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题
北京市平谷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中学 4 月月考试题
高一化学
一、单选题
1.常温下,将铜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会产生气体的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浓硝酸 D.浓硫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
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
B.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C.金属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在 4mL0.1mol·L-1 的 K2Cr2O7 溶液中滴加数滴 1mol·L-1 的 NaOH 溶液,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
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两支分别盛有 0.1mol/L 醋酸和饱和硅
酸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的 Na2CO3 溶液
两支试管都
都有气泡产
生
醋酸和硅酸的酸性比碳
酸强
B
室温下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 的
NaCl 和 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
先出现黄色
沉淀
Ksp(AgCl)
△H2
16.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
C.漂白粉、活性炭、 2 2Na O 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D. 2SO 和 4FeSO 溶液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
17.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
A.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
C.二氧化碳使 Na2O2 固体变白 D.氨气使 Mg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8.《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绘制《山水画》所用的纸和墨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化学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9.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
况下生成 NO 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和 NO):
编号 ① ② ③ ④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g 18.0 9.6 0 0
NO 体积/mL 2240 4480 6720 V
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①中溶解了 8.4gFe
B.原混合物总质量为 105.6g
C.硝酸的浓度为 4mol/L
D.④中 V=6720
20.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
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用 NO2、NO、O2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⑥⑦ B.①④⑥⑦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⑥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
B.将 NaOH 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 c(OH-)均减小到原来的 1
2
C.某反应的△H=+100 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小 100 kJ/mol
D.用电解法精炼铜时,用粗铜块作为电解槽的阴极,纯铜片作为电解糟的阳极
22.化学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铁矿石炼铁 B.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C.小苏打焙制糕点 D.氯气制消毒液
A.A B.B C.C D.D
23.对实验 I~IV 的实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产生红褐色沉淀
B. :溶液变红色
C. :产生大量气泡
D. :试管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24.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
B.空气污染日报中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
C.为消除碘缺乏症,我国卫生部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碘,其中碘元素以 KI 形式存在
D.为了获得更好的消毒效果,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 95%
2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 NaCl 溶液中先滴加少量 AgNO3 溶液,后滴加少量 NaI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变成黄色沉淀
说明 Ksp(AgI)<Ksp (AgCl)
B 将 SO2 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紫色褪去 说明 SO2 具有漂白性
C 向 FeCl3 和 CuCl2 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说明氧化性:Cu2+>Fe3+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
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Ag+
A.A B.B C.C D.D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27.关于化学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同一个反应,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 1
C.温度越高,K 值越大
D.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8.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气体 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 M 是
A.NH3 B.NO
C.Cl2 D.NO2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
增加,正极质量也增加
B.金属铝的冶炼流程为:
C.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但加热反应剧烈
D.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0.H2 和 I2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 2HI(g) △H=-a kJ·mol-1 已知: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H2、I2 和 HI 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B.相同条件下,1 mol H2(g)和 1 mol I2(g)的总能量小于 2 mol HI(g)的总能量
C.断开 2 mol HI 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H2(g)和 2 mol 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2a kJ
31.下列关于硝酸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能与水易任意比互溶
B.质量分数足够大时可形成发烟硝酸
C.不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D.浓硝酸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又溶于硝酸而呈黄色
32.以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取某溶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再加入 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
定含有 SO4
2-
B.已知 Cu2O+2H+=Cu2++Cu+H2O。取某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则该红色固体中可能含有 Cu2O
