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5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科学家及对应的成就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 阿伏伽德罗—提出元素概念 C. 门捷列夫—提出燃烧的氧化说 D. 波义尔—提出分子学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最早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正确;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B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错误; D、波义耳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⑤树状分类法是唯一能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 A. ②③ B. ②④⑤ C. ②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根据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①项错误;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②项正确; 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③项错误; ④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④项错误; ⑤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除了树状分类法还有交叉分类法,⑤项错误; 综上所述,②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选C。 3. 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白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 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A. ④ B. ③④ C. ②④ ⑤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①鸡蛋白溶液、③淀粉溶液均胶体,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产生氢氧化铁胶体,而②水是纯净物,④硫酸钠溶液属于溶液,均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Ca(OH)2=Ca2++2(OH-) B. FeCl2=Fe2++3Cl- C. H2SO4=H2+ +SO42- D. Al2(SO4)3=2Al3++3S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用等号,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 Ca(OH)2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其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A项错误; B. FeCl2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亚铁离子和氯离子,其电离方程式:FeCl2═Fe2++2Cl−,B项错误; C. H2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SO42-,C项错误; D. Al2(SO4)3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D项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加在铜片上:Cu +2H+=Cu2++H2↑ B. 氧化铁粉末溶于稀盐酸:Fe2O3+ 6H+=2Fe3+ + 3H2O C. 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H++ OH-=H2O D.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H的后边,不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错误; B.氧化铁粉末溶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O3+6H+=2Fe3++3H2O,正确; C.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SO42-+ Ba2++2OH-= BaSO4↓+2H2O,错误; D.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HCO3-+2H+=CO2↑+H2O,错误。 答案选B。 6. 下列各组离子,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Na+、SO4—、HCO3— B. K+、Cu2+、SO4—、NO3— C. K+、Na+、Cl—、NO3— D. K+、Fe3+、NO3—、C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H+ 与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则HCO3-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A项错误;B.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存在,B项错误;C.K+、Na+、Cl—、NO3—各离子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 D.含有Fe3+的溶液呈橙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C。 7.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A. H2→H2O B. Zn→ Zn2+ C. Cl2→Cl- D. CuO→Cu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元素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A项错误; B. Zn元素从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B项错误; C. Cl2可通过溶于水或碱发生自身的歧化反应,如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可实现Cl2→Cl-的转化过程,不需要引入还原剂,C项错误; D. Cu元素化合价从+2降低到0价,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D项正确; 答案选D。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Na→NaOH B. CuO→Cu(OH)2 C. Ca(OH)2→CaCO3 D. CuSO4→Fe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可与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 氧化铜要转化为氢氧化铜,必须先与酸反应转化为可溶性铜盐,然后再与碱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铜,即CuO→Cu(OH)2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符合题意,B项选; C.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溶液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也可生成碳酸钙,即Ca(OH)2→CaCO3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C项不选;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即CuSO4→FeSO4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答案选B。 9.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 ) A. 3Fe+4H2OFe3O4+4H2 B. 3NO2+H2O = 2HNO3+ NO C. 2Na2O2+2H2O = 4NaOH+O2↑ D. 2F2+2H2O = 4HF+O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反应中水作还原剂,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中氧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A.该反应中水中的氢由+1价变为0价作氧化剂,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作氧化剂,A项错误;B.该反应中,水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项错误;C. 该反应中,水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项错误;D.该反应中,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失电子作还原剂,D项正确;答案选D。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 2NaOH+H2SO4=Na2SO4+2H2O B. Ba(OH)2+H2SO4=BaSO4↓+2H2O C. Ca(OH)2+2HNO3=Ca(NO3)2+2H2O D. KOH+HCl=KCl+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H++OH-═H2O可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结合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解答。 【详解】A. NaOH是强碱,H2SO4是强酸,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Na2SO4和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 Ba(OH)2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2H++2OH﹣=BaSO4↓+2H2O,符合题意,B项选; C. Ca(OH)2为强碱,HNO3为强酸,两者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NO3)2与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不符合题意,C项不选; D. KOH是强碱,HCl是强酸,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KCl和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答案选B。 