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平衡原理综合应用学案
主题10 平衡原理综合应用
全国卷考情分析
高考
年份
2019年全国
2018年全国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命题
角度
以水煤气变换为题材考查反应热、活化能、化学反应的倾向性、速率和平衡的计算以及图像分析等
以环戊二烯为素材考查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的移动、平衡图像以及电解原理等
以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为背景考查平衡常数的影响与计算、转化率的影响因素、盖斯定律以及原电池原理
以N2O5绿色硝化技术为题材考查氧化产物的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反应条件的控制
以CH4-CO2催化重整为题材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常数的计算、反应条件的控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以三氯氢硅为题材考查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转化率与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
命题
规律
反应原理综合题为历年高考必考题,常以具体的事实或反应为背景,结合图表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转化率和平衡常数计算以及条件选择和控制等,突出了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应用
⦾命题角度一 反应热与化学平衡结合
以实际工业生产为载体,考查反应热、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计算等知识,考查考生对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例1 (2019年全国Ⅰ卷,28)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 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 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
(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和pCO相等、和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a)= kPa·min-1。467 ℃时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 。489 ℃时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 。
解析 (1)H2还原氧化钴的化学方程式为H2(g)+CoO(s)Co(s)+H2O(g);CO还原氧化钴的化学方程式为CO(g)+CoO(s)Co(s)+CO2(g),平衡时H2还原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高于CO还原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故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大于H2。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可设其物质的量为1 mol,转化的CO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CO(g)+H2O(g)CO2(g)+H2(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1-x 1-x x x
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x<1,则H2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0.5。
假设H2与CoO反应时,n(H2)=1 mol,转化的n(H2)=a mol,列三段式:
①CoO(s)+H2(g)Co(s)+H2O(g) K1
起始(mol) 1 0
转化(mol) a a
平衡(mol) 1-a a
根据题意,=0.0250,解得a=0.9750,K1==39。
同理,假设CO与CoO反应时,n(CO)=1 mol,转化的n(CO)=b mol,列三段式:
②CoO(s) +CO(g)Co(s)+CO2(g) K2
起始(mol) 1 0
转化(mol) b b
平衡(mol) 1-b b
根据题意,=0.0192,解得b=0.9808,K2=≈51。
水煤气的转化反应可由②-①得到,故K==≈1.31,则K=>1,>0.25,H2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0.25,由此可判断最终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25~0.50。
(3)根据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并结合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相对能量可知,CO(g)+H2O(g)的能量高于CO2(g)+H2(g)的能量,故水煤气变换的ΔH小于0;活化能即反应物状态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根据变换历程的相对能量可知,在过渡态2时活化能最大,即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86 eV-(-0.16) eV=2.02 eV;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COOH·+H·+H2O·COOH·+2H·+OH·,因反应前后COOH·和1个H·未发生改变,故也可以表示成H2O·H·+OH·。
(4)由图可知,30~90 min内曲线a对应物质的分压变化量Δp=(4.08-3.80) kPa=0.28 kPa,故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a)==0.0047 kPa·min-1;由(2)中分析得出H2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0.25~0.5,据此可将图分成两部分:
由此可知,a、b表示的是H2的分压,c、d表示的是CO的分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分压增加,H2分压降低,故467 ℃时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b、c;489 ℃时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a、d。
答案 (1)大于
(2)C
(3)小于 2.02 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4)0.0047 b c a d
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注意ΔH的单位:ΔH的单位为kJ·mol-1。
(2)注意测定条件:绝大多数的反应热ΔH是在25 ℃、101 kPa 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5)注意ΔH的数值与符号: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6)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
2.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根据盖斯定律求算
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或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或相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换算关系。
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或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要相应地乘或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④在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2)根据键能进行计算
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1,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E2,则反应的ΔH=E1-E2。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影响
(1)计算:v(B)==,注意通常给出的是物质的量,一定要先换算为浓度,书写时要带上单位。
(2)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加增降减”,即升温、加压、增加浓度、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般增大,反之减小。
1.工业上用CO2生产燃料甲醇,既能缓解温室效应,也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新渠道。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1)已知:CO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CO(g)+2H2(g)CH3OH(g) ΔH=-90.1 kJ·mol-1。
则CO2(g)+3H2(g)CH3OH(g)+H2O(g) ΔH= kJ·mol-1。
(2)①T ℃时,测得不同时刻恒容密闭容器中CO2(g)、H2(g)、CH3OH(g)、H2O(g)的浓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浓度物质时间
CO2(g)
H2(g)
CH3OH(g)
H2O(g)
起始
1 mol·L-1
0
0
3 min
1.5
0.5
mol·L-1
mol·L-1
10 min
0.25 mol·L-1
0.75 mol·L-1
12 min
c mol·L-1
0.75 mol·L-1
表格中c=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 。
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每消耗1 mol CO2的同时生成1 mol CH3OH
B.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3)在催化剂作用下,若测得甲醇的产率与反应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在220 ℃、5.0 MPa时,CO2的转化率为 ,将温度降低至140 ℃,压强减小至2.0 MPa,CO2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200 ℃、2.0 MPa时,将a mol·L-1 CO2和 3a mol·L-1 H2充入V L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所得甲醇的质量为 g。(用含a、V的代数式表示)
