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与二轮复习建议课件(232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与二轮复习建议课件(232张)(全国通用)

2018 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与二轮复习建议 二、对 2018 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三、对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的建议 主要内容 一、 2018 年高考大纲说明研究 一、 2018 年高考 大纲说明 研究 1 、说明中对知识的要求更具体,如 ⑤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 ( K a 、 K b 、 K h ) 进行相关计算。 2 、增加题型示例两个, [ 例 22] ( 2017 全国新课标Ⅱ 35 ) [ 化学 —— 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 ( 15 分) [ 例 26] ( 2016 全国新课标Ⅰ 38 ) [ 化学——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二、对 2018 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 、直接以 课本知识 为背景材料的考题依然是重点。 2 、 题型示例 对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不可小视。 3 、 往年高考试题 也可能成为新高考试题改造的模板。 1 、直接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材料的考题依然是重点。 [ 例题 1] ( 2012 全国新课标 13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 X 、 Y 、 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 Y 的单质,而 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W < X < Y < Z B. W 、 X 、 Y 、 Z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20 C.W 与 Y 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 有 W 与 X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 W 与 Y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C】 [ 例题 2] ( 2013 全国新课标 Ⅰ 9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 W 2- 、 X + B . X + 、 Y 3+ C . Y 3+ 、 Z 2- D . X + 、 Z 2- 【C】 [ 例题 3] ( 2013 全国新课标 13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 除去 KNO 3 固体中混杂的 NaCl 重结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D】 [ 例题 4] ( 2012 全国新课标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 95% B. 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例题 5 】( 2017 全国课标Ⅱ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C 【例题 6 】( 2017 全国课标Ⅱ 8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 NH 4 Cl 溶液中 ,NH 4 + 的数量为 0.1 N A B.2.4gMg 与 H 2 SO 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 A C. 标准状况下, 2.24LN 2 和 O 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 N A D.0.1mol H 2 和 0.1mol I 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 N A D 【例题 7 】( 2017 全国课标Ⅱ 9 ) 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 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d>c>b>a 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 B 【例题 8 】( 2017 全国课标Ⅱ 10 )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 1,2— 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源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例题 9 】( 2017 全国课标Ⅱ 11 )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H 2 SO 4 -H 2 C 2 O 4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 3+ +3e -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C [ 例题 10] .( 2013 北京 6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D [ 例题 11] ( 2013 北京 9 )用石墨电极电解 CuCl 2 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 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 通电使 CuCl 2 发生电离 C. 阳极上发生的反应: Cu 2+ +2e - =Cu D.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 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A 【 例题 12】 ( 2015 全国课标卷 Ⅰ10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D [ 例题 13】 ( 2016 全国课标 Ⅰ9 )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 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 4 H 9 Cl 有 3 种 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 例题 14】 ( 2016 全国课标卷 Ⅰ26 ) (14 分 ) 氮的氧化物( 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3 将 NO x 还原生成 N 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3 与 NO 2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 1 )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_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发生装置→ _____ _ _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 2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 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 2 (两端用夹子 K 1 、 K 2 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A 或 B 2NH 4 Cl+Ca(OH) 2 =CaCl 2 +2NH 3 ↑ +2H 2 O C 、 D 、 F d c →fg→i NH 3 · H 2 O=NH 3 ↑ +H 2 O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 1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 Y 管中 ① Y 管中 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 K 2 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 红棕色逐渐褪去 8NH 3 +6NO 2 =7N 2 +12H 2 O Z 中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分子数减少,内压小于外压。 [ 例题 15] ( 2016 全国课标 Ⅱ2 8 ) . ( 15 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 Fe 2+ 、 Fe 3+ 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 1 )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 0.1 mol/L 的溶液。在 FeCl 2 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 。 ( 2 )甲组同学取 2 mLFeCl 2 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 1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Cl 2 可将 Fe 2+ 氧化。 FeCl 2 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__ 。 ( 3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 2 mL FeCl 2 溶液中先加入 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 1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__ 。 防止 Fe 2+ 被氧化 2Fe 2+ +Cl 2 2Fe 3+ +2Cl − 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 4 )丙组同学取 10 ml 0.1 mol · L -1 KI 溶液,加入 6 mL 0.1 mol · L -1 FeCl 3 溶液混合。分别取 2 mL 此溶液于 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 管中加入 1 mL CCl 4 充分振荡、静置, CCl 4 层显紫色; ② 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1 滴 K 3 [Fe(CN) 6 ]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 第三支试管中加入 1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 ② 检验的离子是 ______ _( 填离子符号 ) ;实验 ① 和 ③ 说明:在 I - 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 _____ _ ( 填离子符号 ) ,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 ____ _ 。 Fe 2+ Fe 3+ 可逆反应 ( 5 )丁组同学向盛有 H 2 O 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 FeCl 2 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2Fe 2+ +H 2 O 2 +2H + 2Fe 3+ +2H 2 O Fe 3+ 催化氧化 H 2 O 2 分解产生 O 2 H 2 O 2 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 3+ 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 例题 16] ( 2017 全国课标 Ⅱ2 6 ) (14 分 )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 、 SiO 2 ,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 _ 还可使用 ______ 代替硝酸。 将 Fe 2+ 氧化成 Fe 3+ H 2 O 2 ( 2 )沉淀 A 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_ ,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 3 )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 _ 。沉淀 B 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___ 、 _________ (填化学式)。 ( 4 )草酸钙沉淀经稀 H 2 SO 4 处理后,用 KMnO 4 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 MnO 4 - +H + +H 2 C 2 O 4 →Mn 2+ +CO 2 +H 2 O 。 