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福建省龙岩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四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防止废旧电池重金属盐对土壤水资源造成污染,大力开发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技术 B.为减少北方雾霾,作物秸秆禁止直接野外燃烧,研究开发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乙醇用作汽车燃料 C.为节约垃圾处理的费用,大量采用垃圾的填埋 D.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减少燃煤.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 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碳与水高温条件下制取水煤气的反应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4.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0.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0.1 mol 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易腐蚀 6.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反应 装置图 或图象 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A.A B.B C.C D.D 7.图Ⅰ的目的是精炼铜,图Ⅱ的目的是保护钢闸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图Ⅰ中a为纯铜 B.图Ⅰ中SO42﹣向b极移动 C.图Ⅱ中如果a、b间连接电源,则a连接负极 D.图Ⅱ中如果a、b间用导线连接,则X可以是铜 8.如图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电解质溶液如下表: 组 A B C D 甲槽 NaOH Cu(N O3)2 KCl Na2SO4 乙槽 CuSO4 NaCl AgNO3 NaNO3 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电解液pH上升,而乙槽电解液pH下降;②b、c两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应选用的电解液是( )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B.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做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 D.CaCO3(s)═CaO(s)+CO2(g)△H>0,△S>0,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可能自发 10.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 B.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C.充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阳极有1mol Fe(OH)3被还原 D.充电时,电池的锌电极接电源的正极 1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是用惰性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32﹣+7H2O Y极:2O2+4H2O+8e﹣=8OH﹣;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通甲烷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B.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X极发生氧化反应,Y极发生还原反应 D.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完全反应,则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13.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基本原理是实现2NO(g)+2CO(g)⇌N2(g)+2CO2(g)的反应.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及载体,就可完全清除NO和CO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NO)正=v(CO)逆 C.假设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c(NO)=c(CO) D.使用性能好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1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D.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小 15.21世纪是钛的世纪.在800℃~1000℃时电解TiO2可制得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电源的正极 B.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阴极发生的反应为:TiO2+4e﹣═Ti+2O2﹣ D.每生成0.1mol钛,转移电子0.2mol 16.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TaS2(s)+2I2(g)⇌TaI4(g)+S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二、填空题(5大题,共52分) 17.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 (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①N2(g)+2O2(g)=N2O4(l)△H1=﹣195kJ•mol﹣1 ②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1 写出液态肼和N2O4(l)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3)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如下:N≡N为942、O=O为498、N﹣N为154、H﹣O为464、请根据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1中数据计算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4)写出NH3与NaClO反应得到肼的化学方程式: . 18.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是电化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探究实验: (1)如图1为某实验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装置,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NO3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则NO3﹣移向 装置(填写“甲或乙”).其他条件不变,若将CuCl2溶液换为NH4Cl溶液,发现生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则石墨上电极反应式 . (2)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则甲装置是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乙装置中石墨(2)为 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 . (3)在图2乙装置中改为加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某一电极质量增重 1.28g,则另一电极生成 mL(标况下)气体. 19.钠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其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1)Al(NO3)3是制备钠硫电池部件的原料之一.由于Al(NO3)3容易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如图所示: ①加入过量氨水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操作b为: . ③Al(NO3)3待测液中,c(Al3+)= mol/L(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2)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物质 Na S Al2O3 熔点/℃ 97.8 115 2050、 沸点/℃ 892 444.6 2980 ①根据表数据,请你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应控制在 (填字母)范围内. A.100℃以下 B.100~300℃C.300~350℃D.350~2050℃ ②放电时,电极A为 极,电极B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③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X═2Na+xS(3<x<5),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把钠硫电池作为电源,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如图2所示,槽内的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则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 ;试分析左侧溶液蓝色逐渐变浅的可能原因是: . 