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武威三中、武威期中、武威十六中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1. 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 铵盐受热易分解 C. 0.1 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 0.1 mol/L的NH4Cl溶液的pH约为5‎ ‎【答案】D ‎【解析】‎ A. 氨水能跟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证明氨水的碱性比氢氧化铝强,但不能说明氨水是弱碱;B. 铵盐受热易分解说明铵盐热稳定性不好,与氨水的碱性无关;C. 1mol/L 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也只能证明氨水显碱性;D .常温下0.1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为5,证明铵根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碱而使溶液呈酸性,所以D正确。‎ ‎2. 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 H2SO4 B. H2SO‎3 C. CH3COOH D. HN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和亚硫酸都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是一元强酸。一元亚硫酸的酸性强于醋酸的,所以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醋酸,最小的是硫酸,答案选A。‎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pH的计算 点评:在进行pH的计算时,如果酸是弱酸,则存在电离平衡,即酸是不能完全电离的,所以必需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的浓度计算溶液的pH。‎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CH3COOH+ H2OCH3COO-+H3O+‎ B. HS-+H2OS2-+ H3O+‎ C. CO32-+ H2OHCO3-+OH-‎ D. CO2+H2OHCO3-+ 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离子方程式是醋酸电离的方程式,A项错误;B.该离子方程式是HS-的电离方程式,B项错误;C.CO32-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CO3-和OH-,属于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项正确;D.该反应为C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水解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4.电解精炼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粗铜板 B. 阴极发生反应:Cu2+ +2e-==Cu C. 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为纯铜薄片 D. 粗铜板上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解法进行粗铜的精炼:粗铜做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纯铜做阴极(铜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做电解液。‎ ‎【详解】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为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精铜为阴极,和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因此A、B、D选项正确,C错误;正确选项C。‎ ‎5.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Ba(OH)2·8H2O与NH‎4C1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错误;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错误;C、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D、将Ba(OH)2·8H2O晶体和NH‎4C1晶体研细后混合并搅拌为吸热反应,正确;故本题选择D。‎ 考点:吸热反应的判断 ‎6.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A. 提高溶液的温度 B.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C.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D. 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的电离吸热,提高溶液的温度,促进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错误;B、稀释稀醋酸溶液促进醋酸的电离,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所得溶液的pH<(a+1),错误;C、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溶液中醋酸根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电离,可能使溶液pH=(a+1),正确;D、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错误。‎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7.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 CO32-‎ B. 硫化钠水解: S2-+2H2OH2S +2OH-‎ C. 往AgI悬浊液中滴加Na2S饱和溶液:2Ag+(aq)+ S2-(aq) = Ag2S(s)‎ D. 用醋酸除水垢: 2CH3COOH + CaCO3= 2CH3COO-+ Ca2++ H2O + C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错误;B. 硫化钠分步水解水解,错误;C.往AgI悬浊液中滴加Na2S饱和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AgI(s)+ S2-(aq) = Ag2S(s)+2I-(aq),错误;D.用醋酸除水垢, CH3COOH是弱酸、CaCO3是难溶盐,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为: 2CH3COOH + CaCO3 = 2CH3COO- + Ca2+ + H2O + CO2↑,正确;故选D。‎ 考点:常见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8.可逆反应2NO2(g) N2O4(g) △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通过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使气体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大容器体积 B. 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 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NO2(g)‎ D. 容器容积不变,降低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A. 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各物质浓度均减小;B. 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NO2(g),相当于增大NO2(g)浓度;D.降低温度,平衡右移,NO2(g)浓度降低。‎ ‎【详解】A.增大容器体积,浓度降低,气体颜色变浅,A错误;B.由于反应前后均是一种物质,因此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与原平衡等效,各物质浓度不变,气体颜色不变,B错误;C.由于反应前后均是一种物质,因此温度体积不变,充入NO2(g),相当于增大NO2(g)浓度,气体颜色加深,C正确;D.正反应放热,容器容积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D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可逆反应2NO2(g) N2O4(g) △H<0,当容器的体积、温度不变时,充入和反应无关的气体,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当压强、温度不变时,充入和反应无关的气体,速率减慢,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9.