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9届河南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河南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河南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 ‎1.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57.3 kJ·,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蒸气状态硫的能量高,均燃烧成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相对较多,错误;B:本身能量越高越不稳定,错误C:中和热要求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而现在为醋酸,边吸热边电离,放出的热量少,正确;D:1mol氢气燃烧放出热量,所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错误,选C。‎ 考点:考查反应热大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2.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E1、E3表示两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 三种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B<A<C C. 整个反应的ΔH=E1﹣E2 D. 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焓变,但能提高产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B正确;C、整个反应中△H=(E1-E2)+(E2-E3)-E4=E1-E3-E4,C错误;D、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也不会提高产率,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3. 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 B. 氢气是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的燃料 C. 乙醇是比汽油更环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 石油和煤是工厂经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可燃冰”外观像冰,其化学组成是CH4•nH2O,水的化学式为H2O,根据元素守恒知,水不能变为油,故A错误;B、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且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故B正确;C、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但乙醇为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石油和煤都属于化石燃料,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燃料的相关知识。‎ ‎4. 反应4A(g)+5B(g)4C(g)+6D(g),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B. 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 C. 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D.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 ‎ 4A(g)+5B(g)═4C(g)+6D(g)‎ 起始量(mol) x y 0 0‎ 变化量(mol) 0.3 0.375 0.3 0.45‎ 平衡量(mol) x-0.3 y-0.375 0.3 0.45‎ A、A的平均反应速率=" 0.3/5/30=0.0020" mol•L-1•s-1,A错误;‎ B、起始量不定,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B正确;‎ C、起始量不知,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不一定是4:5:4:6,故C错误;‎ D、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减少了0.30 mol,故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知识的考察。‎ ‎5. 已知某反应aA(g)+bB(g)cC(g)ΔH=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和)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 A. T1<T2,<,a+b>c,Q>0 B. T1>T2,<,a+b<c,Q>0‎ C. T1<T2,>,a+b<c,Q>0 D. T1<T2,>,a+b>c,Q<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温度为T1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P2>P1,且压强越大,B的含量高,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a+b<c;压强为P2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T1>T2,且温度越高,B的含量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Q>0,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判断温度、压强的大小,根据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温度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压强大小,再根据压强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气体气体体积变化情况;压强相同时,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大小,再根据温度对B的含量的影响,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确定反应的热效应。‎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为弱电解质 B.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故硝酸钾溶液为电解质 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为弱电解质 D. 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故硫酸钡为强电解质,错误;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但硝酸钾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C、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部分电离,故碳酸为弱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错误;D、石墨为单质,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7. 在25 ℃时,用蒸馏水稀释1 mol·L-1氨水至0.01 mol·L-1,随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 A. B. C. D. c(OH-)‎ ‎【答案】A ‎【解析】A.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该比值增大,故A正确;B.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且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数目增多,则该比值变小,故B错误;C.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分子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该比值减小,故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则溶液中n(OH-)增大,但n(OH-)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c(OH-)减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把握稀释弱电解质时促进弱电解质电离。本题中ABC直接分析浓度比值的变化比较困难,如果首先分析物质的量的变化就简单多了。‎ ‎8. 甲酸(HCOOH)是一种一元弱酸,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常温下,1 mol·L-1甲酸溶液中的c(H+)约为110-2mol·L-1‎ B. 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 10 mL 1 mol·L-1甲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甲酸溶液与锌反应比强酸溶液缓慢 ‎【答案】A ‎【解析】若能说明在相同条件下甲酸只发生部分电离,便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 c(H+)V2 B. V1=V2 C. V1V2,故A正确。‎ ‎26. 使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用0.01 mol·L-1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能够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配制0.01 mol·L-1稀盐酸时,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直接量取浓盐酸 ②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③滴定结束时,读数后发现滴定管下端尖嘴处悬挂有一滴液滴 ④滴定过程中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附着的盐酸冲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配制0.01 mol·L-1‎ 稀盐酸时,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直接量取浓盐酸,会导致浓盐酸被蒸馏水稀释,标准液浓盐酸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增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待测),测定结果偏高,故①正确;②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容量瓶中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待测),测定结果偏低,故②错误;③滴定结束时,读数后发现滴定管下端尖嘴处悬挂有一滴液滴,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待测),测定结果偏高,故③正确;④滴定过程中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附着的盐酸冲下,对待测液物质的量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待测)‎ ‎,对测定结果不会产生影响,故④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中和滴定中误差分析的方法及技巧,分析中和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时,要根据实验操作对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待测)的影响进行判断;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7.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HCO3===Na++H++ B. HFH++F-‎ C. H2SO42H++ D. CH3COONH4CH3COO-+‎ ‎【答案】B ‎【解析】A. 碳酸是弱电解质,NaHCO3===Na++HCO3-,故A错误;B、HF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 HFH++F-,故B正确;C、硫酸是强酸,不用可逆号, H2SO4=2H++SO42-,故C错误;D、CH3COONH4是强电解质,不用可逆号CH3COONH4=CH3COO-+NH4+,故D错误;故选B。‎ ‎28. 下列物质的溶液经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不相同的是(  )‎ A. FeCl2、FeCl3 B. NaHCO3、Na2CO3‎ C. NaAlO2、AlCl3 D. Mg(HCO3)2、MgCl2‎ ‎【答案】C ‎【解析】A、盐酸是易挥发性酸,加热促进盐的水解,且Fe2+被氧化Fe3+,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铁灼烧后分解,最终产物均为Fe2O3;B、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中NaHCO3灼烧分解生成Na2CO3,最终产物均为Na2CO3;C、都发生水解,但NaAlO2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又反应生成NaAlO2,得到的固体是NaAlO2,盐酸易挥发,AlCl3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后得到Al2O3,成分不同;D、蒸发结晶后得到Mg(HCO3)2,Mg(HCO3)2灼烧分解生成MgO,MgCl2水解后,蒸发结晶灼烧后最终产物也为MgO;答案选C。‎ ‎29. 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对该体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液氨中含有NH3、和等微粒 B. 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与c()的乘积为一常数 C. 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c()‎ D. 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总是与c()相等 ‎【答案】C ‎【解析】A、液氨电离中存在电离平衡2NH3NH4++NH2-,所以液氨中含有 NH3、NH4+、NH2-粒子,故A正确;B、只要温度一定,液氨中c(NH4+ )与c(NH2-)的乘积为定值,故B正确;C、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为微弱电离,所以液氨中主要存在NH3,所以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故C错误;D、根据平衡2NH3NH4++NH2-,液氨电离出NH4+、NH2-的个数比为1:1,所以只要不加入其它物质,液氨中c(NH4+)与c(NH2-)总是相等,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解题关键:正确理解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注意液氨中 c (NH4+)与 c (NH2-)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易错选项是B。‎ ‎30. 某温度下,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错误的是(  )‎ A. a值一定大于9‎ B. Ⅰ为NaOH溶液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C. 完全中和稀释相同倍数后的两溶液,消耗相同浓度的稀H2SO4的体积V(NaOH)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