20.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 (g)⇌CH3OH(g)△H=a kJ•mol﹣1.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1)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c(CO)与c(H2)的比值保持不变 B.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有1molCO消耗的同时有1mol CH3OH生成 E.v正(H2)=2v逆(CH3OH) (2)①Ⅱ和Ⅰ相比,Ⅱ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 ②反应Ⅲ在9min时达到平衡,比较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的高低:T1 T3(填“>”“<”“=”),此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①反应Ⅰ在6min时达到平衡,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 (CH3OH)= mol/(L•min). ②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3mol CH3OH后,平衡将向 (填“正反应、逆反应和不移动”),原因是 . 2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FeCl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KSCN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3+,来验证是否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溶液过量,Fe3+完全转化为Fe2+,溶液无Fe3+ 猜想二:Fe3+大部分转化为Fe2+,使生成Fe(SCN)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 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B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实验1:在试管A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 实验2: 若产生蓝色沉淀 则“猜想二”成立 2016-2017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四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防止废旧电池重金属盐对土壤水资源造成污染,大力开发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技术 B.为减少北方雾霾,作物秸秆禁止直接野外燃烧,研究开发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乙醇用作汽车燃料 C.为节约垃圾处理的费用,大量采用垃圾的填埋 D.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减少燃煤.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 【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分析】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并积极治理污染,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大力开发废旧电池综合利用技术,可减少重金属污染,故A正确; B.禁止直接野外燃烧,可减少雾霾,转化为乙醇用作汽车燃料,可减少化石能源的污染,故B正确; C.大量填埋垃圾,可导致污染污染以及水污染,故C错误; D.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效应,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碳与水高温条件下制取水煤气的反应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从图上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碳与水蒸气反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A.铝粉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碳与水高温条件下制取水煤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 C、依据酸碱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计算分析;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分析. 【解答】解:A、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2H2(g)+O2(g)═2H2O(g)△H=﹣483.6 kJ/mol,生成的水不是稳定氧化物,则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故A错误;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金刚石稳定性小于石墨,故B错误; C、依据酸碱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计算分析,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40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放热57.4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焓变为负值比较大小,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故D错误; 故选C. 4.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铜作负极,负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B沿导线流向正极;该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是平衡两个半电池中的阴阳离子,使该装置构成闭合回路. 【解答】解:①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铜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所以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故正确. ②该原电池中,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反应为:Ag++e﹣=Ag,故正确. ③该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是平衡两个半电池中的阴阳离子,使该装置构成闭合回路,如果去出盐桥,该装置将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故错误. ④该装置中发生的电池反应是铜和银离子的置换反应,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也是铜和银离子的置换反应,所以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故正确. 故选B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0.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0.1 mol 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易腐蚀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得电子的发生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发生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极上析出氢气,阳极上析出氧气,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确定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C.根据氢氧化钠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D.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比作原电池正极的金属易腐蚀. 【解答】解:A.电解池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极上析出氢气,阳极上析出氧气,氢离子得2mol电子生成1mol氢气,4mol氢氧根离子失去4mol电子生成1mol氧气,所以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B错误; C.