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2 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2 7

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做法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新型LED绿色光源替代白炽灯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2.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CO ‎3.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Ⅱ 良 二氧化硫 ‎6‎ 5‎ 二氧化氮 ‎20‎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煤作燃料 C.用氢气作燃料 D.用洒水车洒水 ‎4.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四氧化三钴  纳米棒CO2‎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5.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6.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7.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些城市的空气污染较严重。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有     、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氮的氧化物(如NO)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在高温条件下氮气(N2)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能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8.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5‎ ‎(1)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 A.乙醇 B.石油 C.氢气 D.煤 ‎(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制取氢气,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 ‎(3)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污染大气。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 000 t,回答下列问题:‎ ‎①5 000 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为     ; ‎ ‎②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上述煤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 ‎ ‎③二氧化硫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     ,如果将上述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t。 ‎ ‎9.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更好地使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汽油燃烧时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 ‎ ‎ ‎ 。 ‎ ‎(3)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与物质M发生反应: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    。 ‎ 探究创新 ‎10.“全球观察者”为美国最新型无人侦察机,该侦察机使用液态氢气作燃料,最长飞行时间可达7天。‎ 5‎ ‎(1)写出一种你知道的能产生氢气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 ‎(2)市场上经常有人卖氢气球,这些销售者常常把剪碎的铝制易拉罐与氢氧化钠溶液在气密性良好的钢罐中反应(其中H2O也是反应物之一),生成NaAlO2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3)如果在实验室中采用这种方法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在下列仪器中,选择用   (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用   (填序号)收集氢气,原因是            ;要检查收集到的氢气是否纯净,你准备采用的方法是  ‎ ‎ ‎ ‎ ; ‎ ‎(4)氢气和甲烷都是无色无味的可燃气体,可以根据       的不同进行区分; ‎ ‎(5)你知道的新能源还有哪些,请举一例:      ;从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爆炸发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你对发展核电有何看法:  ‎ ‎ 。 ‎ 答案:1.B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要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化工企业对人类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不能关停,而应通过化学处理减少污染;第四代LED绿色光源既节能又环保;塑料造成白色污染,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既能解决白色污染,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2.A 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A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弱酸性,但不是酸雨,B、C错误;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不能形成酸雨,D错误。‎ ‎3.C A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对表中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对表中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选项符合题意;D项,用洒水车洒水,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4.C 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A不正确;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B不正确;化学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原子数目都不变化,D不正确,故只有C正确。‎ ‎5.D 5‎ ‎6.A 空间站发生的氢元素循环过程中,伴随有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两个化学反应;燃料电池系统中,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水电解系统中,水发生分解反应时需吸收能量;该能量转化系统中伴有水的电解和水的生成,实现了水的回收使用。‎ ‎7.答案 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2CO+2NON2+2CO2‎ ‎8.解析 (1)煤、石油、天然气为化石燃料。(2)在实验室中常用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最适宜的药品为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3)①5 000 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为5 000 t×0.8%=40 t。②根据化学方程式:S+O2SO2,40 t硫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80 t。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为(2×64)∶(2×98)=32∶49;根据SO2与H2SO4的质量比,80 t SO2全部转化,可得到122.5 t H2SO4。‎ 答案 (1)BD (2)2H2+O22H2O Zn+H2SO4ZnSO4+H2↑‎ ‎(3)①40 t ②64 80 t ③32∶49 122.5‎ ‎9.解析 (1)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3-2+1=0,x=-2;②A项,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对;B项,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故错;C项,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对;D项,液化石油气、汽油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2)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O原子个数是1、2;反应后C、O、N、H原子个数是1、2、2、6,故物质M的化学式为NH3。‎ 答案 (1)①3H2+CO2CH3OH+H2O ‎-2 ②AC ‎(2)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 ‎(3)NH3‎ ‎10.答案 (1)Zn+H2SO4ZnSO4+H2↑‎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3)B D(或E) 氢气难溶于水(或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用小试管收集氢气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如听到“噗”的一声,说明氢气已较纯净 ‎(4)燃烧产物 ‎(5)太阳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加强调研,采用最新技术等(合理都可)‎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