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19)-0724(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19)-0724(解析版)

第 1 页,共 15 页 2020-2021 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 (1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9 小题,共 57.0 分) 1. 下列关于试剂存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白磷保存在水中 B. 新制氯水用棕色试剂瓶盛装 C. 固体氢氧化钠用广口瓶保存,并使用橡胶塞或玻璃塞 D. 在盛放 FeCl2溶液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盐酸,并加入少量铁粉 2. 将 CH3 CHO(易溶于水,沸点为 20.8 ℃的液体 ) 和 CH3 COOH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 ) A. 加热蒸馏 B. 加入 Na 2 CO3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C. 先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浓 H2SO4,蒸出乙酸 D. 和 Na 反应后进行分离 3. 在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B. 可燃性气体点燃或加热之前应验纯,以防爆炸 C. 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 H2 SO4 冲洗 D. 用蒸发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4. 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按顺序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 A. 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 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 萃取、过滤、蒸镏、蒸发 D.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5. 有下列仪器: ① 集气瓶 ② 量筒 ③ 烧杯 ④ 表面皿 ⑤ 蒸发皿 ⑥ 容量瓶 ⑦ 圆底烧瓶 能够用于 加热的 ( ) A. ②③⑤ B. ③⑥⑦ C. ①③④ D. ③⑤⑦ 6. 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25℃,pH = 13的 NaOH 溶液中含有 OH- 的数目为 0.1N A B. 100mL 1mol ·L-1 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 的数目为 0.1N A C. 标准状况下, 22.4L Cl2 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D. 常温常压下, 48g O2与 O3 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3N A 7. 物质的量相同的 Mg2+ 、F- 、H2O三种微粒,一定含有相同的 ( ) A. 电子数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质量数 8. 金属钠久置空气中发生变质,欲证明所得固体中既含有 NaOH 又含有 Na2 CO3 ,可以选择的操作 步骤有: ① 固体溶解; ② 过滤; ③ 加入过量 BaCl2溶液; ④ 加入过量 CuCl2溶液; ⑤ 加入足量 盐酸; ⑥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你认为最可行的方案是 ( ) A. ①③②⑤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②⑥ D. ①⑥⑤ 9.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 CO3 溶液时,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其实际浓度偏低的是 ( ) 第 2 页,共 15 页 A. 在用天平称量时,托盘里的部分 Na 2 CO3吸收了水分,形成了少量结晶水合物 B. Na 2CO3 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 C. 用蒸馏水洗涤溶解过 Na2CO3固体的烧杯,并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 D. 定容后,俯视瓶颈刻度线 10. 化合物 A 是一种新型锅炉水除氧剂,其结构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其中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A 分子中只含极性键,不含非极性键 B. A 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11 C. 1 mol A 分子中所含键的数目为 10N A D. A 是共价化合物 11. 将 100mL 0.1mol/L 的BaCl2 溶液与 50mL 0.2mol/L 的 NaCl 溶液混合 (不考虑体积变化 ),则混合 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0.2mol/L B. 0.01mol/L C. 0.1mol/L D. 0.02mol/L 12. 某氯原子的质量为 a g,?12 C原子的质量为 b g。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 由该氯原子构成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a b B. m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 aN A mol C. n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 17n aN A D. 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aN?Ag 13. 在除杂过程中要尽量除去杂质,那么,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且最后的过量物质可以使用物 理或化学方法除去。现要除去 NaCl 中少量的 CaCl2 、Na2 SO4杂质,下列选用试剂及其使用顺序 正确的是 ( ) A. Na 2CO3. BaCl2.HCl B. BaCl2 .Na2 CO3 .H2 SO4 C. BaCl2 .Na 2CO3. HCl D. Ba(NO 3 )2 .Na 2CO3 .HCl 14.