设生成x氢氧化钠, 2NaCl+2H2O2NaOH+H2↑+Cl2↑ 转移电子 2mol 2mol x 0.1mol x=mol=0.1mol,所以生成0.1mol氢氧化钠,故C正确;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中铁作负极,镀锌铁板中铁作正极,所以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耐腐蚀,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反应 装置图 或图象 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A.A B.B C.C D.D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A.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可说明反应放热; 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C.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 D.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观察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故A正确; B.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C正确; D.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导致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说明反应放热,故D错误. 故选D. 7.图Ⅰ的目的是精炼铜,图Ⅱ的目的是保护钢闸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图Ⅰ中a为纯铜 B.图Ⅰ中SO42﹣向b极移动 C.图Ⅱ中如果a、b间连接电源,则a连接负极 D.图Ⅱ中如果a、b间用导线连接,则X可以是铜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粗铜的精炼中,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B.电解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C.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被保护的金属连接原电池负极; D.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中,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正极. 【解答】解:A.粗铜的精炼中,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所以阴极a为纯铜,故A正确; B.电解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I中硫酸根离子向阳极b电极移动,故B正确; C.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被保护的金属连接原电池负极,所以图Ⅱ中如果a、b间连接电源,则a连接负极,故C正确; D.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中,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正极,图Ⅱ中如果a、b间用导线连接,则X作负极,其活泼性大于铁,故D错误; 故选D. 8.如图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电解质溶液如下表: 组 A B C D 甲槽 NaOH Cu(N O3)2 KCl Na2SO4 乙槽 CuSO4 NaCl AgNO3 NaNO3 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电解液pH上升,而乙槽电解液pH下降;②b、c两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应选用的电解液是( ) A.A B.B C.C D.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槽pH值上升,乙槽的pH下降.②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惰性电极电解; A、甲槽是电解水,氢氧化钠溶液PH增大;乙槽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依据电子守恒计算; B、甲槽是电解硝酸铜,溶液PH减小;乙槽电解氯化钠溶液,溶液PH中增大,依据电子守恒计算; C、甲槽是氯化钾,溶液PH增大;乙槽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依据电子守恒计算; D、甲槽是电解水,溶液PH不变;乙槽电解水,溶液PH不变,依据电子守恒计算. 【解答】解:A、甲槽是电解水,氢氧化钠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乙槽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A不符合; B、甲槽是电解硝酸铜,溶液PH减小,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乙槽电解氯化钠,溶液PH增大,c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不符合; C、甲槽是氯化钾,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乙槽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2Ag++2e﹣=2Ag,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故C符合; D、甲槽是电解水,溶液PH不变;乙槽电解水,溶液PH不变,故D不符合; 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B.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做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 D.CaCO3(s)═CaO(s)+CO2(g)△H>0,△S>0,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可能自发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由反应可知,△H>0、△S>0,能自发进行,则△H﹣T△S<0; B.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反应速率不一定快; C.利用△H﹣T△S与0的关系判断; D.△H﹣T△S<0可自发进行. 【解答】解:A.由反应可知,△H>0、△S>0,能自发进行,则△H﹣T△S<0,则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故A正确; B.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反应速率不一定快,如食物腐败、铁生锈等,故B错误; C.利用△H﹣T△S与0的关系判断,不能单独使用焓变、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故C错误; D.△H﹣T△S<0可自发进行,可知△H>0、△S>0的反应,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可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10.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化学反应COCl2(g)⇌CO(g)+Cl2(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①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 ③增加CO的浓度,平衡逆向进行; ④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 ⑤加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进行. 【解答】解:化学反应COCl2(g)⇌CO(g)+Cl2(g)△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①升温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①符合;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OCl2转化率不变,故②不符合; ③增加CO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Cl2转化率减小故③不符合; ④减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④符合; ⑤加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COCl2转化率不变,故⑤不符合;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为保持恒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进行,COCl2转化率增大,故⑥符合, 故选:B. 1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 B.放电时,正极区溶液的pH减小 C.充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阳极有1mol Fe(OH)3被还原 D.