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师范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模块考高二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对于下列稀溶液或固体之间的反应: ①HCl(aq)+NH3·H2O (aq)===NH4Cl(aq)+H2O(l) ΔH1=-a kJ·mol-1 ②HCl(aq)+NaOH(s)===NaCl(aq)+H2O(l) ΔH2=-b kJ·mol-1 ③HNO3 (aq)+NaOH (aq)===NaNO3 (aq)+H2O(l) ΔH3=-c kJ·mol-1 下列有关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b>c>57.3 B. a>b=c=57.3 C. b>c=57.4>a D. ΔH2>ΔH3>ΔH1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中氨水电离时要吸收热量,因此放出的热量少,②中是强酸和强碱固体反应,强碱固体溶于水要放热,因此生成1 mol液态水和易溶于水的盐,放出的热量多一些,③中是强酸和强碱生成1 mol液态水和易溶于水的盐,放出的热量与题干一致,因此三者放出的热量大小是b>c=57.4>a,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要放出热量,浓硫酸稀释时要放出热量,弱酸、弱碱电离时要吸收热量。 2.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 ) 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 P2>P1,T1>T2 C. 该图象表示的方程式为:2A===B+3C D. 对于反应2X(g)+3Y(g)2Z(g) Δ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如果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的NH3,平衡逆向移动,但v(正)应与平衡点相连,故A项错误;B. 由图中曲线先拐先平可知,此时反应速率较快,达到平衡时间较短,对应温度、压强较大,则P2>P1,T1>T2,故B项正确;C.图中反应物、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C项错误;D.温度升高,平衡将逆向移动,Y的百分含量将增大,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平衡图像的有关知识,此类问题首先要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3.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 mol CH4转移12 mol电子 B. 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 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反应CH4+H2O3H2+CO,甲烷由-4加变为+4价,氢由+1价变为0价,则每消耗1 mol CH4转移8 mol电子,故A错误; B选项,电解质中没有OH-,因此不可能在电极A发生H2+2OH--2e- = 2H2O电极反应,故B错误; C选项,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原理,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负极即A极移动,故C错误; D选项,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 = 2CO32-,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 + I一(aq)I3一(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如下表: t/℃ 5 15 25 35 50 K 1100 841 680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I2(aq)+I一(aq)I3-(aq)的△H>0 B. 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 在上述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 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即△H<0,故A错误;B.硫难溶于水,而碘单质与I-形成I3-而溶于水,可以达到除去少量碘的目的,故B正确;C.加入苯,碘能溶于苯,这样水中碘的浓度变小,平衡向逆向移动,故C错误;D.加入KI固体,平衡向右移动,但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不变,故D错误;故选B。 5.温度为T时,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B(g)C(g)+xD(g) ΔH>0,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D)=0.3 mol·L-1·min-1 B. 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减小 C. 反应至15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 D. 反应至15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反应体系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A、B、D改变量分别为1.5 mol,1.5mol,3mol,因此x =2, 【详解】A选项,反应前10 min内D的平均速率,故A错误; B选项,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只与温度有关即K不变,故B错误; C选项,反应至15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D物质的量减小,A、B物质的量增加,故C正确; D选项,反应至15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反应体系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物质的量增加,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C。 【点睛】物质的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 6.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A、B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A(g)+2B(g)C(g)+D(g) ΔH>0。当由M平衡到N平衡过程中,温度与对应变化及M、N平衡混合气体中某些气体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平衡M到平衡N过程中B的转化率是( ) A. 24% B. 30% C. 60% D. 48% 【答案】A 【解析】 【详解】有反应方程式可知:△n(A)=△n(B),而由图像可知△n(A)=1.5mol-0.3mol=1.2mol,所以△n(B)=1.2mol,α(B)=×100%=×100%=24%,A项正确; 答案选A。 7.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反应2NH3(g) N2(g)+3H2(g)达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p1>p2 B. b、c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c>Kb C. a点:2v(NH3)正=3v(H2)逆 D. a点:NH3的转化率为1/3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2的体积分数将减小; B. 根据热效应判断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C. 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D. 设反应前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利用图像信息结合转化率定义作答。 【详解】A.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N2的体积分数越小,根据图像可知,p1<p2,A项错误; B.b、c两点对应温度b<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Kc>Kb,B项正确;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v(NH3)正=2v(H2)逆,C项错误; D.