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u-64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安全无小事,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关于安全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辨认化学药品时,做到三不“不直接闻、不品尝、不触摸” B.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先点灯加热后再通入氢气 C. 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干沙土掩埋灭火 D. 少量烧碱蘸在手上时,快速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进行中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进入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都不能直接闻、不能品尝、不能触摸,A正确; B.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应先通氢气再点灯加热,以防氢气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B不正确; C. 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应用干沙土掩埋灭火,C正确; D. 少量烧碱蘸在手上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D正确。 故选B。 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管作为反应仪器,漏斗用于固液分离;分液漏斗用于不互溶的液体的分离;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蒸馏烧瓶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研钵用于研磨物质,所以用于分离的是②③⑤,答案选B。 3.下列有关1mol·L-1硫酸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L水中含有1mol硫酸 B. 1L溶液中含1molH+ C. 将98g硫酸溶于1L水所配成的溶液 D. 从1L溶液中取出500mL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仍为1mol·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表示1L溶液中含有1mol硫酸,A不正确; B. 表示1L溶液中含2molH+,B不正确; C. 表示98g硫酸溶于水所配成的1L溶液,C不正确; D. 从1L溶液中取出500mL后,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仍为1mol·L-1,D正确。 故选D。 4.现有H2O、NH3、CH4三种物质,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氢原子,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1 B. 6∶4∶3 C. 4∶3∶2 D. 6∶3∶2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z,分别都含有1mol氢原子,则2x=3y=4z=1mol,所以x:y:z=6:4:3,故选B。 5.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精确度为0.1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 B. 都需要使用玻璃棒的实验操作:蒸发、过滤、萃取、蒸馏、稀释浓硫酸 C. 使用时需要检漏的仪器:容量瓶、分液漏斗 D.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蒸发皿、坩埚、表面皿、蒸馏烧瓶、容量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容量瓶的精确度是0.01,A不正确; B. 萃取、蒸馏不需要使用玻璃棒,B不正确; C. 容量瓶、分液漏斗在使用时都需要检漏,C正确; D.蒸馏烧瓶需隔石棉网加热,容量瓶不能加热,D不正确。 故选C。 6.下列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NH3(极易溶于水)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取NH3 B. 干燥NH3 C. 收集NH3 D. 处理尾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试管底应高于试管口,以防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后流回试管底,使试管底因受热不均而破裂,A错误; B.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用来干燥氨气,B错误; 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导管应短进长出,C错误; D.用刚接触水面的干燥管处理尾气,可防止倒吸,D正确。 故选D。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 摩尔的单位是物质的量,符号为mol ②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③ 常温常压下,1 mol水中含有电子数目为10 NA ④ 标况下,44.8L的SO3 含有原子数目为8 NA ⑤ 将40.0g烧碱固体溶解在1L水中配成的浓度为1 mol·L-1 ⑥ 同温同压下,氧气与臭氧的密度相等 A. 全部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⑥ D. 除③外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①错误; ②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②错误; ③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1 mol水中含有电子数目为10 NA,③正确; ④ 标况下,SO3为固体,不能利用22.4L/mol进行计算,④错误; ⑤ 40.0g烧碱为1mol,溶解在1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配成的浓度不是1 mol·L-1,⑤错误; ⑥ 同温同压下,氧气与臭氧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⑥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③正确。故选D。 8.氯化钠溶液含有少量的氯化铁。若要得到纯净的固体氯化钠,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盐酸溶液、②加金属铁粉、③蒸发结晶、④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⑤冷却热饱和溶液、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②⑥③ B. ④⑥①③ C. ④⑥③⑤ D. ②⑥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除去杂质氯化铁,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盐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然后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钠晶体,则正确的顺序为④⑥①③,故答案为B。 