(4)用NaOH溶液吸收CO2所得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对废旧电池中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进行脱硫处理。已知Ksp(PbSO4)=1.6×10-8,Ksp(PbCO3)=7.4×10-14,PbSO4(s)+C(aq)PbCO3(s)+S(aq),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在其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晶体,则c(S)∶c(C)的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①CO(g)+O2(g)CO2(g)ΔH=-283.0 kJ·mol-1;②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③CO(g)+2H2(g)CH3OH(g)
ΔH=-90.1 kJ·mol-1;由③-①+×②得总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90.1 kJ·mol-1-(-283.0 kJ·mol-1)+×(-483.6 kJ·mol-1)=-48.9 kJ·mol-1。
(2)①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反应进行到3 min时,甲醇的浓度为0.5 mol·L-1,说明氢气的浓度减少了1.5 mol·L-1,又因为剩余氢气的浓度为1.5 mol·L-1,所以原有氢气的浓度为3 mol·L-1。反应进行到10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水蒸气的浓度为0.75 mol·L-1,则氢气的浓度减少了2.25 mol·L-1,剩余氢气的浓度为0.75 mol·L-1;达到平衡时,甲醇的浓度为0.75 mol·L-1,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075 mol·L-1·min-1。②每消耗1 mol CO2的同时生成1 mol CH3OH,反应方向相同,不能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该反应的体积变化ΔV
≠0,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中气体的密度恒为定值,不能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
(3)①由图像可知220 ℃、5.0MPa时甲醇产率为25%,由化学方程式可知CO2与CH3OH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CO2的转化率为25%;根据图像可知,将温度降低至140 ℃,压强减小至2.0 MPa时,甲醇的产率增大,因此CO2的转化率也将增大。
②起始时CO2的物质的量为aV mol,根据图像可知,200 ℃、2.0 MPa时,甲醇产率为15%,根据关系式CO2~CH3OH可知,CO2转化率也为15%,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等于CO2的转化量,为0.15aV mol,则甲醇的质量为0.15aV mol×32 g·mol-1=4.8aV g。
(4)K====2.16×105;若在其溶液中加入少量Pb(NO3)2晶体,Ksp(PbSO4)和Ksp(PbCO3)不变,所以c(S)∶c(C)的值不变。
答案 (1)-48.9
(2)①0.75 0.075 mol·L-1·min-1 ②BC
(3)①25% 增大 ②4.8aV
(4)2.16×105 不变
2.(2019年陕西榆林模拟)CO2与CH4反应并转化为CO和H2,对减缓燃料危机,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CH4(g)+H2O(g)CO(g)+3H2(g) ΔH1=+206.1 kJ·mol-1
②2H2(g)+CO(g)CH3OH(l) ΔH2=-128.3 kJ·mol-1
③2H2(g)+O2(g)2H2O(g) ΔH3=-483.6 kJ·mol-1
25 ℃时,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采用甲烷和氧气一步合成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向某密闭恒容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工业生产时一般会选择在p4和1250 ℃条件下进行反应,请解释其原因: 。
②在压强为p4、1100 ℃的条件下,该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0~5 min内,用CO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工业上用CO和H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CO(g)CH3OH(g)。对于该合成反应,若通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一定,如图为4种投料比[n(CO)∶n(H2)分别为5∶7、10∶17、5∶9、1∶2]时,反应温度对CO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 。
②当反应在曲线a、b、c对应的投料比下,CO达到相同的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和投料比的关系是 。
③投料比为10∶17,反应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2×①+2×②+③得2CH4(g)+O2(g)2CH3OH(l) ΔH=2ΔH1+2ΔH2+ΔH3=2×206.1 kJ·mol-1-2×128.3 kJ·mol-1-483.6 kJ·mol-1=-328.0 kJ·mol-1。
(2)①根据图表所示及工业生产需要分析知,较大的压强和较高的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②起始时甲烷的浓度为0.1 mol·L-1,平衡时转化率为80%,则甲烷浓度变化为0.1 mol·L-1×80%=0.080 mol·L-1,v(CO)=2v(CH4)=2×=0.032 mol·L-1·min-1,则:
CH4(g)+CO2(g)2CO(g)+2H2(g)
起始(mol·L-1) 0.1 0.1 0 0
转化(mol·L-1) 0.08 0.08 0.16 0.16
平衡(mol·L-1) 0.02 0.02 0.16 0.16
K===1.64。
(3)①由化学方程式知,投料比n(CO)∶n(H2)越小,CO转化率越高,所以b曲线的投料比是5∶9。
②根据图像趋势知投料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
③投料比为10∶17,其对应曲线c,反应温度为T1时,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75%,则:
2H2(g)+CO(g)CH3OH(g)
起始(mol·L-1) 17 10 0
转化(mol·L-1) 15 7.5 7.5
平衡(mol·L-1) 2 2.5 7.5
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0%=20.8%。
答案 (1)CH4(g)+O2(g)CH3OH(l) ΔH=-164.0 kJ·mol-1
(2)①较大的压强和较高的温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②0.032 mol·L-1·min-1 1.64
(3)①5∶9
②投料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
③20.8%
⦾命题角度二 化学平衡与电解质溶液相结合
高考中常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载体,考查有关化学平衡特征、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粒子浓度大小比较、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平衡移动等。考查考生对平衡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例2 (2016年全国Ⅰ卷,27)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绿色)、Cr2(橙红色)、Cr(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Cr和Cr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利用Ag+与Cr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 mol·L-1,此时溶液中c(Cr)等于 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还原成Cr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2)②由图像可知,溶液的酸性增强,Cr2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Cr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反应2Cr+2H+Cr2+H2O得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根据A点数据可以得出当c(H+)=1.0×10-7mol·L-1时,c(Cr2)=0.25 mol·L-1,可求出转化的c(Cr)=0.25 mol·L-1×2=0.5 mol·L-1,进一步可求出平衡时c(Cr)=0.5 mol·L-1,代入表达式中得平衡常数K==1.0×1014。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小于0。
(3)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 mol·L-1=2.0×10-5 mol·L-1,此时溶液中c(Cr)== mol·L-1=5.0×10-3 mol·L-1。
答案 (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2)①2Cr+2H+Cr2+H2O
②增大 1.0×1014
③小于
(3)2.0×10-5 5.0×10-3
(4)Cr2+3HS+5H+2Cr3++3S+4H2O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方法
动态标志: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0。
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且与方程式系数对应成比例。
静态标志:“变量”不变,即应该变化的量保持不变。
①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变。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不变。
③温度、压强(化学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或颜色(某组分有颜色)不变。