C.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加 NaOH 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
固体试样不存在 NH4
+
D.某混合气体依次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固体、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氧化铜变红、无水硫
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CO 和 H2
33.下列各种试剂中:①浓溴水②食盐溶液③浓 H2SO4④Na2SO3 溶液⑤石灰水⑥氢硫酸 ⑦NaClO 溶
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不容易变质而浓度变小的组合是 ( )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⑦ D.只有①③
34.下列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 ②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5.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硫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Zn + 2H+= Zn2++ H2↑
C.该装置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产生 1molH2,消耗锌的质量 32.5g
36.1L 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0.1 mol·L 。若向混合液
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能溶解铜粉的质量为
A. 2.4g B.3.2g C. 7.2g D.9.6g
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等优点
D.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38.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若将含 1 mol CH3COOH 的醋酸溶液与
含 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 57.3 kJ
B.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C.由 C(石墨)=C(金刚石) 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已知 2C(s) +2O2(g)=2CO2(g) H=a kJmol-1, 2C(s) +O2(g)= 2CO(g) H=b kJmol-1,则 a>b
39.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应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
是( )
① 2 2O H O
2 2 3Si SiO H SiO
② 2 2 2O H O
2 2 4S SO H SO 点燃
③ C NaOH
2 2 3CO Na CO
④NaCl 溶液 NaCl 晶体 Na
⑤ Na 2H O
2Na O NaOH
⑥ 3KClO
2HCl( ) Cl浓 漂白粉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⑥
4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
A.图 1 表示相同温度下,向 pH=10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 pH 变化曲线,其中
a 表示氨水稀释时 pH 的变化曲线
B.图 2 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 t0 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
加入催化剂
C.图 3 表示工业上用 CO 生产甲醇的反应 CO(g)+2H2(g) CH3OH(g),该反应的ΔH=-91 kJ·mol
-1
D.图 4 表示 10 mL 0.01 mol·L-1 酸性 KMnO4 溶液与过量的 0.1 mol·L-1H2C2O4 溶液混合时,n(Mn2+)随
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41.将 a、b、c、d 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若 a、d 相连,a 为负极;c、d 相
连,c 极产生大量气泡;b、c 相连,b 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A.a B.b C.c D.d
42.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 1 mol/L 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
可直接与 1 mol/L 稀硫酸反应
B.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C.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 CuSO4 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 形
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D.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Na2CO3+SiO2 高温 Na2SiO3+CO2↑,该反应原理可用“强酸 H2CO3
制弱酸 H2SiO3”来解释
43.一定条件下,通过单质间化合可得到的是
A.FeCl3 B.SO3 C.Al(OH)3 D.Fe(OH)3
44.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SO2(g)+O2(g) 2SO3(g) △H<0,450℃时,n(SO3)和 n(O2)随时间的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 c 处反应达到平衡
B.点 a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 b 的大
C.点 d (t1 时刻)和点 e (t2 时刻)处 n(SO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600℃时反应至 t1 时刻,n(SO 3)比上图中的 e 点值要大
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浓硝酸在光照下发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SO2、NO2 分别与水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水泥、普通玻璃、陶瓷等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制品
46.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Na2O2 Na2CO3
②MgO MgCl2 溶液 Mg
③Fe Fe2O3 Fe2(SO4)3
④SiO2 Na2SiO3 H2SiO3
⑤HCHO HCOOH HCOOCH3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47.设 C(s)+CO2(g) 2CO(g);ΔH1>0 反应速率为 v1;设 N2(g)+3H2(g) 2NH3(g);ΔH2<0 反应
速率为 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降低时,v1 和 v2 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 增大,v2 减小 D.v1 减小,v2 增大
48.美日三名化学家利用钯作催化剂,将有机物进行“裁剪”、“缝合”,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物
质而荣获 2010 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B.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可以不遵循原子守恒规律
D.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
49.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用加入适量 NaCl 溶液的方法除去 Cu(NO3)2 溶液中的 AgNO3 杂质
B.用洗气瓶中的 NaOH 溶液除去 CO2 气体中混有的 HCl 气体
C.向某无色溶液中仅加入 BaCl2 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 SO4
2-
D.先后添加石蕊试液、BaCl2 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溶液鉴别开
50.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水湿润的 pH 试纸测量某溶液的 pH
B.用量筒量取 20 mL0.5000 mol·L-1 H2SO4 溶液于烧杯中,加水 80mL,配制成 0.1000 mol· L-1H2SO4
溶液
