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O-16 Na-23 N-14 C-12 S-32 Ba-137 一、单选题( 本题包括22道小题,其中1∼12小题,每小题2分;13∼22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读下列药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品标签 饱和氯水1.01×105 Pa,20 ℃ 药品:××× 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84 g·mol-1) 浓硫酸H2SO4 密度1.84 g·mL-1浓度98.0% 分析 该试剂应装在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该药品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该物质受热易分解 该药品标签上还标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饱和氯水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橡胶塞,故A错误; B.腐蚀品会腐蚀皮肤,所以不能直接接触皮肤,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故C正确; D. 98.0%的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如图所示为“铁链环”结构,图中两环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下列对应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l2+2OH-===Cl-+ClO-+H2O B. Cu2++2OH-===Cu(OH)2↓ C. Cu2++SO42-+Ba2++2OH-===BaSO4↓+Cu(OH)2↓ D. OH-+HCO3-===H2O+CO3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水,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O-+H2O,故A正确;B.NaOH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离子反应为Cu2++2OH-═Cu(OH)2↓,故B正确;C.硫酸铜、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混合氢氧化铜,离子反应为Cu2++SO42-+Ba2++2OH-═BaSO4↓+Cu(OH)2↓,故C正确;D.氢氧化钡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水,若碳酸氢钠少量发生HCO3-+Ba2++OH-═BaCO3↓+H2O, 若碳酸氢钠足量,发生2HCO3-+Ba2++2OH-═BaCO3↓+2H2O+CO32-,故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有如下数据: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 食盐;②用量筒量取21.48 mL盐酸;③用容量瓶配制 210 mL 1 mol·L-1的硫酸溶液;④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18.20 mL NaOH溶液,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①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0.1g,可称取11.7g食盐,选项①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准确度为0.1mL,所以量取21.48mL不合理,选项②错误;③容量瓶的规格中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等,没有210mL的,选项③错误;④中和滴定要用滴定管,滴定管的准确度为0.01mL,18.20mL的数值合理,选项④正确;答案选A。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氨水②重水③明矾 ④纯碱 ⑤天然气 ⑥氧气 ⑦漂白粉 ⑧铝热剂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④⑥ C. ④⑦⑧ D. ③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①氨水属于混合物;②重水属于纯净物;③明矾属于纯净物; ④纯碱属于纯净物; ⑤天然气属于混合物; ⑥氧气属于纯净物; ⑦漂白粉属于混合物; ⑧铝热剂属于混合物;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 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 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A、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故A错误;B、Fe(OH)3胶体是红褐色,故B错误;C、以上三种 气体都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D、SiO2和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和水,不 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此题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几种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还涉及到胶体的 性质。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6.下列各图所示装置中,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名师点晴】实验基本操作考查为高频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就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通过分析实验装置是否形成水柱或气泡,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虽然装置各不相同,甚至差别较大,但原理都是一样的,据此分析作答。 7. 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 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答案】B 【解析】 A、Fe3+遇KSCN会使溶液呈现红色,Fe2+遇KSCN不反应无现象,如果该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则证明存在Fe3+,并不能证明无Fe2+,故A错误;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CuSO4+5H2O═CuSO4•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B正确;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 Na+,并不能证明无K+,Na+焰色反应为黄色,可遮住紫光,K+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后观察,故C错误;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CO2、SO2等,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原气体不一定是CO2,故D错误;故选B。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8.符合下图所示条件的离子组是( ) A. Ba2+、Mg2+、NO3-、CO32- B. H+、Ba2+、Al3+、Cl- C. K+、Ba2+、Cl-、HCO3- D. NH4+、Ba2+、Fe2+、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出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即相互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加入少量的H2SO4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解,则溶液中可能存在Ba2+、Pb2+、Ca2+等;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解,则不能为Al(OH)3,可能为Mg(OH)2等难溶性碱;或者与HCO3-反应产生CO32-,在溶液中形成的难溶性的碳酸盐。据此回答。 【详解】A. Ba2+和CO32-生成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加入少量H2SO4,因生成BaSO4而产生白色沉淀,但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加入少量H2SO4,生成BaSO4白色沉淀,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HCO3-+OH-= CO32-+H2O,CO32-和Ba2+反应产生BaCO3沉淀,符合题意,故C正确; D.离子可以大量共存,加入少量H2SO4,生成BaSO4白色沉淀,但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生成的Fe(OH)2很快被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3,最终得不到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答案选C。 9.