总之,若物理量由变量变成了不变量,则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若物理量本身为不变量,则不能作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2)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要注意“三关注”:一要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绝热容器;二要关注反应特点,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三要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或液体参加或生成,或固体的分解反应。
2.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
(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通过比较平衡破坏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此时正反应占优势,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
K,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Q=K,平衡不移动;
③若Q”“<”或“=”)p2。
②压强为p2、温度为600 ℃时,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内化学能降低了300 kJ,则NO的转化率为 。
③600 ℃时,下列各项数据中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H2O与NO的生成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NH3、N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5∶4
d.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3)将2 mol N2、3 mol H2O(g)、0.5 mol NO的混合气体置于x、y、z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适当的条件发生反应a,反应过程中c(NO)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为 (用x、y、z表示)。
②与y容器中反应相比,z容器中反应改变的条件及判断依据分别是 。
(4)2000 ℃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1)中反应c,起始时氮气和氧气的浓度均为0.69 mol·L-1,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0.18 mol·L-1,则20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5)常温下,在通入O2的条件下用0.1 mol·L-1的NaOH溶液吸收NO,产物为NaNO3 和NaNO2。已知反应后溶液的pH=12,溶液中N浓度为5.6×10-2 mol·L-1(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Ka=5.1×10-4),则:
①= 。
②反应后溶液中N的浓度约为 mol·L-1。
③某溶液中c(N)=1.0×10-6 mol·L-1,取该溶液5 mL,加入一滴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一滴为0.05 mL),通过计算说明能否产生沉淀: 。[Ksp(AgNO2)=2×10-8]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b-5c可得反应a,则ΔH1=(-925-5×175) kJ·mol-1=-1800 kJ·mol-1。
(2)①反应4NH3(g)+6NO(g)5N2(g)+6H2O(g)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当温度相同时,p2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p1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故p1> p2。②压强为p2、温度为600 ℃时,达到平衡时反应体系内化学能降低了300 kJ,根据反应4NH3(g)+6NO(g)5N2(g)+6H2O(g) ΔH1=-1800 kJ·mol-1可知,反应消耗了1 mol NO,则NO的转化率为×100%=33.3%。③H2O与NO的化学计量数相等,两者的生成速率分别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当两者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参与的反应物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b项错误;NH3、N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5∶4 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3)①根据“先拐先平”原则,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为x>y>z。②反应a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z容器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y容器中长,平衡时c(NO)也比y容器中的低,故与y容器中反应相比,z容器中反应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注意因为初始浓度没变,故不是降低压强)。
(4)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0.18 mol·L-1,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达到平衡时氮气和氧气的浓度均为0.6 mol·L-1,平衡常数K==0.09。
(5)①HNO2H++N,则Ka=。由c(H+)=10-12 mol·L-1,c(N)=5.6×10-2 mol·L-1,Ka=5.1×10-4得c(HNO2)= mol·L-1,又c(OH-)=10-2 mol·L-1,故==5.1×106。②根据电荷守恒c(H+)+c(Na+)c(N)+c(N)+c(OH-),可求得c(N)≈0.034 mol·L-1。
答案 (1)-1800
(2)①> ②33.3% ③ad
(3)①x>y>z ②降低温度,z容器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y容器中的长,平衡时c(NO)也比y容器中的低
(4)0.09
(5)①5.1×106 ②0.034 ③滴入硝酸银溶液后,c(N)≈1.0×10-6 mol·L-1,c(Ag+)=≈1.0×10-3 mol·L-1,c(N)·c(Ag+)=1.0×10-6×1.0×10-3=1.0×10-9K(400 ℃)。
由图像知,400 ℃、c(HCl)∶c(O2)=1∶1时,HCl的平衡转化率为84%,用三段式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4HCl(g)+ O2(g) 2Cl2(g)+2H2O(g)
起始浓度 c0 c0 0 0
变化浓度 0.84c0 0.21c0 0.42c0 0.42c0
平衡浓度 (1-0.84)c0 (1-0.21)c0 0.42c0 0.42c0
则K=。根据题干信息知,进料浓度比过低,氧气大量剩余,导致分离产物氯气和氧气的能耗较高;进料浓度比过高,HCl不能充分反应,导致HCl转化率较低。
(2)给题中已知的三个反应依次编号为Ⅰ、Ⅱ、Ⅲ,根据盖斯定律知,(Ⅰ+Ⅱ+Ⅲ)×2得4HCl(g)+O2(g)2Cl2(g)+2H2O(g) ΔH=(ΔH1+ΔH2+ΔH3)×2=-116 kJ·mol-1。
(3)若想提高HCl的转化率,应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也可以及时移去产物,减小产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4)电解过程中,负极区发生得电子的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则图中左侧为负极区,根据图示信息知负极区发生的反应为Fe3++e-Fe2+和4Fe2++O2+4H+4Fe3++2H2O;由O2~4e-知,转移1 mol e-,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1 mol××22.4 L·mol-1=5.6 L。
答案 (1)大于 O2和Cl2分离能耗较高、HCl转化率较低
(2)-116
(3)增大反应体系压强、及时移去产物
(4)Fe3++e-Fe2+,4Fe2++O2+4H+4Fe3++2H2O 5.6
1.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1)解题步骤
(2)解题技巧
①先拐先平
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②定一议二
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③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电化学知识的有关计算
串联电路、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荷量等类型的计算,要注意运用电子守恒法。万能恒等式为4e-~O2~2Cu~2H2~2Cl2~4Ag~4H+~4OH-,计算时,可直接根据已知量代入上述关系式求出相应的物质。
1.(2019年湖南益阳模考)随着低碳钢等洁净钢技术的发展,Al2O3-C耐火材料和钢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铝用品比铁器件更耐腐蚀,原因是 。
(2)在埋炭实验条件下,不同碳素材料的Al2O3-C耐火材料与铁液之间的可能反应如下:
①2Al2O3(s)4Al(s)+3O2(g) ΔH1=+33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C(s)+CO2(g)2CO(g) ΔH3=+172.5 kJ·mol-1。
则3CO(g)+Al2O3(s)2Al(s)+3CO2(g)的ΔH4= kJ·mol-1。
(3)实验温度下,(Al2O3-C)/Fe系统中存在着相互反应。将Al2O3溶入铁液中,导致铁液中平衡的铝的百分含量的对数{lg[Al]}和平衡氧(O2)的百分含量的对数{lg[O2]}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则图中温度T1 (填“>”或“<”)1973 K。
图1
(4)在埋炭情况下,碳过剩时,碳的氧化反应主要考虑:C(s)+CO2(g)2CO(g)。在实验室研究该反应,一定温度下,向某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总压强为p总)中加入足量的碳和1 mol CO2,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①650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的热量是 ,消耗碳的质量为 。
