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乌拉特前旗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生产生活中,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按规定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浓硫酸 汽油 酒精 氯酸钾 标签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 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A正确;B、汽油是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B正确;C、酒精是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而贴的标签为剧毒品,故C错误;D、火药属于易爆品,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C。‎ ‎2.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 ‎③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 ‎④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⑤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全部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等方面回答。‎ ‎【详解】①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故①正确;‎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②正确;‎ ‎③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其冲洗桌面。不慎将浓盐酸洒在桌面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故③错误;‎ ‎④稀释浓硫酸时放热将影响量筒的准确度甚至发生炸裂,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配制稀硫酸时,应先在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再向水中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搅拌,故④错误;‎ ‎⑤水的密度大于酒精,若用水灭火则酒精在水的上层会继续燃烧,酒精着火应用沙子或湿布盖灭(隔绝空气),故⑤错误;‎ 答案选B。‎ ‎3. 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 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 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C. 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D.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馏;因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即过滤;因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即分液或萃取;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发,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分液或萃取、蒸发,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和使用的相关知识。‎ ‎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要除去食盐水含有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质就是除去Ca2+、Mg2+、SO42-,可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除去,除去Mg2+和SO42-,不用考虑先后顺序;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使Ca2+和过量Ba2+转化为CaCO3和BaCO3沉淀除去,加入碳酸钠溶液一定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溶液才能除去过量Ba2+;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至无气泡产生,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故选A。‎ ‎【点睛】加入碳酸钠溶液一定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是确定试剂加入顺序的关键步骤,否则碳酸钠溶液不能除去过量Ba2+。‎ ‎5.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的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 A. 称取‎3g左右的干海带——托盘天平 B. 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蒸发皿 C. 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和水的混合物——漏斗 D. 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单质——分液漏斗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托盘天平称量固体可准确到‎0.1g,则可称取‎3g左右的干海带,故A正确;‎ B项、灼烧需要在坩埚中进行,则可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而不能利用烧杯,故B错误;‎ C项、过滤需要漏斗,煮沸后的海带灰与水的混合液需要过滤操作,故C正确;‎ D项、萃取需要分液漏斗,则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故D正确;‎ 故选B。‎ ‎6.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A. 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 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 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 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烧瓶,控制加热温度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利用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的混合物可用溶解、溶于水的固体溶解,后者不溶,过滤得到难溶于水的固体,蒸发滤液得到溶于水的固体,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采用分液的方法;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的混合物可用过滤的方法。‎ ‎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 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分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以此来解答。‎ ‎【详解】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答案选C。‎ ‎8.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水中的碘,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直接分液,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C错误;‎ D、丁醇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实现分离,D正确,‎ 答案选D。‎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9.如下图,在盛有碘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加入的是CCl4 ②加苯 ③加酒精 B. ①加入的是酒精 ② 加CCl4 ③加苯 C. ①加入的是苯 ②加CCl4③加酒精 D. ①加入的是苯 ② 加酒精 ③加CCl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苯与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所以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和四氯化碳,会出现分层现象,因为苯的密度小于水,应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应在下层,故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四氯化碳,酒精能与水互溶,所以③加入的是酒精,故C项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 ‎10.用括号中注明的方法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汽油和煤油(蒸馏) B. 食盐中的沙子(溶解过滤)‎ C. 氯化钠和水(过滤) D. 花生油和水(分液)‎ ‎【答案】C ‎【解析】‎ A、汽油和煤油互溶,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说法正确;B、NaCl 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因此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说法正确;C、氯化钠溶于水,不能采用过滤方法进行分离,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说法错误;D、花生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D说法正确。