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编
高考猜题(化 学) 选 择 题 部 分 一、选择题常考考点 1.2007年8月22日,厦大科学家首次合成罕见铂纳米晶体。它在能源、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铂在中学化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铂纳米晶体在火焰上灼烧呈无色 B、氨气催化氧化中铂纳米晶体的催化效率比普通铂丝大 C、铂丝可以作为燃料电池负极,可燃气体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铂纳米晶体与硝酸反应,而铂不溶于硝酸 【解析】铂是不活泼金属.与硝酸不反应,可用作电池的负极. 【答案】D 2..为防止大气污染、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如下图所示,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可以利用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 A.生物能 B.化学能 C.热能 D.电能 【解析】关键信息是据图示可知,利用太阳能可以使CO2、H2O、N2重新组合为可燃物,而可燃物燃烧后转化为燃烧产物并放出热量,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 【答案】C 3. 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粒子之间的三种作用力。下列晶体①Na2O2 ②SiO2 ③石墨 ④金刚石 ⑤NaCl ⑥白磷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解析】Na2O2是离子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有:Na+与O22-之间的离子键,O22-中的两个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SiO2是原子晶体,存在的作用力只有Si原子与O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石墨是混合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有:C原子与C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片层之间的范德华力;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只有C原子与C原子之间的共价键;NaCl是离子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只有Na+与Cl-之间的离子键;白磷是分子晶体,其中存在的作用力有:P4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P4分子内P原子与P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答案】B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 B.胶黏剂UF结构为:,可推测其单体为尿素和甲醇 C.CO2电子式为 D.命名为4-甲基-2-戊烯 【解析】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Cl2、O3、SO2等。 B:单体为尿素和甲醛。 C、D正确。 【答案】B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醇、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CH3OH+H2O-6e-= CO2↑+6H+ B.在NaHSO4溶液中加Ba(OH)2至中性 H++SO42-+Ba2++OH-= BaSO4↓+H2O C.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2C6H5O¯+CO2+H2O→2C6H5OH+CO32- D.用侯氏制碱法制得NaHCO3 Na++NH3+CO2+H2O = NaHCO3↓+NH4+ 【解析】选项A是近年来比较关注的燃料电池方面的问题,该原电池通甲醇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但是电解质溶液是KOH,所以不能生成H+,所以选项A不正确;在NaHSO4溶液中加Ba(OH)2,也就是说NaHSO4是过量的,所以应该是Ba(OH)2按自己的组成完全反应,即H+和OH-的系数都是2,所以选项B不正确;无论CO2的量是多还是少,在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CO2,产物都是NaHCO3,所以选项C不正确;侯氏制碱中的NaHCO3是沉淀出来的,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D。 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42-、Al3+和M离子,且这四种离子Fe3+、SO42-、Al3+和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为下列中的( ) A.Na+ B.I- C.S2- D.Cl-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和电荷守恒可知M应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又碘离子不能与铁离子大量共存,所以M只能为选项中的氯离子。 【答案】D。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和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B.遗弃的废旧电池、塑料袋、废纸、破布都会造成水污染 C.苏丹红、谷氨酸钠(味精)、碳酸氢钠(小苏打)、亚硝酸钠、明矾等都是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禁止使用或使用量要严加控制的物质 D. 纳米装饰材料是一种不会产生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的绿色产品 【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石英则是纯度很高的二氧化硅;遗弃的废旧电池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塑料袋由于难于分解,成为白色垃圾,废纸和破布则分解后成为污染物;苏丹红是食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而谷氨酸钠(味精)、碳酸氢钠(小苏打)、亚硝酸钠、明矾等则不能使用过量;纳米材料主要特征是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并不一定是不会产生甲醛、芳香烃及氡等的材料。 【答案】D。 8.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②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A 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⑤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⑥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⑦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分子数为NA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 D.①②⑤ 【解析】甲基是甲烷失去一个H原子后剩余的部分,所以一个甲基中的电子数是9,则 1mol甲基(一CH3)所含的电子数应为9NA;铜锌原电池中正极上生成0.1molH2,需得到0.2mol电子,所以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也是0.2NA; NO与O2在标况下反应生成NO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NO2为0.5mol,剩余的O2为0.25mol,即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75mol,但NO2还有一个平衡:2NO2 N2O4,而此平衡的存在就使气体的总的分子数小于0.75mol;O3是氧的单质,所以16gO3中所含只有氧原子,氧原子个数为NA;C10H22分子中 C-H 有22个,C- C 9个共31个共价键;氯气只作氧化剂时,1 mol Cl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mol,但在发生歧化反应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例如,氯气与水反应时,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1mol;标准状况下,水呈液态,故22.4L的水并不是1mol。 【答案】C。 9.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右下图所示。