对于反应2NH3(g) N2(g)+3H2(g),假设反应前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的氨气等于反应减少的气体的物质的量,设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x,则=0.1,解得x=,因此氨气的转化率为,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①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②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③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④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8.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10 的是 A. CO2(g)+2NH3(g)CO(NH2)2(s)+H2O(g);△H<0 B. CO2(g)+H2(g)CO(g)+H2O(g);△H>0 C. CH3CH2OH (g)CH2=CH2(g)+H2O(g);△H>0 D. 2C6H5CH2CH3(g)+O2(g)2 C6H5CH=CH2(g)+2H2O(g);△H<0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析左图:据达平衡所需时间,得:T2>T1;据平行线部分,得:T1到T2(升高温度),水蒸气含量减少,所以应该是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 分析右图:据达平衡所需时间,得:P1>P2;据平行线部分,得:P1到P2(压强减小),水蒸气含量减少,所以应该是正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 答案选A。 9.在一定温度下,有A、B两个容器,A是恒容密闭容器,B是恒压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其中都充有NO2气体,如果只考虑发生下列可逆反应:2NO2N2O4,分别经过一段时间后,A、B都达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平均反应速率A>B B. 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B>A C. 平衡时NO2的转化率A>B D. 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B>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2NO2N2O4是压强减小的反应,B容器相当于减小容器体积,浓度相对于A容器来说增大,故反应速率B>A,且压强相对于A容器来说B容器较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B容器中平衡正向移动,NO2转化率较大,即B>A,剩余物质的量较小即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A>B,N2O4的物质的量较大,即B>A ,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平衡的移动 10.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C. 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A错误; B.50℃时,Ni(CO)4以气态存在,有利于分离,从而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 C.230℃时,Ni(CO)4分解的平衡常数K逆=1/K正=1/(2×10−5)=5×104,可知分解率较高,故C错误; D.平衡时,应该是4v生成[Ni(CO)4]=v生成(CO),故D错误; 正确答案:B 11.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 Na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增大无水乙醇的用量 B. Zn与25%的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浓硫酸 C. 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将炭块磨成炭粉用于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增大无水乙醇的用量,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 B、浓硫酸和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错误; C、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的反应没有气体参加,而压强只改变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该反应的压强,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将炭块磨成炭粉用于燃烧,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 答案选D。 12.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 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1/2 O2 ΔH>0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但是反应的热效应不变,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 分解的反应速率,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而且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存在平衡转化率的提高与否,故B错误;C.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也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要注明反应的物质相对应的能量和物质的存在状态,故C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使用催化剂改变的反应的活化能,对反应的热效应和化学平衡状态都没有影响。 13.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多充入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气体压强和反应物浓度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增大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自然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也不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 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B。 1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HBr(g)H2(g)+Br2(g) △H>0,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大氢气的浓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颜色的深浅与溴的浓度大小有关系,则A.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溴的浓度降低,颜色变浅,A错误;B.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溴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B正确;C.正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溴的浓度降低,颜色变浅,C错误;D.增大H2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溴的浓度降低,颜色变浅,答案选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15. 使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苯、甲苯、己烯 B. 甲苯、己烯、四氯化碳 C. 己烯、汽油、苯 D. 苯、甲苯、二甲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甲苯、已烯、苯都不溶于水,甲苯和己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己烯可使溴水褪色,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故A错误;B.在甲苯、已烯、四氯化碳溶液中分别加入溴水,甲苯、四氯化碳与溴水不反应,但溶液分层,甲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二溴己烷,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B正确;C.己烯、汽油密度比水小,且都为不饱和烃,不能用一种物质鉴别,故C错误;D.甲苯和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鉴别 16.