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
化学试题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浓硫酸溶于水 B. 镁溶于盐酸
C. 石灰石煅烧 D.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
【答案】B
【解析】
A、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故不属于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镁溶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选项B正确;C、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煅烧发生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错误;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属于吸热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首先应该先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再进一步判断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判断是否是发生吸热放热的反应的常见判断方法有:①根据具体的化学事例判断。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②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只有持续加热才反应的,一般为吸热反应;反之,一般为放能反应;
③也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来判断,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否则吸热反应。
2.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2H2(g) ΔH1; Cl2(g)+H2(g)===2HCl(g) ΔH2;2Cl2(g)+2H2O(g)===4HCl(g)+O2(g)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3=ΔH1+2ΔH2 B. ΔH3=ΔH1+ΔH2
C. ΔH3=ΔH1-2ΔH2 D. ΔH3=ΔH1-ΔH2
【答案】A
【解析】
令2H2O(g)===O2(g)+2H2(g) ΔH1①
Cl2(g)+H2(g)===2HCl(g) ΔH2②
2Cl2(g)+2H2O(g)===4HCl(g)+O2(g) ΔH3③
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反应②×2即可求得反应③,因此有ΔH3=ΔH1+2ΔH2,故A项正确。
视频
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D. 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答案】D
【解析】
A、硫单质从固体变为气体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所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C、101 kPa时,2g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故C错误;D、在稀溶液中:H++OH-═H2O△H=-57.3 kJ•mol,若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由于醋酸电离时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正确;故选D。
4.容积固定为3 L的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A、2 mol B,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D(g),经反应5 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 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B. 5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1·min-1
C. 经5 min后,向容器内再加入C,正反应速率变小
D. 平衡状态时,生成1 mol D时同时生成1 mol A
【答案】D
【解析】
5min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5mol·L-1·1min-1=0.06mol·L-1·1min-1。A. 5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与C的相等为0.06mol·L-1·1min-1,故A错误;B. A为固体,无法确定A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就无法用A在定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故B错误;C.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D.平衡状态时,v正(D)=v逆(D)=v逆(A),所以生成1molD时同时生成1molA,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如下关系:υ(A)==υ(C)=υ(D)。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依据。
5.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定容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经2 s后测得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这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这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④2 s时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mol·L-1 ,则参加反应的A为1.2molB为0.6mol生成C1.2mol VA="0.3" mol·L-1·s-1 VB=0.15mol·L-1·s-1 ①正确②错误。2 s 时物质 A的转化率1.2/4=0.3,③正确。2 s 时物质 B的浓度为0.7mol·L-1,④错误,综合后可得选A。
6.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 2A(l)+B(l)=2C(g) ΔH1 B. 2A(g)+B(g)=2C(g) ΔH2
C. 2A(g)+B(g)=2C(l) ΔH3 D. 2A(l)+B(l)=2C(l) ΔH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气态时所具有的能量高于液态时的能量,液态时所具有的能量高于固态时的能量,反应物具有的能量越低,生成物具有的能量越高,反应放出的热越小,答案选A。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
7.已知(1)H2(g)+1/2O2(g) =H2O(g) △H1=a kJ·mol-1
(2)2H2(g)+O2(g) =2H2O(g) △H2=b kJ·mol-1
(3)H2(g)+1/2O2(g)=H2O(l) △H3=c kJ·mol-1
(4)2H2(g)+O2(g)=2H2O(l) △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
d>0 C. 2a=b<0 D. 2c=d>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 d=2c<0;b=2a<0;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0;
解:A、c 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a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c<a<0,故A错误;
B、d中生成的是液态水,热量多,绝对值比b气态水的大,但绝对值越大相应数值越小所以d<b<0,故B错误;
C、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 d=2c<0;b=2a<0,故C正确;
D、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0,由系数确定 d=2c<0;b=2a<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a、b、c、d含有+/﹣的比较的时候要带入比较.