②T ℃时,若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V(CO2)∶V(CO)=5∶4的混合气体,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③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 [用含p总的代数式表示,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5)CO可作某熔融盐电池的燃料,电解质为Li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助燃气,电池在650 ℃下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解析 (2)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3CO(g)+Al2O3(s)2Al(s)+3CO2(g),则ΔH4=ΔH1+ΔH2-ΔH3=-681.5 kJ·mol-1。
(3)从图1可知,当铝的百分含量的对数{lg[Al]}一定时,T1时的平衡氧(O2)的百分含量的对数{lg[O2]}比1973 K时低,而可逆反应2Al2O3(s)4Al(s)+3O2(g)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T1时平衡逆向移动,图中温度T1<1973 K。
(4)①从图2可知,650 ℃时,反应达平衡时产物CO的体积分数为40%,设发生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三段式:
C(s)+CO2(g)2CO(g)
起始(mol) 1 0
转化(mol) x 2x
平衡(mol) 1-x 2x
可得×100%=40%,解得x=0.25。故此时反应吸收的热量为0.25 mol×172.5 kJ·mol-1=43.125 kJ,消耗碳的质量为12 g·mol-1×0.25 mol=3 g。
②从图2可知,T ℃该反应达平衡时,V(CO)=V(CO2)。若再充入一定量V(CO2)∶V(CO)=5∶4的混合气体,相当于增大c(CO2),故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925 ℃时,CO的体积分数为96%,此时CO2的体积分数为4%,所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3.04p总。
(5)CO作燃料时,在原电池负极上发生反应,氧化产物为CO2,此时的电解质为Li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故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C-2e-2CO2。
答案 (1)铝用品表面为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2)-681.5
(3)<
(4)①43.125 kJ 3.0 g
②向正反应方向
③23.04p总
(5)CO+C-2e-2CO2
2.(2019年湖北天门、仙桃等八市联考)“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将CO2转化为甲醇:CO2(g)+3H2(g)CH3OH(g)+H2O(g),此研究对CO2的深度开发应用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g)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①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第10 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2 mol CO2(g)和2 mol H2O(g),则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一定温度下,若此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H2的体积分数不变
c.c(H2)=3c(CH3OH)
d.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
e.2个CO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2)若已知:①O2(g)+3H2(g)CH3OH(g)+H2O(g)
ΔH=-a kJ·mol-1
②2(g)+O2(g)2H2O(g) ΔH=-b kJ·mol-1
③2O(g)H2O(l) ΔH=-c kJ·mol-1
④H3OH(g)CH3OH(l) ΔH=-d kJ·mol-1
则表示CH3OH(l)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2,25 ℃时以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为电源电解600 mL 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图2
①U形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的pH变为12(假设电解前后NaCl溶液的体积不变),则理论上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向U形管内电解后的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使所得溶液c(HC)∶c(C)=2∶1,则此时溶液中的c(H+)= mol·L-1(室温下,H2CO3的Ka1=4×10-7,Ka2=5×10-11)。
解析 (1)①由图像分析可知,0~10 min内甲醇浓度变化量为0.75 mol·L-1,故v(H2)=3v(CH3OH)=3×=0.225 mol·L-1·min-1,图像分析可知体积为1 L,则: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mol·L-1) 1 3 0 0
转化(mol·L-1) 0.75 2.25 0.75 0.75
平衡(mol·L-1) 0.25 0.75 0.75 0.75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5.3,第10 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2 mol CO2(g)和2 mol H2O(g), Qc==2.2”“<”或“=”,下同)α1,该反应的 ΔH3 0。
③向反应器中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CO转化率增大的是 (填字母)。
A.CO B.NO C.CO2 D.氩气
解析 (1)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容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a项正确;充满V L 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此时生成的NO与NO2、水反应可能会产生HNO2,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最终还有可能无气体剩余,即最终试管中余下气体的体积应该小于 L,b项错误;若0.1 mol·L-1 的HNO2为强酸,pH应该为1,实验测得pH=3,说明HNO2部分电离,HNO2为弱酸,c项正确;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可知,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d项正确。
(2)根据盖斯定律可得,系统(Ⅰ)和系统(Ⅱ)处理氮氧化物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g)+2NO2(g)CO2(g)+2H2O(l)+N2(g) ΔH=(a+c-b) kJ ·mol-1 、CH4(g)+4NO(g)CO2(g)+2H2O(l)+2N2(g) ΔH= kJ·mol-1,处理等质量(m g)的NOx时,x=1,需要甲烷的质量为 g,x=2,需要甲烷的质量为 g,故系统(Ⅱ)需要的甲烷较少。
(3)①设达到平衡时,消耗CO的物质的量为2x mol,由题意可列出如下三段式:
2CO(g)+2NO(g) N2(g)+2CO2(g)
起始(mol) 0.5 0.2 0 0
转化(mol) 2x 2x x 2x
平衡(mol) 0.5- 2x 0.2-2x x 2x
反应平衡后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则=,解得x =0.025,CO的平衡转化率α1=×100%=10%,平衡常数K==≈0.027。
②在820 K重复实验,平衡后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为吸热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③在密闭体系中,充入CO,平衡正向移动,但其自身转化率降低,A项错误;充入NO,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升高,B项正确;充入CO2,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充入Ar,平衡不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项错误。
答案 (1)acd
(2)CH4(g) + 2NO2(g)CO2(g)+2H2O(l)+N2(g) ΔH=(a+c-b) kJ·mol-1
CH4(g)+4NO(g) CO2(g)+2H2O(l)+2N2(g) ΔH= kJ·mol-1
系统(Ⅱ)
(3)①10 0.027
②> >
③B
4.(2017年全国Ⅲ卷,28改编)亚砷酸(H3AsO3)可用于提炼元素砷,是冶炼砷合金和制造半导体的原料。玻璃工业用作澄清剂和脱色剂,以增强玻璃制品的透光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①4As(s)+3O2(g)2As2O3(s) ΔH1
②2H2(g)+O2(g)2H2O(l) ΔH2
③As2O3(s)+3H2O(l)2H3AsO3(s) ΔH3
则反应2As(s)+3H2(g)+3O2(g)2H3AsO3(s)的ΔH= 。
(2)观察图像可知,pKa1(H3AsO3)为 (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pKa=-lgKa),NaH2AsO3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试通过计算说明: 。
(3)室温下,将20 mL a mol·L-1 H3AsO3、20 mL 2a mol·L-1 H2O2溶液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40 mL),发生反应H3AsO3(aq)+H2O2(aq)H3AsO4(aq)+H2O(l)。溶液中c(H3AsO4)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填字母)。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正(H2O2)=v逆(H3AsO4)
c.不再变化
d.c(H3AsO3)=b mol·L-1
②tp时v正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q时v逆。
③室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用字母表示)。
(4)工业电解 Na2HAsO3 溶液可得到亚砷酸,装置示意图如下,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AsO3的原因: 。
解析 (1)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可得反应2As(s)+3H2(g)+3O2(g)2H3AsO3(s),则该反应的ΔH=ΔH1+ΔH2+ΔH3。