实验中称取 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 0.0500 mol·L -1 的 KMnO 4 溶液 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 。 SiO 2 ( 或 H 2 SiO 3 ) SiO 2 +4HF=SiF 4 ↑ +2H 2 O ( H 2 SiO 3 +4HF=SiF 4 +3H 2 O) 防止生成胶体,易沉淀分离 Fe(OH) 3 Al(OH) 3 45.0% [ 例题 17] ( 2017 全国课标 Ⅱ2 8 ) (15 分 )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 .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Mn(OH) 2 碱性悬浊液(含有 KI )混合,反应生成 MnO(OH) 2 ,实现氧的固定。 Ⅱ .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 MnO(OH) 2 被 I − 还原为 Mn 2+ ,在暗处静置 5 min ,然后用标准 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生成的 I 2 ( 2 S 2 O 3 2− +I 2 =2I − + S 4 O 6 2− )。 回答下列问题: ( 1 )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 _ 。 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 2 ) “ 氧的固定 ”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__ 。 ( 3 ) Na 2 S 2 O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________ ;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 __ _ 及二氧化碳。 ( 4 )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 −1 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 ______________ ;若消耗 Na 2 S 2 O 3 溶液的体积为 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_________mg·L −1 。 ( 5 )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 ___________ 。(填 “ 高 ” 或 “ 低 ” ) 2Mn(OH) 2 +O 2 =2MnO(OH) 2 量筒 氧气 蓝色刚好褪去 80ab 高 2 、题型示例对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不可小视。 2017 题型示 例在高考试题体现明显 2017 年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有实例 2018 题型示 例中增加两例,由 2017 年 24 例变为 2018 年 26 例,其中例 22 ,例 26 为新增示例。 能力要求有实例   1 、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 1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例 1 ( 2016 全国课标 Ⅰ13 ) ( 2 )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例 2 ( 2000 全国理综 22 ) 例 3 ( 2015 全国课标Ⅰ 13 ) 能力要求有实例 ( 3 )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例 4 : ( 1994 年全国高考 35 ) 2 、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 1 )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 例 5] ( 2013 全国新课标Ⅰ 10 ) ( 2 )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例 6 ( 2016 全国课标Ⅱ 26 )( 节选) 3 、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 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例 7 ( 2013 全国课标Ⅰ 13 ) ( 2 )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 例 8] ( 08 广东 21 ) [ 能力示例 6] ( 2016 全国课标 Ⅱ26 ) (14 分 ) 联氨(又称肼, N 2 H 4 ,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 1 )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 _______ ,其中氮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 ( 2 )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 3 )① 2O 2 (g)+N 2 (g)==N 2 O 4 (l) ΔH 1 ②N 2 (g)+2H 2 (g)==N 2 H 4 (l) ΔH 2 ③O 2 (g)+2H 2 (g)==2H 2 O(g) ΔH 3 ④2N 2 H 4 (l)+N 2 O 4 (l)==3N 2 (g)+4H 2 O(g) ΔH 4 =-1048.9 kJ · mol -1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 ΔH 4 =_______ ,联氨和 N 2 O 4 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 ________ 。 ( 4 )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_____ (已知: N 2 H 4 +H + N 2 H 5 + 的 K =8.7×10 7 ; K w=1.0×10- 14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 5 )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 AgBr 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 。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 1 kg 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 O 2 _______kg ;与使用 Na 2 SO 3 处理水中溶解的 O 2 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_____ 。 ( 2017 全国课标 Ⅱ27 ) ( 15 分)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 1 )正丁烷( C 4 H 10 )脱氢制 1- 丁烯( C 4 H 8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C 4 H 10 (g)= C 4 H 8 (g)+H 2 (g) ΔH 1 已知:② C 4 H 10 (g)+ 1/2O 2 (g)= C 4 H 8 (g)+H 2 O(g) ΔH 2 =-119 kJ·mol -1 ③ H 2 (g)+1/2 O 2 (g)= H 2 O(g) ΔH 3 -242kJ·mol -1 反应①的 ΔH 1 为 ________ kJ·mol -1 。 图( 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 ______0.1 (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 _ (填标号)。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降低压强 +123 小于 AD ( 2017 全国课标 Ⅱ28 ) .(15 分 )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 .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Mn(OH) 2 碱性悬浊液(含有 KI )混合,反应生成 MnO(OH) 2 ,实现氧的固定。 Ⅱ .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 MnO(OH) 2 被 I − 还原为 Mn 2+ ,在暗处静置 5 min ,然后用标准 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生成的 I 2 ( 2 S 2 O 3 2− +I 2 =2I − + S 4 O 6 2− )。 回答下列问题: ( 1 )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 _ 。 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 2 ) “ 氧的固定 ”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__ 。 ( 3 ) Na 2 S 2 O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________ ;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 __ _ 及二氧化碳。 ( 4 )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 −1 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 ______________ ;若消耗 Na 2 S 2 O 3 溶液的体积为 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_________mg·L −1 。 ( 5 )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 ___________ 。(填 “ 高 ” 或 “ 低 ” ) 2Mn(OH) 2 +O 2 =2MnO(OH) 2 量筒 氧气 蓝色刚好褪去 80ab 高 【 示例 6】 ( 2016 全国课标 Ⅰ8 )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 N A B.1 molN 2 与 4 molH 2 反应生成的 NH 3 分子数为 2 N A C.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 N A D. 标准状况下, 2.24 LCCl 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 N A A ( 2017 全国课标Ⅱ 8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 NH 4 Cl 溶液中 ,NH 4 + 的数量为 0.1 N A B.2.4gMg 与 H 2 SO 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 A C. 标准状况下, 2.24LN 2 和 O 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 N A D.0.1mol H 2 和 0.1mol I 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 N A D 【 示例 18】 ( 2016 全国课标 Ⅰ28 ) ( 14 分 ) NaClO 2 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 ) NaClO 2 中 Cl 的化合价为 _______ 。 ( 2 )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 ClO 2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_ 。 ( 3 )“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 Mg 2+ 和 Ca 2+ ,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________ 、 _______ 。“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______ 。 ( 4 )“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 ClO 2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_________ 。 ( 5 )“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 Cl 2 的氧化能力。 NaClO 2 的有效氯含量为 ___ 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NaOH 2NaClO 3 +SO 2 =Na 2 SO 4 +2ClO 2 +3 Na 2 CO 3 ClO 2 - 2 : 1 O 2 1﹒57 ( 2017 全国课标 Ⅱ 26 ) (14 分 )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 、 SiO 2 ,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 _ 还可使用 ______ 代替硝酸。 