8.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已知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N≡N
N—H
H—H
键能(kJ/mol)
942
391
b
反应N2(g)+3H2(g) 2NH3(g);△H= —93kJ·mol-1
。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b数值:
A. 551 B. 437 C. 558 D. 160
【答案】B
【解析】
N2(g)+3H2(g) 2NH3(g)△H=942 kJ•mol-1+b kJ•mol-1×3 – 391 kJ•mol-1×6= -93 kJ•mol-1,b=437,故答案为B。
9.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B.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C.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C
【解析】
A、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正反应移动,故A错误;B、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C正确;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C。
10.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
A. 1 mol B和3 mol C B. 2 mol A、1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 1 mol B和1 mol C D. 2 mol A、3mol B和3 mol C
【答案】B
【解析】
反应2A(g)+B(g)
3C(g)中,气体的体积前后相同,在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得到平衡状态,只要满足物质全部转化为A、B,且满足n(A):n(B)=1:1,为等效平衡。A.若将1molB和3mol C全部转化为A、B,分别得到2mol A和2mol B,n(A):n(B)=1:1,与原平衡等效,则,A的体积分数不变,故A错误;B.2molA、1molB,n(A):n(B)=2:1>1:1,恒容密闭容器中1molHe对平衡无影响,则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故B正确;C.1molB和1molC,相当于molA和molB,n(A):n(B)=1:2<1:1,A的转化率增大,则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小于a%,故C错误;D.2molA、3molB和3molC,相当于4molA和4molB,n(A):n(B)=1:1,为等效平衡,A的转化率不变,则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等于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中气体的体积前后相同,在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得到平衡状态,只要满足n(A):n(B)=1:1,即可得到等效平衡状态,若要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说明平衡向左移动,根据等效平衡,把物质都换算成方程式一边的物质,需满足n(A):n(B)>1:1。
11.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 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化学平衡2 NO2N2O4,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是因为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了,后来变浅说明化学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了,A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 合成SO3的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后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B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有利于氨的合成,但是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 工业制取金属钾,Na(l)+ KCl(l) NaCl(l)+ 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钾的方向移动,D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本题选C。
12.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BC+D,若t1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反应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A、B、C、D的状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 B、 C是气体,D不是气体
B. A、B是气体,C. D有一种是气体
C. C、D是气体,A、B有一种是气体
D. C、D有一种是气体,A、B都不是气体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t1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而且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更大,说明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存在气体,而且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A.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故A错误;B. 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小,故B错误;C.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故C正确;D. 反应物中不存在气体,故D错误。故选C。
13.已知H2(g)+I2(g)2HI(g) 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变
C. 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0.2mol,此时甲和乙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则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平衡均逆向移动,HI的平衡浓度均减小,A错误;B、甲中加人0.1molHe,在定容密封容器中,平衡不会移动,B错误;C、甲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甲中HI的平衡浓度增大,乙不变,C正确;D、甲中加人0.1molH2,平衡正向移动,乙增加0.1 mol I2向生成HI的方向进行,HI的平衡浓度增加,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和等效平衡知识
【名师点晴】理解等效平衡规律是答题的关键,对应该题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0.2mol,由于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以得到H2和I2各0.1mol,故此时甲和乙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不能降低HI的浓度,然后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来回答。
14.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1
0.010
0.020
0.020
c(CO2)/mol·L-1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 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 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
D.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C
【解析】
某温度下,H2(g) + CO2(g) H2O(g)+
CO(g)的平衡常数K=9/4。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所以压强不影响该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由甲的投料和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出,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都是0.004mol/L(设二氧化碳的变化量为x,则 ,解之得x=0.006mol/L),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均为60%,丙和甲的投料的比例是相同的,所以丙和甲能建立等效平衡,丙和甲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平衡浓度不同,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08 mol·l-1 。A. 平衡时,乙相当于在甲的平衡状态下再增大反应物氢气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乙中CO2 的转化率大于60%,A正确;B. 平衡时,甲和丙中H2 的转化率均是60%,B正确;C. 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08 mol·l-1 ,C不正确;D. 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物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物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D正确。本题选C。