1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H2O和H2O2 B. CO和CO2 C. O2和O3 D. 24Mg和26M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H2O和H2O2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 B. CO和CO2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 C. O2和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C项正确; D. 24Mg和26Mg质子数都为12,中子数不同,是镁元素的不同原子,两者互为同位素,D项错误; 答案选C。 12.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FeCl2+Cl2=2FeCl3 B. Zn+H2SO4=ZnSO4+H2↑ C. CO2+CaO=CaCO3 D. CH4+2O2CO2+2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即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又属于化合反应,说明该反应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2FeCl2+Cl2=2FeCl3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A项正确; B. Zn+H2SO4=ZnSO4+H2↑反应中,Zn元素化合价升高,H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 CO2+CaO=CaCO3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属于化合反应,但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 CH4+2O2CO2+2H2O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O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选A。 13.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所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A项错误; B. Cu的化合价从+ 2降低到0价, 2个Cu得4 e-, C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失4 e-,B项正确; C. 2个Cl原子化合价降低,得到12 e-,电子转移方向错误,C项错误; D. 有4个H原子化合价升高,失去4 e-,有2个O氧原子化合价降低,得到4 e-,D项错误; 答案选B。 14. 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够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很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和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着的是( ) A. 分类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比较法 【答案】A 【解析】略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选一个正确答案得2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1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者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B. 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大,酸性增强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Cl- D.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 B. 氯水中主要有氯气、盐酸和次氯酸,放置数天后,次氯酸会分解生成HCl和O2,使溶液中的pH减小,酸性增强,B项错误; C. 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碳酸银或硫酸银,不能排除原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干扰,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Cl-,C项错误; D. 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D项正确; 答案选D。 16.对于硫元素来说,下列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 A. SO3 B. S C. SO2 D. H2S 【答案】BC 【解析】 【分析】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元素常见的价态为-2价、0价、+4价和+6价,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 S的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符合题意,B项正确; C. SO2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符合题意,C项正确; D. 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选BC。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B.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2 D.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需保留化学式,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A项正确; B. 氯气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属于纯净物,但氯水是氯气溶于水以后形成的混合物,B项错误; C.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而有效成分为Ca(ClO)2,C项错误; D. 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其中含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因此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D项正确; 答案选BC。 18.下列各组溶液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NaOH和NaHCO3 B. AgCl和稀硝酸 C. Na2SO4和CuCl2 D. Mg(OH)2和稀盐酸 【答案】BC 【解析】 【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生成难溶物、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气体,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络合反应,具备条件之一反应即可发生。 【详解】A. NaOH和NaHCO3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会发生离子反应,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 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两者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符合题意,B项选; C. Na2SO4和CuCl2混合后不会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气体、氧化还原反应或络合反应,所以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符合题意,C项选; D. Mg(OH)2和稀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镁和难电离的水,所以能发生离子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 答案选BC。 19.下列有关物质保存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钠应该密封在煤油中保存;②过氧化钠可以露置在空气中保存;③氯水应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保存;④漂白粉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钠易与水、氧气反应,而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可以密封在煤油中保存,正确; ②过氧化钠易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应在干燥的环境中密封保存,错误; ③氯水中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应密封在棕色试剂瓶中,错误; ④漂白粉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次氯酸而见光分解,不能露置在空气中保存,正确; 答案选D。 20.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 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故B正确; C、钠的焰色为黄色,灼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故C错误; D、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 2NaCl,故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每空2分) 三、填空题 2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__(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 ①水银 ②氯化钠晶体 ③CuSO4∙ 5H2O ④氨水 ⑤液态氯化氢 ⑥蔗糖 ⑦硫酸溶液 【答案】(1). ①④⑦ (2). ②③⑤ (3). ④⑦ (4). ②③ (5). ⑤ 【解析】 【分析】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如金属、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酸、碱、盐属于电解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详解】①水银是金属,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导电; ②氯化钠晶体,属于盐,且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 ③CuSO4∙ 5H2O属于盐,且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 ④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 ⑤液态氯化氢溶于水后形成盐酸,可电离出氢离子与氯离子,属于酸,也属于电解质; ⑥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属于电解质; ⑦硫酸溶液为混合物,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导电; 综上所述,①水银、④氨水、⑦硫酸溶液可导电;②氯化钠晶体、③CuSO4∙ 5H2O、⑤液态氯化氢属于电解质;④氨水、⑦硫酸溶液属于混合物;②氯化钠晶体、③CuSO4∙ 5H2O属于盐;⑤液态氯化氢属于酸, 故答案为:①④⑦;②③⑤;④⑦;②③;⑤。 