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

2017-2018 学年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4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44 分) 1.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BaSO4 H2SO4 KNO3 HNO3 弱电解质 HClO CaCO3 HF NH3 非电解质 H2O CCl4 SO2 C2H5OH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含有大量 Fe3+的溶液:Na+、SCN-、Cl-、SO42- ②pH=11 的溶液中:CO32-、Na+、NO3 -、S2-、K+ ③水电离的 H+浓度为 10-12mol•L-1 的溶液中:NH4+、Na+、SO42-、HCO3 - ④能使甲基橙变为红色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⑤澄清透明溶液中:Fe3+、NO3 -、Na+、Cl-、SO42- ⑥中性溶液中:Fe3+、Al3+、NO3 -、Cl-、S2-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⑤ 3.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与 0.1 mol/L NaOH 溶液反应:H+(aq)+OH-(aq)= H2O(l) △ H = +57.3 kJ·mol-1 B. 在 101KPa 下氢气的燃烧热 △ H =-285.5 kJ·mol-1 ,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O(l)=2H2(g)+O2(g) △ H = +285.5 kJ·mol-1 C. 已知 2C(s)+O2(g)=2CO(g) △ H=-221 kJ·mol-1, 则可知 C 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1 D. 2N2O5(g) 4NO2(g)+O2(g) ΔH>0 反应为熵增反应,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4.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其它操作均正确)( ) A.用标准 NaOH 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H,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红色变橙色立即 停止滴定 B.用容量瓶配制 100 mL 5 mol/L 氯化钠溶液试验中,定容时仰视 C.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试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D.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碱式滴定管开始无气泡,后来有气泡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 HF 是弱酸的是( ) ①用 HF 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②HF 与 NaCl 不能发生反应;③常温下 0.1mol/L 的 HF 溶液 pH 为 2.3;④HF 能与 Na2CO3 溶液反应,产生 CO2 ;⑤ HF 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⑥ 1mol/L 的 HF 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 ①②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③ 6.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 ①NH4Cl 与 ZnCl2 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 ②用 NaHCO3 与 Al2(SO4)3 两种溶液可作泡 沫灭火剂 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实验室盛放 Na2CO3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 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 AlCl3 溶液得到 Al(OH)3 固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某温度下,已知反应 mX(g)+nY(g) qZ(g) ΔH>0,m+n>q,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达 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 v 逆(Y)= v 正(X) B. 增加 Y 的物质的量,X 的转化率增大 C. 降低温度, 的值变小 D. 加入 X,反应的ΔH 增大 8.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中正确的是( ) ① pH=1 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会降低 ② 1 L 0.50 mol·L-1NH4Cl 溶液与 2 L 0.25 mol·L-1NH4Cl 溶液含 NH4+ 物质的量完全相等 ③ pH 相等的四种溶液:a.CH3COONa b.NaClO c.NaHCO3 d.NaOH,则四种溶 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 < b < c < a ④ pH=8.3 的 NaHCO3 溶液:c(Na+) > c(HCO3 -) > c(CO32-)> c(H2CO3) ⑤ pH=2 的一元酸和 pH=12 的二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c(OH-) ≤ c(H+) ⑥ pH=4 浓度均为 0.1mol·L-1 的 CH3COOH、CH3COONa 混合溶液中: c(CH3COO-)+c(OH-) > c(CH3COOH)+c(H+) A. ③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9.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可逆反应 mA(g)+nB(g) pC(g)+qQ(g) 当 m、n、p、q 为任意整数且 C 为有色物质,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①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 VA:VB:VC:VQ=m:n:p:q ⑥体系颜色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 m mol A 断键反应,同时 p mol C 也断键反应 A. 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④⑥⑦ 10.羰基硫(COS)可用于合成除草剂、杀草丹等农药。H2S 与 CO2 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 COS: H2S(g)+CO2(g) COS(g) +H2O(g) △ H > 0。