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课件(3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课件(33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 质和变化 考点二 认识物质性质 理解物质变化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BA WO FEN LEI BIAO ZHUN   LI QING WU ZHI LEI BIE 01 1.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核心回扣 1 (1) 把以下物质按要求分类: H 2 , CaO , Ba(OH) 2 , Fe 2 O 3 , Al ,浑浊的河水, CH 3 CH 2 OH , NaHSO 4 , Cu(OH) 2 , HNO 3 , H 2 SO 4 , CO 2 , H 3 PO 4 , NaOH , CuSO 4 ,空气, CO , CH 4 , MgCl 2 , H 2 CO 3 , MgSO 4 。 ① 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_ ; ② 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 ; ③ 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属于酸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属于碱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 属于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 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 H 2 、 Al CH 4 、 CH 3 CH 2 OH CaO 、 Fe 2 O 3 、 CO 2 、 CO HNO 3 、 H 2 SO 4 、 H 3 PO 4 、 H 2 CO 3 Cu(OH) 2 、 Ba(OH) 2 、 NaOH NaHSO 4 、 CuSO 4 、 MgCl 2 、 MgSO 4 浑浊的河水、空气 (2)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 “√” ,错误的划 “×” ①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② 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③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④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⑤ 能电离出 H + 的一定是酸,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 ⑥ 在酸中有几个 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 ⑦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 ⑧ 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 (    ) ⑨ PM 2.5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 ⑩ 离子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均属于非电解质 (    ) × × √ √ × × √ √ × × 2.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 水煤气:主要成分是 CO 、 H 2 。 (2) 天然气 ( 沼气 ) :主要成分是 CH 4 。 (3) 液化石油气:以 C 3 H 8 、 C 4 H 10 为主。 (4) 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 水玻璃: Na 2 SiO 3 的水溶液。 (6) 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 ( 体积比 3 ∶ 1) 。 (7) 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 CuSO 4 和 Ca(OH) 2 。 (8) 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9) 碱石灰: 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 (10) 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 漂白粉: Ca(ClO) 2 和 CaCl 2 的混合物。 3.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 胶体 (1)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 (1 ~ 100 nm) ,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 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 (3)Fe(OH) 3 胶体粒子为 Fe(OH) 3 的集合体,因此 1 mol Fe 3 + 完全水解得到的 Fe(OH) 3 胶体粒子少于 1 mol 。 (4) 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其粒子分散到分散剂中才形成胶体。 (5)PM 2.5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不是气溶胶。 (6) 部分铝盐、铁盐如 KAl(SO 4 ) 2 ·12H 2 O 、 FeCl 3 ·6H 2 O 等溶于水, Al 3 + 、 Fe 3 + 水解分别生成 Al(OH) 3 胶体和 Fe(OH) 3 胶体,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 1. 下面是高考题的组合,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 制备 Fe(OH) 3 胶体,可以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 3 溶液中 (    ) (2016· 全国卷 Ⅱ , 13A) (2)SiO 2 既能和 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 (2015· 安徽理综, 9D) (3) 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    ) (2014· 四川理综, 2A) (4) 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    ) (2014· 四川理综, 2B) (5) 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2014· 四川理综, 2D) × × √ × 真题研究 2 1 2 × (6) 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    )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7D) (7)SO 2 、 SiO 2 、 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    ) (2013· 四川理综, 2A) (8)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 (2013· 四川理综, 2D) (9)BaSO 4 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 BaSO 4 是弱电解质 (    ) (2013· 天津理综, 1D) √ × √ × 1 2         A. 瓷器 B. 丝绸 C. 茶叶 D. 中草药 2. (2017· 北京, 6)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 A 项,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物; B 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C 项,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 D 项,中草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有机物。 1 2 选项 A B C D 名称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 纯净物 混合物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题组集训 3 √ 1 2 3 4 5 解析  碳纳米管为碳的单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A 项错误; 胆矾是 CuSO 4 ·5H 2 O ,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B 项错误; “ 84 ” 消毒液是 NaClO 的水溶液,为混合物, C 项错误; 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 D 项正确。 1 2 3 4 5 2. (2018· 西安高三质检 ) 钛酸钙 (CaTiO 3 ) 材料制备原理之一是 CaCO 3 + TiO 2 CaTiO 3 + CO 2 ↑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TiO 2 是金属氧化物,所以不是酸性氧化物 B.CaCO 3 、 CaTiO 3 均属于含氧酸盐 C.CaCO 3 难溶于水,属于强电解质 D. 上述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解析  A 项, TiO 2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酸性氧化物, D 项,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1 2 3 4 5 解析  “ 纳米铜 ” 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 题组二 纳米材料的 “ 不寻常 ” 应用 3. (2018· 武汉高三调研 ) 纳米是长度单位, 1 nm = 10 - 9 m ,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 “ 纳米铜 ” 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 “ 纳米铜 ”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纳米铜 ” 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 “ 纳米铜 ” 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 “ 纳米铜 ” 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 “ 纳米铜 ” 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 1 2 3 4 5 4. 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 ( 基本微粒直径为 1 ~ 100 nm) 。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 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 B. 