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解析版)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一、单选题(共18题,每题3分)
1.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
B.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
C. 开发新型电池,推广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经验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农药化肥应合理施用,D错误;A、B、C均正确。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节能、降耗就是要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采用绿色化学工艺,提高原子利用率。回收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 丙烯的分子式为:C3H6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D. 丙烷的比例模型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不能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
B.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C、6个H原子,其分子式为C3H6,故B正确;
C.四氯化碳分子中含有4个碳氯键,碳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四氯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 是丙烷的球棍模型,不是比例模型,丙烷的比例模型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电离常数(Ka、Kb)、水解常数(Kh)、溶度积常数(Ksp)等常数是表示、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Kb)均变大
B. Ka(HCN)
Ksp(BaCO3)
D. 水解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弱酸、弱碱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电离,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Kb)变大,故A正确;
B. 二者都是一元酸,浓度相同时,电离常数越小,说明电离程度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小,溶液酸性越弱,故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弱,故B错误;
C.溶解度越小越先沉淀,二者结构相似,溶解度越小,溶度积就越小,故Ksp(BaSO4)<Ksp(BaCO3),故C错误;
D.水解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对于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2mol/L
B. 加水稀释时增大
C. 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D. 与pH=2的盐酸相比,醋酸中H+浓度更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pH=2可知溶液中c(H+)=10-2mol/L,则常温下该溶液中c(OH-)=10-12mol/L,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和氢离子浓度相同,所以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大部分氢离子由醋酸电离,故A错误;
B.由可知,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变弱,氢离子浓度变小,所以增大,故B正确;
C. 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的醋酸与氢氧化钠,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钠,其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
D. pH=2的盐酸中c(H+)=10-2mol/L,与醋酸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钢铁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
B.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弱碱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正确;
B.锡、铁和电解质溶液可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锡做正极,加快了铁的腐蚀,对铁制品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B错误;
C.铁、锌、海水形成原电池,锌失去电子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该方法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
D.采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时,被保护金属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为Fe,Y为Cu,铁为正极
B. 若X为Fe,Y为Cu,电子由铜片流向铁片
C. 若X为Fe,Y为C,碳棒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D. 若X为Cu,Y为Zn,锌片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A.Fe比Cu活泼,Fe作负极,故A错误;B.Fe比Cu活泼,Fe作负极,电子从Fe流向Cu,故B错误;C.若X为Fe,Y为C,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则正极C上析出Cu,故C正确;D.Zn比Cu活泼,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7.某溶液只含有NaCl和H2SO4两种溶质,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混合溶液时,根据电解产物,可明显分为几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阴极自始至终只析出氢气 B. 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
C. 电解的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D. 溶液pH不断增大,最后pH=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原理:阳极离子的放电顺序:银离子>铜离子>氢离子,阴极离子的放电顺序: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NaCl和H2SO4,根据电解原理判断放电的离子.
【详解】可以将溶质看成3molNaCl和1molH2SO4
,再转化一下思想,可以看成2molHCl,1molNa2SO4,1molNaCl,由于1molNa2SO4自始至终无法放电,且其溶液pH=7,暂时可以忽略,则电解过程可先看成电解HCl,再电解NaCl,最后电解水,
即2HClH2↑+Cl2↑,2NaCl+2H2O2NaOH+H2↑+Cl2↑,2H2O2H2↑+O2↑,生成的NaOH为碱性,pH大于7。
A、阴极自始自终是氢离子放电,只析出H2,故A正确;
B、阳极氯离子先于氢氧根离子放电,先析出Cl2,后析出O2,故B正确;
C、溶液pH不断增大,最后生成的NaOH为碱性,pH大于7,故C错误;
D、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故D正确;
故选C。
8.某温度下重水中存在电离平衡D2OD++OD-,D2O的离子积常数=1.0×10-12,若pD=-lgc(D+),该温度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0.1molNaOD溶于重水制成1L溶液,pD=13
B. 将pD=4的DCl的重水溶液稀释100倍,所得溶液pD=6
C. pD=10的NaOD的重水溶液中,由重水电离出的c(OD-)为1×10-10mol·L-1
D. 向30mL0.5mol·L-1NaOD的重水溶液中加入20mL0.5mol·L-1 DCl的重水溶液,所得溶液pD=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D2O的离子积常数=1.0×10-12,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分析,pD=6为中性,联系酸碱混合计算解答。
