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12月)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北碚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12月)化学试题

北碚区高2021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7题,共100分,共5页。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挂纸刀。‎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吸热反应不加热不可能进行反应 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需点燃或加热,故B错误;‎ C.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B.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C. 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盖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和水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现象,故剩余的金属钠不能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A错误;‎ B、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以防中毒,B正确;‎ 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散热,防止液体飞溅,C正确;‎ D、水和酒精互溶,酒精在桌上着火时不用水扑火,立即用湿毛巾盖灭,D正确;‎ 答案选A。‎ ‎【点晴】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酸洒在皮肤上 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干布擦去,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洒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水银洒在桌面上 进行回收后再撒上硫粉 酸液溅到眼中 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 液溴沾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布擦去,再用酒精擦洗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氮气 B. 氨水 C. 碘酒 D. 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详解】A、氮气属于纯净物,正确;‎ B、氨水,是氨气溶于水,是混合物,错误;‎ C、碘酒,是碘溶于水,是混合物,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答案选A。‎ ‎4.配制100mL2.0mol•L-1NaO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玻璃棒 C. 容量瓶 D. 集气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配制100mL2.0mol/LNaOH溶液一般步骤为:用到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移入100mL容量瓶内,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摇匀,故不需要的仪器为集气瓶,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配制溶液所需仪器,难度不大,注意配制溶液的步骤、所需仪器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问题。‎ ‎5.下面是某同学所画的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理论:即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判断。‎ ‎【详解】A、违反了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应表示为:故A错误;‎ B、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先排布4s轨道后排3d轨道,应表示为:故B错误;‎ C、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先排满3p后排4s,20号元素为钙,不可能失去6个电子,应表示为:故C错误;‎ D、均符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故D正确。‎ 答案选D。‎ ‎6.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 A. 萃取 B. 蒸馏 C. 渗析 D. 干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题目可知,“蒸令气上”,利用互溶液体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答案为B。‎ ‎7.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酒精 B. CuSO4溶液 C. Fe(OH)3胶体 D. 生理盐水 ‎【答案】C ‎【解析】‎ 酒精不是胶体,A错误;CuSO4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B错误;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生理盐水是溶液不是胶体,D错误;正确选项C。‎ ‎8.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 脱落酸 B. 生长素 C. 乙烯 D. 甲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记载,其中的“气”是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气体;‎ A. 脱落酸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不能促进果实成熟,“气”不是脱落酸;‎ B.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促进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促进营养器官的伸长,促进果实发育,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气”不是生长素;‎ C.乙烯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的气体,“气”是乙烯;‎ D.甲烷对植物的生长无作用,“气”不是甲烷;‎ 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 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D. 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NaCl可以导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钡虽然不溶于水,但是熔融的硫酸钡能够导电,硫酸钡是电解质,A不正确;‎ B.氯化钠是电解质,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虽然导电,但不是电解质,B不正确;‎ C.同样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氯化氢是电解质,C不正确;‎ D.固态NaCl中没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熔融状态的NaCl离子键被破坏,电离出阴阳离子,可以导电,D正确;‎ 答案选D。‎ ‎10.[2016·新课标卷Ⅰ]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2-甲基丁烷含5个C原子,则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故A错误;‎ B.由乙烯生成乙醇,碳碳双键转化为单键,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 C.C4H10有CH3CH2CH2CH3、CH3CH(CH3)CH3两种结构,均含2种H,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 B. 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 C. 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 D. 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碳酸钙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导电性与其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无关,故B错误;‎ C.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关系,如硫酸钡在溶液中导电性较弱,但是硫酸钡所以强电解质,故C错误;‎ D.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证明氟化氢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氟化氢为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H2O B. NaCl C. NH4Cl D. 