下列涉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SO2:Ca2++ClO-+SO2+H2O===CaSO4↓+Cl-+2H+ 正确 B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4H++2Cl-Cl2↑+Mn2++2H2O 错误,H+、Cl-化学计量数应相等 C 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3NH3·H2O===Fe(OH)3(胶体)+3NH4+ 错误,Fe(OH)3应该是沉淀 D 铝溶于碳酸中:2Al+3H2CO3===2Al3++3H2↑+3CO32- 正确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SO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a2++2ClO-+2SO2+2H2O===CaSO4↓+2Cl-+4H++SO42-,故A错误; B.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 反应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MnO2+4H++2Cl- Cl2↑+Mn2++2H2O,H+、Cl-的化学计量数不相等,评价不合理,故B错误; C.Fe(NO)3溶液中加过量的氨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3++3NH3·H2O = Fe(OH)3↓+3NH4+,评价合理,故C正确; D.H2CO3酸性较弱,不能与Al反应,评价不合理,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注意离子反应遵循原子个数、电荷数守恒规律。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H2O含有的质子数为10 mol B. 0.5 mol SO42-含8 mol电子 C. 18 g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6.02×1022 D. 1 mol NaHSO4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6.02×1023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个H2O中含有10个质子,因此1molH2O中含有10mol质子,故A正确; B.一个SO42-离子含有50个电子,0.5molSO42-含有的电子数为25mol,故B错误; C.18g水中含有1mol氧原子,因此含有的氧原子数为,故C错误; D. NaHSO4固体中含有Na+和HSO4-,则1molNaHSO4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水电离出的c(H+)·c(OH-)=10-22的溶液:K+、Na+、SO42-、S2O32- B. 澄清透明溶液:Mg2+、Cu2+、Cl-、SO42- C.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H4+、K+、AlO2-、SO32- D. 含0.1 mol·L-1 KI的溶液:Fe3+、Na+、NO3-、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水电离出的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S2O32-能与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 Mg2+、Cu2+、Cl-、SO42-四种离子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B选; 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NH4+和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Fe3+能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明确离子性质及离子共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易错选项是A,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为易错点。 12. 下列目的能达到的是( ) A. 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可得1 mol·L-1的NaCl溶液 B. 从1 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 C. 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生成正盐,需NaOH 4 g D. 将78 g Na2O2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可得到浓度为1 mol·L-1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其浓度,A错误;B、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B正确;C、中和0.1mol硫酸需要0.2mol氢氧化钠,质量为0.2mol×40g/mol=8.0g,C错误;D、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生成2mol氢氧化钠,配成1L溶液,浓度为2mol/L,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13.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Na+、K+、MnO4-、CO32- B. c(H+)=1×10-13mol/L的溶液中:Mg2+、Cu2+、SO42-、NO3- C. 0.1mol/LNH4HCO3溶液中:K+、Na+、NO3-、Cl- D. 0.1mol/L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pH=1的溶液显酸性,CO32-与H+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c(H+)=1×10-13mol/L溶液显碱性,则Mg2+、Cu2+与OH-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K+、Na+、NO3-、Cl-四种离子间能够共存,且四种离子与NH4+、HCO-3也能大量共存,C正确; D. Fe3+ 与SCN-易形成络合物,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点睛】 此题是离子共存问题,我们在分析这类问题时,不仅要注意离子存在于酸、碱性环境,还要分析离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以及还要溶液是否有颜色方面的要求。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 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体积为1 L C. 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5 mol·L-1 D. 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Cl-)等于1 mol·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L,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不一定是1mol/L,A错误;B.物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一般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体积不一定为1 L,B错误;C.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的物质的量为1.5mol,溶于水形成1L溶液,那么得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C正确;D.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所以溶液中c(Cl-)等于2mol·L-1,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溶液的形成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5.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 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 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 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解析】 A.过滤法分离固体和液体,故A正确;B.x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在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故B错误;C.碳酸钙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促进三价铁的水解,故C正确;D.z是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B。 16.