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自然现象能够产生氮肥的是( )‎ A B C D 雷雨天气 冬季雾凇 光照榕树 泥石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A.雷雨天气的时候,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少量氧气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NO,NO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雨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硝酸随雨水流入土壤,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生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作为农作物庄稼所需的氮肥,故A正确;‎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属于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氮肥,故B错误;‎ C.尘埃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烟”,“烟”属于胶体,光透过榕树照射到“烟”上发生丁达尔效应,没有产生氮肥,故C错误;‎ D.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称为泥石流,没有产生氮肥,故D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关于二氧化氮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无色气体 B. 有刺激性气味 C. 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D. 能与水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O2为红棕色气体,A不正确; ‎ B. NO2有刺激性气味,B正确;‎ C. 相同条件下,NO2密度比空气的大,C正确; ‎ D.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D正确。‎ 选不正确的,故为A。‎ ‎3.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氨气 B. 四氯化碳 ‎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漏写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应为,A项错误;‎ B. 各原子均满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漏写Cl原子上的孤电子对,B项错误;‎ C. 氮气有氮氮三键,每个N原子上还有1对孤电子对,C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中碳氧间是碳氧双键,有两对共用电子对,应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一氧化氮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气体有毒,会造成大气污染,形成硫酸型酸雨,A不选;‎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无污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B选;‎ C.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可污染大气,C不选;‎ D.一氧化氮气体有毒,可污染大气,可形成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等,D不选;‎ 答案选B。‎ ‎5.SO2可用作红酒的防腐剂,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有还原性,能使KMnO4溶液褪色,A正确;‎ B.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 C.S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C正确;‎ D.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D错误。‎ 答案选D。‎ ‎6.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贮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经锌片流向铜片 B. Cu为负极,Zn为正极 C.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锌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2H++2e-=H2↑‎ ‎【答案】A ‎【解析】‎ ‎【分析】该装置为铜锌原电池,锌的活泼性大于铜,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铜电极表面产生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则电子经外电路由锌片流向铜片,故A正确;‎ B.根据分析,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B错误;‎ C.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 D.根据分析,锌为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铜为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电极反应为 2H++2e-=H2↑,故D错误;‎ 答案选A。‎ ‎7.已知N元素的最低化合价是 –3价,最高化合价是+5价,那么下列物质中的N元素只具有氧化性的是(  )‎ A. NH3 B. N‎2 ‎C. NO2 D. H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N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则化合价只能降低,化合价为+5价。‎ ‎【详解】A. NH3化合价为-3价,最低价,只有还原性,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N2化合价为0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NO2化合价为+4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HNO3化合价为+5价,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液氨可以作制冷剂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C. 二氧化硫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D. 氨和硝酸都能用于制造化肥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作制冷剂,A正确;‎ B.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将氨气吸收,故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B错误;‎ C.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以与某些有机色质化合为无色物质,因此其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C正确;‎ D.氨可和酸反应可制得铵态氮肥,也可以制硝酸,硝酸可制硝态氮肥,即氨和硝酸都能用于制造化肥,D正确。‎ 答案选B。‎ ‎9.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雾霾及其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与燃料燃烧有关 B.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形成雾霾,则雾霾及其形成与燃料燃烧有关,故A正确;‎ B.根据图示,硫元素和氮元素在转化过程中都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图示,硝酸和硫酸都与NH3反应分别生成硝酸铵和硫酸铵,氨气参与了反应,属于反应物,故C错误;‎ D.根据图示,硝酸铵和硫酸铵形成无机颗粒物后形成雾霾,因此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故D正确;‎ 答案选C ‎1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酸碱中和 B. 氧化钙与水 C. 甲烷燃烧 D. 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1.对于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放出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拆开H-H键和Cl-Cl键吸收的能量高于形成H-Cl键放出的能量 B. 拆开H-H键和Cl-Cl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H-Cl键放出的能量 C. 氢气与氯气反应剧烈且放出能量,故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 D. 氢气和氯气的总能量低于氯化氢气体的总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放出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键吸收能量,形成键释放能量,则拆开H-H键和Cl-Cl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H-Cl键放出的能量,故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可知,拆开H-H键和Cl-Cl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H-Cl键放出的能量,故B正确;‎ C.氢气与氯气反应剧烈且放出能量,但该反应需要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才能发生,故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氢气和氯气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氯化氢具有的总能量,故D错误;‎ 答案选B。‎ ‎12.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不会产生SO2‎ B. 