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四川省宜宾一中高二上学期第9周周练化学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四川省宜宾一中高二上学期第9周周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宜宾一中高二(上)第9周周练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 ‎1.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另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珠的锥形瓶中,其他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操作正确 B.乙操作有误 C.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 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 ‎2.如图为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的图示.依据图示,推出盐酸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物质的量浓度(mol/L)‎ A B C D c(HCl)‎ ‎0.12‎ ‎0.04‎ ‎0.03‎ ‎0.09‎ c(NaOH)‎ ‎0.04‎ ‎0.12‎ ‎0.09‎ ‎0.03‎ A.A B.B C.C D.D ‎3.下列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是中性 B.中性溶液中一定:c(H+)=1.0×10﹣7 mol•L﹣1‎ C.c(H+)=c(OH﹣)的溶液呈中性 D.在100℃时,纯水的pH<7,因此显酸性 ‎4.常温下pH最小的是下列各项中的(  )‎ A.pH=0的溶液 B.0.04 mol•L﹣1H2SO4‎ C.0.5 mol•L﹣1HCl D.0.05 mol•L﹣1CH3COOH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 C.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减小 D.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与任何酸反应 ‎6.下列在指定溶液中的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中:S2﹣、K+、CO32﹣、C1﹣‎ B.1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Na+、C1﹣、SCN﹣、Cu2+‎ C.PH=0的溶液中:S2﹣、I﹣、Mg2+、Ba2+‎ D.水电离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Fe2+、SO42﹣、K+、NO3﹣‎ ‎7.常温下,用0.1000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0mol/L 盐酸和20.00mL 0.1000mol/L 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若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 c(Na+)=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 D.当0 mL<V(NaOH)<20.00 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 c(A﹣)>c(Na+)>c(H+)>c(OH﹣)‎ ‎8.常温下,VL pH=2的盐酸与0.2L pH=12的氨水混合,若所得溶液显酸性,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V一定等于0.2‎ B.V大于或等于0.2‎ C.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Cl﹣)>c(NH4+)>c(H+)>c(OH﹣)‎ D.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NH4+)+c(H+)=c(Cl﹣)+c(OH﹣)‎ ‎9.如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10.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v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 C.化学平衡常数K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11.25℃时,水的离子积为Kw,该温度下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强碱BOH等体积混合,若恰好完全中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液中:c(H+)≤‎ B.混合液中:c(HA)+c(A﹣)=amol•L﹣1‎ C.a=b D.混合液中:c(H+)+c(B+)=c(OH﹣)+c(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 B.如图,一段时间后给烧杯内地溶液中加入黄色的K3[Fe(CN)6]溶液,可看到Fe电极附近有蓝色沉淀生成 C.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D.用加热的方式可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的碘 ‎ ‎ 二、非选择题 ‎13.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2%,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2mol•L﹣1的盐酸进行滴定,完成下列问题:‎ ‎(1)称取5.0g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配成500mL溶液备用.‎ ‎(2)将标准盐酸装在25.00mL的  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0”刻度以下,并记录下刻度.‎ ‎(3)取20.00mL待测液.该项实验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  和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  色刚好变成  色为止.‎ ‎(4)滴定达终点后,记下盐酸用去20.00mL,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5)试分析上述滴定误差可能由下列哪些实验操作引起  (填序号).‎ A.转移待测液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烧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盐酸 C.滴定时反应器摇动太激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有气泡 E.滴定开始时读数仰视,终点时读数俯视.‎ ‎14.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形成I3﹣,并建立如下平衡:I3﹣═I﹣+I2.实验室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平衡时I3﹣的浓度 实验原理:为了测定平衡时的c(I3﹣),可用过量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一起摇动,达平衡后取上层清液用标准的Na2S2O3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由于溶液中存在I3﹣═I﹣+I2的平衡,所以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最终测得的是I2和I3﹣的总浓度,设为c1,c1=c(I2)+c(I3﹣);c(I2) 的浓度可用相同温度下,测过量碘与水平衡时溶液中碘的浓度代替,设为c2,则c(I2)=c2,c(I3﹣)=c1﹣c2;‎ 实验内容:‎ ‎1.