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苏教版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苏教版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作业

氯 溴 碘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气体有毒且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 A.H2 B.O2 C.C02 D.Cl2‎ ‎2.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工厂爆炸时可用湿布捂住鼻孔、眼睛等并躲在下风的低洼处 ‎ B.二氧化硫可用来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 ‎ C.锂可用于制造质量轻、电容量大的可充电电池 ‎ D.高纯度二氧化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板的材料之一 ‎3.下列关于液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氯属于混合物 ‎ B.液氯呈黄绿色 ‎ C.液氯是一种有色、有味、有毒的液体 ‎ D.液氯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4.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紫色→红色→无色。导致变色的微粒依次是(  )‎ A.H+、Cl﹣ B.H+、HClO C.HCl、Cl2 D.Cl﹣、ClO﹣‎ ‎5.向新制饱和氯水中通入足量SO2气体,不能使溶液(  )‎ A.漂白性增强 B.导电性增强 C.酸性增强 D.褪色 ‎6.常温下①、②两个装有50mL氯气的针筒,分别抽取10mLH2O和10mL15%的NaOH溶液(如图所示),充分振荡后静置,对两针筒中所得溶液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针筒①‎ 有颜色 有漂白性 呈酸性 含Cl2分子 针筒②‎ 无颜色 无漂白性 呈碱性 无Cl2分子 A.A B.B C.C D.D ‎7.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收集Cl2,并进行性质验证实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KMnO4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只选① ‎ B.③用于Cl2收集时,a为进气口 ‎ C.④中加入NaBr溶液和CCl4,通入Cl2反应后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 D.⑤中通入Cl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取出溶液加热可恢复红色 ‎8.利用实验室制氯气的相应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装置与对应用途均正确的是(  )‎ A.装置甲用于制Cl2 ‎ B.装置乙用于收集干燥、纯净的Cl2 ‎ C.装置丙用于吸收多余的Cl2 ‎ D.装置丁用于测定余酸的浓度 ‎9.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B.生成黑锰矿的反应中,3 molMn参加反应转移4mol电子 ‎ C.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 ‎ D.反应⑤为铝热反应 ‎10.去年七、八月份,我市经历了“史上最热”的夏天,为了缓解高温干旱的天气,市气象部门曾多次进行了人工降雨作业,下列物质中能用作人工降雨剂的是(  )‎ A.冰晶石 B.二氧化碳气体 ‎ C.重晶石 D.碘化银 ‎11.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 ‎①N2﹣保护气 ②SiO2﹣光导纤维 ③AgI﹣人工降雨 ④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⑤Al2O3﹣耐火材料 ⑥NaClO﹣消毒剂.‎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 ‎1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前段时间,我国西南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缓解旱情的措施之一是可以用干冰或溴化银进行人工增雨 ‎ B.针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扩散情况,要加强环境、个人等的消毒预防,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适宜的物质 ‎ C.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 D.建国60周年庆典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魅力的展现 ‎1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Cl、Br、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B.F、Cl、Br、I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 C.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 D.F﹣、Cl﹣、Br ﹣、I﹣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14.以下关于氟、氯、溴、碘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①HF、HCl、HBr、HI中酸性最强的是HF ②单质F2、Cl2、Br2、I2中,I2沸点最高 ‎③单质F2、Cl2、Br2、I2中,氧化性最强的是F2④HF、HCl、HBr、HI还原性最强的是HI ‎⑤单质F2、Cl2、Br2、I2中,与氢化合最容易的是F2⑥HF、HCl、HBr、HI沸点最高的是HI ‎⑦HF、HCl、HBr、HI稳定性逐渐减弱.‎ A.只有① B.②⑤⑦ C.①⑥ D.③④‎ ‎15.在温度t1和t2下,卤素单质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化学平衡常数如下表,仅根据下表数据不能判断的是(  )‎ 化学方程式 K(t1)‎ K(t2)‎ F2+H2⇌2HF ‎1.8×1036‎ ‎1.9×1032‎ Cl2+H2⇌2HCl ‎9.7×1012‎ ‎4.2×1011‎ Br2+H2⇌2HBr ‎5.6×107‎ ‎9.3×106‎ I2+H2⇌2HI ‎43‎ ‎34‎ A.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 ‎ B.在相同条件下,X2平衡转化率:F2>Cl2 ‎ C.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弱 ‎ D.HX的稳定性:HBr>HI ‎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有智力元素之称,所以应该大量服用补碘药片 ‎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 C.二氧化硫可用于食品防腐,但不能用于食品漂白 ‎ D.“辽宁舰”上使用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7.下列使用加碘盐的方法正确的有(  )‎ ‎①菜烧好出锅前加盐 ‎ ‎②先将盐、油放锅里加热,再加入食材烹饪 ‎③煨汤时,将盐和食材一起加入 ‎ ‎④先将盐放在热锅里炒一下,再加入食材烹饪.‎ A.①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碘盐中的“碘”是营养强化剂 ‎ B.阿司匹林可解热镇痛,用于治疗感冒 ‎ C.维生素A能防治坏血病 ‎ D.医疗上常用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 ‎19.