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9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物质或微粒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熔点:H2O<I2<SiO2<KCl B. 粒子半径:K+>Na+>Mg2+>Al3+‎ C. 酸性:H2SO4>HClO4>H3PO4>H2SiO3‎ D. 稳定性:H2O<NH3<PH3<SiH4‎ ‎【答案】B ‎【解析】A.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氯化钾是离子晶体,碘与水是分子晶体,熔点:H2O<I2<KCl <SiO2,故A不正确;B. 离子半径:Na+、Mg2+、Al3+的离子结构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而K+半径大于Na+半径,则粒子半径:K+>Na+>Mg2+>Al3+,故B正确;C. 硅、磷、硫、氯处于同一周期,随核电荷数增大,非金属性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形成酸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C错误;D. 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就越稳定,稳定性:SiH4<PH3<NH3<H2O,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晶体熔、沸点大小比较,简单的说:比较前先看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然后依据相应规律比较;(1)金属晶体: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2)离子晶体:决定于离子键的强弱;(3)分子晶体,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式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由共价键键能大小决定,而非分子间作用决定。‎ ‎2. 已知H2A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A)+c(HA-)+c(A2-)=0.100mol/L的H2A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a2(H2A)的数量级为10-5‎ B. NaHA溶液中:c(H+)>c(OH-)‎ C. M点由水电离出的c(H+)>N点由水电离出的c(H+)‎ D. pH=7的溶液中:c(Na+)>2c(A2-)‎ ‎【答案】C ‎ ‎ ‎3. 将15.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的气体 B.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 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D.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mol·L-1‎ ‎【答案】C ‎【解析】15.6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首先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NaOH为0.4mol,再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方程式可知Al完全反应,剩余NaOH为0.4mol-0.2mol=0.2mol,生成NaAlO2为0.2mol,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物质的量为:=0.3mol,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剩余HCl为0.3mol-0.2mol=0.1mol,再发生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由方程式可知,NaAlO2有剩余,HCl完全反应,生成Al(OH)3为0.1mol,最终溶液中溶质为NaAlO2、NaCl。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为0.2mol×=0.1mol,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为0.2mol×=0.3mol,故生成气体的体积为(0.1mol+0.3mol)×22.4L/mol=8.96L,故A错误;B.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是NaCl和NaAlO2,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Cl-)+c(OH-)+c(AlO2-)-c(H+),故B错误;C.最终生成Al(OH)3为0.1mol,质量为0.1mol×78g/mol=7.8g,故C正确;D.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Na+)=2n(Na2O2)=2×0.2mol=0.4mol,故溶液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D错误;故选C。‎ ‎4. 有以下六种饱和溶液①CaCl2;②Ca(OH)2;③Na2SiO3;④Na2CO3;⑤NaAlO2;⑥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不会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⑥ D. ④⑥‎ ‎【答案】A ‎【解析】①碳酸比盐酸弱,CO2与CaCl2‎ 溶液不会反应,无沉淀生成,故①正确;②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过量的CO2与Ca(OH)2 反应:Ca(OH)2+2CO2═Ca(HCO3)2,无沉淀生成,故②正确;③碳酸比硅酸强,过量的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2CO2+Na2SiO3+2H2O ═2NaHCO3+H2SiO3↓,产生硅酸沉淀,故③错误;④过量的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因为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所以有NaHCO3晶体析出,故④错误;⑤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酸性比氢氧化铝强,所以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碳酸氢钠,2H2O+NaAlO2+CO2=Al(OH)3↓+NaHCO3,故⑤错误;⑥通入CO2与NH3和NaCl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则最终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故⑥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⑥,注意联想候德榜制碱的原理,同时注意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OH-=NH3↑+H2O C. 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u2++H2S=CuS↓+2H+‎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答案】C ‎【解析】A、氧化铁和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O3+2I-+6H+=2Fe2++3H2O+I2,故A错误;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NH4++2OH-= NH3·H2O+ H2O+CO32-,故B错误;C、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C正确;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反应生成氯化铁、溴,FeBr2完全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故D错误;故选C。‎ ‎6. 