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Cl MgCl2 AlCl3 三种溶液, 当溶液的体积比为 1:1:1 时, 三种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1: 1 B. 1:2:3 C. 3:2:1 D. 3:4: 3 15. 含 3.01 ×1022 个氢原子的水物质的量是 ( ) A. 3.01 ×1022 mol B. 0.5mol C. 0.05mol D. 0.025mol 16. 有一混合固体, 只含有下列物质中的若干种: K2 CO3 、 Mg(NO 3) 2、 Ba(NO 3 ) 2 、 NaHCO3,① 将 混合固体溶于水,产生沉淀甲,过滤,取滤液。 ② 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 AgNO3 溶液,过滤,取 滤渣。 ③ 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得沉淀乙。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 沉淀乙一定为纯净物 B. Mg(NO 3 ) 2 一定存在 C. NaHCO3一定不存在 D. 沉淀甲一定为混合物 17. 如图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 ( ) 第 3 页,共 15 页 A. × B. √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总数为 NA的 NO2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4NA B. 6.02 ×1023 个氮分子和 6.02 ×10 23 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 14: 1 C. 32g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 2 ×6.02 ×10 23 D. 磷酸的摩尔质量 ( 以g/mol 为单位 )与 6.02 ×10 23 个磷酸分子的质量 (以 g 为单位 ) 在数值上相 等 19. V mL Al 2 (SO4 ) 3溶液中含有 Al 3+ a g,取 0.5V mL 溶液稀释到 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 S04 2- 的物 质的量浓度是 ( ) A. 125a 9V mol ?L-1 B. 125a 18V mol ?L-1 C. 125a 36V mol ?L-1 D. 125a 54V mol ?L-1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分) 20. 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mol C.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D. 国际上规定, 0.012 kg12 C所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分) 21. 某白色粉末由碳酸钠、硝酸镁、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验它们 所含的物质,做了以下实验. ① 取部分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分别进行实验; ② 在第一份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继续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 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纸变蓝. 由此可判断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 ______ (写化学式, 下同 ),肯定 没有 ______ ,可能含有 ______ .对可能有的物质, 可采用 ______ 来检验, 如果含有该物质, 其现象是 ______ .步骤 ③ 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2. I.在标准状况下,由 CO 和 CO2 组成的混合气体 8.96 L,质量是 16g。此混合物中 CO 和 CO2的物 质的量比是 ,CO 的体积分数是 ,CO 的质量分数是 ,混合气体中 C 和 O 的原子 个数比是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 II. 现有 mg 某气体,它由三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 表 示, 则该气体若溶于 1L 水中 (不考虑反应 ),设溶液的密度为 ρ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 _________mol ·L-1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分) 23. 实验室常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6.5% ,密度为 1.20g/cm 3. (1) 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 列式计算 ) (2) 从该溶液中取出 1L ,加水稀释到 10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 24. 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 1.00mol ?L-1 的Na2 CO3 溶液 100mL,完成下列问题: (1) 所需主要仪器有:药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 第 4 页,共 15 页 (2) 本实验需称量碳酸钠晶体 (Na 2CO3 ?10H 2O) ______g. (3) 容量瓶上标有 ______、 ______、______. (4) 某同学将称量好的碳酸钠晶体用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 冷却后直接倒进所选的且经检 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洗涤烧杯 2~3次,洗涤液也移至容量瓶中, 然后加水至离刻度线 2cm 处, 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请指出上述操作中的 3 处错误: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25. (1) 某青铜器中 Sn、Pb 的质量分别为 119g、20.7g ,则该青铜器中 Sn和 Pb 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____。 (2) 已知 CO、SO2的混合气体质量共 18.4g ,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8.96L ,则可推知该混合气体的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3) 同温同压下, SO2与氢气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若体积相同时, 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_______。 (4) 质量比为 51: 28 的NH3 、CO 所含质子数之比为 _________。 (5) 标准状况下, a L气体 X2 和 b L气体 Y2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c L气体 Z,若 2a = 6b = 3c,则 Z 的 化学式为 ________。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26. 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a.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实验仪器是 _____(填字母 )。 A. 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b.步骤 ③ 的实验选择上述图 _____(填“甲”“乙”或“丙” )装置。步骤 ⑤ 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_____,选择上述图 _____(填“甲”“乙”或“丙” ) 装置。步骤 ⑥ 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 离出单质碘,同时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_____,选择上述图 _____( 填“甲”“乙” 或“丙” ) 装置。 第 5 页,共 15 页 (2) 某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 Na+ 、Mg2+ 、Cl- 、SO4 2- 离子,测得 Na+ 、Mg 2+ 和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 依次为 0.2mol ?L-1 、0.25mol ?L-1 、 0.4mol ?L-1 ,则 c(SO4 2- ) = _____ 第 6 页,共 15 页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试剂的贮存知识,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试题较易。 【解答】 A.白磷易自燃,应隔绝空气,所以白磷保存在水中,故 A 正确; B.氯水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所以新制氯水用棕色试剂瓶盛装 ,故 B 正确; C.固体氢氧化钠用广口瓶保存,因为氢氧化钠会与玻璃反应,所以不能使用玻璃塞,故 C 错误; D.在 FeCl2溶液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盐酸,抑制其水解,并加入少量铁粉,防止其氧化 ,故 D 正确。 故选 C。 2.答案: C 解析: 解: A.均易挥发,直接加热蒸馏不能得到纯净物,故 A 不选; B.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醛混溶,不能萃取分离,故 B 不选; C.先加入烧碱溶液, 乙酸与 NaOH 反应增大与乙醛的沸点差异, 蒸馏先蒸出乙醛, 再加入浓 H2 SO4 , 与乙酸钠反应生成乙酸,然后蒸出乙酸,故 C 选; D.乙酸与 Na 反应生成乙酸钠,分离混合物应再使乙酸钠转化为乙酸,故 D 不选; 故选: C。 CH3CHO、CH3COOH均溶于水,二者均易挥发,沸点不同,选择蒸馏法分离,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 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 B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安全与事故的及时处理,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玻璃仪器有可直接加热、垫石棉网加热以及不能加热等,其中试管、蒸发皿等仪器可直接加热, 故 A 错误; B.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易爆炸,点燃前应先验纯,故 B 正确; C.浓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放热, 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 应先用水清洗, 然后涂上硼酸, 故 C 错误; D.如蒸发,则水变为水蒸气,应用蒸馏的方法,故 D 错误。 故选 B。 第 7 页,共 15 页 4.答案: 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分离的原理和仪器,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 【解答】蒸馏烧瓶是蒸馏用的主要仪器,漏斗是过滤用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是进行萃取和分液的 主要仪器,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液体的主要仪器。 故选 B。 5.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用仪器的掌握,难度不大,明确常见的加热仪器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 基础实验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解答】 烧杯、 蒸发皿、 圆底烧瓶 能够用于加热, 集气瓶、 量筒、 表面皿、 容量瓶不能用于加热, 故 D 正确。 故选 D。 6.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难度不大。 【解答】 A.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故 A 错误; B.因 Fe3+ 能够发生水解, 100mL 1mol ·L-1 ? FeCl3溶液中所含 Fe3+ 的数目小于 0.1N A ,故 B 错误; C.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标准状况下, 22.4L 即1molCl 2与足量的石灰乳反应,转移电 子总数为 NA,故 C 错误; D.48g 氧气与臭氧混合物含有的氧原子为 48g 16g/mol = 3mol ,原子数目为 3N A ,故 D 正确。 故选 D。 7.答案: A 解析: 解: Mg2+ 的质子数为 12,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24,中子数为 24 - 12 = 12 ; F- 的质子数为 9,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9,中子数为 19 - 9 = 10 ; H2 O的质子数为 2 + 8 = 10,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8 - 10 = 8; 故一定含有相同的是电子数, 故选: A。 