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B.S2Cl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 D.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解析】S2Cl2的结构类似于H2O2的结构,为Cl-S-S-Cl,其中的S-S为非极性键,S-Cl键为极性键,由于分子中的4个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共价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所以S2Cl2是极性分子。S2Br2与S2Cl2的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所以熔沸点S2Br2>S2Cl2。S2Cl2中的硫元素为中间价态(+1价),在反应过程中一部分升高到+4价(生成SO2),一部分降低到0价(生成S),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其中不正确的是B项。 【答案】B。 10.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 、Cu2+、SO32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肯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Cu2+;③肯定含有SO32 -;④可能含有I-。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据前后均无色,确定没有Cu2+;能被溴水氧化的有I-、SO32 -,其还原性是I-<SO32 -,SO32 -先被Br2氧化,若SO32 -没全部被氧化,I-不会参与反应,所以无法确定I-是否存在。 【答案】D。 【评】此题的关注点较多:“少量溴水”、“仍无色”(溴水、I2水、Cu2+都有颜色)、“还原性I-<SO32 -”,且把选项“肯定不含I-”放在第①位,设计了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I-被氧化后会呈现颜色,现在无色,所以不含I-——很容易忽略SO32 -的还原性比I-强这一点,而误选B。 此题既考查了常见离子的物理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也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强后弱规律等基本知识,同时又考查了逻辑思维和全面思维的能力,所以是道高层次的题。 11.铀(U)常见化合价有+4价和+6价,硝酸铀酰[UO2(NO3)2 ]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UO2(NO3)2UxOy+NO2↑+O2↑(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在600 K时将气体产物集满试管,并倒扣水中,水充满试管。则上述分解反应生成的铀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A.UO2 B.UO·UO3 C.UO3 D.UO2·2UO3 【解析】化合价升降法:从气体全部被水吸收可知:硝酸铀酰的分解反应中,N元素的降价与O元素的升价已相等,从而推出:U元素没变价,即仍为+6价,故选C。 【答案】C 12.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 L、浓度均为0.1 mol/L的氨水,其pH为11。①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0.2 mol/L的盐酸混合,在混合溶液中:n(NH4+ )+n(H+)-n(OH-) = b mol。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A.9~11之间;0.1 B.9~11之间;0.2 C.12~13之间;0.2 D.13;0.1 【解析】溶液稀释后,pH向7的方向过渡,若是强碱,稀释100倍后pH会从11→9,现是弱碱,所以pH为11~9之间,排除C、D二选项。在②中,〖思路一〗盐酸过量,n(OH-)很小,忽略不计,所以b = n(NH4+ )+n(H+) = 0.1 mol+0.1 mol = 0.2 mol,选B;〖思路二〗由电荷守恒n(NH4+ )+n(H+) = n(OH-)+n(Cl-),得:n(NH4+ )+n(H+)-n(OH-) = n(Cl-) = b = 0.2 mol,选B。 【答案】B 13.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 Ca(OH)2(s)Ca2++2OH- 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A. Na2S溶液 B. AlCl3溶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解析】: Na2S水解显碱性,增大了溶液中OH-的浓度;NaOH 提供大量OH-;CaCl2会增大Ca2+的浓度,所以A、C、D选项都会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而AlCl3中的Al3+消耗OH-,使平衡向右移动,促进Ca(OH)2的溶解。 【答案】B 14.早在1807年化学家戴维用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得钠, 4NaOH(熔) 4Na + O2↑+ 2H2O;后来盖·吕萨克用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钠,反应原理为: 3Fe+4NaOHFe3O4+2H2↑十4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钠,阳极发生电极反应为: 2OH--2e-=H2↑+O2↑ B.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利用铁的还原性比钠强 C.若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则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也相同 D.目前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如图),电解槽中石墨极为阳极,铁为阴极 【解析】:A阳极反应式应为:4OH--42e-=2H2O+O2↑,B钠的还原性比铁强,C前者转移电子数为4,后者为8. 【答案】D 15.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An+、Bn-、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关系:C>B>A B.微粒半径关系:Bn->An+ C.C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原子半径关系是A<B<C 【解析】 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给信息,确定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加以对照。具体解答为:设C的原子序数为Z,则A的原子序数为Z+n,B的原子序数则为Z-n,则原子序数为A>C>B,A错。因An+、B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即,B项正确。An+、Bn-都应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层结构,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于An+、Bn-,所以C必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C为同一周期的元素,而A应处于B、C下一周期的左半部,故A的原子半径应大于B。D项错误。 【答案】BC。 16.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C(g);△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解析】图I中,说明条件的改变不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影响了化学平衡,而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因此A项是错误的。图Ⅱ在乙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在甲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慢,如果该条件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从化学反应速率来讲,是甲的压强较高,减压平衡要向逆向移动,乙中B的转化率应降低,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则甲的温度高,升温平衡该反应逆向移动,甲中B的转化率低于乙中B的转化率,因此C项是正确的。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因此D项是正确的。 【答案】A B 17.