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H、2H、3H互为同素异形体 B.O2、O3互为同位素 C.乙烷、乙烯互为同系物 D.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2.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  )‎ A.Cl2 B.CO2 C.O2 D.NH3‎ ‎3.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 (s)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P、Q、R、S的浓度相等 B.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用澄清的石灰石可以鉴别CO2和SO2‎ C.S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原理不同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价铁 ‎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粉末 B.单质钠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 C.灼烧时,它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D.在实验室中,钠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K+、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7.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溴苯 B.乙炔 C.苯乙烯 D.丙烯 ‎8.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 L苯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B.1 mol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9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2H4的质量为28克 D.26 g C2H2和苯蒸气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C原子数为2NA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羟基的电子式 B.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C.1﹣丁烯的键线式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11.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稳定性:SiH4>PH3 B.碱性:Mg(OH)2>Al(OH)3‎ C.酸性:H3PO4>H2SO4 D.原子半径:N>C ‎1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二溴乙烷: B.3﹣乙基﹣1﹣丁烯:‎ C.2﹣甲基﹣2,4﹣己二烯: D.2,2,3﹣三甲基戊烷:‎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 D.向Al(OH)3沉淀中滴加盐酸:Al(OH)3+3H+═Al3++3H2O ‎14.下列实验现象中,由于发生取代反应而引起的是(  )‎ 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B.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后,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 C.苯滴加到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将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1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加入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正确 ‎16.关于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片质量逐渐减少,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C.锌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 ‎ 二、非选择题(共5个大题,共52分)‎ ‎17.‎ ‎(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并写出元素b的单质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将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排序:  (填写物质化学式)‎ ‎(3)写出元素c的氧化物与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将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   (填写物质化学式)‎ ‎(5)写出d元素的氢化物(一个分子共有三个原子)电子式:  ,写出f元素单质与该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8.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MnO4+□SO2+□H2O═□K2SO4+□MnSO4+□H2SO4‎ 其中,反应中转移5mole﹣,则消耗SO2   mol.‎ ‎19.如表是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甲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 乙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丙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丁反应生成戊 丁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甲的化学方程式  ;‎ ‎(2)乙与液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与丁反应能生成戊,戊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类型为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戊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分子中存在两个相同甲基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II.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 ‎20.正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是一种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142.4℃,密度比水小.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来合成正丁醚(其它装置均略去),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OCH2CH2CH2CH3+H2O 实验过程如下:在容积为100mL 的三颈烧瓶中将5mL浓硫酸、14.8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混合均匀,再加热回流一段时间,收集到粗产品,精制得到正丁醚.‎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  .‎ ‎(2)实验中冷凝水应从  口出去(填“a”或“b”).‎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具有的物理性质为  .‎ ‎(4)得到的正丁醚粗产品依次用8mL50%的硫酸、10mL水萃取洗涤.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该仪器使用前需要  .‎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  (填操作名称)精制得到正丁醚.‎ ‎(6)本实验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则正丁醚的产率是  .‎ ‎21.聚碳酸酯无色透明,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用于制造宇航员的面罩、智能手机机身外壳等,属于可降解聚合物.G是合成聚碳酸酯的单体之一,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下列信息:a.‎ b.‎ ‎(1)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羧酸a的结构简式是  .‎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的结构简式是  .‎ ‎(4)E→F中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  .‎ ‎(5)F的结构简式是  .‎ ‎(6)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芳香化合物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1的是  (写结构简式).‎ ‎ ‎ ‎2016-2017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H、2H、3H互为同素异形体 B.O2、O3互为同位素 C.乙烷、乙烯互为同系物 D.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A.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B.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 C.同系物是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相同基团的物质;‎ D.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 ‎【解答】解:A.1H、2H、3H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O2、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乙烷、乙烯结构不同,组成不相差CH2基团,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 ‎ ‎ ‎2.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  )‎ A.Cl2 B.CO2 C.O2 D.NH3‎ ‎【考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分析】浓硫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或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气体;碱石灰为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l2能够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l2,故A错误;‎ B.CO2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O2,故B错误;‎ C.O2为中性气体,不与浓硫酸和碱石灰反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O2,故C正确;‎ D.NH3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故D错误;‎ 故选C.