9.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入四个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球②中装的是O2 B. 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C. 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 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 【答案】D 【解析】 【详解】V=n∙Vm=,温度与压强相同,则Vm相同,所以Vm越小,V越大。CH4、CO2、O2、S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44、32、64,则①~④气球分别吹入SO2、CO2、O2、CH4气体。 A. 由上面分析可知,气球②中装的是CO2,A不正确; B. 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所含分子数不相等,B不正确; C. 气球①和气球④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4,C不正确; D. 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密度之比为32:16=2∶1,D正确。 故选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常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备氧气 B. 蒸馏操作在加热前应打开冷水阀,并使冷水充满球形冷凝管 C. 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D. 配制100mL 2.1mol•L﹣1的烧碱溶液,长时间露置空气中称量会使结果偏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实验室制备氧气,不管是用KMnO4、KClO3热分解,还是用H2O2分解,都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A不正确; B. 蒸馏操作时,所用冷凝管不一定是球形冷凝管,B不正确; C. 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正确; D. 配制100mL 2.1mol•L﹣1的烧碱溶液,长时间露置空气中称量,会使NaOH部分转化为Na2CO3,不管是NaOH浓度还是中和酸的能力,都比未变质时偏低,D不正确。 故选C。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乙醇(醋酸) 生石灰 蒸馏 B NaCl溶液(Na2CO3) 稍过量的稀盐酸 蒸发 C KNO3固体(NaCl) 水 热水溶解、降温结晶、酒精洗涤、干燥 D CO2(CO) 足量的O2 点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蒸馏时,乙醇转化为蒸气,与醋酸钠分离,A正确; B.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CO2和水,蒸发掉过量的盐酸,即得NaCl溶液,B正确; C. KNO3中混有少量NaCl,热水溶解制得较高温度下的浓溶液,然后降温结晶,KNO3结晶析出,酒精洗涤、干燥,即得纯净的KNO3,C正确; D. 当CO2大量存在时,少量的CO是不会燃烧的,且CO2中混入O2,D错误。 故选D。 12.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00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之比为( ) A. 1:1 B. 1:4 C. 4:1 D. 8:7 【答案】D 【解析】 【详解】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00g/L×22.4L/mol=22.4g/mol,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4。设N2的体积分数为x,则CH4的体积分数为1-x。 28x+16(1-x)=22.4,x=,1-x=,从而得出N2和CH4的体积之比为x:(1-x)=8:7。 故选D。 13.100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2.7g,取该溶液的10 mL并加水稀释到10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0.25 mol·L-1 B. 0.15 mol·L-1 C. 0.175 mol·L-1 D. 0.125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100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2.7g,物质的量为=0.1mol,则取出的10mL溶液中含有n(Al3+)=0.01mol,由Al2(SO4)3中2Al3+——3SO42-的关系式,可求出n(SO42-)==0.015mol, c(SO42-)==0.15mol/L。故选B。 14.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或物质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Cl-存。 B. 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SO42-存在。 C. 某棕黄色溶液,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下层变为紫红色,则原液有I2存在。 D. 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以含有Cl-,也可能含有SO42,A不正确; B. 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SO32-,B不正确; C. 棕黄色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下层变为紫红色,此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的颜色,则表明原溶液中含有I2,C正确; D. 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等,D不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 B. 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 C. 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9.2 mol·L-1 D. 实验需要248mL 4.6mol·L-1的稀硫酸,配制时需量取该浓硫酸50.0m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A正确; B. 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9%,B正确; C. 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设各为1L)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L,浓度为>9.2 mol·L-1,C正确; D. 实验需要248mL 4.6mol·L-1的稀硫酸,配制时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需量取该浓硫酸的体积为=62.5mL,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31分) 16.