科学家提出如下光分解法制备氢气: ①2Ce4+(aq)+H2O(l)===2Ce3+(aq)+O2(g)+2H+(aq) ΔH1 ②Ce3+(aq)+H2O(l)===Ce4+(aq)+H2(g)+OH-(aq) ΔH2 ③H2O(l)===H+(aq)+OH-(aq) ΔH3 ④2H2O(l)===2H2(g)+O2(g) Δ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e4+能够增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B. Ce3+是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催化剂 C. 上述反应中,ΔH4=2ΔH1+4ΔH2-4ΔH3 D. 通常条件下,反应④中生成H2、O2的速率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A中说法矛盾,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B.②和③的总反应Ce3+参与了反应,没有生成Ce3+,所以不符合催化剂的特征,故B错误;C.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4=2ΔH1+4ΔH2-4ΔH3,故C正确;D.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成正比,④生成H2和O2的速率比应为2∶1,故D错误;答案选C。 1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正,ʋ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反应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当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容器的容积扩大,使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因此ʋ正,ʋ逆 均减小,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最大的正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在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是40%,则CO2的体积分数是60%,假设平衡时总物质的量是1 mol,则反应产生CO 0.4 mol,其中含有CO2 0.6 mol,反应产生0.4 molCO消耗CO2的物质的量是0.2 mol,因此CO2转化率为0.2 mol÷(0.6 mol+0.2 mol)×100%=25.0%,B正确; C.T℃时,平衡时CO2和CO体积分数都是50%,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化学平衡不移动,C错误;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D错误。 答案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9分) 二、本题包括三道小题,共49分。 18.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已知:2NO2(g)N2O4(g) ΔH<0)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N2O4的速率是vA______vB(填“>”、“<”或“=”);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关闭活塞K2,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A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分别通入等量的氖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B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室温下,若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______中的颜色较深。 (4)若在容器A中充入4.6 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7.5,则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变小 (3). 增大 (4). 不变 (5). 变小 (6). A (7). 0.02mol 【解析】 【详解】(1)根据装置可知,A是保持恒温恒容的,B是保持保持恒温恒压的。由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所以A中的压强在反应过程中减小,所以A中的反应速率小于B中的反应速率。若打开活塞K2,则相当于整套装置是恒温恒压的,所以气球B将减小;(2)在加入等量的NO2气体,则A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若通入等量的Ne气,则A中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而B是压强不变的,所以容器容积增大,物质的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转化率减小;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将A套上—个绝热层,相当于给A加热,平衡逆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A中的颜色较深; (4)4.6g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n(总)=4.6g÷57.5g/mol=0.08mol,利用三段式解题: 2NO2N2O4 开始 0.1 0 变化 2x x 平衡 01-2x x 0.1-2x+x=0.08 x=0.02 19.已知2A(g)+B(g)2C(g) ΔH=-a kJ·mol-1(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的浓度为ω mol·L-1,放出的热量为b kJ。 (1)已知:A(g)+X(g)2B(g) ΔH=-133.2 kJ·mol-1;5A(g)+X(g)4C(g) ΔH=-650.4 kJ·mol-1。则a=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由此可推知,表中T1________T2(填“>”“=”或“<”)。 T/K T1 T2 T3 K 1.00×107 2.45×105 1.88×103 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为c kJ,C的浓度_________ω mol·L-1(填“>”“=”或“<”),a、b、c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 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4 mol A和2 mol B B.4 mol A、2 mol B和2 mol C C.4 mol A和4 mol B D.6 mol A和4 mol B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和1 mol B,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d kJ,则d________b(填“>”“=”或“<”)。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A和2 mol B及固体催化剂,充分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起始时的90%。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A、3 mol B和2 mol C,则平衡时A的百分含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 258.6 (2). < (3). = (4). a=b+c (5). D (6). > (7). 不变 【解析】 分析】 ⑴根据盖斯定律求算焓变数字。 ⑵根据反应是放热反应,K减小,即逆向移动,说明是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升温;只加2 molC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即浓度相等,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之和等于焓变。 ⑶反应是可逆反应,要达到2akJ,则反应物应该比4molA,2molB还要多才有可能达到2a kJ。 ⑷现在是恒压容器,由于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相当于再原来的基础上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又不断消耗,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 ⑸恒温恒压,不等体积反应要达到等效,只需要对应成比例,将2molC全部转化为A、B,比例和前面的比例相同,因此两者为等效平衡,A的百分含量不发生改变。 【详解】⑴将第2个方程式减去第1个方程式再除以2,得到,则a=258.6,故答案为:258.6。 ⑵该反应是放热反应,T1到T2,K减小,即逆向移动,逆向为吸热反应反应,说明是升温即T1 < T2,故答案为:<。 