(2)H3AsO3是弱酸,存在平衡H3AsO3H++H2As,电离平衡常数Ka1=,利用pH=9,此时c(H3AsO3)=c(H2As),因此Ka1=c(H+)=10-9,则pKa1(H3AsO3)=9;根据水解平衡常数Kh3===10-5,观察图像可知Ka2=c(H+)= 10-12,即Ka2tq时的v正>tq时的v逆。
③根据化学反应
H3AsO3 (aq)+H2O2 (aq)H3AsO4 (aq)+H2O(l)
起始
(mol·L-1) 0.5a a 0
转化
(mol·L-1) b b b
平衡
(mol·L-1) 0.5a-b a-b b
K=。
答案 (1)ΔH1+ΔH2+ΔH3
(2)9 碱性 Kh3= =10-5<10-12,即Ka20。N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前10 s内N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
②已知在t1时刻反应速率加快,则在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写1种)。
(3)在723 K时,将0.1 mol H2和0.2 mol CO2通入抽空的上述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0。
①CO2 的平衡转化率等于 ,反应的平衡常数K等于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再向容器中加入过量的CoO(s)和Co(s),则容器中又会增加如下平衡:CoO(s)+H2 (g)Co(s)+H2O(g) K1;CoO(s)+CO(g)Co(s)+CO2(g) K2。最后反应平衡时,容器中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30,则K1= 。
解析 (1)①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1.25,副反应中=0.75,采用物料比[]在1.7~2.0之间,增加O2的量,有利于反应按主反应进行,且提高NH3的转化率。
②根据盖斯定律,由(主反应-副反应)÷2得N2(g)+O2(g)2NO(g) ΔH=(-905 kJ·mol-1+1268 kJ·mol-1)÷2=+181.5 kJ·mol-1。设断开1 mol NO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x kJ的能量,则946+497.3-2x=181.5,解得x=630.9。
(2)①前10 s内N2的平均生成速率:
v(N2)==×
=0.04 mol·L-1·s-1。
②由图知,在t1时刻,NO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增大了CO的浓度。
(3)①根据化学方程式,设反应到达平衡后,CO2转化了a mol,则:
CO2(g)+H2(g)CO(g)+H2O(g)
起始(mol) 0.2 0.1 0 0
转化(mol) a a a a
平衡(mol) (0.2-a) (0.1-a) a a
=0.10,解得a=0.03,
CO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15%。
反应的平衡常数K===0.076。
②容器中各个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再加入过量的CoO(s)和Co(s)并达到新的平衡后,所有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然为0.2 mol+0.1 mol=0.3 mol,此时H2O的物质的量为0.3 mol×0.30=0.09 mol。根据原子守恒,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0.09 mol=0.01 mol。K1===9。
答案 (1)①促进主反应发生,提高NH3的转化率 ②630.9
(2)①0.04 mol·L-1·s-1 ②升高温度(或增大了CO的浓度)
(3)①15% 0.076 ②9
2.(2019年河南八市质量检测)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通过CO和H2化合来制备CH3OH(g)。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C—C
C—H
H—H
C—O
CO
H—O
键能/kJ·mol-1
348
413
436
358
1072
463
已知:CO中的C与O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CO键。工业上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后,在250 ℃下开始反应,并用压力计检测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压强/MPa
10.8
9.6
8.4
7.8
7.2
7.2
则从反应开始到20 min时,以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若升高温度,则CO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三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2CH3OH(g)C2H4(g)+2H2O(g)。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可确定该反应的ΔH (填“>”“<”或“=”,下同)0;容器A、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总压强 2;容器A达到平衡时,向容器中再充入CH3OH(g)、C2H4(g)、H2O(g)各0.1 mol,此时,v(正) v(逆)。
容器
温度/℃
起始加入量/mol
平衡时
乙烯/mol
CH3OH(g)
C2H4(g)
H2O(g)
A
310
0.2
0
0
0.05
B
327
0
0.1
0.2
0.047
C
310
0.2
0.1
0.2
—
解析 (1)CO(g)+2H2(g)CH3OH(g),反应的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根据表中提供的化学键的键能可得,ΔH=1072 kJ·mol-1+2×436 kJ·mol-1-(3×413 kJ·mol-1 +358 kJ·mol-1+ 463 kJ·mol-1)=-116 kJ·mol-1。
(2)从反应开始到20 min时,设CO的浓度变化量是x mol·L-1,则:
CO(g)+2H2(g)CH3OH(g)
初始浓度(mol·L-1) 0.5 1 0
变化浓度(mol·L-1) x 2x x
平衡浓度(mol·L-1) 0.5-x 1-2x x
根据反应前后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解得x=0.25,从反应开始到20 min时,以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125 mol·L-1·min-1;平衡常数K===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
(3)根据反应2CH3OH(g)C2H4(g)+2H2O(g)可知,A、B起始充入的物质等效,比较容器A、B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乙烯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容器C中起始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当于A的2倍,若平衡等效,在体积相同时,平衡压强应该为A的2倍,但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因此平衡时容器中总压强<2;对于A容器:
2CH3OH(g)C2H4(g)+2H2O(g)
初始浓度(mol·L-1) 0.2 0 0
变化浓度(mol·L-1) 0.1 0.05 0.1
平衡浓度(mol·L-1) 0.1 0.05 0.1
平衡常数K==0.05,容器A达到平衡时,向容器中再充入CH3OH(g)、C2H4(g)、H2O(g)各0.1 mol,此时Qc==0.15>K,平衡逆向移动,说明v(正)”“< ”或“=”) k逆增大的倍数。
②若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40%,则= (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2+③可得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 ΔH=(2a+2b+c) kJ·mol-1。
(2)①在1050 K前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增大;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NO的转化率降低。假设加入1 mol NO,在1100 K时,NO的转化率为40%,则Δn(NO)=0.4 mol,故n(CO2)=0.2 mol,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00%=20%。
②假设加入1 mol NO,在1050 K时, α(NO)=80%,平衡时n(NO)=0.2 mol,n(N2)=0.4 mol,n(CO2)=0.4 mol,各气体的平衡分压p分(NO)=×1.1×106 Pa,p分(N2)=×1.1×106 Pa,p分(CO2)=×1.1×106 Pa,故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1.1×106 Pa××1.1×106 Pa÷(×1.1×106 Pa)2=4。
(3)A反应速率最快,先达到平衡,故活化能最小。
(4)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故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增大的倍数。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故==K,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平衡时c(NO)=c(CO)=0.6 mol·L-1,c(N2)=0.2 mol·L-1,c(CO2)=0.4 mol·L-1,故===≈0.25。
答案 (1)(2a+2b+c) kJ·mol-1
(2)①1050 K前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增大 20% ②4
(3)A
(4)①< ②0.25
⦾类题二 化学平衡与电解质溶液结合
1.(2019年山东济宁市模拟)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发出号召:“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消除含氮、硫、氯等化合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对建设美丽家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以HCl为原料,用O2氧化制取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反应为4HCl(g)+O2(g)2Cl2(g)+2H2O(g) ΔH=-115.4 kJ·mol-1,通过控制合适条件,分两步循环进行,可使HCl转化率接近100%。原理如图所示:
过程Ⅰ的反应为2HCl(g)+CuO(s)CuCl2(s)+H2O(g) ΔH=-120.4 kJ·mol-1,过程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其中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相同温度下,分别充入0.2 mol 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0,甲中NO2的相关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0~3 s内,甲容器中NO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