C.实验室用图 2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 3 所示装置除去 Cl2 中的少量 HCl
二、填空题
51.在如图所示的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 X 和 2mol Y,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
状态未知):2X(?)+Y(?) a Z(g)。起始时容器的体积为 V L,达到平衡时 X、Y、Z 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 1:3:2,且容器的体积仍然为 V L。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时 Y 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
(3)X 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Y 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填“气态”或“非气态”)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气体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 2mol X,同时生成 amol Z
c.Y 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d.Z 的浓度不再变化
e.气体的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A(g)+B(g) 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像判断:
(1)升温,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新平衡中 C 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下同)。
(2)降压,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_,A 的转化率________。
(3)减少 C 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___。
(4)增加 A 的量,达到新平衡的是____,此时 B 的转化率________,A 的转化率________。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C 的质量分数________。
53.芯片主要由单晶体硅成。下图是硅及其化合物的类价二维图,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或
离子方程式。
(1)利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氢氟酸刻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硅酸钠转化为原硅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石英与纯碱在玻璃熔炉里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4.研究 CO2 与 CH4 的反应使之转化为 H2 和 CO 对减缓燃料危机,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大意义。已
知 CH4(g)+CO2(g)→2H2(g)+2CO(g)。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在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CO2 和 CH4 的混合气体,30min 后 CH4 的质
量减少了 4.8g,则 v(CH4)__。
(2)根据如图可得出 n(CO2)消耗__n(CH4)消耗(填“>”、“<”和“=”,原因是___。
55.反应 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
答:
(1)增加 Fe 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___(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
(2)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其逆反应速率___。
北京市平谷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中学 4 月月考试题
高一化学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铜比较稳定,不与稀硫酸反应,故 A 错误;B.金属铜比较稳定,不与稀盐酸
反应,故 B 错误;C.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较稳定的金属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故 C
正确;D.金属铜与浓硫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故 D 错误,此题选 C。
考点:考查金属铜的性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相关知识点
2.B
【解析】
【详解】
A. 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
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均符合仪器的结构和操作规
范,故 A 正确;
B. 氨气极易溶于水,在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溶解度仍然较大,故 B 错误;
C. 金属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将金属与空气隔开;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不可用泡沫
灭火器灭火,防止触电,引起安全事故,故 C 正确;
D. 在 4mL0.1mol·L-1 的 K2Cr2O7 溶液中滴加数滴 1mol·L-1 的 NaOH 溶液,Cr2O7
2-+H2O CrO4
2
-+2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故 D 正确;
故选 B。
3.C
【解析】
【详解】
A.酸性强弱顺序是:醋酸>碳酸>硅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饱和硅酸的试管中滴加
Na2CO3 溶液不会生成气体,A 错误;
B.Ksp 小的先沉淀,则先出现黄色沉淀,可知 Ksp(AgCl)>Ksp(AgI),B 错误;
C.烧杯壁感觉变凉,温度降低,可知反应吸热,则 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正确;
D.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则稀释后 NH3•H2O 电离程度增大,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C。
4.A
【解析】
【详解】
A.充分吸收了 2 3Na SO 饱和溶液的小木条,沥干后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木条不燃烧,证
明 2 3Na SO 不燃烧,可作防火剂,故 A 正确;
B.将在充满 2Cl 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集气瓶口上方形成盐酸
小液滴,则有白雾生成,故 B 错误;
C.将 2SO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是还原性,不是漂
白性,故 C 错误;
D.金属 A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熔点高,则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不是
铝的熔点高,故 D 错误;
故选 A。
5.A
【解析】
【详解】
A、Zn+H2SO4=ZnSO4+H2↑反应放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 A 正确;
B、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 1 mol Zn 与 1mol H2SO4 的总能量
大于 1 mol H2 与 1mol ZnSO4 的总能量,故 B 错误;
C、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则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C 错误;
D、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 32.5gZn 溶解时,转移 1mol 电子,正极放出 0.5mol 氢气,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11.2L,故 D 错误。
6.B
【解析】
【详解】
A.因为原电池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 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 Cu 极移动,故 A 正确;
B.放电时,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Li-e-═Li+,故 B 错误;
C.放电过程为 2Li+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 Cu2O,
故 C 正确;
