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碳酸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碳酸钠是由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盐,故答案为C。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一氧化氮 D. 乙醇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铜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 B.氯化钠属于盐,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时,可以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选项B正确; C.一氧化氮是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选项C错误; D.乙醇是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3.将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食盐晶体超细粒子分散到酒精中,激光笔照射能看到丁达尔效应,所形成的分散系是( )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直径1~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的食盐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答案选B。 4.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有强还原性,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析出金属铜 B. 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C.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D. 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则Na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析出金属铜,选项A不正确;B、Al(OH)3具有弱碱性,可与胃酸中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除去过多的胃酸,选项B正确;C、过氧化钠可以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用作供氧剂,选项C正确;D、烟花中添加的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在灼烧使发生焰色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选项D正确;答案选A。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Mg2+的结构示意图: B. 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C. 过氧化钠化学式: Na2O2 D. 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 = Na+ + H+ + 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Mg2+的核电荷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则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 B. 明矾属于复盐,含有两种金属离子,化学式为: KAl (SO4)2·12H2O,故B错误; C. 过氧化钠中含有过氧根O2-,化学式为:Na2O2,故C正确; D. 碳酸氢钠是盐,完全电离形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 NaHCO3 =Na+ +HCO3−,故D错误。 故选C。 6.在含有大量 H+、Ba2+、Cl— 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Ag+ B. Ca2+ C. CO32- D. 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间若能相结互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Ca2+与三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 C、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SO42-、CO32-、K+ B. Na+、Ba2+、Ca2+、HCO3- C. Mg2+、SO42-、K+、Cl- D. K+、Cl-、Na+、SO42- 【答案】D 【解析】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看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A. 铵根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碳酸根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酸性溶液中碳酸氢根不能大量共存,碱性溶液中Ba2+、Ca2+、HCO3-转化为碳酸钡和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碱性溶液中Mg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K+、Cl-、Na+、SO42-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2 的摩尔质量是32 g B. 1 mol Na2O 的质量是62 g C. 18 g H2O 含有氢原子数目为1 mol D. 22.4 L SO2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32,故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选项A错误; B、1 mol Na2O 的质量是1 mol 62 g/mol=62g,选项B正确; C、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水中含2个氢原子,故1mol水中含2mol氢原子即2NA个,选项C错误; D、若不是标准状况,22.4L SO2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9.相同物质的量的H2O和H2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3∶4 ④它们所含的H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5∶9 A. ①②③④ B. ②和③ C. ④和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由于N=n·NA,所以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故①正确; ②H2O和H2O2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分别为1个、2个,相等物质的量的H2O和H2O2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于N=n·NA,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1:2,故②正确; ③H2O和H2O2分子中所含原子数分别为3个、4个,相等物质的量的H2O和H2O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由于N=n·NA,所含原子数之比为3:4,故③正确; ④H2O和H2O2分子中所含H原子数都是2个,相等物质的量的H2O和H2O2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于N=n·NA,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故④正确; ⑤H2O和H2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0个、18个,相等物质的量的H2O和H2O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8=5:9,由于N=n·NA,所含电子数之比为5:9,故⑤正确。 故选D。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 + H2O = Na+ + OH- + H2↑ B. 铁与盐酸反应: Fe +2H+ = Fe2+ + H2↑ C. 用醋酸除水垢:CaCO3 + 2H+= Ca2+ + H2O + CO2↑ D.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2OH-=CaCO3↓+CO3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质量不守恒,钠与水反应正确写法为:2Na +2H2O = 2Na+ + 2OH- + H2↑,故A错误; B.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 +2H+ = Fe2+ + H2↑,故B正确; C. 醋酸为弱电解质,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 + 2CH3COOH= Ca2+ +2CH3COO- + H2O + CO2↑,故C错误; D.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aCO3↓+CO32-+2H2O,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少量AlCl3溶液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Al3++4OH-=AlO2-+2H2O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Cu + Ag+ = Cu2+ + Ag 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 D.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少量AlCl3溶液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得到偏铝酸钠溶液,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故A正确;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置换出单质银,离子方程式为: Cu + 2Ag+ = Cu2+ + 2Ag,故B错误; C. 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电离出碳酸氢根,正确写法为:HCO3-+H+=CO2↑+H2O,故C错误; D. 氨水为弱碱,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与过量氨水反应,正确写法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 用装置读数 C. 