用一只干燥的100mL 碘量瓶和一只250mL碘量瓶,分别标上1、2号,用量筒取80mL 0.0100mol.L﹣1KI于1号瓶,取200mL 蒸馏水于2号瓶,并分别加入0.5g过量的碘.‎ ‎2.将两只碘量瓶塞好塞子,振荡30分钟,静置.‎ ‎3.分别取上层清液20mL用浓度为c mol/L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1号瓶消耗V1mL Na2S2O3溶液,2号瓶消耗V2mL Na2S2O3溶液.‎ ‎4.带入数据计算c(I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原因是  .‎ ‎(2)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可能的原因是  ‎ ‎(3)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  ,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4)用c、V1 和V2 表示c(I3﹣)为  mol•L﹣1.‎ ‎(5)若在测定1号瓶时,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测定的c(I3﹣)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移取25.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溶液 B.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挤压玻璃珠,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到“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读数 ‎(1)右图中属于碱式滴定管的  (选填:“甲”、“乙”).‎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3)上述B步操作的目的是  .‎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 ‎(5)上述A步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若平行实验三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试计算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列出计算过程).‎ ‎16.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将准确称取的4.3g烧碱样品配制成250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2)取待测液10.00mL,用  滴定管量取,并置于锥形瓶中.‎ ‎(3)向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用0.20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不适宜选用的指示剂为(选填序号):  .‎ ‎①石蕊试液 ②无色酚酞 ③甲基橙试液 ‎(4)根据两次滴定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得出烧碱的纯度为  .‎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5)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烧碱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选填字母)  .‎ A.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盐酸标准溶液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就注入NaOH待测液 C.装有盐酸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HCl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E.若刚见到指示剂局部的颜色有变化就停止滴定.‎ ‎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宜宾一中高二(上)第9周周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另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珠的锥形瓶中,其他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操作正确 B.乙操作有误 C.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 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 ‎【考点】中和滴定.‎ ‎【分析】甲乙中和滴定操作中,甲出现了两次错误,一是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二是水洗过的移液管量取NaOH待测液,这两处错误操作,都会影响滴定结果;乙的操作完全正确.‎ ‎【解答】解:中和滴定操作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不能用用待测液洗,否则会使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加,测定数值变大;移液管不能用水洗后直接量取待测液,必须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用来量取,否则会使会使测定数值变小,甲操作错误,故A错误,B错误;‎ 由于甲的两次错误,一次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使待测数值变大,一次水洗过的移液管量取NaOH待测液,使待测数值变小,故无法判断甲的数值准确程度,故C错误;‎ 乙的操作完全正确,所以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故D正确.‎ 故选:D.‎ ‎ ‎ ‎2.如图为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的图示.依据图示,推出盐酸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B C D 物质的量浓度(mol/L)‎ c(HCl)‎ ‎0.12‎ ‎0.04‎ ‎0.03‎ ‎0.09‎ c(NaOH)‎ ‎0.04‎ ‎0.12‎ ‎0.09‎ ‎0.03‎ A.A B.B C.C D.D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根据图象知,滴加20mLNaOH溶液时,混合溶液pH=2,滴加30mL溶液时,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n(HCl)=n(NaOH),HCl和NaOH溶液体积为1:3,则C(HCl)=3C(NaOH),根据20mL混合溶液pH大小确定溶液浓度.‎ ‎【解答】解:根据图象知,滴加20mLNaOH溶液时,混合溶液pH=2,滴加30mL溶液时,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n(HCl)=n(NaOH),HCl和NaOH溶液体积为1:3,则C(HCl)=3C(NaOH),‎ 设C(NaOH)为xmol/L,则C(HCl)=3xmol/L,混合溶液pH=2时,‎ ‎10﹣2 mol/L=mol/L,‎ x=0.03,则C(HCl)=0.09molL,‎ 故选D.‎ ‎ ‎ ‎3.下列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是中性 B.中性溶液中一定:c(H+)=1.0×10﹣7 mol•L﹣1‎ C.c(H+)=c(OH﹣)的溶液呈中性 D.在100℃时,纯水的pH<7,因此显酸性 ‎【考点】溶液pH的定义.‎ ‎【分析】A、应注意pH=7是否显中性与温度有关.