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改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改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14 Na-23 Mg-24 S-32 Cl-35.5 Mn-55 Fe-56 Cu-64 Zn-65 Ba-137 K-39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 )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属于胶体分散系,故B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CaClO B. Na+的结构示意图: C.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KI=I2+2KCl D. 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故A错误; B项、Na+的原子核内应有11个质子,故B错误; C项、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故C正确; D项、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 CO3—,故D错误; 故选C。 3.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铁粉具有还原性 袋装食品的抗氧剂 B 铁离子氧化性比铜离子强 FeCl3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 呼吸面具中的氧气来源 D 氯气具有漂白性 豆芽菜、银耳等食品的漂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够与氧气反应,放入食品袋中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A正确; B项、铁离子的氧化性比铜离子强,三价铁离子能够与铜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和铜离子,所以可以用FeCl3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故B正确; C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都产生氧气,常用作供氧剂,可以用作呼吸面具中的氧气来源,故C正确; D项、氯气有毒,不能用于食品漂白,故D错误; 故选D。 4.在酸性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Fe2+、、Cl- B. Na+、Cu2+ 、、 C. Ca2+、Mg2+、、Cl- D. Ca2+、、、K+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Fe2+在溶液中的颜色为浅绿色,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存在Fe2+,故A错误; B项、Cu2+在溶液中的颜色为淡蓝色,与CO32—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在酸性无色溶液中,Ca2+、Mg2+、NO3-、Cl- 几种离子无色且相互之间不反应,都和氢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项、在酸性无色溶液中,HCO3-离子与H+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BaSO4↓ B.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C.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D. 少量稀盐酸滴入Na2CO3稀溶液中:+H+=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2H2O+BaSO4↓,故A错误; B项、AlCl3溶液中与足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C错误; D项、少量稀盐酸滴入Na2CO3稀溶液中,盐酸与Na2CO3稀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lO3—,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所示装置分离乙醇和碘的混合液 B. 用图所示操作配制100 mL 0.1 mol·L-1硫酸溶液 C. 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 D. 用图所示装置不能制取Fe(O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乙醇与水互溶,与碘的混合液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来分离,故A错误; B项、容量瓶上有刻度,热胀冷缩影响其配制溶液的精确度,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错误; C项、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与稀盐酸不反应,故C错误; D项、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将长胶头滴管插入用苯隔绝的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D。 7.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质量数 D. 电子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8,19,20,故A错误; B项、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分别为:22,21,20,故B错误; C项、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的质量数相同,都是40,故C正确; D项、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的电子数分别为:18,19,20,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D.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Fe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故A错误; B项、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B错误; C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可能存在HCO3-、CO32-,故C错误; D项、铁离子遇KSCN溶液为血红色,则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 故选D。 9.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艺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 A. 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 B. 在过程③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 过程⑤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D. 工业上采用向母液中加入烧碱的方法获得氢氧化镁 【答案】C 【解析】A、因由粗盐得到精盐,就是要除去粗盐中的杂质,除去Mg2+、CO32-、SO42-分别用NaOH溶液、盐酸、BaCl2溶液,这些反应都是化学反应,不是物理过程,A错误;B、因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得不到无水MgCl2,若要由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为防止Mg2+发生水解,应在HCl气氛中进行,B错误;C、因 Br2+SO2 +2H2O=2HBr+H2SO4,反应 后溶液呈酸性,能与金属容器反应,因此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C正确;D、工业上采用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获得氢氧化镁,烧碱价格高,不划算,D错误;答案选C。 10.氯仿(CHCl3,非电解质)在空气中能发生缓慢氧化,生成剧毒物质光气(COCl2,非电解质),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COCl2+2HCl。检验氯仿是否被氧化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水 B. NaOH溶液 C. 酚酞溶液 D.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析】由于氯仿变质一定会产生氯化氢,所以可通过检验氯化氢的存在,来检验氯仿是否变质。所以答案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常温常压下,18 g 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B. 56 g金属铁与氯气反应时得到的电子数为3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为2NA D. 常温常压下,22.4 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项、铵根离子含有10个电子,18g铵根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1mol铵根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故A正确; B项、56 g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1mol金属铁与氯气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3NA,故B错误; C项、氧气为双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1mol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为2NA,故C正确; D项、每1mol过氧化钠参与反应转移电子1mol,常温常压下,22.4 L C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则常温常压下,22.4 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不为NA,故D错误; 故选AC。 1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氧化性比Cl2 更强的水处理剂,工业上常用下列反应先制高铁酸钠: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然后在低温下,在Na2FeO4溶液中加KOH固体至饱和就可析出K2FeO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2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 高铁酸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小 C. K2FeO4能消毒杀菌,其还原产物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D. 制取高铁酸钠时,每生成1molNa2FeO4反应中共有4mol电子转移 【答案】D 【解析】A.Na2O2在反应中,没有全部生成O2,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变为-2价、0价,则Na2O2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A正确; B.加入KOH固体,可析出高铁酸钾,说明高铁酸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小,故B正确; C.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水,故C正确; D.反应中Fe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每生成lmolNa2FeO4反应中共有3mol电子转移,故D错误。 13.下列除杂(括号内是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B Mg(Al) 过量稀盐酸 过滤 C FeCl2溶液(FeCl3) 足量Fe粉 过滤 D CO2 (CO) O2 点燃 【答案】AC 【解析】A、碳酸钠溶液与CO2和HCl都能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选项A不正确;B、镁和铁都能和稀盐酸反应,故选用稀盐酸做除杂试剂错误,选项B不正确;C、FeCl2溶液中含有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粉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过滤除去过量铁粉,试剂及操作正确,选项C正确;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由于一氧化碳很少,不易被点燃,且会混入新的杂质氧气,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 14.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B. 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 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 D. 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能是苯或CCl4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A、步骤④的操作是蒸馏,错误;B、用淀粉溶液检验是否进行生成碘单质,但不能判断是否完全,错误;C、正确;D、苯或CCl4均是很好萃取剂,正确。 