Mg 2+ 的质子数为 12,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24,中子数为 24 - 12 = 12; F- 的质子数为 9,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9,中子数为 19 - 9 = 10 ; H2 O的质子数为 10,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8 - 10 = 8. 本题考查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难度不大. 要注意阳离子: 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原子、分子: 质子数 = 电子数,阴离子: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8.答案: C 解析: 【分析】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可利用与盐酸或与氯化钡的反应来检验, 且同时检验 NaOH ,利用其碱性使指示剂变色可检验,为不干扰 NaOH 的检验,先利用氯化钡检验 第 8 页,共 15 页 碳酸钠,再利用酚酞检验 NaOH ,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 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与结论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检验时排除 干扰因素,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证明所得固体中既含有 NaOH 又含有 Na2 CO3,需要的步骤分别为 ① 固体溶解, ③ 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 Na 2CO3 ), ② 过滤, ⑥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可检验 NaOH) , 故选 C. 9.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根据 c = n V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 的体积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在用天平称量时, 托盘里的部分 Na2 CO3 吸收了水分, 形成了少量结晶水合物, 溶质的质量减少, 浓度偏小,故 A 正确; B、Na2 CO3 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溶液冷却下来,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 B 错 误; C、用蒸馏水洗涤溶解过 Na 2CO3固体的烧杯,并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溶质的质量不变,浓 度不变,故 C 错误; D、定容后,俯视瓶颈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 D 错误; 故选 A 。 10.答案: D 解析: 解: A.根据结构式可知, 该物质含 N - H极性键, N - C极性键, C = O双键, N - N非极性键, 故 A 错误; B.该物质中含 6 个N - H极性键, 2 个N - C极性键, 2 个N - N非极性键, 1 个 C = O双键,共有共用 电子对为 12 个,故 B 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 1molA 分子中所含键的数目为 11N A ,故 C 错误; D.该物质均是非金属元素间互相形成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 D 正确; 故选: 本题考查化学键的概念,为高频考点,把握结构和成键类型及相关概念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 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比较基础,确定混合后氯离子总物质的量是关键,注意对公式的 理解与灵活应用。 先利用 n = cV计算氯化钠、 氯化钡的物质的量, 再计算氯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 根据 c = n V 来计算混合溶液中 Cl- 物质的量浓度。 第 9 页,共 15 页 【解答】 n(BaCl 2) = 0.1 mol/L ×0.1 L = 0.01 mol , n(NaCl) = 0.2mol/L ×0.05L = 0.01 mol , 则混合后 Cl- 离子总的物质的量 = 0.01mol ×2 + 0.01mol = 0.03mol , 混合后总体积 = 100mL + 50mL = 150mL = 0.15L , 则混合溶液中 C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03mol 0.15L = 0.2mol/L 。 故选 A 。 12.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侧重对摩尔质量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解答】 A.该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 ag 1 12 × bg = 12a b ,氯分子 (Cl 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a b ,故 A 错误; B.氯原子的质量为 ag,故其摩尔质量为 aNA g/mol ,故 m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 = mg aN Ag/mol = m aN A mol , 故 B 正确; C.ng 该氯原子物质的量为 ng aN A g/mol = n aN A mol ,每个氯原子含有 17 个分子,电子为氯原子 17 倍,故 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7n aN A mol ,个数为 17n a ,故 C 错误; D.1mol 氯原子为 NA 个氯原子, 故 1mol 该氯原子的质量为 NA 个氯原子质量之和, 即 1mol 该氯原子的 质量是 aNA g,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aNA g/mol ,故 D 错误。 故选 B。 13.