充电时,电池的锌电极接电源的正极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高铁电池放电时必定是锌在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高铁酸钾在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根据电极反应式可判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物之间的关系,充电时,阳极上氢氧化铁转化成高铁酸钾,电极反应式为Fe(OH)3+5OH﹣=FeO42+4H2O+3e﹣,阳极消耗OH﹣离子,碱性要减弱,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放电时,Zn失去电子,发生3Zn﹣6e﹣+6OH﹣═3Zn(OH)2,故A正确; B.正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pH增大,故B错误; C.充电时,铁离子失去电子,发生Fe(OH)3转化为FeO42﹣的反应,电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2﹣+4H2O,每转移3mol电子,阳极有1mol Fe(OH)3被氧化,故C错误; D.充电时,电池的负极与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A. 1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是用惰性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32﹣+7H2O Y极:2O2+4H2O+8e﹣=8OH﹣;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通甲烷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B.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X极发生氧化反应,Y极发生还原反应 D.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完全反应,则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甲烷碱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知,X为负极、Y为正极,电池反应式为CH4+2OH﹣+2O2=CO32﹣+3H2O,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甲烷碱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知,X为负极、Y为正极,电池反应式为CH4+2OH﹣+2O2=CO32﹣+3H2O, A.根据CH4+10OH﹣﹣8e﹣=CO32﹣+7H2O知,通入甲烷的电极上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pH降低,故A错误; B.其电池反应式为CH4+2OH﹣+2O2=CO32﹣+3H2O,根据电池反应式知,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故B正确; C.根据电极反应式知,X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Y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标况下,5.6L氧气的物质的量==0.25mol,转移电子数=0.25mol×4=1mol,所以有1mol电子转移,故D正确; 故选A. 13.汽车尾气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基本原理是实现2NO(g)+2CO(g)⇌N2(g)+2CO2(g)的反应.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及载体,就可完全清除NO和CO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NO)正=v(CO)逆 C.假设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c(NO)=c(CO) D.使用性能好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A.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B.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 C.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 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故催化剂对平衡常数无影响. 【解答】解:A..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不可能完全清除NO和CO,故A错误; B.平衡时,v(NO)正=v(NO)逆,NO与CO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v(NO)正=v(CO)逆,故B正确; C.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达到平衡时c(NO)与c(CO)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故催化剂对平衡常数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1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D.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小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由图可知,n(NH3)增加,n(H2)减少,从正反应开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t1时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d、e均为平衡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均为平衡点,n(N2)相同,故A错误; B.点c处物质的量相同,但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a比b点浓度大,则a点反应速率大,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大,故D错误; 故选C. 15.21世纪是钛的世纪.在800℃~1000℃时电解TiO2可制得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电源的正极 B.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阴极发生的反应为:TiO2+4e﹣═Ti+2O2﹣ D.每生成0.1mol钛,转移电子0.2mol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图为电解装置,由阴离子的定向移动可知石墨为阳极,则a为负极,b为正极,TiO2为阴极,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由阴离子的定向移动可知石墨为阳极,则a为负极,b为正极,TiO2为阴极, A.a为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 B.石墨为阳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电解TiO2制得钛,TiO2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TiO2+4e﹣═Ti+2O2﹣,故C正确; D.Ti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则每生成0.1mol钛,转移电子0.4mol,故D错误. 故选C. 16.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TaS2(s)+2I2(g)⇌TaI4(g)+S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应用题给信息中的化学平衡,结合平衡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TaS2(s)+2I2(g)⇌TaI4(g)+S2(g)是化学平衡,二硫化钽(TaS2)是难挥发的物质,结合图示中二硫化钽的位置可知,提纯是把二硫化钽(TaS2)和碘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气体TaI4(g)和S2(g),所以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当气体扩散到低温区,平衡左移生成二硫化钽(TaS2)和I2(g),使二硫化钽(TaS2)得到提纯. 【解答】解:A、根据反应条件可知当温度不同时反应进行的主要方向不同,TaI4的量改变,故A错误; B、因为是在同一密闭系统中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I2的量不可能不断减少,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不再变化,故B错误; C、在提纯过程中,I2的作用是充当一个“搬运工”的角色,将TaS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以达到提纯的目的,故C正确; D、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平衡常数用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次方乘积,所以平衡常数K与Tal4和S2的浓度乘积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5大题,共52分) 17.