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课件(63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课件(63张)(全国通用)

第 7 题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复习建议: 3 课时 ( 题型突破 2 课时 习题 1 课时 ) 1 . (2018· 课标全国 Ⅲ , 12) 用 0.100 mol·L - 1 AgNO 3 滴定 50.0 mL 0.050 0 mol·L - 1 Cl -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 sp (AgCl) 的数量级为 10 - 10 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 (Ag + )· c (Cl - ) = K sp (AgCl) 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40 0 mol·L - 1 Cl - ,反应终点 c 移到 a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50 0 mol·L - 1 Br - ,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 解析  根据滴定曲线,当加入 25 mL AgNO 3 溶液时, Ag + 与 Cl - 刚好完全反应, AgCl 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此时溶液中 c (Ag + ) = c (Cl - ) = 10 - 4.75 mol·L - 1 , K sp (AgCl) = c (Ag + )· c (Cl - ) = 10 - 9.5 = 3.16×10 - 10 , A 项正确;曲线上各点都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故符合 c (Ag + )· c (Cl - ) = K sp (AgCl) , B 项正确;根据图示, Cl - 浓度为 0.050 0 mol·L - 1 时消耗 25 mL AgNO 3 溶液,则 Cl - 浓度为 0.040 0 mol·L - 1 时消耗 20 mL AgNO 3 溶液, a 点对应 AgNO 3 溶液体积为 15 mL ,所以反应终点不可能由 c 点移到 a 点, C 项错误;由于 AgBr 的 K sp 小于 AgCl 的 K sp ,初始 c (Br - ) 与 c (Cl - ) 相同时,反应终点时消耗的 AgNO 3 溶液体积相同,但 Br - 浓度小于 Cl - 浓度,即反应终点从曲线上的 c 点向 b 点方向移动, D 项正确。 答案  C 2 . (2017· 课标全国 Ⅰ , 13) 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 (H 2 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答案  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pH = 1.2 时, c (H 2 A) = c (HA - ) B . lg[ K 2 (H 2 A)] =- 4.2 C . pH = 2.7 时, c (HA - )> c (H 2 A) = c (A 2 - ) D . pH = 4.2 时, c (HA - ) = c (A 2 - ) = c (H + ) 解析  A 项,根据图像, pH = 1.2 时, H 2 A 和 HA - 物质的量分数图像相交,则有 c (H 2 A) = c (HA - ) ,正确; B 项,根据 pH = 4.2 时, K 2 (H 2 A) = c (H + )· c (A 2 - )/ c (HA - ) = c (H + ) = 10 - 4.2 mol·L - 1 ,正确; C 项,根据图像, pH = 2.7 时, H 2 A 和 A 2 - 物质的量分数图像相交,则有 c (H 2 A) = c (A 2 - ) ,正确; D 项,根据 pH = 4.2 时, c (HA - ) = c (A 2 - ) ,且物质的量分数约为 0.48 ,而 c (H + ) = 10 - 4.2 mol·L - 1 ,可知 c (HA - ) = c (A 2 - ) > c (H + ) ,错误。 答案  D 4 . (2017· 课标全国 Ⅲ , 13) 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 Cl - 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 Cu 和 CuSO 4 ,生成 CuCl 沉淀从而除去 Cl -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K sp (CuCl) 的数量级为 10 - 7 B .除 Cl - 反应为 Cu + Cu 2 + + 2Cl - ===2CuCl C .加入 Cu 越多, Cu + 浓度越高,除 Cl - 效果越好 D . 2Cu + === Cu 2 + + Cu 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答案  C 5 . (2016· 课标全国 Ⅰ , 12) 298 K 时,在 20.0 mL 0.10 mol·L - 1 氨水中滴入 0.10 mol·L - 1 的盐酸,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 - 1 氨水的电离度为 1.3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答案  D 6 . (2016· 课标全国 Ⅲ , 13)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D 答案  D 8 . (2014· 全国卷 Ⅰ , 11) 溴酸银 (AgBrO 3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 .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 . 60 ℃ 时溴酸银的 K sp 约等于 6×10 - 4 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答案  A 命题调研 (2014 ~ 2018 五年大数据 ) 命题角度 设项方向 频数 难度 1. 