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E1也可表示反应物断键需要吸收的总能量 D. △H=E2-E1‎ ‎【答案】C ‎...............‎ 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和活化能的相关知识。‎ ‎2.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B. 稀溶液中: H+(aq)+OH-(aq)=H2O(l)△H=-57.3kJ/mol,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C. 由C(石墨)→C(金刚石) △H=+73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在101kPa时,2g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kdJ/mol ‎【答案】D ‎3.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4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 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 L-1)‎ V/ mL c/(mol· 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首先出现浑浊现象。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温度的影响大于浓度的影响,因此反应温度在35℃时的反应速率大于温度是25℃时的反应速率,排除选项AB;在温度相同时,物质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于0.2mol/L>0.1mol/L,所以选项D反应速率最快,最先出现浑浊现象,答案选D。‎ ‎4. 在1L 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g)+3H2(g)2NH3‎ ‎(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c(N2)∶c(H2)∶c(NH3)=1∶3∶2 B. 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 C. 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 v正(N2)=2v逆(NH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当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A错误;B、断裂1个N≡N代表正反应速率,同时有3个H—H生成,代表逆反应速率,且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证明已达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C、在定容的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断化学平衡是否到达,C错误;D、逆反应氨气的反应速率是正反应氮气的反应速率的2倍,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明确平衡状态的含义和特征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5. 在恒容出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选项 x y A 通入A气体 B 的转化率 B 加入催化剂 A 的体积分数 C 增大压强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D 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恒容下再加入气体A,A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A正确;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与图像不符,B错误;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图像不符,C错误;D、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图像不符,D错误。正确答案为A。‎ ‎6. 将0.1mol·L-1的NH3·H2O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确的是( )‎ A. 的值减小 B. OH-的物质的量减小 C. NH4+的浓度减小 D. 的值减小 ‎【答案】C ‎【解析】A、NH3·H2O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稀释促进电离,铵根的物质的量增加,NH3·H2O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的值增加,A错误;B、OH-的物质的量增加,B错误;C、铵根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溶液体积增加的程度更大,NH4+的浓度减小,C正确;D、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的值不变,D错误,答案选C。‎ ‎7. 对常温下 0.1mol· L-1的醋酸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 L-1‎ B. c(CH3COOH)>c(H+)>c(CH3COO-)>c(OH-)‎ C. 与同浓度的盐酸分别加水稀释10倍: pH(醋酸)pH(盐酸),错误。D.与等浓度等体积NaOH溶液反应,由于溶液的体积是原来的2倍,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05mol/L,错误。‎ 考点:考查醋酸溶液的电离平衡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知识。‎ ‎8. 在25℃时,向VmLpH=m的HNO3中滴加pH=n的KOH 留液10VmL时,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的K+的物质的量,则m+n们值为( )‎ A. 13 B. 14 C. 15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K+的物质的量,则HNO3和K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则n(HNO3)=n(KOH)。VmLpH=m的HNO3溶液中n(HNO3)=V×10-3L×10-mmol/L,10VmL pH=n的KOH溶液中n(KOH)=10V×10-3L×10n-14mol/L,解得:m+n=13,选A。‎ 考点:考查溶液的酸碱性,pH计算。‎ ‎9. 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 用酸碱中科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 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期液浓度时,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2~3次 C.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 D. 用蒸馏水湿润的pH 试纸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选项A不正确;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2~3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选项B不正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导致测定结果偏低,选项C不正确;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无影响,原因是硫酸钠溶液本身溶液显中性,选项D正确。‎ 考点:实验操作误差分析 ‎10. 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 L-1的下列四种盐溶液,其pH测定如下表所示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溶液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pH ‎8.8‎ ‎9.7‎ ‎11.6‎ ‎10.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④>③‎ B. Na2CO3和NaHCO3溶液中,粒子种类相同 C. 将等浓度的CH3COOH 和HClO溶液比较,pH 小的是HClO D. Na2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该溶液为四种盐溶液,均促进了水的电离,根据越弱越水解,水解显碱性,水解程度越大,、PH越大,则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③>④>②>①,A错误;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都存在着H+、OH-、CO32-、HCO3-、H2CO3、Na+、H2O,B正确;C.醋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pH小的是醋酸,C错误;D.根据物料守恒,Na2CO3溶液中,c(Na+)=2c(CO32-)+2c(HCO3-)+2c(H2CO3),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比较,守恒关系等知识。‎ ‎11. 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d(CH3COO-)+c(OH-)‎ C. 当pH=7时,来 V1=V2,则一定是c2>c1 D. 