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 (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已知:①N2(g)+2O2(g)=N2O4(l)△H1=﹣195kJ•mol﹣1 ②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1 写出液态肼和N2O4(l)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2H4(l)+N2O4(l)=3N2(g)+4H2O(g)△H=﹣873.4kJ/mol (3)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如下:N≡N为942、O=O为498、N﹣N为154、H﹣O为464、请根据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1中数据计算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403 (4)写出NH3与NaClO反应得到肼的化学方程式: 2NH3+NaClO=N2H4+NaCl+H2O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2N2H4(l)++N2O4(l)=3N2(g)+4H2O(g),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3)反应中焓变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生成物中键能之和; (4)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同时生成氯化钠与水. 【解答】解:(1)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①N2(g)+2O2(g)=N2O4(l)△H1=﹣195kJ∙mol﹣1 ②N2H4(l)+O2 (g)=N2(g)+2H2O(g)△H2=﹣534.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②×2﹣①得到:2N2H4(l)+N2O4(l)=3N2(g)+4H2O(g)△H=﹣873.4kJ/mol; 故答案为:2N2H4(l)+N2O4(l)=3N2(g)+4H2O(g)△H=﹣873.4kJ/mol; (3)设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为x, 由反应及焓变等于反应物中键能之和﹣生成物中键能之和可知, 4x+154+498﹣942﹣2×2×464=﹣534, 解得x=403(kJ), 故答案为:403; (4)NH3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得到肼(N2H4)、氯化钠和水,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故答案为:2NH3+NaClO=N2H4+NaCl+H2O. 18.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是电化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探究实验: (1)如图1为某实验小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装置,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NO3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则NO3﹣移向 甲 装置(填写“甲或乙”).其他条件不变,若将CuCl2溶液换为NH4Cl溶液,发现生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则石墨上电极反应式 2H++2e﹣=H2↑ . (2)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则甲装置是 原电池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乙装置中石墨(2)为 阳 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式为 Cu2++2e﹣=Cu . (3)在图2乙装置中改为加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某一电极质量增重 1.28g,则另一电极生成 224 mL(标况下)气体.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1)如图1为原电池装置,铁为负极,阴离子硝酸根向负极移动;正极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 (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则甲装置是活泼金属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是原电池;乙装置中石墨(2)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是阳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电极是阴极; (3)在图2乙装置中改为加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某一电极质量增重 1.28g,即生成铜 1.28g,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另一极析出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解答】解:(1)如图1为原电池装置,铁为负极,阴离子硝酸根向负极移动,所以NO3﹣移向甲移动;正极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甲; 2H++2e﹣=H2↑; (2)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型,则甲装置是活泼金属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是原电池;乙装置中石墨(2)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是阳极,乙装置中与铁线相连的石墨(1)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故答案为:原电池; 阳; Cu2++2e﹣=Cu; (3)在图2乙装置中改为加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某一电极质量增重 1.28g,即生成铜 1.28g,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另一极析出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以另一电极生成224mL(标况下)气体, 故答案为:224. 19.钠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其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1)Al(NO3)3是制备钠硫电池部件的原料之一.由于Al(NO3)3容易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步骤如图所示: ①加入过量氨水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 . ②操作b为: 过滤 . ③Al(NO3)3待测液中,c(Al3+)= mol/L(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2)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物质 Na S Al2O3 熔点/℃ 97.8 115 2050、 沸点/℃ 892 444.6 2980 ①根据表数据,请你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应控制在 C (填字母)范围内. A.100℃以下 B.100~300℃C.300~350℃D.350~2050℃ ②放电时,电极A为 负 极,电极B发生 还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③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X═2Na+xS(3<x<5),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Sx2﹣﹣2e﹣═xS . (3)若把钠硫电池作为电源,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如图2所示,槽内的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则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 2H2O+2e﹣=H2↑+2OH﹣ ;试分析左侧溶液蓝色逐渐变浅的可能原因是: 右侧溶液中生成的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溶液,并与左侧溶液中I2反应 .