从海水中提取镁、溴和碘是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正确的是(  )‎ A.用此装置灼烧碎海带 ‎ B.用此装置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 C.用此装置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 D.用此装置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20.有关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需经过浓缩、氧化、提取 ‎ B.海水提溴的浓缩原理是蒸发 ‎ C.氧化步骤都可通入氯气来实现 ‎ D.提取步骤都可用四氯化碳萃取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工业上常用   法生产氯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和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其主要设备是氯化塔,塔从上到下分四层.将含有3%~6%水分的熟石灰从塔顶喷洒而入,氯气从塔的最底层通入,这样加科的目的是   °‎ ‎(3)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用较浓的KOH溶液直接吸收氯气,研究发现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KClO3并逐渐增多,产生KClO3的离子方程式是   ,其原因可能是   ,由此可知(2)中氯化塔设计为四层是为了减少生产中类似副反应的发生.‎ ‎22.为了探究实验室制氯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氯气之间量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装置A的名称是   ‎ ‎(2)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 ‎(3)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mL 12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氯气少于0.06mol,其可能原因有   ‎ a.加热使浓盐酸放出大量HCl b.盐酸变稀后不发生该反应 c.烧瓶中残留有氯气 d.装置B中液面高于A.‎ ‎23.如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H2、Cl2、Br2、I2分子的形成过程中能量随原子核间距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Cl2形成过程的曲线是   (填“a”、“b”或“c”),理由是   .‎ ‎24.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安全事件使人们对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 ‎(1)日本9级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泄漏,引起了人们核辐射恐慌,大量抢购碘片.此次泄露的物质之一为放射性的131I,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服用含稳定性碘的碘片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碘片防辐射效果有限且用碘需遵医嘱.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根据人体中含量属于   ,过多摄入有可能引发   疾病.‎ ‎(2)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双汇瘦肉精事件”和“染色馒头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①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其结构为其分子式为   ,该物质能发生   ‎ A.水解反应 B.消去反应 C.加成反应 D.酯化反应 E.加聚反应 ‎②‎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上海多家超市出售染色馒头 被曝随意加化学药品.在玉米馒头的标签上,消费者能看到白砂糖和维生素C,可实际上,添加了甜蜜素、山梨酸钾、柠檬黄等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添加剂,甜蜜素   、山梨酸钾   、柠檬黄   .‎ ‎25.[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 南海某小岛上,解放军战士为了寻找合适的饮用水源,对岛上山泉水进行分析化验,结果显示水的硬度为,280(厲于硬水),主要含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泉水属于   硬水(填写“暂时”或“永久”)‎ ‎(2)若要除去Ca2+、Mg2+可以往水中加入石灰和纯碱,试剂加入时的先后次序是   ,原因是   ‎ ‎(3)目前常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来进行硬水的软化.如水中的Ca2+、Mg2可与交换树脂中的   交换.当阴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后可放入   溶液中再生.‎ ‎(4)岛上还可以用海水淡化来获得淡水.右边是海水利用电渗析法获得淡水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42﹣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请分析下列问题:‎ ‎①阳离子交换膜是指    (填A或B);‎ ‎②写出通电后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氯元素有多种盐类,其中亚氯酸钠(NaClO2)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1”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比为   ;“反应2”的氧化剂是   (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   .‎ ‎(3)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化学式).‎ ‎(4)“冷却结晶”后经   (填操作名称)即可获得粗产品.‎ ‎27.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 ‎(1)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HCl和O2.请设计实验证明有O2生成   .‎ ‎(2)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 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请你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氯水中何种物质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①氯气有强氧化性 ‎②氯气与冷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③次氯酸有强氧化性 ‎①   ‎ ‎②盐酸使布条褪色 ‎③   ‎ ‎④H2O使布条褪色 实验①:把红色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不褪色;‎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结论:‎ ‎   ‎ ‎ ‎ ‎(3)已知室温下,H2CO3⇌HCO3﹣+H+ Ka1(H2CO3)=4.45×10﹣7‎ HCO3﹣⇌CO32﹣+H+Ka2(H2CO3)=5.61×10﹣11‎ HClO⇌H++ClO﹣Ka(HClO)=2.95×10﹣8‎ HCN⇌H++CN﹣Ka(HCN)=5×10﹣10‎ ‎①少量CO2通入NaCN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 ‎②室温下等浓度的a.NaCN溶液 b.NaClO溶液 c.NaHCO3溶液的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③室温下0.05mol/L NaCN溶液的pH为   .