氢、氧两种元素共同参与硫的循环 C. 工厂产生的烟气应经脱硫处理后再排放 D. 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火山喷发、森林火灾都会产生SO2,A错误;‎ B.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的腐败会产生H2S,H2S被氧化物SO2,所以氢、氧两种元素参与硫的循环,B正确;‎ C.工厂产生的烟气应经脱硫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生成,降低酸雨的形成,C正确;‎ D.由图可知:H2S→SO2,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A。‎ ‎1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属于酸 B. 氨气属于碱 ‎ C. NaHSO4属于盐 D. 二氧化氮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硫酸是酸,A正确;‎ B.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氨气本身不会电离,不属于碱,B错误;‎ C.电离时能产生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Na+、H+、SO42-符合盐的定义,属于盐,C正确;‎ D.二氧化氮由N和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O元素,属于氧化物,D正确。‎ 答案选B。‎ ‎14.对于反应:2H2S+SO2=3S+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1 ‎C. 3:1 D.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应2H2S+SO2═3S+2H2O中,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H2S是还原剂;SO2中S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SO2是氧化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D满足题意。‎ 答案选D。‎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aNO3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出和Na+‎ B. 稀硝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主要有H+、和HNO3‎ C. Na2SO4溶于水后,主要以Na+和形式存在 D. BaSO4难溶于水,不属于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离不需要通电,NaNO3在熔融状态或者水溶液的条件下电离出和Na+,A选项错误;‎ B.稀硝酸是强电解质,其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H+、,不存在HNO3分子,B选项错误;‎ C.Na2SO4为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主要以Na+和形式存在,C选项正确;‎ D.BaSO4难溶于水,但其微弱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16.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 A. Cl2 B. NH‎3 ‎C. SO2 D. 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Cl2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和H2O,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A不满足题意;‎ B.NH3是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B不满足题意;‎ C.SO2是酸性氧化物,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a2SO3和H2O,因此不能使用NaOH干燥,C不满足题意;‎ D.O2与浓硫酸、氢氧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D满足题意。‎ 答案选D。‎ ‎17.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化肥、农药、炸药和染料等。下列关于浓硝酸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难挥发 B. 能溶于水 ‎ C. 能与碳反应 D. 能与氨气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硝酸属于易挥发性的酸,A错误;‎ B.浓硝酸能溶于水,可配成各种浓度的稀硝酸,B正确;‎ C.浓硝酸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C正确;‎ D.浓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D正确。‎ 答案选A。‎ ‎18.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来制备氨气 B. 铵盐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C. 浓硝酸不稳定,应用棕色的细口瓶盛放 D. 正常雨水pH等于7,酸雨的pH小于7‎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氯化铵固体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氨气,遇冷又重新化合,不能用于制取氨气,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氨气,故A错误;‎ B.铵盐都不稳定,由挥发性的酸形成的铵盐受热易分解,由难挥发酸形成的铵盐分解相对较难,分解温度较高,故B错误;‎ C.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应用棕色的细口瓶盛放,故C正确;‎ D.正常雨水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故D错误;‎ 答案选C。‎ ‎1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反应:Fe + SFeS B. 红热的铜丝与硫蒸气化合:Cu + S CuS C. 镁条在氮气中燃烧:3Mg+N2 Mg3N2‎ D. 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S将Fe氧化为+2价,生成Fe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SFeS,A正确;‎ B.S将Cu氧化为+1价,生成Cu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 + SCu2S,B错误;‎ C.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C正确;‎ D.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将C氧化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D正确。‎ 答案选B。‎ ‎20.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 B. 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①和③中氮元素均被氧化 D. 含氮有机物和含氮无机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分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如大气中的氮经微生物等作用而进入土壤,为动植物所利用,最终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中,如此反复循环,以至无穷。转化关系中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雷电作用生成一氧化氮,实现单质变化为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在根瘤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形成硝酸盐作为肥料被植物吸收。‎ 详解:A.转化关系中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雷电作用生成一氧化氮,可见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A正确;‎ B.合成氨的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氮从游离态到化合态,属于人工固氮;B正确;‎ C.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氮元素被氧化;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氮气作氧化剂,被还原,故C选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含氮有机物和含氮无机物可相互转化,D正确;‎ 本题答案选C。‎ ‎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未必伴随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 D.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根本特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均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错误;‎ B.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故B正确; ‎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多,能量越大,C正确;‎ D.化学反应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答案选A ‎2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2是还原剂 B. KN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C. S在反应中被氧化 D. 1mol C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A.KNO3中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N2中的0价,KNO3被还原,N2是还原产物,A错误;‎ B.KNO3中N得电子,化合价降低,B正确;‎ C.S单质中的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错误;‎ D.C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4价,3molC参与反应生成3molCO2‎ ‎,转移3×4mol=12mol电子,所以1mol C参加反应有4mol电子转移,D错误。