‎ ‎11.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试剂都正确的( )‎ A B C D 实验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钾晶体 分离CCl4中的I2‎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装置或仪器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后,密度小于水的植物油在上层,利用分液装置可达到分离的目的,故A正确;‎ B项、NaCl、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应利用结晶法分离,不能用蒸馏的方法,故B错误;‎ C项、碘溶于四氯化碳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不能利用过滤法分离,故C错误;‎ D项、二氧化碳、HCl气体均与NaOH溶液反应,洗气瓶中的试剂应选用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待混合物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就可以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故A正确;‎ B项、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出物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故B正确;‎ C项、分液时,为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离时用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故C正确;‎ D项、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达到分离目的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13.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B. 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 C. 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 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蒸馏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装置,需要仪器为铁架台(带铁圈、铁夹)、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等仪器,故A正确;‎ B项、蒸馏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合物,温度计测量的是馏出物的温度,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下沿,故B错误;‎ C项、液体加热易发生暴沸现象,加入碎瓷片可达到防止液体暴沸的目的,故C正确;‎ D项、为使水充满冷凝管而达到充分冷却水蒸气的目的,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而且确保出水口在组装仪器的高处,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蒸馏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合物,温度计测量的是馏出物的温度是解答关键。‎ ‎1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 步骤(2)需要用到分流漏斗 C. 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 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步骤(1)中出现不溶性物质和滤液,因此需要过滤装置;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操作中出现有机物和水层,进行分液操作,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水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蒸发结晶,需要用到蒸发皿;C 错误,符合题意;‎ D.有机层混合液中需要进行分离,采用蒸馏方法;D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15.从海带中提取I2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 操作②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斗、烧杯 C. 操作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漏斗 D. 将操作②中的苯换为酒精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操作①②③分别是过滤、萃取和分液、蒸馏。‎ A、操作①为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烧杯,故A正确;‎ B、操作②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故B错误;‎ C、操作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等,故C错误;‎ D、由于酒精与水互溶,所以将操作②中的苯换为酒精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1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确定有Cl-存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确定有Cu2+存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SO42-存在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氯离子、硫酸根均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溶液中有Cl-存在,故A错误;B、氢氧化物为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铜,故B正确;C、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故C错误;D、盐酸能与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不一定有CO32-,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离子检验的相关知识。‎ ‎17.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采用下列实验流程加入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其中试剂1、2、4分别为(  )‎ A. 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B. 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D. 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稀硝酸 ‎【答案】A ‎【解析】‎ 将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按实验流程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实现Cl-、SO42-和NO3-三种离子的相互分离:结合选项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将SO4‎ ‎2-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将Cl-转化为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过量的钡离子和银离子最后加入稀硝酸和过量碳酸钠反应得到NaNO3,而达到逐一分开的目的。‎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molCO的质量是‎28g B. 硝酸的摩尔质量是‎63g C. ‎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1mol D. 铁的摩尔质量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解析】‎ A、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所以1molCO的质量为‎28g,故A正确;B、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硝酸的摩尔质量是‎63g/mol,故B错误;C、‎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H原子为2mol,故C错误;D、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铁的摩尔质量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单位不同,故D错误;故选A。‎ ‎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NA个氮原子的氮气的体积约为‎11.2 L B.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常温常压下,‎11.2 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常温常压下,‎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含有NA个氮原子的氮气是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A不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B不正确;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不是0.5mol,C不正确;64gSO2是1mol,含有3mol原子,D正确。