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答案】A ‎【解析】A、醋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酸和碱混合时,溶液呈碱性,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更呈碱性,所以当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故A选;‎ B、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所以得c(Na+)+c(H+)=c(CH3COO﹣)+c(OH﹣),故B不选;‎ C、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若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酸应该稍微过量,所以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故C不选;‎ D、如果V1=V2、C1=C2,则醋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根据溶液中物料守恒得c(CH3COO﹣)+c(CH3COOH)=c(Na+),故D不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的定性判断,根据溶液中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即可解答本题,该知识点是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视频 ‎12. 已知一定量Ca(OH)2固体溶于水后,存在以下平衡状态:Ca(OH)2(s)Ca2+(aq)+2OH-(aq),Ksp=4.7×10-6,下列措施可使Ksp增大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加入适量CaO固体 D. 加入适量Na2CO3固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大多数电解质的Ksp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个别物质如Ca(OH)2,Ksp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答案选B。‎ 考点:考查溶度积常数 ‎13. 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CO32-+H2OHCO3-+OH- 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B. Al3++3H2OAl(OH)3(胶体)+3H+明矾净水 C. SnCl2+H2O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 D. TiCl4+(x+2)H2O(过量)TiO2·xH2O↓+4HCl 制备TiO2 纳米粉 ‎【答案】C ‎【解析】A.加热促进盐类水解,故加热纯碱溶液其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增强,A正确;B.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故明矾能净水,B正确;C.SnCl2水解显酸性,所以在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要加入HCl抑制其水解,不能加入NaOH,C错误;D.TiCl4能水解生成钛的氧化物,D正确,答案选C。‎ ‎14.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区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 设计如下原电池,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 外电路电子的流向是从a到b C.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甲烧杯 D. a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MnO4-+8H++5e-=Mn2++4H2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极上电极反应式:Fe2+-e-=Fe3+,A错误;B、外电路电子流向是从b流向a,B错误;C、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SO42-向b极移动,C错误;D、总电极反应式:2MnO4-+10Fe2++16H+=2Mn2++10Fe3++8H2O,a极是正极得电子,电极反应式=总电极反应式-b极反应式,得出:2MnO4-+16H++10e-=2Mn2+‎ ‎+8H2O,化简得:MnO4-+8H++5e-=Mn2++4H2O,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的化学电源 ‎【名师点晴】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可知,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再结合原电池理论,则b为负极,a为正极,结合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来解答即可。‎ ‎15. 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 产物丙为硫酸溶液 C. 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 D. a 电极反应式: 2H2O+2e-=H2↑+2OH-‎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装置图可知该装置是电解装置,电极硫酸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气体甲为氧气,气体乙为氢气,阳极生成氧气,电极反应4OH--4e-=2H2O+O2,阴极生成氢气,2H++2e-=H2↑,所以判断a电极是阳极,b电极是阴极。在阳极室得到硫酸,在阴极室得到氢氧化钠,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电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A错误;B、阳极a生成氧气,电极反应4OH--4e-=2H2O+O2↑,阳极室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生成氢离子,生成产物丙为硫酸,阴极生成氢气,2H++2e-=H2↑,生成产物丁为氢氧化钠,B正确;C、阳极a生成氧气,电极反应4OH--4e-=2H2O+O2↑,阳极室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生成氢离子,生成产物丙为硫酸,阴极生成氢气,2H++2e-=H2↑,生成产物丁为氢氧化钠,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C错误;D、阳极a生成氧气,电极反应4OH--4e-=2H2O+O2↑,D错误,答案为B。‎ 考点: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分析应用 ‎16. 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图a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Ag2S+2e-=2Ag+S2-‎ B. 图b电解一段时间,铜电极溶解,石墨电极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C. 图c 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 D. 图d 中若M 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形成原电池反应,Al为负极,被氧化,Ag2S为正极被还原,正极方程式为Ag2S+2e-=2Ag+S2-,故A正确;B.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能溶解,石墨电极上生成氧气,故B错误;C.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粗铜为阴极,不能进行粗铜的精炼,而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故C错误;D.该装置有外接电源,属于“有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注意根据金属的腐蚀及保护、粗铜的精炼、电解原理等知识来分析解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題,计52分)‎ ‎17. 可逆反应N2+3H22NH3是工业上合成氨的重要反应。‎ ‎(1)根据图1请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热量用El、E2或E3表示)。‎ ‎(2)图1中虚线部分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_条件,该条件的改变与图2中哪一时刻条件的改变相同_________(用“t1……t6”表示)。‎ ‎(3)图2中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t5与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 ‎【答案】 (1). N2(g)+3H2(g)2NH3(g) △H=-2(E3-E1) kJ/mol (2). 催化剂 (3). t2 或t2~t3 (4). 减小压强 (5). 升高温度 ‎【解析】(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生成1mol生成物放出的热量为(E3-E1‎ ‎)kJ,则生成2mol生成物放热为2(E3-E1)kJ,即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2(E3-E1)kJ/mol;(2)图1中虚线部分改变了反应的途径,从而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则改变的条件应为使用催化剂,加入催化加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和图2中t2~t3时刻条件的改变相同;(3)由图2可知t3-t4阶段正逆反应速率均减慢,平衡逆向进行,应该是减小压强导致,t5-t6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应该是升高温度的缘故。‎ ‎18.