在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气)+2Y(气)2Z(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c(X).c(Y)2=c(Z)2‎ C. 正反应生成Z的速率与逆反应生成X的速率相等 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答案】A ‎【解析】‎ 该可逆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的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在没有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压强均为变值,当值不变时,即可说明达到平衡,故符合题意的为A B项:本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并不知道,所以无法用各物质浓度幂乘积来判定是否平衡 C项:以不同物质来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就和系数比相同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排除 D项:本反应体系为恒容且均为气体,故混合气体的质量、密度为恒定值,不能做为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准。‎ 故答案为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B. 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 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 D. 人们用氢氧焰焊接金属,主要是利用了H2和O2化合时所放出的热量 ‎【答案】BD ‎【解析】‎ ‎【分析】‎ A.吸放热反应研究的对象为化学反应而非物理变化;B.燃烧都是放热反应;C.反应是否为吸放热反应,和反应条件无关;D.氢气和氧气反应放热,人们用氢氧焰焊接金属。‎ ‎【详解】A.干冰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故A错误;B.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燃烧都是放热反应,和反应条件无关,故C错误;D.H2在O2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使金属熔化,常用于焊接金属,D正确;正确选项B D。‎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 ‎1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 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 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与Ca(OH)2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A项,NH4Cl是氮肥,NaHCO3不是化肥,故A错误;B项,NH4Cl、HNO3受热时都易分解,Na2CO3受热时不易分解,故B错误;C项,NO2跟NH3可以发生反应:6NO2+8NH3=7N2+12H2O,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项,图中涉及的盐中,NaCl和Ca(ClO)2不能与Ca(OH)2发生反应,故D错误。‎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H2→2H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B. 化学反应中一定有物质变化但不一定有能量变化 C. 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 由石墨制取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答案】A ‎【解析】‎ 断键需要吸热,A正确。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个基本特征,B不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系,C不正确。石墨制取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比石墨高,所以石墨是稳定的,答案选A。‎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molC3H8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11NA B. ‎15 g ‎14C16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8NA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和SO3的混合物,含硫原子的数目为NA D. 一定条件下,将2.8gN2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氨气分子数目等于0.2NA ‎【答案】A ‎【解析】‎ A、C3H8O若为醇类,则每mol分子中含有2mol C-C键,7molC-H键,1mol C-O键,1molO-H键,共11mol共价键;若为醚类,则每mol分子中含有1molC-C键,2molC-O键,8molC-H键,共11mol共价键,故A正确;B、‎14C16O中每个C原子含有6个质子,每个O原子含有8个质子,则每个CO分子含有14个质子,‎14C16O的摩尔质量为‎30g/mol,则15gCO为0.5mol,质子总物质的量为7mol,即质子数目为7NA,故B错误;C、标况下,SO3为固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C错误;D、N2与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2.8g N2(0.1mol)不能反应完全,则得到氨气小于0.2mol,即得到氨气分子数目小于0.2NA ‎,故D错误。故选A。‎ ‎14.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CN和NaCN配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N-) 小于c(N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H+)>c(OH-) B. c(HCN)>c(CN-)=0.2mol/L C. c(HCN)>c(CN-) D. c(CN-)>c(OH-)=0.1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CN和NaCN配成‎1L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N-),根据c(CN-)小于c(Na+),得出c(OH-)>c(H+),溶液显碱性,NaCN溶液的水解过程大于HCN的电离过程,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N-),因为c(CN-)X3+>H+ B. H+>X3+>Cu2+‎ C. X3+>H+>Cu2+ D. Cu2+>H+>X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时,阴极析出的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而0.1mol Cu2+生成0.1mol单质Cu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正好是0.2mol,说明Cu2+先放电,氧化性最强,之后无固体析出,说明再放电的是氢离子,最后是X3+,所以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是Cu2+>H+>X3+,答案选D。‎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 ‎17.已知‎95 ℃‎时水的离子积KW=1×10-12,‎25 ℃‎时KW=1×10-14,回答下列问题:‎ ‎(1)‎95 ℃‎时水的电离常数K(‎95 ℃‎)________‎25 ℃‎时水的电离常数(填“>”、“=”或“<”)。‎ ‎(2)‎95 ℃‎纯水中c(H+)________c(OH-)。(填“>”、“=”或“<”)‎ ‎(3)‎95 ℃‎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c(OH-)=1×10-1 mol/L,此时pH=________。‎ ‎【答案】 (1). > (2). = (3). 11‎ ‎【解析】‎ ‎(1)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所以‎95℃‎时水的电离常数K(‎95℃‎)>‎25℃‎时水的电离常数;(2)‎95℃‎纯水仍然显中性,则c(H+)=c(OH-)。(3)‎95 ℃‎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c(OH-)=0.1mol/L,则溶液中c(H+)=。‎ ‎18.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填空:‎ ‎(1)AlCl3的水溶液呈_______(填“酸”、“中”或“碱”)性,常温时的pH_____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在配制 AlCl3溶液时,常将 AlCl3固体先溶于浓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其水解。