用所示装置稀释浓H2SO4 D. 用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浮在水面,与水反应后生成氢气,气体将钠推入煤油,反应结束,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所以又会下沉,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钠在煤油和水中上下运动,可以用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故A正确; B. 在读数时,应该平视液面,故B错误; C. 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硫酸沿杯壁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C错误; D. 如果验证Na2CO3比 NaHCO3的热稳定性好,则应将Na2CO3置于大试管中,因为大试管内温度更高些,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 H2SO4 反应,又能跟 NaOH 溶液反应的有( ) ① Mg ② Al2O3 ③ Al(OH)3 ④ CuCl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Mg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①错误; ②Al2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②正确; ③Al(OH)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③正确; ④CuCl2与稀H2SO4不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故④错误; 答案选C。 14.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反应为:2Al + Fe2O32Fe + Al2O3,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Al 是还原剂 B. Fe2O3 发生氧化反应 C. Fe 是氧化产物 D. 当生成 1 mol Fe 时,转移 6 mol 电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2Al + Fe2O3 2Fe + Al2O3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详解】A、因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Al作还原剂,选项A正确; B、因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则Fe2O3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因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O3被还原生成Fe,Fe为还原产物,选项C错误; D、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当生成 1 mol Fe 时,转移 3 mol 电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5.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小的是( ) A. 25 mL 1 mol·L−1 AlCl3 溶液 B. 30 mL 3 mol·L−1 KCl 溶液 C. 20 mL 2 mol·L−1 MgCl2 溶液 D. 30 mL 2 mol·L−1 NaCl 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溶液中c(C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判断,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详解】A、25 mL 1 mol·L−1 AlCl3 溶液中c(Cl-)=3c(AlCl3)=1mol/L×3=3mol/L; B、30 mL 3 mol·L−1 KCl溶液中c(Cl-)=c(KCl)=3mol/L; C、20 mL 2 mol·L−1 MgCl2溶液中c(Cl-)=2c(MgCl2)=2mol/L×2=4mol/L; D、30 mL 2 mol·L−1 NaCl 溶液中c(Cl-)=c(NaCl)=2mol/L; 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小的是2mol/L, 答案选D。 16.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B FeCl2 溶液 (CuCl2) 锌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2CO3固体(NaHCO3) 无 充分加热 D Fe2O3 (Al2O3) 稀硫酸 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二者均与NaOH反应,达不到提纯的目的;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与之不反应,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故A错误; B. 锌粉与FeCl2、CuCl2都反应,达不到提纯的目的,应选铁粉,故B错误; C.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可分离,故C正确; D. 二者均与稀硫酸反应,达不到提纯的目的,只有铝与强碱反应,应选NaOH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离子检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可能存在 Na+,一定无 K+ B. 某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SO4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原溶液可能存在 Al3+ D. 某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黄色光可遮挡紫光,检验钾离子,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否则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也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不一定有SO42−,故B错误; C.若原溶液存在 Al3+,则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白色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故C正确; D.可能生成硫酸银等沉淀,应加入硝酸酸化,故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各组物质中,存在X→Y或Y→Z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转化的一组是( ) 选项 X Y Z A AlCl3 Al(OH)3 NaAlO2(aq) B MgO Mg(OH)2 Mg C H2O(g) Fe3O4 Fe D NaOH(aq) Na2CO3(aq) NaHCO3(aq) 【答案】B 【解析】 【详解】A. AlCl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H)3,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aq),X能转化为Y,Y能转化为Z,故A不选; B. MgO难溶于水,不能直接转化为Mg(OH)2,所以X不能转化为Y,故B选; C.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反应生成单质铁,X能转化为Y,Y能转化为Z,故C不选; D. 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aq),Na2CO3(aq)中通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X能转化为Y,Y能转化为Z,故D不选。 故选B。 19.下列各项操作中符合“先出现沉淀后沉淀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 A. 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 B. 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C. 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至过量 D. 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H2SO4 至过量,胶体先聚沉,后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先出现沉淀后沉淀完全溶解,故A正确; B. 盐酸酸性强于碳酸,所以氯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B错误; C. 开始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后碱过量时氢氧化铝溶解,但是最终会有硫酸钡沉淀不能溶解,C错误; D. 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至过量,开始无沉淀生成,随后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故D错误。 故选A。 20.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7.8 g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NA B. 一定条件下,1.0 mol Cl2与足量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 2.3 g 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3.6 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 25℃时,0.1 mol·L-1 Na2S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故0.1mol过氧化钠转移0.1NA个电子,故A正确; B. 氯气和铁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2NA个电子,故B正确; C. 2.3g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无论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0.1mol钠完全反应失去0.1mol电子,失电子数是0.1 NA,故C正确; D. 0.1 mol·L-1 Na2S溶液,体积未知,所以含有Na+的数目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2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字母) A. 萃取 B. 加热 C. 