22.按要求填空。 ①NH4NO3(写出电离方程式)_____ ②Ca2+ +CO32- =CaCO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NH4NO3 = NH4++NO3- (2). CaCl2+Na2CO3=CaCO3↓+2NaCl(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①NH4NO3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②Ca2+ +CO32- =CaCO3↓可表示可溶性钙盐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可碳酸钙沉淀的反应。 【详解】①NH4NO3完全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4NO3 = NH4++NO3-; ②Ca2+ +CO32- =CaCO3↓可表示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或Ca(NO3)2+Na2CO3=CaCO3↓+2NaNO3),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3.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c中证明氯水含有________粒子(用粒子符号表示)。 (2)d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a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Cl- (2). 先变红后褪色 (3). 2H++CO32-=H2O+CO2↑ (4). 2FeCl2+Cl2=2FeCl3 【解析】 【分析】(1)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ClO-、OH-(极少量),根据离子反应证明所含粒子; (2)氯水显酸性,且溶液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3)氯水中的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4)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可与氯水中的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1)氯水中有Cl-,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中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是为了证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2)氯水中含HCl和HClO,两者均具有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但HClO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时,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所以氯水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 (3)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具有酸性,其中HCl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4)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具有强氧化性,与Fe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 24.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1)还原剂是:______;氧化产物是 _________; (2)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 (3)请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答案】(1). HCl (2). Cl2 (3). 2:1 (4).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几组概念分析作答。 【详解】(1)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部分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则相反”的规律可知,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故答案为:HCl;Cl2; (2)被氧化的元素是Cl,其中有一半的HCl作还原剂、一半起到酸性作用,所以方程式中被氧化的HCl原子个数为2,而被还原的元素是Mn,其原子个数为1,则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1; (3)根据第(1)、(2)小问可知,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2,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用双线桥法表示如下:。 25.如图所示,某化学小组拟用该装置制取纯净的O2。 (1)若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若C是一种黑色粉末,则B是___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广口瓶中盛装的试剂D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Na2O2+2H2O=4NaOH+O2↑ (2). 双氧水(或H2O2) (3). 催化剂 (4). 浓硫酸 (5). 干燥氧气 【解析】 【分析】A是氧气,图为固体与液体不加热条件下制备氧气,可为过氧化钠和水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D为干燥装置,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若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够制取氧气,则C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3)若C是一种黑色粉末,能够制取氧气,则C为二氧化锰,B为双氧水(或H2O2),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故答案为:双氧水(或H2O2);催化剂; (3)D中导管长进短出,应该盛装浓硫酸,起干燥氧气的作用,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氧气。 26.某化工厂生产的漂白粉,产品说明书如下: 漂白粉使用说明书 主要成分:次氯酸钙、氯化钙 用法用量:每次取漂白粉2 g,水1 000 mL,配成0.2%~0.3%的浊液。 将病人用具浸泡其中5~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 注意事项:……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漂白粉写一份保存、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超过35字)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漂白粉的生产原理:________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漂白粉失效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答案】(1). 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随配随用,勿接触皮肤,不能用以漂洗丝、毛织品等 (2).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3).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 【解析】 【分析】(1)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与氧气,导致漂白粉失效,据此解答; (2)①利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备漂白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 ②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详解】(1)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与氧气,导致漂白粉失效,故保存时应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且次氯酸钙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具有漂白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随配随用,勿接触皮肤,不能用以漂洗丝、毛织品等,故答案为: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随配随用,勿接触皮肤,不能用以漂洗丝、毛织品等; (2)①利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备漂白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②漂白粉中含有Ca(ClO)2,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HClO,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反应的相关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 +2HClO、2HClO2HCl+O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