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化学中的传统文化课件(42张)(全国通用)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第 1 讲 化学中的传统文化 [ 最新考纲 ] 1 .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 2. 了解 “ 绿色化学 ” 的重要性。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 摘自:最新考试大纲 化学与科技、史料 1. (2017· 课标全国 Ⅰ , 8)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解析 “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 ”“ 凝结 ” 说明该操作为升华。 答案 B 2. (2016· 北京理综, 6)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 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解析 B 项,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正确。 答案 B 3. (2015· 课标全国 Ⅰ , 7)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 “ 强水 ” 条目下写道: “ 性最烈,能蚀五金 ……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 这里的 “ 强水 ” 是指 (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答案 B 4. (2013· 全国卷 Ⅰ )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 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 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解析 A 项中应用了 NaHCO 3 的溶解度比 NaCl 小,而析出 NaHCO 3 晶体,正确; B 项中 HCl 遇 NH 3 产生白烟 NH 4 Cl ,正确; C 项中碘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与 “ 多吃 ” 矛盾,另外高碘酸是有毒物质,不正确。 答案 C 化学与日常生活 5. (2017· 课标全国 Ⅰ , 7)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 A. 尼龙绳 B. 宣纸 C. 羊绒衫 D. 棉衬衣 解析 A 项,尼龙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纤维 ( 锦纶 ) ,属于合成纤维,正确; B 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 C 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 答案 A 6. (2017· 课标全国 Ⅱ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A 项,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 C m (H 2 O) n ,糖类最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正确; B 项,维生素 D 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吸收,正确; C 项,蛋白质是 C 、 H 、 O 、 N 、 S 、 P 等元素组成的物质,错误; D 项,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但摄入过多对人体产生危害,正确。 答案 C 7. ( 2017· 课标全国 Ⅲ , 7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PM 2.5 是指粒径不大于 2.5 μm 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 燃煤中加入 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解析 A 项, PM 2.5 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正确; B 项,绿色化学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C 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 CaO 可与 SO 2 反应生成 CaSO 3 ,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 CaSO 4 ,从而减少 SO 2 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 CaO 与 CO 2 反应生成的 CaCO 3 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 CaO ,故不能吸收 CO 2 ,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 D 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 CO 2 和 H 2 O ,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 答案 C 8. (2016· 课标全国 Ⅰ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 解析 A 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 B 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 C 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 D 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5% ,错误。 答案 D 化学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9. (2017· 江苏化学, 1) 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 “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 。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 ) A. 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 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 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解析 A 项,空调温度低,能源消耗增多,错误; B 项,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易引起 “ 白色污染 ” ,纸巾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森林的乱砍乱伐,错误; C 项,少开私家车,一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二是节约能源,正确; D 项,过度包装会引起资源浪费,错误。 答案 C 分析评价 命题方向 命题角度 分析评价 化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 ① 化学与食品; ② 化学与生活用品; ③ 化学与医疗用品; ④ 化学与疾病防治等 关注人类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化学的联系,题目起点高但落点低 化学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① 化学与环境污染; ② 化学与污染治理; ③ 绿色化学 关注化学在生产实践中是否体现了 “ 绿色化学 ” 的思想,是否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思想 化学与前沿科学技术 ① 新发现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② 新合成或新提取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③ 新科技成果的原理 化学学科命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传统化学工艺原理及变化辨识 ① 传统工艺原理分析; ②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结合古代化学成就,考查其中涉及的化学变化、化学常识和简单原理 高频考点一 化学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考点精要 ]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 844 种,其中有关于 “ 青矾 ” 的描述为: “ 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 烧之赤色 ……” 据此推测, “ 青矾 ” 的主要成分为 ( ) A.CuSO 4 ·5H 2 O B.FeSO 4 ·7H 2 O C.KAl(SO 4 ) 2 ·12H 2 O D.Fe 2 (SO 4 ) 3 ·9H 2 O 化学与传统文化 ( 难度系数 ☆☆ ) 解析 FeSO 4 ·7H 2 O 俗名绿矾,为浅绿色,灼烧后生成红色的 Fe 2 O 3 ,而 CuSO 4 ·5H 2 O 为蓝色, KAl(SO 4 ) 2 ·12H 2 O 为无色, Fe 2 (SO 4 ) 3 ·9H 2 O 为黄色。 答案 B 【考法训练 2 】 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 “ 玉不琢不成器 ”“ 百炼方能成钢 ” 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 “ 甘之如饴 ” 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 “ 火树银花 ” 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解析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 A 项错误; “ 玉不琢不成器 ” 中的 “ 琢玉 ” 是物理变化, “ 百炼方能成钢 ” 是化学变化, B 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 C 项错误。 