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说明:本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电子层数 B. 核电荷数 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电子层数相同,故选A。‎ ‎2.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 A. NaOH B. Na2O2 C. Cl2 D. CO2‎ ‎【答案】B ‎【解析】‎ 考查化学键的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所以A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B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中含有非极性键,但氯气是单质,D中含有极性键。答案选B。‎ ‎3.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 HI HCl H2S PH3‎ B. PH3 H2S HCl HBr C. HF HCl H2S SiH4‎ D. NH3 PH3 H2S HCl ‎【答案】C ‎【解析】‎ A 错误,HI不如HCl稳定 B 错误,HCl最稳定 C 正确,半径越小,其氢化物越稳定 D 错误,P元素的半径最大,所以PH3最不稳定 ‎4.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 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K、Y为S,结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A.K的原子序数为19,S的原子序数为16,X的原子序数比Y的大,故A错误;‎ B.K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小,故B错误;‎ C.K处于第四周期,电子层数为4,而S处于第三周期,电子层数为3,二者电子层数不相等,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K>S,故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铜片、石墨棒,蔗糖溶液 B. 锌片、石墨棒,硫酸铜溶液 C. 锌片、铜片,稀盐酸 D. 铜片、银片,硝酸银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属于非电解质,缺少电解质溶液,故A不能组成原电池;‎ B.锌片、石墨棒都能导电,硫酸铜溶液属于电解质溶液,能够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B能组成原电池;‎ C.锌片、铜片都能导电,稀盐酸属于电解质溶液,能够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C能组成原电池;‎ D.铜片、银片都能导电,硝酸银溶液属于电解质溶液,能够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D能组成原电池;‎ 答案选A。‎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电解质溶液的判断,要注意电解质的常见物质类别。‎ ‎6.造地球卫星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电池,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 -2e-= 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 负极,并被氧化 B. 正极,并被还原 C. 负极,并被还原 D. 正极,并被氧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根据化合价可知,电极反应中银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另一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为正极,得电子被还原。‎ 故选B。‎ ‎【点睛】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7.10 mL 1mol/L的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 )。‎ A. 加入一定量的CaCl2 B. 加入5 mL 1.5 mol/L的盐酸 C. 加入15 mL 0.5 mol/L的盐酸 D. 加入5 mL 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一定量的CaCl2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B.加入5 mL 1.5 mol/L的盐酸,能够增大盐酸的浓度,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C.加入15 mL 0.5 mol/L的盐酸,减小了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D.加入5 mL H2O,能够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D错误。故答案B。‎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8.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电流由d到c,a、c相连c为正极,b、d相连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序列为(  )‎ A. abcd B. acdb C. cabd D. bdc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较弱。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强弱a>b;c、d相连电流由d到c,即d为正极,c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强弱c>d;a、c相连c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强弱a>c;b、d相连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金属活动性顺序d>b,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acdb,故选B。‎ ‎【点睛】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来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排序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d的排序,要注意电流和电子的移动方向的区别。‎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C.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一种化学健 D. 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水分子比较稳定 ‎【答案】B ‎【解析】‎ 考查化学键和和化合物的关系。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不能含有离子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以含有两种化学健,例如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水是共价化合物,其稳定性和形成水分子的极性键强弱有关。氢键一般影响的是水的物理性质,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10.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B. C. D. []2-‎ ‎【答案】C ‎【解析】‎ ‎【详解】A.HF为共价化合物,H与F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故A正确;‎ B.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故B正确;‎ C.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而题中给出的电子式中碳原子只有两对共用电子对,CO2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得到两个电子,形成-2价的阴离子,故D正确;‎ 答案选C。‎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Na<Mg<Al B. 热稳定性:HCl>HBr>HI C. 酸性强弱:H2SiO3<H2CO3<H2SO4 D. 熔点:SiO2>NaCl>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Al,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l>Br>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HCl>HBr>HI,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C>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故C正确;‎ D.SiO2属于原子晶体,NaCl属于离子晶体,CO2属于分子晶体,一般来说,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则熔点:SiO2>NaCl>CO2,故D正确;‎ 答案选A。‎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 C. 可逆反应只是代表少数反应 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A正确;‎ B.外界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故B正确;‎ C.可逆反应不是少数的,大部分化学反应存在可逆现象,故C错误;‎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正确;‎ 答案选C。‎ ‎13. 下列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 A. 酸性强弱: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 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D. 还原性强弱: F-> Cl-> I-‎ ‎【答案】D ‎【解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Si,所以酸性HClO4> H2SO4 > H3PO4 > H4SiO4 ,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S,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S>O,所以原子半径大小:Na>S>O,故B正确;C、金属性:K>Na>Li,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强弱:KOH>NaOH>LiOH,故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强弱:F-<Cl-<Br-<I-,故D错误;故选D。‎ ‎14.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HX B. H2X C. XH3 D. XH4‎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则最高价为+6价,其最低价为+6-8=-2价,即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 A.HX中X的化合价为-1价,故A不选;‎ B.H2X中X的化合价为-2价,故B选;‎ C.XH3中X的化合价为-3价,故C不选;‎ D.XH4中X的化合价为-4价,故D不选;‎ 答案选B ‎15.