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1)由操作流程可知实验原理是Al(NO3)3和氨水反应生成Al(OH)3,经过滤、洗涤、灼烧后生成Al2O3,根据Al2O3的质量可确定的Al(NO3)3待测液中c(Al3+); (2)原电池工作时,控制的温度应为满足Na、S为熔融状态,Na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充电时,阳极反应为原电池正极反应的逆反应,应生成S,以此解答; (3)左侧溶液变蓝色,生成I2,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I﹣﹣2e﹣=I2,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右侧放出氢气,右侧I﹣、OH﹣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保证两边溶液呈电中性,左侧的IO3﹣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右侧移动,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由操作流程可知实验原理是Al(NO3)3和氨水反应生成Al(OH)3,试剂a为氨水,反应的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②由操作流程可知实验原理是Al(NO3)3和氨水反应生成Al(OH)3,经过滤得到Al(OH)3固体,所以操作b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③n(Al2O3)==mol, 则n(Al(NO3)3)=2n(Al2O3)=mol, c(Al(NO3)3)==mol/L, 故答案为:; (2)①原电池工作时,控制的温度应为满足Na、S为熔融状态,则温度应高于115℃而低于444.6℃,只有C符合, 故答案为:C; ②放电时,Na被氧化,则A应为原电池负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答案为:负;还原; ③充电时,是电解池反应,阳极反应为:Sx2﹣﹣2e﹣=xS,故答案为:Sx2﹣﹣2e﹣═xS; (3)根据以上分析,左侧溶液变蓝色,生成I2,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I﹣﹣2e﹣=I2,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右侧I﹣、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故答案为:2H2O+2e﹣= H2↑+2OH﹣;右侧溶液中生成的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溶液,并与左侧溶液中I2反应. 20.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 (g)⇌CH3OH(g)△H=a kJ•mol﹣1.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1)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BE (填字母). A.c(CO)与c(H2)的比值保持不变 B.容器中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有1molCO消耗的同时有1mol CH3OH生成 E.v正(H2)=2v逆(CH3OH) (2)①Ⅱ和Ⅰ相比,Ⅱ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使用催化剂 . ②反应Ⅲ在9min时达到平衡,比较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的高低:T1 > T3(填“>”“<”“=”),此正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①反应Ⅰ在6min时达到平衡,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 (CH3OH)= 0.125 mol/(L•min). ②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12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3mol CH3OH后,平衡将向 不移动 (填“正反应、逆反应和不移动”),原因是 因为平衡Ⅱ后,加入1molCO、3molCH3OH, 此时,所以平衡不移动 .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①Ⅱ和Ⅰ相比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平衡移动,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应是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Ⅲ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比反应Ⅰ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长,化学反应速率慢,根据温度变化结合平衡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化来回答; (3)根据v=来计算反应速率,根据三行式计算平衡常数结合K和Qc的关系来回答. 【解答】解:(1)A.c(CO)与c(H2)的比值保持不变未说明正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正确; C.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D.单位时间内有1molCO消耗的同时有1mol CH3OH生成未说明正逆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错误; E.v正(H2)=2v逆(CH3OH)说明正逆反应方向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正确; 故选BE. (2)①Ⅱ和Ⅰ相比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平衡移动,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应是使用催化剂, 故答案为: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Ⅲ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比反应Ⅰ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长,化学反应速率慢,所以温度较低,即T1>T3,升高温度,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加,所以逆向移动,所以反应是放热的,故答案为:>; 放热; (3)①反应Ⅰ在6min时达到平衡,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 (CH3OH)=mol/(L•min). CO(g)+2H2 (g)⇌CH3OH(g)△H=a kJ•mol﹣1 初始量 2mol 4mol 0 变化量 x 2x x 平衡量 2﹣x 4﹣2x x 则2﹣x+4﹣2x+x=3,解得x=1.5,所以v (CH3OH)=mol/(L•min)=0.125 mol/(L.min); 故答案为:0.125; ②Ⅱ、Ⅰ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平衡常数K(Ⅱ)===12, 此时浓度商Qc==12=K,则平衡不移动, 故答案为:12;不移动; 因为平衡Ⅱ后,加入1molCO、3molCH3OH,此时,所以平衡不移动. 2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FeCl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Fe3++2I﹣=2Fe2++I2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mol•L﹣1的KSCN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3+,来验证是否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溶液过量,Fe3+完全转化为Fe2+,溶液无Fe3+ 猜想二:Fe3+大部分转化为Fe2+,使生成Fe(SCN)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 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B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乙醚层呈红色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1:在试管A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 实验2: 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 K4[Fe(CN)6]溶液 若产生蓝色沉淀 则“猜想二”成立 【考点】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分析】(1)步骤1KI和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KCl和FeCl2; (2)Fe(SCN)3在乙醚溶解度较大,显红色; 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解答】解:(1)步骤1:活动(Ⅰ)KI和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KCl和FeCl2,发生反应:2KI+FeCl3=I2+2KCl+FeCl2,其离子反应为2Fe3++2I﹣=2Fe2++I2, 故答案为:2Fe3++2I﹣=2Fe2++I2; (2)由信息一可得:往探究活动III溶液中加入乙醚,Fe(SCN)3在乙醚溶解度较大,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 由信息信息二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4[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乙醚层呈红色 “猜想一”不成立 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 K4[Fe(CN)6]溶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