该材料的基本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C. 该材料在 2 000 ℃ 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 D. 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1 2 3 4 5 解析  该材料的基本微粒的直径为 1 ~ 100 nm ,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该材料的基本微粒能透过滤纸,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氮化 硼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可耐高温,结构稳定, C 项正确; 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D 项正确。 1 2 3 4 5 题组三  “ 雾霾 ” 与 “ 胶体 ” 5. 下列有关 PM 2.5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大气中 PM 2.5 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PM 2.5 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C. 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D.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 1 2 3 4 5 小 知 识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 ( 或凝华 ) 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PM 2.5 (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 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 “ 元凶 ” 。 返回 02 认识物质性质 理解物质变化 REN SHI WU ZHI XING ZHI   LI JIE WU ZHI BIAN HUA 1. 认识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颜色、状 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核心回扣 1 2. 理解物质变化的 “ 四个方面 ” (1) 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 ( 或离子 ) 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 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 SiO 2 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 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 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 “ 三馏 ”“ 四色 ”“ 五解 ” 和 “ 十四化 ” 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① 蒸馏 ② 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 显色反应  ② 颜色反应 ③ 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① 分解  ② 电解 ③ 水解  ④ 裂解 十四化 ① 熔化 ② 汽化 ③ 液化 ④ 升华 ① 氧化  ② 风化  ③ 钝化   ④ 催化  ⑤ 皂化  ⑥ 歧化   ⑦ 硝化  ⑧ 酯化  ⑨ 裂化   ⑩ 油脂的硬化 注意  ① 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CuSO 4 ·5H 2 O 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② 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 ③ 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1. (2019· 天津, 1) 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真题研究 2 1 2 3 4 √ 解析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成乙醇, A 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 或缩聚反应, B 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C 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 D 项符合题意。 1 2 3 4         A. 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 氘、氚用作 “ 人造太阳 ” 核聚变燃料 C. 偏二甲肼用作发射 “ 天 宫二号 ” 的火箭燃料 D. 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2. (2018· 北京, 6)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解析  A 项,甲醇低温生成氢气和氢气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B 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 C 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 1 2 3 4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         3. (2015· 北京理综, 6)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解析  A 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 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 → 葡萄糖 → 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C 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D 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 √ 1 2 3 4 4.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Ⅱ , 7)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 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解析  A 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 B 项,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C 项,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D 项,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 1 2 3 4 方法点拨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结合物质的用途来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方法是:结合物质的应用目的或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 ( 在食品保存过程中防氧化 ) 、吸水性 ( 用作干燥剂 ) 、弱碱性 ( 用于中和胃酸 ) 等,并利用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1.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 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 (2) 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 (3) 用铂丝蘸取 Na 2 SO 4 、 Na 2 CO 3 、 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4) 232 Th 转化成 233 U 是化学变化 (    ) (5)Na 2 CO 3 ·10H 2 O 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NaOH 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    ) (6)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 题组集训 3 × × × √ × × 1 2 3 2. 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 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 用 “ 地沟油 ” 纯化生产 “ 生物燃油 ” 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激光法蒸发石墨得 C 60 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 解析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 Mg 2 + → Mg(OH) 2 → MgCl 2 → Mg ,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A 项正确; 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 NaCl → NaHCO 3 → Na 2 CO 3 ,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项正确; “ 地沟油 ” 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项错误; 石墨与 C 60 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项正确。 1 2 3 解析  选项 A 、 D 都是物理变化; 选项 B ,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选项 C ,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3.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 4 Cl 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 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 (NH 4 ) 2 SO 4 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 热的饱和 KNO 3 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 返回 1 2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