15.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 M B. M2+ C. M3+ D. MO2+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得失电子守恒,设反应后M元素的化合价为x,参加反应的M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2L=0.002mol,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为0.195g÷65g/mol=0.003mol,故存在:(+5-x)×0.002mol=0.003mol×2,解得x=+2,故选B。 非选择题(共60分) 16.(1)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醋酸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一水合氨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 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含溶质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该混合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答案】(1). CH3COOHCH3COO-+H+ (2). NH3•H2ONH4++OH- (3). OH- +HCO3-=CO32-+H2O (4). 0.2 (5). 9.5 (6). 0.1 (7). 0.1 【解析】 【详解】(1)①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CH3COO-+H+; ②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故答案为:NH3•H2ONH4++OH-; ③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 +HCO3-=CO32-+H2O,故答案为:OH- +HCO3-=CO32-+H2O; (2)①由图可知,该混合液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0mol/L和0.5mol/L,则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mol/L×0.2 L=0.2mol,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2 L=0.1mol,则氯化镁的质量为0.1mol×95g/mol=9.5g,故答案为:0.2;9.5; ②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Na+)+2c(Mg2+)+2c(Ca2+)=c(Cl﹣),由题给数据可知1.0 mol•L﹣1+0.5 mol•L﹣1×2+c(Ca2+)×2=3 mol•L﹣1×1,解得c(Ca2+)=0.5 mol•L﹣1,c(CaCl2)=0.5 mol•L﹣1,则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2L=0.1mol,由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答案为:0.1;0.1。 17. 下图所示的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被略去。化合物A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反应①称之为“氯碱工业”。D是黄绿色气体,H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杀菌性,J为红褐色沉淀。 (1)H的化学式为 。 (2)写出I与Fe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NaClO (2)2Fe3++ Fe="3" Fe2+ (3)2NaCl+2H2O2NaOH+Cl2↑+H2↑ (4)Fe3++3OH-= Fe(OH)3↓ 【解析】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知,①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A为NaCl,B为H2O,C为NaOH,D为Cl2,则H为NaClO。 (2)I为FeCl3,其和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3" Fe2+ (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4)反应②是FeCl3和NaOH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Fe3++3OH-= Fe(OH)3↓ 18.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1)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 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填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________管通入________气体,再从________管通入________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1). c (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 过滤 (4). a (5). NH3 (6). b (7). CO2 (8). 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解析】 【分析】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 【详解】(1)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故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与其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无关,故错误;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于氯化铵来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小一些,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故正确;C正确,故答案为:c; (2)①(I)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II)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故答案为:过滤; ② (I)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应先通入氨气,所以a端通入,从而保证了从b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充分反应,故答案为:a;NH3;b;CO2; (II)装置改动后反应物的二氧化碳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变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故答案为: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19.Fe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摄入含铁化合物可补充铁,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加入足量NaOH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洗涤、___________、冷却、称量. (3)实验中需用98%浓硫酸(密度1.84g/mL)配制1mol/L的稀硫酸480mL,配制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________mL。 (4)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过滤、灼烧;(3)500mL容量瓶;27.2mL;(4)0.07a。 【解析】试题分析:(1)步骤②中加入足量NaOH,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是由氢氧化铁悬浊液最终转化为氧化铁,需要过滤、洗涤的氢氧化铁,然后灼烧生成氧化铁,冷却后称量氧化铁的质量,故答案为过滤;灼烧; (3)配制480mL 1mol/L的稀硫酸,配制时需要的仪器有玻棒、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量筒;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4mol/L,配制480mL 1mol/L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0.0272L=27.2mL,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27.2mL; (4)ag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即为10片补血剂中铁的质量,所以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0.07ag,故答案为0.07a。 20.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 (2)当有0.10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氯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发生反应的KMnO4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1). KMnO4 (2). HCl (3). 1.12L (4). 3.16g 【解析】 【详解】(1)在反应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中,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为+2价,所以KMnO4是氧化剂,盐酸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HCl为还原剂; (2)根据化学方程式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可知转移10mol的电子,生成5mol Cl2,所以有0.10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反应消耗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2mol,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发生反应的KMnO4的质量为0.02mol×158g/mol=3.16g。 2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碳酸氢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氫钠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_________。 (4)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95g,完全反应后得到气体5.6L(标准状况),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1). Na2CO3+CO2+H2O=2NaHCO3 (2). 加热碳酸钠固体,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和H2O、CO2,从而除去了杂质 (3). 向NaHCO3溶液中通入CO2,使Na2CO3反应生成了NaHCO3,从而除去了杂质 (4). 55.8% 【解析】 【分析】(1)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 (2)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 (3)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 (4)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列关系式求解可得。 【详解】(1)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故答案为:Na2CO3+CO2+H2O=2NaHCO3; (2)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容易分解,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可以通过加热方法除去杂质碳酸氢钠,故答案为:加热碳酸钠固体,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和H2O、CO2,从而除去了杂质; (3)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可以通入二氧化碳使其转化为碳酸氢钠除去,故答案为:向NaHCO3溶液中通入CO2,使Na2CO3反应生成了NaHCO3,从而除去了杂质; (4)充分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得到气体的5.6L(标准状况)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25mo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由方程式可知n(NaHCO3)=2n(CO2)=2×0.25mol=0.5mol,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5mol×84g/mol=42g,碳酸钠的质量为(95g-42g)=53g,则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55.8%,故答案为:55.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