‎ B、应注意温度对Kw值得影响.‎ C、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 D、注意温度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从纯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的浓度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只有当温度为25℃,Kw=10﹣14,显中性时c(H+)=c(OH﹣)=10﹣7,此时pH=7,即只有在25℃时,pH=7才显中性,故A错误.‎ ‎ B、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10﹣14,所以显中性的溶液才有c(H+)=c(OH﹣)=1×10﹣7mol/L,即只有在25℃时,‎ ‎ c(H+)=1.0×10﹣7 mol•L﹣1才显中性,故B错误.‎ C、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 当c(H+)>c(OH﹣),溶液就呈酸性;‎ 当c(H+)=c(OH﹣),溶液就呈中性;‎ 当溶液中c(H+)<c(OH﹣),溶液就呈碱性.故C正确.‎ D、温度升高到100℃,水的电离度增大,致使c(H+)=c(OH﹣)>10﹣7mol/L,但c(H+)和c(OH﹣)仍相等,故溶液仍显中性.故D错误.‎ 故选C.‎ ‎ ‎ ‎4.常温下pH最小的是下列各项中的(  )‎ A.pH=0的溶液 B.0.04 mol•L﹣1H2SO4‎ C.0.5 mol•L﹣1HCl D.0.05 mol•L﹣1CH3COOH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分析】溶液的pH=﹣lgc(H+),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则溶液的pH越小,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酸溶液的pH一定<碱性溶液的pH;常温下pH最小,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大、酸性最强,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常温下pH=0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 B.硫酸为强电解质,0.04 mol•L﹣1H2SO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4mol/L×2=0.08mol/L;‎ C.氯化氢为强电解质,0.5mol/L的氯化氢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5mol/L;‎ D.醋酸为弱酸,0.05mol/L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小于0.05mol/L;‎ 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大的为A,该溶液的pH最小,‎ 故选A.‎ ‎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 C.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减小 D.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与任何酸反应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pH的简单计算;电解原理;硅和二氧化硅.‎ ‎【分析】A.有化学键的断裂,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制得金属钠;‎ C.CH3COOH⇌H++CH3COO﹣,K=,依此进行判断;‎ D.二氧化硅能和氢氟酸反应.‎ ‎【解答】解:A.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NaCl固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在溶解的过程中离子键断裂,故A错误;‎ B.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故属于电解质;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制得金属钠,故B错误;‎ C.CH3COOH⇌H++CH3COO﹣,K=,则=,加水稀释,c(CH3COO﹣)减小,K值不变,故减小,故C正确;‎ D.二氧化硅能和氢氟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 ‎ ‎6.下列在指定溶液中的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中:S2﹣、K+、CO32﹣、C1﹣‎ B.1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Na+、C1﹣、SCN﹣、Cu2+‎ C.PH=0的溶液中:S2﹣、I﹣、Mg2+、Ba2+‎ D.水电离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Fe2+、SO42﹣、K+、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 B.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 C.pH=0的溶液显酸性;‎ D.水电离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解答】解:A.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SCN﹣、Fe3+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pH=0的溶液显酸性,不能大量存在S2﹣,故C错误;‎ D.水电离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酸溶液中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 ‎ ‎7.常温下,用0.1000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0mol/L 盐酸和20.00mL 0.1000mol/L 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若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 c(Na+)=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 D.当0 mL<V(NaOH)<20.00 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 c(A﹣)>c(Na+)>c(H+)>c(OH﹣)‎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根据盐酸和醋酸在滴定开始时的pH来判断;‎ B、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来判断;‎ C、根据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回答;‎ D、根据氢氧化钠和醋酸以及盐酸反应的原理来回答.‎ ‎【解答】解:A、滴定开始时0.1000mol/L盐酸pH=1,0.1000mol/L醋酸pH>1,所以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1,故A错误;‎ B、达到B、D状态时,溶液是中性的,此时c(H+)=c(OH﹣),根据电荷守恒,则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 c(Na+)=c(A﹣),故B正确;‎ C、达到B、E状态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根据反应原理:HCl~NaOH,CH3COOH~NaOH,反应消耗的 n(CH3COOH)=n(HCl),故C错误;‎ D、当0 mL<V(NaOH)<20.00 mL时,酸相对于碱来说是过量的,所得溶液是生成的盐和酸的混合物,假设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极少量时,生成了极少量的钠盐(氯化钠或是醋酸钠),剩余大量的酸,此时c(A﹣)>c(H+)>c(Na+)>c(OH﹣),故D错误.