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D.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 2.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2H4(g)+O2(g)═N2(g)+H2O(l)△H=﹣267 kJ•mol﹣1 B.N2H4(g)+O2(g)═N2(g)+2H2O(g)△H=﹣133.5 kJ•mol﹣1 C.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 D.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 3.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 N2(g)+3H2(g)═2NH3(g)△H=﹣92.4kJ•mol﹣1 H2(g)+Cl2(g)═2HCl(g)△H=﹣184.6kJ•mol﹣1 I2(g)+H2(g)═2HI(g)△H=﹣9.4kJ•mol﹣1. A.HCl>NH3>HI B.HI>HCl>NH3 C.HCl>HI>NH3 D.NH3>HI>HCl 4.已知断开1molH﹣H键,1mol O=O键和1molH﹣O键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36kJ,497kJ,462kJ,则4g H2完全燃烧,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471kJ能量 B.放出479kJ能量 C.吸收479kJ能量 D.放出445kJ能量 5.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2kJ.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与N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mo1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热量 C.N4(g)=2N2(g)△H=﹣882KJ D.P4(白磷)的分子结构与N4相似,1mol N4和1mol P4均含有6mol非极性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就是该物质的燃烧热 B.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是强电解质,所以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醋酸消耗的NaOH比盐酸消耗的NaOH用量少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7.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l; 2Hg(l)+O2 (g)═2HgO(s)△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 (l)的△H为( ) A.+519.4 kJ•mol﹣1 B.+259.7 kJ•mol﹣1 C.﹣259.7 kJ•mol﹣1 D.﹣519.4 kJ•mol﹣l 8.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 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 ) A.3.8×104kJ•mol﹣1 B.﹣3.8×104kJ•mol﹣1 C.3.4×104kJ•mol﹣1 D.﹣3.4×104kJ•mol﹣1 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b>a的是( ) A.H2(g)+Cl2(g)=2HCl(g);△H=﹣a H2(g)+Cl2(g)=HCl(g);△H=﹣b B.C(s)+O2(g)=CO (g);△H=﹣a C(s)+O2(g)=CO2 (g);△H=﹣b C.2H2(g)+O2(g)=2H2O(l);△H=﹣a 2H2(g)+O2(g)=2H2O(g);△ H=﹣b D.S(g)+O2(g)=SO2 (g);△H=﹣a S(s)+O2(g)=SO2 (g);△H=﹣b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四种情况中最早出现浑浊的是( ) A.10℃时0.1 mol/L Na2S2O3和0.1 mol/L H2SO4各 5 mL B.20℃时0.1 mol/L Na2S2O3和0.1 mol/L H2SO4各 5 mL C.10℃时0.1 mol/L Na2S2O3和0.1 mol/L H2SO4各5 mL,加水10mL D.20℃时0.2mol/L Na2S2O3和0.1 mol/LH2SO4各5 mL,加水10 mL 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⑤ C.②⑤⑦ D.①③④⑤ 12.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1 将1mol N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20%.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是( ) A.吸收18.4KJ热量 B.放出18.4KJ热量 C.吸收73.6KJ热量 D.放出73.6KJ热量 13.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 A (g)+n B (g)⇌p C (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 B.A 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14.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所有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 ) A.2O3(g)═3O2(g)△H<0 B.2CO(g)═2C(s)+O2(g)△H>0 C.N2(g)+3H2(g)═2NH3(g)△H<0 D.CaCO3(s)═CaO(s)+CO2(g)△H>0 15.下列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X(g)+Y(g)═3Z(g)△H<0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6.T℃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表示为X(g)+2Y(g)═2Z(g)+2W(g) B.减小X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 C.增大反应容器的压强,该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升高温度,W(g)体积分数增加,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二、填空题 17.白磷和红磷均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相同,但二者的燃烧热不同,通过实验可测得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热. ①P4(s,白磷)+O2(g)═P4O10(s)△H1=﹣745.8kJ•mol﹣1 ②4P(s,红橉)+5O2(g)═P4O10(s)△H2=﹣2954kJ•mol﹣1 (1)白磷和红磷的关系是 . a.同一种物质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2)红磷的燃烧热是 kJ•mol﹣1,白磷的燃烧热比红磷的燃烧热 (填“大”或“小”). (3)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量较低的是 (填“白磷”或“红磷”),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填“高”或“低”). 18.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甲:v(X)=0.3mol•L﹣1•s﹣1; 乙:v(Y)=0.12mol•L﹣1•s﹣1 丙:v(Z)=9.6mol•L﹣1•min﹣1; 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为 . 19.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热反应,且m+n p (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B的转化率 .