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1.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B.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C.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 D. 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加,使原来不是活化分子的成为活化分子,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所以答案选D。‎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 A.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B.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 036 kJ/mol C. CO(g)+1/2O2(g)=CO2(g)  ΔH=-283. 0 kJ/mol D. C(s)+1/2O2(g)=CO(g)  ΔH=-110.5 kJ/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释放的热量为燃烧热。‎ ‎【详解】A. 1mol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A项错误;‎ B. 1mol C8H18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B项错误;‎ C. 1mol CO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C项正确;‎ D. 1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D项错误;‎ 答案选C。‎ ‎3.醋酸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I表示)发生变化,其电流I随加人稀氨水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图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醋酸是弱电解质,加入氨水后生成醋酸铵为强电解质,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当氨水与醋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加氨水,相当于对醋酸铵稀释,所以导电能力减弱,因此答案选B。‎ ‎4.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2W(g),在5 min时已经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 ‎ 根据速率计算,有,解n=1。‎ 故选A。‎ ‎【点睛】掌握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和反应速率的公式,注意速率是用浓度变化量不是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5.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O2和2 mol NO,发生如下反应:O2(g)+2NO(g)2NO2(g),表明此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的是( )‎ A. 容器内O2、NO、NO2的浓度之比为1∶2∶2‎ B.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O2,同时生成2 mol N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体系中各个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由此分析。‎ ‎【详解】A. 当容器内O2、NO、NO2的浓度之比为1∶2∶2时,该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不是平衡状态,A项正确;‎ B. 该反应不是等体积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 C.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O2,同时生成2 mol NO2,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解答时应注意: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化学反应 mA(g)+nB(g)pC(g)+qD(g)‎ 是否平衡 正、逆反 应速率之 间的关系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 平衡 ‎②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 平衡 ‎③v(A)∶v(B)∶v(C)∶v(D)=m∶n∶p∶q 不一定平衡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q mol D 不一定平衡 ‎6.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纵坐标是C的百分含量,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的百分含量就越小,选项A错误;‎ B、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H<0,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随着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是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快,选项B错误;‎ C、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C的平衡浓度不变,选项C错误;‎ D、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的转化率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表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在审题时,一般采用“看特点,识图像,想原理,巧整合”四步法。第一步:看特点。即分析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观察物质的状态、气态物质分子数的变化(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热(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等。第二步:识图像。即识别图像类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线和点(平台、折线、拐点等)的关系。利用规律“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即曲线先出现拐点,先达到平衡,其温度、压强越大。第三步:想原理。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特别是影响因素及使用前提条件等。第四步:巧整合。图表与原理整合。逐项分析图表,重点看图表是否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7.如图是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B. 当滴加NaOH溶液10.00 mL时,该混合液的pH=1+lg3‎ C.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D.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 0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酚酞为指示剂时,溶液的变色范围是8.2~10,溶液呈碱性,NaOH是过量的,并不是恰好完全反应,A项错误;‎ B. 当滴加NaOH溶液10.00 mL时,酸过量,c(H+)==×10-1mol/L,因此pH=1+lg3,B项正确;‎ C. a点时加入的NaOH较少,溶液中c(H+)较大,抑制了水的电离,b点c(H+)小于a点,因此由水电离出的c(H+)的大小关系为a<b,C项错误; ‎ D. 加入NaOH溶液20.00 mL时,酸碱恰好中和,根据c(酸)·V(酸)=c(碱)·V(碱)计算可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 0 0mol·L-1,D项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铁上镀铜时,可用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 B.