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 【详解】‎ A.水中只有共价键,故A不选;B.氯化钠中只有离子键,故B不选;C.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N和H之间还有共价键,故C选;D.氯化氢中只有共价键,故D不选。答案选C。‎ ‎13.在标准状况下,与32g O2的体积相等的N2 ( )‎ A. 质量为14g B. 分子数为6.02×1024‎ C. 体积为22.4L D. 物质的量为2 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32g O2的物质的量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因此与32g O2的体积相等的N2的物质的量为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详解】A.1molN2的质量为28g,错误;‎ B.分子数为6.02×1023,错误;‎ C.体积为22.4L,正确;‎ D.物质的量为1mol,错误。‎ 答案选C。‎ ‎14.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断裂X和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一定高于形成M和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B.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键能大于反应物的键能,故A错误;‎ B、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在该反应中不能表明物质和物质之间能量的比较,故C错误;‎ D、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5.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 4-甲基-3-丙基戊烷 B. 3-异丙基己烷 C. 2-甲基-3-丙基戊烷 D. 2-甲基-3-乙基己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选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并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给主链的碳原子编号。从右端开始,到第三个碳原子往上,然后右转,主链碳原子有6个,第2号碳原子上有1个甲基,第3个碳原子上有1个乙基,该物质的名称是2-甲基-3-乙基己烷,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烷烃命名要抓住五个“最”:①最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最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最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最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两端等距又同基,支链编号之和最小);⑤最简-两不同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16.已知、、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Y>X>Z>W B. 离子半径:X+>Y2+>Z->W2-‎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 D. 还原性:   X>Y>W2->Z-‎ ‎【答案】B ‎【解析】‎ ‎【分析】‎ 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Z、W的电子层比X、Y少一层,设原子序数分别为a、b、c、d,则由a-1=b-2=c+1=d+2,则原子序数Y>X>Z>W,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 ‎【详解】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Z、W的电子层比X、Y少一层,设原子序数分别为a、b、c、d,则由a﹣1=b﹣2=c+1=d+2,则原子序数Y>X>Z>W,‎ 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原子序数:Y>X>Z>W,故A正确;‎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应该是W>Z>X>Y,故B错误;‎ C.根据离子所带电荷可知X、Y、Z、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7、6,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还原性: X>Y>W2->Z-,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相应失电子能力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17.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 A. 1:1 B. 2:1 C. 1:2 D. 3:2‎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只有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剂和氧化剂都是S,反应中S→K2S,S化合价降低,则S被还原,S为氧化剂,S→K2SO3,S化合价升高,则S被氧化,S为还原剂,由生成物可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1:2,‎ 故选C。‎ ‎【点睛】该反应中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属于歧化反应,根据生成物中原子数目比计算。‎ ‎18.某浓度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4++OH-,若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加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适当升高温度  ②加入NH4Cl固体  ③通入NH3  ④加入少量盐酸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适当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NH4+)增大,c(OH-)增大,故①错误;‎ ‎②加入氯化铵固体,c(NH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故②正确;‎ ‎③向氨水中通入氨气,c(NH4+)增大,c(OH-)增大,故③错误;‎ ‎④加入少量盐酸,盐酸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促进氨水电离,c(NH4+)增大,c(OH-)减小,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9.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物生成;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甲烷,所以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乙烯和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烷,所以属于加成反应;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也是加成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所以属于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中的双键断裂,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另一个碳原子上结合羟基,生成乙醇,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C符合题意;‎ D.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无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成聚合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准确理解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20.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B. 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ⅥA族 C. 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弱 D. M原子半径比Y的原子半径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所给四种短周期元素因只有M为金属元素,故M只能为Al元素,则X为Si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iO3,酸性HNO3>H2SiO3,故A错误;‎ B.Z为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i<O,则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弱,故C正确;‎ D.电子层数越多,则原子的半径越大,故Al的原子半径比N的原子半径大,故D正确。‎ 故选A。