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滴定 溶液 pH 的计算 3 0.43 考查滴定管的使用及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稀释过程中 pH 的变化特点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2. 弱电解质的电离 强酸 ( 碱 ) 与弱酸 ( 碱 ) 的比较 4 0.51 电离平衡影响因素 借助滴定图像计算 K a 或 K b 3. 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3 0.47 盐类水解的应用 粒子大小关系 4. 数形结合曲线分析 通过某一点 ( 一般为起点 ) 计算 K a 或 K b 7 0.40 曲线上某一点酸碱性的判断 随着横坐标的变化对水电离程度的影响 曲线上某一点的粒子关系 5. 溶解度及溶度积 根据图像计算 K sp 2 0.60 判断溶液的性质 (“ 饱和 ” 还是 “ 不饱和 ” ) 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本题型高考统计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电离主要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应特别关注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及以图像为载体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主要考查粒子浓度大小关系。预测 2019 年高考会加大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应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变化;沉淀溶解平衡在选择题上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重结晶方法分离提纯化合物等方面,预计今后的高考会注重把溶解度和难溶物质的 K sp 结合起来以图像的形式考查溶解平衡,应给予关注。 H + 来源于酸和水的电离,而 OH - 只来源于水。如计算 pH = 2 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c (H + ) :方法是先求出溶液中的 c (OH - ) = 10 - 12 mol·L - 1 ,即水电离出的 c (H + ) = c (OH - ) = 10 - 12 mol·L - 1 。 1 . 溶质为酸的溶液 OH - 来源于碱和水的电离,而 H + 只来源于水。如 pH = 12 的 NaOH 溶液中, c (H + ) = 10 - 12 mol·L - 1 ,即水电离产生的 c (OH - ) = c (H + ) = 10 - 12 mol·L - 1 。 2 . 溶质为碱的溶液 3 . 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正盐溶液 H + 和 OH - 均由水电离产生。如 pH = 2 的 NH 4 Cl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H + ) = 10 - 2 mol·L - 1 ;如 pH = 12 的 Na 2 CO 3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 = 10 - 2 mol·L - 1 。 1 . 相同 pH 、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溶液的比较 比较 c (H + ) c ( 酸 ) 中和碱 的能力 与足量活泼 金属反应产 生 H 2 的量 开始与金属 反应的速率 一元强酸 相同 小 小 少 相同 一元弱酸 大 大 多 2. 根据多元弱酸 “ 共轭酸碱对 ” 判断电离常数 ( K a ) 与水解常数 ( K h ) 大小 类型一、一强一弱溶液的稀释图像 1 .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2. 相同体积、相同 pH 值的盐酸、醋酸 3.pH 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 化学 化学 (1)HY 为强酸、 HX 为弱酸 (2)a 、 b 两点的溶液中: c (X - ) = c (Y - ) (3) 水的电离程度: d > c > a = b (1)MOH 为强碱、 ROH 为弱碱 (2) c (ROH) > c (MOH) (3) 水的电离程度: a > b 类型二、 K w 和 K sp 曲线 1 . 双曲线型 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 c (H + ) 与 c (OH - ) 的变化曲线 常温下, CaSO 4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 K sp = 9×10 - 6 ] 2. 直线型 (pM - pR 曲线 ) pM 为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R 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类型三、分布系数图及分析 [ 分布曲线是指以 pH 为横坐标、分布系数 ( 即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 ) 为纵坐标的关系曲线 ] 类型四、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氨水的滴定曲线 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 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反应 ( 强酸与强碱反应 ) 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反应 ( 强酸与弱碱反应 ) 室温下 pH = 7 不一定是终点:强碱与强酸反应时,终点是 pH = 7 ;强碱与弱酸 ( 强酸与弱碱 ) 反应时,终点不是 pH = 7( 强碱与弱酸反应终点是 pH > 7 ,强酸与弱碱反应终点是 pH < 7) [ 示例 ]  在某温度时,将 n mol·L - 1 氨水滴入 10 mL 1.0 mol·L - 1 盐酸中,溶液 pH 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D 1 . 