在 2 L 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H2S 和 CO2 发生上 述反应,数据如下: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K1=l/81 B. 实验 2 中平衡时的 c(COS)约为 0.0286 mol·L-1 C. 初始反应速率:实验 3 >实验 2 >实验 1 D.K2=K3 且 n3=2n2 1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配制 FeCl3 溶液 将一定质量的 FeCl3 固体放入烧杯,直接用蒸馏水溶解 B. 证明 Ksp(AgI)< Ksp(AgCl) 向 10 滴 0.1mol/LNa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再滴 加 0.1mol/L KI 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为黄色沉淀 C. 测定醋酸钠溶液 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 D. 润洗滴定管 加入待装液 3~5mL,倾斜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浸润全部滴 定管内壁,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出,重复 2-3 次 A. A B. B C. C D. D 12.已知:2C(s)+O2(g)===2CO(g) ΔH=-Q1 kJ·mol-1; C(s)+O2(g)===CO2(g) ΔH=-Q2 kJ·mol-1; S(s)+O2(g)===SO2(g) ΔH=-Q3 kJ·mol-1。 CO 与镍反应会造成镍催化剂中毒,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 SO2 将 CO 氧化,二氧 化硫转化为单质硫,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SO2(g)+2CO(g)===S(s)+2CO2(g) ΔH=(2Q1-2Q2+Q3) kJ·mol-1 B. S(s)+2CO(g)===SO2(g)+2C(s) ΔH=(Q1-Q3) kJ·mol-1 C. SO2(g)+2CO(g)===S(s)+2CO2(g) ΔH=(Q1-2Q2+Q3) kJ·mol-1 D. SO2(g)+2CO(g)===S(s)+2CO2(g) ΔH=(2Q1-Q2+2Q3) kJ·mol-1 13.—定温度下,在三个等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2CO2(g)+6H2(g) C2H5OH(g)+3H2O(g)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CO2(g) H2(g) C2H5OH(g) H2O(g) C2H5OH(g) 甲 500 0.20 0.60 0 0 0.083 乙 500 0.40 1.20 0 0 丙 600 0 0 0.10 0.30 0.039 A. 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达平衡时,甲、乙容器内:2c(CO2,甲)1 14.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室温) Ka=1.77×10-4 Ka=4.9×10-10 Ka1=4.3×10-7 Ka2=5.6×10-11 在 25℃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 CN-+ H2O + CO2 =HCN + HCO3- 能够发生 B. 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 HCOOH 和 HCN 消耗 NaOH 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COONa 和 KCN 溶液中:c(Na+)-c(HCOO-) < c(K+)-c(CN-) D. c(NH4+) 相 等 的 HCOONH4 溶 液 、 NH4CN 溶 液 、 NH4HCO3 溶 液:c(NH4HCO3) >c(NH4CN) >c(HCOONH4) 15.下列各组溶液中的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①H2S 溶液;②KHS 溶液; ③K2S 溶液;④H2S 和 KHS 混合溶液(已知常温下 KHS 溶液的 pH>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液 pH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③ > ② > ① > ④ B. 在 H2S 和 KHS 混合溶液中有:c(H2S) + c(HS-) + c(S2-) = 2c(K+) C. 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① > ④ > ③ > ② D. 在 KHS 溶液中有:c(H+) + c(K+) = c(OH-) + c(HS-) + c(S2-) 16.常温下,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已知 A-+H2B(过量)= HA+HB-,则水解能力:HB-<A-<B2- B. 在 0.1 mol/L 氨水中滴加 0.1 mol/L 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 pH=a,则由水电离产生 的 c(OH-)=10-a mol/L C.在 Na2SO3 溶液中有: c(Na+)=2c(HSO3-)+2c(SO32-)+2c(H2SO3) D. 欲除去 CuCl2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FeCl3,可加入 CuO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 0.1mol/LpH 为 4 的 NaHB 溶液中:c(HB-)>c(H2B)>c(B2-) B. 左图表示 25℃时,用 0.1mol·L-1 盐酸滴定 20mL0.1mol·L-1NaOH 溶液,溶液的 pH 随加 入酸体积的变化 C. 在 pH=2 的 NaHSO4 溶液中 c(H+)=c(OH-)+ c(SO42-) D. pH=2 的两种一元酸 x 和 y,体积均为 100 mL,加水稀释过程中 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 图所示,分别滴加 NaOH 溶液(c=0.1mol·L-1)至 pH=3,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Vx、Vy,则 x 为强酸,y 为弱酸且 Vx>Vy 18.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yB(g) zC(g)。图甲表示 200 ℃时 容器中 A、B、C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温度 100℃和 200℃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 随起始 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 v(B)=0.04 mol·L-1·min-1 B. 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5 C. 当外界条件由 200℃降温到 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 由图乙可知,反应 xA(g)+yB(g) zC(g)的ΔH<0,且 a=2 19.