‎ ‎ ‎ ‎3.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 (s)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P、Q、R、S的浓度相等 B.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注意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的特点.‎ ‎【解答】解: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取决于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反应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 B.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四种物质都共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 C.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 ‎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用澄清的石灰石可以鉴别CO2和SO2‎ C.S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原理不同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价铁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氯气有毒,且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钠盐;‎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钙盐;‎ C.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D.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 ‎【解答】解:A.氯气有毒,且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钠盐,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白色沉淀钙盐,现象相同,所以无法鉴别,应该用品红溶液鉴别,B错误;‎ C.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体现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二者反应原理不同,故C正确;‎ D.无论氯气是否过量,铁在氯气中燃烧都生成氯化铁,故D正确;‎ 故选B.‎ ‎ ‎ ‎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粉末 B.单质钠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 C.灼烧时,它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D.在实验室中,钠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 ‎【分析】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B.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 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D.钠极易和氧气、水反应,所以保存钠时要隔绝空气和水.‎ ‎【解答】解:A.钠在空气中生成白色的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故A正确;‎ B.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B错误;‎ 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钠单质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故C正确;‎ D.钠极易和氧气、水反应,所以保存钠时要隔绝空气和水,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油,且和这两种物质都不反应,所以可以用石蜡油或煤油保存钠,故D正确;‎ 故选B.‎ ‎ ‎ ‎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K+、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碱性溶液中含大量的O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A错误;‎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均为无色,故B正确;‎ C.因H+、OH﹣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Fe3+、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 ‎ ‎7.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溴苯 B.乙炔 C.苯乙烯 D.丙烯 ‎【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分析】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解答】解:A.苯为平面结构,溴苯中溴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位置,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 B.乙炔是直线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丙烯分子中的甲基是和甲烷具有相似的结构为空间四面体,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选D.‎ ‎ ‎ ‎8.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但都不为零.‎ ‎【解答】解:A、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故A正确;‎ 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但未完全转化,速率不为零,故B错误;‎ C、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正、逆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故C正确;‎ D、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 ‎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 L苯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B.1 mol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9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2H4的质量为28克 D.26 g C2H2和苯蒸气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C原子数为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标况下苯为液态;‎ B、甲基含9个电子;‎ C、质量m=;‎ D、乙炔和苯的最简式均为CH;‎ ‎【解答】解:A、标况下苯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A错误;‎ B、甲基含9个电子,故1mol甲基中含9NA个电子,故B正确;‎ C、质量m===28g,故C正确;‎ D、乙炔和苯的最简式均为CH,故26g混合物中含有的CH的物质的量为n==2mol,故含2NA个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A.‎ ‎ ‎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羟基的电子式 B.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C.1﹣丁烯的键线式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结构简式.‎ ‎【分析】A.羟基中含有1个氧氢键,氧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 B.醛基的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正确的书写方法为:﹣CHO;‎ C.1﹣丁烯中在1号C含有1个碳碳双键,主链含有4个C,根据键线式的表示方法判断;‎ D.聚丙烯为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的链节的主链上含有2个C原子.‎ ‎【解答】解:A.羟基中氧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羟基中含有1个氧氢键,羟基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COH表示碳原子连接1个羟基,不是醛基,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故B错误;‎ C.1﹣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3,改写成键线式为:,故C正确;‎ D.聚丙烯的链节的主链含有2个C原子,聚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 ‎ ‎11.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稳定性:SiH4>PH3 B.碱性:Mg(OH)2>Al(OH)3‎ C.酸性:H3PO4>H2SO4 D.原子半径:N>C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少.‎ ‎【解答】解:A.非金属性: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稳定性:PH3>SiH4,故A错误;‎ B.金属性: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Mg(OH)2>Al(OH)3,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故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少,则半径:C>N,故D错误;‎ 故选B.‎ ‎ ‎ ‎1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二溴乙烷: B.3﹣乙基﹣1﹣丁烯:‎ C.2﹣甲基﹣2,4﹣己二烯: D.2,2,3﹣三甲基戊烷:‎ ‎【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 ‎【分析】A.未指明官能团的位置;‎ B.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5个碳;‎ C.