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考场号”、“座位号”栏内填涂考场号、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Cl-35.5 S-32 Si-28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多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 瓷器 B. 丝绸 C. 茶叶 D. 中草药 【答案】A 【解析】A、瓷器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选项A正确;B、丝绸的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选项B错误;C、茶叶中主要物质为有机物,选项C错误;D、中草药中主要成分是有机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A。 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陶瓷的烧制 B. 活字印刷排版术 C. 鞭炮和烟火的燃放 D. 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陶瓷在烧制时,硅酸盐在高温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涉及化学反应,A 不符合题意; B.活字印刷排版术就是把提前刻制好的字再按照一定顺序重新排版,没有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反应,B符合题意; C.鞭炮和烟火的燃放,火药燃烧生成新的物质CO2、SO2等气体为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是铜单质变为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产生,发生了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3.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 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 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D.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 B.从海水提取H2O、NaCl等物质,不通过化学反应就能实现,B错误; C.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C错误; D. “玉不琢不成器”,玉的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与化学性质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氯气与足量的铁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 常温常压下,44.8LCO2的分子数为2NA C. 等物质的量的CO2和CO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 D. 2mol/L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4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2与Fe反应产生FeCl3,1molCl2 与足量的铁反应后转移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A,A错误;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44.8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则其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2NA,B错误; C.CO2和CO分子中都含有1个C原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CO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C正确; D.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离子数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录音磁带是在醋酸纤维、聚酯纤维等纤维制成片基上均匀涂上一层磁性材料——磁粉制成的。制取该磁粉的主要物质是(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Al2O3 【答案】C 【解析】Fe3O4又名磁性氧化铁,能够被磁化以及吸附铁等物质,能够将声音信号通过适当的设备转化为磁信号以及电信号等,从而实现录音和放音的功能,所以该磁粉的主要成分就是Fe3O4,本题正确答案为C。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HCl B. O2 C. NH3 D. KCl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HCl是化合物,溶于水电离产生H+、Cl-,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A正确; B.O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NH3是化合物,溶于水与H2O反应产生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NH4+,可以导电,NH3·H2O属于电解质,而NH3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D.KCl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FeSO4 +Cu,属于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该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答案选D。 8.研究表明:NO吸入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对N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B. 一氧化氮的摩尔质量为30 C. 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D. 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A正确;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选项缺少单位所以B错误; C.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C错误; D.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 故选A。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2O、Na2O2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B. SiO2、CO2均为酸性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C. FeO、Fe2O3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D.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分散质均不能通过滤纸孔隙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碱性氧化物,A错误; B.SiO2、CO2均为酸性氧化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 C.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而Fe2O3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C错误; D.Fe(OH)3胶体的胶粒可以透过滤纸孔隙,而泥水属于悬浊液,其中泥土颗粒不能通过滤纸孔隙,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ClO2是高效消毒灭菌剂,制备反应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该反应中( ) A. Cl元素被氧化 B. H2SO4是氧化剂 C. SO2是还原剂 D. NaClO3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A. 根据方程式可知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失去电子,Cl元素被还原,A错误; B. SO2中硫元素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失去电子,二氧化硫是还原剂,H2SO4是氧化产物,B错误; C.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SO2还原剂,C正确; D. 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失去电子,NaClO3是氧化剂,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即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 11.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CuCl2 B. FeCl2 C. AlCl3 D. FeCl3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H后边,不能与HCl反应,A不符合题意; B.Cl2具有强氧化性,与可变价态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因此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 B不符合题意; C.Al与Cl2反应生成AlCl3,与HCl反应生成AlCl3, C符合题意; D.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不生成FeCl3, 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H+、CO32-、NO3- B. Ca2+、SO42-、CO32- C. NH4+、Cl-、SO42- D. Ag+、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H+、CO32-会发生反应产生H2O、CO2,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 Ca2+与SO42-、CO32-会发生反应产生CaSO4、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 Ag+、Cl-会发生反应产生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3.