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备考策略课件(188张)(北京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备考策略课件(188张)(北京专用)

2018高考 备考策略 1. 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实验及原理 ,靠记忆不理解 2. 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实验及原理,总结流于形式缺少提炼 3. 对实际问题情境中,还原模型能力和迁移应用较弱 小结  知识那么多,都想讲?讲也讲不完?  这题都讲了好几遍了,他还是记不住。  这个题,前天才做过,怎么还错啊? 主动 思维 学习 教师能做的是提供帮助,确立认识角度和认识路径。 2.各主题内容表现 全国一卷: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 江西、安徽、福建、广东 全国二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 内蒙古、青海、甘肃、重庆、陕西、西藏 全国三卷: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思路方法 •类别通性 •预测验证 性质应用 •氧化还原 •酸碱环境 实现转化 •工业流程 •绿色化学 高考化学的核心内容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A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C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 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 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B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STSE 0.72难度★★ 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 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1 7 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 “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 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 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干馏 1 8 B 2015年 注重课本主题中蕴 含的科学原理 以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和核心素养逐渐替代考查具体的无机化 学反应进行过渡,将氧化还原、元素守恒的考查巧妙地隐藏在设问 中。释放一个信号,减少记忆,注重基于原理理解的分析说明。 8、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0.1mol/L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A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 D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难度 0.70★ 2 3 3.注意物质组成中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的判断。 如Ne、O3、P4分子中的原子个数,Na2O2、KO2中阴、阳离 子个数之比,NO2和CO2混合气体氧原子数的判断,混合 烯烃中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的判断等。 4.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 如1 mol CH3COOH溶于水时,溶液中CH3COO-的物质的量 小于 1 mol;1 mol FeCl3溶于水时,由于Fe3+的水解, 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2 4 2 5 7.注意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如1 mol H2O中含有2 molO—H键;1mol NH3中含有3 molN—H键; 1 mol CH4中含有4 molC—H键;1mol SiO2中含有4 molSi—O键; 1 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Si中含有2 mol Si—Si 键; 1 mol石墨中含有1.5NA个C—C键; 1molCnH2n+2中含有(3n+1)NA个共价键, (2n+2)NA个极性键,(n-1)NA个非极性键。 2 6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如Na2O2和水的反应,Cl2和H2O的反应,Cl2和碱溶液的反应, Cu、Fe与Cl2、S的反应,电解CuSO4、NaCl溶液的反应等; MnO2和浓盐酸的反应,Cu和浓硫酸的反应(考虑浓度);Fe 和稀HNO3的反应(考虑Fe是否过量)等。 9.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或隐含反应。 如:N2+3H2 2NH3、 2SO2+O2 2SO3, H2+I2 2HI, 2NO2 N2O4, NO和O2混合发生反应2NO+O2===2NO2等。 2 7 10.注意分散系的变化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 如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 合体,所以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11.注意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或OH-数目的判断, 应排除“组成因素”、“体积因素”造成的干扰。 2 8 D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 0.67 难度★★★ 16年新课标1卷: 5道题涉及有机物 (2014全国I)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 对比近5有机物选择题的发展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反应类型)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 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同分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6年新课标2卷:2道题涉及有机物 10.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的和苯为同系物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查角度同分 异构、同系物、 共面、类型、 用途、溶解度、 沸点 16年新课标3卷:2道题涉及有机物 B 硫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实验难度 0.40 ★★★ 实验 结论 A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 可溶于四氯化碳 B .