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 .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 ;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0.氮是地球上含量较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图是1mol NO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 (g)△H<0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25 125 225 … K/(mol•L﹣1)﹣2 4.1×106 K1 K2 … 完成下列问题: ①比较K1、K2的大小:K1 K2(填“>”、“=”或“<”).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A.2vH2(正)=3vNH3(逆) B.3vNH3(正)=2vH2(正)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1.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2SO2+O2 2SO3;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 , (2)若a=0.5,则b= ,c=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 . 三、实验题 22.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1硫酸溶液 (1)若配制250mL硫酸溶液,则须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mL.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2)仪器A的名称为 ; (3)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4)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1) ; (5)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 ②近似认为0.50mol•L﹣1 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则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6 26.6 26.6 29.1 2 27.0 27.4 27.2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此实验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四、计算题 23.已知:2H2(g)+O2(g)=2H2O (l);△H=﹣571.6kJ/mol 2H2(g)+O2(g)=2H2O (g);△H=﹣483.6kJ/mol CH4 (g)+2O2(g)=2H2O (l)+CO2(g);△H=﹣890kJ/mol 标准状况下,取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203.32kJ,试求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氢气体积比. 24.在一定温度下,将0.2mol的碘化氢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8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充入碘化氢0.4mol,求达到平衡时碘化氢的转化率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2HI(g)⇌H2(g)+I2(g). 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D.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并注意反应条件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 【解答】解: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转化,故A正确;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也可能为吸热反应,加热只是反应的条件,故B错误; C、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故C正确; D、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等,故D正确; 故选B. 2.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2H4(g)+O2(g)═N2(g)+H2O(l)△H=﹣267 kJ•mol﹣1 B.N2H4(g)+O2(g)═N2(g)+2H2O(g)△H=﹣133.5 kJ•mol﹣1 C.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 D.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可知1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34kJ,焓变为负,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状态、n与热量成正比及焓变来解答. 【解答】解: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可知1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34kJ,焓变为负,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l)△H=﹣534 kJ•mol﹣1, 0.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2=267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H2O(l)△H=﹣267 kJ•mol﹣1, 故选A. 3.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 ) N2(g)+3H2(g)═2NH3(g)△H=﹣92.4kJ•mol﹣1 H2(g)+Cl2(g)═2HCl(g)△H=﹣184.6kJ•mol﹣1 I2(g)+H2(g)═2HI(g)△H=﹣9.4kJ•mol﹣1. A.HCl>NH3>HI B.HI>HCl>NH3 C.HCl>HI>NH3 D.NH3>HI>HCl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生成氢化物时反应放出热量越多,则该氢化物分解时吸收热量越大,说明该氢化物越稳定,据此判断各氢化物的稳定性. 【解答】解: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 H2(g)+Cl2(g)═2HCl(g)△H=﹣184.6kJ•mol﹣1 I2(g)+H2(g)═2HI(g)△H=﹣9.4kJ•mol﹣1, 生成氢化物时反应放出热量越多,则该氢化物分解时吸收热量越大,说明该氢化物越稳定,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分解HCl、NH3、HI吸收热量逐渐降低,则稳定性:HCl>NH3>HI, 故选A. 4.已知断开1molH﹣H键,1mol O=O键和1molH﹣O键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36kJ,497kJ,462kJ,则4g H2完全燃烧,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471kJ能量 B.放出479kJ能量 C.吸收479kJ能量 D.