‎ ‎28.下列各实验中需用浓盐酸而不宜用稀盐酸,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阐明理由。‎ ‎(1)配制SnCl2 溶液时,将SnCl2(s) 溶于浓盐酸后再加水稀释   。‎ ‎(2)加热MnO2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制取氯气   。‎ ‎(3)需用浓盐酸与浓硝酸混合配制王水才能溶解金(生成 HAuCl4)   。‎ ‎29.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广泛.‎ ‎(1)用“>”或“<”填空:‎ 离子半径 非金属性 酸性 沸点 K+   S2﹣‎ N   O 硫酸   高氯酸 HF   HCl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能力)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是   (填序号).‎ a.Cl2、Br2、I2的熔点 b.Cl2、Br2、I2的氧化性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 d.HCl、HBr、HI的酸性 ‎(3)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NaCl溶液NaClO3溶液KClO3晶体 ‎①完成Ⅰ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NaCl+□H2O═□NaClO3+□   .‎ ‎②Ⅱ中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过程能析出KClO3晶体而无其它晶体析出的原因是   .‎ ‎(4)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 ‎①D是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30.(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 碘缺乏症遍及全球,多发生于山区,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是高发病地区.我国云南、河南等l0余省的山区发病率也较高.为控制该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含碘食盐.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和淀粉检验食盐中的碘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3)已知KIO3可用电解法制得.原理:以石墨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在一定电流强度和温度下电解KI溶液.总反应方程式为Kl+H2OKlO3+3H2↑,则阴极反应式为:   .‎ ‎(4)在某温度下,若以l2A的电流强度电解KI溶液l0min,理论上可得标准状况下氢气   L(一个电子的电量为1.60×10﹣19C).‎ 氯 溴 碘及其化合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可知,氢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解答】解:氢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B、C错误,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D。‎ ‎2.【分析】A.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B.二氧化硫有毒;‎ C.锂质量轻,常用作可充电电池;‎ D.制造太阳能电板的材料是高纯度硅.‎ ‎【解答】解:A.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人应该往高处走,故A错误; ‎ B.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故B错误;‎ C.锂质量轻,是一种活泼金属,常用作可充电电池,故C正确;‎ D.制造太阳能电板的材料是高纯度硅,不是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C。‎ ‎3.【分析】液氯是氯气的液体形式,其中只含有氯气分子,根据氯气分子的性质来回答.‎ ‎【解答】解:A、液氯是氯气的液体形式,其中只含有氯气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A错误;‎ B、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呈黄绿色,故B正确;‎ C、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是一种有色、有味、有毒的液体,故C正确;‎ D、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能和湿润的红色布条中的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而使之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4.【分析】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依据盐酸与次氯酸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氢离子具有酸性,能够使石蕊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变红的溶液褪色,所以导致变色的微粒依次是H+、HClO;‎ 故选:B。‎ ‎5.【分析】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氯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生成物盐酸和稀硫酸无漂白性,溶液中c(H+)增大,导电性增强,氯水因反应褪色,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硫和氯气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l2+2H2O═2HCl+H2SO4,‎ A.向新制饱和氯水中通入足量SO2气体,生成盐酸和稀硫酸无漂白性,生成物不具有漂白性,漂白性减弱,故A错误;‎ B.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溶液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导电性增强,故B正确;‎ C.在饱和氯水中通入SO2气体,氯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溶液中c(H+)增大,酸性增强,故C正确;‎ D.氯水为黄绿色,氯气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6.【分析】针筒①中氯气与水发生可逆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则针筒①含有氯气、HCl和HClO;针筒②中氯气与NaOH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则针筒②中主要为NaCl和NaClO混合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②两个装有50mL氯气的针筒,分别抽取10mLH2O和10mL15%的NaOH溶液(如图所示),则针筒①中氯气与水发生可逆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则针筒①含有含有氯气、HCl和HClO,则有颜色有漂白性呈酸性含Cl2分子;针筒②中氯气与NaOH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则针筒②中为NaCl和NaClO混合溶液,其中Na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所以无颜色有漂白性呈碱性无Cl2分子,所以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7.