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 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 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 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 性 D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 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 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 0.1 的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 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 加KSCN溶液颜 色不变 还原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 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 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 量白烟,瓶内有 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 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 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 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 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 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 黄色沉淀,另一 支中无明显现象 1mol L 3FeCl 2Fe>Fe  sp sp(AgI) (AgCl)K K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 和的FeCl3溶液中 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 洗涤、干燥 D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 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2016年全国2: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 0 选项为有机和无机的拼盘 0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 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 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 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 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 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16年全国3: 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4 1 选项为有机和无机的拼盘 11.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C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 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 的Na+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 间隔室。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a 稀 Na2 SO4 溶 液 ↑ c 负极区 正极区 电化学 0.56 难度★★★ 第11题,无机原电池和电解池。以碱性“Zn-空气”燃料电池代入,在给出放电总反 应条件下,经①充电时阳离子的移动,②充电时OH-离子浓度的变化、③放电时负极反应、 ④放电时转移电子数与消耗氧气量等入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和电解池的相关性质。难度中 等偏上。 C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 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 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B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 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 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 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元素周期律 难度 0.56 ★ ★ ★ ★ 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 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 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Z 第12题,元素推断题。以元素推断代入,经O,Na,S,Cl元素等①离子半径比较、 ②化合物溶于水的酸碱性、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消化物的酸 性等入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难度中等。 D D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氨水中滴入0.10mol的盐酸,溶液 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氨水的电离度 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0.58 难度★ ★ ★ ★ 1 2 3 4 l g 0V V 0V V )R(c )M(c   pH 13 12 11 10 9 8 MOH ROH ﹒﹒a b 1 2 3 4 l g 13. 浓度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 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温,则 增大。 D 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平衡移动、碱性强弱比较 能力:图表分析能力、根据掌握的有关电离平衡知识分析 pH、碱性强弱的能力。 