‎ 故选B.‎ ‎ ‎ ‎8.常温下,VL pH=2的盐酸与0.2L pH=12的氨水混合,若所得溶液显酸性,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V一定等于0.2‎ B.V大于或等于0.2‎ C.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Cl﹣)>c(NH4+)>c(H+)>c(OH﹣)‎ D.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NH4+)+c(H+)=c(Cl﹣)+c(OH﹣)‎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两种溶液中c(H+)=c(OH﹣)=0.01 mol/L,故c(NH3•H2O)>c(HCl),常温下,VaLpH=2的盐酸与0.2LLpH=12的氨水混合,若所得溶液显酸性,有两种情况:①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H4Cl,NH4Cl水解呈酸性,②盐酸过量;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两种溶液中c(H+)=c(OH﹣)=0.01mol/L,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故c(NH3•H2O)>c(HCl),若V=0.2,则氨水一定过量较多,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若V=0.2,则氨水一定过量较多,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若盐酸过量很多,则反应后的溶液中c(H+)>c(NH4+),故C错误;‎ D.若盐酸过量很多,则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满足c(Cl﹣)>c(H+)>c(NH4+)>c(OH﹣),故D正确.‎ 故选D.‎ ‎ ‎ ‎9.如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考点】离子积常数.‎ ‎【分析】A.任何溶液中都存在c(H+)×c(OH﹣)=Kw;‎ B.在X、Z连线的上方,c(H+)<c(OH﹣),在X、Z连线的下方,c(H+)>c(OH﹣);‎ C.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Kw逐渐增大;‎ D.在XZ线上任意点均有c(H+)=c(OH﹣).‎ ‎【解答】解:A.只要是水溶液中,都会有c(H+)×c(OH﹣)=Kw,故A正确;‎ B.XZ连线的斜率是1,存在c(H+)=c(OH﹣),在X、Z连线的上方,c(H+)<c(OH﹣),在X、Z连线的下方,c(H+)>c(OH﹣),故B正确;‎ C.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Kw逐渐增大,Z点Kw大于X点,所以T1<T2,故C正确;‎ D.XZ连线是一条Kw渐渐变大的线,pH也变小,故D错误;‎ 故选D.‎ ‎ ‎ ‎10.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v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a C.化学平衡常数K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C.对于放热的化学反应,升高温度K减小;‎ D.水的电离为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电离.‎ ‎【解答】解: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碰撞的几率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故A不选;‎ B.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增大,故B不选;‎ C.对于放热的化学反应,升高温度K减小,即升高温度,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一定增大,故C选;‎ D.水的电离为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则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KW增大,故D不选;‎ 故选C.‎ ‎ ‎ ‎11.25℃时,水的离子积为Kw,该温度下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强碱BOH等体积混合,若恰好完全中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液中:c(H+)≤‎ B.混合液中:c(HA)+c(A﹣)=amol•L﹣1‎ C.a=b D.混合液中:c(H+)+c(B+)=c(OH﹣)+c(A﹣)‎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强碱BOH等体积混合,若恰好完全中和,则n(HA)=n(BOH),如为强酸,则反应后呈中性,如为弱酸,则反应后呈碱性,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解答.‎ ‎【解答】解:A.如为强酸,则反应后呈中性,如为弱酸,则反应后呈碱性,则混合液中:c(H+)≤,故A正确;‎ B.等体积混合,体积是原来的2倍,则浓度为原来的一半,应为c(HA)+c(A﹣)=0.5amol•L﹣1,故B错误;‎ C.将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强碱BOH等体积混合,若恰好完全中和,则n(HA)=n(BOH),所以a=b,故C正确;‎ D.由电荷守恒可知c(H+)+c(B+)=c(OH﹣)+c(A﹣),故D正确.‎ 故选B.‎ ‎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 B.如图,一段时间后给烧杯内地溶液中加入黄色的K3[Fe(CN)6]溶液,可看到Fe电极附近有蓝色沉淀生成 C.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D.用加热的方式可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的碘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应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读出溶液的起始温度;‎ B.铁为负极,可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 C.根据c=判断;‎ D.氯化铵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温度稍低时又生成氯化铵.‎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放热热量,应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读出溶液的起始温度,故A错误;‎ B.铁为负极,可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加入黄色的K3[Fe(CN)6]‎ 溶液,可看到Fe电极附近有蓝色沉淀生成,故B正确;‎ C.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盐酸浓度偏低,V酸体积偏大,由c=可知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 D.氯化铵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温度稍低时又生成氯化铵,不能将二者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 ‎ 二、非选择题 ‎13.