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测试(五)化学试题 缺答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测试(五) 化 学 命题: 审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已知在25℃、101 kPa条件下: 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B.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 < -574 kJ·mol-1 C.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D.反应②中当4.48 L 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 3. 下列仪器在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到的是 ( ) ① 烧杯 ② 容量瓶 ③ 量筒 ④ 环形玻璃搅拌棒 ⑤ 试管 ⑥温度计 ⑦蒸发皿 ⑧托盘天平 A.①②⑥⑦ B.②⑤⑦⑧ C.②③⑦⑧ D.③④⑤⑦ 4.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① 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 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舒中高二化学 第2页(共6页)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两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2、t3、t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测定时刻/s t1 t2 t3 t4 C(A)/mol·L-1 6 3 2 2 C(B)/mol·L-1 5 3.5 3 3 C(C)/mol·L-1 1 2.5 3 3 据此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A(g)+B(g)2C(g) 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25 C.A的转化率比B转化率的低 D.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 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一定是熵增反应 C. 通常情况下,一个放热且熵增的反应也有可能非自发进行 D. 反应NH3(g)+HCl(g)= 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 7. 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 A. pH<7的溶液 B. c(H+)>c(OH-)的溶液 C. 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 D. 滴加酚酞仍为无色的溶液 8.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关于pH=1的CH3 COOH溶液和pH=1的HCl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H3COOH>HCl B. 向CH3COOH溶液中通入HCl(g),的值不变 C. 均加水稀释100倍,稀释后的pH:HCl>CH3COOH D. 与相同镁条反应,开始时的速率:HCl>CH3COOH 9. 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 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减小 B.分别加入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NH)>c(OH-)>c(H+) D.Va L④与Vb 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Va∶Vb=11∶9 10. 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Cl-、NO3-、Fe2+ B. K+、Fe2+、I-、SO42- C. Na+、Cl-、CO32-、SO42- D. K+、Ba2+、Cl-、NO3- 11. 已知反应N2O4(g)2NO2(g) ΔH>0,平衡体系中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M(M=)在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T1<T2 B. 平衡常数:K(a)=K(b)<K(c) C. 反应速率:vb<va D. 当M=69 g·mol-1时,n(NO2)∶n(N2O4)=1∶1 12. 类比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方法,类比pH的定义可定义pOH 和 KW。在水的 电离平衡中,c(H+)和c(OH- )的关系如图,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中温度T2>25 ℃ B. 位于AB直线上任意点的溶液均有c(H+)=舒中高二化学 第3页(共6页) 舒中高二化学 第4页(共6页) C. 位于AB直线上任意点的溶液均有pH=pOH = D. 图中D点处的溶液显碱性 13.常温时,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 化学用语表示下列过程 (1)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________ ___。 (2)已知:C(s) + O2(g)CO2(g) ∆H1= aKJ/mol 2CO(g) + O2(g)2CO2(g) ∆H2= bKJ/mol 写出C(s) 和O2(g) 转化为CO(g)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___。 已知25 ℃时,两种弱酸的电离平衡HCN:Ka=4.9×10-10,H2CO3:Ka1=4.4×10-7,Ka2=4.7×10-11,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 15.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mA(g)+nB(g)pC(g)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 压强/Pa 2×105 4×105 8×105 c(A)/mol·L-1 0.10 0.20 0.4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m、n、p的关系是:m+n ______p(填>、=或<)。当压强从4×105 Pa增加到8×105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______(填 “向左” “向右”或“不”)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16. 一刚性容器内部有一个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成左右两个室,左室内充入一定体积的N2 ,右室充入A和B两种气体,且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右室内发生如下反应: 3 A(g) + 2 B(g) C(g) 反应开始前活塞停留在离左端1/4处(如图),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当反应达平衡状态时,活塞处于容器中间。 0 1 2 3 4 N2 3A(g)+2B(g) C(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右室气体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3)原容器中左右两室起始时充入的各物质的量均为原来的两倍,则反应前活塞相对于原来的1/4处将______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不变” );达平衡时,活塞相对于中间位置将______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不变” );A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 已知:CO(g)+ 2H2(g)CH3OH(g),经测不在定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1)该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假设该反应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2v正(H2)=v逆(CO)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E. 容器内温度不变 F. c(CO):c(H2):c(CH3OH)=1:2:1 (3)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 mol·L-1、c(H2)=0.4 mol·L-1、c(CH3OH)=0.8 mol·L-1, 则此时的温度___________。 A.小于250℃ B.在250℃~300℃之间 C.在300℃~350℃之间 D.大于350 ℃ (4)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1L的密闭容器中将1 mol CO和2 mol 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压强比(P后/P前) 0.98 0.90 0.80 0.70 0.70 0.70 则0~15 min,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______________ mol·L-1·min -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1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配制并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取冰醋酸配制250 mL 0.2 mol·L-1的醋酸溶液,然后用0.2 mol·L-1的醋酸溶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所稀释的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250 mL 0.2 mol·L-1醋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 (2) 为标定某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 0 mol·L-1的NaOH溶液对20.00 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20.05 20.00 18.40 19.95 则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实验二】 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用pH计测定25 ℃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pH ,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1) 0.001 0 0.010 00 0.020 0 0.100 0 0.200 0 pH 3.88 3.38 3.23 2.88 2.83 (3)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4) 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三】 探究温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完成实验方案)。 (5) 要完成该探究,需要用pH计(或pH 试纸)测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电离的应用】 (6) 通过实验测定常温下醋酸的Ka=1×10-5,则0.1 mol·L-1 醋酸溶液的pH=________。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装 ………………………………… 订 ……………………………… 线 ……………………………………………… 舒中高二化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 舒中高二化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 舒城中学高二研究性学习材料(五) 化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4. (1) 。 (2) 。 。 15. (1) , , 。 16.(1) , 。 (2) 。 (3) ; , 。 17.(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8. (1) 。 (2) 。 (3) 。 (4) 。 (5) 。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