将 Fe 2+ 氧化成 Fe 3+ H 2 O 2 ( 2 )沉淀 A 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_ ,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 3 )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 _ 。沉淀 B 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____ 、 _________ (填化学式)。 ( 4 )草酸钙沉淀经稀 H 2 SO 4 处理后,用 KMnO 4 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 MnO 4 - +H + +H 2 C 2 O 4 →Mn 2+ +CO 2 +H 2 O 。实验中称取 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 0.0500 mol·L -1 的 KMnO 4 溶液 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 。 SiO 2 ( 或 H 2 SiO 3 ) SiO 2 +4HF=SiF 4 ↑ +2H 2 O ( H 2 SiO 3 +4HF=SiF 4 +3H 2 O) 防止生成胶体,易沉淀分离 Fe(OH) 3 Al(OH) 3 45.0% 【 能力示例 7 】 ( 2013 全国课标 Ⅰ13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 2017 全国课标 Ⅱ 13)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C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 2 mL 0.1 mol · L -1 的 FeCl 3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 1 滴 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CO 2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 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 NH 4 HCO 3 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 4 HCO 3 显碱性 D. 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 NaI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 ( AgI ) < Ksp ( AgCl ) [ 示例 24] ( 2015 全国新课标 Ⅱ38 ) [ 化学一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聚戊二酸丙二醇酯( PPG )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枓的生物相存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PG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烃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0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②化合物 B 为单氯代烃:化合物 C 的分子式为 C 5 H 8 ; ③E 、 F 为相对分子质量差 14 的同系物, F 是福尔马林的溶质; 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的结构简式为 。 ( 2 )由 B 生成 C 的化学方 8 式为 。 ( 3 )由 E 和 F 生成 G 的反应类型为 , G 的化学名称为 。 ( 4 ) ①由 D 和 H 生成 PPG 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若 PP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00 ,则其平均聚合度约为 ( 填标号 ). a . 48 b . 58 c . 76 d . 122 ( 5 ) D 的网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 种(不含立体异构): ①能与饱和 NaHCO 3 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皂化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 3 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6 : 1 : 1 的是 ( 写姑构简式 ) : D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 — 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 ___________( 填标号 ) 。 a .质谱仪 b .红外光谱仪 c .元素分析仪 d .核磁共振仪 ( 2017 全国课标 Ⅱ 36 ) [ 化学——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化合物 G 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 比索洛尔 ” 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G 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 ∶ 1 ∶ 1 。 ② D 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1molD 可与 1mol NaOH 或 2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 。 ( 2 ) B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______ 。 ( 3 ) C 与 D 反应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 4 )由 E 生成 F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 。 ( 5 ) G 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 。 ( 6 ) L 是 D 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mol 的 L 可与 2mol 的 Na 2 CO 3 反应, L 共有 ______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 3 ∶ 2 ∶ 2 ∶ 1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3 、往年高考试题也可能成为新高考试题改造的模板。 近年来多个高考试题与往年高考试题有极高的相似度,研究并让学生练习这些试题可以降低学生在高考时对试题的陌生度。 [ 例题 1] ( 2016 全国课标 Ⅱ 37 ) [ 化学 —— 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 ( 15 分) 东晋 《 华阳国志 · 南中志 》 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 1 )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 , 3d 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_______ 。 ( 2 ) 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 [Ni(NH 3 ) 6 ]SO 4 蓝色溶液。 ① [Ni(NH 3 ) 6 ]SO 4 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________ 。 ②在 [Ni(NH 3 ) 6 ]SO 4 中 Ni 2+ 与 NH 3 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 ______ ,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 ______ 。 ③氨的沸点 _______ (填“高于”或“低于”)膦( PH 3 ),原因是 _______ ;氨是 ______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_______ 。 ( 3 )单质铜及镍都是由 ______ 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 I Cu =1 958 kJ · mol – 1 、 I Ni =1 753 kJ · mol – 1 , I Cu > I Ni 的原因是 _______ 。 ( 4 )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 ________ 。 ② 合金的密度为 d g · cm – 3 ,晶胞参数 a =______nm 。 【 改造版)( 2017 全国课标 Ⅱ 35 ) [ 化学 — 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 ( 15 分)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 (N 5 ) 6 (H 3 O) 3 (NH 4 ) 4 Cl (用 R 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 )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 _____________ 。 ( 2 ) 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 E 1 )。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 E 1 变化趋势如图( a )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 E 1 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_ __ _ ;氮元素的 E 1 呈现异常的原因是 。 ↑↓ ↑ ↑ ↑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得到电子的能力增强,放出能量增多。 氮原子的 2p 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结构,再得到一个电子比较难,所以释放的能量少。 ABD ( 3 )经 X 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 R 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 b )所示。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 R 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 _______ __ ,不同之处为 __________ 。(填标号) A.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 立体结构 D. 共价键类型 C ② R 中阴离子 N 5 - 中的 σ 键总数为 ________ 个。分子中的大 π 键可用符号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形成的大 π 键原子数, n 代表参与形成的大 π 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 π 键可表示为 ),则 N 5 - 中的大 π 键应表示为 ____________ 。 ③ 图( b )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 NH 4 + ) N-H┄Cl 、 ___________ _ 、 ______ _ _____ 。 ∏ 5 6 ( 4 ) R 的晶体密度为 d g · cm -3 ,其立方晶胞参数为 a nm ,晶胞中含有 y 个 [(N 5 ) 6 (H 3 O) 3 (NH 4 ) 4 Cl] 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 M ,则 y 的计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 。 (NH 4 + )N-H …N(N - 5 ) (H 3 O + )O-H …N(N - 5 ) 602a3d/M(a3dN A ×10- 27 /M) 5N A [ 例題 2] ( 2016 全国课标 Ⅱ 38 ) [ 化学 ——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氰基丙烯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快速聚合为 从而具有胶黏性。某种氰基丙烯酸 酯( G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8 ,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0.276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② 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 ,。 ( 2 ) B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 _________ 组峰,峰面积比为 _______ 。 ( 3 )由 C 生成 D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 。 ( 4 )由 D 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5 ) G 中的官能团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填官能团名称) ( 6 ) G 的同分异构体中,与 G 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___________ 种。(不含立体结构) 【 改造版 】 ( 2017 全国课标 Ⅱ 36 ) [ 化学——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化合物 G 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 比索洛尔 ” 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G 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 ∶ 1 ∶ 1 。 ② D 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1molD 可与 1mol NaOH 或 2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 。 ( 2 ) B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______ 。 ( 3 ) C 与 D 反应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 4 )由 E 生成 F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 。 ( 5 ) G 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 。 ( 6 ) L 是 D 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mol 的 L 可与 2mol 的 Na 2 CO 3 反应, L 共有 ______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 3 ∶ 2 ∶ 2 ∶ 1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例题 3】 ( 2015 全国新课标 Ⅰ 10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D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 Fe(OH) 3 胶体 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 3 溶液中 B. 由 MgCl 2 溶液制备无水 MgCl 2 将 MgCl 2 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 改造 1 ( 2016 全国课标 Ⅱ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改造 2】 ( 2017 全国课标 Ⅱ 13)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C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 2 mL 0.1 mol · L -1 的 FeCl 3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 1 滴 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CO 2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 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 NH 4 HCO 3 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 4 HCO 3 显碱性 D. 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 NaI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 ( AgI ) < Ksp ( AgCl ) 【 例题 4】 ( 2015 全国新课标 Ⅰ 11 ) 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极反应中有 CO 2 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 C 6 H 12 O 6 +6O 2 =6CO 2 +6H 2 O A [ 改造 1] ( 2016 全国课标 Ⅱ11 ) Mg – AgCl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反应式为 Mg – 2e – =Mg 2+ B. 正极反应式为 Ag + + e – =Ag C. 电池放电时 Cl – 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Mg+2H 2 O=Mg(OH) 2 +H 2 ↑ 【 改造 2 】( 2017 全国课标Ⅱ 11 )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H 2 SO 4 -H 2 C 2 O 4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 3+ +3e -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C [ 例题 5] ( 2011 全国新课标 13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 W 、 X 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 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 1 : 1 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元素 Y 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 Z 可与元素 X 形成共价化合物 XZ 2 A [ 改造 1] ( 2012 全国新课标 13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 X 、 Y 、 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 Y 的单质,而 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W < X < Y < Z B. W 、 X 、 Y 、 Z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20 C.W 与 Y 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 有 W 与 X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 W 与 Y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C [ 改造 2] ( 2013 全国新课标 4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 W 2- 、 X + B . X + 、 Y 3+ C . Y 3+ 、 Z 2- D . X + 、 Z 2- C [ 改造 3] ( 2014 全国新课标 10 ) 10 . W 、 X 、 Y 、 Z 均是短周期元素, X 、 Y 处于同一周期, X 、 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 2 - 和 Z - , Y + 和 Z -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X > Y > Z B .单质沸点: X > Y > Z C .离子半径: X 2 - > Y + > Z - D .原子序数: X > Y > Z D [ 改造 4] ( 2015 全国新课标 Ⅰ 12 ) W 、 X 、 Y 、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 、 5 、 8 、 8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沸点: 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 W>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YX>Y C . Y 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 改造 8】 ( 2017 全国课标 Ⅱ9 ) . 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 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d>c>b>a 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 B 【 例题 6】 ( 2013 全国新课标 28 )( 15 分) 二甲醚( CH 3 OCH 3 )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 H 2 、 CO 和少量的 CO 2 )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 ) CO(g) + 2H 2 (g) = CH 3 OH(g) △H 1 = -90.1kJ•mol -1 ( ii ) CO 2 (g) + 3H 2 (g) = CH 3 OH(g) + H 2 O(g) △H 2 = -49.0kJ•mol -1 水煤气变换反应: ( iii ) CO(g) + H 2 O(g) = CO 2 (g) + H 2 (g) △H 3 = -41.1kJ•mol -1 二甲醚合成反应: ( iV ) 2CH 3 OH(g) = CH 3 OCH 3 (g) + H 2 O(g) △H 4 = -24.5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 3 )由 H 2 和 CO 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 2CO(g) + 4H 2 (g) = CH 3 OCH 3 + H 2 O(g) △H = -204.7kJ • mol -1 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 CO 和 H 2 转化率增大, CH 3 OCH 3 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 CO 和 H 2 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 4 )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 Cu—Zn—Al—O 和 Al 2 O 3 )、压强为 5.0MPa 的条件下,由 H 2 和 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 CO 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 改造 1】 ( 2015 新课标 Ⅱ 卷理综化学) ( 14 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 、 CO 2 和 H 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 CO(g)+2H 2 (g) CH 3 OH(g) △H 1 ②CO 2 (g)+3H 2 (g) CH 3 OH ( g ) +H 2 O(g) △H 2 ③CO 2 (g)+H 2 (g) CO(g)+H 2 O(g) △H 3 回答下列问题: ( 1 )已知反应 ① 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O C O H—O C—H E/ ( kJ.mol -1 ) 436 343 1076 465 413 由此计算 △ H 1 = kJ·mol -1 ,已知 △ H 2 = -58kJ·mol -1 ,则 △ H 3 = kJ·mol -1 。 ( 2 )反应 ① 的化学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为 ;图 1 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 —99 + 41 a 反应 ① 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 3 )合成气的组成 n(H 2 )/n(CO+CO 2 ) = 2.60 时,体系中的 CO 平衡转化率( α )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α ( CO )值随温度升高而 (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其原因是 。 图 2 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 ___ __ ,其判断理由是 _ __ __ 。 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 ① 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 CO 的量增大反应 ③ 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产生 CO 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 CO 的转化率降低; P 3 > P 2 > P 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 ① 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 CO 的转化率;而反应 ③ 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 CO 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 CO 的转化率升高 [ 改造 2] ( 2016 全国课标 Ⅱ27 ) .