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化学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 化学试题 ‎1.美籍华裔化学家钱永健,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査项目,荣获具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奖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 合金都比纯金属易被腐蚀 C. 将金属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而将正极接到废铁上,可以防止金属被腐蚀 D. 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比镀锡铁更容易被腐蚀 ‎【答案】C ‎【解析】‎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合金不一定比纯金属易被腐蚀,如改变内部结构的金属不锈钢,故B错误;C.将金属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则该金属作阴极,而将正极接到废铁上,废铁作阳极,作阴极的金属被保护,所以可以防止金属被腐蚀,故C正确;D.镀锌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时,锌作负极、Fe作正极,则Fe被保护,镀锡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时,铁作负极、锡作正极,则铁加速被腐蚀,故镀锡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故D错误;故选C。‎ ‎2.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 ‎【详解】A. 由题意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A正确;‎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增大而不会减小,B错误;‎ 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错误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A。‎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命题主要考查的内容为求算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 注意:①在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不代入公式中;‎ ‎②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③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时,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ΔH<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2升高温度 B. t3时降低了温度 C. t5时增大了压强 D. t5~t6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t3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逆反应速率大,平衡逆向移动;t5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结合可逆反应的特点及平衡移动来解答。‎ ‎【详解】A. 该反应为正反应放热的反应,t2若为升高温度,则平衡逆向移动,图像中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应为使用催化剂,故A错误;‎ 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t3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逆反应速率大,平衡逆向移动,则应为减小压强,故B错误;‎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t5‎ 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则应为升高温度,故C错误;‎ D. 由图可知,t5~t6段,t5时平衡逆向移动,则t6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比前面所有时刻都低,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化学平衡的图像需看清楚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对于速率时间图像,分清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再判断图像是否正确。‎ ‎4. 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装置①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 B. 装置②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 装置③闭合电键后,外电路电子由a极流向b极 D. 装置④的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阴离子、水分子自由通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所以选项A中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铜离子在阴极放电,A不正确;‎ B.电镀使待镀制品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B不正确;‎ C.氢气失去电子,所以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C正确;‎ D.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不能通过阴离子,D不正确;‎ 答案选C。‎ ‎5.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 + 3B2(g) ;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逆反应 2AB3(g) A2(g) + 3B2(g)正向为吸热、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v(正)>v(逆),A项错误;‎ B.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B3(g)的含量减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缩短,B项错误;‎ C. 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B3(g)的含量增大,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B3(g)的含量减小,C项错误;‎ D. 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B3(g)的含量增大,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AB3(g)的含量减小,D项正确;‎ 答案选D。‎ ‎6.已知25℃、101 kPa条件下①4Al(s)+3O2(g)===2Al2O3(s) ΔH=-2834.9 kJ·mol-1;②4Al(s)+2O3(g)===2Al2O3(s) ΔH=-3119.1 kJ·mol-1。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 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D. 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盖斯定律以及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来解答。‎ ‎【详解】4Al(s)+3O2(g)===2Al2O3(s) ΔH=-2834.9 kJ·mol-1 (1)‎ ‎4Al(s)+2O3(g)===2Al2O3(s) ΔH=-3119.1 kJ·mol-1 (2)‎ ‎ (1)-(2)得3O2(g)═2O3(g) ΔH=+284.2kJ/mol 该反应吸热,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所以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熟练掌握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转换为未知热化学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理解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7. 100ml 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少量浓盐酸 B. 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适量浓度较大的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稀盐酸物质的量增大,所以生成氢气总量增大,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铜溶液,Zn置换出Cu,Zn、Cu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且稀盐酸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生成氢气总量不变,故B正确;‎ C.加入适量蒸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晴】过量的锌片,盐酸完全反应,则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增大氢离子浓度或增大金属的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等,不改变其氢离子物质的量。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题中锌过量的要求。‎ ‎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2NO+O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相同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速率为n mol·L-1·s-1,NO2的生成速率为2n mol·L-1·s-1‎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的NO ‎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⑥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相同时间内,NO2的生成速率为2nmol·L-1·s-1,则氧气的反应速率是nmol·L-1·s-1,氧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氧气的同时生成2nmol的一氧化氮,都代表正反应速率。‎ ‎(3)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 ‎(4)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且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 ‎ ‎(5)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6)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不变。