【分析】A、①装置带有隔板,但高锰酸钾颗粒较小,无法实现液体与固体的分离;‎ B、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 C、Cl2+2NaBr═Br2+2NaCl,Br2在CCl4中的溶解度较大,下层溶液呈橙红色,可验证Cl2的氧化性;‎ D、⑤中的品红溶液通入Cl2后,因有HClO生成,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不复原。‎ ‎【解答】‎ 解:A.高锰酸钾颗粒较小,容易从隔板掉入溶液中,不能实现液体与固体的分离,应选择装置②,故A错误;‎ B.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③用于Cl2收集时,b为进气口,故B错误;‎ C.通入Cl2后,发生反应Cl2+2NaBr═Br2+2NaCl,生成的Br2呈橙红色且易溶于CCl4中,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且下层呈橙红色,可验证Cl2的氧化性,故C正确;‎ D.⑤中的品红溶液通入Cl2后,因有HClO生成,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此漂白褪色属于氧化型,是不可逆的,加热后不能复原,故D错误;‎ 故选:C。‎ ‎8.【分析】A.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常温反应生成氯气;‎ B.氯气中氯化氢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比空气重;‎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锥形瓶密闭不能全部吸收;‎ D.氢氧化钠是碱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 ‎【解答】解:A.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常温反应生成氯气,装置甲用于制Cl2,故A正确;‎ B.装置中反应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比空气重,向上排气法收集,导气管长进短出,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装置中胶塞密闭,锥形瓶密闭不能全部吸收,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是碱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不能盛装在酸式滴定管,故D错误;‎ 故选:A。‎ ‎9.【分析】A.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B.Mn和O2反应生成黑锰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2O2=Mn3O4,据此计算电子转移数;‎ C.生成等量的O2,结合2H2O2~O2~2e﹣、2KClO3~3O2~12e﹣分析;‎ D.⑤为铝热反应,Al失去电子,为还原剂.‎ ‎【解答】解:A.①②③④⑤反应中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Mn和O2反应生成黑锰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2O2=Mn3O4,氧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2价,则3 molMn参加反应转移8mol电子据此计算电子转移数,故B错误;‎ C.由6H2O2~3O2~6e﹣、2KClO3~3O2~12e﹣,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故C正确;‎ D.⑤为铝热反应,Al失去电子,为还原剂,Mn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Al>Mn,故D正确;‎ 故选:B。‎ ‎10.【分析】依据碘化银见光分解,并大量吸热,分解后可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在分解的同时大量吸收热量,有利于使空气中的水汽变为液体解答.‎ ‎【解答】解:碘化银见光分解,并大量吸热,分解后可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在分解的同时大量吸收热量,有利于使空气中的水汽变为液体,通常用做人工降雨剂,冰晶石为六氟合铝酸钠、重晶石为硫酸钡,均没有此性质,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有利于使空气中的水汽变为液体,也可以用做人工降雨剂,但是二氧化碳气体无性质,‎ 故选:D。‎ ‎11.【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向空中播撒碘化银微粒可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氧化铝熔点高,可做耐火材料;次氯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可作消毒剂.‎ ‎【解答】解:①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它常被用作保护气,故①正确;‎ ‎②二氧化硅具有网状结构,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用途很广,目前已被使用的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就是二氧化硅,故②正确;‎ ‎③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故③正确;‎ ‎④碘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内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中,人体内如果缺碘,甲状腺得不到足够的碘,会形成甲状腺肿大,所以补充适当地碘,能预防甲状腺肿大,故④正确;‎ ‎⑤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熔的物质,是一种很好的耐火材料,故⑤正确;‎ ‎⑥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所以次氯酸钠可作消毒剂,故⑥正确。‎ 所以物质与其性质相符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故选:D。‎ ‎12.【分析】A、干冰和碘化银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溴化银可以做感光材料;‎ B、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物质均具有消毒作用;‎ C、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D、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的结果.‎ ‎【解答】解:A、干冰和碘化银可以进行人工降雨,缓解旱情的措施之一是可以用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增雨,溴化银可以做感光材料,可以做照相机的胶卷,故A错误;‎ B、含氯消毒剂、双氧水等物质具有氧化性,能用来消毒,酒精属于有机物,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消毒作用,故B正确;‎ C、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可减少你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的排放量,这样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故C正确;‎ D、含有某些金属元素的物质在焰色反应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烟花的燃放就是这样的道理,故D正确。