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9~2020北京新学道临川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S 32 Cl 35.5 K 39 Cr 52 Fe 56 Cu 64 Pb 20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沙中浪底来”的物质指的是金的氧化物 B. 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 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 D. 由沙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到计算机芯片(硅)发生了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沙中浪底来”的物质指的是金的单质,与题意不符,A错误; B.淘金原理为金的密度大,且不溶于水,沉到底部,与化学上的萃取不一致,与题意不符, B错误; C.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直径为1nm~100nm,为10-9~10-7m,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由沙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到计算机芯片(硅)发生了二氧化硅与碳反应生成硅单质和一氧化碳,硅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甲苯分子最多共平面的原子个数为 B. 在标准状况下,4.48L环己烷含氢原子个数 C. ,在稀硫酸中充分水解,所得生成物中键数为 D. 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苯基中有11个原子共平面,甲基一个C和一个H与苯基共平面,共有13个原子共平面,所以1mol甲苯分子最多共平面的原子个数为,A错误; B. 标况下,环己烷为非气态,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 C. ,在稀硫酸中水解为可逆反应,无法完全变为酸和醇,C错误; D. 和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D正确; 故答案选D。 3.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之和为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 Z W A. 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 B. 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等化合物 C. 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于Z D. 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W的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已知条件计算、推断元素,进而回答问题。 【详解】表中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说明,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X原子序数为a,则Y、Z、W原子序数为a+1、a+9、a+10。因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8,得a=7,故X、Y、Z、W分别为氮(N)、氧(O)、硫(S)、氯(Cl)。 A.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A项正确; B. 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NO)、(NO2)等化合物,B项正确; C. 同主族由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但Y元素没有含氧酸,C项错误; D. 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前者核电荷数较小,离子半径较大,其还原性较强,D项正确。 本题选C。 4.下列反应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铁粉与氯气反应: B. 往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 用稀盐酸除去银镜: D. 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意在考查知识再现及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A.氯气氧化性强,与铁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铁,故A错误; B.SO2与NO3-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 C.稀盐酸与银不反应,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aHCO3混合时OH-过量,故D正确; 答案:D 【点睛】易错选项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强还原性,所以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5.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环己烷在一定条件下最终可以生成苯,从而增加苯及芳香族化合物的产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两步反应都属于加成反应 B. 环己烯的链状同分异构体超过10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 环己烷、环己烯、苯均易溶于水和乙醇 D. 环己烷、环己烯、苯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②两步反应是脱氢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 B.环己烯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既有二烯烃,也有炔烃等,存在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碳链异构,同分异构体超过10种,故B正确; C.环己烷、环己烯、苯均难溶于水,故C错误; D.环己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答案:B 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FeCl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Fe>Fe2+,A项正确; B. 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 C.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 D.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的锰由+7价变成+2价,+2价的锰为无色所以次试验是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答案选C。 7.已知常温下,Ksp(NiS)≈1.0×10-21,Ksp(ZnS)≈1.0×10-25,pM=-lgc(M2+)。向20mL0.1mol·L-1Ni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溶液中pM与Na2S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像中,V0=40,b=10.5 B. 若NiCl2(aq)变为0.2mol·L-1,则b点向a点迁移 C. 若用同浓度ZnCl2溶液替代NiCl2溶液,则d点向f点迁移 D. 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20mL0.1mol·L-1Ni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NiCl2+Na2S= NiS↓+2NaCl;pM=-lgc(M2+),则c(M2+)越大,pM越小,结合溶度积常数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图像,V0点表示达到滴定终点,向20mL0.1mol·L-1Ni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滴加20mL Na2S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关系可知,V0=20mL,故A错误; B.根据图像,V0点表示达到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NiS的溶解平衡,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c(M2+)不变,则pM=-lgc(M2+)不变,因此b点不移动,故B错误; C.Ksp(NiS)≈1.0×10-21,Ksp(ZnS)≈1.0×10-25,ZnS溶解度更小,滴定终点时,c(Zn2+)小于c(Ni2+),则pZn2+=-lgc(Zn2+)>pNi2+,因此若用同浓度ZnCl2溶液替代NiCl2溶液,则d点向f点迁移,故C正确; D.Na2S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S-)+2c(H2S),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在NiS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平衡时,c(Ni2+)不受NiCl2起始浓度的影响,只有改变溶解平衡时的体积,c(Ni2+)才可能变化。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蕴含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食品包装中常见的抗氧化剂成分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不相同 B.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 D.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项、食品包装中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脱氧原理实际上就是钢铁的吸氧腐蚀,故A错误; B项、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项、酒精沸点低,可以用蒸馏与酒糟分离获得酒精,故C正确; D项、侯氏制碱法是工业上制取碳酸钠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 9.三种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 Y的分子式为 C. 由Y生成Z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D. Z的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X的结构简式为,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结构中的非双键碳原子相当于乙烯基中的氢原子,则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 B.Y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10H14O2,故B错误; C.由Y生成Z的反应为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则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C正确; D.Z的等效氢原子有9种,则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B.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净增质量比正极净增质量多16g时转移电子数为NA C. 1mol CH4与过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为NA D. 25℃时Ksp(CaSO4)=9×10-6,则该温度下CaSO4饱和溶液中含有3×10-3NA个Ca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微粒数目,A错误; 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正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SO42-=PbSO4+2H2O,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每转移2mol电子,负极增重96g,正极质量增重64g,负极净增质量比正极净增质量为32g,则若负极净增质量比正极净增质量多16g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NA,B正确; C.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反应产生的CH3Cl会与Cl2进一步反应产生CH2Cl2、CHCl3、CCl4等,所以1mol CH4与过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不是NA,C错误; D.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离子数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用KIO3与H2S反应制备KI固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关闭K,在各装置中加入相应试剂,向装置B中滴入30%的KOH溶液,制得KIO3;③打开K,通入H2S直至饱和可制得KI,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④关闭K,向所得溶液滴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充分逸出H2S;⑤把装置B中混合液倒入烧杯,为除去硫酸,加入足量碳酸钡,再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成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②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无色 B. 步骤③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2S+IO3-═3S↓+3H2O+I- C. 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 D. 步骤⑤中一系列操作为过滤,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蒸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装置,A装置由FeS和稀硫酸制备H2S,B装置由碘与KOH制备KIO3,反应为: 3I2+6KOH═KIO3+5KI+3H2O,将H2S通入B中与KIO3溶液发生反应:3H2S+IO3-═3S↓+3H2O+I-,向所得溶液滴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充分逸出H2S,C装置吸收多余的H2S,把装置B中混合液倒入烧杯,为除去硫酸,加入足量碳酸钡,得到硫酸钡沉淀,过滤,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蒸发结晶得到KI固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步骤②中滴入30%氢氧化钾溶液后,发生反应3I2+6KOH═KIO3+5KI+3H2O,棕黄色(碘水颜色)溶液变成无色,故A正确; B、步骤③中装置B生成黄色沉淀,为S,反应为3H2S+IO3-═3S↓+3H2O+I-,故B正确; C、尾气只能是H2S,污染环境,不能直接排放,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故C正确; D、步骤⑤中把装置B中混合液倒入烧杯,为除去硫酸,加入足量碳酸钡,得到硫酸钡沉淀,过滤,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蒸发结晶得到成品,无需蒸馏,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正确理解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本题中碘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碘酸钾,碘酸钾溶液显无色。 12.主族元素Q、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Q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以化合成盐,X与Q同周期且是该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一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Q、Y、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X与Z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呈强酸性 B. Y与Z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Q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