常温下,在一定体积 pH=12 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O4 溶液,当溶液中的 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 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 Ba(OH)2 溶 液与 NaHSO4 溶液的体积之和,则 Ba(OH)2 溶液与 NaHSO4 溶液的体积比是( ) A.1∶9 B.1∶1 C.1∶2 D.1∶4 20.某温度时,BaSO4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Ba2+)=-lgc(Ba2+), p(SO42-)=-lgc(SO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下,Ksp(BaSO4)=1.0×10-24 B. a 点的 Ksp(BaSO4)小于 b 点的 Ksp(BaSO4) C. d 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 BaSO4 的不饱和溶液 D. 加入 BaCl2 可以使溶液由 c 点变到 a 点 21.25℃时,将浓度均为 0.1mol/L,体积分别为 Va 和 Vb 的 HA 溶液与 BOH 溶液按不同体积 比混合,保持 Va+Vb=10 0mL,Va、Vb 与混合液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a(HA)=1×10-6mol/L B. b 点 c (B+)=c(A-)=c(OH-)=c(H+) C. c 点时,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a→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22. 常温下,向 1 L 0.1 mol·L-1 NH4Cl 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 NaOH 后,NH 与 NH3 · H2O 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在 M 点时,n(OH-)-n(H+)=(a-0.05) mol B.随着 NaOH 的加入, 不断增大 C. M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 D. 当 n(NaOH)=0.1 mol 时,c(OH-)>c(Cl-)-c(NH3·H2O)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6 分) 二、填空题 23.(16 分)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已知:99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Kw=1.0×10-12,该温度下测得 0.1 mol·L-1 Na2A 溶液 的 pH=6。 ①H2A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体积相等、pH=1 的盐酸与 H2A 溶液分别与足量 Zn 反应,产生的氢气_ ▲ (填编号)。 A.盐酸多 B.H2A 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③将 0.1 mol·L-1 H2A 溶液与 0.2 mol·L-1 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 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5 ℃时,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 衡常数 K=1.8×10-5 K1=4.3×10-7 K2=5.6×10-11 K=3.2×1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 的下列四种物质: a.Na2CO3 b.NaClO c.CH3COONa d.NaHCO3 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 (填编号)。 ②常温下 0.1 mol/L 的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大的是 ___▲___(填编号)。 A.c(H+) B. cH+ cCH3COOH C.c(H+)·c(OH-) D.cOH- cH+ ③写出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 ④25 ℃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c(CH3COO -)-c(Na+)=___▲_____(填准确数值)。 ⑤25 ℃时,将 a mol/L 的醋酸与 b mol/L 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用 a、b 表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 24.(16 分)已知:乙二酸俗称草酸(结构简式为 HOOC—COOH,可简写为 H2C2O4)。 25℃时,草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K1=5.0×10-2,K2=5.4×10-5; 碳酸(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K1=4.5×10-7,K2= 4.7×10-11。 草酸钙的 Ksp=4.0×10-8,碳酸钙的 Ksp=2.5×10-9。 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2O4 溶液的 pH 比 Na2CO3 溶液的 pH ▲ (填“大”、 “小”或“相等”); (2)常温下将 20 mL 0.4 mol/L 的 KOH 溶液与 20 mL 0.2 mol/L 的草酸溶液混合,则混合后溶 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时向 20 mL 碳酸钙的饱和溶液中逐滴加入 8.0×10-4 mol/L 的草酸钾溶液 20 mL, 能否产生沉淀 ▲ (填“能”或“不能”). (4)酸性 KMnO4 溶液能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某探究小组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 消失快慢的方法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Ⅰ.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 0.1000mol•L-1 酸性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1 高锰酸钾溶液常用 ▲ _____(填“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酸化,写出滴定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 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 ▲ (填编号)。 3 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配制酸性 KMnO4 标准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测得的草酸溶液浓度 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通过滴定实验得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 0.2000mol·L-1 。