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 化学试题 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抗氧化剂 B. 调味剂 C. 着色剂 D. 增稠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 【详解】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A正确;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B错误;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C错误;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 2.下列有关金属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酸性环境下,钢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 B.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C. 钢铁交接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D. 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性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强酸性环境下,钢铁发生析氢腐蚀,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所以酸性条件下钢铁不一定发生析氢腐蚀,故A错误;B.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属于被氧化的过程,故B错误;C.Cu、Fe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C错误;D.Zn、Fe和海水构成原电池,Zn易失电子作负极而被腐蚀,Fe作正极被保护,所以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故答案为D。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为12.35克 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20.00mL C. 用pH试纸测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为11.5 D.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应该稍过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只能读到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量12.35g食盐,故A错误;B.高锰酸钾溶液能够腐蚀就及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应该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C.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所得pH为整数值,不可能为分数,故C错误;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D。 4.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 kJ,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B.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更多 C. 由H+(aq)+OH-(aq)===H2O(l) ΔH=-57.3 kJ,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 kJ D. 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从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石墨具有的能量较低,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A错误;B、S固体转化为硫蒸气的过程是吸热过程,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热量更多,B正确;C、乙酸是弱酸,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含1mol CH3COOH的稀溶液与含1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小于57.3 kJ,C错误;D、2g即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2mol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Q=+285.8kJ×2=571.6kJ,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的相关知识。 5.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是化合反应 B. ①→②过程形成了C―C键 C.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D. ①→②吸收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据图可知,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100%,所以总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正确; B. 据图可知,①→②的过程有C-C键形成,故B正确; C. 由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一个新的共价键,必有C-H键发生断裂,故C正确; D.据图可知,①→②的过程中焓值降低,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答案选D。 6.下列反应中△H>0,△S>0的是 A. CaCO3(s)=CaO(s)+CO2(g) B. NH3(g)+HCl(g)=NH4Cl(s) C. 4Fe(OH)2(s)+O2(g)+2H2O(l)=4Fe(OH)3(s) D. 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2H2O2(l)=2H2O(l)+O2(g)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物质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S>0,应生成较多气体,物质的混乱度增大,以此解答。 详解:A.反应为放热反应,固体生成气体,则△H>0,△S>0,选项A正确;B.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生成固体,△H<0,△S<0,选项B错误;C.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气体生成固体,则△H>0,△S<0,选项C错误;D.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液体生成气体,则△H>0,△S<0,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焓变与熵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常见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把握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熵变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块状大理石、粉状大理石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B. 常温下,铜片和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浓硝酸反应,速率:铜片<铁片 C. 同浓度的稀盐酸稀醋酸分别与2mol/L的NaOH溶液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醋酸 D. 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加热、加压、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末分别与0.1mol/L盐酸反应,后者反应速率大于前者反应速率,故A错误;B.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无法继续溶解铁,则反应速率应为铁片<铜片,故B错误;C.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氢离子浓度是盐酸中大,与碱液反应的速率快,故C正确;D.对于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物质的性质为内因,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外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其中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概念反应的方向,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此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但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发生移动. 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的H2,同时生成2mol的HI B. 1molI-I键断裂的同时有2molHI键形成 C.