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的食盐水时,溶液的pH变大 C. 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冶炼,可以用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 D. 电解法精炼铜,粗铜为阳极,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硫酸铜溶液浓度会变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铁上镀铜时,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铜作阳极,铁为阴极,阳极上铜失去电子生成Cu2+的物质的量等于阴极上Cu2+得到电子变为Cu单质的物质的量,因此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的食盐水时,阳极上Cl-放电生成Cl2,阴极上H+放电生成H2,同时生成NaOH,因此溶液的pH变大,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冶炼,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金属钠,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电解法精炼铜,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阳极上的金属Zn、Fe、Ni、Cu等金属失去电子变为离子进入溶液中,阴极上Cu2+得到电子变为铜单质,阳极上铜失去电子生成Cu2+的物质的量不等于阴极上Cu2+得到电子变为Cu单质的物质的量,因此硫酸铜溶液浓度会变小,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蓝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是正极,y是负极 B. a极产生氢气,b极生成I2‎ C. a极和Pt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D. U形管中溶液的碱性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淀粉遇碘变蓝,可知b极生I2,即确定b极发生反应2I--2e-=I2,则b极是阳极,x是负极,y是正极,A错误;‎ B、a极H+放电,发生反应2H++2e-=H2↑,产生氢气,b极发生反应2I--2e-=I2,B正确;‎ C、石墨为阴极,铂为阳极,电极反应分别是Cu2++2e-=Cu,4OH--4e-=2H2O+O2↑,即a极和Pt电极都有气泡产生,C正确;‎ D、U形管中总反应式为2KI+2H2O2KOH+H2↑+I2,溶液的碱性增强,D正确;‎ 答案选A。‎ ‎10.能说明0.1 mol·L-1的NaHA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 某温度下,测得溶液的pH<7‎ B. 溶液中c(Na+)=c(A2-)‎ C. 溶液中存在Na+、HA-、A2-、H2A多种微粒 D. NaHA溶液可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是25℃,所以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A错误;‎ B、 溶液中c(NA+)=c(A2﹣),说明NaHA完全电离,NAHA为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B正确;‎ C、溶液中存在Na+、HA-、A2-、H2A多种微粒,说明NaHA为弱酸的酸式盐,HA-的电离与水解程度大小不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不确定,C错误;‎ D、不论NaHA是强酸酸式盐还是弱酸酸式盐,都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所以无法确定NaHA溶液的酸碱性,D错误。‎ 答案选B。‎ ‎11.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点对应的食盐水pH=6,呈中性 B. a点对应的稀硫酸与c点对应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温度为t ℃时,0.05 mol·L-1 Ba(OH)2溶液的pH=11‎ D. 向a点对应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b点,此时c(Na+)=c(CH3COO-)‎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由图可知d点水的离子积Kw=10-6×10-6=10-12,据此分析判断;‎ B. 酸对水的电离由抑制作用,盐的水解对水的电离有促进作用;‎ C. 温度为t ℃时,0.05 mol·L-1 Ba(OH)2溶液中c(OH-)=0.05mol/L×2=0.1mol/L,根据c(H+)=和pH=-lgc(H+)进行计算;‎ D. 向a点对应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b点,所得溶液c(H+)=c(OH-),显中性。‎ ‎【详解】A. 由图可知d点水的离子积Kw=10-6×10-6=10-12,c(H+)=c(OH-),因此当pH=6时,食盐水呈中性,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酸对水的电离由抑制作用,盐的水解对水的电离有促进作用,因此a点对应的稀硫酸与c点对应的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B项错误,符合题意;‎ C. 温度为t ℃时,0.05 mol·L-1 Ba(OH)2溶液中c(OH-)=0.05mol/L×2=0.1mol/L,根据c(H+)===10-11mol/L,pH=-lgc(H+)=11,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向a点对应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b点,所得溶液c(H+)=c(OH-),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H+)+c(Na+)=c(OH-)+c(CH3COO-),因此c(Na+)=c(CH3COO-‎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2.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B.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C.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D. 向水中加入固体醋酸钠,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c(H+)增大,水的电离被抑制,但温度不变,因此KW不变,A项正确;‎ B. 水的电离为吸热的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水电离出的H+浓度增大,因此pH减小,B项错误;‎ C. 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出OH-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但c(OH-)增大,C项错误;‎ D. 向水中加入固体醋酸钠,CH3COO-与水电离出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使水电离出的H+浓度减小,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D项错误;‎ 答案选A。‎ ‎13.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2CO3溶液:K+、Fe3+、SO42-、NO3-‎ B. 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 C. 无色溶液:Ca2+、H+、Cl-、HSO3-‎ D. 室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Cl-、SO42-、Na+、K+‎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因CO32-与Fe3+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共存,A项错误;‎ B. 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含有H+、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B项错误;‎ C. H+与HS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弱电解质H2SO3,不能共存,C项错误;‎ D. 