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 和方法,要求除杂剂只会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 【解答】 根据选择的试剂,加入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加入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的碳酸钠一定要在氯 化钡以后加, 这样碳酸钠既可以将钙离子除去还可以将多余的钡离子除去, 盐酸加在碳酸钠的后面, 这样可以将多余的碳酸根离子除去, 不能加入硫酸, 否则会引进硫酸根离子, 即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BaCl2 、Na2 CO3、HCl ,故 C 正确。 故选 C。 14.答案: B 第 10 页,共 15 页 解析: 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ClMgCl 2 AlCl 3三种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2: 3,当 溶液的体积比为 1:1:1 时,根据 n = cV可知 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3,故选: B。 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浓度 = 电解质浓度 ×化学式中氯离子数目,再根据 n = cV判断.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比较基础,关键是理解掌握电解质浓度与电解质离子浓度关系. 15.答案: D 解析: 解: 3.01 ×10 22 个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3.01 × 1022 6.02 × 1023 = 0.05mol ,所以水的物质的量是 0.5 × 0.05mol = 0.0025mol ,故选 D. 水分子是含有两个氢原子的分子,根据氢原子个数计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水的物质的量是氢原子 物质的量的一半. 本题考查学生分子和原子构成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6.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明确各物质间反应特点和现象是解题关键。 【解答】 A.和足量的 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碳,沉淀只能 是氯化银固体,沉淀乙一定为纯净物, A 正确; B.碳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钡沉淀, Mg(NO 3) 2可以不存在, B 错误; C.K 2 CO3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也会有沉淀生成, NaHCO3 溶液可有也可没有, C 错误; D.沉淀甲可以是碳酸钡沉淀、或碳酸镁沉淀或二者的混合沉淀, D 错误。 故选 A 。 17.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难度不大。 【解答】 配置溶液定容时要平视容量瓶,故错误。 故选 A 。 18.答案: A 解析: 解: A.1个NO2 、1 个CO2 都含有 2 个 O,分子总数为 NA 的NO2和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 数为 2N A ,故 A 错误; B.6.02 ×1023 个氮分子和 6.02 ×1023 个氢分子物质的量都是 6.02 × 1023 6.02 × 1023 /mol = 1mol ,1mol 氮气的质量 等于 28g,1mol 氢气的质量等于 2g,所以 6.02 ×10 23 个氮分子和 6.02 ×10 23 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 14:1,故 B 正确; C.32g 氧气的物质的量 32g 32g/mol = 1mol ,含氧原子数 2 ×NA = 约为 2 ×6.02 ×1023 ,故 C 正确; D.6.02 ×1023 个磷酸分子物质的量为 1mol ,1mol 磷酸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磷酸的摩尔质量,故 D 正确; 故选: A. A.1 个NO2、1 个CO2都含有 2 个 O; 第 11 页,共 15 页 B.将微粒个数转化成物质的质量; C.计算 32g 氧气的物质的量, 1 个氧气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D.1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不大,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 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的构成关系. 19.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属于字母型计算, 容易计算出问题。 【解得】 agAl3+ 的物质的量为 ag 27g/mol = a 27 mol , 故0.5VmL 溶液中 Al 3+ 的物质的量为 a 27 mol ×0.5V?mL V?mL = a 54 mol ,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2n(SO4 2- ) = 3n(Al 3+ ),故 0.5VmL 溶液中 SO4 2- 的物质的量为 a 54 mol × 3 2 = a 36 mol , 0.5VmL 溶液稀释到 4V mL ,则稀释后溶液 SO4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36 mol 4V× 10-3 L = 125a 18V mol/L ,故 B 正确。 故选 B。 20.答案: BD 解析: 解: A.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 (而不是摩尔 )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故 A 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mol,故 B 正确; C.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摩尔是单位,故 C 错 误; D.国际上规定, 0.012kg 12 C所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 ,碳原子指含有 6 个质子 6 个中子的 原子,故 D 正确; 故选 BD.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 7 个基本单位之一物质量的单位; B.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 mol; C.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 D.?12 C指含有 6 个质子 6 个中子的原子,根据 1mol 粒子数国际上规定.