结晶 D. 分液 E. 过滤 F. 蒸馏 (1)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_____。 (2)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_____。 (3)分离水和汽油_____。 (4)分离 CCl4 (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_____。 【答案】(1). E (2). C (3). D (4). F 【解析】 【分析】根据混合物的性质及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1)泥沙难溶于水,除去食盐水中泥沙,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E; (2)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采用重结晶法;故答案为:C; (3)汽油难溶于水,二者混合会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F。 22.实验室欲用 NaOH 固体来配制 100 mL 0.5 mol·L−1 的 NaOH 溶液。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③溶液冷却至室温,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⑤加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在配制过程中,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未等 NaOH 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C.溶解氢氧化钠搅拌时,液体部分溅出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答案】(1). 100 mL容量瓶 (2). ①③④⑤② (3). BD 【解析】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所需仪器及实验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的仪器: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 mL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④⑤②;故答案为:①③④⑤②; (3)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 未等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选; C. 溶解氢氧化钠搅拌时,液体部分溅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选; 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选;故答案为:B D。 23.Na2O2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供氧剂 (1)某学习小组发现:在盛有Na2O2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固体完全溶解,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又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①写出Na2O2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入酚酞溶液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③已知MnO2作为催化剂,则加入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Na2O2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Na2O2与H2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1:按如图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K1、K2,产生的气体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3: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Na2O2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K1。 (提示: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挥发的HCl气体和水蒸气。) ①步骤1组装好仪器之后,装入药品之前,应________。 ②A装置中添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步骤3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④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 2Na2O2+2CO2=2Na2CO3+O2 (2). 2Na2O2+2H2O=4NaOH+O2↑ (3).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 2H2O22H2O+O2↑ (5). 检查装置气密性 (6). 长颈漏斗 (7). 2H++Zn=Zn2++H2↑ (8). 检验氢气纯度 (9). Na2O2+H22NaOH 【解析】 【分析】根据过氧化钠的性质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根据物质性质及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实验现象;根据双氧水的不稳定性分析并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得出探究的结论。 【详解】(1)①Na2O2在呼吸面具中作供氧剂是和二氧化碳与水分别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碱遇酚酞变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还会生成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漂白性,所以红色会褪去,所以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答案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①实验原理是验证氢气与过氧化钠的反应,所以组装好仪器之后,应检查装置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分析装置图和实验步骤可知,盛盐酸的仪器为长颈漏斗;稀盐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H++Zn=Zn2++H2↑,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H++Zn=Zn2++H2↑; ③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易发生爆炸,步骤3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验纯,防止空气与氢气混合加热爆炸;故答案为:检验氢气纯度; ④实验现象分析可知过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硫酸铜不变蓝色,证明无水生成,证明氢气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 2NaOH,故答案为:Na2O2+H22NaOH。 24.已知CO和Fe2O3在高温下发生反应:3CO + Fe2O3=2Fe + 3CO2,其中Fe2O3被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CO2是_______产物。该反应中,若生成了1 mol Fe,则转移了_______mole−。 【答案】(1). 还原 (2). 氧化 (3). 3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计算电子转移数。 【详解】反应:3CO + Fe2O3=2Fe + 3CO2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O3被还原,为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O为还原剂,被氧化后生成CO2,则CO2是氧化产物。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及元素化合价分析知,铁化合价由+3降低为0,则生成了1molFe,则得到的电子数为(+3-0)×1mol=3mol,即转移了3mol e−,故答案为:还原;氧化;3。 25.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MnO2+4HCl(浓)MnCl2+2H2O+Cl2↑。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2)该反应中,若有0.2 mol HCl被氧化,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________L。 【答案】(1). 1:1 (2). 22.4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解答;根据反应方程式及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相关计算。 【详解】(1)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由+4价降低到+2价,被还原,MnO2作氧化剂;Cl元素化合价升高,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氧化产物为Cl2;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2)若有0.2 mol HCl被氧化,则失去0.2mol电子,由方程式可知应生成0.1mol氯气,则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为:2.24。 26.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 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_;密度比为_______。 【答案】(1). 1:1 (2). 7:11 【解析】 【分析】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分析解答。 【详解】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则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 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1:1;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 气体密度比为,故答案为:1:1;7: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