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 期末考试试题 ‎1. 处处留心皆知识,生活中的下列事实,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变质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C. 铝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 D. 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后变成白色粉未 ‎【答案】B ‎【解析】A、食物腐败时发生缓慢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故A不选;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乙醇易挥发,没有新物质产生,为物理变化,故B选;C、Al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新物质产生,故C不选;D、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进而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最终生成稳定的碳酸钠,有新物质产生,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选项AD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反应中有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2 B. H2SO4 C. NaOH D. NaC1‎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 B、H2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硫酸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C、Na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D、NaCl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明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选项A、注意二氧化碳、氨气等物质的溶液能够导电,但是导电离子不是其自身电离的,它们属于非电解质,其余三选项均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3. 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A. 烧瓶 B. 烧杯 C. 容量瓶 D. 蒸发皿 ‎【答案】C ‎【解析】A.烧瓶能用于加热,但却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选项A不选;B.烧杯能用于加热,但却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选项B不选;C.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选项C选;D.蒸发皿可用于直接加热,选项D不选。答案选C。‎ - 15 -‎ 点睛:本题考查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4. 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NO B. SO2 C. O2 D. CO ‎【答案】B ‎【解析】A、C、D、三个选项中NO、O2、CO均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B选项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B。‎ ‎5.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 氯气一易燃气体 B. 汽油——易燃液体 C. 硫酸——腐蚀品 D. 高锰酸钾——氧化剂 ‎【答案】A ‎【解析】A、氯气是助燃剂,不是易燃气体,故A错误; B、汽油是易燃液体,故B正确;C、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C正确;D、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是氧化剂,故D正确。故选A。‎ ‎6.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烧杯 B. 烧瓶 C. 容量瓶 D. 胶头滴管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仪器选用,解题关键: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能够根据配制步骤判断使用的仪器。选项D是易错项,定容时用到胶头滴管。‎ - 15 -‎ ‎7.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 A. 水玻璃、干冰 B. 水煤气、液氨 C. 小苏打、苏打 D. 铝热剂、氯水 ‎【答案】C ‎【解析】A、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故A错误;B. 水煤气是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故B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苏打是碳酸钠,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C正确;D、铝热剂是氧化铝与铁粉的混合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 ‎8. 区别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渗析 B. 过滤 C. 电泳 D. 丁达尔现象 ‎【答案】D ‎【解析】A、渗析是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故A错误;B、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故B错误;C、胶体具有电泳的性质,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故C错误;D、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可用丁达尔实验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故D正确;故选D。‎ ‎9. 为了检验某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 氢氧化钠溶液 B. 铁片 C. 硫氰化钾溶液 D. 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C ‎【解析】FeCl2溶液变质,是由于亚铁离子有强还原性,被氧气氧化为FeCl3,即检验某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即是检验是否有Fe3+。而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题关键:注意掌握检验Fe3+的试剂:KSCN(溶液变血红色)、苯酚(溶液呈紫色)。‎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 OH-+H+=H2O B. 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C.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13++3OH-=Al(OH)3↓‎ D. 