2). 萃取分液 (3). D (4). 碘单质易升华 (5). 50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6). D F ‎【解析】‎ ‎【分析】Ⅰ.(1)海藻晒干灼烧后得到海藻灰,浸泡后过滤,滤液为含有I-的溶液,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氯气可将I-氧化为I2,得到含有I2的水溶液,再萃取分液即可得到含I2的有机溶液,蒸馏后可得到晶体碘;‎ ‎(2)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发生了萃取,溶液分层,且有机层密度大于水层;‎ ‎(3)蒸馏时,冷凝管中的淡紫色物质为I2,易升华;‎ Ⅱ.(4)欲配制 480mL0.5mol·L-1 的 NaOH 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将溶液转移入5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据此分析解答;‎ ‎(5)A.NaOH易潮解,如用滤纸称量,会有少量固体粘在滤纸上,使溶质的量减少; ‎ B.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C. 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溶质的量减少;‎ D. 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使加入的水的量偏少;‎ E. 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会将少量的溶质吸出,使溶质的量减少;‎ F. 转移溶液之前未经冷却,加水定容后溶液体积缩小;‎ ‎【详解】Ⅰ.(1)由分析可知操作①为过滤,操作③为萃取分液;‎ ‎(2)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发生了萃取,溶液分层,形成水层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层,且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密度大于水层的密度,因此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处于下层,符合要求的试管为D;‎ ‎(3)因I2易升华,因此蒸馏时,冷凝管中的有机物呈淡紫色;‎ Ⅱ.(4)由分析可知,欲配制 480mL0.5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5)A.NaOH易潮解,如用滤纸称量,会有少量固体粘在滤纸上,使溶质的量减少,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A项错误; ‎ B.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B项错误;‎ C. 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溶质的量减少,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C项错误;‎ D. 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使加入的水的量偏少,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D项正确;‎ E. 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会将少量的溶质吸出,使溶质的量减少,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E项错误;‎ F. 转移溶液之前未经冷却,加水定容后溶液体积缩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F项正确;‎ 答案选DF。‎ ‎22.Ⅰ.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从工业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③的名称为__________ 。‎ ‎(2)试剂X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②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 Ⅱ.(3)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 价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 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 C=砒霜。该使人中毒过程中维生素 C 是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已知某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有:KMnO4、H2SO4、MnSO4、H2C2O4、K2SO4、H2O和一种未知物X。‎ ‎①若0.5 molH2C2O4在反应中失去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 ‎②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及配平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 数目。__________‎ ‎③若已知H2C2O4为弱酸,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 冷却结晶 (2). Fe (3). Fe + 2H+ = Fe2+ + H2↑ (4). 还原剂 (5). CO2 (6). (7). 2 MnO4- +5 H2C2O4+6H+ = 2Mn2+ +10 CO2↑+8H2O ‎【解析】‎ ‎【分析】Ⅰ.向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Cu2+反应,置换出Cu,剩余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结晶后可得绿矾;‎ Ⅱ.(3)海产品体内含有+5 价砷,与富含维生素 C的食物同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可将+5价的砷还原为+3价;‎ ‎(4)反应中H2C2O4失去电子,其中C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4价,作反应物,可知X中含有C元素,且化合价为+4价,氧化还原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为KMnO4、H2SO4和H2C2O4,生成物为MnSO4、K2SO4、H2O和一种未知物X,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守恒可写出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5 H2C2O4+3H2SO4 = 2MnSO4 +10 CO2↑+8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Ⅰ.(1)由分析可知操作③为冷却结晶;‎ ‎(2)试剂X为铁粉,发生的反应为Fe+Cu2+=Cu+Fe2+,过量的铁粉再与稀硫酸反应,可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因此操作②的反应为Fe + 2H+ = Fe2+ + H2↑;‎ Ⅱ.(3)维生素C可将+5价的砷还原为+3价,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4)①根据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 ‎②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MnO4,还原剂是H2C2O4,因此有;‎ ‎③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5 H2C2O4+3H2SO4 = 2MnSO4 +10 CO2↑+8H2O,其离子方程式为:2MnO4- +5H2C2O4+6H+ = 2Mn2+ +10 CO2↑+8H2O。‎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