‎ 故选:A。‎ ‎13.【分析】第ⅤⅡA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逐渐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增大(HF除外)、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答】解;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A正确;‎ B.F、Cl、Br、I的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多,故B正确;‎ C.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得到电子能力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C正确;‎ D.F、Cl、Br、I,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故D错误;‎ 故选:D。‎ ‎14.【分析】第ⅥA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逐渐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增大(HF除外)、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解答】解:A、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 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所以HF、HCl、HBr、HI中酸性最强的是HI,故错误。 ‎ ‎②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沸点逐渐增大,所以单质F2、Cl2、Br2、I2中,I2沸点最高,故正确。‎ ‎③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单质F2、Cl2、Br2、I2中,氧化性最强的是F2,故正确。‎ ‎④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其阴离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HF、HCl、HBr、HI还原性最强的是HI,故正确。‎ ‎⑤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单质F2、Cl2、Br2、I2中,与氢化合最容易的是F2,故正确。‎ ‎⑥分子晶体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要注意:如果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就使其沸点增大,HF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增大,所以HF、HCl、HBr、HI沸点最高的是HF,故错误。‎ ‎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其阴离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HF、HCl、HBr、HI稳定性逐渐减弱,故正确。‎ 故选:C。‎ ‎15.【分析】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B.相同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越大,X2平衡转化率越大;‎ C.相同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K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D.相同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则HX越稳定.‎ ‎【解答】解: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如果t2>t1,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不选;‎ B.相同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越大,X2平衡转化率越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X2平衡转化率:F2>Cl2,故B不选;‎ C.相同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K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X2平衡转化率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但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反应剧烈程度,故C选;‎ D.相同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则HX越稳定,所以HX的稳定性:HBr>HI,故D不选;‎ 故选:C。‎ ‎16.【分析】A.药物应该适量服用;‎ B.汽油中不含氮元素;‎ C.二氧化硫具有杀菌作用;‎ D.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解答】解:A.药物应该适量服用,碘有智力元素之称,可以适量服用,但是不能大量服用,大量会有副作用,故A错误;‎ B.汽油中不含氮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的,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杀菌作用,可以用于食品防腐,但是用量很小,食品漂白用量较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故C正确;‎ D.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C。‎ ‎17.【分析】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碘缺乏易得甲状腺肿,加碘食盐中加入含碘元素物质是KIO3,高温下易分解,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加碘食盐中加入含碘元素物质是KIO3,高温下易分解,所以使用碘盐时不宜高温煎炒,故①正确;‎ 故选:A。‎ ‎18.【分析】A.食盐加碘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B.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C.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症;‎ D.使用75%的酒精,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解答】解:A.食盐加碘可以预防碘缺乏症,所以加碘食盐中的碘是营养强化剂,故A正确;‎ B.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故B正确;‎ C.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症,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故C错误;‎ D.使用75%的酒精,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常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消毒,故C正确;‎ 故选:C。‎ ‎19.【分析】A.灼烧在坩埚中进行;‎ B.图中为过滤装置;‎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 D.食盐水不能吸收氯气。‎ ‎【解答】解:A.灼烧在坩埚中进行,不能使用烧杯,故A错误;‎ B.