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文化课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文化课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文化课摸底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共3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天然材料,A项错误。‎ B. 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B项正确。‎ C. 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金属材料,C项错误。‎ D. 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错误;‎ 答案选B。‎ ‎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加热液体 C. 过滤除杂D. 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操作科学规范,A项正确;‎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且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项错误;‎ C.‎ ‎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项错误;‎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D项错误;‎ 答案选A。‎ ‎3.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煤用作燃料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煤用作燃料,利用了煤具有可燃性,利用了其化学性质,A项错误;‎ B.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项正确;‎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项错误;‎ D.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利用了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醇:C2H5OH B. 2K:2个钾元素 ‎ C. 2个锌离子:2Zn+2 D. 60个碳原子:C60‎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化学用语表示正确,A项正确;‎ B. 元素只分种类,不分数目,2K表示的是2个K原子,B项错误;‎ C. 2个锌离子可表示为2Zn2+,C项错误;‎ 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60个碳原子可表示为:‎60C,故化学用语表示错误,D项错误;‎ 答案选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因小苏打能中和盐酸 C. 铁粉作食品保鲜剂,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 D.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A项错误;‎ B.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B项错误;‎ C. 铁粉作食品保鲜剂,是因为铁粉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C项正确;‎ D.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多,D项错误;‎ 答案选C。‎ ‎6.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归纳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SO2、HClO B. 复合肥料:KNO3、CO(NH2)2‎ C.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Se D. 有机物:C6H12O6、CH3CO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H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A项错误;‎ B. 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属于复合肥,CO(NH2)2中仅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项错误;‎ C. 钙属于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C项错误;‎ D.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除外,C6H12O6、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D项正确;‎ 答案选D。‎ ‎7.“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A项正确;‎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B项错误;‎ C. 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均是氢离子,均属于酸,C项正确;‎ D.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该溶液显碱性,D项正确;‎ 答案选B。‎ ‎8.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丙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则 A.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A项错误;‎ B.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丙中C、 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3:1:4,B项正确;‎ C.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是2:1,C项错误;‎ D.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 ‎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 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A项正确;‎ B. 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项正确;‎ C. 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项正确;‎ D. 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D项错误;‎ 答案选D。‎ ‎10.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 x=2 B. 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 c不是化合物 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6.4g−‎5.2g=‎1.2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7.2g−‎4.0g=‎3.2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b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2g−‎1.2g=‎2g,故x的数值为‎3.2g−‎2g=‎1.2g,则 A. x=1.2,A项错误;‎ B. 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B项错误;‎ C.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c,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C项错误;‎ 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项正确;‎ 答案选D。‎ ‎11.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溶解过程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 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 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 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项错误;‎ B. 量简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项正确;‎ C. 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项错误;‎ D.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项错误;‎ 答案选B。‎ ‎12.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H4+、Na+、Cl-、SO42- B. H+、Na+、NO3-、CO32-‎ C. K+、Ba2+、OH-、SO42- D. K+、Ag+、NO3-、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四个离子之间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可以共存,A项正确; B. H+和CO32-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B项错误; C. Ba2+和SO42-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C项错误; D. Ag+和Cl-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A。‎ ‎13.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N2、CO2、H2‎ 用燃着的木条 B 硝酸钾、氯化铵、硝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用pH试纸 D 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A项错误;‎ B 氯化铵和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相同,不能鉴别,B项错误;‎ C.‎ ‎ 稀盐酸为酸性,使用pH试纸测定值小于7,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定值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测定值等于7,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项正确;‎ D. 观察颜色,黄色的溶液为硫酸铁溶液,能与硫酸铁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但是硝酸钠和氯化钾溶液无法鉴别,D项错误;‎ 答案选C。‎ ‎14.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 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A项错误;‎ B.‎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少,但是pH不会小于3;B项错误;‎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高锰酸钾分解完全后,质量分数不变,C项正确;‎ D. 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有铜生成,固体的质量减小但不会变为零,D项错误;‎ 答案选C。‎ ‎15.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 )‎ A. ‎5g B. ‎10g C. ‎15g D. ‎‎20g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完全反应后进入澄清石灰水中的二氧化碳质量:=‎8.8g,‎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Ca(OH)2+CO2═CaCO3↓+H2O,‎ ‎                 44      100‎ ‎               ‎8.8g     ‎20g,‎ 即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20g,D项正确,‎ 答案选D。‎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生活处处有化学。‎ ‎(1)煤、石油和______称为化石燃料,燃煤(含杂质硫、氮等)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请写出“加碘盐”中加入的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4)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_____________‎ ‎(5)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 D.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答案】(1). 天然气 (2). 酸雨(或其他合理答案) (3). +5 (4). 清除可燃物 (5). Al(OH)3+3HCl=AlCl3+3H2O (6). B ‎【解析】‎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常识问题回答;燃煤中含杂质硫、氮等,根据燃烧产物分析;‎ ‎(2)根据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3)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4)胃酸中含盐酸;‎ ‎(5)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依据净化水中的每个操作步骤与原理作答。‎ ‎【详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燃煤(含杂质硫、氮等)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有酸雨等,故答案为:天然气;酸雨(或其他合理答案);‎ ‎(2)KIO3分子中K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设I的化合价为x,则+1+x+3 (-2)=0,解得x=+5,故答案为+5价;‎ ‎(3)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为了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故答案为:清除可燃物;‎ ‎(4)氢氧化铝与胃酸中的HCl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5)A.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A项正确;‎ B. 明矾可沉降水中的悬浮物,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离子或镁离子,因此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项错误;‎ C.