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9-2020高二化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 1.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是由于( ) A.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是因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而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无关,故选B。 2.已知aAn+, bB(n+1)+, cCn-, dD(n+1)-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C>D>A>B B. 原子序数:b>a>c>d C. 离子半径:Cn->D(n+1)->An+>B(n+1)+ D. 单质还原性: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An+,bB(n+1)+,cCn-,dD(n+1)-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阳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大,阴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A>B>D>C,故A错误; B.aAn+,bB(n+1)+,cCn-,dD(n+1)- 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阳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大,阴离子中所带电荷越多其原子序数越小,所以这几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b>a>c>d,故B正确;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D(n+1)->Cn->An+>B(n+1)+,故C错误; D.A、B在周期表中同周期,原子序数:b>a,金属性:A>B,对应单质的还原性:A>B;C、D在周期表同周期,原子序数c>d,非金属性C>D,对应单质的氧化性C>D,所以还原性C<D,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的差异。 3. 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 A. K层 B. L层 C. M层 D. N层 【答案】C 【解析】 第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应为8,与n-1层相同,则n-1层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也为8,故n-1层为L层,n层为M层。 4. A、B为两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则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2B3 B. BA2 C. AB4 D. B3A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元素原子的L层上有电子,则K层上肯定填满2个,而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所以A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元素原子的结构的示意图为,即A为氮元素,B为镁元素,形成Mg3N2(氮化镁),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的应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凡单原子形成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A项,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F-、Na+、Mg2+、Al3+。B项,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不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H+。D项,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可能是:①原子,如H、C、Ne等;②分子,如H2O、O2等。 6. 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 硅原子和钠原子 B. 硼原子和氢原子 C. 氯原子和碳原子 D. 碳原子和铝原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这说明B是第三周期元素,A是第二周期元素,则B的原子序数是13,A的原子序数是6,因此A是C,B是Al,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 7.下列有关电子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H、He、Li的电子式分别为H·、·He·、·Li: B. 氯原子的电子式为,Cl-的电子式为 C. 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Na+、Mg2+、Al3+ D. Na2O的电子式为,H2O的电子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锂原子的电子式应为Li·,选项A错误; B、Cl-的电子式应为,选项B错误; C、各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与离子符号相同,选项C正确。 D、H2O的电子式应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8.下列关于化学用语“NH4Cl”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铵分子中含有一个NH4+和一个C1- B. 氯化铵由N、H、C1三种元素组成 C. 氯化铵晶体由NH4+和C1-构成 D. 氯化铵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 1 【答案】A 【解析】 A. 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A错误;B. 氯化铵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B正确;C.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其晶体由NH4+和Cl-构成,C正确;D. 氯化铵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D正确,答案选A。 9.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Z的熔点较高 B. Z可以表示为M2Y C. Z一定溶于水 D. M形成+2价的阳离子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元素M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并转移到元素Y的两个原子上,形成离子化合物Z,则Z的化学式为MY2,结合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Z为离子化合物,熔点较高,故A正确; B.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M形成阳离子,Y形成阴离子,Z的化学式为MY2,故B错误; C.Z为离子化合物,不一定溶于水,如CaF2,故C错误; D.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2价的阳离子,故D正确; 故选B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元素原子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④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 ①②⑤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也可能生成共价键,如第IA族的H原子与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生成共价键,故②错误;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都不是离子化合物,但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③错误;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④正确; ⑤物质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正确; ⑥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⑥正确; 故选④⑤⑥。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此类判断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找反面例子;如果能找出反例,说明该叙述错误;如果找不出反例,叙述就是正确的。 11.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g)+O2(g)2NO(g),下列不能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条件是( ) A. 缩小体积 B. 充入更多的NO C. 体积增大到原来2倍 D. 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缩小体积,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体积不变充入NO,对于反应N2+O2⇌2NO,生成物的浓度增大,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能使反应速率增大,B错误; C.