用该草酸溶液按下表进行后续实验 (每次实验草酸溶液的用量均为 8mL)。 实验 编号 温 度 (℃) 催化剂 用量(g)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目的 a.实验 1 和 2 探究 b.实验 1 和 3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 率的影响; c.实验 1 和 4 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 影响。 体积 (mL) 浓度 (mol•L-1) 1 25 0.5 4 0.1000 2 50 0.5 4 0.1000 3 25 0.5 4 0.0100 4 25 0 4 0.1000 5 写出表中 a 对应的实验目的 ▲ ; ⑥该小组同学对实验 1 和 3 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 计时): 实验编号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1 14.0 13.0 11.0 3 6.5 6.7 6.8 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越小,褪色时间就越短, 即反应速率就越快”的结论。某同学认为该小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中存在问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实验结论,请简述改进的实验方案____▲_____。 25.(14 分)工业上 SnSO4 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其制备路线如下: 提示:①已知在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 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②已知 Ksp[Sn(OH)2] =1.0×10-26 (1)SnCl2 用盐酸而不用水直接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加入 Sn 粉的作用是___▲_____。 (2)反应 I 生成的沉淀为 SnO,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Ⅱ硫酸的作用之一是控制溶液的 pH,若溶液中 c(Sn2+)=1.0mol•L-1,则应控制溶液 pH 的范围是_____ ▲ 。 (4)实验室拟用以下装置,用熔融的金属锡与干燥纯净的氯气制取无水 SnCl4(SnCl4 熔点- 33℃,沸点 114.1℃,遇潮湿空气极易水解),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 1 装置 C 中应加入试剂为____▲_______;仪器 E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开始生成 SnCl4 时,可以熄灭___▲____(填字母序号)处的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 3 该实验装置设计尚存在缺陷,改进的方法是(包括缺少的仪器、试剂及连接位置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0 分)右下图中 P 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向 A 容器中充入 2 mol SO3(g), 关闭 K,向 B 容器中充入 1 mol SO3(g),两容器分别发生反应: 2SO3(g) 2SO2(g)+O2(g)。已知起始时容器 A 和 B 的体积均 为 a L。试回答: (1)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 B 的体积变为 1.2aL,容器 B 中 SO3 转化率为 ▲ 。 (2)若打开 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 B 的体积为 ▲ 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 忽略不计)。 (3)将不同物质的量的 H2O(g)和 CO 分别通入体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2O(g)+CO(g) CO2(g)+H2(g) △ H,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minH2O CO CO H2 Ⅰ 650 2 4 2.4 1.6 5 Ⅱ 900 1 2 1.6 0.4 3 Ⅲ 900 2 1 a b t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的 △ H___▲_____ 0(填“>”或“<”)。 ②实验Ⅲ中 a=___▲___,达平衡时实验Ⅱ和实验Ⅲ中 H2O(g)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为: (填“>”、“<”或“=”)。 成都石室中学高 2019 届 2017—2018 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C C D D B A C B D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C D D B A C B D D C B 23.(16 分) (1)①H2A===2H++A2-(2 分) ②C(2 分) ③c(NH+ 4 )>c(A2-)>c(H+)>c(OH-) (2 分) (2)①a>b>d>c(2 分) ②B、D (2 分) ③ClO-+CO2+H2O===HCO- 3 +HClO(2 分) ③9.9×10-7 mol/L(2 分) ④ b×10-7 a-b (2 分) 24.(16 分) (1)小(2 分) (2)c (C2O42-) > c (OH-) >c (HC2O4-) (2 分) (3)不能(1 分) (4)①稀硫酸(1 分) 6H++2MnO4-+5H2C2O4 = 10CO2↑+2Mn2++8H2O(2 分) ②A (1 分) ③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2 分) ④偏低(2 分) ⑤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1 分) ⑥其它条件相同时,利用等量且少量的高锰酸钾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足量草酸溶液反应, 测量溶液褪色时间(2 分) 25.(14 分) (1)抑制 Sn2+水解 (1 分) 防止 Sn2+被氧化(1 分) (2)Sn2+ + CO32-=SnO↓ + CO2↑(2 分) (3)小于 1 (2 分) (4)①浓硫酸(1 分);冷凝管(1 分) ②D(1 分);熔融的金属锡与氯气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能维持该反应继续进行(2 分) ③装置 D 需要温度计(1 分);在装置 F 后应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 管(或 U 形管)(2 分) 26.(10 分) (1)40%(2 分) (2)2. 6a(2 分) (3)①< (2 分) ②0.6(2 分) >(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