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C项正确;‎ D. 蒸馏能收集到纯净的水,因此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D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7.今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内在联系。‎ ‎(1)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_________,镁属于___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A、B、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4)己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_周期。‎ ‎【答案】(1). F (2). 金属 (3). MgF2 (4). C (5). 三 ‎【解析】‎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对应关系作答;元素周期表带金字旁的均为金属元素;‎ ‎(2)根据化合价确定化学式;‎ ‎(3)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4)根据电子层数确定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 ‎【详解】(1)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F,镁属于金属元素,故答案为:F;金属;‎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氟化镁,其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价,‎ ‎,氟元素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故答案为:MgF2;‎ ‎(3)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答案为:C;‎ ‎(4)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故答案为:三。‎ ‎18.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我省多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重要举措。某市街道垃圾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识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____ (写出一点即可)。某品牌饮料的空易拉罐应收入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③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甲、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若将甲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的表面有丙析出。由此推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到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垃字母)。‎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B.若滤液中含有银、铜、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3+、Fe3+、NO3-‎ C.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银、铜、铝 D.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Al3+、Fe2+、Cu2+,可能有Ag+‎ ‎【答案】(1). 铁制外筒或是铝合金内筒 (2). 抗腐蚀性强 (3). 可回收 (4). 水和氧气 (5). Fe2O3+6HCl═2FeCl3+3H2O (6). 甲>丙>乙 (7). A ‎【解析】‎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①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则上述图示标识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质外筒或是铝合金内筒,故答案为:铁制外筒或是铝合金内筒;‎ ‎②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抗腐蚀性强;空易拉罐应收入可回收筒中,故答案为:抗腐蚀性强;可回收;‎ ‎③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水和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 ‎(2)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甲、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弱;若将甲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甲的活动性强于丙,故由此推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故答案为:甲>丙>乙;‎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则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和硝酸铜反应,不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A. 若滤液为蓝色,则说明铁把银置换了出来,铜离子可能没有和铁反应,也可能反应了一部分,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A项正确;‎ B. 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说明铁是过量的,把银、铜都置换了出来,铁生成了Fe2+,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3+和Fe2+、NO3−,B项错误;‎ C. 若滤液为浅绿色,说明铁发生反应生成了Fe2+,铁可能只和AgNO3反应,也可能既和AgNO3反应,也和Cu(NO3)2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银,不一定含有铜,不会含有铝,C项错误;‎ D. 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铁没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有Al3+、Fe2+,可能有Ag+和Cu2+,D项错误;‎ 答案选A。‎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________;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3)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 ‎②be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 ‎③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 ‎【答案】(1). 液体飞溅 (2).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3). 白烟 (4). 瓶塞飞出 (5). 没有 (6). 氢氧化钠溶液 (7).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8). 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据此分析第(1)和(2)问。‎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压强减小,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使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液体飞溅;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液体飞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瓶塞飞出;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故答案为:白烟;瓶塞飞出;没有;‎ ‎(3)①由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图,压强先减小,先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③‎ cd段压强变大,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0.A~F是六种不同物质,A是单质,B和E都是酸,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分析辨识,解决问题:‎ ‎(1)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D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3)若F与其他物质类别不同,E和F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aCl2+H2SO4=BaSO4↓+2HCl (2). 复分解反应 (3). Fe2O3+3CO2Fe+3CO2 (4).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解析】‎ ‎【分析】根据A~F是六种不同物质,A是单质,C和E都是酸,B、C会转化成E,所以B是硫酸,E是盐酸,C是氯化钡,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D会与盐酸反应,生成的A会与硫酸反应,所以D是氧化铁,A是铁,F可以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和C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是:BaCl2+H2SO4=BaSO4↓+2HCl,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aCl2+H2SO4=BaSO4↓+2HCl;复分解反应;‎ ‎(2)D生成A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3)若F与其他物质类别不同,则F是碱,可以是NaOH,E和F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1.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现用上述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 (填标号)。‎ ‎③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________ (填“a”或“b”)处通入气体。‎ ‎(2)模拟氢氧焰实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 ‎【答案】(1). 2H2O22H2O+O2↑ (2). 锥形瓶 (3). ACD (4). a (5). 验纯 (6). 浓度 ‎【解析】‎ ‎【分析】(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按图2所示装置,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验纯;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详解】(1)①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仪器A为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用给出的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ACD,故答案为:锥形瓶;ACD;‎ ‎③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长管a处进入,故答案为:a;‎ ‎(2)按图2所示装置,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验纯,故答案为:验纯;‎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答案为:浓度。‎ ‎22.化学小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 ‎(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__________。‎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________。‎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___‎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_____‎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____B__________‎ ‎【答案】(1). 无现象 (2). 后面 (3). 2Al+3H2SO4═Al2(SO4)3+3H2↑ (4). 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5). 控制变量法 (6). 与盐酸反应的铝片表面也有氧化膜 (7). 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8). NaCl (9). Na2SO4‎ ‎【解析】‎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设计要注意控制变量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后面,故答案为:无现象;后面。‎ ‎(2)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故答案为:2Al+3H2SO4═Al2(SO4)3+3H2↑;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②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此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 由于使用的是铝片是一样的,即与盐酸反应的铝片表面也有氧化膜,故该猜想错误,故答案为:与盐酸反应的铝片表面也有氧化膜;‎ 使用的还有硫酸,氯离子有促进作用,还可能是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故答案为: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氯化钠或是硫酸钠,故答案为:NaCl;Na2SO4。‎ 三、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提示:2Al+2NaOH+2H2O=2NaAlO2+3H2↑】‎ ‎【答案】(1). 0.3 (2). 10%‎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氢气,所以可以求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3g+‎40g-42.7g=‎0.3g,故答案为:0.3;‎ ‎(2)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80 6‎ ‎ 40gx ‎‎0.3g ‎ 解得x=10%,‎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