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学期教学水平监测(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学期教学水平监测(2017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三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F-19 Cl-35.5 Br-80 I-127 Cu-64‎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4题每小题2分,15-20题每小题3分,‎ 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各国都加大了能源开采力度 B.冰箱冷冻室中的食品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C.水晶是熔融态二氧化硅缓慢冷却形成的,而玛瑙则是热液快速冷却而形成的,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将废旧塑料回收后可以加工成燃料,以补充能源和防止白色污染 ‎2.关于活化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活化能越高的反应,越容易发生 B.活化能对反应的启动或反应速率的改变有重要作用 C.活化能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键能的总和 D.活化能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之差得绝对值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一定有阴离子 B.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许多相似的性质 C.仅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4.下列各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 A.Cl-:1S22S22P63S23P6 B. C:1S22S12P3‎ C.F-:1S22S22P53S1 D. Na+:1S22S22P63S1‎ ‎5.下列分子中π键与σ键数之比最大的是 A.C2H4 B.CO2 C. N2 D.CH≡CH ‎6.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 (A)、v (B)、v (C)表示。已知v (A)、v (B)、v (C)之间有以下关系2 v (B) = 3 v (A)、3 v (C) = 2 v (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 + 3B = 2C B.A + 3B = 2C C.3A + B = 2C D.A + B = C ‎7.25 ℃ 101 kPa时,反应S(s) + O2(g) = SO2(g) ΔH = -297.23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的燃烧热为297.23kJ B.S(g) + O2(g) = SO2(g) 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C.S(g) + O2(g) = SO2(g) 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D.形成1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1mol S(g) 和1mol O2(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8.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SO2和O2进行如下可逆反应:2 SO2 (g) + O2 (g) 2SO3 (g) ,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 ‎ B.SO2、O2 、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SO2、O2 、SO3的物质的量相等 ‎9.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A—A B—B A—B 生成1 mol 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 ‎436‎ kJ·mol-1‎ ‎243‎ kJ·mol-1‎ ‎431‎ kJ·mol-1‎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1/2A2(g)+1/2B2(g)=AB(g) ΔH=-91.5kJ·mol-1 ‎ B.A2(g)+B2(g)=2AB(g) ΔH=-183kJ·mol-1‎ C.1/2A2(g)+1/2B2(g)=AB(g) ΔH=+91.5kJ·mol-1 ‎ D.2AB(g)=A2(g)+B2(g) ΔH=+183kJ·mol-1‎ ‎1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 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容器中压强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在800℃时,各物质的浓度满足c(CO2)·c(H2)=c(CO)·c(H2O)时,v正(H2)>v逆(H2)‎ C.在1000℃,该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往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氢气,则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了氢气的转化率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1. 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H=-49.0 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升高温度能使增大 B. 3 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C. 反应从开始到达到平衡状态时,H 2的转化率为75%‎ D.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075 mol·L-1·min-1‎ ‎12.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浓H2SO4溶于水 B. 甲烷燃烧 C. CaO与水反应 D. 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13. 已知 X、Y、Z是前四周期中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第一电离能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 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 ‎15. 