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6个碳,官能团同近时考虑支链位次和小;‎ D.甲基的位次错误,应该为2、2、4号碳上.‎ ‎【解答】解:A.命名为1,2﹣二溴乙烷,故A错误;‎ B.,命名为3﹣甲基﹣1﹣戊烯,故B错误;‎ C.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6个碳,官能团同近时考虑支链位次和小,命名为2﹣甲基﹣2,4﹣己二烯,故C正确;‎ D.甲基的位次错误,应该为2、2、4号碳上,命名为2,2,4﹣三甲基戊烷,故D错误;‎ 故选C.‎ ‎ ‎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 D.向Al(OH)3沉淀中滴加盐酸:Al(OH)3+3H+═Al3++3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还需要水参加反应且水作氧化剂,转移电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 B.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要写化学式;‎ C.转移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 D.二者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铝和弱电解质水.‎ ‎【解答】解:A.还需要水参加反应且水作氧化剂,转移电子不守恒、原子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A错误;‎ B.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要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转移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C错误;‎ D.二者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铝和弱电解质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D正确;‎ 故选D.‎ ‎ ‎ ‎14.下列实验现象中,由于发生取代反应而引起的是(  )‎ 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B.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后,瓶壁上有油状液滴附着 C.苯滴加到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将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根据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注意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氧化等.‎ ‎【解答】解: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和乙烯发生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使溴水褪色,属于加成反应,故A不符合;‎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甲烷,其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三种为液体,反应为取代反应,故B符合;‎ C、苯滴加到溴水中,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溶液褪色,故C不符合;‎ D、乙醇和氧气在铜存在下加热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 故选:B.‎ ‎ ‎ ‎1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加入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正确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①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②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与乙酸乙酯分层;‎ ‎③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 ‎④乙酸与CaO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 ‎【解答】解:①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选溴水、洗气除杂,故错误;‎ ‎②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与乙酸乙酯分层,则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可除杂,故正确;‎ ‎③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故错误;‎ ‎④乙酸与CaO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除杂,故正确;‎ 故选A.‎ ‎ ‎ ‎16.关于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片质量逐渐减少,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C.锌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根据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确定pH变化.‎ ‎【解答】解:A.锌、铜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而质量逐渐减少,铜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而产生气泡,故A正确;‎ B.电流从正极铜沿导线流向负极锌,故B错误;‎ C.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C错误;‎ D.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而使其溶液pH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共5个大题,共52分)‎ ‎17.‎ ‎(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并写出元素b的单质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Mg+CO22MgO+C ‎ ‎(2)将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排序: NaOH>Mg(OH)2>Al(OH)3 (填写物质化学式)‎ ‎(3)写出元素c的氧化物与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2O3+2OH﹣=2AlO2﹣+H2O ‎ ‎(4)将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 HClO4  (填写物质化学式)‎ ‎(5)写出d元素的氢化物(一个分子共有三个原子)电子式:  ,写出f元素单质与该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H2O=H++Cl﹣+HClO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Na、b为Mg、c为Al、d为O、e为S、f为Cl.‎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与碳;‎ ‎(2)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3)元素c的氧化物为Al2O3,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 ‎(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5)d元素的氢化物(一个分子共有三个原子)为H2O,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与HClO.‎ ‎【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Na、b为Mg、c为Al、d为O、e为S、f为Cl.‎ ‎(1)Mg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与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Mg+CO22MgO+C,‎ 故答案为:;2Mg+CO22MgO+C;‎ ‎(2)金属性Na>Mg>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NaOH>Mg(OH)2>Al(OH)3,‎ 故答案为:NaOH>Mg(OH)2>Al(OH)3;‎ ‎(3)元素c的氧化物为Al2O3,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 ‎(4)由于非金属性Cl>S,故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2SO4,‎ 故答案为:HClO4;‎ ‎(5)一个分子共有三个原子的d元素氢化物为H2O,电子式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与HCl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 ‎ ‎18.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MnO4+□SO2+□H2O═□K2SO4+□MnSO4+□H2SO4‎ 其中,反应中转移5mole﹣,则消耗SO2 2.5  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分析】反应中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由+7价降为+2价,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由+4价升高为+6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结合原子个数守恒规律配平书写方程式,依据方程式判断转移电子数与消耗二氧化硫关系.‎ ‎【解答】解:反应中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由+7价降为+2价,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由+4价升高为+6价,要使得失电子守恒,则高锰酸钾系数为2,二氧化硫系数为5,依据原子个数守恒,方程式:5SO2 +2KMnO4+2H2O=K2SO4 +2MnSO4+2H2SO4,依据方程式每反应5mol二氧化硫,转移电子数为5mol×(6﹣4)=10mol电子,所以反应中转移5mole﹣,则消耗SO2物质的量为2.5mol;‎ 故答案为:2;5;2;1;2;2;2.5mol.‎ ‎ ‎ ‎19.如表是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甲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 乙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丙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丁反应生成戊 丁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甲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 ‎(2)乙与液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与丁反应能生成戊,戊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类型为 取代反应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戊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CH3)2C=CHCOOH ;‎ I.