铁粉投入到稀硫酸中:Fe+2H+=Fe3++H2↑‎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均为强电解质,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 OH-+H+=H2O,故A正确;‎ - 15 -‎ B、钠和冷水反应:2Na+2H2O=2Na++2OH-+H2↑,原方程电荷不守恒,故B错误;C、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13++4OH-=AlO2-+2H2O,故C错误;D、铁粉投入到稀硫酸中:Fe+2H+=Fe2++H2↑,应生成亚铁离子,故D错误;故选A。‎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SO42-、0H-、NH4+ B. Ba2+、NO3-、SO42-‎ C. K+、Na+、C1-、NO3- D. H+、Na+、CO32-‎ ‎【答案】C ‎【解析】A、OH-和H+、NH4+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Ba2+和SO42-生成BaSO4沉淀,故B错误;C、 K+、Na+、C1-、NO3- 无沉淀、气体和水生成,故C正确;D、H+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会生成HCO3-或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 ‎12. 下列各组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CH4和SiH4 B. O2与O3 C. SO2与SO3 D. 金刚石和单质硅 ‎【答案】B ‎【解析】A、CH4和SiH4,都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B、O2与O3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SO2与SO3 都属于硫的氧化物,是化合物,故C错误;D、金刚石和单质硅,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故D错误;故选B。‎ ‎13. 下列酸和金属铝作用能产生氢气的是 A. 浓硫酸 B. 稀硫酸 C. 浓硝酸 D. 稀硝酸 ‎【答案】B ‎【解析】A、浓硫酸与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故A错误;B、稀硫酸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故B正确;C、浓硝酸与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故C错误;D、稀硝酸与铝反应生成硝酸铝和NO,不会生成氢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铝的化学性质,解题关键:明确常见酸的性质,注意铝在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选项D是难点:稀硝酸与铝反应生成硝酸铝和NO,不会生成氢气。‎ ‎14.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Na保存于煤油中,而HF保存于玻璃瓶中 B. 用铂丝蘸取Na2SO4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 C. NO露置于空气中,气体不会发生颜色改变 D. 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直到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逐渐溶解 - 15 -‎ ‎【答案】B ‎【解析】A、钠能和氧气、水反应,应隔绝空气和水保存,应保存在煤油中;HF能和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的二氧化硅反应,造成玻璃瓶的腐蚀,故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A错误;B、硫酸钠是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是黄色的,故B正确;C、NO露置于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会发生颜色改变,故C错误;D、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直到过量,产生白色沉淀且不再溶解。故D错误;故选B。‎ ‎15. 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晶体硅可做光导纤维 B. SiO2可做计算机芯片 C. SiO2可与水反应制备硅胶 D. 玻璃、水泥、陶瓷都是硅酸盐产品 ‎【答案】D ‎【解析】A、硅单质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SiO2,故A错误;B、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SiO2,故B错误;C、SiO2不可能与水反应,制备硅胶通常要用硅酸盐与酸反应,故C错误;D、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黏土属于硅酸盐,故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故选D。‎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与次氯酸都使品红褪色,二者的漂白原理相同 B. 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 C. 金属钠着火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 SO2、NO2、可吸入颗粒物等过量排放导致雾霾 ‎【答案】D ‎【解析】A、次氯酸、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把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二氧化硫是结合有色物质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恢复原来的颜色,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漂白原理不同,故A错误;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氯气泄漏后应逆风向高处跑,故B错误;C、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氧气,则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选沙土扑灭,故C错误;D、固体颗粒的排放可导致雾霾, SO2、NO2、可吸入颗粒物等过量排放导致雾霾,故D正确;故选D。‎ ‎17. 有关2L0.1mol/LK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0.1molK2SO4 B. 水的体积为2L C. 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D. 取出1L溶液后,浓度变为0.05moL/L - 15 -‎ ‎【答案】C ‎【解析】A、2L0.1mol·L-1的K2SO4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2L×0.1mol·L-1=0.2mol,故A错误;B、应是溶液的体积为2L,故B错误;C、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故C正确;D、取出1 L溶液后,浓度不变,浓度为0.1moL·L-1,故D错误;故选C。‎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B. 1molFe与足量Cl2完全反应,转移2mol电子 C. 