答案 D 【考法训练 3 】 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 ) A. 《汉书》中 “ 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 ,这里的 “ 洧水 ” 指的是石油 B. 《黄白第十六》中 “ 曾青涂铁,铁赤如铜 ” ,其 “ 曾青 ” 是可溶性铜盐 C. 《本草纲目》中 “ 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 中的碱是 K 2 CO 3 D. 《天工开物》中 “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 里的 “ 石灰 ” 指的是 Ca(OH) 2 解析 《天工开物》所叙述的 “ 石灰 ” 根据性质判断应为 CaCO 3 ,不是 Ca(OH) 2 。 答案 D 【考法训练 4 】 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 ①“ 丹砂 (HgS)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 ; ②“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 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B. “ 曾青 ” 是含有 Cu 2 + 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 C. “ 积变又还成丹砂 ” 中的 “ 还 ” 可理解为 “ 被还原 ” D. 水银能跟 “ 曾青 ”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答案 B 解答化学与传统文化三大注意点 (1) 回归基础:挖掘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达到化学源于基础文化知识,高考回归基础的目的。 (2) 联系热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有意识地积累有关热点素材。 (3) 掌握原理:熟记常见的化学工业原理,能够从原料利用率,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角度对化工生产流程及方案进行正确分析与评价。 【当堂指导】 高频考点二 化学与 STSE 1 . 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 [ 考点精要 ] 环境问题 污染物 酸雨 SO 2 ( 主要 ) 及 NO x 光化学烟雾 NO x 及碳氢化合物 臭氧层空洞 氟氯代烃及 NO x 水体富营养化 含氮、磷的化合物 温室效应 CO 2 及 CH 4 等烃类化合物 白色污染 有机难降解塑料 重金属污染 废电池 2.PM2.5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 。虽然 PM2.5 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 PM2.5 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3 . 化学与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能源是向人类提供电能、热能、机械能等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能源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一级能源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4 . 常见化学材料的成分及性质 材料 成分或性质 棉、麻 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只含有 C 、 H 、 O 三种元素 蚕丝、毛发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 人造纤维 将天然纤维 ( 竹子、木材、甘蔗渣等 ) 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 合成纤维 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六大纶等 硅材料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合金材料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 ( 或非金属 ) 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 考法指导 ] 【考法训练 1 】 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科技 A B C D 可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 可用于盛装食品 可用于运输浓硫酸 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 解析 A 项,氢氧化钠溶液呈强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所以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氢氧化钠溶液,错误; B 项,因为聚乙烯无毒,所以可以用来盛放食品,正确; C 项,用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是因为铁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正确; D 项,因为铝及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铝制饭盒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正确。 答案 A 【考法训练 2 】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B. 工业上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备漂白粉 C. 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张的原理相似 D. 明矾作为净水剂,可以除去废水中的铜离子 解析 焰火的五彩缤纷是金属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形成的,这展现的是其物理性质, A 项错误。 Cl 2 与 Ca(OH) 2 反应可制备漂白粉, B 项正确。用活性炭为蔗糖脱色的原理是活性炭可吸附蔗糖中的有色物质,这属于物理变化; O 3 漂白纸张则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二者原理不同, C 项错误。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Al 3 + 水解生成的 Al(OH) 3 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但不能除去 Cu 2 + , D 项错误。 答案 B 【考法训练 3 】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研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用菜籽油浸泡花椒制得花椒油的过程未发生化学变化 B. 河水中有许多杂质和有害细菌,加入明矾消毒杀菌后可以直接饮用 C. 把浸泡过 KMnO 4 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D. 对医疗器械高温消毒时,病毒蛋白质受热变性 解析 用菜籽油浸泡花椒制得花椒油的过程为萃取,其为物理变化, A 项正确;明矾能净化河水,但不能对河水消毒杀菌, B 项错误;浸泡过 KMnO 4 溶液的硅藻土,可以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从而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C 项正确;对医疗器械高温消毒时,病毒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 D 项正确。 答案 B 【考法训练 4 】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 ,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 去皮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C. 高纯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 “ 断路 ” D. 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 解析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A 项错误;去皮苹果放在空气中久置变黄是因为苹果中的 Fe 2 +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纸张久置变黄色是因为 SO 2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易分解恢复成原来的颜色,二者原理不同, B 项错误; SiO 2 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 项错误;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都与氮的含氧化合物有关, D 项正确。 答案 D 【考法训练 5 】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乙烯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用 Na 2 S 除去废水中的 Cu 2 + 和 Hg 2 + Na 2 S 具有强还原性 C 用氧化铁制作红色涂料 氧化铁能与酸反应 D 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明矾溶液中 Al 3 + 能与铜锈反应 解析 乙烯是一种植物催熟剂,利用高锰酸钾能将乙烯氧化的性质,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来吸收乙烯保鲜水果, A 项正确;利用 S 2 - 能与 Cu 2 + 和 Hg 2 + 形成难溶物 CuS 和 HgS 来除去废水中的 Cu 2 + 和 Hg 2 + ,与 Na 2 S 的还原性无关, B 项错误;用氧化铁制作红色涂料是利用其呈红色的性质,与其是否能与酸反应无关, C 项错误;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因为明矾溶液中的 Al 3 + 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从而除去铜镜表面的铜锈, D 项错误。 答案 A 【当堂指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