已知H2C2O4 是二元弱酸,室温下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KOH 溶液,所得溶液中H2C2O4、HC2O4-、C2O42-的组成百分率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4.27的溶液中:c(K+)+c(H+)=c(OH-)+3c(C2O42-)‎ B. 反应HC2O4-+H2OH2C2O4+OH-的平衡常数为10-4.27‎ C. 向溶液中加入KOH溶液将pH 由1.3 调至4.27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 pH=2.5 的溶液中:c(H+)+2c(H2C2O4)=c(OH-)+c(C2O42-)‎ ‎【答案】A ‎7. 已知在酸性介质中,MnSO4 与(NH4)2S2O8(过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反应:Mn2++S2O82-→MnO4-+SO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因消耗溶液中的H+反应后溶液pH 增大 B. 氧化性:S2O82->MnO4-‎ C. 该反应中酸性介质可以为盐酸 D. 0.1mol 氧化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0.5 mol ‎【答案】B ‎【解析】A.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离子方程式为:2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生成氢离子,反应后溶液pH减小,故A错误;B.该反应过程中,S2O82—中的硫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S2O82-是氧化剂,锰元素化合价升高,Mn2+是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MnO4-,所以氧化性:S2O82->MnO4-,故B正确;C. 盐酸为还原性酸,能被S2O82-离子氧化生成氯气,所以不能用盐酸作酸性介质,故C错误;D. 根据A项配平的方程式可知,若有5mol 氧化剂S2O8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10mol,则0.1mol 氧化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0.2mol,故D错误;答案选B。‎ ‎8. 甲、乙、丙、丁分别为A、B、C、D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已知0.1mol·L-1甲、丙、丁溶液的pH 与A、C、D 的原子序数关系如图所示(lg2=0.3),且常温下甲、丙、丁均可与乙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ROH,当lgVo/V==2时,MOH和ROH两种溶液中对应的pH分别为11、10,而这里的氢离子浓度就是水电离产生的,故水电离的c(OH-)的比值是1:10,D正确。‎ 点睛:首先理解坐标意义,由起始点确定两种碱的相对强弱,然后由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进行分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常用方法是确定某点的溶质及其量的关系,由三个守恒法(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来确定等式至不等式。‎ ‎13. 往200mLFeCl3溶液中通入4.48L标难状况下的H2S气体后(气体完全反应),再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停止后,测得溶液中含有1.2mol金属阳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H2S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H2S=Fe2++S↓+2H+‎ B. 若将加入Fe粉后溶液中的1.2mol金属阳离子完全氧化,需要通入Cl213.44L C. 若将上述4.48L标准状况下的H2S换成0.2molNa2S,加入过量的Fe粉后溶液中也能得到1.2mol金属阳离子 D. 将原FeCl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的质量为64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往200mLFeCl3溶液中通入4.48L标难状况下的H2‎ S气体后(气体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标难状况下,4.48L H2S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由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可生成0.8mol Fe2+和0.8mol H+,再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停止后,0.8mol H+可以溶解0.4mol Fe再生成0.4mol Fe2+,Fe2+总物质的量恰好为1.2mol,所以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全部是Fe2+,说明H2S与反应后,Fe3+没有剩余,所以原溶液中只有0.8mol Fe3+。A. 通入H2S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A不正确;B. 若将加入Fe粉后溶液中的1.2mol Fe2+完全氧化,需要通入0.6molCl2,0.6molCl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3.44L,B不正确;C. 若将上述4.48L标准状况下的H2S换成0.2molNa2S,则反应后没有H+生成,加入过量的Fe粉后,铁粉不会溶解,所以溶液中不能得到1.2mol金属阳离子,C不正确;D. 将原FeCl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是0.4mol Fe2O3,0.4mol Fe2O3的质量为64g,D正确。本题选D。‎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3.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个小烧杯,然后在右盘上添加3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 固体 B 制Fe(OH)3 胶体 将FeCl3 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搅拌 C 除去Cu中混有的少量Si 将固体混合物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 称取3.0gNaOH固体时,先在左边托盘上放一个小烧杯并称量其质量,然后在右盘上再添加3g砝码,左盘烧杯中添加NaOH 固体至天平平衡,A不正确;B. 制Fe(OH)3 胶体时将FeCl3 浓溶液滴入沸水中,不能搅拌,B不正确;C. 将混有的少量Si的Cu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Cu中混有的少量Si,C正确;D.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因为酸性较强,所以不能验证铁发生了吸氧腐蚀,D不正确。本题选C。‎ ‎15. 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0O2,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也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则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 A. 8种 B. 9种 C. 10种 D. 11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0O2,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也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则该有机物分子中有醛基、醚键,没有羟基和酯基,可能的结构有CH3OCH2CH2CH2CHO、CH3CH2OCH2CH2CHO、CH3CH2CH2OCH2CHO、CH3OCH2CH(CH3)CHO、CH3CH2OCH(CH3)CHO、CH3CH2CH(OCH3)CHO、CH3O CH(CH3)CH2CHO、CH3 CH(CH3) O CH2CHO、CH3O C (CH3) 2CHO等9种。