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82%,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2mol•L﹣1的盐酸进行滴定,完成下列问题:‎ ‎(1)称取5.0g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配成500mL溶液备用.‎ ‎(2)将标准盐酸装在25.00mL的 酸式 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0”刻度以下,并记录下刻度.‎ ‎(3)取20.00mL待测液.该项实验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 碱式滴定管 和 锥形瓶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 红 色刚好变成 无 色为止.‎ ‎(4)滴定达终点后,记下盐酸用去20.00mL,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80% .‎ ‎(5)试分析上述滴定误差可能由下列哪些实验操作引起 ACE (填序号).‎ A.转移待测液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烧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盐酸 C.滴定时反应器摇动太激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有气泡 E.滴定开始时读数仰视,终点时读数俯视.‎ ‎【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中和滴定.‎ ‎【分析】(2)盐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3)NaOH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后,转移到锥形瓶中,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溶液为红色,滴定终点时变为无色;‎ ‎(4)结合HCl+NaOH=NaCl+H2O及n(HCl)=0.02L×0.2mol/L=0.004mol计算;‎ ‎(5)不当操作对NaOH或HCl的物质的量均偏小时,实验有误差,小于82%.‎ ‎【解答】解:(2)将标准盐酸装在25.00mL的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0”刻度以下,并记录下刻度,‎ 故答案为:酸式;‎ ‎(3)取20.00mL待测液.该项实验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红;无;‎ ‎(4)滴定达终点后,记下盐酸用去20.00mL,n(HCl)=0.02L×0.2mol/L=0.004mol,由HCl+NaOH=NaCl+H2O,可知n(NaOH)=0.004mol,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0%,‎ 故答案为:80%;‎ ‎(5)A.转移待测液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烧杯,NaOH的物质的量偏小,实验结果偏小,故A选;‎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盐酸,盐酸的浓度偏小,消耗盐酸偏大,实验结果偏大,故B不选;‎ C.滴定时反应器摇动太激烈,有少量液体溅出,NaOH的物质的量偏小,实验结果偏小,故C选;‎ D.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有气泡,消耗盐酸偏大,实验结果偏大,故D不选;‎ E.滴定开始时读数仰视,终点时读数俯视,消耗盐酸偏小,实验结果偏小,故E选;‎ 故答案为:ACE.‎ ‎ ‎ ‎14.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形成I3﹣,并建立如下平衡:I3﹣═I﹣+I2.实验室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平衡时I3﹣的浓度 实验原理:为了测定平衡时的c(I3﹣‎ ‎),可用过量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一起摇动,达平衡后取上层清液用标准的Na2S2O3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由于溶液中存在I3﹣═I﹣+I2的平衡,所以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最终测得的是I2和I3﹣的总浓度,设为c1,c1=c(I2)+c(I3﹣);c(I2) 的浓度可用相同温度下,测过量碘与水平衡时溶液中碘的浓度代替,设为c2,则c(I2)=c2,c(I3﹣)=c1﹣c2;‎ 实验内容:‎ ‎1.用一只干燥的100mL 碘量瓶和一只250mL碘量瓶,分别标上1、2号,用量筒取80mL 0.0100mol.L﹣1KI于1号瓶,取200mL 蒸馏水于2号瓶,并分别加入0.5g过量的碘.‎ ‎2.将两只碘量瓶塞好塞子,振荡30分钟,静置.‎ ‎3.分别取上层清液20mL用浓度为c mol/L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1号瓶消耗V1mL Na2S2O3溶液,2号瓶消耗V2mL Na2S2O3溶液.‎ ‎4.带入数据计算c(I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 碱式滴定管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原因是 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 .‎ ‎(2)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可能的原因是 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3)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 淀粉 ,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 ‎(4)用c、V1 和V2 表示c(I3﹣)为  mol•L﹣1.‎ ‎(5)若在测定1号瓶时,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测定的c(I3﹣)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中和滴定.‎ ‎【分析】(1)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2)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而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氧化碘离子,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根据1号瓶消耗的 Na2S2O3溶液,结合方程式计算20ml溶液中I2和I3﹣的总物质的量;根据2号瓶消耗的 Na2S2O3溶液,结合方程式计算20ml溶液中I2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I3﹣的物质的量,根据c=计算;‎ ‎(5)如果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1号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增加,结合(4)中c(I3﹣)表达式判断.