室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 mol·L-1的溶液可以是酸性溶液,也可以是碱性溶液,不论是H+还是OH-均可与Cl-、SO42-、Na+、K+共存,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有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二性(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不能大量存在;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不能大量存在)、三特殊(①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②“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与S2-、Fe2+、I-、SO32-等还原性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③NH4+与CH3COO-、CO32-,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四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常见类型有复分解反应型、氧化还原反应型、水解相互促进型和络合反应型4种)。‎ ‎14.能正确解释下列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用明矾作净水剂:Al3++3H2OAl(OH)3↓+3H+‎ B. 氯气通入水中,溶液呈酸性:Cl2 + H2O2H+ + Cl- + ClO-‎ C. 酚酞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红:CO32- + 2H2OH2CO3+ 2OH-‎ D. 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aSO4 + CO32-=CaCO3 + 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明矾溶于水后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A项错误;‎ B.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因此离子方程式为:Cl2 + H2OH+ + Cl- + HClO,B项错误;‎ C. CO32-水解使溶液呈弱碱性,遇酚酞变为红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 + H2OHCO3- + OH-,C项错误;‎ D. 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发生了沉淀的相互转化,离子方程式为:CaSO4 + CO32-=CaCO3 + SO42-,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明矾溶于水后,Al3+水解生成的是Al(OH)3胶体,不能加沉淀符号。‎ ‎15.在体积都为1L、pH都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65g锌粒,则下列各图所示内容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体积相等,pH=2,说明盐酸浓度是0.01mol/L,醋酸浓度要大于0.01mol/L,加入的锌粒是0.01mol,因为醋酸在反应过程中还不断电离,氢离子浓度减小的慢,所以pH升高的慢,斜率比盐酸的要小,故A错误;‎ B.产生氢气的速率取决于氢离子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故B错误;‎ C.因为醋酸的物质的量比盐酸多,所以产生的氢气多,故C正确;‎ D.醋酸中氢离子反应后又不断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浓度减小的比盐酸要慢,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点睛】对于弱酸由于有电离平衡存在,电离时要注意随着氢离子浓度的减小,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氢离子的浓度降低的速率较之强酸降低的小且缓慢。‎ ‎16.25 ℃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 B. 加入20 mL盐酸时:c(Cl-)=c(NH4+)+c(Na+)‎ C. 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D. 加入10 mL盐酸时:c(NH4+)+c(H+)=c(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NaOH为强碱,NH3·H2O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相同体积与浓度的NaOH和NH3·H2O中和酸的能力相同,结合电荷守恒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根据电荷守恒有:c(H+)+c(Na+)+c(NH4+)=c(OH-)+c(Cl-),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有c(H+)=c(OH-),两式联立后有:c(Na+)+c(NH4+)= c(Cl-),即c(Cl-)>c(Na+),A项错误;‎ B. 加入20 mL盐酸时,此溶液恰好为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由于NH4+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即c(H+)>c(OH-),那么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NH4+)< c(Cl-),B项错误;‎ C. 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NaOH为强碱,完全电离,NH3·H2O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混合溶液中c(OH-)>0.1mol/L,c(Na+)=0.2mol/L,c(NH3·H2O) <0.1mol/L,因此c(OH-)>c(Na+)>c(NH3·H2O),C项错误;‎ D.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c(NH4+)=c(OH-)+c(Cl-),加入10 mL盐酸时,盐酸与混合溶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有c(Na+)= c(Cl-),那么可得c(H+)+ c(NH4+)=c(OH-),D项正确;‎ 答案选D。‎ ‎17.某温度时,AgCl(s)Ag+(aq)+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点没有AgCl沉淀生成 B. c点对应的Ksp等于a点对应的Ksp C. 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D. 加入少量水,平衡右移,Cl-浓度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d点处Ag+浓度大,此时Ag+浓度和Cl-浓度的乘积大于溶度积 B. 温度一定,溶度积不变;‎ C 加入AgNO3,c(Ag+)增大,c(Cl-)减小;‎ D. 加入少量水促进了沉淀的溶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详解】A. d点处Ag+浓度大,此时Ag+浓度和Cl-浓度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有AgCl沉淀生成,A项错误;‎ B. 温度一定,溶度积不变,a、c点所处的温度相同,因此 Ksp相同,B项正确;‎ C. 加入AgNO3,c(Ag+)增大,c(Cl-)减小,而c、d点c(Cl-)相同,C项错误;‎ D. 加入少量水促进了沉淀的溶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Cl-)不变,D项错误 答案选B。‎ ‎18.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 酸 CH3COOH HCN H2S 电离常数(25℃)‎ ‎1.8×10-3‎ ‎4.9×10-10‎ K1=1.3×10-7‎ K2=7.1×1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CH3COONa)>pH(Na2S)>pH(NaCN)‎ B. a mol/L HCN溶液与b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大于b C. NaHS和Na2S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 D. 某浓度HCN的水溶液的pH=d,则其中c(OH-)=10-d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最大,硫氢根离子的电离平衡常数最小。