②甲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温度若为T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③平衡时,K甲 (填“>”“<”或“=”,下同)K乙,p甲 p乙。
(3)水体中过量氨氮(用NH3表示)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①可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同时产生一种大气组成的气体。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EFH2O2FeOx法可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则阴极附近Fe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吸收法处理SO2,25 ℃时用1 mol·L -1的Na2SO3溶液吸收SO2,当溶液pH=7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已知25 ℃时:H2SO3的电离常数Ka1=1.3×10-2,Ka2=6.2×10-8)
解析 (1)①4HCl(g)+O2(g)2Cl2(g)+2H2O(g) ΔH=-115.4 kJ·mol-1,过程Ⅰ的反应为②2HCl(g)+CuO(s)CuCl2(s)+H2O(g) ΔH=-120.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得过程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uCl2(s)+O2(g)2CuO (s)+2Cl2(g) ΔH=+125.4 kJ·mol-1。
(2)①甲为绝热容器,2NO2(g)N2O4(g) ΔH<0,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对反应速率影响大,0~3 s内,甲容器中NO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0~3 s内温度升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降低的影响。
②甲中根据图像可列三段式:
2NO2(g)N2O4(g)
起始量(mol·L-1) 0.2 0
变化量(mol·L-1) 0.18 0.09
平衡量(mol·L-1) 0.02 0.09
平衡常数K==225。
③甲容器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则K甲p乙。
(3)②根据图示,阳极上Fe失去电子生成Fe2+,阳极反应式为Fe-2e-Fe2+,阴极附近Fe2+、H2O2与H+反应,结合图中生成物可知离子反应为H2O2+H++Fe2+Fe3++H2O+·OH。
(4)25 ℃时用1 mol·L-1的Na2SO3 溶液吸收SO2,当溶液pH=7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3 和NaHSO3,故c(Na+)最大,c(H+)=c(OH-)=10-7 mol·L-1,根据Ka2=6.2×10-8=,则=0.62,即c(HS)>c(S),则有c(Na+)>c(HS)>c(S)>c(H+)=c(OH-)。
答案 (1)2CuCl2(s)+O2(g)2CuO(s)+2Cl2(g) ΔH2=+125.4 kJ·mol-1
(2)①反应放热,体系的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②225 ③< >
(3)①2NH3+3NaClON2+3NaCl+3H2O
②H2O2+H+ +Fe2+ Fe3+ +H2O+·OH
(4)c(Na+)>c(HS)>c(S)>c(H+)=c(OH-)
2.(2019年湖南衡阳联考)有研究表明,内源性H2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家族新成员,在抗炎、舒张血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笼状COS(羰基硫)分子可作为H2S的新型供体(释放剂)。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OS的分子结构与CO2相似,COS的结构式为 。
(2)已知:①COS(g)+H2(g)H2S(g)+CO(g) ΔH1=-15 kJ·mol-1;
②COS(g)+H2O(g)H2S(g)+CO2(g) ΔH2=-36 kJ·mol-1;
③CO(g)+H2O(g)H2(g)+CO2(g) ΔH3,则ΔH3= 。
(3)COS可由CO和H2S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CO(g)+H2S(g)COS(g)+H2(g)。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温度
/℃
起始时
平衡时
n(CO)
/mol
n(H2S)
/mol
n(COS)
/mol
n(H2)
/mol
n(CO)
/mol
1
150
10.0
10.0
0
0
7.0
2
150
7.0
8.0
2.0
4.5
x
3
400
20.0
20.0
0
0
16.0
①该反应为 (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②实验2达到平衡时,x (填“>”“<”或“=”)7.0。
③实验3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α= 。
(4)已知常温下,H2S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向pH=a的氢硫酸中滴加等浓度的氨水,加入氨水的体积(V)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酸或碱
电离常数
H2S
Ka1=1.0×10-7
Ka2=7.0×10-15
NH3·H2O
Kb=1.0×10-5
①若c(H2S)=0.1 mol·L-1,则a= 。
②若b点溶液pH=7,则b点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 。
(5)一定条件下,将H2S通入装有固体FeCl2的真空密闭烧瓶内,反应达到平衡时,烧瓶中固体只有FeCl2和FeSx(x并非整数),另有H2S、HCl和H2三种气体,其分压依次为0.30p0、0.80p0和0.04p0(p0表示标准大气压)。当化学方程式中FeCl2的计量数为1时,该反应的气体压强平衡常数记为Kp。计算:
①x=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Kp= (数字用指数式表示)。
解析 (1)由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可知,COS分子中C与O、S均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所以COS的结构式为OCS。
(2)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CO(g)+H2O(g)H2(g)+CO2(g)的ΔH3=-36 kJ·mol-1-(-15 kJ·mol-1)=-21 kJ·mol-1。
(3)①由题意可建立实验1反应的三段式:
CO(g)+H2S(g)COS(g)+H2(g)
起始(mol·L-1) 10.0 10.0 0 0
变化(mol·L-1) 3.0 3.0 3.0 3.0
平衡(mol·L-1) 7.0 7.0 3.0 3.0
K(150 ℃)===。
由题意可建立实验3反应的三段式:
CO(g)+H2S(g)COS(g)+H2(g)
起始(mol·L-1) 20.0 20.0 0 0
变化(mol·L-1) 4.0 4.0 4.0 4.0
平衡(mol·L-1) 16.0 16.0 4.0 4.0
K(400 ℃)===<,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正向为放热反应。
②150 ℃,实验2的浓度商Qc==≈c(HS-),由于HS-的电离程度很小,主要以水解为主,HS-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c(OH-)>c(S2-),即b点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c(HS-)>c(H+)=c(OH-)>c(S2-)。
(5)H2S和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H2S(g)+FeCl2(s)FeSx(s)+2HCl(g)+(x-1)H2(g)。
①由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x-1)=0.80p0∶0.04p0,解得x=1.1。
②H2S和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1H2S(g)+FeCl2(s)FeS1.1(s)+2HCl(g)+0.1H2(g),由化学方程式可得平衡分压常数Kp==。
答案 (1)OCS
(2)-21 kJ·mol-1
(3)①放热反应 ②< ③20%
(4)①4 ②c(N)>c(HS-)>c(H+)=c(OH-)>c(S2-)
(5)①1.1 ②
3.(2019年四川邻水实验学校月考)Ⅰ.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 ΔH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
300 ℃
350 ℃
K
2.041
0.270
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ΔH (填“>”“<”或“=”)0。
②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大甲醇产率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E.按原比例再充入CO和H2
③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 =0.2 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为 (从上表中选择)。
④恒温下,1 mol CO和n mol H2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 a mol CH3OH。若起始时充入3 mol CO、3n mol H2,则达平衡时生成CH3OH的物质的量为 mol。
Ⅱ.25 ℃时,CH3COOH、H2CO3、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1=4.3×10-7
K2=5.6×10-11
3.0×10-8
(2)下列四种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字母,下同)。
A.C B.ClO- C.CH3COO- D.HC
(3)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C+2CH3COOH2CH3COO-+CO2↑+H2O
B.ClO-+CH3COOHCH3COO-+HClO
C.C+2HClOCO2↑ +H2O +2ClO-
D.2ClO-+CO2+H2OC+2HClO
(4)用蒸馏水稀释0.10 mol·L-1的醋酸,则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 。