下列物质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 ) A. Al B. Mg(OH)2 C. AlCl3 D. Si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Al与强酸反应产生铝盐和氢气,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盐和氢气,A符合题意; B.Mg(OH)2是中强碱,只能与强酸反应产生镁盐和水,不能与强碱反应,B不符合题意; C.AlCl3是盐,只能与强酸反应产生偏铝酸盐、氯化物和水,不能与强酸反应,C不符合题意; D.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强碱反应产生硅酸钠和水,不能与强酸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2+ = Zn2+ + Cu 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H- + H+ = H2O C.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D. 氯化钡与硫酸反应:Ba2+ + SO42- = Ba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锌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金属铜置换出来,即:Zn+Cu2+=Zn2++Cu,故A正确; B、氢氧化钠与盐酸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实质是:OH-+H+=H2O,故B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即Fe+2H+=Fe2++H2↑,故C错误; 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即Ba2++SO42-=BaSO4↓,故D正确; 故选C。 15.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无关的是( ) A. 酸雨——SO2 B. 光化学烟雾——NO2 C. 温室效应——CO2 D. 室内空气污染——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可以与H2O反应产生H2SO3,H2SO3与溶于水中的O2反应产生H2SO4 ,或者其在空气中被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雨水生成硫酸,从而导致酸雨,A不符合题意; B.NO2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所以光化学烟雾与NO2有关,B不符合题意; C.CO2、CH4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CO2与温室效应有关,C不符合题意; D.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所以N2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6.实验室利用反应TiO2(s)+CCl4(g)TiCl4(g)+CO2(g),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取TiCl4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和E分别盛装碱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 B. 点燃C处酒精灯后再往A中通入N2 C. A装置的名称是冷凝管 D. 分离D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分馏 【答案】D 【解析】 【分析】仪器A为干燥管,因为TiCl4遇到水蒸气会水解,所以E中可以用浓硫酸来隔离空气;水浴加热条件下,装置B可提供稳定的四氯化碳气流,在C中发生TiO2(s)+CCl4(g)TiCl4(g)+CO2(g),加热时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且C处需要稳定四氯化碳气流再加热,终止实验时为防止倒吸,应先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后再停止通入N2,D中得到CCl4、TiCl4的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A中为碱石灰,E中为浓硫酸,A错误; B.加热时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且C处需要稳定四氯化碳气流再加热,则先往A中通入N2,再点燃C处酒精灯,B错误; C.根据装置图可知A装置的名称是干燥管,C错误; D.由表格中信息可知D中液态混合物有CCl4、TiCl4,二者互溶,沸点相差很大,可用蒸馏或分馏的方法分离,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7.用36.5%、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配制0.1mol/L的稀盐酸500mL,请回答: (1)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为___mL。 (2)实验配制稀盐酸,所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量筒。 (3)如果在配制过程中,第一次加水量太少,搅拌时间较长,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___(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答案】(1). 4.2 (2). 500mL容量瓶 (3). 烧杯 (4). 玻璃棒 (5). 胶头滴管 (6). 偏小 【解析】 【分析】(1)根据c=计算出需要浓盐酸的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盐酸体积; (2)依据配制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 (3)分析操作对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c=mol/L=11.9mol/L,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规律得:0.1mol/L ×500mL=11.9mol/L×V,解得V=4.2mL;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配制500mL0.1mol/L的稀盐酸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如果在配制过程中,第一次加水量太少,搅拌时间较长,会导致溶质HCl挥发,最终导致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 18.配平下列方程式: (1)___Mg3N2+___H2O——___Mg(OH)2+___NH3 (2)___Ag+___HNO3(稀)——___AgNO3+___NO+___H2O (3)___Cl2+___KOH——___KC1+___KC1O3+___H2O (4)___NO3-+___Zn+___OH-+___H2O——___NH3+___Zn(OH)42- 【答案】 (1). 1 (2). 6 (3). 3 (4). 2 (5). 3 (6). 4 (7). 3 (8). 1 (9). 2 (10). 3 (11). 6 (12). 5 (13). 1 (14). 3 (15). 1 (16). 4 (17). 7 (18). 6 (19). 1 (20). 4 【解析】 【分析】(1) Mg3N2与H2O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Mg(OH)2和NH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方程式; (2)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先配平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3)Cl2与KOH发生歧化反应,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4)先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再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所有参加反应的元素。 详解】(1) Mg3N2与H2O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Mg(OH)2和NH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NH3; (2)在该反应中Ag元素化合价有反应前0价变为反应后+1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1个e-,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3e-,电子得失最小公倍数是3,所以Ag、AgNO3的系数是3,NO的系数是1,由于由3个HNO3反应后以AgNO3形式存在,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以HNO3的系数是1+3=4,最后根据H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可知H2O的系数是2,故该反应方程式为:3Ag+4HNO3(稀)=3AgNO3+NO↑+2H2O; (3)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l2中的0价变为反应后KCl中的-1价,降低1价,变为反应后KC1O3中的+5价,升高5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5,所以KC1O3系数是1,KCl系数是5,根据Cl元素守恒,可知Cl2的系数是3,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KOH系数是6,最后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3,该反应方程式为:3Cl2+6KOH=5KCl+KClO3+3H2O; (4)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H3 中的-3价,降低8价;Z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Zn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Zn(OH)42-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了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8,所有NO3-、NH3的系数都是1,Zn、Zn(OH)42-的系数都是4;由于反应后电荷总数为8个负电荷,所以根据电荷守恒,可知OH-的系数是7,最后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6,因此该反应方程式为NO3-+4Zn+7OH-+6H2O=NH3+4Zn(OH)42-。 