得分率:56.49%  没有偏,难、怪的知识,都没出现离子方程式正误 的判断与离子的共存题。  抓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点。 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水溶液中离子 的平衡,这些模块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 化学平衡和反应热盖斯定律,利用速率平衡的理论 分析和解决问题。 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求降低,认识角度要求提高。 避免b中压强过大 防止暴沸 冷凝管 c中温度下降,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 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NH3+OH-- ==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m cv4.1 m cv5.7 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NH3+OH-- ==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m cv4.1 m cv5.7 26.(14分)0.30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 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 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 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 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 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 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 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 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 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同  气体和其他物质会发生化学变化 气体和液体固体,不产生新气体 气体和液体固体,会产生新气体 气体和气体反应,总体积变化  利用气体的性质带来的压强变化对气体进行收集、尾 气处理,气密性检验。  利用压强的变化,推测溶解性和化学反应的情况 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微观解释 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P V n T 气体的扩散和气体分子的热运动  定性  变大或变小  物质有或没有  推断物质是否变化  定量  变大变小的程度  寻找对比参照体系  确定压强改变的程度  推断物质的存在状况  大气压强在哪里体现?  密闭空间内气体的压强会怎样变?  温度、体积、数量的改变和压强的关系?  什么原因导致温度、体积、数量改变?  改变的程度是怎样的? 想办法封住一部分气体,确定与大气相通的 位置,(被封住的气体和大气较量的结果) 改变温度或压强,根据现象推断被封住的气 体的行为是不是异常。 基于熟悉物质的性质类比迁移; 基于物质类别通性思考问题; 基于化合价视角预测物质的性质; 基于并能运用多种概念原理 (如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反应原 理等)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认识角度和推理路径等。 复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尽量能够向更高层级的认识角度发展。 针对学生的不同的表现设置多种类型的任务 CO2 SO2 CO32- SO32- Fe3+ Al3+ FeCl2 Al Al2O3 KAl(SO4)2 铝及其化合物 AlO2  Al(OH)3 Al3+  核心思想的提取  物质分类、物质特征  两种方法对比酸法和碱法  画出完整的思路设计 1854年 利用铝土矿制得纯净的AlCl3,再用Na和 AlCl3反应制得金属铝 1886年 电解从铝土矿中提纯的氧化铝制得金属铝 Al2O3 SiO2 Al2O3 Fe2O3 SiO2  2毫升浸出液1 Al2O3 SiO2 (SiO2不溶于盐酸)  获得尽量多的氢氧化铝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H2O 反应物 NaOH 控制 用量 换成 氨水 生成物 NaAlO2 适量 盐酸 ? Al2O3 SiO2 AlCl3 Al(OH)3 Al2O3 SiO2 氢 氧 化 钠盐 酸 Al2O3 Fe2O3 SiO2 请设计从铝土矿2中获取氢氧化铝 的实施路径。 Al2O3 Fe2O3 SiO2 ? ? Al(OH)3 ? ? ? ? ? Al2O3 Fe2O3 SiO2 NaAlO2 Na2SiO3 AlCl3 NaCl Al(OH)3 H2SiO3沉淀 Fe2O3沉淀 氢 氧 化 钠 盐 酸 水泥 样品 氯化铵 盐酸、 硝酸 沉 淀A 滤 液 氨 水 pH4~5 沉 淀B 滤 液 加热 草酸铵 溶液 草酸 钙 硫 酸 KMnO4 法测定 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 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 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 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 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 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沉淀B的主要 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 MnO4+ +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 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 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 选题缘起 学情分析 理论依据 厌倦 害怕 思考 学生 教师 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 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北京卷) 困惑 选题缘起 学情分析 理论依据 除杂 制备 检验 课前探查:总结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189份) 典型代表物的性质总结(32.8%) 有转化,没有认识角度(46%) 有二维认识角度,但局部混乱(18.5%) 有清晰的类别、化合价认识角度(2.6%) 选题缘起 学情分析 理论依据 • 整理无序的知识,构建基于“类别”和“化 合价”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模型。