A. B.
C. D.
(5)体积为10 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过程 pH的变化如图,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 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c(H+)。
解析 Ⅰ.(1)①依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0。
②A项,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产率降低;B项,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即减小生成物浓度,更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转化为甲醇,甲醇的产率增大;C项,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因此不能提高甲醇的产率;D项,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由于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因此平衡不移动,甲醇的产率不变;E项,按原比例再充入CO和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可以得到更多的甲醇,甲醇的产率增大。
③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 mol·L-1,n(CO)为0.4 mol。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 2 6 0
变化量(mol) 1.6 3.2 1.6
平衡量(mol) 0.4 2.8 1.6
CO的转化率为 ×100%=80%。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2.041,对应的温度为250 ℃。
④在恒温和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容器的容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呈正比,因此物质的平衡转化率不变。由于加入1 mol CO和n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CH3OH,则充入3 mol CO、3n mol H2,达平衡时生成CH3OH的物质的量为3a mol。
Ⅱ.(2)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相应酸的酸性就越强,其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就越弱。根据酸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ClO>HC,所以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ClO->HC>CH3COO-。
(3)A项,由于酸性CH3COOH>H2CO3,所以可以发生反应C+2CH3COOH2CH3COO-+CO2↑+H2O;B项,由于酸性CH3COOH>HClO,因此可发生反应ClO-+CH3COOHCH3COO-+HClO;C项,由于酸性H2CO3>HClO,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D项,由于酸性H2CO3>HClO>HC,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4)A项,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n(H+)增大,n(CH3COOH)减小,所以=的比值减小;B项,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n(CH3COO-)增大,n(CH3COOH)减小,则=的比值增大;C项,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c(CH3COO-)、c(H+)都减小,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变,所以的比值减小;D项,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c(H+)减小,由于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变,则溶液中c(OH-)增大,故的比值减小。
(5)由图可知,两种溶液开始时pH相同,即c(H+)相同,稀释相同的倍数,HX的pH变化程度大于CH3COOH,说明HX的酸性强于CH3COOH的酸性,酸的酸性越强,其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当酸稀释后,HX电离生成的c(H+)小于CH3COOH电离生成的c(H+),对水的电离平衡的抑制能力小于CH3COOH,因此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大于CH3COOH。
答案 Ⅰ.(1)①< ②BE ③80% 250 ℃ ④3a
Ⅱ.(2)A>B>D>C
(3)CD
(4)B
(5)大于 大于
⦾类题三 化学平衡与电化学结合
1.(2019年河南八市联考)NF3是微电子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等离子蚀刻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工业生产NF3常用的方法有气-液反应法、气-固反应法和电解法等。
(1)气-液反应法中发生的主反应和副反应包括:
①3F2(g)+NH3(l)NF3(g)+3HF(l) ΔH1
②3F2(g)+NH4HF2(l)NF3(g)+5HF(l) ΔH2
③4F2(g)+2NH3(l)N2F2(g)+6HF(l) ΔH3
④NH3(l)+2HF(l)NH4HF2(l) ΔH4
ΔH1= (且含ΔH2、ΔH4的式子表示)。部分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则ΔH3= kJ·mol-1。
化学键
N—N
NN
N≡N
H—F
F—F
N—H
N—F
键能
(kJ·mol-1)
159
456
946
565
153
389
272
(2)气-固反应法主要包括两步反应:
(NH4)3AlF6(s)+6F2(g)2NF3(g)+8HF(g)+NH4AlF4(s) 反应Ⅰ
NH4AlF4(s)+3F2(g)NF3(g)+4HF(g)+ AlF3(s)
反应Ⅱ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1和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2的关系是 。若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模拟气-固反应法(固体足量),起始时F2(g)的浓度为5 mol·L-1,反应过程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则前2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NF3)= mol·L-1·min-1,该温度下K2= 。
(3)电解法是通过电解含氟的熔融盐生产NF3,其原理如图2所示。a需要接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生成气体A的电极反应是 。
图1 图2
(4)用NF3对多晶硅电子元件进行蚀刻时不会在电子元件表面形成任何残留物,其原因是 (用化学用语解释)。
解析 (1)已知:②3F2(g)+NH4HF2(l)NF3(g)+5HF(l) ΔH2
④NH3(l)+2HF(l)NH4HF2(l) ΔH4
根据盖斯定律,②+④得反应3F2(g)+NH3(l)NF3(g)+3HF(l) ΔH1=ΔH2+ΔH4;N2F2的结构式是F—NN—F,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因此ΔH3=(4×153+6×389-6×565-2×272-456)kJ·mol-1=-1444 kJ·mol-1。
(2)根据反应(NH4)3AlF6(s)+6F2(g)2NF3(g)+8HF(g)+NH4AlF4(s)可得K1=,根据反应NH4AlF4(s)+3F2(g)NF3(g)+4HF(g)+ AlF3(s)可得K2=,故K1=。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因此2 min时容器中气体总浓度为6 mol·L-1,平衡时气体总浓度为7.5 mol·L-1。两个反应中三种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计算浓度时可根据其中一个反应计算。
NH4AlF4(s)+3F2(g)NF3(g)+4HF(g)+ AlF3(s) Δc
3 1 4 2
2 min内浓度变化
(mol·L-1) 0.5 6-5
因此v(NF3)=0.25 mol·L-1·min-1。
用同样的方法可算出平衡时F2(g)、NF3(g)、HF(g)的浓度依次是1.25 mol·L-1、1.25 mol·L-1、5 mol·L-1,因此K2==400。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氢离子向b电极移动,则b为阴极。a为阳极,需要连接电源的正极,阳极上N失电子产生NF3,生成气体A的电极反应是N-6e-+3F-NF3↑+4H+或N-6e-+7F-NF3↑+4HF。
答案 (1)ΔH2+ΔH4 -1444
(2)K1= 0.25 400
(3)正极 N-6e-+3F-NF3↑+4H+(或N-6e-+7F-NF3↑+4HF)
(4)4NF3+3Si2N2+3SiF4
2.(2019年福州市质量检测)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可用Pt/Al2O3、Pd/C、 Rh/SiO2等作催化剂,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2H2 (g)+CO(g)CH3OH(g)。
(1)下表所列数据是各化学键的键能,该反应的ΔH=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化学键
H—H
CO
C—H
C—O
O—H
键能/kJ·mol-1
a
b
c
d
e