‎ ‎【详解】①相同时间内, NO2的生成速率为2nmol·L-1·s-1,则氧气的反应速率是nmol·L-1·s-1,根据已知条件知,氧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氧气的同时生成2nmol的一氧化氮,反应同向,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④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且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⑤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不变,正确;符合条件的有①③⑤⑥;‎ 正确选项A。‎ ‎9.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D. 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采用假设法分析,假设a=b,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平衡不移动,A和B的浓度应均是原来的倍,与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相比判断平衡移动,再根据平衡移动逐项判断。‎ ‎【详解】采用假设法分析,假设a=b,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平衡不移动,A和B的浓度应均是原来的倍,但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反应方向移动。‎ A、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反应方向移动,选项A正确;‎ B、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选项B错误;‎ C、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B的质量增多,混合物总质量不变,所以物质B质量分数增大,选项C错误;‎ D、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ad>0 C. 2a=b<0 D. 2c=d>0‎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对于放热反应来说,ΔH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 ‎①H2(g)+O2(g)=H2O(g) ΔH1=a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ckJ·mol−1‎ 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ΔH越小,所以0 > a > c,故A错误;‎ B选项,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1,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ΔH越小;所以0 >b > d,故B错误;‎ C选项,①H2(g)+O2(g)=H2O(g) ΔH1=a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1‎ ‎②中物质的量是①中物质的量的2倍,反应放出的热量也是2倍,0 >2a = b,故C正确;‎ D选项,③H2(g)+O2(g)=H2O(l) ΔH3=c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④中物质的量是③中物质的量的2倍,反应放出的热量也是2倍,0 >2c = b,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对放热反应来说,ΔH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 ‎19.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Fe(固)+CO2(气)ΔH>0‎ ‎(1)则该反应中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1100℃时K=0.263。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_______平衡常数K值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v逆 ‎(选填>,<,=)。‎ ‎【答案】 (1). (2). 增大 (3). 增大 (4). 否 (5). >‎ ‎【解析】‎ ‎【详解】(1)FeO(固)+CO(气)⇌Fe(固)+CO2(气)△H>0,平衡常数K=,‎ 故答案为;‎ ‎(2)已知1100℃时K=0.263,ΔH>0,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会增大,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3)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浓度商Q==0.25v逆,‎ 故答案为否;>。‎ ‎20.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CO(g)+H2(g);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H2(g)+O2(g)=H2O(g) ΔH=-242.0 kJ·mol-1‎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请回答:‎ 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s)+H2O(g) =CO(g)+H2(g),ΔH=+131.5 kJ·mol-1‎ ‎【解析】‎ ‎【详解】已知(1)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2) H2(g)+O2(g)=H2O(g) ΔH=-242.0 kJ·mol-1‎ ‎(3)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将(1)- (2)- (3)得到C(s)+H2O(g) =CO(g)+H2(g),ΔH=+131.5 kJ·mol-1,‎ 故答案为C(s)+H2O(g) =CO(g)+H2(g),ΔH=+131.5 kJ·mol-1;‎ ‎21.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电源A极的名称是_______。甲装置中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收集乙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 ‎(3)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G应该是_______,电镀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G电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正极 (2). 2CuSO4+2H2O2Cu+O2↑+2H2SO4 (3). 1:1 (4). Ag (5). AgNO3 (6). Ag—e-=Ag+ (7). Y 极颜色变深 (8). 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 ‎【解析】‎ ‎【详解】(1)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说明该极上氢离子放电,所以该电极是阴极,所以E电极是阳极,D电极是阴极,C电极是阳极,G电极是阳极,H电极是阴极,X电极是阳极,Y是阴极,A是电源的正极,B是原电池的负极,电解甲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所以电池反应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 故答案为正极;2CuSO4+2H2O2Cu+O2↑+2H2SO4;‎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产生的氢气和氯气体积比为1:1,‎ 故答案为1:1;‎ ‎(3)在铜上镀银时,G作阳极,镀层银作阳极,所以G的材料是银,电解质溶液是硝酸银溶液,G电极的电极反应为Ag—e-=Ag+;‎ 故答案为Ag;AgNO3;Ag—e-=Ag+;‎ ‎(4)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应移向电源的负极即向阴极移动,所以电极Y附近红褐色变深,‎ 故答案为电极Y附近红褐色变深;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 ‎22.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不相等 (5). 相等 (6).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7). 偏小 (8). 偏小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关键为准确测定反应后的温度,并计算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即中和热。所以实验中保温绝热是关键,准确测定实验数据也很关键,保证酸或碱完全反应,进而计算中和热。‎ ‎【详解】(1)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绝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碎纸条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小。‎ ‎(4)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所以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但中和热相等。‎ ‎(5)由于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还有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会导致反应不充分,测得的反应热会偏小。‎ ‎【点睛】掌握中和热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即稀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注意实验中采用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并保证实验装置的保温效果要好,并使实验中的反应迅速进行并及时测定温度,通常实验中使用的酸或碱的量有一个过量,保证另一个完全反应,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量,从而计算中和热数值。‎ ‎23.在一个容积为500m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H2和2mol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2(g) + CO(g)CH3OH(g),经过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测得甲醇蒸汽的浓度为2mol/L,求:‎ ‎(1)以H2的浓度减少量来表示的反应速率。‎ ‎(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 ‎【答案】(1)0.8mol/(L·min) (2)50%‎ ‎【解析】‎ ‎【详解】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一般采用三段式。‎ 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是2mol/L×0.5L=1mol,则 ‎(1)以H2的浓度减少量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1÷2×100%=50%。‎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