下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200℃和300℃时,有反应A(g)+B(g)C(g),△H体系中B的百分含量和时间t的关系,下列对△H的数值和表示300℃时的变化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0,R曲线 B. △H>0,R曲线 C. △H<0,S曲线 D. △H>0,S曲线 【解析】由图像中的曲线可知R曲线先达到平衡(先“拐”先“平”),所以R为300℃时的变化曲线;由图像又可知温度升高,B%变大,平衡左移,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答案】A。 18.25℃时,在25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CH3COOH,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的结论正确的是 · · · V(CH3COOH)/mL pH C D B 0 a 25 13 A A.B点的横座标a==12.5,且有c(Na+)==c(CH3COO—) B.C点时,c(CH3COO—)>c(Na+)>c(H+)= c(OH—) C.D点时,c(CH3COO—)+ c(CH3COOH)==2c(Na+) D.对曲线上A、B间任何一点,溶液中都有: c(Na+)>c(CH3COO—)>c(OH—) >c(H+) 【解析】A不对,因二者刚好反应时,由于生成物水解,溶液呈碱性,故c(Na+)不等于c(CH3COO—);B不对,当c(H+)= c(OH—)时,根据电荷守恒c(Na+)==c(CH3COO—);C正确,根据物料守恒;D不对,初始阶段 c(OH—) > c(CH3COO—) 【答案】C 1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的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c(H+)=c(OH-)=10-7mol·L-1 B. 在pH=2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c(酸)=2mol·L-1的某酸溶液后,混合溶液的pH一定会减小 C. 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溶液的m倍和n倍,若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则m>n D. 导电性强的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解析】常温下的醋酸铵溶液,铵根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均会水解,它们分别水解得到的H+和OH-的浓度相等,故溶液呈中性,此时,由于水的离子积没变c(H+)=c(OH-)=10-7mol·L-1;B项中若加入的酸的酸性比醋酸还要弱,则有可能使溶液的pH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而非数目,D项错。 【答案】A C 20.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 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 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 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解析】在NaOH溶液中,铝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铝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由于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其不必处理;由于电池开始工作时,生成的铝离子的量较少,相对的NaOH过量,此时不会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该装置外电路,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内电路,则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答案为D。 【答案】D 21.使用含铅汽油能使空气中的铅含量增多,引起铅中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 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 C.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健康有害 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与日常生活、生产、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基本问题,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A项:铅笔芯的主要成分应是石墨,所以A项错误。 B项: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但CO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吸收CO,B项错误。 C项: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所以C项正确。 D项:绿色食品应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产品,从使用农药污染环境的角度也能确定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 22.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60g SiO2晶体中,含有2×6.02×1023个Si-O键 B.18g D2O(重水)完全电解,转移2×6.02×1023个电子 C.720g C60晶体含有6.02×1023个如图中晶胞单元 D.14g 两种烯烃CnH2n和CmH2m混合物,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6.02×1023个 【解析】A项中每一个Si原子形成4根Si-O,60g SiO2晶体中,含有4×6.02×1023个Si-O键。B项中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8g D2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C项中由晶胞结构图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的C60个数为:8×+ 6×= 4。720g C60晶体如图中含有×6.02×1023个晶胞单元。 【答案】D 23.断肠草(Gelsemium)为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之一,据记载能“见血封喉”,现代查明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其中的毒素很多,下列是分离出来的四种毒素的结构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虎茸草素 异虎耳草素 异佛手相内酯 6-甲氧基白芷素 ① ② ③ ④ A.①与②、③与④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B.①、③互为同系物 C.①、②、③、④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等物质的量②、④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前者消耗氧气比后者少 【解析】由题四者的分子式分别为C13H10O5、C13H10O5、C12H10O4、C12H10O4,A正确B错误。四者均有酯的结构,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由②、④分子式可知,前者消耗氧气多。 【答案】B D 24.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院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解决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如厕难题。新型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渗透力强、生物利用率高、在人体内储存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 B.水分子中氢氧键缩短 C.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D.水分子间结构、物理性质改变 【解析】小分子团水仍是以分子为基本单位组成的聚集体,所以分子结构并没有改变,分子中的氢氧键并没有缩短,化学性质更不会改变。它改变的是分子间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物理性质改变。 【答案】D 25.