(2)某科研小组用Pd/C作催化剂,在450 ℃时,研究了n(H)∶n(CO)分别为2∶1、3∶1时CO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如图),则图中表示n(H2)∶n(CO)=3∶1的变化曲线是 (填“曲线a”或“曲线b”)。
(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合成甲醇的反应,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加入合适催化剂后在某温度下开始反应,并用压力计监测到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压强/MPa
12.6
10.8
9.5
8.7
8.4
8.4
则从反应开始到20 min时,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为 。
(4)将CO和H2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0。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虚线框表示没有测定该条件下的数据)。
T1、T2、T3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判断理由是 。
(5)美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孔硅甲醇直接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石墨2为 (填“正”或“负”)极。
②石墨1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解析 (1)反应热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2H2 (g)+CO(g)CH3OH(g)的反应热ΔH=(2a+b) kJ·mol-1-(3c+d+e) kJ·mol-1=(2a+b-3c-d-e)kJ·mol-1。
(2)n(H2)∶n(CO)越大,平衡时CO的转化率越大,故曲线a表示n(H2)∶n(CO)=3∶1的变化曲线。
(3)反应进行到20 min时达到平衡,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起始时总物质的量为3 mol,压强为12.6 MPa,平衡时压强为8.4 MPa,则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3 mol×=2 mol,设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2H2 (g)+CO(g)CH3OH(g)
起始(mol) 2 1 0
变化(mol) 2x x x
平衡(mol) 2-2x 1-x x
故(2-2x)+(1-x )+x=2,解得x=0.5。
则从反应开始到20 min时,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25 mol·L-1·min-1;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4。
(4)已知CO(g)+2H2(g)CH3OH(g) ΔH<0,平衡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示可知,压强越大,CO的体积分数应越小,T1、T2、T3对应的CO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该反应向左移动,则T3>T2>T1。
(5)①石墨2通入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O,而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石墨2为正极。②石墨1为燃料电池的负极,甲醇被氧化生成CO2,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OH+H2O-6e-CO2↑+6H+。
答案 (1)(2a+b-3c-d-e) kJ·mol-1
(2)曲线a
(3)0.0125 mol·L-1·min-1 4
(4)T3>T2>T1;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CO的体积分数越小,而T1、T2、T3对应的CO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该反应向左移动,则T3>T2>T1
(5)①正 ②CH3OH+H2O-6e-CO2↑+6H+
3.(2019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科学家对一碳化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1)已知: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
3CH3OH(g)CH3CHCH2(g)+3H2O(g) ΔH2-31.0 kJ·mol-1。
CO与H2合成CH3CHC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现向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Ⅰ、Ⅱ、Ⅲ中,均分别充入1 mol CO和2 mo1 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1=-90.1 kJ·mol-1。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当反应均进行到5 min时H2的体积分数如图1所示,其中只有一个容器中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图1
①5 min时三个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容器 (填序号)。
②0~5 min内容器Ⅰ中用CH3OH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CH3OH)=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平衡常数最小的是容器 (填序号)。
(3)CO常用于工业冶炼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用CO 还原4种金属氧化物,达到平衡后气体中lg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图2
A.工业上可以通过增高反应装置来增大矿石和CO的接触面积,减少尾气中CO的含量
B.CO用于工业冶炼金属铬(Cr)时,还原效率不高
C.工业冶炼金属铜(Cu) 时,600 ℃下CO的利用率比1000 ℃下CO的利用率更大
D.CO还原PbO2反应的ΔH>0
(4)一种甲醇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 mol·L-1的KOH溶液。
请写出加入(通入)a物质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每消耗6.4 g甲醇转移的电子数为 。
(5)一定条件下,用甲醇与一氧化碳反应合成乙酸可以消除一氧化碳污染。常温下,将a mol·L-1的醋酸与b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a: 。
解析 (1)将已知的两个反应依次编号为ⅰ、ⅱ,根据盖斯定律,ⅰ×3+ⅱ得到CO与H2合成CH3CHCH2的热化学方程式:3CO(g)+6H2(g)CH3CHCH2(g)+3H2O(g)ΔH=-301.3 kJ·mol-1。
(2)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时间越短,其中只有一个容器中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则是容器Ⅲ。②设反应生成的甲醇浓度为x mol·L-1。
CO(g)+2H2(g)CH3OH(g)
开始(mol·L-1) 0.5 1 0
转化(mol·L-1) x 2x x
平衡(mol·L-1) 0.5-x 1-2x x
容器Ⅰ中到5 min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4,则=0.4,解得x=,容器 Ⅰ 中用CH3OH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CH3OH)==≈0.067 mol·L-1·min-1。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容器Ⅲ中的平衡常数最小。
(3)增加炉的高度,增大CO与矿石的接触面积,不能影响平衡移动,CO的利用率不变,A项错误;由图像可知用CO工业冶炼金属铬时,lg一直很高,说明CO的转化率很低,B项正确;由图像可知冶炼Cu时,温度越低,lg越小,故CO的转化率越高,工业冶炼金属铜时,600 ℃下CO的利用率比1000 ℃下CO的利用率更大,C项正确;CO还原PbO2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lg增大,即升高温度,CO的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此反应的ΔH<0,D项错误。
(4)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该电池的负极是甲醇失电子,生成碳酸钾,由图可知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6H2O,每消耗6.4 g(0.2 mol)甲醇,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即 1.2NA(1.2×6.02×1023)个电子。
(5)常温下,将a mol·L-1的醋酸与b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pH=7,则2c(Ba2+)=c(CH3COO-)=b mol·L-1,溶液中c(H+)=c(OH-)=10-7 mol·L-1,醋酸电离平衡常数K===。
答案 (1)3CO(g)+6H2(g)CH3CHCH2(g)+3H2O(g) ΔH=-301.3 kJ·mol-1
(2)①Ⅲ ②0.067 mol·L-1·min-1 ③Ⅲ
(3)BC
(4)CH3OH-6e-+8OH-C+6H2O
1.2NA(1.2×6.02×102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