(14 分 ) 丙烯腈( CH 2 =CHCN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 CH 2 =CHCHO )和乙腈( CH 3 CN )和副产物丙烯醛( C 3 H 4 O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C 3 H 6 ( g ) +NH 3 ( g ) + 3/2O 2 ( g ) = ②C 3 H 6 ( g ) +O 2 ( g ) =C 3 H 4 O ( g ) +H 2 O ( g ) Δ H = −353 kJ · mol −1 C 3 H 3 N ( g ) +3H 2 O ( g ) Δ H = −515 kJ · mol −1 ( 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 _____________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___________ 。 ( 2 )图( a )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 460℃ 。低于 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 _______ (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 ;高于 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 (双选,填标号)。 A. 催化剂活性降低 B. 平衡常数变大 C. 副反应增多 D. 反应活化能增大 ( 3 )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 n (氨) / n (丙烯)的关系如图( b )所示。由图可知,最佳 n (氨) / n (丙烯)约为 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 。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 ______________ 。 [ 改造 3] ( 2017 全国课标 Ⅱ27 ) . ( 15 分)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 1 )正丁烷( C 4 H 10 )脱氢制 1- 丁烯( C 4 H 8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C 4 H 10 (g)= C 4 H 8 (g)+H 2 (g) ΔH 1 已知:② C 4 H 10 (g)+ 1/2O 2 (g)= C 4 H 8 (g)+H 2 O(g) ΔH 2 =-119 kJ·mol -1 ③ H 2 (g)+1/2 O 2 (g)= H 2 O(g) ΔH 3 -242kJ·mol -1 反应①的 ΔH 1 为 ________ kJ·mol -1 。图( 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 ______0.1 (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 _ (填标号)。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降低压强 +123 小于 AD ( 2 )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 b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 (氢气) /n (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 氢气是反应产物之一,随着 n( 氢气) / (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 3 )图( c )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 590 ℃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___ 、 __________ _ _ ; 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 _ _ 。 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丁烯在高温下断裂为短链烃类。 [ 例题 7] ( 2007 宁夏 7 )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 4 C 2 H 4 C 3 H 8 C 4 H 8 C 6 H 12 C 7 H 16 C 8 H 16 A . 3 B . 4 C . 5 D . 6 A [ 改造版 ] ( 2012 全国新课标 10 )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 26 项应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C 2 H 4 C 2 H 6 C 2 H 6 O C 2 H 4 O 2 C 3 H 6 C 3 H 8 C 3 H 8 O C 3 H 6 O 2 C 4 H 8 C 4 H 10 A. C 7 H 16 B. C 7 H 14 O 2 C. C 8 H 18 D. C 8 H 18 O C [ 例题 8] ( 2008 海南 11 ) .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 B . 2CH 3 CH 2 OH+O 2 2CH 3 CHO+2H 2 O C . ClCH 2 CH=CH 2 +NaOH HOCH 2 CH=CH 2 +NaCl D . B [ 改造题 1] ( 2010 全国新课标 9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 1 , 2- 二溴丙烷 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D [ 改造题 2] ( 2011 全国新课标 9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 CH 3 CH=CH 2 +Br 2 CH 3 CHBrCH 2 Br ②CH 3 CH 2 OH CH 2 =CH 2 +H 2 O ③CH 3 COOH+CH 3 CH 2 OH CH 3 COOCH 2 CH 3 +H 2 O ④C 6 H 6 +HNO 3 C 6 H 5 NO 2 +H 2 O A .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B [ 例题 9] ( 2007 海南 12 )、有 BaCl 2 和 NaCl 的混合溶液 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 Ba 2 + 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 AgNO 3 溶液,使 Cl -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 xmol H 2 SO 4 、 ymol 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 c(Na + )/ mol · L - 1 为 A . (y - 2x)/a        B . (y - x)/a        C . (2y - 2x)/a        D . (2y - 4x)/a D [ 改造题 ] ( 2010 全国新课标 10 ) 把 500 mL 有 BaCl 2 和 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 5 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B . C . D . A . D [ 例题 10] ( 2011 全国新课标 38 ) [ 化学 ——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工业上常用水杨醛与乙酸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 以下是由甲苯为原料生产香豆素的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副产物已略去)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 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 B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连个羧基通常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羧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_______ ; ( 2 )由甲苯生成 A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 ; A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____ ( 3 )由 B 生成 C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 ( 4 ) B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______ 种,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出现四组峰的有 _ 种; ( 5 ) D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 __ 中,其中: ①既能发生银境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________ (写解构简式) ②能够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 CO 2 的是 _________ (写解构简式) ( 1 ) C 9 H 6 O 2 ; ( 2 )取代反应 2— 氯甲苯(邻氯甲苯) ( 3 ) ( 4 ) 4 2 ( 5 ) 4 ① ② [ 改造题 1] ( 2012 全国新课标 38 ) .[ 化学 —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对羟基甲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 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 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 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以下是某 课题组开发的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 通常在同一个 碳原子上连有 两个羟基不稳定 , 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 D 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③ F 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 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 1:1 。 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的化学名称为 ____ ( 2 )由 B 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 反应类型为 _____ ; ( 3 ) D 的结构简式为 ____ ; ( 4 ) F 的分子式为 ______ ; ( 5 ) G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 ; ( 6 ) E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 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___ 种,其中核磁 共振氢谱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 峰面积比为 2:2:1 的是 ____( 写结构简式 ) 。 [ 例题 10] ( 2012 江苏 19 ) . (15 分 )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 (Cu 、 Zn 总含量约为 99%) 回收 Cu 并制备 ZnO 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① 铜帽溶解时加入 H 2 O 2 的目的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铜帽溶解完全后, 需将溶液中过量的 H 2 O 2 除去。除去 H 2 O 2 的简便方法是 。 (2) 为确定加入锌灰 ( 主要成分为 Zn 、 ZnO ,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 ) 的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 H 2 O 2 后溶液中 Cu 2 + 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 Cu 2 + 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 pH=3~4 ,加入过量的 KI ,用 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Cu 2 + +4I - =2CuI( 白色 ) ↓ +I 2 2S 2 O 3 2 - +I 2 =2I - +S 4 O 6 2 -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若滴定前溶液中的 H 2 O 2 没有除尽,所测定的 Cu 2 + 含量将会 (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 (3) 已知 pH>11 时 Zn(OH) 2 能溶于 NaOH 溶液生成 [Zn(OH) 4 ] 2- 。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开始沉淀的 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 1. 0 mol·L -1 计算 ) 。 开始沉淀的 pH 沉淀完全的 pH Fe 3 + 1. 1 3. 2 Fe 2 + 5. 8 8. 8 Zn 2 + 5. 9 8. 9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30%H 2 O 2 、 1. 0 mol·L -1 HNO 3 、 1. 0 mol·L -1 NaOH 。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 ZnO 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 ;② ;③过滤;④ ;⑤过滤、洗涤、干燥;⑥ 900 ℃ 煅烧。 [ 例题 5 答案 ]19. (15 分 ) (1)①Cu+H 2 O 2 +H 2 SO 4 =CuSO 4 +2H 2 O ② 加热 ( 至沸 ) (2)① 淀粉溶液 蓝色褪去 ②偏高 (3)①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30% H 2 O 2 ,使其充分反应 ②滴加 1.0 mol·L -1 NaOH ,调节溶液 pH 约为 5( 或 3.2 ≤ pH<5.9) ,使 Fe 3 + 沉淀完全 ④向滤液中滴加 1. 0 mol·L -1 NaOH ,调节溶液 pH 约为 10( 或 8. 9 ≤ pH ≤ 11) ,使 Zn 2 + 沉淀完全 [ 改造 1] ( 2013 全国新课标 27 ).( 15 分)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 LiCoO 2 )、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6C+xLi + +xe - = Li x C 6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 1 ) LiCoO 2 中, Co 元素的化合价为 。 ( 2 )写出 “ 正极碱浸 ”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 ) “ 酸浸 ” 一般在 80℃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盐酸代替 H 2 SO 4 和 H 2 O 2 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 ( 4 )写出 “ 沉钴 ”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 )充放电过程中,发生 LiCoO 2 与 Li 1-x CoO 2 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 +3 2Al + 2OH - + 6H 2 O = 2Al(OH) - 4 + 3H 2 ↑ 2LiCoO 2 + 3H 2 SO 4 + H 2 O 2 Li 2 SO 4 + 2CoSO 4 + O 2 ↑+ 4H 2 O 2H 2 O 2 2H 2 O + O 2 ↑ ;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CoSO 4 + 2NH 4 HCO 3 = CoCO 3 ↓+ (NH 4 ) 2 SO 4 +CO 2 ↑+ H 2 O Li 1-x CoO 2 + Li x C 6 = LiCoO 2 + 6C ( 6 )上述工艺中, “ 放电处理 ” 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填化学式)。 Li + 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Al(OH) 3 、 CoCO 3 、 Li 2 SO 4 [ 改造 2] ( 2015 全国新课标 Ⅰ 27 )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 Mg 2 B 2 O 5 · H 2 O 和 Fe 3 O 4 ,还有少量 Fe 2 O 3 、 FeO 、 CaO 、 Al 2 O 3 和 SiO 2 等 ) 为原料制备硼酸 (H 3 BO 3 )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 Mg 2 B 2 O 5 · H 2 O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两条)。 Mg 2 B 2 O 5 ·H 2 O+2H 2 SO 4 =2H 3 BO 3 +2MgSO 4 提高反应温度,减小铁硼矿粉粒径 ( 2 )利用 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 (化学式)。 ( 3 )“净化除杂”需先加 H 2 O 2 溶液,作用是 。然后在调节溶液的 pH 约为 5 ,目的是 。 ( 4 )“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 (填名称)。 ( 5 )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 NaBH 4 ), 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 _______ 。 ( 6 )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 ___________ 。 Fe 3 O 4 SiO 2 和 CaSO 4 将 Fe 2+ 氧化成 Fe 3+ 使 Fe 3+ 和 Al 3+ 形成为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七水合硫酸镁( MgSO 4 ·7H 2 O ) 2H 3 BO 3 B 2 O 3 +3H 2 O 3Mg+B 2 O 3 2B+3MgO [ 改造 1] ( 2012 全国新课标 10 )分子式为 C 5 H 12 O 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5 种 B.6 种 C.7 种 D.8 种 [ 例题 11] ( 2011 全国新课标 8 )分子式为 C 5 H 11 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 6 种 B . 7 种 C . 8 种 D . 9 种 [ 改造 2] ( 2013 全国新课标 12 )分子式为 C 5 H 10 O 2 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 . 15 种 B . 28 种 C . 32 种 D . 40 种 [ 例 13] ( 2016 全国课标 Ⅱ 38 ) [ 化学 ——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氰基丙烯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快速聚合为 从而具有胶黏性。某种氰基丙烯酸 酯( G )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8 ,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0.276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② 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 ,。 ( 2 ) B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 _________ 组峰,峰面积比为 _______ 。 ( 3 )由 C 生成 D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 。 ( 4 )由 D 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5 ) G 中的官能团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填官能团名称) ( 6 ) G 的同分异构体中,与 G 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___________ 种。(不含立体结构) [ 改造版 ] ( 2017 全国课标 Ⅱ 36 ) [ 化学——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 ( 15 分) 化合物 G 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 比索洛尔 ” 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G 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 ∶ 1 ∶ 1 。 ② D 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1molD 可与 1mol NaOH 或 2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 。 ( 2 ) B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______ 。 ( 3 ) C 与 D 反应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 4 )由 E 生成 F 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 。 ( 5 ) G 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 。 ( 6 ) L 是 D 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mol 的 L 可与 2mol 的 Na 2 CO 3 反应, L 共有 ______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 3 ∶ 2 ∶ 2 ∶ 1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例 14] ( 2016 天津 9 ) 水中溶氧量( DO )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 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 mg/L, 我国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 DO 不能低于 5mg/L 。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 DO 。 1 、测定原理: 碱性条件下, O 2 将 Mn 2+ 氧化为 MnO(OH) 2 : ① 2Mn 2+ +O 2 +4OH - =2MnO(OH) 2 ↓ ,酸性条件下, MnO(OH) 2 将 I - 氧化为 I 2 : ② MnO(OH) 2 +I - +H + →Mn 2+ +I 2 +H 2 O ,用 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I 2 , ③ 2S 2 O 3 2- +I 2 =S 4 O 6 2- +2I - 2 、测定步骤 a .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 N 2 排尽空气后,停止充 N 2 。 b .向烧瓶中加入 200ml 水样 c .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 1mlMnSO 4 无氧溶液(过量) 2ml 碱性 KI 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 ① 完全。 d 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 2ml 硫酸无氧溶液至 ② 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 .从烧瓶中取出 40 . 00ml 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0 . 001000mol/LNa 2 S 2 O 3 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 . …… g .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溢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 1 )配置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 _________ _ 。 ( 2 )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为 __________ 。 ① 滴定管 ② 注射器 ③ 量筒 ( 3 )鉴别的作用是 _______ ___ 。 ( 4 )配平反应 ② 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_________ _ 。 ( 5 )步骤 f 为 ________ __ 。 