‎ 考点: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20.16 g‎ X气体含有3.01×1023个分子,则X的摩尔质量为( )‎ A. ‎16 g·mol-1 B. ‎‎32 g C. ‎32 g·mol-1 D. ‎64 g·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答案选C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 g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是(  )‎ A. 22.4‎ap/bNA B. 22.4ab/pNA C. 22.4NAb/a D. 22.4pb/aNA ‎【答案】D ‎【解析】‎ ‎【详解】如果ag某双原子分子气体的分子数为P,则其物质的量是,所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则b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答案选D。‎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2‎‎×1022个H2SO4分子在水中可电离生成2NA个H+‎ B. 在‎25℃‎,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2NA个氢原子 C. ‎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mol甲烷质量比为7:4‎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6.02×1022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H2SO4在水中完全电离,可电离生成0.2molH+,即0.2NA个H+,故A错误;‎ B项、在‎25℃‎,101kPa(标况温度为‎0℃‎)时,Vm≠‎22.4L/mol,‎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故B错误;‎ C项、氮气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14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4=7mol,即7NA个电子,故C正确;‎ D项、NA个一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0.5mol甲烷的质量比为(1mol×‎28g/mol):(0.5mol×‎16g/mol)=7:2,故D错误;‎ 故选C。‎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A C. 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1 mol氧原子的质量 D. ‎24 g O2 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28 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28g÷‎28g/mol=1mol,则含2NA个氮原子,A错误;‎ B、‎4 g金属钙的物质的量为‎4g÷‎40g/mol=0.1 mol,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错误;‎ C、1 mol O2分子的质量是‎32 g,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则‎24 g O2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24.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不正确的是 A. 体积②>③>①>④‎ B 密度②>③>④>①‎ C. 质量②>③>①>④‎ D. 氢原子个数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n(CH4)=0.3mol;②n(HCl)=0.5mol;③n(H2S)="13.6" g÷‎34g/mol=0.4mol;④n(NH3)="0.2"‎ ‎ mol。A.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气体的体积就越大。体积:②>③>①>④ 。正确。B.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的密度就越大。相对分子质量:CH4:16;HCl:36. 5;H2S:34;NH3:17.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正确。C.各种气体的质量分别是:①:0.3mol×‎16g/mol=‎4.8g;②: 0.5mol×36. ‎5g/mol=18.25;③:0.4mol×‎34g/mol=‎13.6g;④:0.2 mol×‎17g/mol=‎3.4g。质量:②>③>①>④ 。正确。D.各种气体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①:1.2mol; ②:0.5mol;③:0.8mol;④:0.6mol。因此各种气体的氢原子数关系是:① >③>④>②。错误。‎ 考点:考查关于气体的各种性质的比较的知识。‎ ‎25.对于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C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积之比为2∶1 B. 体积之比为7∶1‎ C. 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2∶21 D. 密度之比为11∶7‎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V=nVm=Vm、N=nNA=NA、ρ=判断。‎ ‎【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A.根据V=V=nVm=Vm知,相同质量、相同气体摩尔体积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其体积之比=‎44g/mol:‎28g/mol=11:7,选项A错误;B.根据V=V=nVm=Vm知,相同质量、相同气体摩尔体积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其体积之比=‎44g/mol:‎28g/mol=11:7,选项B错误;C.根据N=V=nVm=Vm知,等质量的两种气体,其分子数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其分子数之比为‎44g/mol:‎28g/mol=11:7,根据每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知,其原子个数之比=(11×2):(7×3)=22:21,选项C正确;D.根据ρ=知,同温同压下,其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28g/mol:‎44g/mol=7:11,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明确基本公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0分)‎ ‎26.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供选试剂: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 ‎(1)试剂a是________,固体B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b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方案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完全达到实验目的,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 ‎(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__的质量(填A、A1、B、C)。‎ ‎【答案】 (1). K2CO3 (2). BaCl2 (3). 蒸发结晶 (4). BaCO3+2HCl=BaCl2+CO2↑+2H2O (5). 应在操作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6). 沉淀A1或固体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离方法。‎ ‎(1)试剂a是K2CO3,固体B是BaCl2。‎ ‎(2)操作④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3)加入试剂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2H2O。‎ ‎(4)该方案得到的固体C中含有碳酸钾杂质,应在操作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沉淀A1即BaCO3或固体B即BaCl2的质量。‎ ‎27.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B.____。‎ ‎②实验时A中除加入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其作用是____。‎ ‎③改正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ⅰ__________;‎ ⅱ__________。‎ ‎④收集完蒸馏水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__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沸石(碎瓷片) (4). 防止暴沸 (5).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在支管口附近 (6). 冷凝管进出水方向应是下口进,上口出 (7). 先撤酒精灯 ‎【解析】‎ ‎【分析】‎ ‎(1)由仪器的结构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2)液体加热易发生暴沸现象;‎ ‎(3)蒸馏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合物,温度计测量的是馏出物的温度;为使水充满冷凝管而达到充分冷却水蒸气的目的,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 ‎(4)若先撤冷凝水则有可能使在撤掉冷凝水之后的蒸汽无法冷凝液化。