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酸 (2). < (3). Al3++3H2OAl(OH)3+3H+ (4). 抑制 (5). Al2O3(2)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 Ba2++CO32-= BaCO3↓ (7). 溶液为NaCl,故为中性 ‎【解析】‎ ‎【分析】‎ ‎(1)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配制氯化铝溶液时,常用浓盐酸来溶解以抑制其水解;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过程,促进了水解,最终得到氧化铝固体。‎ ‎(2)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CO32﹣+H2OHCO3﹣+OH﹣,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发生了Ba2++CO32﹣=BaCO3↓反应,减小了c(CO32﹣),平衡左移,最终生成了中性氯化钠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详解】(1)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溶液呈酸性,常温时pH<7;实验室配制氯化铝溶液时,为抑制氯化铝水解,将氯化铝溶于盐酸,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干,促进氯化铝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盐酸挥发,得到氢氧化铝固体,灼烧得到氧化铝;正确答案:酸; < ;Al3++3H2OAl(OH)3+3H+;抑制;Al2O3。‎ ‎(2)纯碱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发生Ba2++CO32﹣=BaC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红色变浅至消失;正确答案: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a2++CO32-= BaCO3↓ ;溶液为NaCl,故为中性。‎ ‎19.下图中A~G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E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反应过程中某些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问题:‎ ‎(1)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G溶液中通入过量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Na2O2 (3). 2Na2O2+2CO2=2Na2CO3+O2 (4). CO2+OH—= HCO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A为甲烷、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E为过氧化钠;再根据A有B反应生成C和D,可知D为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可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是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是氧气;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C是二氧化碳;E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E为过氧化钠;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D为水;E过氧化钠与C二氧化碳反应生成F碳酸钠和氧气,D水和E过氧化钠反应生成G氢氧化钠和氧气,G氢氧化钠与C二氧化碳反应生成F碳酸钠和水。‎ ‎(1)甲烷为共价化合物,碳氢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其电子式为;正确答案:。‎ ‎(2)E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正确答案:Na2O2。‎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正确答案:2Na2O2+2CO2=2Na2CO3+O2。‎ ‎(4)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CO2+OH—= HCO3—;正确答案:CO2+OH—= HCO3—。‎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它物质的化学式。‎ ‎20.实验室配制500mL 0.1mol/L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9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石碱晶体(十水碳酸钠)________g;‎ ‎(2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①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再用滴管吸出直至刻度线________;‎ ‎②忘记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________;‎ ‎③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_____;‎ ‎④定容后摇匀,液面低于刻度线________。‎ ‎【答案】 (1). 14.3 (2). 偏低 (3). 偏低 (4). 不变 (5). 不变 ‎【解析】‎ ‎【分析】‎ ‎(1)根据n=cV求出溶质Na2C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a2CO3)= n(Na2CO3·10H2O)关系并结合n=m/M公式可求出石碱晶体质量。‎ ‎(2)误差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各种操作对c=n/V中数据的影响,再判断会造成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凡是引起n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大,凡是引起V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小。‎ ‎【详解】(1)溶质Na2CO3的物质的量n(Na2CO3)=cV=‎0.5L×0.1mol/L=0.05mol,则Na2CO3·10H2O的质量=n(Na2CO3)×M(Na2CO3·10H2O)=0.05mol×‎286g/mol=‎14.3g;正确答案:14.3。‎ ‎(2) 根据公式c=n/V进行分析,凡是引起n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大,凡是引起V增大的,测定结果偏小。‎ ‎①项中导致溶液体积V偏大,c偏低;正确答案:偏低。‎ ‎②项中因n偏低而,实验结果偏低;正确答案:偏低。‎ ‎③项因为最后要在容量瓶内加水定容,此操作对结果无影响;正确答案:不变。‎ ‎④项操作因已定容,n、V均一定,溶液的浓度也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的原因是容量瓶颈部沾有溶液,对结果无影响;正确答案:不变。‎ ‎21.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 +B(g) ‎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 ‎ ‎(1)求用C来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 ‎(2)求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10s后,求B物质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016 mol/(L·s) (2). 0.6 mol/L (3). 40%‎ ‎【解析】‎ ‎【分析】‎ 设反应物A的量为amol,反应物B的量为b mol;结合题给信息,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可求出a和b;然后根据公式:V= 、α=变化量/起始量×100%,C=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设反应物A的量为amol,反应物B的量为b mol;利用三段式进行如下计算:‎ ‎3A‎(g) +B(g)   ‎2C(g)+2D(g)‎ 起始量(mol) a    b     0   0‎ 转化量(mol)1.2   0.4    0.8   0.8‎ ‎10s后(mol)a-1.2  b-0.4   0.8   0.8‎ 根据题意可知a-1.2=1.8,b-0.4=0.6,解得a=3.0,b=1.0。‎ ‎(1)用C来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为0.8/(5×10)=0.016mol/(L·s);正确答案:0.016mol/(L·s)。‎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3/5=0.6 mol/L;正确答案:0.6 mol/L。‎ ‎(3)B物质的转化率为0.4/1×100%=40%;正确答案:40%。‎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