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② 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1 , 2 , 4 , 1 , 1 , 3 重复步骤 e 的操作 2-3 次 ( 6 )步骤 e 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_____ __ _ __ 。若某次滴定消耗 Na 2 S 2 O 3 溶液 4.50ml ,水样的 DO=_____mg/L( 保留一位小数 ) 。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 DO 是否达标: ____ (填是或否) ( 7 )步骤 d 中加入硫酸溶液反应后,若溶液 pH 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 2 个) __________ 。 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 9.0 是 2H + +S 2 O 3 2- =S↓+SO 2 ↑+H 2 O SO 2 +I 2 +2H 2 O=4H + +SO 4 2- +2I - 4H + +I - +O 2 =2I 2 +2H 2 O( 任写其中 2 个) 【 改造版 】 ( 2017 全国课标 Ⅱ28 ) .(15 分 ) 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 .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Mn(OH) 2 碱性悬浊液(含有 KI )混合,反应生成 MnO(OH) 2 ,实现氧的固定。 Ⅱ .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 MnO(OH) 2 被 I − 还原为 Mn 2+ ,在暗处静置 5 min ,然后用标准 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生成的 I 2 ( 2 S 2 O 3 2− +I 2 =2I − + S 4 O 6 2− )。 回答下列问题: ( 1 )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 _ 。 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 2 ) “ 氧的固定 ”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__ 。 ( 3 ) Na 2 S 2 O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________ ;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 __ _ 及二氧化碳。 ( 4 )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 −1 Na 2 S 2 O 3 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 ______________ ;若消耗 Na 2 S 2 O 3 溶液的体积为 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_________mg·L −1 。 ( 5 )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 ___________ 。(填 “ 高 ” 或 “ 低 ” ) 2Mn(OH) 2 +O 2 =2MnO(OH) 2 量筒 氧气 蓝色刚好褪去 80ab 高 (一)以考试大纲为线索梳理课本知识 (二)以高考试题为线索巩固基础知识 (三)以做过的错题为线索查缺补漏知识 三、对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的建议 (一)以考试 大纲 为线索梳理化学课本知识 引导学生对照考试大纲,逐一回忆每一个知识点是否烂熟于心,对记忆不准,区别不清的内容要通过查阅课本,落实到位。最好用书写的方式,把大纲上的知识点在笔记本上再整理一遍,做到以不变的知识应付千变万化的题目。对一些典型的概念、实验操作等相近的内容可通过列表比较的方式弄清概念、操作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的要求层次 了解 :对化学知识有 初步认识 ,能够 正确复述 、 再现 、 辨认 或 直接使用 。 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 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能够 正确判断 、 解释 和 说明 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 " 知其然 " ,还能 " 知其所以然 " 。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 本质区别 与 内在联系 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 分析 、 类推 或 计算 , 解释 、 论证 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研究 2018 年 《 考试大纲 》 把握 2018 年复习方向 ( 1 )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 2 )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 3 )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化学计算涉及十二个方面 ( 4 )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 物质的量浓度 的概念 ,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 5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 6 ) 理解盖斯定律 ,并 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 ( 8 )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了解 化学平衡常数( K) 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 9 )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及其 测定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 ( 7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 能正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 ( 10 )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 平衡 。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 Ka 、 Kb 、 Kh ) 进行相关计算 ( 11 )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理解 溶度积( Ksp )的 含义 ,能进行 相关的计算 。 ( 12 ) 了解晶胞的概念 。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 相关的计算 。 热点一:化学用语 必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可出现。涉及的知识点有元素的名称、符号,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各类结构模型(如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的识别。 抓知识点落实促学生成绩提高 ①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   [ 考纲要求 ] [ 例题分析 ] [ 例题 ] ( 2012 海南 9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B . S 2- 的结构示意图: C .乙酸的分子式: CH 3 COOH A . NH 4 Br 的电子式: D .原子核内有 l8 个中子的氯原子: BD [ 练习 ] ( 2010 全国新课标 7 ).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 . Na 2 O 2 的电子式为 B . 106g 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 CO 2 为 112L ( 标准状况 ) D . Cl - 的结构示意图为 C .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 7 而中子数不一定为 7 C 热点二:化学计量 高考热点,主要考查 “ 物质的量 ” 与粒子数(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热等的关系,有关 N A 的讨论,将阿伏加德罗常数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联系起来进行考查,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有关质量、体积、浓度的计算。   ④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⑥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 考纲要求 ] ⑦ 了解物质的量( n )及其单位摩尔( mol )、摩尔质量( M )、气体摩尔体积( Vm )、物质的量浓度( c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的含义。   ⑧ 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 例题 ] ( 2010 全国新课标 10 ) 把 500 mL 有 BaCl 2 和 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 5 等份,取一份加入含 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 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B . C . D . [ 例题分析 ] A . D [ 往年高考试题 ] ( 2007 海南 12 )、有 BaCl 2 和 NaCl 的混合溶液 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 Ba 2 + 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 AgNO 3 溶液,使 Cl -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 xmol H 2 SO 4 、 ymol 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 c(Na + )/ mol·L - 1 为 A . (y - 2x)/a       B . (y - x)/a       C . (2y - 2x)/a       D . (2y - 4x)/a D [ 例题 2] ( 2011 全国新课标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1 . 00mol NaCl 中含有 6 . 02×10 23 个 NaCl 分子 B . 1 . 00mol NaCl 中 , 所有 Na +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 . 02×10 23 C .欲配置 1 . 00L ,1 . 00mol . L -1 的 NaCl 溶液,可将 58 . 5g NaCl 溶于 1 . 00L 水中 D .电解 58 . 5g 熔融的 NaCl ,能产生 22 . 4L 氯气(标准状况)、 23 . 0g 金属钠 B [ 例题 3] ( 2012 全国新课标 9 ).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总数为 N A 的 NO 2 和 CO 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 N A B.28g 乙烯和环丁烷( C 4 H 8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 N A C. 常温常压下, 92g 的 NO 2 和 N 2 O 4 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6 N A D. 常温常压下, 22.4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 N A D [ 例题 4] ( 2015 全国新课标 8 )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 2 O 和 18gH 2 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10N A B.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 + 离子数为 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 A D. 密闭容器中 2molNO 与 1molO 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N A C 热点三:氧化还原反应 每套题均有考到,形式有选择题中概念的辨析、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离子的共存,非选择题中方程式的配平、实验探究、计算等。这些题目的难度总体不大,复习时不要过难。