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 g,则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 含有58.5 g氯化钠的溶液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C. NO2和H2O反应每生成2 mol HNO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1 mol冰醋酸和1 mol乙醇经催化加热反应生成的H2O分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的粗铜中含有活泼性较强的铁、锌等杂质,电解时铁、锌杂质先放电,且铁的摩尔质量小于铜的摩尔质量,锌的摩尔质量大于铜的摩尔质量,所以阳极减少6.4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2mol,个数不一定为0.2NA,故A错误;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溶液中不含氯化钠分子,故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2mol硝酸,由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转移了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C正确; D.1 mol冰醋酸和1 mol乙醇经催化加热发生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的H2O分子数小于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相对比较容易,B项为易错点,注意NaCl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有分子。 17. 某同学欲配制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其中可能实现的是 A. 只含0.1 mol Na+、0.2 mol Mg2+、0.1 mol Cl-和0.1 mol NO3-的溶液 B. 只含0.1 mol NH4+、0.1 mol Ca2+、0.1 mol CO32-和0.1 mol Cl-溶液 C. 为了通过测定pH的大小,达到比较HCl和CH3COOH酸性强弱的目的,分别配制100 mL 0.1 mol/L的NaCl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 仅用1 000 mL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58.5 g NaCl固体和水配制1 L 1 mol/L的NaCl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液应呈现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为0.1+0.2×2=0.5mol,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0.1+0.1=0.2mol,因此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不相等,故错误;B、Ca2+、CO32-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C、盐类水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NaCl属于强碱强酸盐,溶液显中性,醋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醋酸,故正确;D、缺少胶头滴管,不用量筒,故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电中性、离子共存、盐类水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8.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 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 C. 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水、双氧水都是纯净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子,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故C错误;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方法,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理解和分析判断,物质变化的判断应用 19.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 在冶金厂和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大量的烟尘,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形成油水混合物 C. 清晨,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柱 D. 在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烟尘是胶体,在外加电源作用下,有电泳的性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不选; B.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与胶体性质无关,故B选; C.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C不选; D.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D不选。 答案为:B。 20.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 过滤 B. 渗析 C. 萃取 D. 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过滤、渗析、丁达尔效应与物质微粒大小有直接关系,所以ABD正确;C、萃取利用的是溶解度的差别,错误。 考点:考查实验原理。 21.300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为1.62 克,在该溶液中加入0.1mol/LBa(OH)2溶液300mL,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A. 0.4 mol/L B. 0.3 mol/L C. 0.1 mol/L D. 0.2mol/L 【答案】C 【解析】 硫酸铝溶液中c(Al3+)=1.62g÷27g/mol÷0.3L=0.2mol/L,根据Al2(SO4)3的化学式可知c(SO42−) =c(Al3+)=×0.2mol/L=0.3mol/L,则n(SO42−)=0.3mol/L×0.3L=0.09mol,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n[Ba(OH)2]=0.1mol/L×0.3L=0.03mol,0.03mol钡离子完全反应需要0.03mol硫酸根离子,则混合溶液中剩余n(SO42−)=0.09mol−0.03mol=0.06mol,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c(SO42−)=n/V=0.06mol÷(0.3L+0.3L)=0.1 mol/L。 故答案选C。 22.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 至少存在5种离子 B. 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 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 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1.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mol,有0.02molFe3+,一定没有CO32-;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至少 0.02mol×3+0.02-0.02mol×2=0.04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0.04mol÷0.1L=0.4mol/L。A.至少存在Cl-、SO42-、NH4+、Fe3+四种离子,A项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0.04molCl-,即c(Cl-) ≥ 0.4mol·L-1,B项正确;C.一定存在氯离子,C项错误;D.Al3+无法判断是否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及离子的推断。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及离子的推断。具体分析如下:①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可知一定存在铵离子;②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1.6g固体为三氧化二铁,可知一定有Fe3+,一定没有CO32-;③4.66g 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硫酸钡沉淀,物质的量为:0.02mol;④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存在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推算氯离子的存在及数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23.某液体化合物X2Y4,常用做火箭燃料。16g X2Y4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2Y4(l)+O2(g)===X2(g)+2Y2O(l)。冷却后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11.2 L,其密度为1.25g/L,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V(O2)为________。 (2)X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Y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反应生成0.1mol X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答案】(1)11.2L;(2)28g/mol;氢元素;(3)0.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X元素形成的气体单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X2的摩尔质量为1.25g/L×22.4L/mol=28g/mol则反应后的气体为N2,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1)由反应方程式知,N2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生成N2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为11.2L;(2)X元素形成的气体单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X2的摩尔质量为1.25g/L×22.4L/mol=28g/mol;根据氮气和N2Y4的关系式知,反应N2Y4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M(N2Y4)=32g/mol,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所以Y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为氢元素;(3)N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若反应生成0.1mol X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1mol×2×(2-0)=0.4mol。 考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4.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19 g/mL。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mol/L。 【答案】 (1). 6.1 mol/L (2). 20% (3). 6.1 mol/L (4). 0.061 mol (5). 0.61 mol/L 【解析】 分析】 (1)根据计算24.4gNaOH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根据计算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3)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溶液相等;该10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原溶液的; (4)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计算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1)24.4g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故,故答案为:; (2)100mLNaOH溶液的质量为,故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20%; (3) 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溶液相等,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该10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原溶液的,即0.061mol,故答案为:;0.061mol; (4)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的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0.61mol/L。 【点睛】从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时,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不会改变,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等会发生改变,在计算时需注意。 25.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 (1)实验室焙烧海带,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 试管 b 烧杯 c 坩埚 d 泥三角 e 铁三脚架 f 酒精灯 (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__,③________。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 A 甲苯、酒精 B 四氯化碳、苯 C 汽油、乙酸 D 汽油、甘油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右图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呈__________色; (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下面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def (2). 过滤 (3). 萃取、分液 (4). B (5). 分液漏斗 (6). 普通漏斗 (7). 紫红 (8). 缺石棉网 (9). 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10). 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解析】 【分析】 此实验从海藻中制备碘单质,先将海藻晒干、灼烧成海藻灰,然后浸泡出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利用碘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采用适量的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分液,最终制得碘单质。 【详解】(1)灼烧海带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及坩埚,故选cdef; (2)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从碘水中分离出含碘有机溶液采用分液方法,所以①的操作名称是过滤,③的操作名称是萃取、分液,故答案为:过滤;萃取、分液; (3)A.酒精和水互溶,所以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 B.四氯化碳、苯符合萃取剂条件,所以能作萃取剂,故B正确; C.乙酸和水互溶,所以乙酸不能作萃取剂,故C错误; D.甘油和水互溶,所以甘油不能作萃取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①的操作是过滤还需要普通漏斗;③的操作是萃取、分液,需要分液漏斗,故答案为:普通漏斗;分液漏斗; (5)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且和水不互溶,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所以有机层在下方、水在上方,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故答案为:紫红; (6)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管中的水应遵循“下进上出”原则;加热烧瓶需要垫石棉网,否则烧瓶受热不均匀,故答案为:缺石棉网;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26.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aCl2 (2). CuSO4 (3). Na2CO3 (4). CO32-+2H+===H2O+CO2↑ (5). Cu2++SO42-+Ba2++2OH-===BaSO4↓+Cu(OH)2↓ 【解析】 【分析】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 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①②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根据上述推断作答。 【详解】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 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①②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 (1)A的化学式为Ba(NO3)2,C的化学式为CuSO4,D的化学式为Na2CO3。 (2)D为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 (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熟悉各离子的性质和离子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离子的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互斥原则(相互间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守恒原则(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