‎ 答案选B。‎ ‎23.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图。关于该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极是负极 B. 正极电极反应是:H2-2e-=2H+‎ C. 电子由a通过灯泡流向b D. 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示意图,电解质中H+从a极移向b极,则a极是负极,A正确;‎ B.结合A可知:b极是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B错误;‎ C.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电子由a极(负极)通过灯泡流向b极(正极),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生成物为H2O,无污染,所以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D正确。‎ 答案选B。‎ ‎24.只用一种试剂,将Na2SO4 、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 C. BaCl2溶液 D. Ba(OH)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OH能与(NH4)2SO4、NH4Cl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 AgNO3能与四种物质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 BaCl2能与Na2SO4、(NH4)2SO4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 分别出现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25.依据下列试管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正确是( )‎ 选项 试管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未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 ‎【答案】C ‎【解析】‎ ‎【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银,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l-,A错误;‎ B.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原溶液中可能是,可能是、或,B错误;‎ C.加入盐酸无现象,排除Ag+、、的干扰,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C正确;‎ D.加入稀氢氧化钠,与反应生成NH3•H2O,需要加热后,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未变蓝,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D错误;‎ 答案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7道小题,共50分。‎ ‎26.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 NH3 ②浓硝酸 ③ 浓硫酸 ④ NO。其中,遇空气迅速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是____(填序号,下同),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加入蔗糖产生“黑面包”现象的溶液是____,常温下,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溶液是____。‎ ‎【答案】(1). ④ (2). ① (3). ③ (4). ②③‎ ‎【解析】‎ ‎【详解】④NO遇空气迅速被氧气氧化为NO2变成红棕色的气体;①NH3易溶于水,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加入蔗糖产生“黑面包”现象;②浓硝酸和③浓硫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都能使铁发生钝化,则二者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27.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按照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_______。‎ ‎(3)稀硫酸在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_______。‎ ‎(4)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 2H2 + O2 =2 H2O ‎② SO3+ H2O = H2SO4‎ ‎③ Cu + 2Fe3+ =Cu2++ 2Fe2+‎ ‎【答案】(1). Zn + 2H+=Zn2++ H2↑ (2). 电流表指针偏转 (3). 参与电极反应 (4). ①③‎ ‎【解析】‎ ‎【详解】(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 + 2H+=Zn2++ H2↑,故答案为:Zn + 2H+=Zn2++ H2↑;‎ ‎(2)将锌片、铜片按照图示装置连接,形成原电池,Zn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故答案为:电流表指针偏转;‎ ‎(3)稀硫酸在图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作正极反应物参与电极反应,故答案为:参与电极反应;‎ ‎(4)理论上,任何一个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①2H2+O2=2H2O,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①满足题意;‎ ‎②SO3+H2O = H2SO4,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不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②不满足题意;‎ ‎③Cu+2Fe3+=Cu2++2Fe2+,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③满足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满足题意,故答案为:①③。‎ ‎28.某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氨,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2)采用图示的方法收集氨气,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 ______(填“大”或“小”)。‎ ‎(3)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用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甲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乙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合理,请画出正确的尾气吸收图______。‎ ‎【答案】(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小 (3). 产生白烟 (4). ‎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制备氨气是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制得;‎ ‎(2)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接触能产生白烟氯化铵;‎ ‎(4)氨气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时需要防倒吸。‎ ‎【详解】(1) 实验室制备氨气是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图示收集氨气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小;‎ ‎(3)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接触能产生氯化铵,是固体小颗粒,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烟;‎ ‎(4)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氨气时,应添加防倒吸装置,可用长颈漏斗倒扣水面制成,画图为:。‎ ‎29.某研究性小组为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最后发现试管中铜有剩余。请回答:‎ ‎(1)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试管③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该小组认为还应有一定的硫酸剩余,请说明铜丝未完全溶解并仍有一定量余酸的原因_______。‎ ‎(5)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确实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_____ 。‎ A.锌粒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6)若想使铜继续反应可以向试管①中加入一种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NaNO3 B. Na2SO‎4 C. NaCl D.FeCl2‎ 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Cu+2H2SO4(浓)CuSO4+2SO2↑+2H2O (2). 氧化性 (3). 品红褪色 (4).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 SO2+2NaOH=Na2SO3+H2O (6).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氧化性变弱,不再与铜反应 (7). A D (8). A (9). 