下面有三则关于“CO2”的消息: (1)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的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地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 (2)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3)超临界流体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针对以上消息,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②原子晶体干冰易汽化,可用作致冷剂;③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④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⑤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⑥聚二氧化碳塑料都属于纯净物;⑦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⑧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⑨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⑩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A.②③④⑨⑩ B.②③④⑤⑥⑧⑩ C.①③④⑧⑩ D.③④⑦⑧⑨ 【解析】原子晶体干冰微粒间作用力是共价键,故具有很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物质的聚合方式有加聚和缩聚两种方式,缩聚有小分子生成,而聚二氧化碳塑料没有小分子生成。由于聚合度不同,可知聚二氧化碳塑料是混合物,它与干冰既不是同素异形体,也不是同分异构体。聚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因此不会产生白色污染。超临界二氧化碳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故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物理性质不同,但体现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答案】C。 26.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成分是青蒿素(是一种由青蒿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抗疟药),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22O5 B.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C.该化合物中含有过氧键,一定条件下有氧化性 D.青蒿素与维生素一样是水溶性的 【解析】选项A从结构式上可以看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5H22O5;该化合物含有一个酯基,可发生水解,所以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化合物中含有过氧键,在一定的条件下过氧键能与氢结合成双氧水,具有氧化性;由于分子比较大又有酯基,所以难溶于水。 【答案】C。 4.8 1.6 3.2 CO2 H2O n(气)/mol 0 1 2 3 混合烃总物质的量/mol 6 5 4 3 2 1 27..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与该混合物充分燃烧后所得气体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以下对其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的乙烯 B.一定有甲烷 C.一定没有丙烷 D.一定没有乙烯 【解析】1mol混合气体燃烧生成CO2气体1.6 mol,说明混合气体中必有CH4,其氢原子数为4,而混合气体1mol燃烧生成2 mol水,知混合气体平均氢原子数为4.故C正确. 【答案】BC 28.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解析】A是一密封装置,不能用来吸收气体;C选项中漏斗口浸入溶液中,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漏斗口接近液面即可。 【答案】BD 29.下列实验方法:①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 ②用盐析法分离出皂化反应产生的高级脂肪酸钠 ③用蒸馏法分离C2H5OH与H2O的混合物 ④用分液法分离H2O和C2H5Br的混合物。你认为上述方法( ) A. 只有①不正确 B. ②③不正确 C. 只有③④正确 D. 全部正确 【解析】①中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而葡萄糖溶液不是,可用渗析法进行分离;②中向混合液中加入食盐使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③中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④中溴乙烷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可用分液法进行分离。 【答案】D 30.一种碳纳米管(氢气)二次电池原理如右图,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l/LK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存H2的碳纳米管作电池正极 B.放电时负极附近pH减小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NiO(OH)+H2O+e-=Ni(OH)2 +OH- D.放电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 【解析】 电池中H2燃烧时,作原电池的负极;该电池正极不是O2得电子,而是NiO(OH) 得电子. 【答案】AD 非 选 择 题 1、有A、B、C、D、E、F、G七种元素,试按下述所给的条件推断: 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A>B>C;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 ③F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很稳定,是除氢外最轻的气体; ④G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 (2)E的单质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G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上述七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_________,酸性最强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7)将C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投入到A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相关已知条件,并利用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规律以及某些元素的特征性质,才能推算出原子序数,判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顺利作答本题。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具体解答为: 据①知A、B、C均为第3周期的金属元素(只有Na、Mg、Al),且原子半径A>B>C,则A、B、C分别为Na、Mg、Al;据②可知D、E均为VIIA族元素,D的单质为液体,则D为Br,E的单质为固体,则E为I; 据③知F为He,据④知G为氟。 【答案】(1)钠 3 ⅡA (2)紫黑色 (3) (4)2F2+2H2O4HF+O2 (5)He (6)NaOH HBrO4 HF (7)Al(OH)3+OH-AlO2-+2H2O 2.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的元素符号是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______的晶体结构相似。 【答案】(1)CaC2 + 2H2O ===Ca(OH)2 + C2H2↑ 放电 (2)Fe2O3 +3CO2Fe + 3CO2 (3)N2 +O2 2NO (4)Si ;(5)金刚石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推断题,它以等电子微粒结构与性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填CO的用途)。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而丙为负二价双原子的离子,且电子总数为14,根据中学化学课本上介绍的两种负二价阴离子和,可知丙为。电子总数为14的原子是硅原子。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N2。