依据实验目的,将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①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应用_________方法; ②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氢氧化铁沉淀,应用_________方法; ③从溴水中提取溴,应用_________方法; ④从四氯化碳中分离出苯,应用_________方法。 【答案】(1). 蒸发 (2). 过滤 (3). 萃取 (4). 蒸馏 【解析】 【分析】①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属于从可溶固体的水溶液中提取溶质; ②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氢氧化铁沉淀,属于从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难溶固体; ③从溴水中提取溴,属于从卤素单质的水溶液中提取卤素单质; ④从四氯化碳中分离出苯,属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详解】①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应用蒸发的方法;答案为:蒸发; ②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氢氧化铁沉淀,应用过滤方法;答案为:过滤; ③从溴水中提取溴,应用萃取方法;答案为:萃取; ④从四氯化碳中分离出苯,应用蒸馏方法。答案为:蒸馏。 17.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_ ②过程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比原溶液多了___________离子(填化学式),除去该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 ④为了尽可能完全分离三种离子,步骤①②③过滤后都需要洗涤,请描述洗涤操作_____________ 【答案】(1). BaSO4 (2). 除去过量的Ba(NO3)2和AgNO3 (3). CO32- (4). 加入稍过量的稀硝酸 (5). 往漏斗内加水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解析】 【分析】①沉淀Cl-时,通常需加入Ag+,沉淀SO42-时,通常需加入Ba2+,若先加入Ag+,Cl-、SO42-都会转化为沉淀,所以应先加入Ba2+,让SO42-生成沉淀。 ②因为沉淀Cl-、SO42-时,加入的除杂试剂都是过量的,过量的除杂试剂又成为杂质,需要再除去,所以过程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 ③加入了过量的Na2CO3,溶液中必然存在CO32-,要除去它,选择试剂时,需考虑不能引入杂质离子。 ④因为沉淀都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洗涤。 【详解】①经过以上分析,确定先加入Ba(NO3)2,从而得出沉淀A的化学式BaSO4。答案为:BaSO4; ②因为除去Cl-、SO42-时,加入的除杂试剂都是过量的,所以过程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a(NO3)2和AgNO3。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NO3)2和AgNO3; ③加入了过量的Na2CO3,溶液中必然存在CO32-,所以得到的溶液3中比原溶液多了CO32-,除去该离子的方法是加入稍过量的稀硝酸。答案为:CO32-;加入稍过量的稀硝酸; ④洗涤操作为:往漏斗内加水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答案为:往漏斗内加水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18.“84消毒液”是一种以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量取100mL此液,按说明要求稀释后用于消毒,则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_mol/L。 (3)该同学参阅读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4%的消毒液。用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4)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次~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在烧杯中加入固体再加水溶解 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 cm~2 cm处 (5)下面操作造成所配84消毒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并快速定容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定容时俯视液面 D.称量时托盘天平“左码右物”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1). +1 (2). 0.038 (3). 玻璃棒、胶头滴管 (4). BCAFED (5). AC 【解析】 【分析】(1)在NaClO中,Na、O分别 显+1、-2价,由此可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2)利用,代入数据计算原溶液中c(Na+);再利用稀释定律,求出稀释100倍后,溶液中c(Na+)。 (3)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等操作步骤,查找还缺少的玻璃仪器。 (4) 配制时,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等操作步骤确定正确的操作顺序。 (5)A.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并快速定容,此时所配溶液体积偏小;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有少量溶质附着在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上; C.定容时俯视液面,使得液面低于刻度线; D.m(NaClO)=1000mL×1.18g/mL×24%=283.2g,称量时需使用游码,托盘天平“左码右物”,则所称药品的质量偏小;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将导致溶液体积偏大。 【详解】(1)在NaClO中,Na、O分别 显+1、-2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1价。答案为:+1; (2) c(Na+)==3.8mol/L;再利用稀释定律,求出稀释100倍后,溶液中c(Na+)==0.038mol/L。答案:0.038; (3)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等操作步骤,查找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胶头滴管。答案为:玻璃棒、胶头滴管; (4) 配制时,先加水溶解、冷却后转移入容量瓶,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加水定容,当液面离刻度线1 cm~2 cm处,改用胶头管加水,最后上下颠倒、摇匀。从而得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FED。答案为:BCAFED; (5)A.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并快速定容,此时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84消毒液浓度偏高,A符合题意;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有少量溶质附着在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上,所配84消毒液浓度偏低,B不合题意; C.