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及在一定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①2H2(g)+CO(g) CH3OH(g)‎ K1‎ ‎②H2(g)+CO2(g) H2O(g)+CO(g)‎ K2‎ ‎③3H2(g)+CO2(g) CH3OH(g)+H2O(g)‎ K3‎ 则K1、K2与K3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K3=K1·K2 B. K3=K1+K2 C. K3=K1-K2 D. K3=K1/K2‎ ‎16.对于:2C4H10(g) + 13O2(g) == 8CO2(g) + 10H2O(l);ΔH =-5800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 =-5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 ‎ ‎ 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 C.该式的含义为:25℃、101kPa下,2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kJ ‎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800 kJ·mol―1‎ ‎17.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 + 2NO(g) CO2(g) + N2(g),平衡时c (NO)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若在T1、T2时容器中气体密度 分别为ρ1、ρ2,则ρ2<ρ1‎ C.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 PB、PC 、PD ,则 PC >PB =PD D.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 ‎18.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 NaCl> NaBr>NaI ‎19.利用CO和H2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原理为 CO(g)+2H2(g) CH3OH(g)。一定条件下,‎ 在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 ‎2a molH2合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p1> p2 ‎ B. 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H2转化率的二分之一 ‎ C. 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值为 D. 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CO转化率 ‎20. 已知H2(g)+I2(g)2HI(g);△H<0,甲和乙是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甲中加入H2和I2(g)各0.1mol,乙中加入HI 0.4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衡时乙中HI的浓度是甲中HI浓度的2倍 ‎ ‎ B. 平衡时甲中H2的转化率一定等于乙中HI的转化率 C. 平衡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将乙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容积的二分之一,此时平衡不移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 平衡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向甲容器中加入0.1molHe,此时平衡不移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4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填空题(本题共54分)‎ ‎21.(12分)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基态D原子有五个能级,且P能级的电子数比S能级的电子数多1个;E 2+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基态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 ‎(2)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3)已知无水DCl3晶体在178℃会升华,则无水DCl3晶体为 ▲ 晶体。‎ ‎(4)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 沸点/K H2S ‎187‎ ‎202‎ H2C2‎ ‎272‎ ‎423‎ H2S和H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 ▲ 。‎ ‎(5)已知D元素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D(OH)4] -离子,则D(OH)4]-中存在的化学键为 ▲ 。‎ ‎22.(18分) 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之一。‎ ‎(1)在25℃、101kPa时,H2与O2化合生成1 mol H2O(g)放出241.8kJ的热量,又知1 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又知:① C(s)+O2(g)=CO2(g); △H=-393.5 kJ/mol ‎② CO(g)+1/2 O2(g)=CO2(g); △H=-283.0 kJ/mol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是将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的方法,则:‎ C(s)+H2O(g)=CO(g)+H2(g);△H= ▲ kJ/mol。‎ ‎(2)CO可以与H2O(g)进一步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进行投料,在800℃时达到平衡状态,K=1.0。‎ 起始物质的量 甲 乙 丙 ‎ n(H2O)/mol ‎0.10‎ ‎0.20‎ ‎0.20‎ n(CO)/mol ‎0.10‎ ‎0.10‎ ‎0. 2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 ‎②平衡时,甲、乙、丙三容器中CO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乙 ▲ 甲;丙 ▲ 甲。