D.由 C 项分析知: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 Cu2O,放电时 Cu2O 重新生成 Cu,则整个反应过程
中,铜相当于催化剂,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晴】
结合原电池结构,明确原电池负极上得失电子及电极反应式是解本题关键,放电时,锂失电
子作负极,Cu 上 O2 得电子作正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Li-e-═Li+,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7.D
【解析】
【详解】
A、自来水生产中用氯气消毒,余氯对人有害,A 项错误;
B、地沟油提炼出的食用油对人体有害,B 项错误;
C、“铁强化酱油”是指是在酱油中添加高吸收的铁剂钠铁 EDTA,C 项错误;
D、高纯硅及其氧化物在太阳能电池及信息高速传输中有重要应用,D 项正确;
答案选 D。
8.C
【解析】
【详解】
A.NH4Cl 是常用的氮肥,但 NaHCO3 不是,常见化肥是氮、磷、钾,A 不正确。
B.Na2CO3 受热时不易分解,B 不正确。
C.NH3 和 NO2 中氮的化合价分别为-3 价和+4 价,所以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C 正
确。
D.食盐属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答案是 C。
9.A
【解析】
试题分析: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 A 错误;液氨汽化吸热,液氨做制冷剂,
故 B 正确;氧化铝耐高温,氧化铝作耐高温材料,故 C 正确;蚊虫叮咬显酸性,肥皂水显碱
性,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清洗,故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性质与应用。
10.D
【解析】
【详解】
A、SiO2 为非金属的酸性氧化物,但可与 HF 发生化学反应,故 A 错误;
B、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漂白性,使溴水褪色表现还原性,故 B 错误;
C、因硫酸为难挥发性酸,将 Al2(SO4)3 溶液蒸干灼烧,仍为 Al2(SO4)3,故 C 错误;
D、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和生成物具有的总
能量相对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故 D 正确;
答案为 D。
【点睛】
SO2 能使溶液褪色不一定是漂白性,可能是漂白性,可能是还原性。
11.A
【解析】
【详解】
①A 是固体,增大 A 的量对平衡无影响,故①错误;
②升高温度,v(正)、v(逆)均应增大,但 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②错
误;
③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 v(正)、v(逆)都增大,故③正确;
④增大 B 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④正确;
⑤使用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B 的转化率不变,故⑤错
误;
答案选 A。
12.A
【解析】
【详解】
A、硅胶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不是硅酸钠,硅胶可用作干燥剂和催化剂的载体,选项 A 错误;
B、二氧化硫漂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原理不同,选项
B 正确;
C、氢氧化铝、碳酸氢钠均能中和盐酸,具有弱碱性,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选项 C 正确;
D、Na2CO3、NH4Cl 在溶液中水解,溶液分别呈碱性和酸性,饱和 Na2CO3 溶液可以除去焊接点
处的油脂,饱和 NH4Cl 溶液可以除去焊接点处金属氧化物,选项 D 正确。
答案选 A。
13.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象,在 pH=9 时,Cu 元素的含量最小,即废水中 Cu2+处理的最佳 pH 约为 9,故 A
说法正确;
B、b~c 段:pH 增大,c(OH-)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 I 中,Cu(OH)2 增大,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故 B 说法错误;
C、c~d 段:pH 增大,c(OH-)增大,平衡 I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铜元素含量下降,故 C 说法
正确;
D、d 点以后,c(OH-)增大,平衡 II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 Cu[(OH-)4]
2-,铜元素含量增大,
故 D 说法正确;
答案选 B。
14.C
【解析】
【详解】
A.乙为电解池装置,Zn 为阴极,选项 A 错误;
B.乙为电解池装置,Cu 为阳极,Cu 被氧化,选项 B 错误;
C.甲为原电池,Zn 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选项 C 错误;
D.甲装置中 Cu 为正极,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点被还原生成氢气,乙装置中 Cu 为阳极,发
生氧化反应,铜片质量减小,选项 D 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侧重于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的认识,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把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本题中甲为原电池,Zn 为负极,Cu 为正极,乙为电解
池装置,Cu 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Zn 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15.C
【解析】
【分析】
A. 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B. 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释放的热量称为燃烧热;
C.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数值为 57.3kJ/mol;
D. 固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
【详解】
A. 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正丁烷的能量高于异丁烷,因此异丁烷比正
丁烷稳定,A 项错误;
B. 1mol C2H4 完全燃烧生成 CO2(g)和 H2O(l)是释放的热量是燃烧热,B 项错误;
C. 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稀 Ba(OH)2(aq)和
稀 H2SO4(aq)完全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盐 BaSO4,因此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kJ,C 项正确;
D. 固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 S(g)+O2(g)==SO2(g) △H1;S(s)+O2(g)==SO2(g) △H2,△
H1<△H2,D 项错误;
答案选 C。
16.D
【解析】
【详解】
A.浓硫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
降低是因为氯化氢挥发,故 A 错误;
B.Na2SO3 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化变为 Na2SO4;AlCl3 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在空气
中加热发生盐的水解反应,水解产生的 HCl 挥发,得到 Al(OH)3,也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
原因不相同,故 B 错误;
C.漂白粉、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则漂白原理不同,故 C 错误;
D.SO2 和 FeSO4 溶液都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17.B
【解析】
【详解】
A. 二氧化硫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A 不合题意;
B. 氯气与 KBr 溶液反应,生成 KCl 和 Br2,从而使溶液变黄,氯气被 Br-还原,B 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与 Na2O2 反应,虽然是氧化还原反应,但 CO2 不表现出氧化性或还原性,C 不合
题意;
D. 氨气通入 MgCl2 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 不合题意。
故选 B。
18.A
【解析】
【详解】
A. 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是无机物,故 A 选;