在常温常压下,22.4L Cl2含6.02×1023个氯气分子 D. 48g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3mol氧原子 ‎【答案】D ‎【解析】A、18gH2O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故A错误;B、1molFe与足量Cl2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铁,转移3mol电子,故B错误;C、应是在标准状况下,22.4L Cl2含6.02×1023个氯气分子,故C错误;D、48g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48g/16g·mol-1=3mol氧原子,故D正确;故选D。‎ ‎19. 用CCl4提取碘水中碘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包括:萃取、分液 B. 右图下层为CCl4层,呈紫色 C. 用酒精也能够提取碘水中的碘 D. 用汽油洗涤洒在衣物上的油汤也是一种萃取 ‎【答案】C ‎【解析】A、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分层,充分振荡能达到萃取的目的,然后分液而分离,故A正确;B、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溶有碘呈紫色,故B正确;C、酒精与水混溶,不分层,不能用于萃取,故C错误;D、油脂易溶于汽油,用汽油洗涤洒在衣物上的油汤为萃取操作,故D正确。故选C。‎ - 15 -‎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萃取的概念: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选项C,易错点,注意萃取剂的选择要求: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选项A,注意相关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0.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在燃烧之前先熔化 ②钠燃烧的火焰呈紫色 ③钠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钠燃烧的火焰呈黄色 ⑤钠燃烧后生成物为淡黄色固体 A. ①④⑤ B. 只有⑤ C. 只有①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加热后先熔化,故①正确;②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②错误;③生成过氧化钠,为黄色固体,故③错误;④钠在加热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故④正确;⑤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故⑤正确。故选:A。‎ ‎21. 下列变化不涉及含硫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的是 A. SO2与H2S气体混合产生S沉淀 B. 浓硫酸用做干燥剂 C.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 D. 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答案】B ‎【解析】A、SO2与H2S气体混合产生S沉淀, 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体现氧化、还原性,故A不选;B、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硫的化合价不变,故B正确;C、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体现还原性,故C不选;D、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变质,被氧化为硫酸钠,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体现还原性,故D不选;故选B。‎ ‎22. 下列关于含氯消毒剂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室温下,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漂白液 Cl2+2OH-=Cl-+ClO-+H2O B. 氯水具有杀菌消毒作用:Cl2+H2O=HCl+HClO C. 氯水应避光保存的原因是:2HClOH2O+Cl2↑‎ D. 向Ca(ClO)2溶被中通入造量CO2可增强漂白效果:Ca(ClO)2+CO2+H2O=CaCO3↓+2HClO - 15 -‎ ‎【答案】C ‎【解析】A、室温下,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漂白液,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A正确;B、氯气与水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则氯水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B正确;C、氯水应避光保存的原因是: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正确的反应为::2HClOH2O+O2↑,故C错误;D、向Ca(ClO)2溶被中通入造量CO2可增强漂白效果,因为反应后生成次氯酸浓度增大,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D正确;故选C。‎ ‎23.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H2SO4 ②A12O3 ③NaHCO3 ④Al(OH)3‎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①H2SO4 只能与碱反应,故错误; ②A12O3两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符合;③NaHCO3 属于弱酸酸式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故⑤符合;④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④符合;故选A。‎ ‎24. 下列解释过程或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氨气遇浓盐酸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B. 打磨过的铝片与NaOH 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2Al + 2OH- = 2AlO2- +H2↑‎ C. NaOH 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SiO2+ 2OH-= SiO32-+ H2O D. 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4Fe(OH)2+ O2+ 2H2O=4Fe(OH)3‎ ‎【答案】B ‎【解析】A、氨气遇浓盐酸生成白色固体NH4Cl,即产生白烟: NH3+HCl=NH4Cl,故A正确;B. 打磨过的铝片与NaOH 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2Al + 2OH- +2H2O= 2AlO2- +3H2↑,故B错误;C、NaOH溶液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NaOH 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SiO2+ 2OH-= SiO32-+ H2O,故C正确;D. 