哈伯因发明了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上述反应发生N2+3H22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2完全转化为NH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 详解:A、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故A错误;B、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N2、H2按1:3混合,化学计量数为1:3,所以转化率相等,平衡时,N2、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1:3,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等,故B错误;C、随反应进行,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变化,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可逆反应时动态平衡,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但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C。‎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负极被氧化 B. 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C.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 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只要条件不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就不再改变 ‎【答案】B ‎【解析】‎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非氧化还原反应是不能设计成原电池的。‎ ‎17.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 OH-和NH4+ B. H2O和NH3 C. F和OH- D. O2-和N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OH-的质子数为8+1=9,OH-的电子数为9+1=10,NH4+的质子数为7+4=11,NH4+的电子数为11-1=10,故A错误;‎ B.H2O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1×2+8=10,NH3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7+1×3=10,故B正确;‎ C.F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9,OH-的质子数为8+1=9,OH-的电子数为9+1=10,故C错误;‎ D.O2-的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8+2=10,NH4+的质子数为7+4=11,NH4+的电子数为11-1=10,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明确中性微粒、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的数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对于中性微粒: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荷数,而阴离子的电子数为质子数加电荷数。‎ ‎18.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是导致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选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变化原因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难度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9.燃烧0.1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生成3.584LCO2(标况),和3.6克H2O,则混合气体中( )‎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烷 C. 一定无甲烷 D. 一定有丙烷 ‎【答案】A ‎【解析】‎ 生成n(CO2)==0.16mol,生成n(H2O)==0.2mol,因此两种气态烃的平均组成为C1.6H4,根据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可知,碳原子组成小于1.6的烃只有甲烷,而另一种烃是氢原子数必为4,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2的气态烃。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 ‎20.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一组试剂的洗气瓶( )‎ A. 澄清石灰水、浓H2SO4‎ B. 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 C. 溴水、浓H2SO4‎ D. 浓H2SO4、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也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与H2SO4、NaOH等酸或碱发生反应,因此首先排除掉A、D两项;B项酸性KMnO4溶液虽能氧化C2H4,但氧化产物是CO2和H2O,CO2成为新杂质,B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2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 2 ·8H 2 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10 g氯化铵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说明该反应吸热?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方案)。‎ ‎(5)“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是一个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反应。即断开旧化学键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________(填“>”或“<”)形成新化学键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6)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2). 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 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或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环境温度太高、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试剂用量太少等合理答案均可) (4). 在烧杯中的反应物中插入温度计,通过测量,发现反应后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用皮肤感受,感觉烧杯外壁很凉,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5). 吸收 (6). 吸收 (7). > (8). 放出 (9). 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发生(或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等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分析】‎ ‎(1)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二者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 ‎(2)玻璃棒的搅拌作用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让化学反应快速发生;‎ ‎(3)根据反应是否充分进行分析;‎ ‎(4)验证反应是吸热反应,可以通过玻璃片上的结冰现象、烧杯和底部的玻璃片粘在一起、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有冰凉的感觉、用温度计测混合物的温度观察是否降温等方法确定;‎ ‎(5)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 ‎(6)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详解】(1)氯化铵属于铵盐,能和强碱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氨气、水以及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故答案为: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2)Ba(OH)2•8H2O晶体和氯化铵晶体之间的反应是固体之间的反应,搅拌可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故答案为: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有: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环境温度太高;试剂用量太少;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看不到“结冰”现象,故答案为: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或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环境温度太高、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试剂用量太少等合理答案均可);‎ ‎(4)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还可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看是否变凉、用温度计测混合物的温度观察温度是否降低等现象来证明,故答案为:在烧杯中的反应物中插入温度计,通过测量,发现反应后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用皮肤感受,感觉烧杯外壁很凉,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5)“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故答案为:吸收;吸收;>;放出;‎ ‎(6)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说明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发生,故答案为:有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发生(或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等合理答案均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分析,要注意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触觉感知,也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2.在下列事实中,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混合气体爆炸。________________‎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速率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放入同样大小的镁条和铝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食品易变质,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1mol•L-1盐酸和0.1mol•L-1盐酸中反应快慢不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 (2). 