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为c kJ,说明与原来的平衡是等效平衡,即C的浓度 = ω mol·L-1,绝对等效平衡建立,一个正向建立,一个逆向建立,则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相加等于焓变数字,即a = b + c,故答案为:=;a = b + c。 (3)A选项,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4 mol A和2 mol B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故A错误; B选项,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4 mol A、2 mol B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2 mol C反应还需要吸收热量,因此整个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故B错误; C选项,由于是可逆反应,4 mol A和4 mol B反应,4 molA不可能全部反应完,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故C错误; D选项,6 mol A和4 mol B参与反应,有可能完全反应完4 mol A和4 mol B,则放出的热量为2a kJ,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和1 mol B,500 ℃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相当于再原来的基础上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即放出的热量更多,因此d>b,故答案为:>。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A和2 mol B及固体催化剂,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A、3 mol B和2 mol C,将2 molC全部转化为反应物,即相当于加了2molA和1molB,即4 mol A、3 mol B和2 mol C相当于加了6molA和4molB,与开始是等效的,A的百分含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20.中科院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其反应如下: 2CH4(g) C2H4(g) +2H2(g) ΔH>0 化学键 H—H C—H C = C C—C E(kJ / mol) a b c d (1)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上表,甲烷制备乙烯反应的ΔH=___________ (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T1温度时,向1 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2 molCH4 ,仅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 0~15 min CH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测得10-15 min时H2的浓度为1.6 mol/L。 ①0~ 10 min内CH4表示反应速率为____mol/(L・min) o ②若图中曲线a、曲线b分别表示在温度T1时,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 (CH4)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 ________ (填"a"或 “b”)。 ③15 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 CH4)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任答一条即可)。 (3)实验测得v正=k正c2(CH4),v逆=k逆c(C2H4).c2(H2) 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T1温度时k正与K逆的比值为______ (填数值)。若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V正 ____V逆(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4)科研人员设计了甲烷燃料电池并用于电解。如图2所示,电解质是掺杂了 Y2O3与 ZrO2的固体,可在高温下传导O2- ①C极的Pt为_______ 极(选填“阳”或“阴” )。 ②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标况下气体总体积为112 mL,则阴极区所得溶液c(OH—)=_______ (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均为500 mL)。 【答案】 (1). + (4b-c-2a) kJ•moL-1 (2). 0.16 (3). b (4). 升高温度 或减小压强或减小某一生成物浓度 (5). 12.8 (6). > (7). 该反应ΔH>0,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 > V逆,也就是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 (8). 阳 (9). CH4-8e-+4O2-=CO2+2H2O (10). 0.01mol·L-1 【解析】 【分析】 ⑴根据焓变公式进行计算。 ⑵已知氢气的浓度,可以先算氢气的速率,再算甲烷的速率,根据图像分析表面积越大,催化效果越好,甲烷的量在减少,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可以通过减小压强,升高温度等来影响平衡移动。 ⑶通过平衡是速率相等计算,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增加得快。 ⑷原电池中燃料作负极,氧化剂作正极,连接正极的是电解池的阳极,根据电解质书写负极电极反应,再根据电解方程式计算氢氧根浓度。 【详解】⑴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键能总和,ΔH=(8b -4b -c-2a) kJ•moL-1 = + (4b-c-2a) kJ•moL-1,故答案为:+ (4b-c-2a) kJ•moL-1。 (2)①0~ 10 min内氢气的反应速率为,甲烷的速率等于氢气的速率,因此CH4的速率0.16mol∙L-1・min-1,故答案为:0.16mol∙L-1・min-1。 ②若图中曲线a、曲线b分别表示在温度T1时,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 (CH4)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则催化效果更好,反应速率更快,因此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b,故答案为:b。 ③根据图像得出甲烷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正向移动,则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或减小某一生成物浓度,故答案为:升高温度 或减小压强或减小某一生成物浓度。 (3)实验测得v正=k正c2(CH4),v逆=k逆c(C2H4).c2(H2),T1温度时v正= v逆,此时氢气浓度为1.6 mol/L,则甲烷浓度改变量为1.6 mol/L,乙烯改变量为0.8 mol/L,则甲烷平衡时浓度为0.4 mol/L,乙烯平衡时浓度为0.8 mol/L,,k正与K逆的比值为12.8。若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该反应ΔH>0,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则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V正 >V逆,判断的理由是该反应ΔH>0,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 > V逆,也就是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故答案为:>;该反应ΔH>0,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 > V逆,也就是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 (4)①根据分析原电池中燃料甲烷作负极,氧气作正极,连接正极的C极的Pt为阳极,故答案为:阳。 ②原电池工作时负极为甲烷,其反应方程式为CH4-8e-+4O2-= CO2+2H2O,故答案为:CH4-8e-+4O2-= CO2+2H2O。 ③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相等,电解反应方程式为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标况下气体总体积为112 mL即0.005 mol气体,根据方程式关系,阴极区所得溶液n(OH-)=0.005mol,,故答案为:0.01mol·L-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