分子中存在两个相同甲基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II.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 ‎【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说明甲是乙烯;‎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说明乙是苯;‎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丙是丙烯酸;‎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③能与丁反应生成戊,说明丙是醇类,‎ ‎(1)实验室制备乙烯所用的原料为乙醇,浓硫酸作催化剂、脱水剂,反应条件是加热到170℃;‎ ‎(2)苯和溴在溴化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3)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依据所给条件判断得出此有机物中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甲是乙烯,利用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制取乙烯,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 ‎(2)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该反应为,‎ 故答案为:;‎ ‎(3)C与D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E,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该反应为,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4)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I.分子中存在两个相同甲基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 II.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则含﹣COOH,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OOH,故答案为:(CH3)2C=CHCOOH.‎ ‎ ‎ ‎20.正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是一种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142.4℃,密度比水小.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来合成正丁醚(其它装置均略去),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OCH2CH2CH2CH3+H2O 实验过程如下:在容积为100mL 的三颈烧瓶中将5mL浓硫酸、14.8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混合均匀,再加热回流一段时间,收集到粗产品,精制得到正丁醚.‎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 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 ‎(2)实验中冷凝水应从 a 口出去(填“a”或“b”).‎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具有的物理性质为 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 ‎(4)得到的正丁醚粗产品依次用8mL50%的硫酸、10mL水萃取洗涤.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分液漏斗 ,该仪器使用前需要 检验是否漏水 .‎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 蒸馏 (填操作名称)精制得到正丁醚.‎ ‎(6)本实验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则正丁醚的产率是 50.0% .‎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1)因浓硫酸密度较大,一般浓硫酸与其它液体混合时,先加其它液体后加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为了充分冷却,采用逆流的方法,即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 ‎(3)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点大于135℃;‎ ‎(4)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 ‎(5)有机物易挥发,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再进行蒸馏,精制得到正丁醚;‎ ‎(6)产率=×100%.‎ ‎【解答】解:(1)因浓硫酸密度大于正丁醇密度,浓硫酸与正丁醇混合时,先加正丁醇后加硫酸,防止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引起液体飞溅,所以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故答案为: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2)用冷凝管冷凝时,为了充分冷却,冷凝水的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反,则冷凝水从a口进入,故答案为:a;‎ ‎(3)加热液体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等于其沸点,则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装置C中所盛液体的沸点应该大于135℃,‎ 故答案为: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4)分离分层的液体用分液漏斗,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带有玻璃塞的仪器使用前要检漏,则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先检验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检验是否漏水;‎ ‎(5)将分离出的有机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混溶的液体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丁醚沸点为142.4℃,易挥发,采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纯净的正丁醚,‎ 故答案为:蒸馏;‎ ‎(6)由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 74×2 130‎ ‎ 14.8g mg 则m==13.0g,‎ 产率=×100%=×100%=50.0%,‎ 故答案为:50.0%.‎ ‎ ‎ ‎21.聚碳酸酯无色透明,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用于制造宇航员的面罩、智能手机机身外壳等,属于可降解聚合物.G是合成聚碳酸酯的单体之一,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下列信息:a.‎ b.‎ ‎(1)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羟基 ,羧酸a的结构简式是 CH3COOH .‎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 +HNO3(浓)+H2O .‎ ‎(3)化合物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的结构简式是  .‎ ‎(4)E→F中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加成反应 、 取代反应 .‎ ‎(5)F的结构简式是  .‎ ‎(6)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芳香化合物共有 16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1的是  (写结构简式).‎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根据流程图中转化关系,由第③步生成的物质结构中含有酯基,氨基,说明第③步发生硝基还原为氨基的反应,第②步是硝化反应,则C为,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反应①反应为酯化反应,则B为,A为.由G的结构简式,逆推可知F为,结合E的分子式与反应信息可知,E为,D发生催化氧化,酸化得到E,结合E的结构与反应③的结构可知,D为,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流程图中转化关系,由第③步生成的物质结构中含有酯基,氨基,说明第③步发生硝基还原为氨基的反应,第②步是硝化反应,则C为,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反应①反应为酯化反应,则B为,A为.由G的结构简式,逆推可知F为,结合E的分子式与反应信息可知,E为,D发生催化氧化,酸化得到E,结合E的结构与反应③的结构可知,D为,‎ ‎(1)A为,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B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B为B为,羧酸为CH3COOH,故答案为:羟基;CH3COOH;‎ ‎(2)B为,B通过硝化反应生成C,C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浓)+H2O,‎ 故答案为: +HNO3(浓)+H2O;‎ ‎(3)E为,D发生催化氧化,酸化得到E,结合E的结构与反应③的结构可知,D为,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故答案为:;‎ ‎(4)由信息a可知,E→F的反应①是羰基与HCN的加成反应,反应②是﹣OH与﹣NH2的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5)G的结构简式,逆推可知F为,故答案为:;‎ ‎(6)E为,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芳香化合物可以是2取代,分别是﹣OH和﹣CH2CHO临间对3种,﹣CH2OH 和﹣CHO,邻间对3种,三取代时,取代基分别是﹣OH、﹣CH3、﹣CHO,用定一移二法判断其同分异构体有10种,所以E的同分异构体有1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1的是,‎ 故答案为:16;.‎ ‎ ‎ ‎2016年12月14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