B.金性质稳定,而且金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可通过淘洗的方法得到,故 B 不选;
C. 爆竹里有易燃物,燃放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化学反应,故 C 不选;
D. 烧豆萁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 D 不选。
故选 A。
19.D
【解析】
【详解】
A.①②有金属剩余,①②反应结束溶液中铁元素以 Fe2+的形式存在,②在①的基础上反应,又
加入 100mL 的硝酸,消耗金属的质量为 18g-9.6g=8.4g, 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4480mL-
2240mL=2240mL,即 n(NO)=0.1mol,根据 3M+8HNO3(稀)=3M(NO3)2+2NO↑+4H2O,
此时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为 3×0.1mol÷2=0.15mol,M 的摩尔质量为 8.4g÷0.15mol=56g·mol-1,
①②之间消耗的铁,即①消耗的是铁,A 正确;
B.根据 A 的分析,消耗 100mL 的硝酸,消耗 8.4g 的铁,因此一份合金的质量为 18g+8.4g=26.4g,
即原混合物总质量为 4×26.4g=105.6g,B 正确;
C.根据A的分析,100mL溶液中含硝酸物质的量为8×0.1mol÷2=0.4mol,则硝酸的浓度为0.4mol
÷0.1L=4mol·L-1,C 正确;
D.③在②的基础上 100mL 稀硝酸消耗 9.6g 的金属,产生(6720-4480)mL=2240mLNO,即
0.1molNO,按照反应方程式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M 的摩尔质量为 9.6g÷
0.15mol=64g·mol-1,即 9.6g 金属为 Cu,从上述分析,②中只消耗的是 Fe,铜没有参加反应,
此时铁元素以 Fe2+形式存在,其物质的量为 4480×10-3L÷22.4L/mol×3÷2=0.3mol,④是在③的
基础之上,增加 100mL 硝酸将 Fe2+氧化成 Fe3+,根据反应 3Fe2++4H++NO3
-=3Fe3++NO↑+2H2O,
则反应又生成 0.1molNO,V(NO)=0.1mol×22.4L/mol=2.24L,因此 V=6720mL+
2240mL=8960mL,D 错误;
答案选 D。
20.B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
分含量保持不变,该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定”来判断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N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相等,该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 的同时生 2n molNO,只能说明单方向关系,不能说明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故②错误;
③、用 NO2、NO、O2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反应进行到任何时刻都成立的关
系,不能说明达到了平衡,故③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会改变的化学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是守恒的,容
器的体积不变,导致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所以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错误;
⑥、因该反应是物质的量在增大的化学反应,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不
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⑥正确;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是守恒的,
物质的量只有达到平衡时才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状
态,故⑦正确;
故选 B。
【点睛】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
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
如⑤密度始终不变,则不能证明其达到化学平衡。
21.A
【解析】
【详解】
A.因氧化性:Cu2+>H+,故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后,锌先与 Cu2+反应生成铜单质,溶液中形
成 Zn-稀硫酸-Cu 原电池,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 A 正确;
B.因氨水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过程中会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因此加水稀释一倍后,氨水
中 c(OH-)将比原浓度的 1
2
稍大,故 B 错误;
C.由 可知,其中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akJ/mol,逆反应活化能为
bkJ/mol,焓变 H =+ckJ/mol,其中 c+b=a,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ckJ/mol,故 C
错误;
D.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电解池的阳极,纯铜作电解池阴极,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22.B
【解析】
【详解】
A. 铁矿石主要成份是氧化铁,炼铁变为单质铁,发生了化学反应,故 A 符合题意;
B. 磁石制指南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 B 符合题意;
C. 小苏打焙制糕点过程中发生分解,发生了化学反应,故 C 不符合题意;
D. 氯气制消毒液,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故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23.C
【解析】
【详解】
A.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 A 错误;
B. 三价铁离子遇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二价铁离子不变色,故 B 错误;
C.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故 C 正确;
D. 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需熟悉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的联系。
24.A
【解析】
【详解】
A.乙醇的沸点低,易挥发,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反应中乙醇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所
以用含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故 A 正确;
B.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为污染环境的主要物质,为空气污染日报中的空气污
染指数,其中没有二氧化碳这一项,故 B 错误;
C.为消除碘缺乏症,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含碘物质,在食盐中所加含碘物质是碘酸钾
(KIO3),故 C 错误;
D.医用酒精的浓度为 75%,不是 95%,故 D 错误;
故选 A。
25.A
【解析】
试题分析:NaCl 中加少量 AgNO3 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再加少量 NaI,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的 AgI,能够说明 Ksp(AgI)Fe3+,先发生
2Fe3++Fe=3Fe2+,再发生:Cu2++Fe=Fe2++Cu,C 选项不正确;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
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 AgCl,也可能是 BaSO4,所以不能肯定
该溶液一定含有 Ag+,D 选项不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操作与现象及结论的正误判断,涉及沉淀转化、SO2 漂白性、Fe3+与 Cu2+氧化
性强弱比较、Ag+的检验。
2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的个数,故 A 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常温下
测得的数据,故 B 错误;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数值和单位,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
态,故 C 正确;
D、大多数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有的不是,如 C+CO2 2C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C。