放出445kJ能量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由信息可知,H﹣H键能为436kJ/mol,O=O键能为497kJ/mol,H﹣O键能为462kJ/mol,2H2(g)+O2(g)=2H2O(l)中,△H=反应物中键能和﹣生成物中键能和,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常温下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7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2kJ的能量,则H﹣H键能为436kJ/mol,O=O键能为497kJ/mol,H﹣O键能为462kJ/mol,由2H2(g)+O2(g)=2H2O(l)中,△H=反应物中键能和﹣生成物中键能和=2×436kJ/mol+497kJ/mol﹣4×462kJ/mol=﹣479kJ/mol,△H=﹣479kJ/mol,所以4g H2完全燃烧,放出479kJ能量,故选B. 5.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2kJ.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与N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mo1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热量 C.N4(g)=2N2(g)△H=﹣882KJ D.P4(白磷)的分子结构与N4相似,1mol N4和1mol P4均含有6mol非极性键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N4分子中含有6个N﹣H键,则1molN4气体中含有0.6molN﹣N键,可生成2molN2,形成了2molN≡N键,则1moN4气体转变为N2化学键断裂断裂吸收的热量为:6×167kJ=1002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为:2×942kJ=1884kJ,所以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1884kJ﹣1002kJ=882kJ,该反应的焓变△H=﹣882kJ/mol,结合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进行判断. 【解答】解:N4分子中含有6个N﹣H键,则1molN4气体中含有0.6molN﹣N键,可生成2molN2,形成了2molN≡N键,则1moN4气体转变为N2化学键断裂断裂吸收的热量为:6×167kJ=1002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2×942kJ=1884kJ,所以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1884kJ﹣1002kJ=882kJ,该反应的焓变△H=﹣882kJ/mol, A.N4与N2的分子式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应该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1mo1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882kJ热量,故B错误; C.焓变的单位错误,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4(g)=2N2(g)△H=﹣882kJ/mol,故C错误; D.P4(白磷)的分子结构与N4相似,都素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都含有6个非极性键,1mol N4和1mol P4均含有6mol非极性键,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就是该物质的燃烧热 B.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是强电解质,所以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醋酸消耗的NaOH比盐酸消耗的NaOH用量少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 B、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 C、根据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分析; D、溶液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有关. 【解答】解:A、燃烧热表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 B、醋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是按照1:1进行,所以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消耗的NaOH相同,故B错误;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时放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溶液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有关,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如果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其导电性也很小,故D错误; 故选C. 7.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l; 2Hg(l)+O2 (g)═2HgO(s)△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 (l)的△H为( ) A.+519.4 kJ•mol﹣1 B.+259.7 kJ•mol﹣1 C.﹣259.7 kJ•mol﹣1 D.﹣519.4 kJ•mol﹣l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利用已知方程式进行叠加,构造出目标反应式,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注意:(1)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 (2)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解答】解:已知:①2Zn(s)+O2(g)=2ZnO(s)△H=﹣701.0kJ•mol﹣1 ②2Hg(l)+O2(g)=2HgO(s)△H=﹣181.6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2Zn(s)+2HgO(s)=2ZnO(s)+2Hg(l),△H=﹣519.4kJ•mol﹣1. 即Zn(s)+HgO(s)=ZnO(s)+Hg(l),△H=﹣259.7kJ•mol﹣1. 故选:C. 8.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 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 ) A.3.8×104kJ•mol﹣1 B.﹣3.8×104kJ•mol﹣1 C.3.4×104kJ•mol﹣1 D.﹣3.4×104kJ•mol﹣1 【考点】燃烧热. 【分析】C57H104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4,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可首先计算1k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则计算1mol该化合物燃烧放出的热量,进而计算燃烧热. 【解答】解:燃烧热指的是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燃烧1kg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3.8×104kJ, 则1k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为,则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3.4×104kJ•mol﹣1, 故选D. 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b>a的是( ) A.H2(g)+Cl2(g)=2HCl(g);△H=﹣a H2(g)+Cl2(g)=HCl(g);△H=﹣b B.C(s)+O2(g)=CO (g);△H=﹣a C(s)+O2(g)=CO2 (g);△H=﹣b C.2H2(g)+O2(g)=2H2O(l);△H=﹣a 2H2(g)+O2(g)=2H2O(g);△H=﹣b D.S(g)+O2(g)=SO2 (g);△H=﹣a S(s)+O2(g)=SO2 (g);△H=﹣b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 A.