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的H2的同时生成2 mol 的HI,均为正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故A错误;B.1mol I-I 键断裂的同时有2mol HI键形成,都体现正反应的方向,故B错误;C.两边计量数相等,所以容器内的总压强始终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D.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碘蒸气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9.某固定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1molA(g)与1molB(g)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500℃发生反应:A(g)+B(g)C(g)+2D(s)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增大,逆减小 B. 平衡后再加入1molB,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C. 通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若B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v正增大,v逆增大,故A错误;B.增加反应物B的量,会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反应的△H不变,故B错误;C.通入惰性气体,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 A(g)+B(g)C(g)+2D(s) 起始物质的量(mol/L) 1 1 0 变化物质的量(mol/L) 0.5 0.5 0.5 平衡物质的量(mol/L) 0.5 0.5 0.5 平衡时平衡常数K==2,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0.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H>0 B. C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C)=10−3.638 C. NH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 30℃时,B点对应状态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的负对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K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得到NH3、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开始后氨气体积分数始终不变,结合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反应的方向,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lgK越大,则平衡常数K越小,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H>0,故A正确B.C点-lgK=3.638,则平衡常数K=10-3.638,故B正确;C.反应得到NH3、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开始后氨气体积分数始终不变,NH3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B点浓度商大于平衡常数,反应向逆反应进行,则B点对应状态的υ(正)<υ(逆),故D正确;故答案为C。 11.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各选项中对比溶液的浓度体积均相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只有温度一个变量,则图中装置可验证升高温度可加快H2O2分解,故A正确;B.只改变浓度一个变量,则图中装置可验证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故B正确;C.硫酸铜、氯化铁的阴离子、阳离子均不相同,不能比较Cu2+、Fe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也可能与阴离子有关,故C错误;D.生成气体快的可知酸电离出氢离子浓度大,氢离子浓度大的对应酸的酸性强,可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故D正确;故答案为C。 1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合成氨工厂选择500℃的高温 B.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固体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D. 常温时,AgCl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选择500℃左右的较高温度能使反应逆向进行,不利于化学平衡的正向移动,使用该温度主要是考虑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以及反应速率等知识,所以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正确;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导致的,且存在可逆反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固体加入盐酸中,可抑制Fe3+的水解,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D.存在AgCl(s)⇌Ag+(aq)+Cl- (aq),在NaCl溶液中抑制溶解,则溶解度小,则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其原更理的主要内容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影响因素不能完全被消除;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必须注意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特别是改变平衡移动的因素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如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无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13.常温下,向20mLxmol/L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随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CH3COOH溶液中:c(H+)=1×10-3mol/L B. 图中V1<20mL C. a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c(Na+) D. 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c(CH3COOH)+c(H+)>c(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醋酸pH=3说明c(H+)=1×10-3mol/L,故A正确;B、若物质的量浓度都是xmol/L的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如呈中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需小于20mL,故B正确;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H3COO-)+c(OH-)=c(H+)+c(Na+),a点对应的溶液c(OH-)=c(H+),则c(CH3COO-)=c(Na+),故C正确;D、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c(Na+),溶液中也存在电荷守恒c(CH3COO-)+c(OH-)=c(H+)+c(Na+),因此c(CH3COOH)+c(H+)=c(OH-),故D错误;故选D。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mol/L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c(H+)/c(CH3COOH)将变小 B. 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c(NH3•H2O)将减小 C. 稀释Na2CO3溶液,溶液中c(OH-)增大 D. 常温时,向Ca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则CaCO3的溶度积常数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n(H+)增大,n(CH3COOH)减小,则0.1mol/LCH3COOH溶液在稀释过程中c(H+)/c(CH3COOH)将变大,故A错误;B.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NH3•H2O的电离,则NH3•H2O的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减小,则溶液中c(OH-)/c(NH3•H2O)减小,故B正确;C.Na2CO3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促进CO32-水解,但溶液碱性减弱,溶液中c(OH-)减小,故C错误;D.常温时,向Ca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CaCO3的溶解度减小,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溶度积常数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B。 15.