图中为过滤装置,可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故B正确;‎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故C错误;‎ D.食盐水不能吸收氯气,应选NaOH吸收尾气,故D错误;‎ 故选:B。‎ ‎20.【分析】海水中溴离子含量较低,应先浓缩,再将溴离子转化为溴需要加入氧化剂,通常选择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单质溴:2Br﹣+Cl2═Br2+2Cl﹣,再利用溴的挥发性,鼓入热空气或热水蒸气将溴分离出来,二氧化硫与溴反应富集后再利用氯气将HBr氧化,分离溴单质利用溴的挥发性,提取碘是利用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萃取分液、蒸馏方法得到,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分析可知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都需要经过浓缩、氧化、提取三个步骤,故A正确;‎ B.提溴的浓缩液来自于海水晒盐后的卤水,可使溴离子浓度增大,为浓缩过程,故B正确;‎ C.氯气具有氧化性氧化溴离子生成单质溴,可氧化溴离子,也可以验货碘离子,氧化步骤都可通入氯气来实现,故C正确;‎ D.溴易挥发,可鼓入热空气或热水蒸气将溴分离出来,提取碘是利用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萃取分液、蒸馏方法得到,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分析】(1)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2)用熟石灰和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水;含有3%~6%水分的熟石灰从塔顶喷洒而入,氯气从塔的最底层通入时接触面积增大;‎ ‎(3)较浓的KOH溶液直接吸收氯气,生成KCl、KClO3、水,该反应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1)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NaOH、H2、Cl2,该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 故答案为: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 ‎(2)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反应生成CaCl2、Ca(ClO)2、H2O,该反应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含有3%~6%水分的熟石灰从塔顶喷洒而入,氯气从塔的最底层通入时接触面积增大,使反应充分进行,‎ 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3)较浓的KOH溶液直接吸收氯气,生成KCl、KClO3、水,离子反应为6OH﹣+3Cl2=5Cl﹣+ClO3﹣+3H2O,发生该反应是因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致,故答案为:6OH﹣+3Cl2=5Cl﹣+ClO3﹣+3H2O;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致.‎ ‎22.【分析】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装置A为干燥管,保持A、B两侧液面相等,可测量生成氯气的体积,以此判断制氯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氯气之间量的关系,反应中浓盐酸浓度逐渐减小,还原性减弱,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由装置图可知装置A为干燥管,故答案为:干燥管;‎ ‎(2)可利用压强差原理检查气密性,操作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B中加入水至液面高于A,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B中加入水至液面高于A,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n(HCl)=0.24mol,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如盐酸完全反应,则生成0.06mol氯气,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促进氯化氢的挥发,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发生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测量气体体积时,A、B液面应相等,如装置B中液面高于A,A中压强较大,气体体积较小,氯气将空气排除,则装置内一定残留氯气,不是导致体积偏小的原因,‎ 故答案为:abd.‎ ‎23.【分析】图是表示H2、Cl2、Br2、I2四种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随核间距的变化情况的图象,其中表示Cl2的曲线的是a,因为Cl、Br、I三种原子中,Cl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间形成分子时键长最短.‎ ‎【解答】解:图是表示H2、Cl2、Br2、I2四种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随核间距的变化情况的图象,其中表示Cl2‎ 的曲线的是a,因为Cl、Br、I三种原子中,Cl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间形成分子时键长最短.‎ 故答案为:a;Cl、Br、I三种原子中Cl原子半径最小,原子间形成分子时键长最短.‎ ‎24.【分析】(1)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根据碘对人体的作用分析.‎ ‎(2)①根据结构式写出其分子式,注意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根据含有的官能团判断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②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判断,食品添加剂中有: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营养强化剂等.‎ ‎【解答】解:(1)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称;人体缺碘时容易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过多摄入有可能引发甲状腺机能亢进,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中含碘最多.‎ 故答案为:微量元素;甲状腺机能亢进.‎ ‎(2)①该分子中每个碳原子能形成四个共价键,所以该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氯原子,所以分子式为C12H18N2OCl2;该分子含有的官能团有:氯原子、碳碳双键、醇羟基、氨基,所以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氯原子的水解反应、醇羟基的酯化反应、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醇羟基的消去反应.‎ 故答案为:C12H18N2OCl2; ABCD.‎ ‎②食品添加剂有调味剂、防腐剂、着色剂、营养强化剂等,调味剂有食盐、味精、醋、甜蜜素、蔗糖等;防腐剂有苯甲酸钠、亚硝酸盐、硝酸盐、二氧化硫、山梨酸钾等;着色剂有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等;所以甜蜜素为调味剂(甜味剂),山梨酸钾为防腐剂,柠檬黄为着色剂.