酸性越强,则对应盐的水解越弱,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小,则等浓度的三种溶液的pH关系为:pH(Na2S)>pH(NaCN)>pH(CH3COONa),故A错误;‎ B.等物质的量时生成NaCN,CN-离子水解,则c(Na+)>c(CN-),所以a mol•L-1HCN溶液与b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N-),a可能等于b,故B错误;‎ C.NaHS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所以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故C正确;‎ D.某浓度HCN的水溶液的pH=d,则该溶液中c(OH-)=10d-14mol/L,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各种酸的酸性强弱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原理在判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填空题(共6道小题,共46分)‎ ‎1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CO与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___________;(用如图中出现的字母表示)‎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H2的浓度减少 b.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 c.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答案】 (1). (2). 减小 (3). mol/(L·min) (4). bc ‎【解析】‎ ‎【详解】(1)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K=‎ ‎;根据图知,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n(CH3OH)=nBmol,根据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n(H2)=2△n(CH3OH)=2nBmol,v(H2)===mol/(L·min);‎ ‎(3)a.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氢气转化率,但H2的浓度增大,故a错误;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CH3OH的物质的量增加,故b正确;c.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正确;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减小,故d错误;故选bc。‎ ‎【点晴】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明确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原理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3)a。‎ ‎20.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C(s)+H2O(g)=CO(g)+H2(g)ΔH=+131 kJ·mol-1,则C(s)+CO2(g)=2CO(g)ΔH=________。‎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 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 kJ·mol-1;N—H键的键能是391.55 kJ·mol-1。则1/2N2(g)+3/2H2(g)=NH3(g)ΔH=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1 (2). +172 kJ·mol-1 (3). -46.2 kJ·mol-1‎ ‎【解析】‎ ‎【详解】(1)①‎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热=-41kJ/mol,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 kJ/mol;‎ ‎②已知:CO(g)+H2O(g)=CO2(g)+H2(g)△H=-41 kJ/mol C(s)+H2O(g)=CO(g)+H2(g)△H=+131 kJ/mol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后者减去前者即得到C(s)+CO2(g)=2CO(g)△H=+172 kJ/mol;‎ ‎(2)反应热=反应物中键能之和-生成物中键能之和,则1/2N2(g)+3/2H2(g)=NH3(g)△H=0.5×948.9kJ/mol+1.5×436.0 kJ/mol-3×391.55 kJ/mol=-46.2 kJ/mol。‎ ‎【点晴】明确反应热的计算依据是解答的关键,反应热计算的主要方法有: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 ‎21.将2 mol I2(g)和1 mol H2置于某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I2(g)+H2(g)2HI(g) ΔH<0,并达平衡,HI的体积分数φ(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Ⅱ)所示。‎ ‎(1)达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相同的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和c mol HI(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0,则a、b、c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 (1). 0.55 mol·L-1 (2). 4b+c=2a ‎【解析】‎ ‎【分析】‎ ‎(1)根据HI的体积分数计算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再根据HI和I2之间的额关系式计算剩余的I2,进一步计算浓度;‎ ‎(2)新平衡与原平衡等效,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1)该反应是等体积的反应,因此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mol,同一容器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所以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为3mol×0.6=1.8mol,参加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1.8mol×=0.9mol,剩余的I2的物质的量为2mol-0.9mol=1.1mol,平衡时c(I2)==0.55mol/L;‎ ‎(2)若温度不变,在另一个相同的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和c mol HI(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说明新平衡与原平衡等效,那么:‎ 有=,因此有4b+c=2a。‎ ‎【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则它们互为等效平衡。‎ ‎22.某学生用0.10 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某浓度的盐酸。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NaOH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50‎ ‎2054‎ ‎2‎ ‎20.00‎ ‎6.00‎ ‎26.00‎ ‎3‎ ‎20.00‎ ‎1.40‎ ‎21.36‎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至少要读两次温度 B.可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中的pH C.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 D.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 E.向白色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变为黑色,说明Ksp(Zn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