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单位不是物理量,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易混淆,注意化学用语 使用的规范性,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 Na2 CO3 、NH4 Cl;CuSO4 ;KCl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 NH4 Cl + NaOH ??△ ???????? ? NaCl + NH3 ↑+H 2O 解析: 解:根据 ① 溶于水得无色溶液,由于硫酸铜为蓝色溶液,则一定不存在 CuSO4 ; 根据 ② 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产生气体只能为二氧化碳,说明一定存在 Na 2CO3;继续往反 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氯化银,由于加入了稀盐酸,无法判断 原溶液是否含有氯离子,即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KCl ; 第 12 页,共 15 页 根据 ③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证明原 溶液中存在 NH4 Cl, 所以原固体物质中肯定含有的为: Na 2CO3、NH 4Cl;肯定没有 CuSO4;可能含有 KCl ; 若要检验氯化钾,可以通过焰色反应进行检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证明存在氯 化钾,否则一定不存在氯化钾; 反应 ③ 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铵的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氨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 Cl + NaOH ??△ ???????? ? NaCl + NH3 ↑+H 2O, 故答案为: Na2CO3、NH4Cl;CuSO4;KCl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 NH4 Cl + NaOH ??△ ???????? ? NaCl + NH3 ↑+H 2O. ① 取部分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硫酸铜为蓝色溶液,则一定不存在 CuSO4; ② 在第一份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产生气体只能为二氧化碳, 说明一定存在 Na2 CO3 ; 继续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氯化银,由于加入了稀盐酸, 无法判断原溶液是否含有氯离子,即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 ③ 在第二份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气 体为氨气,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NH4Cl, 根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该类试题需要注 意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根据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 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22.答案: Ⅰ. 1: 3;25% ;17.5% ; 4: 7;40g/mol Ⅱ. 1000 ρm M(1000+m)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等。 【解答】 Ⅰ. 设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根据物质的量的关系以及质量关系可得: x + y = 8.96L 22.4L/mol ⋯⋯① ,28x + 44y = 16 ⋯⋯② ,联立 ①② 解得 x = 0.1mol ,y = 0.3mol ,所以二者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 1: 3,CO 的体积分数为 0.1mol 0.4mol ×100 % = 25%, CO 的质量为 0.1mol ×28g/mol = 2.8g, 故其质量分数为 2.8g 16g ×100 % = 17.5 %,混合气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4: 7,混合气体 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16g 0.4mol = 40g/mol ,故答案为: 1: 3; 25% ;17.5% ;4: 7;40g/mol ; Ⅱ.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溶液的体积为 1000g+mg ρ g/cm3 = 1000+m ρ mL ,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g Mg/mol 1000+m ρ mL× 10 -3 L/ml = 1000 ρm M(1000+m) mol/L ,故答案为: 1000 ρm M(1000+m) mol/L 。 第 13 页,共 15 页 23.答案: 解: (1) 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 10000 ρw M = 1000 × 1.20 × 36.5% 36.5 mol/L = 12mol/L , 答: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2.0mol/L ; (2)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 c( 浓 ) ×V( 浓 ) = c( 稀 ) ×V(稀 ), 设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则 1L ×12mol/L = c ×10L, 解得: c = 1.2mol/L , 答:从该溶液中取出 1L,加水稀释到 10L ,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2mol/L . 