‎ 故答案为:调味剂(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 ‎25.【分析】(1)根据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永久硬度;‎ ‎(2)根据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根据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实现阴离子之间的交换,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OH﹣,可用碱溶液使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 ‎(4)①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 ‎②根据阳极是氯离子放电.‎ ‎【解答】解:(1)因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永久硬度,故答案为:永久;‎ ‎(2)因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过量的钙离子通过纯碱来除去,故答案为:先加石灰,后加纯碱;过量的钙离子通过纯碱来形成沉淀除去;‎ ‎(3)因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实现阴离子之间的交换,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OH﹣,可用碱溶液使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故答案为:碱;‎ ‎(4)①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隔膜B和阴极相连,阴极是阳离子放电,所以隔膜B是阳离子交换膜,故答案为:B;‎ ‎②根据阳极是氯离子放电:2Cl﹣﹣2e﹣=Cl2↑,故答案为:2Cl﹣﹣2e﹣=Cl2↑.‎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分析】(1)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2)减压蒸发在较低温度下可进行,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物质分解;‎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以此可判断生成物;‎ ‎(4)冷却结晶后要分离出固体,应用过滤的方法.‎ ‎【解答】解:(1)NaClO3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O2,方程式为2NaClO3+SO2=2ClO2+Na2SO4,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ClO3为氧化剂,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SO2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比为2:1,根据生成NaClO2目标物的特点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O2为氧化剂,故答案为:2:1;ClO2;H2O2+2ClO2+2NaOH=2NaClO2+2H2O+O2;‎ ‎(2)减压蒸发在较低温度下可进行,防止常压蒸发温度过高,亚氯酸钠容易分解,‎ 故答案为:常压蒸发温度过高,亚氯酸钠容易分解;‎ ‎(3)氯酸钠与二氧化硫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2SO4,则母液中应含有Na2SO4,‎ 故答案为:Na2SO4;‎ ‎(4)冷却结晶后要分离出固体,应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过滤.‎ ‎27.【分析】(1)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根据氯水的成分进行假设,氯水中含有氯气、次氯酸、盐酸和水,然后依次进行假设;利用对比实验验证假设,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3)①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出的酸性H2CO3 >HClO>HCN>HCO3﹣;依据酸性强弱分析反应产物;‎ ‎②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出的酸性H2CO3 >HClO>HCN>HCO3﹣,酸越弱对应盐水解程度越大;‎ ‎③室温下0.05mol/L NaCN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N﹣+H2O⇌HCN+OH﹣,Kh==×=.‎ ‎【解答】解:(1)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氧气,将盛满氯水的无色塑料瓶倒置在水槽中,光照一段时间后,会看到有气泡产生,将瓶子倒转过量,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检验气体,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次氯分解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将盛满氯水的无色塑料瓶倒置在水槽中,光照一段时间后,有无色气体生成,将瓶子倒转过来,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检验气体,若木条复燃,证明HClO分解生成的气体为氧气;‎ ‎(2)[提出假设]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根据方程式知,溶液中的成分是氯气、水、盐酸和次氯酸,根据氯水中的成分进行假设:‎ ‎①氯气使布条褪色;‎ ‎②盐酸使布条褪色;‎ ‎③HClO使布条褪色;‎ ‎[验证假设]‎ ‎②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 ‎③把红色布条伸入氯水中,红色布条褪色;‎ ‎[得出结论]利用对比实验知,只有加入氯水中的有色布条褪色,从而得出结论为: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 故答案为:‎ 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①次氯酸使布条褪色 ‎③氯气使布条褪色 实验②: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 实验③:把红色布条伸入氯水中,红色布条褪色 结论:次氯酸使布条褪色 ‎(3)①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出的酸性H2CO3 >HClO>HCN>HCO3﹣,少量CO2通入NaCN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NaCN=HCN+NaHCO3,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次氯酸酸性强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CO32﹣+H2O═2HCO3﹣+Cl﹣+ClO﹣,‎ 故答案为:CO2+H2O+NaCN=HCN+NaHCO3;Cl2+2CO32﹣+H2O═2HCO3﹣+Cl﹣+ClO﹣;‎ ‎②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出的酸性H2CO3 >HClO>HCN>HCO3﹣,酸越弱对应盐水解程度越大,水解程度为:HCO3﹣<ClO﹣<CN﹣<CO32﹣,室温下等浓度的a.NaCN溶液 b.NaClO溶液 c.NaHCO3溶液的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故答案为:a>b>c;‎ ‎③室温下0.05mol/L NaCN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N﹣+H2O⇌HCN+OH﹣,Kh==×=,‎ c2(OH﹣)=×c(CN﹣)=×0.05mol/L=1×10﹣6mol/L,c(OH﹣)=10﹣3mol/L c(H+)=10﹣11mol/L,溶液的pH为11‎ 故答案为:11.