定容时俯视液面,使得液面低于刻度线,所配84消毒液浓度偏高,C符合题意; D.m(NaClO)=1000mL×1.18g/mL×24%=283.2g,称量时需使用游码,托盘天平“左码右物”,则所称药品的质量偏小,所配84消毒液浓度偏低,D不合题意;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将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84消毒液浓度偏低,E不合题意。答案为:AC。 19.【实验1】探究草酸的制备: 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C6H12O6)水解液法(水浴加热)制备草酸,其反应为:C6H12O6+12HNO3 = 3H2C2O4+9NO2↑+3NO↑+9H2O ,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乙的名称为:_________,其接通冷水与水浴加热三颈瓶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2)烧杯C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装置的B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2】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 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易溶于水,熔点为101℃,受热易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产生H2O、CO和CO2,其酸性比碳酸强,其钙盐难溶于水。 (3)请选取以上的装置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可重复使用,加热装置和连接装置已略去)。仪器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B→G→_______。 (4)若实验结束后测得B管质量减轻4.8g,则至少需分解草酸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答案】(1). 球形冷凝管 (2). 先通冷水,后水浴加热三颈瓶 (3). NaOH溶液 (4). 防止倒吸 (5). C (6). D (7). G (8). F (9). J (10). 37.8g 【解析】 【分析】(1)仪器乙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冷凝管是不耐热的仪器,加热前应先通冷水,以防冷凝管炸裂。 (2)烧杯C中盛放的溶液应能够吸收尾气,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3)在确定仪器装置连接顺序时,应考虑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CO2 ,最后检验CO。在检验CO2前,需考虑草酸易升华,所以应先去除草酸,再检验CO2;在检验CO前,需先除尽CO2,最后还应处理尾气。 (4) H2C2O4·2H2O3H2O+CO↑+CO2↑,CO+CuOCu+CO2,B管减轻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O原子的质量。从而得出关系式H2C2O4·2H2O—CO—O,由O原子的质量便可求出至少需分解草酸晶体的质量。 【详解】(1)仪器乙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冷凝管是不耐热的仪器,加热前应先通冷水,以防冷凝管炸裂,所以应先通冷水,后水浴加热三颈瓶。答案为:球形冷凝管;先通冷水,后水浴加热三颈瓶; (2)烧杯C中盛放的溶液应能够吸收氮的氧化物的NaOH溶液,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答案为:NaOH溶液;防止倒吸; (3)在确定仪器装置连接顺序时,应考虑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CO2,最后检验CO。在检验CO2前,需考虑草酸易升华,所以应先去除草酸,再检验CO2;在检验CO前,需先除尽CO2,最后还应处理尾气。从而得出仪器装置连接顺序为:A→C→D→G→F→E→B→G→J。答案为:C;D;G;F;J; (4) H2C2O4·2H2O3H2O+CO↑+CO2↑,CO+CuOCu+CO2,B管减轻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O原子的质量。从而得出关系式H2C2O4·2H2O—CO—O,n(O)==0.3mol,则n(H2C2O4·2H2O)= n(O)=0.3mol,m(H2C2O4·2H2O)= 0.3mol×126g/mol=37.8g。答案为:37.8g。 三、计算(共9分) 20.将32.0g铜与6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 = Cu(NO3)2+2NO2↑+2H2O;3Cu+8HNO3 = 3Cu(NO3)2+2NO↑+4H2O。铜完全溶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体积为8.96L(标况)。请计算(各数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NO的体积为______ (2)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约为______ (3)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100mL 2.0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 【答案】(1). 6.7L (2). 34 g/mol (3). 10mol/L 【解析】 【分析】(1)n(Cu)==0.5mol,n(NO+NO2)==0.4mol。 设NO的物质的量为x,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4-x; 依据电子守恒,可得出如下关系式:3x+(0.4-x)×1=0.5mol×2,求出x后,即可求出NO的体积。 (2)求出NO、NO2物质的量,再利用M=即可求出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3)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100mL 2.0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此时溶质为NaNO3。从而得出表现出酸性的硝酸和剩余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再加上表现出强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即可求出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原硝酸溶液的浓度。 【详解】(1)n(Cu)==0.5mol,n(NO+NO2)==0.4mol。 设NO的物质的量为x,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4-x; 依据电子守恒,可得出如下关系式:3x+(0.4-x)×1=0.5mol×2,x=0.3mol, V(NO)=0.3mol×22.4L/mol=6.7L。答案为:6.7L; (2)n(NO)=0.3mol,则n(NO2)=0.1mol,M==34。答案为:34 g/mol; (3)n(酸性)+n(余)=n(NaOH)= 0.100mL×2.0mol/L=0.2mol,n(氧化性)=0.4mol, n(总)=0.2mol+0.4mol=0.6mol,c(HNO3)==10mol/L。答案为:10mol/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