27.C
【解析】
【详解】
A 选项,同一反应,平化学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故 A 正确;
B 选项,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同一个反应,其正
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 1,故 B 正确;
C 选项,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升
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故 C 错误;
D 选项,平化学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浓度、体系的压强无关,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点睛】
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影响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衡量化学平衡进行程度的物理量;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28.A
【解析】
【详解】
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
分反应,用防倒吸装置吸收,说明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
Cl2 和 NO2 均与碱石灰反应,C、D 错; NO 会与 O2 反应,B 错;符合要求的只有 NH3,A 正
确;
答案选 A。
29.B
【解析】
【详解】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Pb 作负极,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生成 4PbSO ,反应式为:
2
4 4Pb SO 2e PbSO ,硫酸铅是固体,负极质量增重,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
2 4 4 2PbO 4H SO 2e PbSO 2H O ,正极质量增加,故 A 正确;
B、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2 3Al O ,此外还含有少量 2SiO 、 2 3Fe O 等杂质,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
氧化铝、二氧化硅与 NaOH 溶液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只有氧化铁与碱不反应,过滤;滤液用
二氧化碳酸化时,将硅酸钠和 2NaAlO 转化为硅酸和 3Al(OH) 沉淀,得不到纯净的氢氧化铝;
另外不能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冶炼铝,故 B 错误;
C、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保护
内部金属不被腐蚀,但加热反应剧烈, 3Fe 6HNO (浓) 3 3 2 2Fe(NO ) 3NO 3H O ,
故 C 正确;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改变平衡,所以不改变平衡
转化率,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 A,要注意硫酸铅难溶于水,需要结合电极反应方程式判断电极质量的变化。
30.C
【解析】
【分析】
根据该反应,推出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
A、H2、I2 含有化学键为非极性键,HI 中含有极性化学键,故 A 错误;
B、△H=-akJ·mol-1,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 B 错
误;
C、令断裂 1molH-I 键所需能量 xkJ,△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b+c)-
2x]kJ·mol-1=-akJ·mol-1,推出 x= b+c+a
2
,断裂 2molHI 分子中的化学键所学能量为(b+c+
a)kJ·mol-1,故 C 正确;
D、H2 和 I2 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反应进行到底,即本题无法计算出放出的热量,故 D 错误;
答案为 C。
31.C
【解析】
【详解】
A. 硝酸能与水易任意比互溶,属于物理性质,故 A 正确;
B. 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 69%,98%以上的浓硝酸叫做发烟硝酸,B 正确;
C.硝酸的沸点低,易挥发,硝酸蒸气有刺激性气味,故 C 错误;
D.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其溶液呈黄色,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 C。
【点睛】
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浓硝酸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又溶于硝酸而呈黄色,
因此浓硝酸要低温避光保存;若把变黄的溶液变为无色溶液,最好是向变黄色的溶液中通入
足量的氧气,二氧化氮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了硝酸。
32.B
【解析】
【详解】
A.检验硫酸根离子时,应该先向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排除干扰离子 CO3
2-和 Ag+等,然后再加
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
2-,但不能加入 Ba(NO3)2 溶液,因
为溶液中可能存在 SO3
2-,会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钡,故 A 错误;
B.如果该红色固体中含有 Cu2O,则加入足量稀硝酸,Cu2O+2H+=Cu2++Cu+H2O,过量的硝酸
能够溶解铜,因此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该红色固体也可能含有铜,故 B 正确;
C.氨气易溶于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应进行加热,因此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 NH4
+,故 C
错误;
D.氧化铜变红,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还原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或氨气等;无水硫
酸铜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可能有氢气、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
氧化碳,则该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含有氢气或氨气中的一种或 2 种,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为 D,要注意氨气能够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3CuO+2NH3
3Cu+3H2O+N2。
33.D
【解析】
溴单质易挥发,浓度减小。食盐溶液中的水挥发,浓度变大。浓硫酸吸水,浓度减小。亚硫
酸钠溶液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而变质。石灰水易吸收空气中的 CO2 而变质。氢硫酸易被氧化
生成硫单质。次氯酸钠易吸收 CO2 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D。
34.C
【解析】
【详解】
物质的漂白性主要有三种原理:一是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
化氢等;二是该物质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 SO2;三是该物质具有很大
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如活性炭。所以选 C。
35.D
【解析】
【分析】
在此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详解】
A.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选项 A 正确;
B.该原电池是把锌和硫酸的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 B 正确;
C.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 C 正确;
D.产生 1molH2,转移 2mol 电子,消耗锌 1mol,即 65g,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D。
36.C
【解析】
【详解】
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但能够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但写成离
子方程式:3Cu+8H++2NO3
-=3Cu2++2NO+4H2O,即可发现氢离子和硝酸根并不是 1:1 消耗,