知识与技能 • 通过完成基于二维图的转化问题,将认识模 型变为解决元素化合物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与方法 • 体会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的实用性,形成主动应用模型的意识,增 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自主调用认识模型,有序思考解决问题 内化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形成解决问题 思路方法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任务1:评价转化关系图 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一) 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二) 学生表现:1. 图(一)总结全面 2. 图(二)重要转化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任务2:给转化关系图加上坐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认识模型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任务3:SO2如何转化为Na2SO3? 学生方案:NaOH、Na2CO3 (Na2O) 【设计意图】 内化“类别”认识角度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任务4:SO2如何转化为Na2SO4?——认识模型内化 【设计意图】 内化“类别”、“化合价”两个角度  学生的方案 (1)O2和NaOH (2)Cl2和Na2CO3 (3)Na2O2 (4)NaNO3……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任务4:SO2如何转化为Na2SO4? 反应物 产物 物质类别 化合价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NaNO3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黄铁矿 硫磺 【设计意图】基于认识模型进行简单转化设计,体会分析思路在解 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发现认识模型 内化认识模型 应用认识模型 二氧化硫: 煤中硫元素经高温燃烧,大部分氧化为二氧化 硫,其中只有0.5~5%被氧化为三氧化硫。在大气 中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的速度非常缓慢,在相 对湿度较大、有颗粒物存在时,才可发生催化氧化 反应。 氮氧化物: 排放的氮氧化物中一氧化氮,占总氮氧化物浓 度的90%以上。在低浓度的烟气中一氧化氮的氧化 速度非常缓慢。  你可以想出多少种方法,有效去除二氧化硫和一氧 化氮?在箭头上方标出所需试剂。 SO2 ? ? NO ? ? 物质的类别 化合价变化 酸碱性 分析角度 SO2 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氧化物 角度 NO 氧化性 还原性 角度 反 思 设 计 转 化 路 径 的 角 度 二氧化硫: 煤中的可燃性硫经高温燃烧,大部分氧化为二氧化硫,其中只有 0.5~5%被氧化为三氧化硫。在大气中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的速度 非常缓慢,但在相对湿度较大、有颗粒物存在时,可发生催化氧化反 应。 以亚硫酸根形式存在的+4价的硫元素比二氧化硫更容易被氧 化。 华能海门电厂 海水的pH值大于7,呈弱碱性。(含有HCO3-)  亚硫酸钠做吸收液的反应原理。  怎样对使用过的吸收液进行再生?  直接加热吸收后的废液,能不能获得吸收液的再生? NaHSO3 NaHCO3 碱性 酸性 +4 +4 Na2SO3 NaHSO3 酸碱性角度 化合价角度 元素对比 可以选择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再生的过程一定有钠元素的加入或硫元素的减少。 NaHSO3 稀H2SO4 浓H2SO4H2 Na+ HSO3- Na2SO3 阳 阴 物质转化 调节pH 加入 OH- 电极 减少H+ 微粒守恒 加入Na+ 或Ca2+ 离子膜 电极 目标 思路 实施 NaHSO3 ? Na2SO3 转化目标 化合价变化 酸碱性变化 一氧化氮的去除方案 NO 氧化性 还原性 角度 ? 还原性 碱性 角度 ? 氧化性 碱性 角度 NH3 NO SO2 角度 物质类别 化合价 酸碱性 方案设 计 路线选 择 试剂选 择 产物利 用 速率 价格 简单 高效 安全 价值 回收 全国卷三 27. 28.(14分)0.39 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 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 是______。 +3 2NaClO2 + SO2 +H2SO4 = 2NaHSO4 + 2ClO2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ClO2-/NaClO2 电解过程ClO2在阴极的电子,生成NaClO2 NaOH、H2O2做还原剂,ClO2氧化剂和产品之间的关系。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 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 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 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8.(14分) 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2:1 O2 1.57 2Cl2——4Cl-——4e-——142g NaClO2—— Cl-——4e-——90.5g 142/90.5=1.57 电池的极化作用 原电池用作电源,效率低, 电流不断减弱,不适合实际 应用。原因在于铜极上很快 就聚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 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 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 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 化作用。 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电极反应: Zn - 2e-=Zn2+ Cu2+ + 2e-=Cu 总反应式:Cu2+ + Zn=Cu+ Zn2+ 方案1:电极插入单瓣橘子 提炼 模型 G 难点突破:单池→双池,盐桥 方案2:电极插入两瓣未分开的橘子 提炼 模型 G 膜 分池 方案2:电极插入两瓣未分开的橘子 G 膜 为何两瓣未分开的 橘子也能产生电流? 强调“膜”的功能:分区但又允 许离子通过。 方案3:电极插入两瓣分开的橘子 两瓣分开的橘子 不能产生电流, 如何改进才能产 生电流? 方案3:两瓣分开的橘子——改进产生电流 2.两 瓣接 触 3. “连 隧 道” 4. “搭 桥” 1.