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各组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C正确; D.温度升高,反应物获得能量,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加快,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可逆反应中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也加快。 12.在可逆反应2A(g)+3B(g) xC(g)+D(g)中,已知:起始浓度A为5 mol/L,B为3 mol/L,C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min),2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则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 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5∶3 B. x=1 C. 2 min末时,B的浓度为1.5 mol/L D. 2 min末时,A的消耗浓度为0.5 mol/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2A(g)+3B(g)⇌xC(g)+D(g) 初始浓度(mol/L) 5 3 0 0 转化浓度(mol/L) 1 1.5 0.5x 0.5 2min浓度(mol/L) 4 1.5 0.5x 0.5 A、2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4:1.5=8:3,故A错误;B、C的反应速率为0.5x/2minmol/(L•min)=0.5mol/(L•min),解得x=2,故B错误;C、2min末时,B的浓度=1.5mol/L,故C正确;D、2min末时,A的消耗浓度为1mol/L,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有关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知识 13.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A2(g)+2B2(g)2AB2(g)的ΔH<0,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 【详解】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也增大,A不正确;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正确;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C不正确; D. 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D不正确。 故选B。 14.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 ΔH= -905.9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4mol NH3和5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 kJ B. 平衡时,v正(O2)=V逆(NO) C. 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 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4mol NH3和5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905.9 kJ,A错误; B.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平衡时,v正(O2)=v逆(NO),B错误; 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后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由M=可知,n增大,m不变,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D。 15. 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 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选项 内容分析 结论 A ΔH0,ΔS0→ΔG<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ΔH0,ΔS0→ΔG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ΔH0,ΔS0,高温时能保证ΔG<0 D ΔH0,ΔS0,低温时能保证ΔG<0 1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D. 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A正确; B.平衡向正反应移动,B的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 C.根据A判断,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容器体积扩大一倍,则体系压强减小,根据A的判断,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则a<b,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利用假设法分析、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是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方法。本题的易错点为B,关键是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17.反应N2O4(g)2NO2(g) 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 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 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 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C点压强大于A点,所以速率C>A,颜色C>A,由状态B到状态A,NO2的体积分数增加,所以应该升温,A点到C点,混合气体的质量没变,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因此正确的是C。答案选C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 点评:分析好每个点代表的含义。 18.化合物 (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 b为苯,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CH3—C≡C—C≡C—CH3等,故A错误; B. b的二氯代物有3种,d的二氯代物有6种,p的二氯代物有3种,故B错误; C. b、p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C错误; D. d、p中都存在类似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9.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乙烯 B. 实验室制氨 C. 实验室制氯气 D.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故A错误; B.由于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组成的固体可以制取NH3,NH3 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选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装置正确,故B正确; 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缺少加热装置,且需要先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以除去HCl气体,故C错误; D.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以免发生倒吸,故D错误; 故选B。 20.向有机物X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以加热),检验其官能团。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金属钠 有气体产生 含羟基或羧基或羟基、羧基 B 银氨溶液 产生银镜 含有醛基 C 碳酸氢钠溶液 产生气泡 含有羧基 D 溴水 溶液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遇金属钠有气体产生,说明有机物X中含羟基和羧基中的至少一种,A项正确;遇银氨溶液产生银镜,说明有机物X中含醛基,B项正确;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说明有机物X中含有羧基,C项正确;溴能与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发生加成反应,能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因此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有机物X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D项错误。 21.今有五种有机物:①CH2OH(CHOH)4CHO,②CH3(CH2)3OH,③CH2=CH—CH2OH ,④CH2=CH-COOCH3,⑤CH2=CH-COOH。