‎ ‎21.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03+H2C204+H2S04=2Cl02↑+K2S04+2C02↑+2H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molKClO3参加反应,转移2mol电子 B. KClO3在反应中被还原 C. H2C204的还原性强于Cl02‎ D. CO2是H2C2O4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所以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1mol电子转移,A错误;‎ B、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氯酸钾得到电子被还原,B正确;‎ C、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H2C204的还原性强于Cl02,C正确;‎ D、碳元素化合价升高,H2C2O4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CO2是H2C2O4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反应中相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分析思路,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的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 ‎22.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 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C. 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D. 异丙苯的和苯为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有机物碳原子的特点,分子式为C9H12,A正确;‎ B、苯环是平面结构,当异丙基中的“CH2”碳原子形成四个单键,碳原子不都在一个平面,B错误;‎ C、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故沸点比苯高,C正确;‎ D、异丙苯和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D正确;‎ 答案选B。‎ ‎23.《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详解】A. 蒸馏是在密闭容器中给溶液加热,收集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馏分的操作,不合题意;‎ B. 升华是固体受热后,不经过液态而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符合题意;‎ C. 干馏是以煤或木材为原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不合题意;‎ D.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萃取剂与原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入萃取剂的过程,不合题意。‎ 答案选B。‎ ‎2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碳含有的原子数等于1.5NA B. 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所含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8g水所含原子数为NA D. 常温常压下,48gO2与O3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原子数小于1.5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数,故B错误;‎ C.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水为三原子分子,故18g水所含原子数为3NA,故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48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3mol,故含氧原子数为3NA,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等。难度不大,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解答的关键。易错点B,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 ‎2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 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C.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D. 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说明压强,不能确定物质的量关系,故A错误;‎ B.二者质量不同,物质的量不同,故分子数一定不等,故B错误;‎ C.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因为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其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一定相等,故C正确;‎ D.没有说明温度,不能确定物质的量关系,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和推论,注意四同中知三同定一同。缺少条件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共25分)‎ ‎26.已知下列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还原剂是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 ‎(2)生成32g SO2气体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答案】 (1). H2SO4 (2). Cu (3). CuSO4 (4). SO2 (5). 1‎ ‎【解析】‎ ‎【详解】(1)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中S的化合价降低,Cu的化合价上升,故氧化剂是H2SO4,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SO2,还原剂是Cu,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CuSO4;‎ ‎(2)该反应中Cu元素由0价上升到+2价,失去2个电子,32g 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生成0.5mol需要消耗0.5mol Cu,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 ‎27.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内含物质)进行实验。‎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的流向,连接如图所示装置的正确顺序是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填字母)‎ ‎(2)若实验检验出有CO2生成,则装置乙、丙中的现象分别为装置乙中______,装置丙中______。‎ ‎(3)装置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4)写出装置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F (2). E (3). C (4). D (5). B (6).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 品红溶液未褪色 (8). 吸收SO2 (9). C+2H2SO4(浓)CO2↑+2SO2↑+2H2O ‎【解析】‎ ‎【分析】‎ 木炭和浓硫酸发生的反应为:C+2H2SO4(浓)CO2↑+2SO2↑+2H2O,所以生成的气体有CO2和SO2,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检验CO2就要除去SO2,可用酸性KMnO4溶液,再用品红检验是否除尽,以此解答。‎ ‎【详解】(1)木炭和浓硫酸发生的反应为:C+2H2SO4(浓)CO2↑+2SO2↑+2H2O,所以生成的气体有CO2和SO2,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检验CO2就要除去SO2,可用酸性KMnO4溶液,再用品红检验是否除尽,不能用品红除SO 2,因为品红吸收的SO2很少,那么装置的顺序为:A接 F , E 接C, D接B;‎ ‎(2) 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实验检验出有CO2生成,则装置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且装置丙中品红溶液未褪色,说明SO2已经除尽了;‎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4) 装置甲中木炭和浓硫酸发生的反应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化学性质、除尽气体的检验方法,注意掌握浓硫酸与碳、铜等反应的原理,注意试验设计的严密性,题目难度中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