下列事实:①Na2HPO4水溶液呈碱性;②NaHSO4水溶液呈酸性;③NH4Cl与ZnCl2溶液可做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④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一起施用;⑤FeCl3的止血作用;⑥配制SnCl2溶液时加入盐酸;⑦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放;⑧Mg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加入过量的MgCO3除去。其中与盐类的水解有关的是 A. 全部 B. 除②⑤以外 C. 除②⑦以外 D. 除③⑧以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中的某些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增大了水的电离度,强酸弱碱强碱弱酸盐以及弱酸弱碱盐可发生水解。 【详解】①Na2HPO4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HPO4-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与水解有关,故①正确;②NaHSO4水溶液呈酸性是由于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出氢离子的缘故,与盐类水解无关,故②错误;③NH4Cl与ZnCl2溶液水解显酸性,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与水解有关,故③正确;④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是由于铵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互促水解的原因,与水解有关,故④正确;⑤FeCl3的止血作用,为胶体的凝聚,故⑤错误;⑥配制SnCl2溶液,加盐酸抑制SnCl2的水解,与水解有关,故⑥正确;⑦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是由于水解生成HF能腐蚀玻璃,故⑦正确;⑧MgCO3对氯化铁的水解平衡起促进作用,与水解无关,故正⑧确;故答案为B。 16.不同温度T1、T2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钡的溶度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以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 B. 加入BaCl2固体,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为c点 C. c点表示在T1、T2温度下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 T1温度下,恒温蒸发溶剂,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之间某一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硫酸钡的溶度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BaSO4(s) Ba2+(aq)+SO42-(aq),∆H>0;根据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硫酸钡的溶度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BaSO4(s) Ba2+(aq)+SO42-(aq),∆H>0; A. 升高温度,BaSO4(s) Ba2+(aq)+SO42-(aq),平衡右移,c(Ba2+)、 c(SO42-)均增大,不可能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A错误; B. 针对BaSO4(s) Ba2+(aq)+SO42-(aq)反应,加入BaCl2固体,增加c(Ba2+),平衡左移,c(SO42-)减小,c(Ba2+)增加,可以使溶液由a点沿曲线向上移动,不能变为c点,B错误; C. 在温度T1 时,c点在该曲线的上方,属于过饱和溶液,有沉淀析出;当温度T2时,c点在曲线的上,属于饱和溶液,没有沉淀析出,C错误; D. T1温度下,恒温蒸发溶剂,c(Ba2+)、 c(SO42-)均增大,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液,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之间某一点,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7.将两根铁钉分别缠绕铜丝和镁条,放入滴有混合溶液的容器中,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中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 B. a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 C. b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D. b中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C 【解析】 【分析】 a中装置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b装置也构成原电池,Mg作负极、Fe作正极,Fe被保护,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中装置构成原电池,Fe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b装置也构成原电池,Mg作负极、Fe作正极,Fe被保护;A.Cu作正极,该原电池发生析氢腐蚀,Cu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所以a中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a中Fe电极发生反应Fe-2e-=Fe2+,亚铁离子和铁氰酸钾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a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故B正确;C.b中Fe作正极被保护,Fe不参加反应,没有铁离子生成,所以铁钉附近不呈现红色,故C错误;D.强酸性条件下腐蚀析氢腐蚀,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故D正确;故答案为C。 18.重铬酸钾又名红矾钾,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种重要分析试剂。工业上以铬酸钾 (K2CrO4) 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透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阳极室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 B. 电解的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pH变大 C. 阴极每生成lmo1气体,电路中转移2NA个电子 D. 过程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为4CrO42-+4H2O=2Cr2O72-+4OH-+2H2↑+O2↑ 【答案】B 【解析】 阳极室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放电,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为:4H2O+4e-=2H2↑+4OH-。A、阳极区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右移,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橙色,选项A正确;B、电解的过程中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溶液pH变小,选项B错误;C、根据电极反应为:4H2O+4e-=2H2↑+4OH-阴极每生成lmo1气体,电路中转移2NA个电子,选项C正确;D、过程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为4CrO42-+4H2O=2Cr2O72-+4OH-+2H2↑+O2↑,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9.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B. 图2表示反应2CO(g)+2NO(g)⇌N2(g)+2CO2(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起始CO的物质的量,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变化,由图可知NO的转化率b>c>a C. 图3表示常温下稀释pH均为11的MOH溶液和NOH溶液时pH的变化,由图可知溶液的碱性:MOH>NOH D. 图4表示温度对醋酸钠溶液pH的影响,由图可知,升高温度,醋酸钠溶液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减小,故A错误;B.增大CO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NO的转化,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图中起始CO的物质的量,可知NO的转化率c>b>a,故B错误;C.等pH的强碱与弱碱,稀释相同倍数时,强碱的pH变化大,弱碱存在电离平衡,NOH的溶液的pH变化快,碱性强,即溶液的碱性:MOH<NOH,故C错误;D.图中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溶液pH增大,醋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说明升温促进醋酸根离子水解,升高温度醋酸钠的水解程度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饱和溶液NaA和饱和溶液NaB的pH pH:NaA>NaB 常温下酸性:HA查看更多