加 NaCl 溶液 建立盐桥模型 介绍盐桥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 胶的KCl饱和溶液 G 方 案 总 结 序号 方案简述 设计意图 方案1 Zn片和Cu片同时插入 一瓣橘子中 (有电流) 方案2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 未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有电流) 方案3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 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改进后可以产生电流) 单池 分池 膜 分池 盐桥 发现学生问题 建立有序的思维模型 学生表现:从现象找物质,罗列可能的物质,逐一排除。 复习策略: 第一步 先分组将只能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存在 的微粒分开 第二步 找到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的微粒。 第三步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 目的:培养学生利用工具的预测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改变基于物质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分析方法 学生的问题 元素观不完 整 具备氧化还 原思想 2010年 2013年 利用化学用语解释化学变化的能力 将近五年的高考题中出现 的化学方程式汇总数量并 不多,可以作为复习时重 点关注的方程式。 2015年 2014年 用化学反应原理来解释物质性质的要求提升 定量 定性 半定量 27.(15分)0.38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 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 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 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 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用 离 子 方 程 式 表 示 N a 2 C r O 4 溶 液 中 的 转 化 反 应 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 4 2 − 的平衡转化率 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 应的ΔH_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蓝紫色溶液逐渐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 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2CrO42−+ 2H+≒ Cr2O72− + H2O 增大 1.0×1014 小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 好 完 全 沉 淀 ( 浓 度 等 于 1 . 0 × 1 0 − 5 m o l · L − 1 ) 时 , 溶 液 中 c ( A g + ) 为 _______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mol·L−1。 (已知Ag2 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13)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 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   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0 mol·L-1 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   顺序为(  ) A.Cl-、Br-、CrO42-   B.CrO42-、Br-、Cl- C.Br-、Cl-、CrO42-   D.Br-、CrO42-、Cl- 得分率:39.85% 2.0×10-5 5.0×10-3 Cr2O72−+ 3HSO3-+5H+= 2Cr3+ +3SO42-+ 4H2O 27.(14分)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 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 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 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 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侵 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 _______________。100℃、2h,90℃,5h FeTiO3+ 4H++4Cl− = Fe2++ TiOCl42− + 2H2O 低于40℃,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 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4 2016年北京市高考理综化学第27题赏析 27.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 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在 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 的化 学 方程式是 。 (2)过程Ⅰ中, 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ⅰ: ⅱ:…… ① 写出ⅱ的离子方程 式: 。 ② 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 少量PbO2,溶液变红。 b. 。 (3)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 PbO(s)+NaOH(aq)⇌ NaHPbO2(aq) ,其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① 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 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 (选填序号)。 A.减少PbO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重复利用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增加Na2SO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 ② 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 作: 。 ——来源教材,社会热点问题 (1)过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 学方程式是 。 书写方法:利用催化反应特点。 ⅱ: 题中信息 教材所学 典型错误 a.