(填“>”、“=”或“<”)‎ ‎③丙容器中,若仅通过改变温度,使CO的平衡转化率升高,则温度 ▲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若仅增大压强,CO的平衡转化率会 ▲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汽车尾气中的CO、NO是污染环境的重要物质,科学家们利用耐高温且低温下活泼的某种催化剂以净化汽车冷启动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2CO(g)+2NO(g) 2 CO2(g)+N2(g) ‎ ‎①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浓度均为0.1mol/LCO、NO两种气体,充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O的转化率为0.5,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②若在该温度下,向该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浓度均为0.1mol/LCO、NO、 CO2、N2四种气体,此时v(正) ▲ v(逆)(填“>”、“=”或“<”)。‎ ‎(4)利用下图(a)和(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通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 ▲ (填“深”或“浅”),其原因是 ▲ 。‎ ‎23.(14分)功能铜铬材料属于新能源科技材料,广泛用于外表着色,起耐磨抗爆,抗老化作用。铜、铬两元素均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 Cr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 ;‎ ‎(2)已知铜的第一、第二电离能分别为745.5 kJ·mol―1、 1957.9 kJ·mol―1,则铜的第二电离能远大于第一电离能理由是 ▲ 。‎ ‎(3)+3 价铬的一种配离子为Cr(H2O)6]3+,则配体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为 ▲ 。 ‎ ‎(4)在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先出现蓝色沉淀,最后溶解形成深蓝色的溶液。写出此蓝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SO42一的空间构型为 ▲ 。 ‎ ‎(5)铜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该晶胞实际拥有 ▲ 个铜原子,每个 铜原子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铜原子有 ▲ 个。‎ ‎②已知:该晶胞的棱长为acm,阿伏伽德罗 常数为NA,则其密度为 ▲ g/cm3。‎ ‎24.(10分)控制变量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设计:‎ I、反应原理: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硫酸酸化)反应。‎ II、测定对象:实验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III、限选试剂与仪器:0.20mol/LH2C2O4溶液,0.010mol/L 酸性KMnO4溶液,蒸馏水,锥形瓶,恒温水浴槽,量筒,秒表。‎ IV、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注: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 物理量 蒸馏水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温度/℃‎ 体积mL 浓度/ mol·L―1‎ 体积/mL 浓度/ mol·L―1‎ 体积/mL ‎①‎ ‎4.0‎ ‎0.20‎ ‎2.0‎ ‎0.010‎ ‎4.0‎ ‎50‎ ‎②‎ ‎4.0‎ ‎0.20‎ ‎2.0‎ ‎0.010‎ ‎4.0‎ ‎25‎ ‎③‎ ‎ a ‎ ‎ b ‎ ‎4.0‎ ‎0.010‎ ‎4.0‎ ‎25‎ ‎(1)已知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n (KMnO4) ≥ ▲ 。‎ ‎(2)实验②、③是为了测定相同温度下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将表格中的数值补充完整: a= ▲ ,b= ▲ 。若实验③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 ▲ mol·L―1·min―1。‎ ‎(3)已知50℃时c(MnO4—)~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同学推测MnSO4对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硫酸酸化)的反应有催化作用,该同学推测的理由是 ▲ 。‎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三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1—14题,每小题2分,第15—20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4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C A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A A D A C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4分)‎ ‎21.(12分)‎ ‎(1)1s22s22p63s23p63d54s2 (2分) ‎ ‎(2)C<O<N (2分) O >N>C(2分)‎ ‎(3)分子 (2分)‎ ‎(4)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 ‎(5)共价键、配位键(2分)‎ ‎22. (18分)‎ ‎(1)H2(g)+1/202(g)====H2O(l) △H=-285.8 kJ/mol(3分) +131.3(不写“+”,扣1分)(2分)‎ ‎(2)① K= (2分) ② >(1分) =(1分) ‎ ‎③ 降低(1分) 不变(1分)‎ ‎(3)① 10(2分) ② =(1分)‎ ‎(4)深(2分) 根据图(a)可知,H2O2分解放热,使得B瓶中温度升高,据图(b)可知,2NO2(g) N2O4(g)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NO2浓度增大,B瓶颜色加深。(2分)‎ ‎23.(14分) ‎ ‎(1) 3d54s1 (2分) ‎ ‎(2)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其3d轨道为全充满,再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大(2分)‎ ‎(3)sp3(1分) 正四面体(1分)‎ ‎(4) Cu(OH)2 + 4NH3 = Cu(NH3)42+ + 2OH- ‎ 或 Cu(OH)2 + 4NH3•H2O = Cu(NH3)42+ + 2OH- + 4H2O (2分) ‎ 正四面体 (1分) ‎ ‎(5)① 4(1分) 12(2分) ② 256/(NA.a3) (2分)‎ ‎24、(10分)‎ ‎(1)5H2C2O4 + 2MnO4- + 6H+=10CO2↑ + 2Mn2+ + 8H2O (2分)‎ ‎ 5︰2或2.5(2分) ‎ ‎(2)2.0 (1分) 0.20(1分) 0.006或6.0×10-3(2分)‎ ‎(3)在t1-t2时间段内MnO4-浓度的改变量大于0- t1时间段内MnO4-浓度的改变量(2分)‎ ‎(注意: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