‎ ‎【详解】(1)由仪器的结构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2)液体加热易发生暴沸现象,为防止液体受热暴沸,实验时A中除加入自来水外,还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 ‎(3)蒸馏是用来分离沸点不同互溶液体混合物,温度计测量的是馏出物的温度,应放在支管口附近,则图中温度计位置错误;为使水充满冷凝管而达到充分冷却水蒸气的目的,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而且确保出水口在组装仪器的高处,则图中冷凝管的进水口错误;‎ ‎(4)若先撤冷凝水则有可能使在撤掉冷凝水之后的蒸汽无法冷凝液化,则先撤酒精灯再撤冷凝水的目的是为了让后续的水蒸汽冷凝更充分,收集更多的蒸馏水。‎ ‎【点睛】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为充分冷凝,冷凝水应充满冷凝管,则冷水应从下端进,上端出,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加入沸石。‎ ‎28.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写各操作的编号字母)‎ ‎___→___→___→A→___→G→E→F ‎②上述步骤E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 ‎③上述步骤G操作的目的是___。‎ ‎④能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1). C (2). B (3). D (4). H (5). 使分液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6). 使分液漏斗内外气压相同,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分液漏斗里的液体能顺利流出 (7). CCl4与水不互溶,碘与CCl4不反应,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解析】‎ ‎【分析】‎ ‎①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的操作为查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②步骤E的操作中应注意旋开活塞,下层液体流出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待下层液体流完后,应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③振荡溶液后,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溶液不能顺利流下;‎ ‎④‎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 ‎【详解】①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的操作为查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则操作步骤的顺序为C→B→D→A→H→G→E→F;‎ ‎②步骤E的操作中应注意旋开活塞,下层液体流出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待下层液体流完后,应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③振荡溶液后,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所以溶液不能顺利流下,步骤G操作要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目的是为了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内外气压相同,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液体顺利流出;‎ ‎④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碘与CCl4不反应,且CCl4与水互不相溶。‎ ‎【点睛】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与萃取剂不反应是解答关键。‎ ‎29.设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其计算近似值为6.02×1023,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①0.5mol NH3共含有____个原子。‎ ‎②6mol H2O与标准状况下___L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③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个Na+,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④标准状况下‎11.2L NO和____g NO2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⑤‎0.8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____。‎ ‎【答案】 (1). 1.204×1024或2NA (2). 89.6 (3). 0.025mol (4). 11.5 (5). 16‎ ‎【解析】‎ ‎【详解】①0.5molNH3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则含有的原子个数为2mol×NA mol-1(或2mol×6.02×1023 mol-1)=2NA(或1.204×1024),故答案为:1.204×1024或2NA;‎ ‎②6molH2O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2=12mol,含有12mol氢原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mol×‎22.4L/mol=‎89.6L,故答案为:89.6;‎ ‎③3.01×1022个Na+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由化学式可得如下关系2Na+-SO42—,则该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故答案为:0.025mol;‎ ‎④标准状况下‎11.2L NO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由分子式可知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5mol,含有0.5mol氧原子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二氧化氮的质量为0.25mol×‎46g/mol=‎11.5g,故答案为:11.5;‎ ‎⑤3.01×1022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16g/mol,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答案为:16。‎ ‎【点睛】掌握和理解应用万能公式n=====cV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0.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AB2与标准状况下一定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总体积是336mL,密度为‎2.56g•L-1。‎ ‎①反应前的体积为_____。‎ ‎②化合物AB2的摩尔质量为____。‎ ‎③若AB2分子中A、B两元素的质量之比是3:16,则A、B两元素分别为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 ‎【答案】 (1). 336mL (2). ‎76g·mol-1 (3). C (4). S ‎【解析】‎ ‎【分析】‎ ‎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②结合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和题给条件计算可得;‎ ‎③由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比,结合物质的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计算可得。‎ ‎【详解】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则恰好完全燃烧后O2的体积等于生成物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总体积是336mL,则反应前O2的体积为336mL;‎ ‎②由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总体积是336mL,密度为‎2.56 g•L-1可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336L×‎2.56 g•L-1=‎0.86g,标准状况下336mL O2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质量为0.015mol×‎32g/mol=‎0.48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AB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B2的质量为(‎0.86g—‎0.48g)=‎0.38g,则AB2的摩尔质量为 ‎=‎76g/mol;‎ ‎③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A为(76—2x),由AB2分子中A、B两元素的质量之比是3:16可得 :=1:2,解得x=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A为C元素,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B为S元素。‎ ‎【点睛】由方程式的特征,确定氧气的体积是解答推断的关键,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试题的难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