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 4Fe(OH)2+ O2+ 2H2O=4Fe(OH)3,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解题关键: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B选项是易错点,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得失电子要守恒;C - 15 -‎ 选项要求学生要理解aOH 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的反应原理,才能正确写出反应方程式。‎ ‎25.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处理剂。可由下列方法制得: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 3NaCl+ 5H2O,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Fe(OH)3 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只有氧化性 B. 反应中NaClO是氧化剂,NaCl 是氧化产物 C. 生成 lmol Na2FeO4,有6mol电子转移 D. Na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 ‎【答案】D ‎【解析】A、Fe(OH)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为中间价,可升高也可以降低,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A错误;B、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aClO是氧化剂,被还原,NaCl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生成1 mol Na2FeO4,由Fe元素的化合价由+3变为+6价可知:有3mol 电子转移,故C错误;D、Na2FeO4中Fe元素为最高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可用于水的净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解题关键: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基本概念。选项A,要突破教材上铁只有+2价,+3价的观念,结合信息明确,Fe(OH)3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为中间价,可升高也可以降低。选项D,铁处于高价,氧化性强,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消毒杀菌。‎ ‎26. I.下图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诮回答下列问题 ‎ ‎ ‎(1)用图I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该分离方法为________,若利用装置I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__________;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②的进水口是________(填“f" 或“g”)。‎ ‎(2)现需配制500mL、0.1mol/LKCl 溶液,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 15 -‎ Ⅱ.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不仅用于实验研究而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 ‎(4)海水晒盐过程中,通过蒸发的方法可得到粗盐固体;再将粗盐固体溶解后,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泥沙。粗盐中除泥沙外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如下表所示),可按下表所示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除去(将表格填写完整)。‎ 杂质 加入试剂的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硫酸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MgCl2‎ NaOH ‎___________‎ CaCl2‎ Na2CO3‎ ‎___________‎ 依次加入上述试剂后,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再加入适量的盐酸 可除去上述步骤引入的 杂质离子。‎ ‎(5) 从海带中可提取碘单质。用萃取的方法可将碘单质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该方法利用了I2在不同溶剂中的_______性不同。‎ ‎【答案】 (1). 蒸馏 (2). 温度计 (3). 蒸馏烧瓶 (4). g (5). 未用玻璃棒引流 (6). 未采用500ml的容量瓶 (7). ④ (8). BaCl2 (9). Ba2++SO42-=BaSO4↓ (10). Mg2++2OH-=Mg(OH)2↓ (11). CO32- + Ca2+ = CaCO3↓ ,Ba2+ + CO32- = BaCO3↓ (12). 溶解 ‎【解析】I.(1)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温度计,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蒸馏;①的名称是蒸馏烧瓶,②的进水口是g;(2)现需配制500mL、0.1mol/LKCl 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且转移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装置Ⅱ中的错误之处: 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未采用500ml的容量瓶;(3)具有塞子、活塞的仪器使用时需要检查是否漏水,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④;Ⅱ.(4)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Ba2++SO42-=BaSO4↓;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Mg2++2OH-=Mg(OH)2↓ ;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5) 从海带中可提取碘单质。用萃取的方法可将碘单质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该方法利用了I2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15 -‎ 点睛:难点为(4)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本题关键:碳酸根应在钡离子后加入,盐酸要在碳酸根和氢氧根离子后加入。‎ ‎27. 依据下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实验窒常用NH4Cl 与Ca(OH)2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要收集一瓶氨气,请将下列装置补充完整,在虚框内画出连接图。___________‎ ‎ ‎ ‎(3)下列试剂不能用手干燥NH3的是_________。‎ A.浓硫酸 B.碱石灰 C.NaOH 固体 ‎(4)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分为三步:‎ ‎①NH3→NO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NO→NO2 实验现象是_______ 。