乙在高温下是一种还原剂且为14个电子,则乙为CO,CO在工业上主要是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3.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请填写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Cl2 、H2; (2)2Fe + 3Cl2 ==2FeCl3; (3)Fe + 2HCl ==FeCl2 + H2↑; (4)2FeCl2 + Cl2 ==2FeCl3 【解析】由B为黄绿色气体且为单质,可知B为Cl2;由框图可知反应①中生成的固体D为固体单质A与Cl2反应生成的一种氯化物;反应②中生成的E为Cl2与气体单质C 生成的一种可溶于水的氯化物,且E溶液和固体单质A又可以重新生成气体C和F,只有当C为H2,F为一种氯化物时才能满足这一过程;而A与Cl2反应已生成了一种氯化物D,F又是一种氯化物,所以A为变价金属,应为Fe。 4.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淡黄色固体W 固体A 溶液D 气体丙 溶液B 气体甲 +H2O 气体乙 悬浊液C +H2O 点燃 液体E +B (1)固体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化学式为 。 (2)利用上图中的物质实现 C到B转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上述变化过程中生成的C和丙恰好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甲和乙恰好完全反应,则W和A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解析】本题的框图主要由三个反应组成,很自然地把无机物的转化和有机物的转化进行了融合。类似的情况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所体现,所融合的有机反应主要是烃的燃烧,卤代等。 本题的突破口很多,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来看有:淡黄色固体W和悬浊液C;从反应特征来看有:两个与H2O反应放出气体的反应特征;从提示信息来看有:设问(1)中的固体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假设。 【答案】(1)CaC2 ;(2)Ca(OH)2 + CO = CaCO3 + 2OH— (3)Ca(OH)2 + 2CO2 = Ca(HCO3)2 (4)5 : 1 5.市场上出售的“热敷带”的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木屑、少量的氯化钠、水等。“热敷带”启用之前用塑料袋密封,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产生大量铁锈。 (1)“热敷带”放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粉的作用是: 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后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热敷带”的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木屑、少量的氯化钠、水等。它们构成原电池,负极为铁屑,正极为碳粉,电解质是氯化钠溶液。 【答案】(1)利用原电池原理 (2)充当原电池的正极;充当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3)正极:2H2O+O2+4e-=4OH_ 负极:Fe-2e-=Fe2+ 总: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6.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2006年5月14日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假药事件, “齐二药”违反规定,购入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C3H8O2)作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歇,造成多名患者死亡。二甘醇又称乙二醇醚,分子式为C4H10O3(HO-CH2-CH2-O-CH2-CH2-OH),二甘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取酸、酯、胺等,其主要产品有吗啉及其衍生物1,4-二恶烷()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制药等行业,用途十分广泛。二甘醇一般的合成路线为: 石油 物质B 物质C 物质D 物质A 过程Ⅰ Br2 条件Ⅱ 反应Ⅲ ① ② ③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丙二醇”和“二甘醇”及“乙二醇”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二醇是乙二醇的同系物 B.它们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性质上完全相同 C.“丙二醇”和“二甘醇”在病人体内都能被氧化为草酸 D.分离“丙二醇”和“二甘醇”可采用分液的方法 (2)过程Ⅰ是石油加工中常用步骤,其名称为 。 (3)从物质B到物质C的过程如果条件控制不好会生成物质E,E可用于金属的切割,则为了能得到二甘醇D,物质B到物质C的反应条件是 ,该反应属于 (添反应类型)。写出B可能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 (4)物质D是二甘醇,则合成路线中的物质A、B、C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A: B: C: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写出二甘醇制备1,4-二恶烷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A (2)裂解;(3)NaOH水溶液,取代反应; 醇 △ CH2BrCH2Br + 2NaOH HC≡CH↑+ 2 NaBr (3分) (4) A:CH2=CH2,B:Br-CH2-CH2-Br,C:HO-CH2-CH2-OH。(各1分共3分) (5)2HO-CH2-CH2-OH 2HO-CH2-CH2-O-CH2-CH2-OH+H2O(3分) (6)HO-CH2-CH2-O-CH2-CH2-OH+H2O (3分) 【解析】本题涉及到石油的裂解、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条件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从产物可以看出本题的物质的转化关系,从而容易得到有机物的结构简式。D是HO-CH2-CH2-O-CH2-CH2-OH,C为HO-CH2-CH2-OH,B为Br-CH2-CH2-Br,A为CH2=CH2。知道了具体的物质其它问题就可以解决。 7.2007年1月30日湖北107国道湖北孝感段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 上百人中毒,1人死亡.经公安部门侦查及卫生部门医学诊断,判断为高毒类有机物硫酸二甲酯泄漏引发的人员中毒。该物质在有机合成中用作甲基化试剂(提供-OCH3)。但随着对此研究的深入,该有毒物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小,相信不久将被无毒的有机物M完全取代. 现有一种有机香料A是经过有机物M作为甲基化试剂合成的(注意:取代基不能全部相邻)。 (1)有机物M结构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有机物M的分子式为: 名称为 , 写出M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分子中的官能团的是 ;(除甲氧基外) (3)根据上述信息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A的结构式,理由是 ; (4)A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填符号); a 还原反应 b氧化反应 c 酯化反应 d水解反应 (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含有苯环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1mol该异构体能与2molNa反应 ④苯环上只能生成三种一氯代物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且指出反应类型。 A → B: D → E: 【解析】由球棍模型确定M的化学式通过合成路线可以A、B、C、D、E的结构 【答案】(1)C3H6O3; 碳酸二甲酯; (2)醛基 ;酯基 (3)不能;两个取代基与酚羟基的位置有两种 (4)a b d (5) 10 (6)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 或者: 8.当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的安全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专家介绍说,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较好的木材,不用特殊加工。