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越多,伴随的能量变化越大,则前者放出热量大于后者; B.一氧化碳是碳单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完全燃烧放热更多; C.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要吸收能量,则前者放出热量大于后者; D.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则前者放出热量大于后者. 【解答】解:A.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成正比,故b=a,即b<a,故A错误; B.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第一个是不完全燃烧反应,第二个是完全燃烧反应,那么放出的热量很明显是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多,所以b>a,故B正确; C.两个反应时都是氢气和氧气生成水,但第一个式子是生成气体,第二个是液态,从气态变为液态还要放出一定的热量,所以a>b,故C错误; D.固体硫燃烧时要先变为气态硫,过程吸热,气体与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比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气气体产生热量多,则b<a,故D错误. 故选B. 10.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四种情况中最早出现浑浊的是( ) A.10℃时0.1 mol/L Na2S2O3和0.1 mol/L H2SO4各 5 mL B.20℃时0.1 mol/L Na2S2O3和0.1 mol/L H2SO4各 5 mL C.10℃时0.1 mol/L Na2S2O3和0.1 mol/L H2SO4各5 mL,加水10mL D.20℃时0.2mol/L Na2S2O3和0.1 mol/LH2SO4各5 mL,加水10 mL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出现的沉淀越早,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出现的沉淀越早,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D温度高于AC,所以BD反应速率大于AC; B中反应物浓度大于D,所以B反应速率大于D; A中反应物浓度大于C,所以A的反应速率大于C, 则反应速率大小顺序是B>D>A>C,则B最早出现沉淀, 故选B. 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⑤ C.②⑤⑦ D.①③④⑤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压强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反应前后B的物质的量减少,B的物质的量减小,当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当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⑤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⑥v(C)与v(D)的比值不变时,该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与是否是正逆反应有关,故错误; ⑦反应前后混合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选D. 12.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1 将1mol N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20%.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是( ) A.吸收18.4KJ热量 B.放出18.4KJ热量 C.吸收73.6KJ热量 D.放出73.6KJ热量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1,则有2NH3(g)⇌N2(g)+3H2(g);△H=+92.0KJ•mol﹣1,保持恒温恒压,将1mol N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与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为等效平衡状态,平衡时两种不同的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含量、物质的量等都相同,以此计算. 【解答】解:N2(g)+3H2(g)⇌2NH3(g);△H=﹣92.0KJ•mol﹣1 起始:1mol 3mol 0 转化:0.2mol 0.6mol 0.4mol 平衡:0.8mol 2.4mol 0.4mol 放出热量为0.2mol×92.0KJ•mol﹣1=18.4kJ, 保持恒温恒压,将1mol N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与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为等效平衡状态,平衡时两种不同的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含量、物质的量等都相同,则 2NH3(g)⇌N2(g)+3H2(g);△H=+92.0KJ•mol﹣1 起始:2mol 0 0 转化:1.6mol 0.8mol 2.4mol 平衡:0.4mol 0.8mol 2.4mol 吸收热量为:1.6mol××92.0KJ•mol﹣1=73.6KJ, 故选C. 13.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 A (g)+n B (g)⇌p C (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 B.A 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 A (g)+n B (g)⇌p C (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假设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应该是原来的2倍,实际上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 A (g)+n B (g)⇌p C (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假设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应该是原来的2倍,实际上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 A.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m+n<p,故A错误; B.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物A的转化率降低,故B正确; C.通过以上分析知,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 D.平衡逆向移动,则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4.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所有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 ) A.2O3(g)═3O2(g)△H<0 B.2CO(g)═2C(s)+O2(g)△H>0 C.N2(g)+3H2(g)═2NH3(g)△H<0 D.CaCO3(s)═CaO(s)+CO2(g)△H>0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G=△H﹣T•△S,当△G=△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否则不能. 【解答】解:A.△H<0,△S>0,根据△G=△H﹣T•△ S可知,一般温度下都能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A不选; B.