解析: (1) 根据 c = 10000 ρw M 计算质量分数为 36.5% ,密度为 1.20g/cm 3的浓盐酸的浓度; (2)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根据 c( 浓 ) ×V(浓 ) = c( 稀 ) ×V(稀 ) 计算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明 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 托盘天平; 量筒; 玻璃棒; 1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烧杯; 28.6 ;容量; 温度; 刻度线; 不应直接倒入容量瓶中,而应用玻璃棒引流;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之后、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之前, 应将溶液振荡摇匀;定容后应将容量瓶倒转摇匀 解析: 解: (1) 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 涤、 定容、 摇匀, 用到的仪器: 托盘天平、 钥匙、量筒、烧杯、 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滴管, 配制 1.00mol ?L-1 的Na2CO3溶液 100mL,应选择 100mL 容量瓶; 故答案为: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 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2)1molNa 2CO3 ?10H 2 O水溶液含有 1mol 碳酸钠,则配制 1.00mol ?L-1 的 Na2CO3溶液 100mL 需要 Na 2CO3 ?10H 2O的质量为: 1.00mol/L ×0.1L ×286g/mol = 28.6g ; 故答案为: 28.6; (3) 容量瓶上标有容量、温度、刻度线; 故答案为:容量温度刻度线; (4) ①因溶解、冷却后的溶液应转移到 100mL 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所以错误为直接倒进所 选的且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故答案为:不应直接倒入容量瓶中,而应用玻璃棒引流; ②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摇匀,然后再加适 量蒸馏水,所以错误为加适量蒸馏水之前未摇匀, 故答案为: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之后、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之前,应将溶液振荡摇匀; ③ 定容后应进行摇匀操作; 故答案为:定容后应将容量瓶倒转摇匀. (1) 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 ( 计算、 称量、 溶解、 冷却、 移液、 洗涤、 定容、 摇匀等操作 ) 选择需要仪器; 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合适规格容量瓶; (2) 根据 n = cVm计算配制 1.00mol ?L-1 的 Na2CO3 溶液 100mL 需要 Na2 CO3 ?10H 2 O质量; (3) 依据容量瓶构造解答; (4) 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正确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明确配制原理和过程是解题关键,题目 难度不大. 25.答案: (1) 10: 1; (2) 46; 第 14 页,共 15 页 (3)32: 1,32: 1; (4)15: 7; (5)X 3 Y。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化学计量的综合计算,难度不大。 【解答】 (1)Sn 、Pb 的物质的量之比 = 119g 119g/mol : 20.7g 207g/mol = 1mol :0.1mol = 10 :1,根据 N = nNA 知,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个数之比,所以 Sn、Pb原子个数 之比为 10:1,故答案为: 10:1; (2) 已知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休积为 8.96L ,则其物质的量为: n = 8.96L 22.4L/mol = 0.4mol ,则混合气体的 平均摩尔质量为: M = 18.4g 0.4mol = 46g,故该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46;故答案为: 46; (3) 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 SO2 与氢气的密度之比 = 64g/mol :2g/mol = 32: 1; 相同条件下, 体积相同, 气体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 故两种气体的质量比 = 64g/mol :2g/mol = 32: 1; 故答案为: 32:1;32:1; (4) 根据 NH 3、CO 的质量比为 51: 28 ,可求得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3:1,故所得的质子数之比为 (3x10): (1x14) = 15:7; 故答案为: 15: 7; (5) 因 2a= 6b= 3c,则 a︰b︰c = 3︰ 1︰2,所以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X2、 Y2 、Z 三种物质的 物质的量之比是 3︰1︰2,因此根据原子守恒可知, Z 是 X3Y; 故答案为: X3Y。 26.答案: (1)a. BDE; b. 丙;萃取、分液;乙;蒸馏;甲 (2)0.15mol/L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资源利用及混合物分离提纯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把握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及提取碘的流程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 (2) 小问计算 c(SO4 2- )时采用电荷守恒法。 【解答】 (1) 由实验流程可知, 海带灼烧后溶解, 然后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 单质, ⑤ 发生萃取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蒸馏得到碘单质, a.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坩埚, 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 三脚架下面的空间 放酒精灯,故答案为: BDE ; b.步骤 ③ 为过滤,选择图丙;步骤 ⑤ 为萃取、分液,选择图乙装置;步骤 ⑥ 为蒸馏,选择图甲, 故答案为: 丙; 萃取、分液;乙;蒸馏;甲; 第 15 页,共 15 页 (2) 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 c(Na + ) + 2c(Mg 2+ ) = c(Cl- ) + 2c(SO4 2- ), 则 0.2mol/L + 2 ×0.25mol/L = 0.4mol/L + 2c(SO4 2- ), c(SO4 2- ) = 0.15mol/L , 故答案为: 0.15 mol/L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