但是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木材,为筷子看上去白一些,他们常用硫磺进行熏蒸漂白,结果造成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同时硫磺中含铅、汞等重金属,也会对人体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1)“硫磺熏蒸”是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写出硫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止、减小毒筷“中毒”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为研究SO2的溶解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右图,集气瓶中收集的是SO2,瓶塞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为比较SO2 和CO2溶解性的大小,某学生采取同样的装置和操作,能说明SO2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CO2在水中溶解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某学生取出瓶中溶液,将其滴入品红溶液,充分振荡,实验现象为_______,接着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实验现象为_______,再滴加BaCl2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 (3)在制一次性筷子时有“抛光”程序:加入滑石粉和木签一起搅拌,起到干燥、打磨的作用,使筷子变得光滑,以免毛疵划人的口腔。已知滑石粉是一种含水的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其质量组成为MgO 31.88%,SiO2 63.37%,H2O 4.75%,其化学式为 。 (4)有的厂家用石蜡代替“滑石粉抛光”,石蜡是含碳原子数(C20~C30)较多的稠环芳香烃,常温下为固体,温度高时熔化后可随食物进入人体致使慢性中毒。有如右的一系列物质,则A的分子式为 ,A、B、C 可以互称同系物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该系列化合物里碳的最大质量分数为 ? 若E是A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预测E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至少举2条) 点 燃 【答案】(1)S+O2=SO2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气球鼓胀起来 SO2溶解时气球鼓胀的程度大于CO2溶解时气球的鼓胀程度 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品红、SO2结合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溶液显浅紫色(石蕊的颜色) 先变红后褪色(足量氯水能氧化SO2、石蕊和品红试液) 生成白色沉淀(BaSO4)。 (3)Mg3(Si4O10)(OH)2 (4)C10H8 。不能,因为A、B、C 相差n个C6H2,不是n个CH2。 【解析】(4)因该系列化合物的通式为C6n+4H2n+6(n≥1),用数学极限思想求得C﹪的最大值为 97.3﹪。根据题意知E是C10H7-OH,应具有与苯酚相似的化学性质,可推测E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E与FeCl3能发生显色反应、 E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等。 9.钠在空气中燃烧(下左图)生成产物的固体物质中除有黄色粉末外,还有黑色固体物质——碳。 (1)请假设黑色固体物质可能产生的原因是: 假设① ; 假设② ; 假设③ 。 (2)为确认以上其中一种假设的正误,某同学进行如下推断:由于金属钠与氧的结合能力比碳强,因此黑色碳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甲打孔器钻取一段金属钠,取中间一小块钠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上右图)中加热,观察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有黄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生成的黄色固体立即变成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打孔器这种方法取金属钠的原因是 ; ②产生以上现象的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①金属钠上没有擦干净的煤油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碳,②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③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碳;④金属钠中含有杂质;⑤金属钠中的杂质反应后的生成物等(要求填三种即可)。 (2)①保证所取的是纯净的钠 ②2Na+CO2 点燃 C+Na2O2, 2Na2O2+2CO2 点燃 2Na2CO3 +O2,或 Na2O2+2Na 点燃 2Na2O 10.用海水可同时生产氯化钠和金属镁或镁的化合物,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在实验室中由粗盐“重结晶”制精盐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_________、洗涤等步骤;有关其中“蒸发”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蒸发的目的是得到热饱和溶液 b.蒸发的目的是析出晶体 c.应用余热蒸干溶液 d.应蒸发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止 (2)由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也需要蒸发,根据溶解度曲线,蒸发的目的是 。 a.得到热饱和溶液 b.析出晶体 (3)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产生的物质中,除Ca2+能被海洋生物利用外,还需综合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5)MgCl2可电解制Mg,MgO则是重要的耐火材料。在550℃时,MgCl2·6H2O会分解生成MgO、MgCl2、HCl和水,若不补充其它原料,使一定量的MgCl2·6H2O全部生成a mol MgO、b mol MgCl2和36.5%的盐酸,则 a∶b≈______________(取整数值)。 【答案】 11.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 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如某溶液 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L,则该溶液中该溶 质的pC=-lg1×10-3=3。已知H2CO3溶液中存在 的化学平衡为:CO2+H2O H2CO3 H+ +HCO3— 2H++CO32—。右图为H2CO3溶液的 pC-pH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pH=0~4时,H2CO3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 ;在pH=12时,H2CO3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含碳阴离子为: ; (2)pH<5时,溶液中H2CO3的pC值总是约等于3的原因是 ; (3)一定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不大,其原因是 【答案】 (1)(4分)H+、HCO3— CO32—、HCO3— (2)(2分)CO2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分),加之酸性增强(或H+浓度增大),上述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放出CO2(1分) (3)(4分)在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H+与CO32—结合生成HCO3—(或使平衡: HCO3— H++CO32—向左移动,(1分),结果溶液中H+浓度增加得很少(1分);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OH—与HCO3—结合生成CO32—(或使平衡HCO3— H++CO32—向右移动,(1分),结果溶液中的OH—浓度也增加不大(1分)。 12. 