△H>0,△S<0,一般情况下都满足△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选; C.△H<0,△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C不选; D.△H>0,△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D不选. 故选:B. 15.下列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X(g)+Y(g)═3Z(g)△H<0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正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含量降低,X的转化率降低,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相同. 【解答】解:A.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A的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正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含量降低,图象吻合,故B正确;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图象不吻合,故C错误; D.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相同,图象不吻合,故D错误; 故选B. 16.T℃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可表示为X(g)+2Y(g)═2Z(g)+2W(g) B.减小X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 C.增大反应容器的压强,该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升高温度,W(g)体积分数增加,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化学方程式; B、依据化学平衡分析,X为生成物,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 C、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 D、升高温度,W(g)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解:A、平衡常数是用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次方乘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Z(g)+2W(g)═X(g)+2Y(g),故A错误; B、依据化学平衡分析,2Z(g)+2W(g)═X(g)+2Y(g),X为生成物,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减小X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不变,故B错误; C、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升高温度,W(g)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7.白磷和红磷均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相同,但二者的燃烧热不同,通过实验可测得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热. ①P4(s,白磷)+O2(g)═P4O10(s)△H1=﹣745.8kJ•mol﹣1 ②4P(s,红橉)+5O2(g)═P4O10(s)△H2=﹣2954kJ•mol﹣1 (1)白磷和红磷的关系是 D . a.同一种物质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2)红磷的燃烧热是 738.5 kJ•mol﹣1,白磷的燃烧热比红磷的燃烧热 大 (填“大”或“小”). (3)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量较低的是 红磷 (填“白磷”或“红磷”),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低 (填“高”或“低”).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1)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2)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3)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 【解答】解:(1)白磷和红磷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故答案为:D; (2)4P(s,红橉)+5O2(g)═P4O10(s)△H2=﹣2954kJ•mol﹣1,红磷燃烧热=KJ/mol=738.5KJ/mol, P4(s,白磷)+O2(g)═P4O10(s)△H1=﹣745.8kJ•mol﹣1,白磷燃烧热=2983.2KJ/mol, 白磷的燃烧热比红磷的燃烧热大, 故答案为:738.5;大; (3)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量较低的是红磷,能量越高越活泼,白磷稳定性小于红磷, 故答案为:红磷;低. 18.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395mol•L﹣1•s﹣1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2Z(g) . (3)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甲:v(X)=0.3mol•L﹣1•s﹣1; 乙:v(Y)=0.12mol•L﹣1•s﹣1 丙:v(Z)=9.6mol•L﹣1•min﹣1; 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为 丙<甲<乙 .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1)根据v=计算出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3)将其化成同一物质的速率,然后比较其大小. 【解答】解:(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00mol﹣0.21mol=0.79mol,则该段时间内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Y)==0.0395 mol•L﹣1•s﹣1,故答案为:0.0395mol•L﹣1•s﹣1; (2)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该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 当反应进行到10s时,△n(X)=0.79mol、△n(Y)=0.79mol、△n(Z)=1.58mol,则△n(X):△n(Y):△n(Z)=1: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g)+Y(g)⇌2Z(g), 故答案为:X(g)+Y(g)⇌2Z(g); (3)确定A的速率为:甲:v(X)=0.3mol•L﹣1•s﹣1; 乙:v(Y)=0.12mol•L﹣1•s﹣1,故v(X)=0.12mol•L﹣1•s﹣1; 丙:v(Z)=9.6mol•L﹣1•min﹣1==0.16mol•L﹣1•s﹣1,故v(X)=×0.16mol•L﹣1•min﹣1=0.08mol•L﹣1•s﹣1,故最快的是乙,最慢的是丙,故答案为:丙<甲<乙. 19.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吸 热反应,且m+n > p (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B的转化率 减小 .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 减小 .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不变 .