3Cu+8H++2NO3-=3Cu2++2NO↑+4H2O ‎【解析】‎ ‎【分析】(1)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 ‎(3)二氧化硫气体有毒,需要用NaOH做尾气处理;‎ ‎(4)有部分铜剩余,是因为硫酸在稀浓度时氧化性较弱,不能完全反应掉铜;‎ ‎(5)可用活泼金属、碳酸盐来检验氢离子存在;‎ ‎(6)铜可在常温下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1)试管①中是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2SO2↑+2H2O;反应中S元素从+6价降低至+4价,化合价降低,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2SO2↑+2H2O;氧化性;‎ ‎(2)二氧化硫能和品红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是:品红褪色;‎ ‎(3) SO2是有毒气体,属于酸性气体,试管③中,NaOH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NaOH=Na2SO3+H2O;故答案为: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SO2+2NaOH=Na2SO3+H2O;‎ ‎(4)反应中浓硫酸被消耗,同时生成水,浓硫酸逐渐变稀,而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故答案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氧化性变弱,不再与铜反应。‎ ‎(5)A.剩余的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出现,A正确;‎ B.氯化钡与硫酸、硫酸铜反应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不能用它来检验硫酸是否有剩余,B错误;‎ C.银不与稀硫酸反应,C错误;‎ D.剩余的硫酸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可以检验硫酸是否有剩余,D正确;‎ 故答案选:AD;‎ ‎(6)溶液有剩余的硫酸,呈酸性,可加入NaNO3,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在常温下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 O,故答案:A;3Cu+8H++2NO3-=3Cu2++2NO↑+4H2O。‎ ‎30.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请回答:‎ ‎(1)若B是无色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 ‎① A、B、C所含相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常温下,A为无色气体 b.A、B、C中所含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c.C与水反应只做还原剂。‎ ‎③若A是化合物,写出由A氧化生产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① A、B、C所含相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A一定是黄色晶体 b.可以用上述转化关系制备硫酸 c.B与水反应做还原剂。‎ ‎③C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答案】(1). 第二周期,第VA族 (2). a b (3). 4NH3+5O24NO+6H2O (4). (5). a c (6). 放热 ‎【解析】‎ ‎【分析】(1)若B是无色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氮气或氨气,B为一氧化氮,C为二氧化氮,据此分析解答;‎ ‎(2)若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则A为S单质或硫化氢,B为二氧化硫,C为三氧化硫,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若B是无色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2或NH3,B为NO,C为NO2;‎ ‎①A为N2或NH3,B为NO,C为NO2,三者所含相同元素为N元素,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A族;‎ ‎②a.A为N2或NH3,常温下都为无色气体,故a正确;‎ b.A为N2或NH3,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或-3价,为B为NO,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C为NO2,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三者所含相同元素为N元素,化合价依次升高,故b正确;‎ c.C为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NO2中氮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做还原剂又做氧化剂,故c错误;‎ 答案选a b;‎ ‎③若A是化合物,即为NH3,由NH3氧化生产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 ‎(2) 若B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则A为S单质或H2S,B为SO2,C为SO3;‎ ‎①A为S单质或H2S,B为SO2,C为SO3,所含相同元素为S元素,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②a.根据分析,A为S单质或H2S,S单质是黄色晶体,硫化氢是无色气体,故a错误;‎ b.C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则可以用上述转化关系制备硫酸,故b正确;‎ c.B为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SO2+H2OH2SO3,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答案选ac;‎ ‎③C为SO3,其水溶液为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31.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 ‎ 文献记载:‎ 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II.FeSO4+NO⇌Fe(NO)SO4(棕色) 。‎ 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某气体,关闭弹簧夹。‎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3)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中溶液变棕色; C中溶液紫色变浅。 ‎ ‎②反应停止后,A中有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操作(1)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加热烧瓶后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甲认为B中溶液变棕色是因为A中有NO生成,你认为甲的观点对吗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请结合方程式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2或CO2(氮气或二氧化碳)等 (2). 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 (3). Fe+6HNO3Fe(NO)3+3NO2↑+3H2O (4). 错误 (5). 3NO2+H2O=2HNO3+NO,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与FeSO4变棕色 (6). 取A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变蓝,证明生成了铵盐;否则,没有生成铵盐 ‎【解析】‎ ‎【分析】(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操作(1)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氮气或二氧化碳;‎ ‎(2)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3)浓硝酸与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铁、二氧化氮和水;‎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生成的硝酸能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使溶液变为棕色,同时结合已知信息,生成的一氧化氮也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转化为Fe(NO)SO4变棕色;‎ ‎(5) 若有-3价氮的化合物生成,应生成NH4+,检验A溶液中是否有NH4+离子即可。‎ ‎【详解】(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操作(1)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N2或CO2(氮气或二氧化碳)等;‎ ‎(2)常温时,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和浓硝酸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所以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 ‎(3)浓硝酸与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铁、二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Fe+6HNO3Fe(NO)3+3NO2↑+3H2O;‎ ‎(4)甲认为B中溶液变棕色是因为A中有NO生成,甲的观点错误,3NO2+H2O=2HNO3+NO,结合已知信息II,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与FeSO4变棕色;‎ ‎(5)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是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否则,没有生成铵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