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能熟悉常见有机物的通式,能根据分子式快速确定有机物的不饱和度,进而根据有机物的性质确定其可能含有的官能团,然后根据碳链异构找到所有可能结构。由本题有机物分子式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一个不饱和度,因为醛基有一个不饱和度且含有一个氧原子,所以另一个氧原子只能做醚键。‎ ‎1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2Cl2+Fe2++2Br-=4Cl-+Fe3++Br2‎ B. 向CuSO4溶波中加入Na2O2: 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iO32-+SO2+2H+=H2SiO3↓+SO32-‎ D. 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 ‎【答案】B ‎【解析】A.该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 A不正确;B. 向CuSO4溶波中加入Na2O2,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B正确;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生成H2SiO3和HSO3-,C不正确;D. 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后,SO32-被HNO3氧化为SO42-,D不正确。本题选B。‎ ‎17.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和族序数均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Z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B. 原子半径: r(Y)r(Z),B不正确;C. W可能是S或Cl,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是强酸,如亚硫酸、次氯酸等等都是弱酸,C不正确;D. W的气态氢化物与W的最高价含氧酸有可能反应,如H2S+H2SO4(浓)=S↓+SO2↑+2H2O,D不正确。本题选A。‎ 点睛:本题有两种元素无法确定,只能知道大概的范围,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要熟悉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判断可能发生的反应。‎ ‎18. 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12的Ba(OH)2溶液和pH=12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的c(OH-)相等 B. 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 ‎-)>c(CH3COOH)‎ C. 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CO3、②NH4HSO4、③NH4Fe(SO4)2、④NH3•H2O三种溶液中NH4+的浓度:②>③>①>④‎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 ‎【答案】C ‎【解析】A、Ba(OH)2为强碱,抑制水的电离,Na2C03为强碱弱酸盐,CO32-结合水中的H+,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因此Na2C03溶液中水电离的c(OH−)大,故A错误;B、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OH-)+c(Cl-)+c(CH3COO-),所以c(Na+)=c(Cl-)+c(CH3COO-),c(Na+)>c(Cl-),根据醋酸钠的物料守恒得c(Na+)=c(CH3COO-)+c(CH3COOH),所以(Cl-)=c(CH3COOH),c(Na+)>c(Cl-)=c(CH3COOH),故B错误;D、①NH4HCO3中NH4+水解呈酸性,HCO3−水解呈碱性,促进NH4+的水解;②NH4H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H+,抑制NH4+的水解;③NH4Fe(SO4)2中,Fe3+水解呈酸性,但Fe3+水解产生H+的浓度小,它对抑制NH4+的水解抑制程度小;④NH3•H2O部分电离,产生的NH4+浓度比盐溶液中的小,故四种溶液中NH4+的浓度:②>③>①>④,故C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NaClO(aq)中c(Na+)+c(H+)=c(OH−)+c(ClO−),所以NaClO(aq)中离子总浓度为2[c(Na+)+c(H+)];根据电荷守恒NaCl(aq)中离子总浓度也为2[c(Na+)+c(H+)];等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c(Na+)相同,NaClO溶液中ClO-水解,溶液呈碱性,c(OH−)>c(H+),c(H+)<,而NaCl(aq)中,c(OH−)=c(H+)=,所以NaClO(aq)中c(H+)小于NaCl(aq)中c(H+),所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多少:N前0.8 (2). 当升高到一定温度以后,R渐渐转化为气态 (3). 气体物质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不改变平衡状态 (4). N渐渐转化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 ‎【解析】(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M和 2mol N,发生下述反应:M(g)+2N(g)3Q(g)+2R(s)(放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了1.8mol Q,‎ ‎                            M(g)+2N(g)3Q(g)+2R(s)‎ 起始量(mol)      1            2              0              0‎ 变化量(mol)     0.6          1.2           1.8           1.2‎ 平衡量(mol)    0.4           0.8            1.8          1.2‎ 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按不同的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Q仍为1.8mol,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平衡状态下逆向进行生成0.4molM需要Q物质的量1.2mol,需要R物质的量为0.8mol,反应达到平衡状态R物质的量大于0.8mol,R的起始物质的量n(R)应满足的条件是:n(R)>0.8mol,故答案为:>0.8;‎ ‎(2)若降低原平衡体系温度,当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两次平衡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R的摩尔质量和原平衡状态的平均摩尔质量相同,即M(R)=原平衡状态的相对分子质量,升高温度后R变化为气体,故答案为: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以后,R渐渐转化为气体;‎ ‎(3)M(g)+2N(g)3Q(g)+R(s),在一定温度和常压下,将1mol M和2mol N充入该容器中,建立平衡之后,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 ‎①当压强为原来1.5倍时,M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测得m=1.5a,体积变化从a变化应1.5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减小,平衡不移动只是体积改变,故答案为:气体物质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不改变平衡状态;‎ ‎②当压强为原来10倍时,M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n mol/L,体积变化引起的浓度变化浓度应变化为10a,应为n=10a,而实际测定结果测得n>10a,证明平衡逆向进行,只能是增大压强,结合反应前后气体变化可知,可能N变化为非气体才符合,故答案为:N渐渐转化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