一点应用:判断结晶的方法 2 . 三点提醒 (1) 并非 K sp 越小,其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小。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度可以直接用 K sp 的大小来比较, K sp 越小,其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小;而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度就不能直接用 K sp 的大小来比较。 (2) 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 K sp 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由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3) 涉及 Q c 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溶液的体积。 答案  AD [ 题型训练 1] (2016· 海南, 5) 向含有 MgCO 3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 ( 忽略体积变化 ) ,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 答案  A [ 题型训练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将 pH = 3 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 倍,稀释后溶液的 pH = 4 B . 25 ℃ 时 K sp (AgCl) = 1.8×10 - 10 ,向 AgCl 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 NaCl 固体, AgCl 的溶解度增大 C .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的下列溶液, pH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NaOH > Na 2 CO 3 > (NH 4 ) 2 SO 4 > NaHSO 4 D .为确定二元酸 H 2 A 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 NaHA 溶液的 pH ,若 pH > 7 ,则 H 2 A 是弱酸;若 pH < 7 ,则 H 2 A 是强酸 答案  C [ 典例演示 2] 向 x mL 0.01 mol·L - 1 氨水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 2 SO 4 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 pOH[pOH = - lg c (OH - )] 、温度随着加入的硫酸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D [ 题型训练 3] 已知: p K a =- lg K a , 25 ℃ 时, H 2 A 的 p K a1 = 1.85 , p K a2 = 7.19 。常温下,用 0.1 mol·L - 1 NaOH 溶液滴定 20 mL 0.1 mol·L - 1 H 2 A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 点所得溶液中: V 0 = 10 mL B . B 点所得溶液中: c (H 2 A) + c (H + ) = c (HA - ) + c (OH - ) C . C 点所得溶液中: c (A 2 - ) = c (HA - ) D . D 点所得溶液中 A 2 - 水解平衡常数 K h1 = 10 - 7.19 答案  C [ 题型训练 4] 298 K 时,二元弱酸 H 2 X 溶液中含 X 微粒的分布分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液呈中性时: c (Na + ) = 2 c (X 2 - ) B . K a2 (H 2 X) 为 10 - 7 C . NaHX 溶液 c ( H + )< c (OH - ) D .溶液 pH 由 1 升至 2.6 时主要存在的反应是: H 2 X + OH - ===HX - + H 2 O 答案  B [ 典例演示 3] 在 T ℃ 时,铬酸银 (Ag 2 CrO 4 ) 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C [ 题型训练 5] 两种不同温度 ( T 1 和 T 2 ) 时,硫酸钡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钡在水中溶解需要吸收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大小: T 1 > T 2 B .加入 BaCl 2 固体,可使溶液由 a 点变到 c 点 C . c 点对应溶液在 T 1 、 T 2 温度下均有固体析出 D . a 点和 b 点对应溶液的 K sp 相等 解析  溶解吸热,则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故 T 1 < T 2 , A 项错误;加入 BaCl 2 固体, c (Ba 2 + ) 增大,但温度不变, K sp 不变,最终该点还在 T 1 对应的曲线上, B 项错误; T 1 时, c 点对应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T 2 时, c 点对应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无固体析出, C 项错误; a 、 b 两点对应溶液的温度均为 T 1 ,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 D 项正确。 答案   D A. 2×10 - 3 B. 1×10 - 4 C . 1×10 - 3 D . 5×10 - 3 答案  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