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作业(全国通用)(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作业(全国通用)(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2018·吉林模拟)在氧化钕(Nd2O3)等稀土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反应:4CO+2NO2===N2+4CO2,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用v(CO)、v(NO2)、v(N2)、v(CO2)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v(CO)=v(NO2)   B.v(NO2)=v(CO2)‎ C.v(N2)=v(CO2) D.v(N2)=v(CO)‎ 解析:选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v(CO)=v(NO2),2v(NO2)=v(CO2),4v(N2)=v(CO2),4v(N2)=v(CO),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2CO(g)+2NO(g) N2(g)+2CO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B.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钠,平衡不移动 C.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通入氦气,平衡不移动 D.降温,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选D。A项,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A错;B项,加入的NaOH会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正向移动,B错;C项,恒温、恒压下通入氦气,体系体积会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平衡逆向移动,C错。‎ ‎3.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解析:选C。根据图像分析,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增加了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状态Ⅱ与平衡状态Ⅰ 反应物浓度不相等,故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4.在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发生A(g) B(g)+C(g)反应。反应过程中c(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0~50 s的平均速率v(C)=1.6×10-3 mol·L-1·s-1‎ 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025‎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 mol·L-1,则该反应的ΔH<0‎ D.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A,该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0.1 mol·L-1b 解析:选B。A项中增加B气体,相当于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b0。‎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9.(14分)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起始充入的CO为2 mol B.增加CO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 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和 2 mol H2,再次达到平衡时会减小 ‎(3)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v(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温度下CO(g)+2H2(g) 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变化的曲线,要求画压强不同的2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1、p2,且p1”“=”或“<”)。‎ ‎(2)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理论值如表所示:‎ 温度/℃‎ ‎25‎ ‎50‎ ‎90‎ ‎100‎ K ‎79.96‎ ‎208.06‎ ‎222.88‎ ‎258.05‎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③由于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测得的平衡常数与理论值相距甚远。50 ℃时,向一定体积的钨酸钠碱性溶液[c(Na2WO4)=c(NaOH)=0.5 mol·L-1]中,加入过量Ca(OH)2,反应达到平衡后WO的沉淀率为60%,计算实验测得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钨酸钙时,适时向反应混合液中添加适量盐酸,分析作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分析T1时CaW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知Ksp(CaWO4)=c(Ca2+)·c(WO)=1×10-10。②Ca(OH)2和CaWO4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图像中的数据知温度为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较大,故T10。‎ 答案:(1)①1×10-10 ②<‎ ‎(2)①K= ②> ‎ ‎③ Ca(OH)2(s)+WO(aq) CaWO4(s)+2OH-(aq)‎ 0.5 0.5‎ 0.5×60%=0.3 0.6‎ 0.2 1.1‎ K===6.05‎ ‎(3)加入盐酸,消耗反应生成的OH-,使溶液中OH-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WO的沉淀率 ‎12.(15分)(2015·高考全国卷Ⅰ)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 ‎(2)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ΔH=+11 kJ·mol-1,1 mol H2(g)、1 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151 kJ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kJ。‎ ‎(3)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 ‎2HI(g) H2(g)+I2(g)‎ 在716 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 7 min-1,在t=40 min时,v正=________ min-1。‎ ‎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浓缩液中碘元素以I-的形式存在,I-具有还原性,可将MnO2还原为Mn2+。‎ ‎(2)设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x,则2x-436 kJ-151 kJ=+11 kJ,x=299 kJ。‎ ‎(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无论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最终x(HI)均为0.784,说明此时已达到了平衡状态。设HI的初始浓度为1 mol·L-1,则:‎ ‎         2HI(g) H2(g) + I2(g)‎ 初始浓度/mol·L-1  1     0    0 ‎ 转化浓度/mol·L-1  0.216 0.108  0.108‎ 平衡浓度/mol·L-1  0.784  0.108  0.108‎ K==。‎ ‎②建立平衡时,v正=v逆,即k正x2(HI)=k逆x(H2)x(I2),k逆=k正。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k逆=k正=k正=。在t=40 min 时,x(HI)=0.85,则v正=0.002 7 min-1×0.852≈1.95×10-3 min-1。‎ ‎③因2HI(g)H2(g)+I2(g) ΔH>0,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I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H2、I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因此,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后,相应的点分别应为A点和E点。‎ 答案:(1)MnSO4(或Mn2+)‎ ‎(2)299‎ ‎(3)① ② 1.95×10-3 ③A、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