而是 4:1 消耗,同时稀硫酸也能提供氢离子去参与反应,计算得溶液中 n(H+)=0.3mol,
n(NO3
-)=0.1mol,为 3:1,对比发现 H+先消耗完,故将氢离子物质的量带入离子方程式,发
生反应的 n(Cu)=n(H+)×3/8=9/80,m(Cu)=n(Cu)×64=7.2g。
故选:C。
37.D
【解析】
【详解】
A.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些具有特殊组成、特殊结构、特殊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高温结
构陶瓷、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故 A 正确;
B.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但克服了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而且同时还具有了如能承
受高温、强度较高,具有电学性能等若干优点,故 B 正确;
C. 高温结构材料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
密度小等优点,故 C 正确;
D.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Si3N4 陶瓷、SiC 陶瓷)的主要成分不是硅酸盐,只有传
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才是硅酸盐,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些具有特殊组成、特殊
结构、特殊功能的材料。
38.A
【解析】
【详解】
A. 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电离过程吸热,若将含 1mol CH3COOH 的稀溶液与含 1mol
NaOH 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 57.3 kJ,A 项正确;
B. 硫蒸气转化为硫固体放热,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
大于后者,B 项错误;
C. 由 C(石墨)=C(金刚石) △H=+1.90 kJ⋅ mol−1 可知,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则石墨更稳定,C
项错误;
D.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且焓变为负,放热越多,焓变△H 越小,则 ad;c、d 相连,c 极产生大量气泡,则 c 为正
极,d 为负极,金属性 d>c;b、c 相连,b 为正极,则金属性 c>b;综上,这四种金属中金属
性最强的是 a;
故选 A。
【点睛】
本题从原电池的角度比较金属性的活动性顺序,正确判断原电池负极是解本题关键,原电池
中,一般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还可以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及电极反应现象等判断正负极。
42.C
【解析】
【详解】
A. 3Cu+8H++2 3NO 3Cu2++2NO↑+4H2O,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溶液
中含有 3NO ,稀硫酸提供 H+,该铜与硝酸反应继续进行,故 A 错误;
B. 粗锌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进行,故 B 错误;
C. 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 CuSO4 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
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故 C 正确;
D. 酸性:H2CO3>H2SiO3,该反应原理不可用“强酸 H2CO3 制弱酸 H2SiO3”来解释,该反应之
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 CO2 以气体形式逸出,故 D 错误;
故选 C。
43.A
【解析】
【详解】
A. 铁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一定生成 FeCl3,正确;
B. 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 SO2,不能生成 SO3,错误;
C. 铝虽然能与水反应生成 Al(OH)3,但水不是单质,错误;
D. 铁与水不能直接反应生成 Fe(OH)3,错误。
答案为 A。
44.B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可知,点 c 处 O2 和 SO3 物质的量相等,但是未达到平衡,A 错误;
B.b 点 O2 物质的量浓度比 a 点小,b 的正反应速率比点 a 的小, B 正确;
C.点 d 和点 e 都处于同一平衡状态下,所以 SO2 的物质的量相同,C 错误;
D.2SO2(g)+O2(g) 2SO3(g) △H<0,450℃升高到 600℃,平衡逆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
600℃时反应至 t1 时刻,n(SO3)比上图中的 e 点值要小,D 错误;
选 B。
45.C
【解析】
【详解】
A、Cl2+H2O=HCl+HClO,HCl 具有强酸性,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
后褪色,正确;
B、4HNO3 4NO2↑+O2↑+2H2O,NO2 溶于浓 HNO3 而显黄色,说明浓硝酸不稳定,正
确;
C、SO2+H2O H2SO3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D、水泥、普通玻璃、陶瓷等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制品,正确;
答案选 C。
46.C
【解析】
①2Na+O2 Na2O2,2Na2O2+2CO2=2Na2CO3+O2;②MgO+2HCl=MgCl2+H2O,电解 MgCl2
溶液,不能得到 Mg;③Fe 在 O2 中燃烧生成 Fe3O4;④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
+2HCl=2NaCl+H2SiO3↓;⑤2HCHO+O2 2HCOOH,HCOOH 和 CH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
H2SO4 并加热。
47.B
【解析】
【详解】
在一定条件下,温度降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反应速率减
小,因此不管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v1 和 v2 同时减慢,B 符合
题意。
答案选 B。
48.D
【解析】
【详解】
A.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不一定含氢元素,如四氯化碳,错误;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平衡前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
化率,错误;
C. 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必须遵循原子守恒规律,错误;
D. 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正确。
故选 D。
49.D
【解析】
【详解】
A. 加入适量 NaCl 溶液能将 AgNO3 除去,但引进新杂质 NaNO3 等,正确的方法应加入 Cu 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A 不可行;
B.氢氧化钠不仅吸收 HCl,而且吸收 CO2,正确的方法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 不可行;
C.仅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含 Ag+、SO4
2-等,检验 SO4
2-应先加入盐酸,排除其它离
子的干扰,再加入 BaCl2 溶液,C 不可行;
D.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盐酸、硫酸,与石蕊试液作用
无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硝酸钾,盐酸、硫酸中与 BaCl2 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硫酸、无明显现象
的为盐酸,硫酸钠、硝酸钾中与 BaCl2 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为硝酸钾,D
可行;
答案选 D。
50.D
【解析】
试题分析:A.用水润湿的 pH 试纸,溶液稀释,则测定 pH 时试纸不能润湿,故 A 错误;B.配
制成 0.1000 mol•L-1H2SO4 溶液需要 100mL 容量瓶,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定容,故 B 错误;C.收集氨气的试管口不能密封,可塞一团棉花,故 C 错误;D.HCl 极易
溶于水,食盐水抑制氯气的溶解,则用图②所示装置除去 Cl2 中的少量 HCl,故 D 正确;故选
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
力的考查,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
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为:①实验是
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