1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裝置制备氯气并进行性质实验(必要时可加热,省略夹持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B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蒸馏烧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洗气装置B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分液漏斗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F处为尾气吸收装置,写出实验室利用烧碱溶液吸收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设计实验比较氯、溴的氧化性强弱。操作和现象和结论为:取适量溴化钠溶液和苯混合于试管中,通入_______,振荡静置,_______。 【答案】(1). 分液漏斗 (2). 平衡装置中压强,防止爆炸 (3). MnO2+4HC1(浓)MnCl2+Cl2↑+2H2O (4).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5). Cl2+2NaBr=Br2+2NaC1 (6). Cl2+2OH-=Cl-+ClO-+H2O (7). 氯气 (8). 溶液分层,上层溶液显棕红色,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 【解析】 【分析】装置A是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含杂质氯化氢,通过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通过无水氯化钙干燥气体,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通过I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到褪色,再利用II中固体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后,在Ⅲ 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观察到颜色不褪,则验证氯气不具有漂白性,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氧化性,D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反应生成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氯气、溴均可与KI反应生成碘,则E中碘易溶于苯,出现分层后上层为紫红色的苯层,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应排除氯气的干扰,最后剩余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仪器a名称为分液漏斗,装置B中NaCl溶液可以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气体,其中的长颈漏斗可以平衡气压,防止发生爆炸,因此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若C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装置B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平衡装置中压强,防止玻璃仪器破裂,蒸馏烧瓶b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洗气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在分液漏斗D中Cl2与NaBr发生置换反应,产生Br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 (3)F处为尾气吸收装置,装置F中盛有NaOH溶液,可以除去未反应的Cl2、及挥发的Br2蒸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4)由于氧化性Cl2>Br2,所以要设计实验比较氯、溴的氧化性强弱,可以取适量溴化钠溶液和苯混合于试管中,通入的氯气,振荡、静置,由于Br2易溶于苯,苯与水互不相溶,且苯的密度比水小,若观察到:上层的苯层呈棕红色,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 20.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是医药上补血剂的有效成分。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的流程如下(已知其它成分在测定过程中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 (2)证明步骤②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_______。 (3)步骤③加入H2O2的目的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步骤③后过量X溶液是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5)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_______、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6)假设实验无损耗,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6.8mg左右的铁,如果全部通过服用上述测定的补血剂片来补充,则正常人每天需服用上述补血剂_______片。 【答案】(1).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2).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或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髙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 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以便于转化为Fe(OH)3 (4). 2Fe2++2H++H2O2=2Fe3++2H2O (5). NaOH (6). 过滤 (7). 3 【解析】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形成溶液,将Fe2+氧化为Fe3+,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再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1)将固体颗粒研细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2)根据亚铁离子与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氧化生成铁离子会出现血红色,可以检验亚铁离子,也可以根据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检验亚铁离子; (3)步骤③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进而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4)向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沉淀; (5)将氢氧化铁悬浊液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可得氧化铁的质量; (6)根据80mg氧化铁的质量可计算得10片补血剂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并据此判断。 【详解】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形成溶液,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再将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灼热氢氧化铁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1)将固体颗粒研细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2)根据Fe2+与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H2O2将Fe2+氧化生成Fe3+后会出现血红色,可以检验Fe2+;也可以根据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检验Fe2+,所以证明步骤②滤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或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步骤③加入H2O2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Fe2+氧化成Fe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 (4)在步骤③后加入过量X溶液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Fe3++3OH-=Fe(OH)3↓; (5)红褐色悬浊液中含有Fe(OH)3沉淀,步骤④后的一系列操作是将氢氧化铁悬浊液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可得氧化铁的质量; (6)80m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80mg=56mg,所以每片补血剂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为5.6mg,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6.8mg左右的铁,即应补充3片补血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