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 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各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和各官能团的性质作答。 详解:①CH2OH(CHOH)4CHO中含醛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②CH3(CH2)3OH中含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③CH2=CHCH2OH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含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④CH2=CHCOOCH3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含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⑤CH2=CHCOOH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含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③⑤,答案选A。 22. 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答案】D 【解析】 电化学腐蚀是形成原电池,而加速金属的腐蚀。ABC构成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D、银质奖牌生锈为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学腐蚀。 23. 下图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 ⑤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⑤ C. ⑤④②①③ D. ③②④①⑤ 【答案】C 【解析】 判断金属腐蚀快慢,首先判断该金属是充当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的电极,若是电解池的阳极,金属腐蚀速率最快,其次是充当原电池的负极腐蚀较快,而作为电解池的阴极和原电池的正极不被腐蚀。其中第⑤,Fe作为电解池的阳极,腐蚀最快,②③④均为原电池,第③中,Fe为正极,不被腐蚀,②④中Fe均为负极被腐蚀,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差别较Fe和Sn大,④中铁腐蚀较快,其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⑤④②①③。 24.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 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 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答案】D 【解析】 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多少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为2Li2S6+2Li++2e-=3Li2S4 ,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能导电,利用石墨烯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和S8越多,即电池中Li2S2的量越少,故D错误;答案为A。 2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腐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为碳棒,为减慢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N处 B. 若X为锌棒,K置于M或N处,均能减慢铁的腐蚀 C. 若X为碳棒,将开关K置于M处时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D. 若X为锌棒,将开关K置于N处时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的防护,若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必须让被保护的金属接电源负极;若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若要使金属铁被保护,需让铁做正极,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若X为碳棒,当开关K置于N处时,形成电解池,铁做阴极被保护,能减缓铁的腐蚀,故A正确; B.若 X 为锌棒,开关 K 置于 M处,形成原电池,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铁做正极,在原电池中正极被保护,能减缓铁的腐蚀;当开关K置于N处时,形成电解池,铁做阴极被保护,能减缓铁的腐蚀,故B正确; C.若X为碳棒,开关 K 置于 M处,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故C正确; D.当X为锌时,开关K置于N处,形成电解池,铁做阴极,故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故D错误; 故选D。 26.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CO2(g)+3H2(g)CH3OH(g)+H2O(g)。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单位为kJ·mol-1)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象可知上述反应过程中,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甲醇的结构类似于乙醇,试写出甲醇的结构式:______。甲醇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3)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甲醇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在该电池的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发生的是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欲使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请写出两条措施:_______。 (5)下列事实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CO2(g)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 CO2的同时生成3mol H2 C. 在一个绝热的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D.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 (1). 小于 (2). (3). 共价键 (4). 甲醇 (5). 氧化 (6). 升高温度、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7). ABCD 【解析】 【分析】 (1)根据△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生成物能量之和-反应物能量之和结合图像判断; (2) 甲醇中C 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H只有1个化学键,O形成2个化学键,结合乙醇的结构,写出甲醇的结构式;根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分析判断; (3)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解答; (5)根据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分析判断。 【详解】(1)根据图像,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说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即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故答案为:小于; (2) 甲醇的结构类似于乙醇,C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H只有1个化学键,O形成2个化学键,结合乙醇的结构可知甲醇的结构式为:;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 (3) 新型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负极上甲醇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甲醇;氧化; (4)欲使反应CO2(g)+3H2 (g)⇌CH3OH (g)+H2O(g)速率加快,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加入适当的催化剂等等措施实现,故答案为:升高温度、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5)A、CO2 (g)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 CO2的同时生成3mol H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在一个绝热的容器中,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同,压强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BCD。 27. 课题式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下列装置如图连接,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A极的名称是 。 (2)甲装置中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 (3)如果收集乙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 (4)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G应该 (填“铜”或“银”),电镀液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5)装置丁中的现象是 。 【答案】(1)正极 (2) 2CuSO4+2H2O2Cu+O2↑+2H2SO4 (3)1:1 (4)银 AgNO3 (5)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 【解析】 试题分析: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件先显红色,说明F电极为阴极,则E为阳极,所以C、G、X都是阳极,D、H、Y都是阴极, (1)连接阴极的电极负极、连接阳极的电极是正极,A连接阳极,则为正极,故答案为:正极; (2)甲中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CuSO4+2H2O2Cu+O2↑+H2SO4; (3)乙中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氯气时转移电子相等,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所以生成氢气、氯气物质的量相等,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氯气和氢气体积之比为1:1; (4)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Ag作阳极、Cu作阴极,则G为银,电解质为AgNO3; (5)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通电时向阴极移动,Y为阴极,所以看到的现象是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 【名师点晴】正确判断阴阳极是解本题关键,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件先显红色,说明F电极为阴极,则E为阳极,所以C、G、X都是阳极,D、H、Y都是阴极,难点是根据电子守恒进行有关计算,(5)的现象能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据此解题。 28.去冬以来,我国北方持续干旱,为此,农业专家建议尽快发展高能抗旱保水剂。保水剂是一种强吸水树脂,能在短时间内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聚丙烯酸钠就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下面是丙烯合成聚丙烯酸钠的化工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反应⑧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若A的分子式为C3H6Br2则结构简式__________,D中的官能团有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⑤ (2). 聚合反应 (3). CH3CHBrCH2Br (4). 碳碳双键、羧基 (5). +2Ag(NH3)2OH+3NH3+2Ag↓+H2O (6). nCH2=CHCOONa 【解析】 【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若试剂为Br2,则A为CH3CHBrCH2Br,反应②为碱溶液中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反应③为氧化反应,反应④发生银镜反应,-CHO被氧化为羧酸,则B为CH3COCOOH;反应⑧为E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钠,则E为CH2=CHCOONa,逆推可知反应⑦为中和反应,则D为CH2=CHCOOH,结合B→C→D转化,反应⑤为B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生成C,反应⑥为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则C为CH3CH(OH)COOH,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⑤为加成反应,反应⑧为加聚反应,故答案为:①⑤;聚合反应(或加聚反应); (2) 若A的分子式为C3H6Br2,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H3CHBrCH2Br,D为CH2=CHCOOH,D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羧基,故答案为:CH3CHBrCH2Br;碳碳双键、羧基; (3)反应④为发生的银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H3)2OH+3NH3+2Ag↓+H2O;反应⑧为CH2=CHCOONa发生的聚合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nCH2=CHCOONa ,故答案为:+2Ag(NH3)2OH+3NH3+2Ag↓+H2O;nCH2=CHCOONa 。 29.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 2v(NH3)=v(CO2) 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 ℃时氨基甲酸铵分解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 ℃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0(填“>”“=”或“<”),熵变ΔS______0(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其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0 ℃时,0~6 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该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0 ℃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0 ℃时的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 (1). BC (2). K=c2(NH3)·c(CO2) (3). 1.6×10-8(mol•L-1)3 (4). 增加 (5). > (6). > (7). 0.05mol·L-1·min-1 (8). 大 【解析】 【分析】 (1)①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判断;②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计算;③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④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反应前后气体量的变化来确定焓变和熵变的符号; (2)⑤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v=计算;⑥根据图像曲线的斜率判断。 【详解】(1)①A、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该等量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成立,无法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由于反应物是固体,气体质量会变化,容器体积不变,密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密度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根据方程式,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不变,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C; ②根据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n(NH3)=2n(CO2),所以c(CO2)=×4.8×10-3mol•L-1=1.6×10-3mol•L-1,c(NH3)=×4.8×10-3mol•L-1=3.2×10-3mol•L-1,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c2(NH3) c(CO2),25.0℃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常数为:K=1.6×10-3mol•L-1×(3.2×10-3mol•L-1)2=1.6×10-8(mol•L-1)3,故答案为:K=c2(NH3) c(CO2);1.6×10-8(mol•L-1)3; ③压缩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故答案为:增加; ④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温度越高,则平衡气体的总浓度越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是固体,产物是气体,该反应是熵增加的过程,即△H>0,△S>0,故答案为:>;>; (2)⑤化学反应速率v= ==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min); ⑥根据图像,尽管25℃反应物起始浓度较小,但温度高于15℃,使得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大,故答案为:大。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1)②的平衡表达式的书写,要注意氨基甲酸铵为固体,不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