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Br2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转化为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1)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2a mol,说明溴水乙乙醛发生了 反应。 (2)向含Br2 0.005mol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88克。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的反应为 (填序号): 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3)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 , 是因为 。 【解析】(1)加成;取代;氧化(3分):(2) ① (3分);(3)否(2分),取代和氧化都有酸生成,无法通过反应后溶液呈酸性确定反应类型(2分)。 1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区域的元素称为________元素,下列元素属于该区域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 A.Ba B.Fe C.Br D.Rb (2)已知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某些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元素 A B C D E F 化合价 -2 +5、-3 +4、-4 +6、-2 +2 +1 原子半径/nm 0.074 0.075 0.077 0.102 0.160 0.186 试将D、F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填入上图所示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 (3)C有最高价氧化物与E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F的化合物生成A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与氢元素可组成一种气体,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 g/L,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过渡; Fe。(2) Na S (3)CO2+2Mg2MgO+C 2Na2O2+2CO2 = 2Na2CO3+O2或2Na2O2+2H2O = 4NaOH+O2↑ (4)CH3CH2OHCH2═CH2↑+H2O [提示](1)和(2)中,要求填入的是元素符号,但一部分学生是用代号填入,不给分。这要求学生所答为所问,一定要看清题意。 14.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以下问题; ①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②Fe的+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比+3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Cu的+1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也比+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吗? ③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1)解决问题①需要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 、 (填字母)。 A.A1Cl3溶液 B.NaOH溶液 C.稀H2SO4 D.H2O2溶液 假若Cu(OH)2具有两性,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2)为了比较Cu的+1价化合物和+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他们取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0C~1000C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0C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X。冷却后称量,X的质量为72g。向X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X的化学式为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为解决问题③,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在实验中观察到CuO变成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装置A的作用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B C (各1分) Cu(OH)2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2分) (2) Cu2O(2分) 高于1000℃时Cu2O比CuO稳定(2分) 在溶液中Cu2+比Cu+稳定(2分) (3)干燥NH3(2分) 3CuO+2NH3===3Cu+N2+3H2O 15.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铜锌与浓盐酸反应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纯锌片,37%的浓盐酸,铜片,蒸馏水,氯化铜溶液。 资料卡片 NO:2008-ZL-609 主题 :生成一价铜的反应: ① R-CHO + 2Cu(OH)2Cu2O(红色) + R-COOH + 2H2O ② Cu2+ + 4I-=2CuI(白色)↓+ I2 ③ 氯化亚铜在不同浓度的KCl溶液中可形成[CuCl2]-、[CuCl3]2- 、[CuCl4]3-等离子,且它们在溶液中均为无色。 实验过程: 甲:将锌放入浓盐酸中,反应速率较快; 乙: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交流并讨论: 记录卡片 NO:2008-SY-609 主题:Zn,Cu+浓盐酸 ⑴将锌片与铜片贴在一起,一同投入浓盐酸中,反应快速放出气体。 ⑵当锌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加热,铜片逐渐溶解,又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总体积明显比甲多,得到无色溶液。 ⑶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资料与两位同学的交流材料请你回答下列列问题 (1)乙反应速率明显比甲快,原因是: 。 (2)根据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对乙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甲大的事实,作出如下推断: ①乙认为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逸出,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理由是: 。 ②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甲同学作了如下猜想,是否成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甲猜想 验证方法 预测现象及结论 甲认为铜片中 可能含有锌等杂质 (3)甲注意到乙的交流卡片记录的第(3)条现象中的白色沉淀。 分析:不可能是CuCl2,因为CuCl2溶液显蓝色或绿色,也不可能是氯化锌,因为稀释后溶液更稀,不会析出。并利用资料卡片中的①②大胆猜想,白色沉淀是生成的氯化亚铜。 请你帮他设计验证方案(若有多个只设计一个方案): 甲猜想 预计验证方法 预测的现象与结论 白色沉淀是 氯化亚铜 (4)乙的实验步骤(3)中,将反应后的溶液,隔绝空气,加入适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实际上是一个平衡问题,请写出这一平衡关系: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若乙同学在第三步实验中没有隔绝空气稀释,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如何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解析】 (本题共14分) (1)铜、锌及浓盐酸一起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1分) (2)①没有道理,(1分)因为氢气本身难溶于水(1分) ②(3分)(验证方法1分,现象和结论2分下同) 将铜片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 若无气体放出,则不含锌等活泼金属杂质; 若有气体则有锌等杂质 (3)(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乙 预计验证方法 预测的现象与结论 方案:向氯化亚铜悬浊液中加入氯化钾浓溶液中。 