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③有关装置:性
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④有关操作:技
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
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
51.1 40% 非气态 气态 acde
【解析】
【分析】
可以利用三段式解答。
假设消耗的 Y 的物质的量为 x,则消耗的 X 的物质的量为 3x,生成的 Z 的物质的量为 ax:
由于达到平衡时 X、Y、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所以有 2-2x 1=2-x 3
,2-x 3=ax 2
,解出 x=0.8,
a=1。
【详解】
(1)a =1;
(2)平衡时 Y 的转化率= x 0.8100%= 100%=40%2 2
。
(3)反应开始时的体积和平衡后的体积相等,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a=1,所以 X
为非气态,Y 为气态。故答案为:非气态,气态。
(4)a.气体密度等于气体的总质量除以容器的体积,由于该反应有非气体参加,所以气体
总质量在未平衡前是变化的,但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气体密度在未平衡前是一变量,平衡后
密度才不变,可以用气体密度不变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单位时间内消耗 2mol X,同时生成 amol Z,都是正向反应,并没有指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故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平衡;
c.当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d.某气体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可以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e.由于该反应有非气体参加,所以气体总质量在未平衡前是变化的,所以当气体的质量不随
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反应即达到了平衡状态。
故选 acde。
52.B 减小 C 减小 E A 增大 减小 D 不变
【解析】
【分析】
(1)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
(2)降低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3)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4)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本身转化率减小,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5)使用催化剂,会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详解】
(1)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均加快,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即向着逆反应方向
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新平衡中产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故答案为:B;减小;
(2)降低压强,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均减小,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方向移动,即
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 A 的转化率会减小,故答案为:C;减小;
(3)减小 C 的量,即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逆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正反应速率大于
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答案为:E;
(4)增加 A 的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
率,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 本身转化率减小,另一种反应
物 B 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A;增大;减小;
(5)使用催化剂,会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平衡不移动,C
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D;不变。
53.SiO2+2C =
高温
Si+2CO↑ SiO2+4HF=SiF4↑+2H2O SiO3
2-+2H++H2O=H4SiO4↓
2NaOH+SiO2=Na2SiO3+H2O Na2CO3+SiO2 =
高温
Na2SiO3+CO2↑
【解析】
【分析】
(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硅;
(2)二氧化硅与 HF 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
(3)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原硅酸沉淀;
(4)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5)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
【详解】
(1)碳的还原性比硅强,C 还原二氧化硅制粗硅,化学反应为 SiO2+2C =
高温
Si+2CO↑,故答
案为:SiO2+2C =
高温
Si+2CO↑;
(2)二氧化硅与 HF 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故答案为:SiO2+4HF=SiF4↑+2H2O;
(3)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原硅酸或硅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
2-+2H++H2O=H4SiO4↓,
故答案为:SiO3
2-+2H++H2O=H4SiO4↓;
(4)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2=Na2SiO3+H2O,故答案为:2NaOH+SiO2=Na2SiO3+H2O;
(5)纯碱为碳酸钠,与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石英,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
式为:Na2CO3+SiO2 =
高温
Na2SiO3+CO2↑,故答案为:Na2CO3+SiO2 =
高温
Na2SiO3+CO2↑。
54.
2 2
2
4 2
c H c (CO)
c CH c CO
0.005mol/(L·min) > 有水生成,平衡时 n(H2)<n(CO),说
明部分 CO2 和 H2 发生了反应
【解析】
【分析】
(1)平衡常数 K=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根据 30min 后 CH4 的质量的变化量,求出变化的浓度,根据 v(CH4)=∆c/∆t 进行计
算;
(2)根据图中信息,有水生成,平衡时 n(H2)<n(CO),所以反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
甲烷的消耗量,说明部分 CO2 和 H2 发生了反应。
【详解】
(1)已知 CH4(g)+CO2(g)=2H2(g)+2CO(g),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 2
2
4 2
c H c (CO)
c CH c CO
;在 2L 密闭容器中,通入 CO2 和 CH4 的混合气体,30min 后 CH4 的质量
减少了 4.8g,减小的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4.8g/16g/mol=0.3mol,浓度的变化为
0.3mol/2L=0.15mol/L;则 v(CH4)=∆c/∆t=0.15mol/L/30min=0.005mol/(L·min);
故答案是:
2 2
2
4 2
c H c (CO)
c CH c CO
;0.005mol/(L·min) ;
(2)根据图中信息,有水生成,平衡时 n(H2)<n(CO),所以反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
甲烷的消耗量, 即 n(CO2)消耗大于 n(CH4)消耗;说明部分 CO2 和 H2 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是:> ;有水生成,平衡时 n(H2)<n(CO),说明部分 CO2 和 H2 发生了反应。
55.不变 不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
【详解】
(1)因铁是固体,增加铁的量,没有增加铁的浓度,所以不能改变反应速率,即其正反应速率
的变化是不变;
(2)体积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