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 变深 ;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变浅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1)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可知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2)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3)容积不变加入B,平衡正向移动,但B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多; (4)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减少C增多; (5)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6)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平衡逆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反应体系的压强减小,体积增大,B的浓度减小. 【解答】解:(1)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m+n>p,故答案为:吸;>; (2)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的质量分数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4)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6)加入C(体积不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B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答案为:变深;变浅. 20.氮是地球上含量较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图是1mol NO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O2(g)+CO(g)=CO2(g)+NO(g)△H=﹣234kJ•mol﹣1 .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25 125 225 … K/(mol•L﹣1)﹣2 4.1×106 K1 K2 … 完成下列问题: ①比较K1、K2的大小:K1 > K2(填“>”、“=”或“<”).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C (填序号). A.2vH2(正)=3vNH3(逆) B.3vNH3(正)=2vH2(正)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1)根据能量变化图,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 (2)①根据焓变判断生成物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然后根据平衡常数判断; ②根据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判断,平衡标志最根本的依据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解答】解:(1)该反应的焓变△H=E1﹣E2=134KJ/mol﹣368KJ/mol=﹣234KJ/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H=﹣234kJ•mol﹣1, 故答案为:NO2(g)+CO(g)=CO2(g)+NO(g)△H=﹣234kJ•mol﹣1; (2)①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K1>K2, 故答案为:>; ②A、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是平衡状态,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 B、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是平衡状态,3vNH3(正)=2vH2(正)不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容器内压强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N2(g)+3H2(g)⇌2NH3(g)△H<0,该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全部为气体,如果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21.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2SO2+O2 2SO3;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 2 , (2)若a=0.5,则b= 0.25 ,c= 1.5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a+c=2 , 2b+c=2 . 【考点】等效平衡. 【分析】对于平衡状态的建立,只与条件相关,即与温度、压强(或容器的容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量的相对关系有关,而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无关. 因此对于该条件下的反应,初始态是2 mol SO2和1 mol O2的混合物,或是2 mol纯净的SO3,两者是等价的,最终到达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因此(1)中答案应为c=2. 而(2)中初始态包含了三种气态物质,此时需要进行思维转换,将初始物质的加入量转换为相当于a=2,b=1,就可以达到题设的平衡状态.现在a=0.5,则b═0.25,此时与题干所设初始态的差别是△a=2﹣0.5=1.5,△b=1﹣0.25=0.75,由此SO3的初始加入量c必须转化为等效于a=1.5和b=0.75的量,根据该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推断知c=1.5. (3)中要求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普遍规律,此时必须把握“把所有初始物都转换为反应物,则必须相当于2 mol SO2和1 mol O2的混合物,把所有的初始物转换为生成物,则必须相当于2 mol纯净的SO3”.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必须同时满足a+c=2和2b+c=2两个关系式. 【解答】解:设起始时2摩SO2和1摩O2为Ⅰ状态,其它条件为Ⅱ状态,温度不变,体积不变时, 根据改变起始加入量情况,则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极限假设转换)成反应方程式左(或右)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即可.利用方程式求解: (1)2SO2+O2⇌2SO3 Ⅰ2mol 1mol 0 Ⅱ0 0 cmol 根据方程式可知:2 mol SO3相当于2 mol SO2和1 mol O2,故c=2 mol. 故答案为:c=2; (2)2SO2+O2⇌2SO3 Ⅰ2mol 1mol 0 Ⅱ0.5mol bmol cmol 则有:0.5+c=2;b+=1,解之得:b=0.25 mol,c=1.5 mol, 故答案为:b=0.25和c=1.5; (3)2SO2+O2⇌2SO3 Ⅰ2mol 1mol 0 Ⅱa b c 当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2 mol时,才能保证反应初始SO2的物质的量为2mol,即a+c=2mol,此时要求O21mol,那么就有b+0.5c=1mol. 满足此两条件方可使平衡与题说平衡完全相同.故答案为:a+c=2;2b+c=2. 三、实验题 22.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1硫酸溶液 (1)若配制250mL硫酸溶液,则须用量筒量取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6.8 mL.