若白色沉淀消失且得无色溶液,则原白色沉淀为氯化亚铜,否则不是。 (4)(2分)[CuCl4]3-(aq) CuCl(s) + 3Cl-(aq)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如:写成 [CuCl2]-(aq)CuCl(s) + Cl-(aq)或[CuCl3]3-(aq)CuCl(s) + 2Cl-(aq) (5)溶液变蓝(1分)。4Cu++O2+4H+===4Cu2++2H2O(2分) 16.沉淀物并非绝对不溶,其在水及各种不同的溶液中溶解有所不同,同离子效应、络合物的形成等都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变。下图是AgCl在NaCl、AgNO3 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由以上信息可知: (1)AgCl的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为: ,由图知AgCl的溶度积常数为 。 (2)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 。 (3)反应AgCl + KI== AgI + K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 。 (4)若在AgCl形成的浊液中滴加氨水有什么现象?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1)KSP=c(Ag+)c(Cl-])(2分) ; 10—12 (2分) (2)Cl—抑制了AgCl的溶解,但Cl—浓度的增大使AgCl形成络合物: AgCl + Cl— ==[AgCl2]— (2分) (3)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2分) (4)白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2分);AgCl+2NH3=Ag(NH3)2++ Cl— 17.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部分需要补充)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课题】铜离子颜色的探究 【资料卡片】 【交流讨论】 (1)以上所得溶液或物质呈天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 (写化学式,下同);实验步骤4中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是 ;使饱和硝酸铜溶液呈深蓝色的化学粒子符号可能是 。 (2)请写出实验步骤3中“其中一份加水稀释”的反应离子的方程式: 。 (3)有资料上介绍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后得溶液颜色显蓝色,实验中得到却是绿色溶液,试写出显绿色的可能原因 ,设计两种不同的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你的解释: 方案① ; 方案② 。 【解析】NaCl、Na2SO4、KNO3;Cl-、SO42-、NO3-均为无色。 为蓝色 为深蓝色 为绿色 为绿色,在硫酸铜溶液中阳离子以存在,加入氨水后转化为而呈深蓝色;加入NaCl晶体后会生成 呈绿色。在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中由于生成NO2溶于硝酸而呈绿色。 【答案】白色、(天)蓝色(实验步骤2) (1) 、 (2) (3) 还原产物和NO2溶入其中引起的; 方案①将浓硝酸与铜 反应后的溶液加热;(溶液变为天蓝色) 方案②将铜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变为天蓝色) 其他答案: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溶液变为深蓝色) 向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氧气。(溶液变为天蓝色) 18.某种优质燃料油由甲、乙两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甲、乙两种物质含有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已知甲、乙及CO、H2的燃烧热如下: 物质 甲 乙 CO H2 燃烧热/kJ·mol—1 1366 5518 283 286 取甲、乙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燃油23g,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Q与混合物中乙的质量分数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113 683 0.2 0.4 0.6 0.8 1.0 x Q/kJ·mol—1 试求: (1)乙的相对分子质量Mr== 。 (2)160g由甲、乙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347.2LO2中恰好完全燃烧,得492.8L气体,冷却至室温时,还剩余224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态下测定)气体。由此可求得混合物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甲、乙的分子式为:甲 ;乙 。 (3)1mol由甲、乙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燃油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2876kJ/mol,则反应中生成CO mol。 【答案】(1)114 (2)10︰24︰1 C2H6O C8H18 (3)2 19.反应Fe (s) +CO2(g ) Fe 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Fe(s)+H2O(g) 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时的K1、K2的值如下表: 温度/K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1) 推导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与 K1、K2的的关系式: 。 (2)计算K值:温度为973K时:K= ;温度为1173K时:K= 。通过K值的计算可知,反应CO2(g)+H2(g)CO(g)+H2O(g)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在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2和H2(g),在1173K时发生反应并记录前5min的浓度,第6min时改变了反应条件。各物质浓度变化(mol/L)见下表: 时间/min CO2 H2 CO H2O 0 0.2000 0.3000 0 0 2 0.1740 0.2740 0.0260 0.0260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5 0.0727 0.1727 0.1273 0.1273 6 0.0350 0.1350 0.1650 ①前2min,用CO表示的该化学反应速率是 。 ②在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填“平衡”或“非平衡”)。 ③第6min时,平衡向 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K=K1/K2 (2)0.62 1.29 吸热 (3)①0.0130mol/(L·min) ②平衡 ③右或正反应 升高温度或减少了水的浓度 20.某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物质间的互变,设计成一个平面魔方,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F G 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② 纯A(单质) B溶液 D固体 G溶液 颜色 银白色 黄色 红棕色 浅绿色 ③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与A反应生成E、G。 依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 。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E→A ; A→B 。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 ;G与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Fe2O3 (2)先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3)4H2+Fe3O4==3Fe+4H2O 2Fe+3Cl2==2FeCl3 (4)2Fe3++SO2+2H2O==2Fe2++SO42- +4H+; H++2Fe2++HClO==2Fe3++Cl-+H2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