主要讲常见、讲方法、讲能力;各种题型都练到。 [ 考纲要求 ]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 例题 1] ( 2012 海南 6 ).将 0.195g 锌粉加入到 200mL 的 0.100 mol · L -1 MO 2 +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 B. M 2+ C . M 3+ D. MO 2+ [ 例题分析 ] B [ 例题 2] ( 2012 全国新课标 26 )( 3 ) FeCl 3 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 ( 4 )高铁酸钾( K 2 FeO 4 )是一种强氧化剂, 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FeCl 3 与 KClO 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K 2 FeO 4 , 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Fe 3+ +2I - =2Fe 2+ +I 2 ( 或 2Fe 3+ +3I - =2Fe 2+ +I 3 - ) 2Fe(OH) 3 +3ClO - +4OH - =2FeO 4 2- +5H 2 O+3Cl - 热点四 :离子反应 每年必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辨析,限制条件下,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如限定溶液的颜色、酸碱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非选择题中主要有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题中考查离子的检验、除杂;推断中用文字表述离子之间的反应现象;常结合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综合考查离子反应。 [ 考纲要求 ]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 例题 1] ( 2010 全国新课标 13 ) 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B B [ 例题 2] ( 2011 全国新课标 1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 FeS+2H + =Fe2 + +H 2 S B . NH 4 HCO 3 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 HCO 3 - +OH - =CO 3 2- +H 2 O C .少量 SO 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C 6 H 5 O - +SO 2 +H 2 O=C 6 H 5 OH+HSO 3 -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 CaCO 3 +2CH 3 COOH=Ca 2+ +2CH 3 COO - +CO 2 +H 2 O [ 例题 3] ( 2012 海南 12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 HCO 3 - +OH – = CO 3 2- + H 2 O B .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 SO 2 + ClO - + 2OH – = SO 4 2- +Cl - + H 2 O C .硫化钡加入稀硫酸: BaS + 2H + = H 2 S↑+ Ba 2+ D .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 2 O 3 +2OH – =2AlO 2 – +H 2 O BD [ 例题 4] ( 2012 全国新课标 26 ) ( 3 ) FeCl 3 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 )高铁酸钾( K 2 FeO 4 )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FeCl 3 与 KClO 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K 2 FeO 4 ,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与 MnO 2 -Zn 电池类似, K 2 FeO 4 -Zn 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 K 2 FeO 4 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 _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Fe 3+ +2I - =2Fe 2+ +I 2 2Fe(OH) 3 +3ClO - +4OH - =2FeO 4 2- +5H 2 O+3Cl - FeO 4 2- +3e - +4H 2 O= Fe(OH) 3 +5OH - 2FeO 4 2- +8H 2 O+3Zn= 2Fe(OH) 3 + 3Zn(OH) 3 +4OH - [ 例题 5] ( 2011 上海 13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 、 NH 4 + 、 Ba 2+ 、 SO 4 2 - 、 I - 、 S 2 - 。分别取样: ① 用 pH 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 ② 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 Na + B . SO 4 2 - C . Ba 2+ D . NH 4 + A 六 【 例 6】 ( 2014 全国课标 Ⅱ 27 )( 15 分)( 1 )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 4 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 PbO 2 的酸性比 CO 2 的酸性 (填 “ 强 ” 或 “ 弱 ” )。 ( 2 ) PbO 2 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ⅣA 弱 PbO 2 +4HCl( 浓 ) PbCl 2 +Cl 2 ↑+2H 2 O ( 3 ) PbO 2 可由 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PbO 2 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 Pb(NO 3 ) 2 和 Cu(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电解液中不加入 Cu(NO 3 ) 2 ,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 。 ( 4 ) PbO 2 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 a 点为样品失重的 4.0% (即样品起始质量 — a 点固体质量 / 样品起始质量 ×100% )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组成表示为 PbO x 或 mPbO 2 · nPbO ,列式计算 x 值和 m:n 值 。 【 例题 7】 ( 2016 全国课标 Ⅰ 27 )( 4 ) +6 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 NaHSO 3 将废液中的 Cr 2 O 7 2− 还原成 Cr 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_ _ 。 Cr 2 O 7 2- +5H + +3HSO 3 - =2Cr 3+ +3SO 4 2- +4H 2 O 【 例题 8】 ( 2016 全国课标 Ⅰ 26 )氮的氧化物( NO x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3 将 NO x 还原生成 N 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3 与 NO 2 反应进行了探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8NH 3 +6NO 2 =7N 2 +12H 2 O 热点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考必考内容,课标卷理综卷必考部分的试题主要为选择题。试题难度不大,这是为了控制新课程卷整套试题的难度,将该知识块的拓展内容安排在 “ 物质结构和性质 ” 模块来考查学生。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重大科技成果(如新元素的合成、新物质的制备等)为背景,考查原子结构及各种粒子间的数量关系;考查短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比较粒子半径的大小,试题将 “ 构、位、性 ” 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 1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 2 )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3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4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 5 )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6 )以 IA 和 VII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7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 8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 考纲要求 ] [ 例题 1] ( 2010 全国新课标 7 )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 . Na 2 O 2 的电子式为 C .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 7 而中子数不一定为 7 B . 106g 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 CO 2 为 112L( 标准状况 ) D.Cl- 的结构示意图为 C [ 例题 2] ( 2011 全国新课标 13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 W 、 X 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 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 1 : 1 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 .元素 Y 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 Z 可与元素 X 形成共价化合物 XZ 2 A [ 例题 3] ( 2012 全国新课标 13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 X 、 Y 、 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 Y 的单质,而 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W < X < Y < Z B. W 、 X 、 Y 、 Z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20 C.W 与 Y 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 有 W 与 X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 W 与 Y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C [ 例题 4] ( 2013 全国新课标 4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 W 2- 、 X + B . X + 、 Y 3+ C . Y 3+ 、 Z 2- D . X + 、 Z 2- C [ 例题 5] ( 2014 全国新课标 10 ) 10 . W 、 X 、 Y 、 Z 均是短周期元素, X 、 Y 处于同一周期, X 、 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 2 - 和 Z - , Y + 和 Z -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X > Y > Z B .单质沸点: X > Y > Z C .离子半径: X 2 - > Y + > Z - D .原子序数: X > Y > Z D [ 例题 6] ( 2015 全国新课标 Ⅰ 12 ) W 、 X 、 Y 、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 0 、 5 、 8 、 8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沸点: 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 W>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Y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