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2)仪器A的名称为 环形玻璃棒 ; (3)装置中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 (4)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1)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 (5)取50mL 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4.0 ℃; ②近似认为0.50mol•L﹣1 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则中和热△H= ﹣53.5kJ/mol (取小数点后一位).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6 26.6 26.6 29.1 2 27.0 27.4 27.2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此实验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d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I.(1)c=n/V体积=m/MV=wρv/M×0.25L=98%×1.84g/cm3×V/98g/mol×0.25L=0.5mol/L故v=6.8ml; II.(2)为充分的搅拌,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棒;(3)碎泡沫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4)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应生成1mol液态水; (5)①根据表格数据求得温差平均值; 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3376KJ/0.025mol=﹣53.5kJ/mol; 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解答】解:I.(1)c=n/V体积=m/MV=wρv/M×0.25L=98%×1.84g/cm3×V/98g/mol×0.25L=0.5mol/L,故v=6.8mL,故答案为:6.8; II.(2)为充分的搅拌,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棒; (3)碎泡沫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4)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应生成1mol液态水,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故答案为: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5)①根据表格数据求得温差平均值为℃=4.0℃,故答案为:4.0; ② 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3376KJ/0.025mol=﹣53.5kJ/mol;故答案为:﹣53.5kJ/mol; 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选;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不选; 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可保证实验成功,故c不选; 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 故答案为:ad. 四、计算题 23.已知:2H2(g)+O2(g)=2H2O (l);△H=﹣571.6kJ/mol 2H2(g)+O2(g)=2H2O (g);△H=﹣483.6kJ/mol CH4 (g)+2O2(g)=2H2O (l)+CO2(g);△H=﹣890kJ/mol 标准状况下,取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203.32kJ,试求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氢气体积比.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则其物质的量为0.5mol,设甲烷为xmol,氢气为ymol,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热量比,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则其物质的量为0.5mol,设甲烷为xmol,氢气为ymol, 已知:2H2(g)+O2(g)=2H2O (l);△H=﹣571.6kJ/mol 2H2(g)+O2(g)=2H2O (g);△H=﹣483.6kJ/mol CH4 (g)+2O2(g)=2H2O (l)+CO2(g);△H=﹣890kJ/mol 则x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xkJ,ymol氢气燃烧放出热量为×571.6kJ, 所以890xkJ+×571.6kJ=203.32kJ, x+y=0.5mol 解得: =, 答: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氢气体积比为. 24.在一定温度下,将0.2mol的碘化氢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8mol/L.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4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充入碘化氢0.4mol,求达到平衡时碘化氢的转化率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2HI(g)⇌H2(g)+I2(g).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80mol/L,则 2HI(g)⇌H2(g)+I2(g)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20 0 0 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mol•L﹣1) 0.160 0.080 0.080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040 0.080 0.080 (1)利用平衡的浓度计算K,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设转化的碘化氢为x,利用三段法得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平衡常数与(1)相同,以此来计算. 【解答】解:达到平衡时,测得c(H2)=0.080mol/L,则 2HI(g)⇌H2(g)+I2(g)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20 0 0 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mol•L﹣1) 0.160 0.080 0.080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040 0.080 0.080 (1)平衡时c(H2)=c(I2)=0.080mol/L,c(HI)=0.040mol/L, 则K==4, 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5;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充入碘化氢0.4mol,设HI转化了x 则 2HI(g)⇌H2(g)+I2(g)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4 0 0 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mol•L﹣1) x 0.5x 0.5x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4﹣x 0.5x 0.5x K==4, 解得:x=0.32 mol; 碘化氢转化率=×100%=80% 所以平衡时c(H2)=0.16mol/L; 答:平衡时碘化氢的转化率为80%,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6mol/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