点睛: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数的可逆反应,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起始投料的比例是相同的(要转化到反应方程式同一边进行比较),那么这些不同投料所建立的平衡状态是等效的,在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是相同的,但是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浓度不一定相同,不同平衡中同一种组分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与投料的倍数成正比。平衡时的反应速率也不一定相同, 投料多的浓度大,反应速率也就较大。
视频
15.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2N2(g)+3H2O(g) Δ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A
【解析】
16.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 2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 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D. 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A项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B项正确;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C项错误;D.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2CrO42-(黄色)+2H+,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由实验②、④可知Cr2O7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乙醇,而CrO42-不能,以此解答该题即可。
17.工业生产硫酸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原理为:2SO2(g)+O2(g)2SO3(g),反应混合体系在平衡状态时SO3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B、C三点时,V(正)=v(逆),在D点时V(正)>v(逆)
B.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一定不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一定温度下,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点,则A、B、C三点时v(正)=v(逆),D点SO3的百分含量小于平衡时含量,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点时v(正)>v(逆),故A正确;B.A、B、C三点的温度不同,则平衡常数一定不相同,故B正确;C.由图可知,温度越高,生成物的含量越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入稀有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8.对于可逆反应 2AB3(g)A2(g)+3B2(g)(正反应为吸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图象与实际相符,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降低,图象与实际相符,故B正确;C、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但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减少,图象与实际不相符合,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图像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问题,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分析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注意CD选项中采取“定一议二”原则进行分析。如D项中对应可逆反应2AB3(g)A2(g)+3B2(g)△H>0,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更多,反应物的含量减少;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
19.某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ΔH<0,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甲推断,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3 mol·L-1
B. 由图甲推断,A点对应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00(L·mol-1)
C. 达平衡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可以用图乙表示
D. 压强为0.50 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为2mol/10L=0.2mol/L,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所以△c(SO2)=0.85×0.2mol/L=0.17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2mol/L-0.17mol/L=0.03mol/L,故A错误;B.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所以△c(SO2)=0.8×0.2mol/L=0.16mol/L,则:
2SO2(g)+O2(g)2SO3(g)
开始(mol/L):0.2 0.1 0
变化(mol/L):0.16 0.08 0.16
平衡(mol/L):0.04 0.02 0.16
所以A点平衡常数为K==800,故B正确;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V(正)>V(逆),可以用图乙表示,故C错误;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2<T1,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
20.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ΔS应为( )
A. ΔH <0,ΔS>0 B. ΔH <0,ΔS<0
C. ΔH >0,ΔS>0 D. ΔH >0,ΔS<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ΔH<0,ΔS>0,正向任何温度下都自发进行,A项错误;B、ΔH<0,ΔS<0,正向低温下能进行,B项错误;C、ΔH>0,ΔS>0,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C项正确;D、ΔH>0,ΔS<0正向不能自发反应,D项产物;答案选C。
考点:考查自发反应
21.(I)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的△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______(填“升高”还是“降低”)。
(2)完成SO2氧化为SO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用 50mL0.50mol/L 盐酸与 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该用品_______(填“能”或“否”)
(2)向盐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从下列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 —次迅速倒入 C.分三次少量倒入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小明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A.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再次测最NaOH溶液温度时,温度计上残留的酸液未用水冲洗干净。
B.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C.大小烧杯口不平齐,小烧杯口未接触硬纸板。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答案】 (1). 无 (2). 降低 (3). 2SO2(g)+O2(g) =2SO3(g) ΔH=-198kJ·mol-1 (4). 环形玻璃搅拌棒 (5). 否 (6). B (7). 偏小 (8). ACE
【解析】
【详解】(I)(1)反应热为正反应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的差值,因此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热无关;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E的变化是减小,图中B点会降低;正确答案:无 ; 降低。
(2)因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的△H=-99kJ•mol-1,所以2molSO2(g)氧化为2molSO3(g)的△H=-198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 ΔH=-198kJ·mol-1;正确答案:2SO2(g)+O2(g) =2SO3(g) ΔH=-198kJ·mol-1。
(II)(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以知道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铜的导热性强,易造成热量的散失,所以实验中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否。