‎ ‎28.【分析】(1)将SnCl2(s) 溶于浓盐酸后再加水稀释,抑制水解;‎ ‎(2)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能反应生成氯气;‎ ‎(3)王水的氧化性大于硝酸的氧化性;浓盐酸能提高金的还原性和浓硝酸的氧化性。‎ ‎【解答】解:(1)配制SnCl2溶液时,将SnCl2(s) 溶于浓盐酸后再加水稀释,Sn2++4Cl﹣=SnCl42﹣,浓盐酸作用是形成SnCl42﹣,可以防止Sn(OH)Cl的形成,抑制SnCl2水解,‎ 故答案为:Sn2++4Cl﹣=SnCl42﹣,浓盐酸作用是形成SnCl42﹣,可以防止Sn(OH)Cl的形成,抑制SnCl2水解;‎ ‎(2)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MnO2+4HClMnCl2+Cl2↑+2H2O,浓盐酸有利于提高二氧化锰的氧化性,同时提高HCl的还原性,使反应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MnO2+4HClMnCl2+Cl2↑+2H2O,浓盐酸有利于提高二氧化锰的氧化性,同时提高HCl的还原性,使反应正向进行;‎ ‎(3)王水的氧化性大于硝酸的氧化性,则用浓HCl溶液配制王水才能溶解金,Au+HNO3+4HCl=HAuCl4+NO↑+2H2O,浓盐酸作用:有利于增强Au的还原性,并且提高硝酸的氧化性,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Au+HNO3+4HCl=HAuCl4+NO↑+2H2O,有利于增强Au的还原性,并且提高硝酸的氧化性,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29.【分析】(1)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同一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HF中含氢键,沸点最高,HBr、HCl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 ‎(2)非金属性单质氧化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程度、元素化合时化合价等可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氢化物酸性也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 ‎(3)①电解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酸根离子、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 ‎②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析出;‎ ‎(4)①D微粒中Cl元素化合价为+7,结合离子所带电荷等于各元素化合价之和计算;‎ ‎②B→A+C发生反应:3ClO﹣=ClO3﹣+2Cl﹣,反应热△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注意离子为溶液状态,进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K+与S2﹣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K+<S2﹣;‎ 同一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N<O;‎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所以酸性:HClO4>H2SO4;‎ 可说明HF中含氢键,沸点最高,则沸点:HF>HCl;‎ 故答案为:<;<;<;>;‎ ‎(2)a.单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Cl2、Br2、I2的氧化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b正确;‎ c.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c正确;‎ d.氢化物的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如HF属于弱酸、HCl属于强酸,为F元素非金属性强于Cl的,故d错误,‎ 故选:bc;‎ ‎(3)①电解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酸根离子、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1NaCl+3H2O═1NaClO3+3H2↑,‎ 故答案为:1;3;1;3;3H2↑;‎ ‎②NaClO3转化为KClO3,说明该反应中两种物质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盐,为复分解反应,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析出,室温下KClO3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它晶体,所以先析出KClO3;‎ 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室温下KClO3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小于其它晶体;‎ ‎(4)①根据图象知,D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所以ClOx﹣中x为4,则D为ClO4﹣;‎ 故答案为:ClO4﹣;‎ ‎②B→A+C发生反应:3 ClO﹣=ClO3﹣+2Cl﹣,根据离子能量可知,反应热△H=53kJ/mol+2×0kJ/mol﹣3×60kJ/mol=﹣117kJ/mol,故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117kJ/mol,‎ 故答案为:3ClO﹣(aq)═ClO3﹣(aq)+2Cl﹣(aq)△H=﹣117kJ/mol;‎ ‎30.【分析】(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 ‎(2)碘化钾和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据此分析;‎ ‎(3)电解时,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池反应式写出阴极反应式;‎ ‎(4)先由电流、时间求出电量,再根据电量与一个电子的电量求出电子的个数,再根据电子与氢气的关系式计算氢气的体积;‎ ‎【解答】解:(1)人体摄入的碘主要是来自海产品和碘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选B.‎ ‎(2)碘化钾和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5KI+KIO3+6HCl=6KCl+3H2O+3I2;‎ 该反应中KI是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KIO3是氧化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所以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碘,物质的量之比为 5:1;‎ 该反应中有碘单质生成,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观察到溶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5KI+KIO3+6HCl=6KCl+3H2O+3I2; 5:1; 溶液变蓝色.‎ ‎(3)电解时,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2H++2e﹣=H2↑.‎ ‎(4)l0min通过的电量为(10×60)S×l2A=7200C,通过的电子个数为=4.5×1021‎ 设生成氢气体积为V.‎ ‎2H++2e﹣=H2↑.‎ ‎ 2NA 22.4L ‎ ‎4.5×1021 V ‎ 所以V=0.837 L 故答案为:0.83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