催化剂 (3).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4). 温度 (5). 浓度 ‎【解析】‎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以及固体的接触面积等,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1)H2和Cl2在常温下不反应,在瓶外点燃镁条时放光,H2和Cl2发生反应,即影响因素光照,故答案为:光照;‎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速率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MnO2起催化作用,即影响因素为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放入同样大小的镁条和铝条,镁和铝的活泼性不同,因此产生气体有快有慢,即影响因素为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故答案为: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4)夏天气温高,食品易腐败变质,而冬天气温低,食品不易变质,即影响因素为温度,故答案为:温度;‎ ‎(5)盐酸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即影响因素为浓度,故答案为:浓度。‎ ‎23.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1)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在______片上有气泡产生,电子从______片上流向_______片上。‎ ‎(5)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Zn-2e-=Zn2+ (2). 2H++2e-=H2↑ (3). Zn+2H+=Zn2++H2↑ (4). 银 (5). 锌 (6). 银 (7). 4.48L ‎【解析】‎ ‎【分析】‎ 锌片、银片、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锌作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银作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分析解答。‎ ‎【详解】(1)锌片、银片、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比银活泼,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答案为:Zn-2e-=Zn2+;‎ ‎(2)锌比银活泼,锌作负极,银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 ‎(3)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银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故答案为:Zn+2H+=Zn2++H2↑;‎ ‎(4)银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银片上有气泡,锌作负极,银作正极,电子从锌片经过导线流向银片,故答案为:银;锌;银;‎ ‎(5)该原电池中,负极上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导致质量减少,正极上金属不参加反应,所以该装置中减少的质量是锌的质量,根据电子守恒,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和锌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生成气体的体积=×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24.(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题目中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1,则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 ‎ A.CH3Cl、HCl B.CCl4、HCl C.CH3Cl、CH2Cl2 D.CH3Cl、CH2Cl2、CHCl3、CCl4、HCl ‎ ‎(3)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水柱变化是___________。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 ‎(4)若水中含有Na2SiO3,则在U形管左端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端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CH4+4Cl2 CCl4+4HCl (2). D (3). B (4).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5). 平衡气压 ‎【解析】‎ ‎【分析】‎ 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甲烷的取代反应为逐步取代,但是多步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的,结合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分析解答。‎ ‎【详解】(1)甲烷中的氢原子可以被氯原子取代,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该有机物为四氯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l2 CCl4+4HCl,故答案为:CH4+4Cl2 CCl4+4HCl;‎ ‎(2)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逐步取代反应,但是多步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所有得到的产物与甲烷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无关,故得到的产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HCl,故答案为:D;‎ ‎(3)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消耗氯气,且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左端压强减小,U型管右端的水柱降低,故答案为:B;‎ ‎(4)若水中含有Na2SiO3,生成的HCl溶于水,能与Na2SiO3反应,在U形管左端会观察到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故答案为: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5)右端玻璃管和大气相通,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故答案为:平衡气压。‎ ‎25.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甲烷的比例模型是________,甲烷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填序号)。‎ ‎(2)写出甲烷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4)甲烷与丙烷互为( )‎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分异构体 ‎【答案】 (1). D (2). B (3). CH4+2O2 CO2+2H2O (4). 氧化反应 (5). C7H16 (6). C ‎【解析】‎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用语的表达方式分析判断;‎ ‎(2)甲烷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烷烃的通式CnH2n+2分析计算;‎ ‎(4)根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结合甲烷与丙烷的结构和组成分析判断。‎ ‎【详解】(1)A.为甲烷的空间构型;B.为甲烷的电子式;C.为甲烷的球棍模型;D.为甲烷的比例模型,故答案为:D;B;‎ ‎(2)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答案为:CH4+2O2 CO2+2H2O;氧化反应;‎ ‎(3) 设C原子数为n,烷烃通式为CnH2n+2,则12n+2n+2=100,解得n=7,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烷烃的分子式是C7H16,故答案为:C7H16;‎ ‎(4)甲烷与丙烷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C。‎ ‎【点睛】把握常见的化学用语的表达方式、甲烷结构与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通式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26.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 ,A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 .‎ ‎(2)与A相邻的同系物C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3)在碘水中加入B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与浓H2SO4与浓HNO3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______(填“A>B”或“A<B”或“A=B”)。‎ ‎【答案】(1)‎ ‎(2)CH2=CH—CH3+Br2―→CH2Br—CHBr—CH3 加成反应 ‎(3)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4) 取代反应 ‎(5)A>B ‎【解析】‎ 试题分析: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CH2=CH2,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B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则原子个数之比为1:1,若符合CnH2n-6,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B为12n+2n-6=78,解得n=6,所以B为苯。‎ ‎(1)根据上述分析,A为乙烯,电子式为,结构简式为CH2=CH2。‎ ‎(2)A相邻的同系物C为CH2=CHCH3,使溴的CCl4溶液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该反应为CH3CH=CH2+Br2→CH2BrCHBrCH3,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碘水中加入苯发生萃取,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则苯在上层,观察到分层 ,下层几乎无色,上层紫红色。‎ ‎(4)B与浓H2SO4与浓HNO3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6+HO-NO2C6H5NO2+H2‎ O,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5)A为乙烯,B为苯,设A、B的质量均为m,由CxHy消耗x+y/4氧气可知,乙烯消耗氧气为m÷28×3= 3m/28,苯消耗氧气为m÷78×7.5=5m/52,则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A>B。‎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乙烯的性质等知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