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池为___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2)丙池中F 电极为_________(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该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3) 当池中C 极质量减轻10.8 g 时,甲池中B 电极理论上消耗O2 的体积为_________mL(标准状况)。‎ ‎(4)一段时间后,断开电键K,加入下列物质能使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Cu B.CuO C.Cu(OH)2 D.Cu2(OH)2CO3‎ ‎【答案】 (1). 原电池 (2). O2+4e-+2H2O=4OH- (3). 阴极 (4). 2CuSO4+2H2O2H2SO4+2Cu+O2↑ (5). 560 (6). A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知道,甲为原电池,乙和丙为电解池;与原电池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阴极,与原电池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阳极。‎ ‎(1) 甲电池为原电池,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A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H4 + 10OH- -8e-= CO32-+ 7H2O ;‎ ‎(2)甲电池为原电池,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所以丙池中F电极为阴极,该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 2H2O 2H2SO4 + 2Cu + O2↑;(3)由图可以知道该装置是一个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各电极电子转移数目相等,乙池中C极质量减轻5.4g时,即转移的电子数为5.4g/108g/mol=0.05 mol,所以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为0.05÷4×22.4×1000ml=280ml;‎ ‎(4)一段时间后,断开电键K。能使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Cu,电解时发生的总反应是Cu2++2AgCu+2Ag+,所以加入铜可以发生Cu+2Ag+=Cu2++2Ag,所以能使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的是铜。‎ 点睛:‎ 电化学计算中,可以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电极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进行计算,4e-O22H22Cl24Ag2Cu4H+4OH-。‎ ‎19. 某温度时,在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4 mol的N2和1.2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B)+3H2(g)2NH3(g) △H<0,5min 时达到平衡,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如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 ‎(2)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min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________(填序号)。‎ A.0.80mol·L-1 B.0.25mol·L-1 C.0.20mol·L-1 D.0.08mol·L-1‎ ‎(4)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 min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移动_________(填“向右”、“向左”或“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答案】 (1). 0.02 mol·L-1·min-1 (2). K= (3). A、C (4). 向右 ‎ ‎ (5). 不变 ‎【解析】(1)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氨气增加0.20mol/L,其反应速率=0.20mol/L÷5min=0.04 mol·L-1·min-1,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氮气的反应速率是氨气的一半,为0.02 mol·L-1·min-1;(2)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氨气的浓度不可能为0.8mol/L;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氨气的浓度不可能为0.20mol/L,答案选AC;(4)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增大了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明确反应速率计算、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图象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影响的实质是通过改变浓度引起的。‎ ‎20. (1)常温下,将1mLpH=1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_________。‎ ‎(2)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 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_________。该温度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25℃。‎ ‎(3)常温下,设pH=5的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c1;pH=5的Al2(SO4)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c2,则=_________。‎ ‎(4)常温下,pH=13的Ba(OH)2溶液aL与pH=3的H2SO4溶液bL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则a∶b=_________。‎ ‎【答案】 (1). 108 (2). 1×10-13 (3). 高于 (4). 10-4 (5). 1∶100‎ ‎【解析】(1)常温下,将1mLpH=1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的pH=3,则溶液中=10-3÷10-11=108。(2)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其中氢氧根浓度是0.01mol/L,所以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1×0.01=1×10-13。水的电离吸热,所以该温度高于25℃。(3)硫酸抑制水的电离,常温下pH=5的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9mol/L;硫酸铝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pH=5的Al2(SO4)3‎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5mol/L,则=1×10-4。(4)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氢离子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相等,即aL×0.1mol/L=bL×0.001mol/L,则a∶b=1∶100。‎ ‎21. 硫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1)2SO2(g)+O2(g)2SO3(g) △H=-198 kJ·mol-1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起始充入2molSO2和1molO2,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与实验a相比,实验b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___。‎ ‎(2)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SO2(g)+NO2(g)SO3(g)+NO(g) △H=-42 kJ·mol-1。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SO2(g)和NO2(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SO2)‎ n(NO2)‎ n(NO)‎ 甲 T1‎ ‎0.80‎ ‎0.20‎ ‎0.18‎ 乙 T2‎ ‎0.20‎ ‎0.80‎ ‎0.16‎ 丙 T3‎ ‎0.20‎ ‎0.30‎ a ‎①实验甲中,若2min时测得放出的热量是4.2kJ,则0~2min时间内,用SO2(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SO2)=_________。‎ ‎②实验丙中,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③由表中数据可推知,T1_________T2(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升高温度 (2). 实验b与a相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 0.05 mol·L-1·min-1 (4). 40% (5). < ‎ ‎(6).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2.613,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T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