‎ ‎【解答】解:(1)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 ‎(2)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而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氧化碘离子,所以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的原因是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1号瓶消耗V1mL Na2S2O3溶液,由2Na2S2O3+I2=2NaI+Na2S4O6可知,20ml溶液中I2和I3﹣的总物质的量=×V1×10﹣3L×c mol/L=0.5cV1×10﹣3 mol;‎ ‎2号瓶消耗V2mL Na2S2O3溶液,可知20mL溶液中I2的物质的量=×V2×10﹣3L×c mol/L=0.5cV2×10﹣3 mol,‎ 故c(I3﹣)==mol/L,‎ 故答案为: mol/L;‎ ‎(5)如果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1号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增加,由c(I3﹣)=mol/L可知,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 ‎ ‎15.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移取25.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溶液 B.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挤压玻璃珠,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到“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读数 ‎(1)右图中属于碱式滴定管的 乙 (选填:“甲”、“乙”).‎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DCEAF (填字母序号).‎ ‎(3)上述B步操作的目的是 防止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 ‎(5)上述A步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若平行实验三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试计算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列出计算过程).‎ ‎【考点】中和滴定.‎ ‎【分析】(1)根据滴定管的特点分析;‎ ‎(2)根据中和滴定有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操作;‎ ‎(3)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防止产生误差;‎ ‎(4)如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5)根据c(待测)=判断不当操作对相关物理量的影响;‎ ‎(6)根据关系式HCl~NaOH来计算出盐酸的浓度.‎ ‎【解答】解:(1)滴定管乙下端是橡皮的,为碱式滴定管;故答案为:乙;‎ ‎(2)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顺序操作,则正确的顺序为:B、D、C、E、A、F,故答案为:B、D、C、E、A、F;‎ ‎(3)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防止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故答案为:防止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4)本实验是用NaOH滴定盐酸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所以终点时,现象是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如果再用待测液润洗,会使锥形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会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会造成c(待测)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6)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为mL=20.00mL;‎ ‎ HCl~NaOH ‎ 1 1 ‎ ‎ C(HCl)×25.00mL 0.1000mol•L﹣1×20.00mL;‎ C(HCl)==0.0800mol•L﹣1,‎ 故答案为:0.0800mol•L﹣1.‎ ‎ ‎ ‎16.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将准确称取的4.3g烧碱样品配制成250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250 mL容量瓶 .‎ ‎(2)取待测液10.00mL,用 碱式 滴定管量取,并置于锥形瓶中.‎ ‎(3)向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用0.20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不适宜选用的指示剂为(选填序号): ① .‎ ‎①石蕊试液 ②无色酚酞 ③甲基橙试液 ‎(4)根据两次滴定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得出烧碱的纯度为 93% .‎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5)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烧碱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选填字母) DE .‎ A.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盐酸标准溶液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就注入NaOH待测液 C.装有盐酸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HCl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E.若刚见到指示剂局部的颜色有变化就停止滴定.‎ ‎【考点】中和滴定.‎ ‎【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每步操作需要仪器确定反应所需仪器来解答;‎ ‎(2)根据碱性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3)根据指示剂的变化分析;‎ ‎(4)先根据 C(待测)═计算出C(待测),V(标准)用两次的平均值,然后根据m=CVM计算250mL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5)根据C(待测)═分析误差.‎ ‎【解答】解:(1)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 ‎(2)烧碱显碱性,故需要用碱式滴定管量取烧碱溶液;‎ 故答案为:碱式;‎ ‎(3)用石蕊试液做指示剂,溶液有蓝色变为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 故答案为:①;‎ ‎(4)V(标准)═[(20.40﹣0.50)+(24.10﹣4.00)]mL÷2═20.00mL ‎ C(待测)═=═0.4000mol•L﹣1,‎ 则m═CVM═0.4000mol•L﹣1×0.25L×40g/mol═4.00g ω(NaOH)═×100%═93%,‎ 故答案为:93%;‎ ‎(5)根据C(待测)═分析:‎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测定c(NaOH)偏大,故A不符合;‎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测定c(NaOH)无影响,故B不符合;‎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测定c(NaOH)偏大,故C不符合;‎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测定c(NaOH)偏低,故D符合;‎ E.若刚见到指示剂局部的颜色有变化就停止滴定,造成V(标准)偏小,测定c(NaOH)偏低,故E符合;‎ 故答案为:DE.‎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