【详解】A、溶液中c(OD-)=0.1mol/L,则c(D+)=1.0×10-11,pD=11,故A错误;
B、pD=6为中性,DCl稀释将接近中性,故B错误;
C、NaOD溶液中的D+全部有水电离出来,pD=10,说明c(D+)=1.0×10-10,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故C正确;
D、混合溶液中c(OD-)= =0.1mol/L,则c(D+)=1.0×10-11,pD=11,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5,6-三甲基-4-乙基庚烷
B. 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C. 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 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主链含有7个碳为庚烷,从右端编号,化合物的名称应是2,3,6-三甲基-4-乙基庚烷,故A错误;
B.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支链逐渐增多,其沸点依次减小,故B错误;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
D.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已知:25°C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C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 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 25°C时,Mg(OH)2固体在20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 0.01mol/L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 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浓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5°C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中,c(Mg2+)=,由于Ksp[Mg(OH)2]c(S2-)>c(OH-)>c(HS-)>c(H+) (3). 1.0×10-13 mol·L-1 (4). 1.0×10-13 mol·L-1 (5). 0.043 mol·L-1 (6). 5(或5.0)
【解析】
(1)H2S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2SHS-+H+、HS-S2-+H+,所以二级电离常数表达式Ka2=;0.1mol/LNa2S溶液中硫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H+);(2)①根据图像可知当溶液中c(S2-)=1.4×10-19mol/L时pH=1,则溶液中c(OH-)=1×10-13 mol·L-1,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1.0×10-13 mol·L-1;②当pH=13时溶液中c(S2-)=5.7×10-2mol/L,根据硫原子守恒溶液中的c(H2S)+c(HS-)=0.1mol/L-0.057mol/L=0.043mol/L;(3)Mn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S2-)=,根据H2S的二级电离常数可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所以pH=5。
24.(1)相对分子质量为70的烯烃的分子式为___;若该烯烃与足量的H2加成后生成分子为含3个甲基的烷烃A,则该烯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任写其中一种)。若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B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B的二氯代物有___种。0.5molB的二氯代物最多可与___mol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2)有机物C的结构简式为,若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由一种烯烃加氢得到,且该烯烃是一个非常对称的分子构型,写出C的该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
(3)烯烃D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D分子中能够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最多为___个,D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反应类型是___,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一定条件下D能发生加聚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 (1). C5H10 (2). CH2=C(CH3)CH2CH3、(CH3)2C=CHCH3、(CH3)2CHCH=CH2(任写一种) (3). 2 (4). 5 (5). (CH3)3CCH2CH2C(CH3)3 (6). 2
2,5,5-四甲基己烷 (7). 4 (8). 加成反应 (9). (10).
【解析】
【分析】
(1)烯烃为CnH2n,则12n+2n=70,解得n=5;根据该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的烷烃分子中含3个甲基解题;根据B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推测其结构简式;
(2)根据加成原理采取逆推法还原C=C双键的位置,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碳碳双键的位置;据对称性原则,可以得到其烷烃的结构简式;
(3)2-丁烯的同分异构体有CH2=CHCH2CH3、,根据二者与氢气加成产物分析A的结构;。
【详解】(1)烯烃为CnH2n,则12n+2n=70,解得n=5,所以该烯烃的分子式为C5H10;若该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的烷烃分子中含3个甲基,可能的结构简式:CH2=C(CH3)CH2CH3、(CH3)2C=CHCH3、(CH3)2CHCH=CH2;烷烃A的分子式为C5H12,其同分异构体B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则符合条件的结构为,其二氯代物有2种;0.5molB的二氯代物中氢原子全部可以被取代,所以最多可与5mol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2)根据烯烃与H2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碳碳双键的位置.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5号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与相连接C原子不能形成碳碳双键,能形成双键位置有:1和2之间;2和3之间;3和4之间,3和6之间,4和7之间;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由一种烯烃加氢得到,且该烯烃是一个非常对称的分子构型,则该烯烃为(CH3)3CCH=CHC(CH3)3,该同分异构的结构简式为(CH3)3CCH2CH2C(CH3)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2,5,5-四甲基己烷;
(3)2-丁烯的同分异构体有CH2=CHCH2CH3、,CH2=CHCH2CH3与氢气加成的产物是正丁烷,与氢气加成的产物是异丁烷,所以D是;D的结构可类比乙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当乙烯分子中某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的平面内,因此D中能够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4个;A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产物结构简式为;D是,因含有双键所以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方程式为。
【点睛】理解加成反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采取逆推法还原C=C双键,注意分析分子结构是否对称,防止重写、漏写,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