向酸化的FeSO 4 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 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 i 方程式书写对实验方案设计有指导作用。 ② 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 2 3 2 4 4 22Fe + PbO + 4H +SO =2Fe + PbSO + 2H O    3 2 2 4 42Fe + Pb + SO = 2Fe + PbSO  ii b.取a中红色溶液,向其 中加入铅粉后,红色褪去。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在Fe2+催化下…方程式 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实验方案证实催化过程 取a中红色溶液,向其中 加入铅粉后,红色褪去 2 2 2 4 4 2 Fe Pb+ PbO + 2H SO 2PbSO + 2H O  3 2 2 4 42Fe + Pb + SO = 2Fe + PbSO   设问 回答 ① 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 复使用,其目的是 。 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 PbO(s)+NaOH(aq)⇌ NaHPbO2(aq) 信息2 信息1 A.减少PbO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重复利用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增加Na2SO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 再增加Na2SO4,与实际目的“脱硫” 不符。 逻辑 ② 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 简述过程Ⅲ的操作: 。 1 方法 选择 固 固 2 溶剂 选择 3 操作 选择 重结晶 含铅废料(Pb、PbO、 PbO2、PbSO4及炭黑等) 35 % NaOH溶液 趁热过滤 l 探究过程 ①铅蓄电池的反应机理 ②Pb回收过程 化学原理的指导作用 现象 数据 旧新 知识 合理 解释 逻辑 推理 l 解题思路 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 PbO(s)+NaOH(aq)⇌ NaHPbO2(aq) l 新的获取信息方式 l 题型界限模糊 元素、原理、实验、 流程等等是一个有 机整体,不能强行 割裂,也不必强行 划分题型,一定会 综合考查。 [1] 潘军青,孙艳芝,张超. 一种电解碱性含铅溶液回收再生铅的方法: 中国 101956214A [P]. 2011-01-26. [2] 潘军青,宋爽,马亚强,等. 一种基于原子经济途径回收 废 旧 铅 酸 电 池 生 产 氧 化 铅 的 方 法: 中 国103146923A[P]. 2013-06-12. Pan J Q,Song S,Ma Y Q,et al. An atomic economic method to yield PbO by recovering spent lead acid batteries: CN 103146923A[P]. 2013-06-12. (in Chinese) l资料来源 素材选取 机理设问、方程式的提示 体现逻辑链条,题型界限模糊 宏 观 微 观 离子反应有选择性 平衡常数不同 PH值的调控 为什么对水溶液PH进行调控在实际 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弱酸根弱酸 弱酸根 金属离子弱碱 H+ OH- 对水溶液PH调控的原理 利用三种平衡之间的制衡关系 判断体系中离子浓度变化 阳离子 Fe3+  Al3+   Mg2+ 阴离子 Cl- CO32- SiO32- PH值约为1(假设可能存在的离子都有) 污水中的杂质离子可能是? 1、绘制随PH变化金属离子浓 度变化的图象 2、绘制NaOH体积与溶液PH 变化关系图象 取样100毫升污水 假设阳离子浓度均约为0.1mol/L 用0.1mol/L的NaOH滴加  你分离出这些物质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VNaOH PH 问题一 已知Cu(OH)2的 Ksp为2×10-20, 则要使含 c(Cu2+)=0.1mol /L的溶液中Cu2+ 开始生成沉淀应 调节溶液的PH为 多少? 已知Cu(OH)2的 Ksp为2×10-20, 则要使含 c(Cu2+)=0.1mo l/L的溶液中 Cu2+沉淀完全应 调节溶液的PH为 多少? 已知Cu(OH)2和 Fe(OH)3的Ksp, 则要实现 c(Cu2+)、 c(Fe3+)均 0.1mol/L的混合 溶液中Cu2+与 Fe3+完全分离应 调节溶液的PH 范围是? 溶液中的平衡常数小专题 已知Cu(OH)2和 Fe(OH)3的Ksp, 则要实c(Cu2+)、 c(Fe3+)0.1mol/L 的混合溶液中 Cu2+与Fe3+完 全分离应调节溶 液的PH范围是? 溶液中的平衡常数小专题 问题四 采用沉淀分离 法分离Cu2+ 、 Fe 3+应该选 用什么物质 调节溶液的PH 呢? 则要从 0.1mol/L CuCl2的溶液中 除去Fe3+、Fe2+ 杂质应如何操作? 怎样制备碳酸亚铁? 试估计等浓度Na2CO3 NaHCO3 NH4HCO3 pH的大小? Na2CO3 > NaHCO3 > NH4HCO3 28.(14分)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 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 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_________(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D (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 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 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 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H2O(l)=H2(g)+O2(g) ΔH=+286 kJ/mol H2S(g)=H2(g)+S(s) ΔH=+20 kJ/mol 系统(II) 2.5 > > B 同分异构体在有机合成中的问题价值 高考有机推断中的同分异构体的考察 有机 合成 同分 异构 如果I和II 还可以生成一种酯,这种酯和III是不是同分异构 体? 思 考:化合物Ⅴ是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 氧化和抗肿瘤作用。化合物Ⅴ也可通过下图所示方法合成: 分子式相同 原子个数 不饱和度 结构不同 碳骨架不同 官能团种类 官能团数量 官能团位置 碳骨架结构 定位 官能团种类 数量 合成路线 性质特征 定量信息 对称性 信息给予角度 考察碳链结构和不饱和度的对称性问题 考察官能团种类、个数和链状碳骨架之间的关系 C5H10O2 含羧基或含酯基的同分异构体的个数 高 考 广 东 卷 对 同 分 异 构 体 的 考 察 方 式 高考全国卷对同分异构体的考察方式 2016年高考广东卷(全国卷)对同分异构体的考察 侧重考察官能团在碳骨架上的位置确定 HCHO 侧重考察官能团在碳骨架上的位置确定 高考北京卷对同分异构体的考察方式 广 东 卷 全 国 卷 北 京 卷 明线 明线 明暗两条线索 酯基、羧基 酯基、羧基 酚羟基 定量信息 定量信息 考查较少 考查难度低 考查难度低 考查难度高 同分异构体考察方式对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