‎ ‎③ NO2HNO3 氧 化剂 与 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5)图1中,实验室只用一种物质将NO 直接转化为硝酸且绿色环保,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6) 图1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从物质性质上看,X 属于_______氧化物。‎ ‎(7)若要将NH3→N2,,从原理上看,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_。‎ - 15 -‎ A.O2 B.Na C.NH4Cl D.NO2‎ ‎【答案】 (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3). A (4). 4NH3+5O24NO+6H2O (5).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6). 1:2 (7). H2O2 (8). N2O5 (9). 酸性 (10). AD ‎【解析】(1)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氨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位置短进长出;(3)A.浓硫酸和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故A错误;B.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可以干燥氨气,故B正确;C.NaOH固体吸收水分不与氨气反应,可以干燥氨气,故C正确。故选A。(4)①氨气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②NO→NO2实验现象是无色气体变化为红棕色气体;③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反应中二氧化氮化合价+4价变化为+5价和+2价,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图1中,实验室只用一种物质将NO 直接转化为硝酸且绿色环保,3H2O2+2NO=2HNO3+2H2O,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6)图1分析可知X化合价与硝酸相同为+5价,物质类型为氧化物,X化学式为:N2O5,从物质性质上看,X 属于酸性氧化物;(7)若要将NH3→N2,,从原理上看,具有氧化性的试剂可行,A.O2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B.Na只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C.NH4Cl与氨气不反应,故C错误;D.NO2具有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AD。‎ ‎28.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实验I:‎ ‎ ‎ - 15 -‎ ‎(1)产生气体的速率A___ B(填“>”或“<”或“=”),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原因_________。‎ ‎(2)产生气体的体积A___ B (填“>" 或“<”或“=”),标准状况下,A烧杯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L。‎ ‎(3)任意写出一种将NaHCO3转变为Na2CO3的方法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Ⅱ:1mL0.1mol/LNaHCO3溶液与lmL.0.01mol/LCa(OH)2溶液混合产生CaCO3白色沉淀。‎ ‎(4)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上述反应过程,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取lmL0.1mol/LNaHCO3溶液。向其中加入1mL 0.0 1mol/L CaCl2 溶液 无明显现象 ⅱ.向上述溶液中滴加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Na2CO3与酸反应经历两步,而NaHCO3只有一步,因此A中产生气体速率快 (3). = (4). 2.24 (5). 2NaHCO3Na2CO3+H2O+CO2↑等 (6). Ca(OH)2 (7). 出现白色沉淀 ‎..................‎ ‎29.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Fe与H2SO4的反应 - 15 -‎ ‎ ‎ ‎【实验分析】‎ ‎(1)实验I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铁丝表面迅速发黑(Fe3O4),有少量气体产生,反应很快停止,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己知: 浓H2SO4 的沸点为338.2℃,加热试管A,温度保持在250℃~300℃,产生大量气体B中品红褪色,D处始终未检测到可燃性气体。A 中产生的气体是__,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Ⅲ结束后,经检验A 中既有Fe3+又有不少的Fe2+。‎ ‎①若要检验Fe3+和Fe2+,下列试剂组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 A.KSCN、Fe粉 B.KSCN、酸性KMnO4溶液 C.KSCN、氯水 ‎[实验反思]‎ ‎(5)①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氧化性,但原因不同,浓硫酸的氧化性源于_____,稀硫酸的氧化性源于_______________。‎ ‎②影响反应产物多样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e+2H+=Fe2++H2↑ (2). 钝化 (3). SO2 (4). 去除尾气 (5). B、C (6). +6价S元素 (7). +1价H元素(H+) (8). 浓度、温度、反应物的量等 ‎【解析】(1)实验I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2)实验Ⅱ中,铁丝表面迅速发黑(Fe3O4),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有少量气体产生,反应很快停止,这一现象被称为钝化;(3)硫酸沸点高、产生气体使品红褪色和D处始终未检测到可燃性气体可推断A中产生的气体为SO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环境;(4)①A、加KSCN溶液,显红色,检验铁离子,再加Fe粉,生成亚铁离子,无法检验亚铁离子,故A错误;B、加KSCN溶液,显红色,检验铁离子;再加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含亚铁离子,故B正确;C、加KSCN溶液,显红色,检验铁离子;再加氯水,血红色加深,故C正确;故选BC。发生的反应为:3SCN-+Fe3+=Fe(SCN)3(血红色),5Fe2++MnO4‎ - 15 -‎ ‎-+8H+=5Fe3++Mn2++4H2O,2Fe2++Cl2=2Fe3++2Cl-;(5)①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氧化性,但原因不同,浓硫酸的氧化性源于+6价S元素,稀硫酸的氧化性源于+1价H元素(H+);②影响反应产物多样性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反应物的量等。‎ ‎ ‎ ‎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