(2)沿玻璃棒缓慢倒入或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应一次迅速倒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3)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小。
(4)A.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NaOH溶液温度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导致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正确;
B.做本实验时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错误;
C.大小烧杯口不平齐,小烧杯口未接触硬纸板,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
导致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正确;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酸过量,可以保证碱完全反应,导致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高,错误;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热量的散失,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正确;
正确选项ACE。
22.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CO(g)+2H2(g) CH3OH(g),△H1
反应Ⅱ:C02(g)+3H2(g) CH30H(g)+ H2O(g),△H2
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I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O
0.27
0.012
(1)由表中数据判断△H1_____0(填“>”、“<”或“=”)反应,C02(g)+H2(g)CO(g)+H20(g) △H3=____(用△H1和△H2表示)。
(2)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提高反应Ⅰ中CO转化率的是_________(选字母)。
a.充入CO,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e.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使用高效催化剂
(3)写出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保持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将反应Ⅱ的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均增加一倍,则化学平衡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平衡常数K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 (2). △H2 - △H1 (3). b (4). c(CH3 OH)c(H2 O)/ c(C O2)c3(H2) (5). 正向 (6). 不变
【解析】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所以正向是放热反应,即△H1<0;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反应Ⅰ得:C02(g)+H2(g)CO(g)+H20(g)△H3=△H2- △H1;正确答案:< ;△H2 - △H1。
(2)a.充入CO,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CO的转化率降低,a错误;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b正确;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O转化率不变,c错误;
d.使用高效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CO转化率不变,d错误;
正确选项b。
(3)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的平衡常数k=;保持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将反应Ⅱ的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均增加一倍,根据等效平衡理论,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也不变;正确答案:. c(CH3 OH)c(H2 O)/ c(C O2)c3(H2);正向; 不变。
【点睛】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条件下,原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气体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条件下 ,原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体系中各气体组分的分压减小,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2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6C(s)+ 2N2(g) Si3N4(s) + 6CO(g)
(1)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CO的量),反应速率v与 时间t的关系如图。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729,则在同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足量的SiO2和C与2mol N2充分反应,则N2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272 = 729)。
【答案】 (1). 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 (2). t3~t4 (3). 50%
【解析】
【详解】(1)t4时正逆反应速率都较原平衡时的速率大,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t6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较原平衡时的速率大,但平衡不移动,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等,只能是使用催化剂;在t3~t4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t3~t4时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升高温度或缩小体积, t3~t4。
(2)设反应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x,容器的体积为1L;
3SiO2(s)+ 2N2(g) +6C(s) 6CO(g) + Si3N4(s)
起始 2 0
转化 x 3x
平衡 2- x 3x
则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为(2-x)mol/L, CO的浓度为3xmol/L,则有:(3x)6/(2-x)2=729,解之得x=1,则氮气的转化率是1/2×100%=50%;正确答案:50%。
24.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______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___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____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_______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________。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 △H1=-23.9kJ·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2CH3OH(g)=C2H4 (g)+H2O(g) △H2=-29.1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2CH3OH(g)=CH3OCH3(g)) △H3=+50.7kJ·mol-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 (g)+H2O(g)=C2H5OH(g)的△H=____________ kJ·mol-1。
【答案】 (1). 大于 (2). 0.001 (3). 0.36 (4). 大于 (5). c(N2O4)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6). 1.3 (7). 逆反应 (8).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 (9). -45.5
【解析】
本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
(1)升温,平衡右移,反应的△H大于0;100℃时,在0~60s时段,N2O4减少0.060mol,反应速率v(N2O4)为0.001mol·L-1·s-1,平衡浓度:c(N2O4)=0.040mol/L,c(NO2)=0.120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K1==0.36。
(2)①T大于100℃,判断理由是c(N2O4)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②平衡浓度:c(N2O4)=0.020mol/L,c(NO2)=0.160mol/L,平衡常数K2 = =1.3。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
(4)△H=△H1-2△H2-△H3=-45.5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